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一种介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避免开颅等优点。本文将为您介绍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大致操作过程和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就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将动脉瘤填实堵死,使得动脉瘤内血流消失,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目的。

什么是弹簧圈呢?简单地说,弹簧圈是一种医用的金属丝,被制成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多种规格,质地柔软,与一根金属推杆相连接。下图是不同类型的弹簧圈放大照片,具体使用哪一种弹簧圈,与动脉瘤的形态和大小有关。

二、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通过介入治疗技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的。治疗时,医生会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通过一级一级的血管推进导管,到达脑部血管。然后从导管内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

整个手术过程是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进行的。血管造影机利用X线机对需要治疗的脑血管进行连续拍照,然后用专门的设备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使脑部的血管图像清晰的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可在图像引导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三、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位或脱落?

如果动脉瘤的“口”(瘤颈)比较大,填塞在动脉瘤里的弹簧圈就有被血流冲出动脉瘤、随着血流漂走的风险。这种情况,需要在瘤颈口放置“护栏”将弹簧圈围在动脉瘤腔内。这个防止弹簧圈被冲走的“护栏”通常为球囊或支架。

支架和球囊的主要区别在于:

1.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不留在体内。

2.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后,需口服抗血栓药(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动脉狭窄等。

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取决于瘤颈口的宽度。一般来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用支架。具体选择哪种器材,请听从医生安排。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脱落的现象。如果弹簧圈脱落到动脉瘤所在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不做处理。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可以通过特制的捕捞器把它捞出来。

四、手术伤口大不大,会不会留疤?

介入治疗的穿刺点通常只有几毫米,大小跟米粒差不多,皮肤损伤小,基本上不会留疤。

五、手术时为什么还要做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术是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做脑血管造影时,医生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脑血管,使脑血管在X线下显影,从而了解脑血管的形态,以及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为手术提供直观、实时的影像依据。

关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请您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 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1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2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例经1个月~3年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随访疗效确切。 标签:Solitaire AB支架;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iques and efficacy of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ing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s. 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1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s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0 to Sep 2013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ing. Result:13 cases obtain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13 stents were deployed accurately,12 stents were deployed by one time,and 1 was deployed after adjustment.Immediate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complete occlusion in 10 cases,neck remnant in 2 cases,and incomplete occlusion in 1 case.According to modifiled Rankin Scale on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12 belonged in grade 0,1 in grade l. All cases followed up from 1 month to 3 years,there were no deaths,no further bleeding or other symptoms of embolism. Conclusion: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 with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with definite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Key words】Solitaire AB stent;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Embolization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宽≥4 mm,体颈比(瘤体最长径/瘤颈宽)≤2或无瘤颈)相对比较困难,原因是使用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容易部分或全部突入载瘤动脉造成其狭窄或完全闭塞。而应用颅内支架辅助,则可避免这种风险,提高动脉瘤载瘤动脉的通畅性,同时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1]。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7~71岁,平均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一种介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避免开颅等优点。本文将为您介绍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大致操作过程和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就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将动脉瘤填实堵死,使得动脉瘤内血流消失,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目的。 什么是弹簧圈呢?简单地说,弹簧圈是一种医用的金属丝,被制成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多种规格,质地柔软,与一根金属推杆相连接。下图是不同类型的弹簧圈放大照片,具体使用哪一种弹簧圈,与动脉瘤的形态和大小有关。 二、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通过介入治疗技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的。治疗时,医生会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通过一级一级的血管推进导管,到达脑部血管。然后从导管内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

整个手术过程是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进行的。血管造影机利用X线机对需要治疗的脑血管进行连续拍照,然后用专门的设备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使脑部的血管图像清晰的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可在图像引导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三、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位或脱落? 如果动脉瘤的“口”(瘤颈)比较大,填塞在动脉瘤里的弹簧圈就有被血流冲出动脉瘤、随着血流漂走的风险。这种情况,需要在瘤颈口放置“护栏”将弹簧圈围在动脉瘤腔内。这个防止弹簧圈被冲走的“护栏”通常为球囊或支架。

支架和球囊的主要区别在于: 1.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不留在体内。 2.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后,需口服抗血栓药(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动脉狭窄等。 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取决于瘤颈口的宽度。一般来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用支架。具体选择哪种器材,请听从医生安排。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脱落的现象。如果弹簧圈脱落到动脉瘤所在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不做处理。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可以通过特制的捕捞器把它捞出来。 四、手术伤口大不大,会不会留疤?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护理评估 (1)评估起病方式,有无脑外伤、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 (2)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3)评估患者有无便秘、剧烈咳嗽、癫痫等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因素。 2、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2)遵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镇静药物。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 MRI 和脑血管造影。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意识状况、头痛情况、运动功能等,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应告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3、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按时禁食水。 (2)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事项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吵闹。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解除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后护理 1、护理评估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注意有无偏瘫、肢体麻木、失语及癫痫发作。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征象,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监测血压的变化,控制血压以基础血压为准,一般增高10%-20%,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4)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及止痛剂。 2、护理措施 (1)体位:30 度的头抬高位具有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而又不致影响脑供血,是最合适的体位。 (2)注意保持头部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无菌操作。搬运患者时注意夹管,防止引流液逆流。(3)并发症的处理:①脑血管痉挛:遵医嘱继续使用尼莫地平针,以 4-5毫升/小时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 3-7 天,以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 60 毫克,q4h 口服;②癫痫:注意安全防护,专人护理,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按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及时控制,并记录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③脑梗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治疗。④脑积水: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及头痛情况,积极采取脱水、利尿治疗,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一

神经内科健康宣教

---------------------------------------------------------------最新资料推荐------------------------------------------------------ 神经内科健康宣教 科室介绍我院神经内科是湘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神经专科,创立于 1979 年,现拥有 3个病区,病床 120 张。 设有神经内科门诊、卒中病房、临床心理咨询、康复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神经介入诊疗中心等。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类医务人员 60 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 7 人,博士 2 名,研究生导师 3 人。 本科诊治范围: 1、脑血管疾病: 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2、头昏、头痛、手脚麻木无力、肢体抽搐; 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痴呆、锥体外系病变等疾病; 4、颅内感染: 各种脑炎、脑膜炎; 5、其他疾病: 癫痫、周围神经疾病、颈椎病、腰腿痛、脊髓疾病、脱髓鞘疾病、肌肉疾病、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疾病; 6、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 神经介入(全脑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栓塞、颅内颅外段脑血管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脑出血的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脑梗死的急性溶栓治疗; 7、面肌痉挛肉毒毒素治疗达到了湘南地区的领先水平; 8、康复治疗: 各种神经疾病的康复治疗及颈、腰椎病的华氏按摩治疗。 1 / 8

癫痫( epilepsy)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造成短暂性大脑功能失常的临床综合征。 可有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或同时存在。 本病的特点是发作性及重复性,癫痫持续状态为本病特殊情况。 一、病因与遗传、脑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颅脑外伤、脑膜炎、脑部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尿毒症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发作性一侧肢体、局部肌肉的感觉障碍或节律性抽搐;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眼球上翻、所有骨骼肌强直收缩、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等。 三、诱发因素感冒、发热、疲劳、感情冲动、药物过量、长期饮酒戒断、睡眠不足等均可诱发。 四、用药 1.控制发作安定、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应定期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指导用药。 2.对症治疗 3.坚持服药不随意减量或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应遵医嘱用药。 五、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脑电图检查最重要,脑电图可用以区别发作类型和明确病灶部位。 通过脑电图检查在癫痫发作间歇期亦可出现各种痫样放电,部分性发作患者可出现局灶性异常放电,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短,目前可应用24小时脑电监测。 在做检查前3天禁止服用安眠、镇静、止痛、抗癫痫等药物,

最新神经外科疾病健康宣教(精品课件)

脑挫裂伤的健康宣教 1、轻型病人鼓励尽早自理生活和恢复活动,注意劳逸 结合。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瘫痪肢体各关节被动屈伸运动,以患者不劳累为宜(或每日3—-4次,每次半小时),健侧肢体主动运动。 2、脑挫裂伤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有自觉症状 (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的病人,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宽慰,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树立康复信心。 3、颅骨缺失的病人要注意保护缺损部位,尽量少去公 共场所,外出戴安全帽,在手术后6个月做颅骨成形术。 4、有癫痫发作者不能单独外出、攀高、游泳、骑车, 指导按医嘱长期定时服用抗癫痫药,随身携带疾病卡(注明姓名、诊断、地址、联系电话等),教给家属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5、康复训练脑损伤后遗留的语言、运动或智力障碍在 伤后1——2年内有部分康复的可能,应提高病人信心,进行废损功能训练。 6、如原有症状加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手术切 口发炎、积液等应及时就诊。 7、3—-6个月后门诊影像学复查。

?脑震荡的健康宣教 1、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能锻炼(气功、太极拳 等),避免过度用脑和过度劳累。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 3、解除思想上对所谓“后遗症"的紧张和忧虑,保持心 情愉快。 4、加强营养,多食健脑食品(如动物脑、栗子、核桃 等)。 面神经炎的健康宣教 1、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好时应戴眼罩,以防角膜受伤。 2、加强体育训练,增强体质:每天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规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 3、不能用冷水洗脸,井经常按摩局部穴位,进行必要的表情肌训练. 4、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5、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颅盖骨折、颅底骨折的健康宣教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以腹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扩张为特点,瘤体一旦破裂常危及生命,临床上以位于肾动脉以下者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体位:绝对卧床,避免腰腹过屈、深蹲等不当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诱发瘤体破裂。 (2)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对较大的或疼痛严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要警惕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一旦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或范围扩大,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 2.术后 (1)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手术24h后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防止人工血管扭曲、受压等;术后7d内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采用滚轴式翻身法;7d后根据病情协助下地活动。 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血压控制在130/90mmHg 左右;术后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应用镇痛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③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情况,给予腹带包扎,减轻翻身和咳嗽时的张力,减轻疼痛。 ④呼吸道的护理:全身麻醉术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腹部切口疼痛及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原因,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因此应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嘱患者避免突然坐起、强扭上身、剧烈咳嗽等,以减少引发出血的诱因。 急性肾衰竭:术后应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尿量,每小时尿量≥25ml,遵医嘱及时复查肾功能。 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升高。 (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嘱患者下肢平伸,取平卧位24h,并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②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意识、尿量。 ③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注意观察双下肢皮温、皮色、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内支架血栓形成。 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12h内要达到1500ml,以促进造

脑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脑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病因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 和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4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首发症状,约占80%~90%。常在劳累或激动时突然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部分意识障碍,经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动脉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经体征,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可有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肿,病人短时间内可以死亡。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 h,稳定后根据医嘱酌情观察,准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记录。 (3)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头高卧位,为患者翻身时动作应轻柔。 (4)造影术后应监测足背动脉,右下肢制动24小时,注意术区加压敷料的包扎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 (5)遵医嘱给与术前处置及宣教。 3.、术后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在140-150/80-90mmhg之间,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各种引流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给与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及时倾倒,做好记录。 (3)用药指导: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时应注意药物滴速,严密观察血 压的变化,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4)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维生素食物,因用蜂蜜水,香蕉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5)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便秘,可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按结肠方向进行,刺激肠蠕动。避免用力排便,以防加重颅高压引起脑疝。必要时给与开塞露软化粪便或低压灌肠。 (6)头痛的患者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发作的性质、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给予调节体位,心理安慰等,如无缓解,应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或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7)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 2.、有效控制血压。 3、告知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知识,避免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4.、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 观察 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临床纳入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照组进行手术夹闭。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情况、改良mRS评分等。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期颅内CTA(CT血管成像)/DSA(全脑血管造影)复查,观察手术前后患者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年进行mRS 评分,研究组0~2分31例,3~6分4例;对照组0~2分30例,3~6分5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研究组Hunt-Hess I~II级12例,Hunt-Hess III~V 级23例;对照组Hunt-Hess I~II级11例,Hunt-Hess III~V级24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研究组治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率为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标签: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夹闭;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复发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litaire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clipping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 Methods:The clinical in 70 patients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scheme 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earch group of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the control group for clipping opera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general,the modified mRS score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for a period of 1 years of follow-up for all patients,regular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CT review,patients with wide 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mRS score of 1 years,group 0~2 in 31 cases,3~6 in 4 cases;control group 0~2 in 30 cases,3~6 in 5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the study group,the cure rate was 97.14%,control group,the cure rate was 77.14%,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which has bee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will b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operation;Clipping;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Curative effect;Recurrence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造成脑血管意外致残或死亡的一个严重疾病,据统计,每年死于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仅次于脑血栓以及高血压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重大问题[1] 。临床上若不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处理,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如高血压),动脉瘤可能发生破裂,临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上世纪30年代,Dandy等开创了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并在临床广泛开展[2] 。随着

脑出血健康教育

脑出血健康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使患者或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调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改变不健康行为,增强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是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脑出血院前救护指导] 脑出血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发病,常有高血压病史,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病人出血部位、出血量不同,症状亦有差异。重症病人可在数分钟内转入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救护要点: 1、一般处理,嘱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尽量减少头部的活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病人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 4、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5、定时测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及观察瞳孔大小。若发现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加重,是脑疝的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 6、向就近医院急诊科预报,请院内做好抢救准备,严防路途颠簸。 [疾病指导] 1、脑出血的病因 (1)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并存。 (2)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

(3)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4)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5)抗凝或溶栓治疗、脑动脉炎、淀粉样血管病或肿瘤侵袭血管破裂出血。 2、治疗与护理 (1)治疗: 治疗原则:①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防治并发症。②微创血肿清除。 用药原则:①出血量少的轻症患者,以适量脱水、控制血压及应用脑细胞活化剂治疗为主;②出血量大的重症患者,除手术外,还应加强脱水及控制血压、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加强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 (2)护理:①一般护理: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血加重。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尿潴留留置导尿管者应定时放尿。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病人须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头置冰袋可降低头部温度,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脱水剂可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

神经外科健康宣教手册

预防跌倒和坠床 1.活动障碍、昏迷、视力下降等无法自我照顾的病人,请家属在床旁陪伴,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2.下床起身时要慢,尤其是在服用或注射某些特殊药物后,如降压、安眠、镇静药物等。 3.如果您需要协助时,请及时通知护士。 4.保持地面干燥,如果地面弄湿,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处理。 5.请将您物品收纳入柜中,保持走道通畅,生活用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6.卧床时请拉起床档,如果病人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时,还应遵医嘱予身体约束或注射镇静药物。 7.请穿着尺码合适的衣裤鞋袜,穿防滑的鞋子,下地行走,以免绊倒。 8.病房保持光线明亮,夜间请开启床头灯或地灯,方便行动。 9.老年病人、虚弱病人等上厕所时,请务必有家属陪伴。

如何照顾昏迷病人 神经外科病人由于脑组织或神经受到损伤,常常会出现意识丧失,呈现昏迷状态。引起昏迷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 一种是由于大脑病变引起的昏迷,包括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脑外伤、脑肿瘤、脑炎、中毒性脑病等,在神经外科绝大多数的昏迷病人属于这种类型: * 另一种是由于全身疾病引起的昏迷,如酒精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一氧化碳中毒等。 对于昏迷的病人,做好如下护理非常重要。 (l)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管喂。管喂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管喂给病人。成人每次管喂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小儿应根据情况减量。管喂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一旦发现病人有腹胀、回抽出咖啡色内容物等情况时,应暂停管喂,并通知医生,根据情况安置胃肠减压器。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可轻扣病人背部,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健康宣教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健康宣教 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它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一般发病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主动脉滋养血管压力升高,破裂出血导致主动脉内层分离;二是由于主动脉内压升高,特别是老年人的主动脉弹性低,内膜破裂,血液从破入口进入,使内膜分裂、积血而成血肿。本病多见于40~70 岁的中老年人,约有70%的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这可能是由于高血压使主动脉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久而久之,使中层弹性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所致。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妊娠,严重外伤和重体力劳动也是常见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病变范围、累及主动脉分支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向外溃破及其部位。 1、胸痛90%病人首发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剧烈胸痛,呈刺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病人往往不能忍受,此时大汗淋漓,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2、休克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精神紧张或晕厥,四肢末端湿冷,但血压多能维持高血压范围或略有下降,这时多见于夹层血肿破溃到空腔脏器中。 3、胃肠道症状若夹层波及主动脉远端,病人可有腹痛,呕吐,呕血及便血。系夹层血肿压迫肠系膜动脉引起缺血性结肠炎所致。 4、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若血肿累及颈动脉或无名动脉开口处,可表现一时性脑缺血,甚至脑卒中。 5、肢体无脉或脉搏减弱此系血肿累及无名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或髂总动脉并压迫其开口处所致。 6、其他血肿压迫临近脏器而出现相应器官受压的症状,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咯血、哮喘等。如果血肿发生在主动脉的近端,可引起主动脉瓣的相对关闭不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有时主动脉夹层血肿向脏器溃破可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三、术前准备? 1、突发剧烈疼痛为发病开始时最常见的症状。使用强镇痛剂后,观察疼痛是否改善。 2、血压的观察迅速降低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率,以减少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力,是有效遏制夹层剥离、继续扩展的关键措施。 3、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过度(如排便用力、剧烈咳嗽);协助患者进餐、床上排便、翻身;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鼓励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及粗纤维食物;常规使用缓泻剂,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保持大便通畅。 4、术前三日您需训练床上排便,给予软食,术前一天您需作药物皮试、配血、晚上予肠道准备,禁食禁水,要放松,以保证睡眠质量。 四、术后康复指导? 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有:支架释放后有可能将左锁骨下动脉封堵,导致左上肢缺血。带膜支架可能封堵脊椎动脉,影响脊髓供血导致截瘫。因此,应密切注意监测患者上下肢的血压、动脉搏动(桡动脉、足背动脉)、皮肤颜色及温度,同时注意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及排便情况。术后当天床上足背屈曲运动,术后第1 天床边适量运动。以后每天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增加自信心,促进体力的恢复。 五、术后用药指导?

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因主要是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内动静脉畸形有关。急性期主要表现是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亲属要对病人以理解、支持、关怀,正确面对疾病并做好配合工作。 2. 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稳,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减少脑部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如有瘫痪肢体要保持肢体功能位;保证病人安静休息,严格控制探视人员。 3.饮食指导:昏迷、吞咽困难病人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尚能进食者吃些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喂食不宜过多过急,抬高床头;病情平稳后可吃些普通饮食,但一定要限制盐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2~5g,多食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可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每天保证充足的水量。 4. 告知诱发因素:多在情绪激动、兴奋、排便用力时发作,少数在静态发病,气候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起病前多无预感,因此,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坚持服药、劳逸结合、戒烟忌酒等。 5.康复指导:病情平稳后即可抓紧早期锻炼,越早疗效越好。先做主动运动,待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后进行被动运动。进入恢复期后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思维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各功能锻炼,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早日回归社会。 6. 出院指导: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二便通畅。饮食清淡、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休息,适量运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应坚持长期服药并定期查血压、血糖,了解血压情况防止再出血,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脑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脑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1.脑出血的病因:脑出血是指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坏死、破裂等引起的出血。脑出血的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至。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的病人,没有很好的进行治疗,或者一直未发现患有高血压病,甚至病人知道有高血压病,而不太重视,认为高血压是常见病,吃点降压药,血压降下来就没问题了,而未规律的服药,使血压忽高忽低的波动,出现血压骤升。其他少见的病因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等,也是发生脑出血的原因之一。 2.脑出血的诱发因素:脑出血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情绪激动、过分的兴奋、使劲排便、过度用力或在脑力紧张活动时,易诱发脑出血病。 3.用药目的: (1)控制血压,保持稳定,防止继续出血。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 (3)抗感染,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选用相应的抗菌素。 4.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脑出血病人常做CT检查,目的是协助诊断和确定病变的定位,对人体无危害,也没有痛苦。特殊情况下,需做增强扫描时,需用碘造影剂,在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不是急诊情况下,按约定时间做CT。其他检查,在发病急性期,可约床旁检查,如X光等。 5.饮食指导:脑出血后,需要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吃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菜汤等,易于消化吞咽,每日6次,每次200~250ml;半流食如粥、面片汤、面条汤等软烂、易消化、易咀嚼的饮食,每日5次。病情平稳后,可吃普通饮食,但一定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2g以下,少吃或不吃含盐多的食品,如咸菜、酱菜等,吃些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豆芽、韭菜等,可促进肠蠕动,预防大便干燥。蛋白质的补充可吃些鱼肉、瘦肉及大豆蛋白类的豆制品食物,少吃些油炸食物和肥肉。 6.活动与锻炼的方法: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如有

神经外科健康指导

动脉瘤病人的健康宣教 【手术后指导】 1.卧位指导 (1)根据手术时的体位,术后取仰卧位,全麻未清醒前平卧,头转向健侧,清醒血压平稳后床头可抬高15°~30°。同时给予翻身,动作轻柔。 (2)躁动不安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并加以床栏保护。 2.饮食指导 (1)手术当日禁食,术后1~2日流食,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 (2)昏迷或吞咽困难者,术后2~3日开始给鼻饲饮食。 (3)饮食宜为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 3.对监护项目及特别治疗的指导 (1)讲解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测量的目的,预先设定好报警值,指导陪护家属在护士巡护的间隙,如有报警要及时呼叫。 (2)指导陪护家属维护负压引流装置有效状态,不能随意放液、打开等,如有意外,立即呼叫护士。 (3)有腰穿持续引流管、脑室外引流管者,指导家属不可随意抬高或放低,改变体位时应呼叫护士更改位置或夹管。 4.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屏大便。3日未解便可予缓泻剂。 5.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动等。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6. 癫痫患者予床栏保护,禁测口温,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癫痫药物。 7.心理指导 (1)当病人清醒后,首先告知手术顺利结束,已回到病房,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等积极因素,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2)动员亲属给予情绪、物质、经济、时间支持,关心、同情、体贴病人,减轻病人的思想压力。 【出院指导】 1.伤口拆线后,如伤口愈合好,2周后可洗头,动作轻柔,避免抓破伤口。 2.遵医嘱服药,定时监测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抗癫痫药不能随意停,应在医师指导下减少剂量和更改药物品种。 3.合理安排饮食,多食高蛋白食物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但不可过量食用粗粮,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4.出院后勿进行攀高、游泳、驾驶车辆以及在炉火旁或电机旁作业,外出时带本人的相关证件及家庭联系资料。 5.定期门诊随访,遵医嘱复查CT或CTA检查,如遇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手术后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宣教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宣教 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二、病因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为最常见。①先天性动脉瘤,最常见约占50%;②脑血管畸形,多见青年人;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④脑底异样血管网(Moyamoya病):青年人多见,占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0%;⑤其他原因:感染性动脉瘤、血液病、颅静脉系统血栓等。原因不明占10%。 三、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头颅C T: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CT显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可以确诊SAH。 2、脑脊液(CSF)检查:通常CT检查已确诊者,腰穿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3、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颅的异常血管。 4、其他: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态检测颅主要动脉流速是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CVS)倾向和痉挛程度的最灵敏的方法。

四、治疗 治疗原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去除病因和防治再出血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 科治疗 ①一般处理:SAH病人应住院监护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20度,病房保持安静、舒适和暗光。避免引起血压及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和情绪激动等,以免发生动脉瘤再破裂。 由于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增加,需审慎降压至160/100毫米汞柱,通常卧床休息和轻度镇静即可。头痛时可用止痛药,保持便通可用缓泻剂。适量给予生理盐水保证正常血容量和足够脑灌注,低钠血症常见,可口服NaCl或3%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不应限制液体。 心电监护防止心律失常,注意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功能药物如阿司匹林。 ②SAH引起颅压升高,可用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和人血白蛋白(白蛋白)等脱水降颅压治疗。颅高压征象明显有脑疝形成趋势者可行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挽救病人生命。 ③预防再出血:抗纤溶药可抑制纤溶酶形成,推迟血块溶解和防止再出血。常用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4--6克加于0.9%生理盐水100毫升静脉滴注,15--30分钟滴完,再以1克/小时剂量静滴12--24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内容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神经科是看什么疾病的? 神经系统包括由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这些系统发生的病变就需要神经科医生诊治。 神经科与精神科是不同的学科,人们经常在骂人时说的“神经病”意思是指你疯了,实际上是精神病。 以下症状应该看神经科 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脑炎,脑膜炎,癫痫,痴呆,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各种周围神经病,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低钾周瘫…… 脑血管病知识 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或“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两大类,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人们健康的第一号杀手,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12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80~100万人。患脑血管病的幸存者中,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给患者本人、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一、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等)和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狭窄、肥胖、缺乏体育运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等)。 到目前为止,真正有效地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很少,因此,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二、认识脑中风危险信号 短暂的视力障碍;口齿不清、口角流涎;手臂无力、持物落地;走路不稳;剧烈头痛、呕吐、人事不省;反常的困倦、嗜睡、哈欠连绵;一过性肢体麻木、瘫痪、黑朦等,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最终常发展为脑梗死。凡出现以上警示信号之一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诊治。 三、在家中发生中风怎么办? 1.家人要保持镇静,让病人完全平卧在床上,尽快与医院联系。 2.安置病人的方法: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高,避免震动;松开病人衣领,有假牙者取出假牙;有呕吐的病人应将其头部侧放,让呕吐物流出,防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有抽搐者,用筷子或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防咬破舌头;从楼上抬病人下楼,要头部朝上脚朝下,减少脑部充血。 四、如何护理脑血管病人? ★要耐心、细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避免病人情绪激动,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瘦肉、豆制品、蔬菜、水果);少食肥肉、蛋类、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 ★喂饭时及饭后半小时保持半卧位,喂食动作要慢,以防食物进到气管里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勤翻身防止褥疮及肺炎发生。 ★每日活动及按摩肢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保持大便通畅,超过三天未解便要用药物帮助。

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瘤样异常突起,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婴幼儿,但绝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吸烟、酗酒等后天性因素可致动脉管壁受损,管壁薄弱部分在血流冲击下膨出形成动脉瘤。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之前,90%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1.先兆症状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先兆破裂症状。 2.出血症状 80%-90%的动脉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 3.头痛和意识障碍为最常见和最突出的表现。 4.出血引起的局灶性神经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神经症状为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出血常侵入大脑半球的额叶,引起痴呆、记忆力下降、大小便失禁、偏瘫、失语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常引起颞叶血肿,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等。 5.破裂出血后可出现全身性症状血压升高、体温升高、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癫痫,严重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少数表现为呕吐,呈咖啡样或排便异常,为柏油样便。

6.再出血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反复出血,再出血率为9.8%-30%。 7.局部定位症状偏头痛、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 检查项目 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行尿便常规、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功能、血型、感染筛查、心电图、超声心动、X线胸片、头颅CT、头颅CTA、头颅MRI、头颅MRA、脑血管造影(DSA)。 围术期指导 1.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水8小时 (2)术前一天剃头。 (3)术前绝对卧床,避免刺激,防止因躁动不安而使血压升高,增加出血的可能。 (4)避免用力打喷嚏或咳嗽。 2.术后注意事项 (1)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期间不可自行调节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如有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电极片及导线脱落、监护仪报警,及时告知护士。 (2)术后体位:术后6小时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翻身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抬头,更换体位注意勿牵拉引流管及尿管。 (3)严格卧床:绝对卧床体息,出血7-14天后易发生再出血,因此卧床休息时间不应少于3周。 (4)术后饮食:术后第2天可进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使用缓泻剂,防止因大便干燥而增加腹压使动脉瘤再次出血。 (6)吸氧:常规吸氧24小时,吸氧时切勿自行调节氧气流量,室内严禁明火及放置易燃物品。 用药指导 1. 应用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2.应用抑酸药抑制胃酸,保护胃粘膜。 3.应用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 健康指导 1.按时服药,尤其是抗癫痫药物,不可漏服、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血药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