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体型4类分析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肥胖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外貌,更严重的是对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对肥胖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评估,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领域,肥胖通常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进行分类的。
BMI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得出的一个数字,它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偏轻、正常、超重或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的分类如下:BMI<18.5,体重过轻。
18.5≤BMI<24,正常体重。
24≤BMI<28,超重。
BMI≥28,肥胖。
除了BMI之外,肥胖还可以根据脂肪分布和脂肪含量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腹部肥胖(苹果型肥胖)相对于臀部肥胖(梨型肥胖)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因此,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会结合腰围、腹围、体脂率等指标来综合评估一个人的肥胖程度。
腰围和腹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的重要指标,它们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体脂率则可以更直接地反映一个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除了以上的分类标准之外,肥胖还可以根据其引起的疾病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重要的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根据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也可以将肥胖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
综上所述,肥胖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BMI、脂肪分布、脂肪含量、腰围、腹围、体脂率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分类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肥胖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简述肥胖标准和肥胖类型
简述肥胖标准和肥胖类型
肥胖标准:根据BMI进行判断,BMI=体重(公斤)÷身高(米)²,标准为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32㎏/㎡为轻度肥胖,32~37㎏/㎡为中度肥胖,37㎏/㎡以上为重度肥胖。
肥胖类型:
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占肥胖人群的95%~97%,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有关。
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特指由疾病或药物原因导致的肥胖,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食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向心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指脂肪堆积在心脏、腹部为中心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这种情况多见于疾病情况,如皮质醇增多症患者。
周围型肥胖:周围型肥胖是指全身脂肪呈匀称性分布,主要为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分度标准
肥胖症分度标准
肥胖症分度标准是根据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个人肥胖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面是一份一般性的肥胖症分度标准:
1. 体重偏高(BMI 24.0-27.9):体重超过正常范围,但并不严重肥胖。
2. 轻度肥胖(BMI 28.0-32.9):体重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伴有一些相关疾病风险。
3. 中度肥胖(BMI 33.0-37.9):体重较为显著地超过正常范围,同时相关疾病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4. 重度肥胖(BMI 38.0-41.9):体重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同时相关疾病风险大幅增加。
5. 极度肥胖(BMI 42.0及以上):体重严重超过正常范围,相关疾病风险极高。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症分度标准仅仅使用BMI进行衡量,并不全面考虑个体的身体构成和健康状况,因此如有需要,还需结合其他身体指标和医生的专业意见来进行评估。
这个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由医生来确定。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外貌和心理健康,还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因此,对肥胖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评估,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肥胖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三种方法。
首先,体重指数(BMI)是目前最常用的肥胖分类方法之一。
BMI是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出的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BMI并不能区分体脂肪和肌肉,对于一些肌肉发达的人来说,可能会被误判为肥胖。
其次,腰围也是评估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腰围过大往往意味着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这种脂肪又被称为内脏脂肪,它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男性腰围超过94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即为腰围肥胖。
腰围肥胖是一种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估肥胖的方法,但它也存在着性别、年龄和种族差异的影响。
最后,腰臀比是另一种评估肥胖的方法。
腰臀比是指腰围和臀围的比值,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腰臀比在0.85以下为正常,0.85-0.9为腰臀部肥胖,0.9以上为腰臀部肥胖。
腰臀比评估方法对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也受到性别、年龄和种族的影响。
综上所述,肥胖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三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肥胖情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仅仅是评估肥胖的工具,对于具体的个体而言,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更准确地评估肥胖情况,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
肥胖科普文章
疾病科普——肥胖症[导读]肥胖(obesity)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
严重的肥胖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病态。
肥胖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经常与多种...肥胖(obesity)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
严重的肥胖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病态。
肥胖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经常与多种慢性病伴随发生,并且促进和加重这些疾病。
对肥胖程度的判断和划分,最直观的方法是目测法,通过对人体观察的直觉判断来估计肥胖及消瘦的程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筛,并粗可以排除因肌肉发达、体格健壮所致的相对体重较高。
在世界范围已普遍采用BMI来判断***的肥胖程度。
然而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均不能判定肌肉发达而体脂量并不多的情况,还应根据体脂含量来进一步判断。
体脂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是水下称重法,也叫体密度测定法(根据瘦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比重不同,按阿基米德原理,用人体排水的体积和在水下减轻的重量来计算身体的密度,从而得出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但此类仪器设备昂贵且操作麻烦,无法普遍采用。
利用对全身的稳定同位素钾扫描法测定总体钾以判断瘦组织(因钾主要在瘦组织中)的方法所需的设备,全世界也只有少数几台。
另-种方法是用生物电阻抗法根据瘦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导电性差别,从而得出体脂的百分比。
该仪器相对便宜和测定快速,但不同人种的推算方程式可能有差别,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意义,但在结果的解释方面要小心。
通过测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下、脐周等处的皮褶(皮下脂肪)厚度和上臂围(周长),运用一定的公式计算,间接测定体脂含量的方法,其操作较简单,但准确度和精度有一定限制。
根据体脂百分比能判定肥胖程度,-般认为,成年男性的体脂百分比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25%为中度肥胖,超过3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而成年女性的体脂百分比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35%为中度肥胖,4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
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脂百分含量的判定标准不同。
肥胖的分类
根据病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一、原发性肥胖(一)单纯性肥胖肥胖是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无明显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但伴有脂肪、糖代谢调节过程障碍。
此类肥胖最为常见。
1.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
多半有家族性遗传历史。
超重的儿童通常成为超重的成人。
据报告,0~13岁时超重者中,到31岁时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为肥胖症患者。
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半,脂肪细胞有一极为活跃的增殖期,称"敏感期"。
在此期如营养过度,就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多。
故儿童期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甚为重要。
2.营养性肥胖亦称获得性(外源性)肥胖,多由于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种原因需较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
本类型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致。
体质性肥胖,也可再发生获得性肥胖,而成为混合型。
以上两种肥胖,统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里20~30岁妇女多见,中年以后男、女也有自发性肥胖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二)水、钠潴留性肥胖亦称特发性浮肿。
此型肥胖多见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
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
脂肪分布不均匀,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为主。
体重增加迅速,与体位有密切关系,劳累和立位体重增加,休息及平卧后减轻。
早晚体重变化正常人为0.4千克,本病患者早晚体重变化在1千克以上。
该病浮肿变化往往呈周期性,晨起面、眼睑浮肿,起床后活动,下肢、躯干逐渐浮肿,到晚餐前体重较早饭前增加1.2~4.5千克,平均2.4±0.7千克。
立卧位水试验表明患者有水、钠潴留。
二、继发性肥胖是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病的症状性肥胖。
临床上少见或罕见,仅占肥胖患者中的5%以下。
(一)内分泌障碍性肥胖1.间脑性肥胖主要包括下丘脑综合征及肥胖生殖无能症。
肥胖程度分类标准
肥胖程度分类标准
以下是 8 条关于肥胖程度分类标准的内容:
1. 轻度肥胖就像是在体重的道路上刚刚跑偏了一点点。
比如说,你看隔壁小王,肚子上有点小赘肉,但整体还不算太夸张,这就是轻度肥胖啦。
2. 中度肥胖呢,那可就有点明显咯!就好像身上背了个小包袱似的。
就像咱那个同事小李,走起来感觉都有点沉甸甸的,这就是中度肥胖在“作祟”呀!
3. 重度肥胖呀,那简直就是像被一座小山压着似的!哎呀,你想想那个出了名的胖大叔,行动都不太方便了,这可就是重度肥胖的典型例子哇!
4. 微胖其实还挺可爱的呢,就像有点婴儿肥的感觉。
你看那些脸蛋圆圆的小朋友,多萌呀,这就是微胖啦。
5. 肥胖前期,就好像快要踏入肥胖的大门啦!就好像有的人看着还行,但稍微不注意就会胖起来,这就是处在肥胖前期呢,可得小心着点哟!
6. 病态肥胖那可不得了哇!那不就跟生了重病似的嘛。
像那个谁,因为肥胖都引发了好多健康问题,这多吓人呐!
7. 全身性肥胖就如同整个身体都被肉肉“占领”了一样。
你看那谁谁,胳膊腿儿还有肚子,哪儿哪儿都是肉,可不就是全身性肥胖嘛!
8. 局部肥胖呀,那就是只有某个地方胖得突出呀!比如说有些人光胖肚子,或者光胖大腿,这就是局部肥胖呀,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肥胖程度分类标准很重要啊,能让我们清楚了解自己的状况,从而更好地管理体重和健康呀!。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
然而,人们对于肥胖的定义并不仅限于此,肥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将就肥胖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按照BMI指数来分类,肥胖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轻度肥胖(BMI 30-34.9)、中度肥胖(BMI 35-39.9)和重度肥胖
(BMI≥40)。
BMI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来计算的一个值,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直观,便于人们对自身肥胖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根据腰围来分类。
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肥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就属于肥胖。
这种分类方法更加直观,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脂肪在人体的分布情况。
此外,根据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情况,肥胖也可以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是指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身材;全身性肥胖则是脂肪均匀分布在全身,形成梨型身材。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肥胖对身体的影响,因为中心性
肥胖与全身性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最后,根据肥胖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肥胖也可以分为遗传性肥胖和后天性肥胖。
遗传性肥胖是由基因遗传所致,患者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胖,很难通过饮。
肥胖的类型
肥胖的类型按体型分1.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
2.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多见于男性。
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
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这种肥胖很危险,跟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
鉴别依据:腰围与臀围比值(waist-hip ratio,WHR)男性苹果型WHR>0.9女性苹果型WHR>0.8肥胖的发生原因1.遗传原因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
人群的种族、性别不同和年龄差别对致肥胖因子的易感性不同。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你曾经因为肥胖而费尽心思减肥 而又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放弃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不会发胖 对减肥有帮助的食物 食物类TOP5 TOP 1:玄米玄米的营养价值相当高 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所以也被称为是“完全的营养食物” 近年来不仅仅是健康领域 同时也受到不少减肥人群的大力推崇。
做起来也很方便 就跟普通的米饭一样 也可以跟米饭一起混着煮来吃。
玄米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 而且含量高 几乎能补充一天的所需摄入量。
其中 维生素B1与B2能令脂肪完全燃烧起来 在运动前的饮食中吃一点 减肥效果相当不错。
另外 玄米的GI值很低 不会令血糖值急升 令体内难以形成脂肪。
TOP 2:西红柿西红柿中富含番茄红素 抗酸化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活性氧的活动 同时抗癌能力也相当高。
其富含的维生素K是女性骨骼的救星 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能力 而维生素E则是维持肝脏功能 改善宿醉。
在饮食减肥中 番茄红素与膳食纤维能有效改善便秘问题 净化肠道。
另外 西红柿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最近流行的夜晚西红柿减肥法 就是通过这两种物质来在睡眠中激活生长激素的分泌 令脂肪的分解与代谢效率大大提高。
肥胖的定义,分类和判定标准
肥胖的定义,分类和判定标准
1. 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度积聚,导致体重增加,超过个体理想体重的范畴。
肥胖并不仅仅是体重增加,还导致了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关节问题等。
2. 肥胖的分类
肥胖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肥胖是指由一些生理原因所导致的肥胖,比如结婚、妊娠和更年期等。
病理性肥胖是指由一些疾病导致的肥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症等。
另外,肥胖还可根据脂肪分布类型分为“苹果型”和“梨型”两种。
苹果型肥胖是指脂肪大量积聚于腰、腹部,比较常见于男性。
梨型肥胖则是指脂肪主要积聚于臀部、大腿和腰部,比较常见于女性。
3. 肥胖的判定标准
肥胖的判定标准通常采用BMI(体质指数)来确定。
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
现代BMI标准是在WHO于2000年制定的,判定标准如下:
BMI<18.5kg/m² 为偏瘦
18.5kg/m²≤BMI<24kg/m² 为正常体重
24kg/m²≤BMI<28kg/m² 为超重
28kg/m²≤BMI<30kg/m² 为轻度肥胖
30kg/m²≤BMI<35kg/m² 为中度肥胖
BMI≥35kg/m² 为重度肥胖
总的来说,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是十分负面的,通过均衡饮食、正确运动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肥胖是十分必要的。
肥胖分类标准
肥胖分类标准
一、肥胖分类标准二、肥胖的表现三、判断肥胖标准方法
肥胖分类标准1、肥胖分类标准有皮下脂肪过多和局部肥胖
1.1、皮下脂肪过多:腰臀比例超过标准,即皮下脂肪过多。
辨别标准:腰臀比例=腰围÷臀围。
男士腰臀比例>0.9,女士腰臀比例>0.85,即皮下脂肪过多。
1.2、局部肥胖:身体某一部分脂肪蓄积过多而发生的肥胖,有时可以表现为体重增加,但一眼望去全身肥胖的程度显然没有局部表现得那么明显。
辨别标准:全身肥胖的程度没有局部表现得那么明显,以腹部、臀部和大腿部位最为常见。
2、肥胖分类标准有产后肥胖和单纯性肥胖
2.1、产后肥胖:因怀孕期大量集中补充营养以及产后内分泌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肥胖。
据统计70%的孕妇产后体重普遍会增加 10-20斤。
辨别标准:妊娠过程引起的肥胖,一捏肉松垮垮的,不紧实。
2.2、单纯性肥胖: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属于非病理性肥胖。
辨别标准: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进食量及次数较多。
3、肥胖分类标准有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
3.1、腹部型肥胖:腹部型肥胖又称为中心型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苹果形肥胖,特征是脂肪主要积聚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为细瘦,腰围和臀围比值明显增大。
基础知识篇-肥胖分析报告
瑞康能--高纤复合膳食纤维,您的 健康膳食纤维,您的 健康专家!
BMI与PBF
• BMI是一种显性指数,可从数字运算或体型 来判断; • 体脂率却可发现“隐藏性肥胖者”,因为 有人外形看来虽然瘦小,BMI指数也在标准 范围内,但体脂肪率有可能超过肥胖标准。
体脂百分比的快速测量方法
• 一般可以用体脂尺快速测量体脂百分比,测量后 可以通过量表查询体脂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加, 不同阶段的体脂百分比也有所差异。
瑞康能--高纤复合膳食纤维,您的 健康专家!
女子的体脂率及体型特点
• 女性的身体脂肪公式 a = 腰围 x 0.74 b = (总体重 x 0.082) + 34.89 身体脂肪重量 = a - b 体脂率= (身体脂肪重量÷ 体重) x 100%
健康专家!
基础代谢低的原因
除了天生的,不良习惯导致基础代谢下降。 一、久坐不动 研究表明,久坐不动之后新陈代谢就会变得迟缓,更容易患 上代谢综合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长时间坐着不动, 就算每晚都去健身房,这也算是久坐,同样会降低新陈代谢。 二、饮食不规律 饮食不规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都吃得 很饱,这样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过剩,进而脂肪代谢失 衡。另一种是不敢吃,吃得太少也会影响代谢功能。 三、不爱喝水 多项研究发现,每天至少喝6~8杯水,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正 常,进而防止便秘、促进消化,更能维持循环系统正常。
健康专家!
体脂率的测量方法
成年人的体脂百分比可通过以下公式用BMI的数值进行计算: 体脂% = (1.20 × BMI) + (0.23 × 年龄) − (10.8 × 性别) − 5.4 [1] 其中男性性别为1,女性为0。
瑞康能--高纤复合膳食纤维,您的 健康专家!
肥胖度的分级标准
肥胖度的分级标准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
因此,对肥胖的分级标准进行科学的界定,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肥胖度的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肥胖问题。
一、BMI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最常用的肥胖度分级标准之一。
它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偏瘦,BMI<18.5。
2. 正常,18.5≤BMI<24。
3. 超重,24≤BMI<28。
4. 肥胖,BMI≥28。
二、腰围。
腰围也是评判肥胖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所以腰围的增加往往意味着腹部脂肪的积聚。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就属于肥胖的范畴。
三、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组织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来说,成年人的体脂率在男性为15%~18%,女性为25%~28%之间。
当体脂率超过这个范围时,就属于肥胖状态。
四、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此外,肥胖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对生育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五、预防和治疗肥胖。
对于肥胖问题,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增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最后,对于已经肥胖的人群,应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制定科学的减肥计划,避免盲目减肥。
六、结语。
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它对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肥胖度的分级标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共同为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肥胖,迎接健康的生活。
肥胖的分类
肥胖的分类肥胖的分类按程度:一般指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按脂肪分布:分为中心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两型,中心型肥胖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见下表)。
按起病年龄:分为幼年起病型肥胖和成年起病型肥胖。
幼年起病型肥胖又称体质性肥胖、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型肥胖。
其主要特点:起病于婴幼儿期;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也存在后天的过营养;增多的脂肪呈全身性分布;脂肪细胞变化,数量增多,体积肥大(见下表);对胰岛素不敏感;治疗效果差。
成年起病型肥胖,又称获得性肥胖、脂肪细胞肥大型肥胖,其主要特点是:起病多在20~25岁以后;发病原因存在遗传因素,但后天过营养显得更突出;增多的脂肪主要分布在躯干;脂肪细胞的变化主要以体积增大为主;相对治疗效果好,饮食可控制。
按脂肪组织种类分为两种:①黄色脂肪组织增多型肥胖。
其主要特点:病理所见呈单泡脂肪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5~200μm,常密集而呈多边形,细胞质内含一个大的脂肪滴,其他成分被推向细胞的一侧;脂肪分布主要在皮下组织、网膜、肠系膜、黄骨髓等;其主要功能为储脂、保温、参与脂肪代谢、缓冲保护内脏、产热、产生并分泌脂肪细胞源性活性因子等;含量约占成人体重的10%,为体内最大的“能量库”。
②棕色脂肪细胞增多型肥胖。
其主要特点:病理所见为多泡脂肪细胞,含多个较小的脂肪滴和较多的线粒体,细胞核圆形居细胞中央部,富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脂肪分布主要在肩胛间区和腋窝等处;其主要功能是产热、抗寒、保温;其含量成人很少,新生儿含量多,1年后开始减少,约占体重的2%~5%。
肥胖(一)国际高血压冠心病学术会议1991年10月北京在国际高血压冠心病学术会议上,H.P.Dus-tou提出根据体重指数公式:体重(kg)/身高(m2),如>27.8(男)和27.3(女)为且肥胖。
肥胖(二)诊断标准(1)体重超过标准体重l0%以上者(指松木标准,如以箕轮标准计划为15%以上,见下表,日本厚生省标准则凡超过者皆属之)。
肥胖的定义及划分标准
肥胖的定义及划分标准肥胖是一种病理状态,指的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积累,超出正常范围,导致体重超过健康范围。
肥胖不仅仅是个人形象和外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对健康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肥胖的划分通常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作为主要标准。
BMI是根据体重和身高的比例来计算的。
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肥胖被分为三个级别:肥胖度I级(BMI 30-34.9),肥胖度II级(BMI 35-39.9)和肥胖度III级(BMI 40+)。
肥胖的危害很大程度上与BMI的增加有关。
BMI的增加与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密切相关。
肥胖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胆固醇增高、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等各种健康问题。
此外,肥胖还会给精神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容易引起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尽管BMI是常用的肥胖划分标准,但它仅仅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值,并不能全面评价个体的身体构成和健康状况。
因此,其他指标如腰围、腰臀比、体脂率等也被用来评估肥胖程度。
腰围反映了腹部脂肪的积累,因为腹部脂肪是最危险的脂肪类型,与多种代谢障碍和疾病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肥胖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许多风险。
了解肥胖的定义和划分标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肥胖问题。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肥胖并不仅仅是一个外貌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长期的身体状况。
所以,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保持健康。
bmi计算公式及范围
bmi计算公式及范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而BMI作为一种简单快捷的肥胖度量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公共健康管理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BMI计算公式及其范围,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BMI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BMI的定义。
BMI,全称为Body Mass Index,又称身体质量指数,它是用体重(单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米)所得的数值,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体型是否正常,即偏瘦、正常、偏胖还是肥胖。
具体来说,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²(m)。
例如,一个人的体重为70公斤,身高为1.75米,那么他/她的BMI值为:70÷(1.75²)=22.86。
根据这个数值,我们就可以判断他/她的体型是否正常了。
那么,BMI的数值范围应该是怎样划分的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数值范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 18.5以下:体重过轻。
这个范围的人群需要重视营养不良问题,应该注意补充营养,增加体重。
2. 18.5-24.9:正常范围。
这个范围内的人群体型正常,身体健康水平较高,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25.0-29.9:超重。
这个范围内的人群体重已经超过了正常水平,需要谨慎对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等方式以控制体重。
4. 30.0-34.9:肥胖第一级。
这个范围内的人群已经处于肥胖状态,这个时候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饮食管理,调整生活方式,以防止合并疾病的发生。
5. 35.0-39.9:肥胖第二级。
这个范围内的人群已经处于严重的肥胖状态,此时应该积极治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6. 40以上:肥胖第三级(又称为“极度肥胖”)。
这个范围内的人群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合并疾病风险的加大,建议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在实际应用中,BMI可以用于评估肥胖风险,监测肥胖治疗效果,指导健康管理等。
肥胖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肥胖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肥胖评价方法:
1.身体质量指数(BMI):肥胖的最常用评价方法,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腰围:用卷尺测量腰围,位置在脐眼平行线的最窄处。
3.皮褶厚度:用皮褶测量仪或软尺在特定部位测量皮肤褶层的厚度。
4.电阻抗:通过测量身体对电流的阻抗来评估体脂百分比。
5.体型分析仪:利用生物电阻抗的原理,将身体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检测,分别是躯干、左右臂和左右腿。
肥胖评价标准:
1.BMI值超过25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
2.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0cm为腹型肥胖。
3.皮褶厚度超过2.5cm为肥胖。
4.电阻抗测量体脂百分比超过25%为肥胖。
5.体型分析仪分析出的体脂百分比超过25%为肥胖。
肥胖的各种分类方法
肥胖的各种分类方法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组织积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理想范围的一种疾病。
根据不同的指标和标准,肥胖可以被分为多种分类方法。
下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肥胖分类方法。
1.BMI分类法:BMI(Body Mass Index)是一种常用的肥胖分类指标,通过体重和身高的比例来评估肥胖程度。
常用的BMI分类标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BMI<18.5:体重过轻;-18.5≤BMI<24.9:正常体重;-25≤BMI<29.9:超重;-BMI≥30:肥胖。
2.腰围分类法:腰围是腰部最狭窄部位的围度,也是体内脂肪堆积的重要指标之一、腰围分类法将肥胖分为以下等级:- 男性:腰围<90 cm正常,90≤腰围<100 cm超重,腰围≥100 cm肥胖;- 女性:腰围<80 cm正常,80≤腰围<90 cm超重,腰围≥90 cm肥胖。
3.WHR分类法:WHR(Waist-to-Hip Ratio)是指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WHR分类标准是:-男性:WHR≤0.9正常,0.9<WHR≤1.0超重,WHR>1.0肥胖;-女性:WHR≤0.8正常,0.8<WHR≤0.85超重,WHR>0.85肥胖。
4.体脂含量分类法:体脂含量是人体中脂肪组织所占的比例。
常用的体脂含量分类法是:-男性:体脂含量<18%为理想,18%≤体脂含量<25%为超重,体脂含量≥25%为肥胖;-女性:体脂含量<25%为理想,25%≤体脂含量<32%为超重,体脂含量≥32%为肥胖。
5.代谢综合征分类法: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与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疾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提供的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腰围、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五个方面的指标。
综上所述,肥胖可以通过BMI分类法、腰围分类法、WHR分类法、体脂含量分类法和代谢综合征分类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分类。
世卫组织肥胖标准
世卫组织肥胖标准【导语】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肥胖标准旨在评估个人的体重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并给出各种级别的体型分类,以此帮助人们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降低肥胖带来的危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世卫组织肥胖标准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问题。
一、概念肥胖是指人体脂肪堆积导致身体超重的状态。
世卫组织肥胖标准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体脂率三种指标。
BMI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肥胖判断标准之一,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
根据BMI值的不同,肥胖被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腰围是腹部肥胖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性别和种族的不同,腰围标准也有所区别。
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占整体体重的百分比,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分类根据BMI分类,轻度肥胖的BMI范围为24.0-27.9kg/m²,中度肥胖的BMI范围为28.0-31.9kg/m²,重度肥胖的BMI范围为≥32.0kg/m²。
根据腰围分类,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为超重,男性腰围≥102cm、女性腰围≥88cm为肥胖,而超过110cm的男性腰围和超过100cm的女性腰围则被认为是重度肥胖。
根据体脂率分类,男性体脂率≥25%、女性体脂率≥30%为肥胖。
三、影响肥胖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个人健康,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肥胖会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和骨质疏松等,这些疾病可以减少人的寿命、加重医疗负担,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其次,肥胖还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最后,肥胖还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为肥胖会降低人的生产力和劳动参与率,增加医疗费用、营养保健品和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经济造成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体型4类分析
导语:不同体型反映着肥胖形成原因和对应的减肥方法也不尽相同,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肥胖体型。
下面就来为你分析4大类肥胖体型,告诉你其特症、解决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你更加了解减肥原理,懂得更多减肥常识。
A 苹果型
易吸收油脂类而肥胖的体型
脂肪堆积在内脏及躯干中,尤以肚子最为明显,最容易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因为脂肪堆积并包裹内脏,易造成脂肪肝及胆结石等病变。
建议解决方式
除视个人体质提供解决方法外,应增加核心肌群(腹部)的运动,多做腹部收缩运动,让肚子能得到喘息放松。
!苹果型肥胖的人千万要小心
脂肪容易妒忌在腹腔使得肚子向外凸出,外观看起来像一颗苹果,由于脂肪堆积在内脏附近,所以又称为“内脏型肥胖”。
腹部肥胖者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正常人高很多,死亡率也高出数倍。
此种肥胖方式以男性居多。
亚洲人简易的评估方式,建议标准是以腰围作为判断标准,腰围>90cm(男),腰围>80cm(女)为苹果型肥胖。
B 西洋梨型
易吸收淀粉而肥胖的体型
有研究认为这类肥胖体型者,通常脂肪容易堆积在下半身,也因为下半身负荷过重,容易导致腰部以下的骨关节病变和皮肤病变。
建议解决方式
减少淀粉类食物的摄取,西洋梨型肥胖在各式人种都有,如果不幸碰上,建议多增加下半身的运动。
西洋梨型肥胖的人千万要小心
肥胖集中在下腹部、腰围、大腿、臀围等皮下堆积脂肪的类型,外观看起来像一颗梨子,又称“皮下型肥胖”。
脂肪堆积于臀部和大腿两侧,看起来如西洋梨般的曲线,且下半身肥胖更是节食减肥后,难以改善的部分。
常见于和女性的生理构造有关,腹部、臀部或大腿的脂肪细胞,内含荷尔蒙接收体,当养分进入体内后,会很快吸收较多养分,以供怀孕时供给胎儿营养所需,容易导致脂肪大量的局部囤积,造成体型状似西洋梨的肥胖。
C 香蕉型
此类型者身体的脂肪和肌肉偏多
简而言之,就是整体肥胖,脂肪多、肌肉多、过度的“均衡”肥胖,同样的如果负荷过重,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病变。
建议解决方式
减少摄取淀粉类及油脂类食物,增加运动的时数,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少量多餐。
香蕉型肥胖的人千万要小心
不幸拥有苹果型及西洋梨型的综合肥胖体型,同样也有两种肥胖体型的健康忧虑,心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等病变随之接踵而来,建议这类型肥胖者在摄取食物营养的同时,应吃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结实体态。
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是很不错的解决方式,持之以恒、不间断的消耗体内脂肪,强化腹部核心肌群,就可以远离总是令人嘲笑的香蕉型体态喔!
D X型
上身肥厚,下身宽大的X型体态
少见于亚洲人种,欧美地区较为常见的肥胖体型,以“X”字面形状解释,就是上半身及下半身肥胖,腰部却意外纤细的体态。
建议解决方式
虽然较少发生生理上的病变疾病,但对身体健康来说,过重就是种负担,增加运动时数,找出适当的运动为佳。
X型肥胖的人千万要小心
纵使有傲人的胸围,但如果左右肩膀也给人肉感十足的联想,那可就不让人欣羡了。
通常造成上半身曲线问题,除了和穿着不适合内衣、穿着方式不正确,导致胸部两侧的脂肪被外推,呈现外扩现象之外,上手臂本来也是容易囤积脂肪的部位,尤其是工作内容以电脑为主的粉领族,因为往往仅能活动到前臂,外加驼背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自然手臂、背部囤积起来较多脂肪,且久坐不运动,也容易让下身累积脂肪库存,给人壮硕、肥胖的感觉。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