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法

合集下载

涉外买卖合同新整理版3篇

涉外买卖合同新整理版3篇

涉外买卖合同新整理版3篇篇1涉外买卖合同新整理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涉外买卖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涉外买卖合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商品买卖、技术许可合同、加工制造合同等经济活动中的买卖合同。

第三条涉外买卖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信用原则。

第四条当事人在涉外买卖合同中可以选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其他国家的法律或者国际商事惯例;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应当守法律义务;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涉外买卖合同的主体资格和能力应当符合各自国家法律的规定。

第二章合同的成立第六条涉外买卖合同的成立应当具备下列要件:(一)合同要件法定。

当事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商品、数量、价格和交货时间等重要条款;(二)有偿。

合同酬劳金额必须合理且在当事人的负担范围之内;(三)披露真实信息。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如实披露全部信息,不得有隐瞒、谎报情况。

第七条涉外买卖合同的成立方法可以采取书面形式、电子形式和口头形式;当事人应当依据约定的方法进行确认。

第八条涉外买卖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国际惯例,遵循守约、踢爽和公平的原则,避免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九条当事人应当在涉外买卖合同中约定履行的方式、期限等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第十条涉外买卖合同的修改或解除,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

第十一条当事人对涉外买卖合同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第十二条涉外买卖合同的履行应当按照约定的履行方式、期限履行,不得拖延、拖欠。

第十三条当事人在履行涉外买卖合同过程中,应当负责任、恪守承诺,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第十四条当事人在履行涉外买卖合同过程中,应当注意合同的保密性,不得擅自泄露。

第十五条当事人在履行涉外买卖合同过程中,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履行合同的一方,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尽力减少损失。

美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3篇)

美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成为国际法律领域的重要议题。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对国际合同法律实践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冲突规则以及相关法律制度。

二、美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1. 合同自治原则合同自治原则是美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

该原则认为,合同当事人有权自由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在美国,合同自治原则得到司法实践的广泛认可。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美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重要依据。

根据该原则,法院在审理涉外合同案件时,应考虑合同与特定国家的法律、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联系,选择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作为准据法。

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指当外国法律违反美国公共秩序时,法院有权拒绝适用该法律。

美国法院在审理涉外合同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外国法律是否违反美国公共秩序。

三、美国涉外合同的冲突规则1. 约束说约束说认为,合同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应具有约束力,法院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在美国,约束说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得到广泛认可。

2. 确认说确认说认为,合同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应得到法院的确认,但法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突破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在美国,确认说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3. 灵活适用说灵活适用说认为,法院在审理涉外合同案件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适用冲突规则。

在美国,灵活适用说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四、美国涉外合同的法律制度1. 《美国统一冲突法重述》(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flict of Laws)《美国统一冲突法重述》是美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重要依据。

该重述总结了美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和冲突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

2. 《美国对外贸易法》(United States Foreign Trade Regulations)《美国对外贸易法》规定了美国对外贸易的法律制度,包括涉外合同的审批、监管等方面。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案例(3篇)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涉外合同纠纷也随之增多。

在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涉外合同纠纷的分析,探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相关法律问题和司法实践。

二、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中国)与被告乙公司(美国)于2010年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

合同中约定,若双方发生争议,应提交我国某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合同履行过程中,乙公司以货物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甲公司遂向我国某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乙公司提出,根据美国法律,货物质量问题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其不承担责任。

甲公司则认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货物质量问题应由卖方负责。

双方对合同的法律适用产生了争议。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即该合同应适用我国法律还是美国法律。

四、法律分析1. 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如当事人未作选择,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2.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在本案中,双方未在合同中约定适用法律,因此应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应考虑以下因素:(1)合同的签订地、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2)当事人的国籍、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3)合同争议发生地;(4)其他与合同有密切联系的因素。

3. 本案中法律适用的具体分析本案中,合同的签订地为我国,履行地为我国,标的物所在地为我国,当事人的国籍、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分别为我国和美国。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案合同与我国法律具有最密切的联系。

因此,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本案合同应适用我国法律。

五、仲裁裁决仲裁机构认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货物质量问题应由卖方负责。

涉外经济合同法5篇

涉外经济合同法5篇

涉外经济合同法5篇篇1甲方(中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外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共同达成以下经济合同协议,特定于涉外经济活动中互相合作,互惠互利,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同目的及合作事项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就____________(项目名称)进行合作。

具体合作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____________(具体合作事项描述)。

三、合同金额及支付方式1. 合同总金额为:____人民币(或相应外币金额)。

2. 支付方式:双方约定采用________(如电汇、信用证等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3. 支付时间:按照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支付,具体支付时间和金额如下:(详细支付计划表)。

四、合同期限及履行地点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年。

2. 合同履行地点为:_____________(地点)。

3. 若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合同履行地点,双方应友好协商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

五、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按照合同约定提供项目相关支持和服务;(2)按时支付合同款项;(3)保护乙方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4)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作的合法性。

审理涉外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审理涉外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涉外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日益增多。

涉外案件涉及国家、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

为了确保涉外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规范涉外案件审理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涉外案件审理的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涉外案件审理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审理涉外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涉外案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提起的诉讼;(2)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我国境内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与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提起的诉讼;(3)因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提起的诉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涉外民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

该法适用于涉外民事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平等原则: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2)自愿原则: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强迫、欺诈、胁迫对方;(3)公平原则: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分担风险和责任;(4)诚实信用原则: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涉外合同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

该法适用于涉外合同纠纷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同自由原则:涉外合同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合同内容;(2)意思表示原则:涉外合同当事人应当真实、明确地表达意思;(3)合同效力原则:涉外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了涉外仲裁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该法适用于涉外仲裁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仲裁自愿原则:涉外仲裁当事人应当自愿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2)仲裁独立原则:涉外仲裁机构应当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3)仲裁一裁终局原则:涉外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但是,国际运输合同除外。

第三条订立合同,应当依据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四条订立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并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未作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合同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七条当事人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即为合同成立。

通过信件、电报、电传达成协议,一方当事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方为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国家批准的合同,获得批准时,方为合同成立。

第八条合同订明的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当事人协商同意予以取消或者改正后,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第十条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

第十一条当事人一方对合同无效负有责任的,应当对另一方因合同无效而遭受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合同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国籍、主营业所或者住所;二、合同签订的日期、地点;三、合同的类型和合同标准的种类、范围;四、合同标准的技术条件、质量、标准、规格、数量;五、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六、价格条件、支付金额、支付方式和各种附带的费用;七、合同能否转让或者合同转让的条件;八、违反合同的赔偿和其他责任;九、合同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法;十、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

2024版涉外经济合同法

2024版涉外经济合同法

2024版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争议解决,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与外国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涉外经济合同。

第三条涉外经济合同应当遵循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四条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五条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的法律。

第六条合同当事人应当明确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等。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第七条涉外经济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八条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解决方式进行解决。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九条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第十条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履行的地点、方式和期限。

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十一条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第十二条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第六章违约责任第十三条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四条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

第七章争议解决第十五条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

第十六条合同当事人约定仲裁的,应当按照约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第八章附则第十七条本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解释。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性质,实际法律文本应由专业法律人员根据现行法律和国际惯例制定,并经过立法程序通过。

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2篇)

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涉外合同纠纷也日益增多。

为了解决涉外合同纠纷,维护我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冲突规范以及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原则1. 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我国《民法典》第4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适用的法律。

”这一原则体现了当事人的自主意愿,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法院或仲裁机构在确定合同适用法律时,应当考虑合同与哪个国家的法律联系最为密切。

我国《民法典》第42条规定:“合同适用的法律,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标的、当事人的国籍、住所地以及合同履行地等因素,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这一原则有助于实现公平、公正的司法裁判。

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指当合同适用外国法律可能违反我国公共秩序时,我国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拒绝适用该外国法律。

我国《民法典》第43条规定:“合同适用外国法律,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三、涉外合同法律冲突规范1. 准据法的选择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准据法的选择是关键。

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自己的本国法、合同签订地法、合同履行地法、当事人住所地法等。

如果当事人未选择准据法,法院或仲裁机构将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适用的法律。

2. 准据法的解释在适用准据法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对准据法进行解释。

解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2)维护合同效力原则;(3)公平、公正原则。

3. 法律冲突的解决当涉外合同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根据以下原则解决法律冲突:(1)优先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2)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3)适用与合同履行地、当事人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有密切联系的法律。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主张二:意思自治是相对的、有限制的,当事 人必须选择与合同有实际联络的法律。
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一章第105条规定,有 关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可以任意选择另一国、 州的法律,但这些国家(guójiā)或州的法律必须与 合同有“合理的联络〞。
莫里斯〔Morris〕批判Vita 案?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2、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不违犯强迫性规那么。 强迫性规那么〔mandatory rules〕是指当事人
不能通过协议减损的法律规那么。 目前(mùqián)的各国立法和国际公约根本上都成认
强迫性规那么的优越地位和优先适用性。 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整体论 V. 分割论—关于(guānyú)合同准据法适用
范围的两种不同理论
整体论认为,一项合同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法律 观点看,都应是一个整体,因此其形式、履行 、效力、解释、解除都应该只由一种法律支配 。
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来讲,他们也不可能期望 将一合同分割为假设干方面,分别受制于不同 的法律,在理论(lǐlùn)中也是困难的。
两份判决书
美国总统轮船(lúnchuán)公司与菲达电器厂、菲 利公司、长城公司无单放货纠纷再审案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穗中法 民三初字第297号民事判决书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案例 分析 (àn lì)
深圳某外商投资企业总经理甲国公民A和其秘 书乙国公民B签订了一项赠与合同,合同规定 A赠送B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钻石戒指一只。 但条件是B必须和A共同在该外资企业工作十 年,并且在10年内B不得与别人结婚,否那么 (nà me)A可收回赠送的钻石戒指。双方明示选择 甲国法作为该赠与合同的准据法,依甲国法该 赠与合同有效。三年后B与别人结婚,A欲讨 回钻石戒指不成,诉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doc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doc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一、首先要看合同当事人选择的是不是中国的法律,没有选择就不能适用。

二、当事人选择法律时,必须以明示的方式做出,选择的范围只能是实体法。

而且,不能违反当事人所在国的基本原则和该国法律的强制规定。

如我国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必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三、当事人没有选择时,可以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这被称为最密切联系原则,如合同的缔结地法,合同履行地法,标的物所在地法、当事人的所在地法、法院地法和仲裁地法等。

法院在依此判断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四、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和在一定条件下适用国际惯例。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the Autonomy of the parties)这个理论是杜摩兰(Dumoulin)在16世纪时提出而在19世纪时由学者仿效合同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命名的。

根据该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合同的法律,而合同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也都按照这个法律来决定。

意思自治原则已为各国所广泛采用,并规定在各自的国际私法中。

鉴于意思自治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本文拟就其在涉外法律适用中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一探讨。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正如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普遍接受一样,在接受的同时,各国法律对它所设定的限制也是普遍存在的。

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限制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适用是国家的行为,而不是当事人的行为。

作为一种权力,归根结底,只有国家才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法律来支配一定的合同。

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权利并不是自然地凭空产生的,而是由国家赋予的;如果国家不赋予,当事人便不能享有此项权利,这完全由国家决定。

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各国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所进行的限制也常常不同。

限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当事人以意思自治规避内国法的适用,二是为了维护法律适用的公正。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合同范本内容: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本合同适用于涉外合同的相关事宜,以下是合同的法律适用条款:
一、法律适用。

1.1 本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释均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2 如涉及国际贸易、跨境投资或国际合作等事项,适用相关
国际公约和条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3 本合同中的任何争议,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予以
解决。

二、争议解决。

2.1 如因本合同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2 若协商不成,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2.3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三、其他条款。

3.1 本合同中如有任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符的条款,应
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进行解释和调整。

3.2 本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双方具
有约束力。

以上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合同范本,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
一步的法律咨询,请随时与我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但是,国际运输合同除外。

第三条订立合同,应当依据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四条订立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并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未作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合同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七条当事人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即为合同成立。

通过信件、电报、电传达成协议,一方当事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方为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国家批准的合同,获得批准时,方为合同成立。

第八条合同订明的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课件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课件
文法规。
适用直接适用的法可以有效防止和遏制 不法行为,保护本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
适用直接适用的法时,应当根据具体案 件情况,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如行为地 、当事人国籍、住所、居所、经常居住
地等。
国际条约的适用
国际条约是指国家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国际关系中的权利义务问题所达成 的协议。
在涉外民事关系中,国际条约的适用可以弥补国内立法的不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 流。
合同争议解决与适用
争议解决方式
涉外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诉讼、仲裁等。在选择解决方 式时,应考虑其便利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涉及的费用和时 间成本。
法律适用
在解决涉外合同争议时,应考虑适用与争议关系最密切的法 律。这有助于保证裁决的一致性和公正性,减少法律冲突和 不确定性。
06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争议解决案
总结词
合同履行地法
详细描述
本案例涉及一起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根据合同约定,双方同意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适用合同履行地 法。因此,在解决争议时,法院适用了合同履行地法进行裁决。
案例二:涉外工程承包合同争议解决案
总结词
工程所在地法
详细描述
本案例涉及一起涉外工程承包合同争议,根据国际私法原则,工程所在地法是解决该类争议的首选法 律。因此,在解决争议时,法院适用了工程所在地法进行裁决。
争议解决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正确 的法律适用有助于确定争议解决的方 式和适用法律,为争议解决提供明确 的法律依据。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国际贸易的早期阶段。随着国际商业交易的不断发展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逐渐成为国际私法领域的重要议题。

涉外劳务合同法全文解释

涉外劳务合同法全文解释

一、涉外劳务合同的定义涉外劳务合同是指我国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外国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外国当事人)之间,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提供某种服务,依法签订的具有涉外因素的劳务合同。

二、涉外劳务合同的法律适用1. 合同适用法律:涉外劳务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 当事人约定法律:当事人可以协商选择适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

3. 缺乏约定或约定不明:当事人未约定合同适用法律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4. 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劳务合同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三、涉外劳务合同的主要内容1. 合同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外国当事人。

2. 工作内容:明确约定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期限等。

3. 工作地点:明确约定工作地点,包括具体地址、工作区域等。

4. 工作报酬:明确约定工资标准、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

5. 工作条件:明确约定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

6. 违约责任:明确约定违约行为、违约责任、赔偿标准等。

7. 争议解决: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8. 其他约定:根据具体情况,可协商约定其他相关事项。

四、涉外劳务合同的特殊规定1. 外国当事人应具备相应资质:外国当事人从事涉外劳务活动,应当具备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资质和许可。

2. 外汇管理:涉外劳务合同中的外汇支付,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3. 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依法保障外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

4. 出入境管理:外国当事人从事涉外劳务活动,应依法办理相关出入境手续。

五、涉外劳务合同的管理与监督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外劳务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外劳务合同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3. 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涉外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涉外合同法律对国际商务中的合同约定与纠纷处理

涉外合同法律对国际商务中的合同约定与纠纷处理

涉外合同法律对国际商务中的合同约定与纠纷处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涉外合同在国际商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同约定和纠纷处理是涉外合同法律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对于国际商务方面的各方来说,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以及采用合适的约定和纠纷处理机制是确保商务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首先,涉外合同法律对于合同约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际惯例和法律规定,合同约定需要满足合法、真实、有效和明确等基本要求。

比如,合同的签署双方必须拥有合法的资格进行交易,合同内容必须真实可行,并且合同中所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清晰。

涉外合同法律为国际商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双方能够在签署合同时遵守法律规定,确保了双方权益的合法性和明确性。

其次,在国际商务中,涉外合同法律对于纠纷处理机制的设立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避免地,在商业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如合同履行问题、违约责任、知识产权纠纷等。

涉外合同法律为国际商务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纠纷处理机制,包括诉讼、仲裁和调解等方式。

在制定合同时,双方应充分考虑到纠纷可能的发生,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纠纷处理方式和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

这样一来,双方在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进行及时解决,避免了长期的纠纷解决过程和不必要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商务中的合同约定和纠纷处理除了受到涉外合同法律的约束外,还受国际商事惯例的影响。

国际商事惯例是商业社会普遍遵守和认可的规则和标准,作为国际商务交流的通用语言,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约束力。

在国际商务中,合同双方可以自由选择适用的国际商事惯例,以补充和完善涉外合同法律的不足。

对于合同约定和纠纷处理,国际商事惯例为各方提供了一种公正、合理和高效的解决方式。

同时,就国际商务中的合同约定和纠纷处理情况而言,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差异和文化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涉外合同的执行和纠纷处理中,双方需遵守国际公认的法律原则,尊重对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习惯,以达成和谐共识。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法[经]发[1987]27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法[经]发[1987]27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1987年10月19日法(经)发<1987>27号)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现将《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发给你们,请在涉外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望及时报告我院。

附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1987年10月19日)一、关于涉外经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问题(一)涉外经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我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包括货物买卖合同、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信贷合同、租赁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工程承包合同、成套设备供应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劳务合同、补偿贸易合同、科技咨询或设计合同、担保合同、保险合同、仓储保管合同、委托代理合同等。

但国际海上运输合同、国际航空运输合同、国际铁路运输合同以及国际复式联运合同除外。

(二)涉外经济合同法也可以适用于港澳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同内地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订立的上述经济合同,以及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港澳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与港澳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在中国境内订立或者履行的上述经济合同。

(三)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以及它们同我国其他企业、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不应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民法典对于涉外合同的规定

民法典对于涉外合同的规定

民法典对于涉外合同的规定
一、对外联合的认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联合、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联合、中外共同开发自然资源联合,可以认定为对外联合。

二、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未明文规定的联合,适用本法编的通则的规定,并参照适用与本法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类似的联合的规定可以。

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联合、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联合、中外共同开发自然资源联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三、意思自治原则
中国对外联合的法律适用采用意思自治原则。

也就是说,联合的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联合的法律适用。

但是,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适用履行义务最能反映其联合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的法律或者与其联合关系最密切的法律。

四、联合的撤吐权
联合的撤吐权,在重大误解、明显不公平、欺骗行为等情况下可以发生。

当事人应当自知悉或者应当知悉撤吐事由之日起90日内行使撤吐权。

涉外法律知识点

涉外法律知识点

涉外法律知识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涉外法律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学术界还是个人生活中,了解涉外法律知识点都能为我们提供很多便利和保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涉外法律知识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涉外法律问题。

一、国际合同法在涉外交易中,国际合同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国际合同法主要用于规范国际间的商业合作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了解国际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解决合同纠纷,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一般来说,国际合同首先需要符合合同的法律要求,如合法签订、合法对象等。

其次,应当充分考虑国际性特点,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差异,并选择适用的法律制度或国际商事惯例。

二、知识产权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涉外法律的热点问题。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对企业和个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能够帮助我们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预防侵权行为。

例如,要保护自己的商标权,应当在商标注册处注册商标,并及时维权;在创作作品时,要尽量遵守版权法规定,避免侵权问题的发生。

三、海商法海商法是涉外法律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调整和规范海上商业活动。

海上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商法的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涉及国际贸易、海运及海事保险等活动的企业或个人来说,掌握海商法的相关知识是必要的。

例如,海上货物损失或人员伤亡等问题,需要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和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和赔偿。

此外,海商法还涉及到船舶登记、航行权和海难救助等方面的规定,对保障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有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在跨国商业交易中,争议解决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国际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国际仲裁的特点是快速、灵活和便捷,双方自愿参与并接受仲裁结果。

掌握国际仲裁的相关法律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仲裁程序和要求,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涉外劳务合同法全文

涉外劳务合同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涉外劳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本法律所称涉外劳务合同,是指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境外的劳动者之间,就提供劳务、承担工作任务所订立的合同。

第三条涉外劳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涉外劳务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五条涉外劳务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六条涉外劳务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合同双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等;(二)劳务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期限、工作条件等;(三)劳动报酬、支付方式及支付期限;(四)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五)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条件;(六)争议解决方式;(七)其他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内容。

第七条涉外劳务合同在订立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

第八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订立涉外劳务合同时,有权要求查阅合同内容,并要求对合同内容进行解释。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劳动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务,完成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并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第十三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一)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二)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三)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延长工作时间的。

第四章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第十四条涉外劳务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一)双方协商一致;(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变更的。

第十五条涉外劳务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一)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同意的;(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1. 违反合同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2.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 患有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经鉴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4.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涉外经济合同法

涉外经济合同法

涉外经济合同法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涉外经济合同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涉外经济合同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涉外经济合同的定义、性质、订立和履行等方面,介绍涉外经济合同法的相关内容。

涉外经济合同的定义涉外经济合同是指至少一方与另一方存在国际关系的、涉及商品、服务等经济领域的合同。

其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素:•双方主体至少有一方是外国人、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法人或其他外国组织。

•合同涉及跨境经贸活动,涉及商品、服务等经济领域。

•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均需遵循国际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

涉外经济合同的性质涉外经济合同是国际私法的范畴,其基础是国家主权原则和契约自由原则。

合同各方应当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订立合同,但合同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中央政策。

此外,涉外经济合同还具有以下特点:•多样性:涉外经济合同的种类繁多,涵盖商品、服务、技术等多个领域。

•复杂性:涉外经济合同的内容、形式、文化背景等都会对合同的解释和履行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专业的法律和商务知识。

•长期性:涉外经济合同的执行周期长,因此在订立合同时需要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变化。

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需遵循以下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合同各方应当在合法范围内自由订立合同。

•平等原则:各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平等协商。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各方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合同义务。

在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同的语言:合同各方应当在合同文本中确定所用的语言。

•合同的签署:各方应当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并在合同文本上注明签署日期。

•合同的失效:如果涉外经济合同包含不合法、不合规定的条款,或者未满足法定的签署条件,则该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合同。

涉外经济合同的履行涉外经济合同的履行应当符合以下原则:•依法履行原则:合同各方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合同。

•守信用原则:合同各方应当诚实信用,履行合同义务并保持商业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论涉外合同中的法律适用论涉外合同中的法律适用作者:汪茜 范玲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年第03期摘 要 合同冲突法是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法律部门,它起源于古罗马,在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学说。

笔者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整体框架的发展入手,介绍当代合同冲突法的发展。

关键词 冲突法 意思自治 法律适用一、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整体框架及其发展在法则区别说出现之前的古罗马时期、属人法时期和属地法时期,合同冲突法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讨论。

13世纪到18世纪,无论是主张人法、物法两分法的巴托鲁斯,还是选择人法、物法和混合法三分法的达让雷特都将支配行为归入物法,而物法是属地的,“场所支配行为”原则也应运而生。

19世纪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认为,合同履行地可以由当事人自己来确定,可以明示选择,也可以默示。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逐渐成为合同冲突法的重要原则。

在1950年左右英国合同自体法的讨论中,最终确立了合同自体法中意思自治的首要地位。

20世纪美国的冲突法革命的《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里斯确立了在合同当事人未做选择时,采取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

在当时的欧洲“特征履行说”和“直接适用的法”是这一时期欧洲在合同冲突法上做出的重要贡献。

另外,实体方法开始兴起,在处理法律冲突中,通过对案情、法律内容、适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在此基础上得出合同应当适用的准据法。

这种方法看似公平合理,但是一方面它对法官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每一个案件都是天方夜谭中的神话故事,无法预见它们的结果。

豍二、当代合同冲突法框架(一)1971年《第二次冲突法重述》该重述第187条确立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合同问题分为通过当事人明示规定可以解决的和通过其明确规定所不能解决的,后者主要指当事人缔约能力、合同实质有效性等问题。

在当事人未选中法律是,里斯采取的是最密切联系地说,要求根据第6条判断法院在决定合同准据法时应该考量的因素。

我们来看一下第6条,可以发现第6条中7个考量因素几乎涵盖了美国冲突法革命时期所有的学说,并且没有标明先后考量的顺序以及重要程度。

这7个因素在价值上追求各有冲突,重述也没给出很好的解决意见。

因此《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在涉外合同的客观选择方法上,除了发展、确立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外,没有太多建树。

(二)《罗马条例ⅰ》该条例第3条赋予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权利,并规定在不影响合同形式效力和第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变更之前的法律选择。

第4条合同当事人未做法律选择时,第1款先就8类常见合同的法律适用做出推定,对于其他类型的合同运用特征履行说的理论进行分析。

如果合同与其它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密,则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取代第1款和第2款中的规定,在根据第1款和第2款不能推定合同准据法时,通过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

该条例第4条至第8条还对4类特殊合同(消费者合同、保险合同、运输合同和个体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进行详尽的规定。

此外,该条例第9条提出优先适用的强制性条款(overriding mandatory rules)的规定,赋予法院地国维护本国强制性规则的权利,在是否适用合同履行地的强制性规定时,法院需要考虑它们的性质、目的以及适用或不适用的后果并且不能使合同的履行归于非法。

将该条与《罗马公约》第7条相比,理论上是倒退了,但是实际上使更多国家趋于接受。

(三)日本《法律适用通则法》《法律适用通则法》(以下简称《通则法》)取代了1898年的《法例》,对合同冲突法做出很大修改。

《通则法》第9条扩大了当事人意思的权利,规定在不影响第三人权利的情况下变更已选择的法律。

第8条规定了当事人未选择准据法的情形,第1款规定了适用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而第2款则规定了特征履行地作为最密切联系地的推定。

该法还对消费者合同和劳动合同做出特殊规定。

该法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框架设计上大体采取了《罗马公约》和《罗马条例ⅰ》的体例,细节设计上有所不同。

海牙国际合同法律选择原则草案(hague principles on the choice of law in international contracts)该草案试图成为国家、区域、超国家组织以及国际社会相关法律文件的范本,解决的内容是跨境贸易、商事合同的法律选择的有效性和效力,但不包括消费和雇佣合同。

该草案第2条指出,当事人既可以为整个合同选择一个准据法,也可以为合同的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法律。

豎需要指出的是,该草案第3条规定,选择的法律可以是国际的(international)、超国家的(supranational)和区域的(regional ),只要是一套中立的、平衡各方利益的规则( a neutral and balanced set of rules ),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非国家法。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框架。

涉外合同的法律选择可以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

主观方法即意思自治,客观方法主要有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特征履行说,准确来说,特征履行说是为了确定最密切联系的而制定的公式。

大多数国家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并给予较为宽泛的条件,差别在于赋予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不同,有些国家是兜底条款,还有一些作为补充条款,另外,各国或多或少的通过强制性规则或直接适用的法来限制一定的外国法。

豏注释:豏单文华.中国有关国际惯例的立法评析——兼论国际惯例的适用[j].中国法学,1997(3).篇二: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一、什么是涉外合同1.世界市场的形成合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起初,因为交易的即时性,数量也小,当有涉外因素时,交易也只能在一国境内发生,并没有人去考虑适用外国法。

但是,随着交通逐渐发达,人们的流动性增加,尤其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国际贸易的发生,批量越来越大,其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使一个交易很难仅在一国境内发生。

这样,合同的法律适用就变得复杂化了,也就有了区分涉外合同与普通国内合同的必要,其法律适用也有了自身的特点。

2.划分涉外合同的标准依据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 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但是,国际运输合同除外。

”可以看出,我国涉外合同的划分是以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籍为依据的,这就形成了划分涉外合同的第一个标准,即“国籍性”标准。

这是为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普通法系诸国)所接受的,也是人们在常识上所易于接受的。

因为国籍是将一定的合同当事人隶属于一定国家的支配和保护之下的基本标志,国家总是保护那些具有其国籍的合同当事人,而且有某国国籍的合同当事人一般也是处于其国籍所属国的控制之下的。

可见,把合同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作为涉外合同划分的标准,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贸易中,自然人参与国际交易只是一小部分,大量交易的当事人都是以法人名义进行的,而法人的国籍不过是国家赋予一定社会团体的拟制人格。

法人国籍确定标准的不一和跨国公司的存在,使其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个跨国公司在奉行不同的确定法人国籍标准的不同国家来看,便会具有不同的国籍。

或然的国籍往往掩盖了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国际交易同有关国家之间的真正联系。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条的规定:“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这一标准是经过世界各国几次讨论后定下来的,可见,多数国家同意将当事人的营业地(或住所、惯常居所)位于不同的国家作为涉外合同的标志,这便形成了划分涉外合同的第二个标准,即营业地标准。

在普通法系诸国,合同当事人住所何在历来是判定合同是否具有涉外性(国际性)的主要因素,因为合同当事人通常是在其营业所进行经营活动。

当事人的国籍虽然具有客观性,但缺乏充分的实在性,而当事人营业所则既是客观的,也是实在的,因而便于国家对当事人的监督和控制。

因此,以合同当事人的营业所位于不同国家作为划分涉外合同的标准,在国际贸易领域更有其合理性。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把国际运输合同排除在外。

因为《涉外经济合同法》确定的是“国籍性”标准,无法解决国际运输合同的问题。

对于国际运输合同来说,即使合同当事人的国籍或营业所均在一个国家,其履行也可能涉及不同的国家。

当合同的履行处于另一个国家时,就会处于他国权力的控制之下,从而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利益。

因此,国际运输合同也应该视为涉外合同。

此外,在不动产买卖中,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虽然合同当事人的国籍和营业所都仅与同一国家相关联,但有关的不动产买卖合同却由于其履行涉及了两个以上国家而具有涉外性。

如买卖的不动产在国外时,因为该合同的履行超出了一国范围,而与两个国家发生了联系。

对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8条规定的比较明确:“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这样确定合同具有涉外性就有了第三种标准,即履行涉及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3.涉外合同的概念上述情况表明,判定合同是否具有涉外性的标准是多样的,但其涉外因素仍然离不开合同的主体、客体、法律事实发生地具有涉外性;主体具有涉外性表现在当事人的国籍或营业所所在地;客体则表现在合同的标的物在国外,如买卖的不动产在国外;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则涉及合同的履行,如运输合同在国外履行时。

因此,我认为,涉外合同是指从我国角度看,当事人的国籍、营业所、标的物所在地、合同的履行等至少有一个涉外因素的合同。

新形势下对合同法律适用的新要求一、新型的国际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今天的国际关系,已经与原来几十年前的境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现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大量发生的是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国际民商事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基础关系。

在形形色色的国际协议背后,是各国实力的最终较量,在维护国际经济与法律统一化进程的同时,各国的国家利益与本国当事人的利益都是各个国家在谈判中首先考虑的。

二、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对于涉外合同的法律保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正确选择涉外合同的适用法律。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哪一个法律能更好的为当事人所用,而是如何能够使之得到适用,增加法律适用的稳定性和可确定性。

在维护国际经贸关系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我国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要维护外国当事人和外国国家的正当而合法的权益,这也是它与国内合同法律保护的根本不同。

所谓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是指采用哪一国家的法律解 决涉外合同的争议 ,也就是以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为合同准据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