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

)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香港贸易清澈海豚闪耀粤菜佳肴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璀璨无比一应俱全亚太地区(粤菜:广东风味的菜。

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霓虹灯:彩色的灯。

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2、交流。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四)、学习2―5段1、整体感知: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板书: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夜景)课文的每一段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呢?2、深入理解,指导朗读:市场①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②课件演示第二段,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其余同学补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之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出示:香港(2)自由轻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板书: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东方之珠》2.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二、自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香港的美景。

2.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香港的繁华。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文的复习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香港的美食。

2. 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了解香港的文化。

三、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课时的复习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七自然段,理解香港的购物天堂。

2. 学生默读第八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了解香港的人情。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三课时的复习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十自然段,理解香港的未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东方之珠》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美景和繁华。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香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2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2.3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香港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课课题《东方之珠》。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4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4.2 课后阅读让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香港的文章或故事,增加对香港的了解。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看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对香港美景和文化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关于香港的研究任务,如制作香港旅游景点的介绍卡片,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6.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旅游网站、新闻报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香港的真实信息和图片,增强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7.2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本地的涉外酒店或购物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教案篇一目的要求在朗读和交流中让学生品位本课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位于我国南大门的香港的无穷魅力,知道那里有三大景观,哪三大景观?(指名练说,师板贴)。

真是令人神往啊!2、想去吗?(想)但小朋友们要知道,香港可不是上海、北京,想去就能去的,得先取得一样东西——特别通行证。

我来检查一下,看谁最先拿到这张特别通行证。

(出示通行证)二、学习二——五自然段:1、翻开书79页,看看你最想先去那个地方玩呢?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

(生轻声读课文)2、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安排段落教学。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同学们真的是好有眼力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

行,赶快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想一想,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2、集体交流:(1)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海豚和海狮的表演)(2)相机填空:“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_。

游客们不时被逗的开怀大笑。

”(3)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中体会表演精彩、项目多以及观众们的反映。

(4)今天咱们可有眼福了,正好赶上演出,一起去看看吧!(观看海洋公园录像)(5)刚才好多小朋友都笑得特别开心,为什么?(精彩;小动物表演很滑稽)难怪你们会开怀大笑。

(6)正因为这群小精灵精彩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你们这么多小朋友,还吸引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的游客,海洋公园才会被全世界知道,才会这么的……(生接“举世闻名”)3、刚刚的表演那么精彩,书上的描写也很精彩,谁能把它们两个结合起来,给这段表演配音?(重播海洋公园录像,指名配音)4、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海豚和海狮精彩的表演吧!(齐读第三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大家看了一天的表演,可能都累坏了,有那个地方适合咱们休息一下?(浅水湾)请你们把这一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划出你认为特别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要来这儿休息?2、集体交流:你为什么要来这儿休息?(1)第一句教学:①读中谈体会,师点拨:听你读书,我能感受到你划出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对吗?我觉得你读得特别用心,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好这一句。

有关小学语文东方之珠的教案设计

有关小学语文东方之珠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东方之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特点和魅力,拓宽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运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香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特点和魅力。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香港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的大意,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香港的场景。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东方之珠》,让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指导。

3.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繁华”、“美丽”、“壮观”等,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句,如“香港就像一颗镶嵌在南海之滨的明珠”,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4.深入感悟(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香港的印象,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香港的美景和繁华之处。

(2)教师展示香港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

5.课堂小结(2)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宝岛香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香港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课题:《东方之珠》生字词:繁、华、美、丽、壮、观修辞手法:比喻句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一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香港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东方之珠》中的片段;(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上海的城市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上海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市井人情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东方之珠》的阅读与理解;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介绍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4. 开展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东方之珠》的阅读与理解;(2)上海的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的介绍;(3)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实地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上海的城市生活。

2. 教学手段:(1)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2)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提供更多信息;(3)实地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的城市景点,了解市井人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笔记和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2. 学生对上海城市特点和市井人情的理解程度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3.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的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上海城市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上海的城市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上海城市的印象和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2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2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东方之珠》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美景和繁华。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东方之珠》的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美景和繁华。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景和繁华。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香港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东方之珠》,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

4.4 课堂讲解4.5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东方之珠》,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5.2 写一篇关于香港的美景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5.3 回家后和父母分享课文内容,增强家庭情感交流。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抄写课文、作文和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等情况。

6.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方法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2 学生反馈反思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7.3 教学目标反思回顾教学目标的设定,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需要,进行目标调整。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及其言行举止;2.学习感恩、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3.学习基本的句式和词汇。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中人物形象;2.学习感恩、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3.学习基本的句式和词汇。

2.教学难点1.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生词、难词;2.学习不同的语境下如何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式。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问答法、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授课方式。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情节和提问归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有初步了解,提高学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

2.正文(35分钟)第一部分:阅读故事1.听课文,重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及其言行举止;2.阅读故事,学生通过讨论与问答,理解故事发展过程及结局;3.学习生词、难词,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句式。

第二部分:讨论提问1.学生小组内讨论故事情节,提出归纳问题;2.分组讨论问题,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情感评价1.提醒学生情感评价,思考自己的感受及体验;2.鼓励学生发言并交流分享,加深对情感意义的理解。

3.总结(10分钟)1.整理所学知识点,并梳理故事发展流程;2.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应对问题的能力;3.强调感恩、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1.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否得到提高;2.学生对生词、难词的理解程度及使用情况;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培养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珍惜和感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2.2 生字词解析2.3 课文难句解析2.4 课文情景表演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和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课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通过课文情景表演,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和节奏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和运用等。

5.2 课后评价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等。

2. 学生对课文情景表演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美丽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香港有什么特点?6.2 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3 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香港的美景。

教学难点:理解“东方之珠”这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展示:香港的夜景、维多利亚港、购物天堂等。

2. 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东方之珠”这个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香港在祖国的重要性。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香港,你是我们中国的东方之珠,你有着璀璨辉煌的夜景,你有着世界闻名的购物天堂,你有着……”3. 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港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香港的图片和词语,如“维多利亚港”、“购物天堂”等。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抢答游戏。

教师展示图片或词语,学生要尽快说出对应的香港特色。

小学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小学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小学语文《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东方之珠》。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词汇。

学会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运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东方之珠》是一篇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荣的短文。

课文内容包括香港的地理位置、气候、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2.2 生字词生字词:东方、之、珠、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繁忙、交易、市场、购物中心、美食、文化、交流、国际、金融、贸易。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东方之珠》的主要内容和信息的理解。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的掌握。

3.2 教学难点对香港的经济和文化的理解。

生字词的读音和拼写的掌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分组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词汇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4.2 教学手段图片和多媒体资源: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式白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和进行书写练习。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第一课时导入: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

阅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讲解和练习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5.2 第二课时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阅读理解: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文化讲解:教师讲解香港的经济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方面。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2 生字词书写练习布置生字词书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东方之珠”》教案及原文

【原文】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那裏有迷人的沙灘、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

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淺水灣,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節假日,人們結伴來到這裏,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

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

那裏的海洋劇場,經常聚集著許多觀賞海豚、海獅精彩表演的遊客。

在碧波蕩漾的人工湖上,幾只海豚和海獅正在表演節目。

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鑽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遊客不時被逗得開懷大笑。

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之一。

摩天大樓鱗次櫛比,商店裏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

港灣裏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

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學習本課生字,學寫傾、舒兩字。

【教具準備】1、錄音帶。

2、投影片。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1、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東方之珠。

(2)釋題。

①東方之珠指哪里?(香港)②簡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見過的珍珠是什麼樣的?那麼為什麼把香港稱為世界東方的珍珠呢?(3)感知畫面。

(這就是香港,新穎別致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蕩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灘上笑聲不斷……)難怪人們稱它為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

2、初讀課文。

課文對這顆東方之珠作了更具體、更精彩的描述,請同學們打開書,聽錄音。

(1)聽配樂朗誦後,誰能用下麵的句式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出示:香港(2)自由輕讀課文:要求:①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②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須,準備讀給大家聽。

(3)檢查初讀效果。

①認讀生字詞。

②指名選讀,及時矯正。

(板書:沙灘公園街市)3、細讀課文。

(1)師:剛才幾位同學讀的很好,我們知道有(板書:沙灘公園街市)但是,東方之珠的魅力,不僅僅是因為它有沙灘、公園、街市,而是因為它有迷人的沙灘,的公園,繁華的街市……請一個同學用一句話把這個意思說出來: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灘,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句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把它放在文章的開頭,就叫總領全文。

《东方之珠》语文教案

《东方之珠》语文教案

《东方之珠》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祖国宝岛香港的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香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香港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丽风景和特色。

4.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5.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关于香港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

6.2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特色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香港的魅力。

第七章:教学反馈与调整7.1 课堂反馈: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上海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上海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提前了解相关内容。

准备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上海的城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边读边写,确保掌握。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讲解上海的地域特色、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进对上海的认识和了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可以是介绍上海的一个景点、美食或文化特色等。

3.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对上海的印象和认识,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

(生齐读第1节)三、学习第2-5节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

香港到了!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教案、教学设计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香港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课堂小结: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来自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如:仿写、改写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认同: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香港地区的繁荣与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课堂小结: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深入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知识,拓宽视野。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拓展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主要描绘的香港景色及特点。
2.教学方法:采用精讲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如“璀璨的夜景”、“繁华的街道”等。
3.教学过程:
a.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b.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成果展示: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5.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尝试以《东方之珠》为榜样,写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创意发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短文,激发写作兴趣。
6.家长反馈: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c.每个小组总结讨论成果,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

香港到了!
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

迷人的沙滩中我们选浅水湾,着
名的公园中咱们就去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中我们就去铜锣湾。

香港的夜景世界着名,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一看。

2、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四人小组学习,轮流读、说)。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请你读一遍,读出这种感受。

第2节:迷人、舒服。

(1)谈感受,指名读第2节。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3)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

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

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分页标题#e#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

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读第2句话,去大胆地想象,认真地体会。

(生自读句2)
(5)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说一说。

(因为人们——所以,感到舒服极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6)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

(指读愿意读的读)〈配上钢琴曲〉
(7)练背课文(自背指背)
(),()的浅水湾是()。

每逢节假日,人们(),(),(),(),真是()。

第3节:(举世闻名,精彩)
(1)说感受,指名读第3节。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3)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海豚图〉这些海豚在干什么?(嬉水游戏)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小伙伴吗?
(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6)小结: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第4节:(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1)说感受,指名读第4小节〈车图〉
(2)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

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
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C、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整体图)让我们把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读出来。

(齐读第4节)。

(3)谁能看着这几个词语,把第4节背出来。

(闹市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自练指背齐背)分页标题#e#
第5节(三句比喻句)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

请同学们看,请同学们听。

(夜景图1、2、3)(第5节课文录音)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指名说)
(灯的海洋——灯多)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有静有动,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美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

(指名读)
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香港那么着名、迷人、繁华,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板书:无比璀璨)
2、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
3、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

(齐读第6节)
五、总结:
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香港,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香港,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齐读)
六、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1、(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2、(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香港旅游小指南,要求图文并茂。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案【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香港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今天,我们产“东方之珠”这一课,你会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己试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注意带拼音的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香港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从课文重点介绍的四个方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多读读,再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方面的内容,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2、总趋势:
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①香港真是个“万国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港真是个“灯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的家乡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