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工程综述及重难点 (1)

第一节编写依据 (1)

第二节工程概况 (1)

第三节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3)

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7)

第一节施工管理模式 (7)

第二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证明材料 (20)

第三章施工组织部署 (25)

第一节工程施工宗指和目标 (7)

第二节主要施工措施 (25)

第四章现场平面布置 (25)

第五章施工资源需求计划 (27)

第一节劳动力安排计划 (27)

第二节机械设备安排计划 (28)

第二节材料安排计划 (29)

第六章临时用水、用电计划 (30)

第一节临时施工用水 (30)

第二节临时施工用电 (31)

第三节临时施工道路及排水排污系统的设计和布局 (33)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 (33)

第一节施工总进度计划 (33)

第二节工期规划及工期安排 (33)

第八章主要施工工艺 (34)

第一节旋喷桩施工方法 (34)

第二节旋挖桩(支护桩、立柱桩)施工方法 (35)

第三节喷射砼面层施工方法 (38)

第四节内支撑梁施工方法 (38)

第五节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法 (39)

第九章质量保证体系 (42)

第一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2)

第二节挂网喷砼质量保证措施 (43)

第三节砌体工程质量保证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4)

第四节钻孔桩(旋挖桩)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44)

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0)

第一节安全保证措施 (50)

第二节文明环境保护措施 (53)

第十一章基坑支护监测 (55)

第一节监测依据 (55)

第二节监测使用仪器 (55)

第三节监测内容、频率、警戒值 (55)

第四节监测周期 (56)

第五节监测成果的报告 (56)

第六节监测工作质量的保证措施 (56)

第十二章雨天台风保证措施 (56)

第十三章应急救援预案 (57)

第一章工程综述及重难点

第一节编写依据

一、编制依据

1、提供的设计图纸

2、《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3、该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4、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条件;

5、本公司技术装备力量及多年从事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等。

二、满足施工规范

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要求,本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必须达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省、市、行业的一切有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如下述(但不限于)标准及规范为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4);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规程》(GB/T50279-98)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

如上述标准及规范要求有出入则以较严格者为准。

第二节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概况

一、工程概况

地下室结构底板顶标高为绝对标高-米,考虑米厚的底板及米厚的垫层,基坑开挖深度约~7米。根据周边条件,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两年。

基坑东侧和已建的组团一住宅楼相邻,本工程用地红线至地下窒外墙距离约为5m,2#楼为一层地下室,其基础设计为筏板+独立基础,小区道路下埋设有各类管线。

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桩+支撑的支护体系,具体如下:

(1)支护桩采用直径的钻(冲)孔灌注桩,桩间距,嵌固深度7m或8m,桩顶设置冠梁;

(2)桩间采用三重管旋喷桩止水帷幕,直径,间距,外表挂11#铁丝网,喷C20砼80mm厚;

(3)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节点处设置立柱,与支护桩连接处设置围檩。

二、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滨海平原: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为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

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层(Q

4mc)、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

3

al+pl),场地下伏基岩为震旦

系混合花岗岩层(Z)。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 ml)

素填土①:褐黄、褐灰、浅黄色,物质成分以粘性土混杂砖块、混凝土块建筑垃圾,硬质杂物含量不均,块径约2~8cm,最大约12cm。呈松散-稍密状态。局部地段含有较多的块石及混凝土块,局部地段填土前期经人工处理成止水桩桩身。场地内各钻孔均遇见本层,厚度~。标准贯入试验13次,锤击数5~7击,平均6击。

2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4

mc)

1)淤泥②:灰黑、深灰、灰色,土质较细腻,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具腥臭味,饱和,流塑状态。场地内除62、63、68、69、80、93、94、120、121号钻孔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30次,锤击数1~2击,平均1击。

2)有机质中砂③:灰、灰黑、浅灰色,含贝壳碎片,砂质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粘性土及有机质,稍有臭味,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场地内3、7、8、16~18、21、23、26、28~30、35~40、43~45、47~50号钻孔遇见该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5次,锤击数5~7击,平均6击。

3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

3

al+pl)

1)粉质粘土④:褐黄、褐红色,呈可塑状态。局部相变为含粘性土砂层。场地内除5、28号钻孔外,其余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25次,锤击数6~10击,平均8击。

2)淤泥质粉质粘土⑤:灰黑、灰、浅灰色,含少量有机质及细砂,稍有臭味,流塑状态,局部软塑状态。局部相变为有机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呈软塑状态。场地内除16、23、25、26、34、36、37、42~51号钻孔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本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11次,锤击数1~2击,平均1击。

3)含粘性土粗砂⑥:褐黄、浅黄色,砂质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分选性一般,呈次圆-次棱角状,不均匀含约粘性土约20%,饱和,呈稍密状态。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层。场地内除3、6~8、12、19、38、43、49号钻孔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20次,锤击数8~11击,平均9击。

4)砾砂⑦:灰白、浅灰、灰黄色,砂质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分选性一般,呈次圆-次棱角状,饱和,呈中密状态,局部呈稍密、密实状态。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层。场地除44号钻孔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36次,锤击数9~15击,平均12击。

4震旦系混合花岗岩(Z)

场地下覆基岩为震旦系混合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具变余花岗结构,条带状及块状构造。局部穿插有煌斑岩脉(2号钻孔)。按其风化程度可以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四个带,其特征分述如下:

⑴全风化混合花岗岩⑧():褐灰、褐黄色,除石英外其它矿物均已风化成粘性土。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具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岩芯呈土柱状,坚硬状态。场地除17~19、21、27、30、34、37、43号钻孔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标高~。标准贯入试验16次,锤击数36~47击,平均41击。

⑵强风化混合花岗岩⑨():灰黄、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土柱状、土夹块、块状,合金钻进容易。场地内除19、27、30、43号钻孔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本层。层厚~,层顶埋深~,层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