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1、基本原理气相色谱GC是一种分离技术;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样品往往是复杂基体中的多组分混合物,对含有未知组分的样品,首先必须将其分离,然后才能对有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混合物的分离是基于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一般是N2、He等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附,结果在载气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比例,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如图2所示的色谱图假设样品分离出三个组分,它包含了色谱的全部原始信息;在没有组分流出时,色谱图的记录是检测器的本底信号,即色谱图的基线;2、气相色谱结构及维护进样隔垫进样隔垫一般为硅橡胶材料制成,一般可分普通型、优质型和高温型三种,普通型为米黄色,不耐高温,一般在200℃以下使用;优质型可耐温到300℃;高温型为绿色,使用温度可高于350℃,至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的400℃;正因为进样隔垫多为硅橡胶材料制成,其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残留溶剂和/或低分子齐聚物,另外由于汽化室高温的影响,硅橡胶会发生部分降解,这些残留的溶剂和降解产物如果进入色谱柱,就可能出现“鬼峰”即不是样品本身的峰,从而影响分析;解决的办法有:一是进行“隔垫吹扫”,二是更换进样隔垫;一般更换进样隔垫的周期以下面三个条件为准:1出现“鬼峰”;2保留时间和峰面积重现性差;3手动进样次数70次,或自动进样次数50次以后;玻璃衬管气相色谱的衬管多为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主要分成分流衬管、不分流衬管、填充柱玻璃衬管三种类型;衬管能起到保护色谱柱的作用,在分流/不分流进样时,不挥发的样品组分会滞留在衬管中而不进入色谱柱;如果这些污染物在衬管内积存一定量后,就会对分析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它会吸附极性样品组分而造成峰拖尾,甚至峰分裂,还会出现“鬼峰”,因此一定要保持衬管干净,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玻璃衬管清洗的原则和方法当以下现象:1出现“鬼峰”;2保留时间和峰面积重现性差出现时,应考虑对衬管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拆下玻璃衬管;2取出石英玻璃棉;3用浸过溶剂比如丙酮的纱布清洗衬管内壁; 玻璃衬管更换时要注意玻璃棉的装填:装填量3~6mg,高度5~10mm;要求填充均匀、平整;气体过滤器变色硅胶可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其性能,但分子筛等吸附有机物的过滤器就不能用肉眼判断了,所以必须定期更换,一般3个月更换或再生一次;由于分流气路中的分子筛过滤器饱和或受污严重,就会出现基线漂移大的现象,这个时候就必须更换或再生过滤器了;再生的方法是:1卸下过滤器,反方向连接于原色谱柱位置;2再生条件:载气流速40~50ml/min,温度340℃,时间5h;检测器如果说色谱柱是色谱分离的心脏,那么,检测器就是色谱仪的眼睛;无论色谱分离的效果多么好,若没有好的检测器就会“看”不出分离效果;因此,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一直是色谱仪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GC所使用的检测器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检测器主要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热离子检测器FT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热导检测器TCD、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等;下面对检测器的日常维护作简单讨论:2.4.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1 FID虽然是准通用型检测器,但有些物质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很小或无响应,这些物质包括永久气体、卤代硅烷、H2O、NH3、CO、CO2、CS2、CCl4,等等;所以检测这些物质时不应使用FID;2FID的灵敏度与氢气、空气、氮气的比例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注意优化,一般三者的比例应接近或等于1∶10∶1;3FID是用氢气在空气燃烧所产生的火焰使被测物质离子化的,故应注意安全问题;在未接上色谱柱时,不要打开氢气阀门,以免氢气进入柱箱;测定流量时,一定不能让氢气和空气混合,即测氢气时,要关闭空气,反之亦然;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火焰熄灭时,应尽量关闭氢气阀门,直到排除了故障重新点火时,再打开氢气阀门;4为防止检测器被污染,检测器温度设置不应低于色谱柱实际工作的最高温度;检测器被污染的影响轻则灵敏度明显下降或噪音增大,重则点不着火;消除污染的办法是对喷嘴和气路管道的清洗;具体方法是:断开色谱柱,拔出信号收集极;用一细钢丝插入喷嘴进行疏通,并用丙酮、乙醇等溶剂浸泡;2.4.2 火焰热离子检测器FTDFTD使用注意事项:1 铷珠:避免样品中带水,使用寿命大约600~700h;2 载气:N2或He,要求纯度%;一般He的灵敏度高;3 空气:最好是选钢瓶空气,无油;4 氢气:要求纯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FTD时,不能使用含氰基固定液的色谱柱,比如OV-1701;2.4.3火焰光度检测器FPDFPD使用注意事项:1 FPD也是使用氢火焰,故安全问题与FID相同;2 顶部温度开关常开250℃;3 FPD的氢气、空气和尾吹气流量与FID不同,一般氢气为60~80ml/min,空气为100~120ml/min,而尾吹气和柱流量之和为20~25ml/min;分析强吸附性样品如农药等,中部温度应高于底部温度约20℃;4 更换滤光片或点火时,应先关闭光电倍增管电源;5 火焰检测器,包括FID、FPD,必须在温度升高后再点火;关闭时,应先熄火再降温;2.4.4热导检测器TCDTCD使用注意事项:1确保热丝不被烧断;在检测器通电之前,一定要确保载气已经通过了检测器,否则,热丝就可能被烧断,致使检测器报废;关机时一定要先关检测器电源,然后关载气;任何时候进行有可能切断通过TCD的载气流量的操作,都要关闭检测器电源;2载气中含有氧气时,热丝寿命会缩短,所以载气中必须彻底除氧;3用氢气作载气时,气体排至室外;4基线漂移大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双柱是否相同,双柱气体流速是否相同;是否漏气;更换色谱柱至检测器的石墨垫圈; 池体污染;清洗措施:正己烷浸泡冲洗;2.4.5 电子俘获检测器ECDECD使用注意事项:1 气路安装气体过滤器和氧气捕集器;氧气捕集器再生:2 使用填充柱时也需供给尾吹气2~3ml/min;3 操作温度为250~350℃;无论色谱柱温度多么低,ECD的温度均不应低于250℃, 否则检测器很难平衡;4 关闭载气和尾吹气后,用堵头封住ECD出口,避免空气进入;3、基本操作加热由于气相色谱仪的生产厂家和质量的不同.测定温度的方式也不相同对于用微机设数法或拨轮选择法给定温度.一般是直接设数或选择合适给定温度值加以升温.而如果是采用旋钮定位法.则有技巧可言3.1.1过温定位法将温控旋钮调至低于操作温度约30℃处给气相色谱仪升温当过温至约为操作温度时.配台温度指示和加热指示灯.再逐渐将温控旋钮调至台适位置3.1.2 分步递进定位法将温控旋钮朝升温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升温开始.指示灯亮:当温度基本稳定时再同向转动温控旋钮.开始继续升温:如此递进调节、直至恒温在工作温度上. 调池平衡调池平衡实际是调热导电桥平衡.使之有较为台适的输出讲调节技巧.其实是对具有池平衡、调零和记录调零等第一步.用池平衡或调零旋钮将记录仪指针调至台适位置;第二步.自衰减至l6倍左右.观察记录仪指针移动情况;第三步.用记录谓零旋钮将记录仪指针调回原处;第四步.退回衰减.观察记录仪指针移动情况;第五步.用调零或池平衡旋钮将记录仪指针调回原处点火氢焰气相色谱仪开机时需要点火.有时因各种原因致使熄火后.也需要点火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点火不着的情况下面介绍两种点火技巧.供同行们相试3.3.1 加大氢气流量法先加大氢气流量.点着火后.再缓慢调回工作状况此法通用3.3.2 减少尾吹气流量法先减少尾吹气流量.点着火后.再调回工作状况此法适用于用氢气怍载气.用空气作助燃气和尾畋气情况气比的调节氢焰气相色谱仪三气的流量比.有关资料均建议为:氮气:氢气:空气:l:l:10 但由于转子流量计指示流量的不准确性.事实上谁会去苛求这个配比呢本人认为为各气旌以良好匹配.目的是既有高的检测器灵敏度又能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还不致于容易熄火;本着上述原则气比应按下法调节:1氮气流量的调节在色谱柱条件确定后、样品组分分离效果的好坏、氮气的流量大小是决定因素调节氮气流量时.要进样观察组分分离情况.直至氮气流量尽可能大且样品组分有较好分离为止2氢气和空气流量的调节氢气和空气流量的调节效果.可以用基流的大小来检验先调节氢气流量使之约等于氮气的流量.再调节空气流量在调节空气流量时.要观察基流的改变情况只要基流在增加.仍应相向调节.直至基流不再增加不止最后.再将氢气流量上调少许;进样技术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一般是采用注射器或六通阀门进样在考虑进样技术的时候.主要是以注射器进样为对象3.5.1 进样量进样量与气化温度、柱容量和仪器的线性响应范围等因素有关,也即进样量应控制在能瞬间气化.达到规定分离要求和线性响应的允许范围之内填充柱冲洗法的瞬间进样量:液体样品或固体样品溶液一般为0.01~ 10微升.气体样品一般为0.1~ 10毫升在定量分析中.应注意进样量读数准确1排除注射器里所有的空气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液体样品时.只要重复地把液体抽凡注射器又迅速把其排回样品瓶.就可做到遗一点;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排除注射器里所有的空气那就是用计划注射量的约2倍的样品置换注射器3~5次.每扶取到样品后,垂直拿起注射器.针尖朝上任何依然留在注射器里的空气都应当跑到针管顶部推进注射器塞子.空气就会被排掉;2保证进样量的准确用经畿换过的注射器取约计划进样量2倍左右的样品.垂直拿起注射器.针尖朝上.让针穿过一层纱布.这样可用纱布吸收从针尖排出的液体推进注射器塞子.直到读出所需要的数值用纱布擦干针尖至此准确的液体体积已经测得.需要再抽若干空气到注射器里.如果不慎推动柱塞.空气可以保护液体使之不被排走3.5.2 进样方法双手章注射器用一只手通常是左手把针插入垫片.洼射大体积样品即气体样品或输入压力极高时.要防止从气相色谱仪来的压力把柱塞弹出用右手的大拇指让针尖穿过垫片尽可能踩的进入进样口.压下柱塞停留1~ 2秒钟.然后尽可能快而稳地抽出针尖继续压住柱塞3.5.3 进样时间进样时间长短对柱效率影响很大,若进样时间过长.遇使色谱区域加宽而降低柱效率因此.对于冲洗法色谱而言.进样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必须小于1秒钟;。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1.相分离:在气相色谱法中,样品以气态或挥发性液态的形式被注入色谱柱,并与气相移动相进行交换。

色谱柱通常是非极性或中极性的聚合物或硅胶填充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色谱柱中的固定液体相被称为静止相,而与之相互作用的气体被称为移动相。

2.分配行为:样品分子在静止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是气相色谱分离的基础。

分子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取决于其性质,如分子量、极性、分子结构等。

当分子与静止相的相互作用力强于与移动相的相互作用力时,分子会在静止相中停留更久,从而分离出来。

分子在静止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的原理可由经验分配系数(K)来描述。

3.柱温控制:气相色谱柱的温度是一种重要的参数,通过控制柱温可以改变分析物质分离的速率和分离度。

一般来说,提高柱温可以加快分离速度,但可能会损害柱性能。

柱温过高可能导致色谱柱表面的覆盖物剥落,而柱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热断裂。

因此,在选择适当的柱温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和色谱柱的限制。

4.检测器:气相色谱分离后的物质需要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热导率检测器(TC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

5.定性与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分析多种不同性质的样品,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小分子量气体等。

定性分析通过比对样品特征峰的保留时间与已知标准物质进行比对,确定样品中的成分。

定量分析则通过峰的面积或高度与已知浓度标准曲线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分离的效果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如选择适当的静止相、优化进样量和柱温、使用适当的检测器等。

此外,GC还可以与其他技术如质谱联用,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总之,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敏感、特异性好的分离与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食品、农药、制药等领域。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成分的技术。

它利用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石油化工等领域。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基于“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固定在毛细管或填充柱内的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苯乙烯(PS)等。

流动相则是一种惰性气体(如氢气、氮气、氦气等),它们不会对分离物产生影响。

样品通过固定相时,不同成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会在固定相上停留的时间也不同。

这种差异导致了各成分在毛细管中的传输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了分离。

分离后,成分可以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的优点在于其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如质谱联用技术(GC-MS),从而在分析成分的同时还可以确定其结构。

总之,气相色谱分离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快速分析具有复杂组成的物质的分析
技术,在现代分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微量物质以气体形式进行脱附,然后用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再用检测器对分离的各种成分进行
检测。

该分析法以气态物质的不同稳定性、溶解度以及穿透率为基础,通过对物质电离和离子转移作用,使被测物质根据其不同性质在柱身
内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精度高等优点。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脱附、检测剂的
检测、柱身的分离和筛选等步骤。

样品经过搅拌后进入搅拌室,在这里,样品混合分解,并以气态形式向色谱柱端面施压,也就是在柱子
内进行脱附。

经过样品的脱附和检测剂的加入,所得到的混合气体在
色谱柱内分离,根据其不同稳定性、溶解度以及分子量等性质,各种
成分在柱身中行走时间也不一样,通过检测器可以检测不同成分的浓度,形成各种成分的曲线,从而得出被测物质的组成。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现代化学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
它为基础,可以开展具有一系列新性质的研究,如食品、环境、生物
医药分析中的有机气体、挥发性有机物、无机气体等物质的组成研究等。

在污染源的检测方面,气相色谱分析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气相色谱分析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精度高等
特点,在食品、环境、生物医药以及污染源检测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
用价值。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一、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色谱法,又称色谱法或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和吸附性的物理化学分离方法。

分离原理是基于流动相和固定相混合物中各组分功能的差异。

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气相色谱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色谱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分子量复杂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流动相:携带样品通过整个系统的流体,也称为载气。

固定相:色谱柱中的固定相、载体、固定液和填料。

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气相色谱仪主要由气路系统、采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及温控系统和记录系统组成。

图1. 气相色谱仪结构简图1.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装置,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通过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气密性、流量监测的准确性及载气流速的稳定性都是影响气相色谱仪性能的重要因素。

气相色谱仪中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和氩气,纯度要求99.999%以上,化学惰性好,不与待测组分反应。

载气的选择除了要求考虑待测组分的分离效果之外,还要考虑待测组分在不同载气条件下的检测器灵敏度。

2. 气相色谱仪的进样系统气相色谱仪的进样系统主要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两部分。

(1)注射器:根据待测组分的不同相态,采用不同的注射器。

通常,液体样品用平头微量进样器进样,如图2所示。

气体样品通常通过旋转六通阀或色谱仪提供的吸头微量进样器注入,如图2所示。

图2. 气体、液体进样器固体试样一般先溶解于适当试剂中,然后用微量注射器以液体方式进样。

(2)气化室:气化室一般由一根不锈钢管制成,管外绕有加热丝,作用是将液体试样瞬间完全气化为蒸气。

气化室热容量要足够大,且无催化效应,以确保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且不分解。

3. 气相色谱仪的分离系统气相色谱仪的分离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部分,作用是将待测样品中的各个组分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一
种技术,它利用流动的相乎作为柱剂,能够将混合物转变为单独的组分,供检测。

一、基本原理
1、样品的分离:分离效果取决于样品分子颗粒大小和组成。

它在柱中被分解为单独的化学物质,以便进行检测。

2、样品的流动:用活性气体作为流体,把样品溶解在体系中并实现样品的流动和甩掉。

3、色谱室的温度控制:传热器控制色谱室的温度,当分子被连续加热和充满时,不同分子的稳定性越差,分离效率越高。

4、测定:检测各分子的浓度,可以通过元素测定仪器,例如:热电偶、热电阻、IEF等,用来检测分离得到的组分,使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5、解析:记录检测数据,通过相对密度、元素信息以及表明分离物分子量的柱面分离,获得加入到样品中所包含的物质。

二、工作原理
1、引入混合样品:通过用N2或H2等气体将混合样品在色谱柱中进
行渗透。

2、对样品的第一次划分:使混合样品分为两组,一组比另一组相对密度较低的小分子。

3、增加温度:将色谱室的温度陆续加热,让更小的分子从色谱柱的出口处流出。

4、多次环路:重复上面的三步,多次进行环路,最终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5、检测:通过元素测定仪器(如:热电偶、热电阻、红外)测定每个分离得到的组分,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三、应用
气相色谱法有较高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具有检测多组分精细物质的
能力,能够采用可调精度的测定方法。

常用于环境监测(毒气检测、
有害物质检测),气体分析(氧气含量分析),食品检测(风味检测)等各种实际工程中,为样品的安全分析提供快速准确的基础数据。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

它通过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成单独的组分,并对每个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气相色谱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固定填充物上的分配和分离。

首先,样品被注入到色谱柱中,色谱柱是一个长而细的管状结构,内部填充有吸附剂或不溶于流动相的液相。

然后,样品在色谱柱中被气态载气(通常是惰性气体)带动向前移动,化合物会在填充物表面上吸附和脱附,这个过程称为分配。

不同的化合物会以不同的速率进行分配,因此在色谱柱的末端会出现分离的效果。

接下来,分离的化合物会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光度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根据化合物的特性进行检测,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在气相色谱中,流动相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气相色谱中使用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等。

这些气体对大多数化合物都是不活跃的,不会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保证了分离的准确性。

此外,色谱柱的选择也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分离效果,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保证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填充物上的分配和分离。

通过合理选择色谱柱和流动相,以及配合适当的检测器,可以实现对样品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
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分离和检测化合物混合物中的组分。

它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在载气流动下通过固定相柱时发生的不同保留时间来实现分离。

其主要原理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样品蒸发:通过加热将样品转变为气态。

2.进样:将气态样品引入气相色谱仪中。

3.分离:样品在固定相柱中发生分离,不同组分根据亲和力大小分散在固定
相中。

4.检测:使用检测器检测样品组分的信号。

5.数据处理:分析和解释检测到的信号,得出化合物的含量和性质。

特点
•高分辨率:气相色谱法能够高效地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组分。

•快速分析:分析速度快,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极小浓度的化合物。

•广泛应用:可用于食品、环境、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分析。

•操作简便:相对于其他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的操作相对简单。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柱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首先,气相色谱分析的样品处理。

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之前,样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包括样品的提取、净化和浓缩。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将需要分析的化合物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并去除干扰物质,以便进行后续的分离和检测。

其次,气相色谱柱的选择和分离。

气相色谱柱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它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柱包括吸附柱、填充柱和毛细管柱等。

不同类型的色谱柱适用于不同的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保证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接下来,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基于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和传递过程。

当样品混合物经过色谱柱时,不同化合物会根据其在柱中的亲和性和传递速率而发生分离。

这种分离原理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化合物的有效分离,为后续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最后,气相色谱分析的检测和定量。

分离后的化合物会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光度检测器(FID)、质谱检测器(MSD)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对化合物进行灵敏的检测,并通过信号的强弱来实现对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处理、色谱柱的选择和分离、分离原理以及检测和定量。

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有所帮助。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分离并测定其浓度。

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离:气相色谱通过将混合物分离为其组成部分来实现分析。

这是通过将混合物注入到色谱柱中,并利用柱内填充物或涂层的选择性来实现的。

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从而实现分离。

2. 柱:色谱柱是气相色谱的关键组成部分。

柱内填充物或涂层的选择性决定了分离的效果。

填充物通常是固体材料,如硅胶或聚合物,涂层则是液体材料。

3. 载气:载气在气相色谱中起到推动样品通过柱的作用。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和氦气等。

载气的选择取决于分析的需要和柱的要求。

4.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测量分离后的组分。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率检测器(TCD)和质谱检测器(MS)等。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5. 数据处理:气相色谱的结果通常以色谱图的形式呈现。

色谱图显示了不同组分的峰,并根据峰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其浓度。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通过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的组分来实现化学分析。

它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药物、石油等领域的分析。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分离和分析样品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气相色谱柱中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沸点、极性、分子量和亲和性等方面的差异,将化合物分离开来,并通过检测器检测和识别它们。

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化合物注入气相色谱柱,然后用载气(如氮气、氢气或氦气)将化合物带入柱中。

柱中充满了一种固定相(如聚硅氧烷或聚酯),化合物在固定相上表现出不同的亲和性,并根据它们的特性在柱中移动。

移动速度由化合物的沸点、极性和分子量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影响了化合物在柱中的扩散速度。

化合物分离后,它们到达检测器,检测器测量化合物的信号并转换成可读的数据。

气相色谱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气体和液体样品、食品和药物等。

它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控制、药品研发和生物医学等。

在许多情况下,气相色谱是精密、快速和灵敏的分析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结果。

- 1 -。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通过样品在气相载体中的分配和传递过程,实现对不同物质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仪是实现气相色谱分析的主要设备,其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步骤如下:一、气相色谱仪的原理: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气相载体(通常为气体或液体)将待分析物质从进样口注入色谱柱中,样品在色谱柱中沿着固定相或液相产生分配、传递和吸附等过程,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中的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然后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到各个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二、气相色谱仪的结构:1.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口和进样装置,用于将样品引入到色谱柱中。

常用的进样方式有气体进样、液体进样、固体进样等。

2.色谱柱:色谱柱是气相色谱的核心组件,通常由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制成。

内部涂有固定相(固态色谱柱)或固定液相(毛细管色谱柱)用于分离样品组分。

3.载气系统:用于将气相载体送入色谱柱中,常用的载气有惰性气体(如氦气、氮气)。

4.柱温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色谱柱的温度,以影响分离效果。

柱温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效果进行调整。

5.检测器: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组分并产生电信号。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热导检测器(TCD)、火焰光度检测器(FID)、质谱检测器(MS)等。

三、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1.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启动冷却系统,使柱温控制系统达到设定温度。

2.准备样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恰当的样品,将其制备成适当的溶液或气态样品。

3.进样准备: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进样方式,选择适当的进样方式,如气体进样、液体进样等。

进样量要根据色谱柱和样品的性质进行调整。

4.样品进样:将样品引入进样装置中,通过控制进样阀门或推进准备好的样品进样器,使样品进入色谱柱中。

5.色谱分离:根据实验需要,设定合适的色谱柱温度、载气流速等条件,使样品在色谱柱中进行有效分离。

6.检测和记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记录下来。

气相色谱分离的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的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的原理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气相
和液相中的分配行为,通过气体载气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和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气相传递: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后,通过一个进样口被注入到气相色谱柱中。

柱中通常充满了一种固定相,如多孔玻璃柱或固定合成材料。

2. 柱温调节:为了使样品在柱中得到有效分离,柱的温度需要被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温度升高会加快样品在固定相中的扩散速度,提高分离的效果。

3. 气体载气:在进样口后,气体载气被用来将样品推动到柱中。

载气通常是无色、无味、无反应性的气体,如氮气或氦气。

载气的选择很重要,它影响到样品分离的速度和最终的分离效果。

4. 相互作用分离:样品在固定相中的传递过程中会与固定相上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吸附、扩散、排斥等,根据不同成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导致在柱中不同成分的分离。

5. 检测和分析:通过检测器检测样品分离后的成分,并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率检测器(TCD)、质谱检测器
(MS)等。

通过以上步骤,气相色谱可以将样品中不同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的物质分析与检测。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如果把色谱柱比作一个分馏塔,那么色谱柱就是由许多的塔板构成。

一部分空间被涂在担体上的液相占据,另一部分空间充满着载气(气相),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中的各组分就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各组分彼此分离开来。

结果分析
1.出现拖尾峰
分析原因:
有可能汽化室的温度低;汽化室污染;进样操作不当;色谱柱不合适;柱子温度低。

2.色谱峰出现前沿现象
分析原因:
有可能是进样量过多色谱柱超载;
试样在系统内部凝聚。

3.出现峰尾偏向负测
分析原因:
可能是检测器污染。

4.升温时基线也会上升
分析原因:
载气流量没有调整好;色谱柱污染;
5.升温时基线发生不规则变动
分析原因:
柱子未老化好;载气流量未调整好;色谱柱污染。

6.基线不能回零,峰呈平顶状
分析原因:
有可能是装置接地不良。

7.本底噪声大
分析原因:
有可能是色谱柱污染;也有可能是载气污染;汽化室污染;色谱柱和检测器的连接导管污染;检测器污染;空气或者氢气污染。

小结
无论是酒样上机过程,还是结果分析过程,都需要注意细节,马虎不得,不然,可是会铸成大错的哦!
标签:
气相色谱分析。

简述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离技术。

它是通过将混合物分离成单一组分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利用挥发性的气体作为载气,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然后利用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得各个组分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分离和检测。

以下将具体介绍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一、分离原理:气相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的差异来实现的。

分离的主要机制包括吸附、分区和解离等。

1. 吸附:吸附是指组分与固定相表面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当样品通过柱子时,具有亲和力的组分会被固定相表面吸附,而无亲和力或亲和力较小的组分则较快通过。

吸附机制是常用的分离机制之一。

2. 分区:分区是指固定相与移动相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分配。

固定相通常是涂在柱子内壁上的薄膜,移动相则是气体。

样品在移动相中溶解,然后在固相和移动相之间发生分配,根据其溶解度在两相之间分配的程度来分离。

分区机制是气相色谱的主要分离机制。

3. 解离:解离是指在色谱柱中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离子,通过正负离子的移动来实现分离。

解离机制常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

二、相关参考内容:1. 《仪器分析原理》(赵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七章气相色谱分离原理该书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仪器原理,并详细解释了气相色谱的分离机制和方法。

2. 《现代色谱分离科学与技术》(吴进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九章气相色谱该书详细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原理、仪器和应用,并使用大量例子和图表来说明气相色谱的分离机制和方法。

3. 《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陈忱,吴仁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四章气相色谱该教材详细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原理、仪器和应用,并提供了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相色谱。

4. 《分析化学原理》(吴裕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十章气相色谱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气相色谱原理、仪器和应用,并提供了许多实例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在气相流动下通过固定相柱的分离作用。

在气相色谱仪中,样品首先被蒸发并注入进入流动相(载气)中,然后由流动相输送到柱子。

柱子通常被填充或涂覆了固定相,样品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分配或化学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的分离原理有以下几种:
1. 吸附色谱:在吸附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多孔的固体材料,样品成分通过物理吸附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

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在柱子中停留时间不同,最终实现分离。

2. 分配色谱:在分配色谱中,固定相是一种液体,称为液态固定相或液相。

样品成分在液态固定相和气相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不同成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实现分离。

3. 离子交换色谱:在离子交换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带电的,称为离子交换树脂。

样品溶液中的带电成分与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离子进行交换,实现分离。

4. 亲水色谱:在亲水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亲水性的材料,样品中的水溶性成分与固定相上的水分子之间进行分配,实现分离。

不同的分离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分离目的。

通过选择
适当的固定相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

一、气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是什么1.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和解吸能力,或不同的吸附和脱附能力或其他亲和性能作用的差异。

2.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

二、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基本部件包括5个组成部分。

1.气路系统; 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检测系统;5.记录系统。

简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1、高分离效能;2、高选择性;3、高灵敏度;4、快速;5、应用广泛。

三、什么叫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至每个组分流出曲线达极大值所需的时间,可作为色谱峰位置的标志,此时间称为保留时间,用t表示。

四、什么是色谱图进样后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时间或载气流出气体积的叫曲线图称为色谱图。

五、什么是色谱峰峰面积1、色谱柱流出组分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微分曲线称为色谱峰。

2、出峰到峰回到基线所包围的面积,称为峰面积。

六、怎样测定载气流速高档色谱仪上均安装有自动测试装置,无自动测试装置可用皂膜流量计测,将皂膜流量计连接在测检测出口(也可将色谱柱与检测器断开皂膜流量计测接在色谱柱一端),测试每分钟的流速。

测完后色谱升温压力表指示会升高,原因是温度升高色谱柱对气体的阻力增加,不要把压力调下来,当色谱温度升高稳流指示不会改变。

测试载气流速在室温下测试。

七、怎样控制载气流速载气流速的控制主要靠气路上高压钢瓶上的减压阀减压,然后经仪器的稳压阀稳压,再经稳流阀以达到控制载气流量稳定,减压阀给出的压力要高出稳压后的压力。

非程序升温色谱一般没有稳流阀,只靠稳压阀控制流速。

八、气相色谱分析怎样测其线速度1、一般测定线速度实际上是测定色谱柱的死时间;2、甲烷作为不滞留物,测定甲烷的保留时间(TCD检测器以空气峰),3、用色谱柱的长度除以甲烷的保留时间得到色谱柱的平均线速度。

九、气相色谱分析中如何选择载气流速的最佳操作条件在色谱分析中,选择好最佳的载气流速可获得塔板高度的最小值。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高效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它基于样品在惰性气体流动下通过固定填料的柱子时,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原理。

气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成为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气相色谱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注入、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四个步骤。

首先,样品通过进样口被注入到色谱柱中,然后在高纯惰性气体的流动下,样品成分在色谱柱中被分离。

接着,化合物分离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到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最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色谱图谱,从而定量和鉴别各组分。

在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固定相和流动相是至关重要的。

固定相是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它决定了分离的速度和分离的效果。

而流动相则是气相色谱中的移动相,它对于分离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色谱柱的温度也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温度可以改变样品在柱中的分配系数,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实际应用中,气相色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食品安全领域,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在医药领域,气相色谱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等。

总之,气相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气相色谱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分析工作中,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合物在气相中的分布系数和色谱柱对化合物的分离性能的关系来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挥发性和化合物的分配系数。

首先,样品中的化合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挥发性,以便能够在气相色谱柱中迅速挥发转化为气相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步骤,通常需要进行前处理,例如固相微萃取或者冷凝浓缩。

其次,样品进入气相色谱柱后,会与固定在柱内涂层或填充剂表面的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在此过程中,化合物会按照其不同的亲疏性与固定相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分配系数。

化合物与固定相的亲疏性决定了它们在柱内的停留时间,即保留时间。

这样,具有不同的挥发性和亲疏性的化合物就可以在柱内被分离出来。

最后,在柱内分离后,化合物的分离程度可以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和质谱检测器(MS)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根据样品中化合物浓度的不同提供不同灵敏度的检测。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化合物在气相中的分布系数和色谱柱对化合物的分离性能的关系来实现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控制不同的操作条件,如柱温、载气流速和固定相的选择等,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检测。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它基于不同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柱中的分配行为,通过对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样品分子在气相色谱柱中的分配与传输过程。

首先,样品混合物被注入色谱柱,然后在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上发生分配,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色谱柱中以不同速度传输。

最终,不同成分在检测器中被检测出来,从而实现了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的。

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它可以是固体或液体,而流动相则是气体或液体。

当样品混合物进入色谱柱时,不同成分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会在色谱柱中形成不同的峰。

通过测量不同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可以对样品混合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色谱柱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

色谱柱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分离的化合物种类和性质来确定,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和分辨率。

操作条件的优化包括流动相的选择、流速的控制、柱温的控制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样品分离和分析的结果。

总之,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分子在色谱柱中的分配与传输过程实现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色谱柱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也是实现有效分离和分析的关键。

气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在气相色谱过程中,混合物样品是通过色谱柱而得到分离的。

为什么?基本原理是混合物样品中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化后的样品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两相间进行了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吸附-脱附),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能力不同,各组份在色谱柱中进行的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即得到了分离。

色谱法特点:
1.高选择性
2.高分离效能
3.高灵敏度
4.分析速度快
5.应用范围广
缺点:从色谱峰不能直接给出定性的结果,必须有已知的纯物质作对照,才能确定色谱峰对应的物质。

制氧3.5万M3制氧机组用色谱仪.FID50(AR50)
该色谱仪来自比利时ORTHDDYNE公司,分析微量的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丁烷、乙炔、异丁烷、丁二烯、碳氢化合物的分析,工艺量为ppm单位。

该色谱仪由①FID50、②U6V A、③U8V A、④UFOPN、⑤UFPON 5个单元组成
①FID50是一台用于色谱分析的多功能数据处理器,带有22位内部数据采集系统,大量的输入、输出允许用户控制分析器内部参数和采样系统的外部参数,鉴定器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②U6V A
U6V A为由一个六孔阀组成的自控切换阀,用于气体采样和注入,由生产工艺来的样品气由U6V A阀定量取样后送至U8V A经U8V A送到色谱柱OPN
③U8V A
U8V A(HR)由一个8孔阀组成的自控切换阀,它的作用使乙炔和乙烷在PON色谱柱中分离,因为柱OPN分不开乙烷和乙炔
H代表针形阀R代表逆流洗涤
④UFOPN
UFOPN为恒温模块,恒温温度80℃,该恒温箱中装一个色谱柱,面板显示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
△▽用于改变设定值
⑤UFPON
UFPON为恒温模块,温度为90℃,该恒温箱中安装一个色谱柱,面板显示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
△▽用于改变设定值
当仪器启动时,要输入用户口令USER口令1111 SUPERUISOR口令2222
主菜单
10 analysis 分析
20 monitoring 监控
30 analysis parameters 分析参数
40 program parameters 参数设置
50 continuous analyser 连续分析
60 stream selection 流路选择
80 password 密码
85 files 文件(分析参数)
90 utility 组态及报警诊断功能
99 shut down 关闭时操作
10→100 start single analysis
开始单一分析
110 start cycling analysis
连续分析
130 calibration (chrom in memory)
校准存储
140 load 负载?
150 load last analysis
最后一个分析谱图
20 monitoring (监控)
cho:detector info
检测器情报包括气体压力、模块温度、点火、发光度等运行过程的
检测报警等
detect 检测器mv
lumin 发光(或flame)火焰%(ON)
或….
….
FID50﹥
(AR50﹥)single an info print next chan
(单一分析) 情况打印下一通道
Exit (zero)
退出(零点)
30→300 Peak Indetification Table
峰变化一览表
Peak Id Table File ….
文件….
Id Names(名称)Time(时间)Band factor(系数)conc
1 H2(CH4)0.69 0.
2 0.105753E-05 4.70
2 O2(C2H2) 1.13
3
4
5
..
Edit> Enter Print Names Exit Load save save as 编辑进入打印名称退出装载存储另存为
File> Insline Delline clr all
文件夹插入删除清除
按Names显示可修改或删除内容
30→310 Time program
时间参数
Time program FILE….
时间参数文件
line索引Time时间Program参数
1
2
3
File> Insline Delline clr all Enter Print Exit
文件夹插入删除清除进入打印退出Edit> load save save as
编辑载入保存另存为
30→320 Time Events
时间事件
line Time时间Event事件State状态
1 0.01 20 correction(校准) ON
2 0.02 U6V A ON
3
4
…. 底行菜单同上
30→330 Time Events Prologue
时间事件序
line Time时间Event事件State状态
1 0.00 19 check sample flow ON
检查样品气流量
2 0.01 18 check carrier flow ON
检查载气流量
3 0.02 15 check alarm lumin ON
检查发光度报警
4 0.03 16 check alarm low v ON
检查低压报警
5 0.10 1 start ON
启动(开始)
30→340 Time Events Epilogue
时间事件结束(程序)
line Time时间Event事件State状态
10.01 U6CA OFF
阀代号
2 0.02 7 check alarm H peak ON
检查峰值高报警
3 0.03 8 check alarm HH peak ON
检查峰值高高报警
4 0.04 4 send 4-20mA ON
发送4-20mA信号
5 0.05
6 Recycle ON
再循环
File>
底行菜单同上一样
30→350 General Parameters
常用参变量
Parameters(参数) values(数值)
Slope 斜率cμV/min 5000
Drift 漂移0
Min area
Stop time 停止时间min 7
Results
Scale (μV)
Offset 中间安置
X scrolling min
Anal Purge Time (sec)
Calib Purge Time (sec)
Deviation HZ lsp (%)
Deviation cal (%)
Calib Interval 间隔DAY天
30→370 Alarm levels and 4-20mA ranges
报警数值(级别)和范围
Alarm levels File….
报警数值文件夹
Names(名称) Alarm H Alarm HH(报警高高) output range输出范围H2 0.00 0.00
O20.00 0.00
N20.00 0.00
CH40.00 0.00
CO 0.00 0.00
程序中H、HH设为0,则不检测高报警和高高报警
40→400 Program Settings
程序设置(安装)
Parameters(参数) values(数值)
Unit code 1
单位代码
Analysis Index 26329
分析目录
Report Index 81
报告索引
date day 15
日期天
mouth 月8
yeat 年2006
hours 小时14
minutes 分
seconds 秒
40→410 Secarity Alarms
40→430 Port Distribution
通道端口分配
40→450 Flow Alarms
流量报警
carrier flowrate alarm low 75 载气流量低报
高报hign 95 sample flowrate alarm low 20 样气流量报警低报
高报high 220 40→470 comvertion Table
40→480 Defintion 4-20mA
40→490 Reyalation Param
80→800 user →login
用户登陆注册
modify
修改
80→810 superuisor →login
管理员登陆注册
modify修改
85→850 Load File →File 00
装入文件File 12
85→860 Kill File →File 00
销毁文件File 12
90→900 Send 4mA
传递
910 Send 12mA
920 Send 20mA
930Send alarms H&HH
传递报警值H、HH
90→940 Inter Link
法语界面不能进入,如进入马上死机没有挽回的任何措施,仪器只能报废,千万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