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姿态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短篇介绍
主讲:FREYA 组员:XIAO BENJE
1.什么是姿态控制? 2.姿态控制的分类
3.姿态控制的功能
4.姿态敏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的 作用?
1.什么是姿态控制?
卫星的运动,可分解成围绕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 系统及和其自身质量中心的卫星机身运动。其中,对 其质量中心的卫星本体的运动是由姿态的演变来控制 的。 理论上来讲,该卫星的姿态是通过对局部坐标系统 和卫星固定的坐标系统之间各轴的旋转角度来共同控 制的。保持卫星姿态的稳定是卫星完成功能的基础。 该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了其他大部分分系统 的性能。
@your name
主动姿态控制 又称为三轴姿态控制。目前,卫星基本 上都采用三轴姿态稳定方式来控制,因为 它适用于各轨道上运行的、具有各种指向 要求的卫星,也可用于卫星的返回、交会、 对接及变轨等过程。
3.姿态控制的功能
姿态控制决定了卫星运动的轨道位置,保 持准确的卫星位置和通信天线指向; 在转移轨道和静止轨道运行时,控制卫星 的飞行动作,保持轨道运动的稳定性。 保持地球微小振动的稳定性; 通过遥测、跟踪和指令分系统和地面控制 , 决定自旋轴和重新取向控制
下图给出了卫星姿态坐标图情况:
4.姿态敏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的作用
姿态敏感器——敏感测量卫星的姿态变化; 姿态控制器——将姿态敏感器送来的卫星姿态 角变化值的信号,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处理, 产生控制信号输送到姿态执行机构; 姿态执行机构——根据姿态控制器送来的控制 信号产生力矩,使卫星姿态恢复到正态控制: 是用天然扭矩的影响来维持所需的姿态。如利用重力梯度,它是利用 卫星绕地球飞行时,卫星上离地球距离不同的部位受到的引力不等而产生 的力矩来稳定的。例如,在卫星上装一个伸杆,卫星进入轨道后,让它向 上伸出,伸出去后其顶端就比卫星的其它部分离地球远,因而所受的引力 较小,而它的另一端离地球近,所受的引力较大,这样所形成的引力之差 对卫星的质心形成一个恢复力矩——这个力矩可使它恢复到原来姿态。该 种控制方式简单、实用,但控制精度较低。
卫星姿态控制实现方式
卫星姿态控制实现方式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卫星姿态控制实现方式这个神奇的事儿。
你想啊,卫星在那遥远的太空里,就像一个孤独的舞者,得时刻保持着优美的姿态呢。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好比咱人走路,得知道怎么迈腿、怎么保持平衡吧。
卫星也有它的“小窍门”。
首先呢,有一种方式叫自旋稳定。
这就好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转起来就稳稳当当的啦。
卫星让自己快速地旋转起来,这样就能在太空中保持稳定的姿态啦。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像一个会自转的小星球一样。
还有啊,三轴稳定也是很常用的办法呢。
想象一下卫星有三个轴,就像一个立体的坐标系,通过各种神奇的装置和算法,来精确地控制每个轴的转动和稳定。
这可比咱平时走直线难得多啦!它得随时应对各种情况,就像咱在复杂的路况中开车一样,得时刻注意着方向。
然后呢,还有一种叫重力梯度稳定的方式。
这就好像卫星被太空里的某种神秘力量拉着,让它乖乖地保持一定的姿态。
是不是很神奇呀?卫星姿态控制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各种手段和方法相互配合。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得靠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呀。
你说要是卫星的姿态控制没做好,那会咋样呢?哎呀,那可就糟糕啦,它就没办法好好工作啦,就像一个人走路东倒西歪的,还怎么能完成任务呢?所以啊,这卫星姿态控制可真是太重要啦!咱平时在地球上,可能觉得这事儿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卫星的作用可大着呢。
从天气预报到通信,从导航到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这些在太空中“跳舞”的小家伙们。
而它们能好好工作,全靠这神奇的姿态控制呀。
所以说呀,卫星姿态控制实现方式真的是太有趣、太重要啦!这背后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
咱可得好好感谢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精彩呀!这就是卫星姿态控制的奇妙世界,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啦?。
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研究
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也日益深入。
卫星作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工具,其中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的概述卫星姿态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卫星的定位、导航和控制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使卫星能够保持所期望的姿态状态。
姿态控制技术在卫星的轨道保持、对地观测、通信和数据传输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主动姿态控制和被动姿态控制两大类。
主动姿态控制是通过控制卫星的推力系统、陀螺仪系统和反应轮系统等来实现的,具备快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
被动姿态控制则是通过利用卫星自身的动力学特性来维持稳定姿态。
二、卫星姿态稳定技术的原理卫星姿态稳定技术是为了保持卫星在空间中的稳定状态而设计的技术手段。
姿态稳定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卫星因外界扰动而产生的摆动,确保卫星能够执行所需的任务。
卫星姿态稳定技术主要有被动稳定和主动稳定两种方式。
被动稳定是利用卫星的构型和重心位置设计,使其自然趋向于最稳定的姿态。
而主动稳定则通过在卫星上设置一系列的姿态调整装置,以实现对卫星姿态的实时控制。
三、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的应用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在卫星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卫星通信:通信卫星需要保持稳定的姿态,以确保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通信信号传输质量。
姿态控制技术能够帮助卫星保持稳定的指向性,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对地观测:地球观测卫星需要保持稳定的姿态,以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姿态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卫星对地观测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跟踪,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空间科学研究:卫星用于开展天文观测和空间物理实验时,需要保持稳定的姿态,以避免观测误差和数据损失。
姿态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准确的观测数据,支持空间科学研究的发展。
四、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研究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在卫星姿态控制与稳定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有着一些发展趋势。
卫星姿态稳定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卫星姿态稳定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卫星姿态稳定是指通过控制卫星的姿态(即旋转角度和轴向),使其保持稳定状态,以确保卫星能够正确地完成各项任务。
由于卫星在太空中受到各种外部扰动力,如引力、太阳辐射压力和空气阻力等,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卫星姿态稳定系统,来实现准确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卫星姿态稳定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测量和监测卫星的姿态状态,主要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强计等;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计算和判断,决定执行器的输出信号;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对卫星进行控制,以实现姿态调整和稳定。
首先,卫星姿态的建模是设计卫星姿态稳定系统的基础。
建模过程主要分为动力学建模和姿态动力学建模两个方面。
动力学建模是描述卫星在太空中受到的外部扰动力和惯性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通常采用牛顿力学定律和质点模型进行建模。
姿态动力学建模则是描述卫星在稳定状态下的姿态运动规律,通常采用旋转刚体模型和欧拉动力学方程进行建模。
通过建立准确的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能够为后续的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控制器的设计是卫星姿态稳定系统的核心部分。
常用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有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等。
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对误差、偏差和积分值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的加权计算,生成控制信号来调整卫星的姿态。
模糊控制器则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器设计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控制问题。
自适应控制器则是根据系统的状态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自适应地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以上三种控制器设计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最后,执行器的选型和控制算法的实现是卫星姿态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执行器包括反作用轮、磁力矩杆和姿态控制喷气装置等。
反作用轮通过调整转速和转向来产生控制力矩,磁力矩杆通过改变磁力矩的大小和方向来产生控制力矩,姿态控制喷气装置则通过喷气推力来改变卫星的姿态。
卫星姿态轨道控制原理
卫星姿态轨道控制原理今天来聊聊卫星姿态轨道控制原理的话题。
你看啊,咱们平时放风筝的时候,如果想让风筝飞得又高又稳,还得摆出各种有趣的姿势,就得不断地拉扯风筝线调整它的方向,在太空中的卫星其实也有点类似的情况呢。
卫星在天上可不是随意飘荡的,就像汽车得沿着马路跑一样,卫星也要按照规定的轨道运行,这个轨道决定了卫星在空间的位置。
要保持卫星在既定轨道运行,就得克服许多外界干扰因素,比如地球的不均匀引力啦,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啦,还有太阳光压等。
这就需要进行轨道控制。
打个比方,轨道控制就像是让卫星在太空高速路上稳稳行驶。
卫星自身带有动力系统或者可以通过利用地球的引力等进行轨道机动。
比如说,通过在卫星上安装不同类型的推进器。
当需要改变轨道高度或者轨道平面时,推进器点火工作,像汽车踩油门加速或者转弯似的,改变卫星的速度向量,从而实现轨道的调整。
再来说说卫星姿态控制。
咱们都知道,卫星上的很多设备都有特定的指向要求的。
比如通信卫星得保证天线对准地球特定区域。
卫星姿态控制就是控制卫星在太空中的朝向。
你可以把卫星想象成一艘在太空中航行的小船,姿态控制系统就像船上的舵,时刻调整小船的船头方向。
卫星可以通过动量轮、磁力矩器等设备来实现姿态控制。
像动量轮,它通过高速旋转来存储角动量,然后根据需要改变角动量的方向来调整卫星的姿态,就像用船上的重物调整平衡进而改变船的方向一样。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不准确的轨道控制会导致卫星受到不同的力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到姿态;反过来,卫星姿态没控制好,也会影响到用于轨道控制的推进装置的工作效果等。
我在学习这个原理的过程中,一开始也特别困惑像引力助推这种比较复杂的轨道控制方法。
引力助推就好像卫星在太空中搭顺风车,路过行星的时候利用行星的引力和相对运动给自己加速或者改变轨道方向,但具体怎么一回事真的费了我好大劲儿才理解呢。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报告一、概述卫星姿态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卫星的姿态,使其在轨道上保持稳定和精确的方向和位置。
本文将设计一种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该系统旨在实现对卫星姿态的精确控制,提高卫星任务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二、系统架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姿态传感器:用于感知卫星当前的姿态状态,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
2. 姿态控制器:根据姿态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计算并控制卫星的姿态调整,保持期望的姿态目标。
3. 执行器:负责执行姿态控制器计算得到的控制指令,如推力器、反动轮等。
4. 数据处理与通信模块:处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并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通信,接收姿态目标和发送卫星状态信息。
三、系统设计1. 姿态传感器选择根据卫星姿态控制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姿态传感器进行姿态状态的感知。
常用的姿态传感器有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强计等。
根据卫星需要实现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因素,确定最佳的姿态传感器组合。
2. 姿态控制器设计姿态控制器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姿态传感器提供的姿态状态信息,计算出控制指令以调整卫星的姿态。
姿态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卫星姿态描述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姿态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 姿态控制算法的参数调整和优化。
3. 执行器选择根据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需求和任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根据不同的执行任务,常用的执行器有推力器、反动轮、电动机等。
根据执行器的特性和系统需求,确定最佳的执行器组合。
4. 数据处理与通信模块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需要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并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通信,传输姿态目标和卫星状态信息。
数据处理与通信模块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传感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数据处理算法的实现,如滤波、解算等;- 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四、系统测试与优化完成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
基于的卫星姿态控制(实用模板)
-
1 引言
2 PID控制算法
3 基于PID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4 实验验证
5 结论
6 未来展望
引言
其中,PID(比例-积分-微分)控 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 具有简单、稳定、可靠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航天器姿态 控制系统中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 姿态控制已经成为卫星任务成功
考虑能源效率
未来展望
随着对卫星能源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 在保证姿态控制性能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能 源消耗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 优化控制算法、选用低功耗的硬件设备、实 施功率管理策略等方式来提高卫星姿态控制 系统的能源效率
综上所述,未来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将在 多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改进,以适应日益复 杂的航天任务需求和更高的性能要求。基 于PID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仍将发挥重要 作用,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优化
然而,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挑战,基于PID的卫 星姿态控制系统也需要不断 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未来展望
先进的控制策略
虽然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 ,但是在某些复杂的航天任务中,简单的 PID控制算法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 需要研究和发展更先进的控制策略,例如 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神经网络等,以 进一步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基于PID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性 能,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和实际飞行实验。 模拟实验可以在地面的仿真环境中模拟卫 星的姿态运动和干扰情况,以检验控制算 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际飞行实验可以 通过将控制系统应用于真实的卫星系统中 来进行验证,以检验控制算法在实际飞行
环境中的表现和应用效果
卫星发射过程中如何控制航天器的姿态
卫星发射过程中如何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在卫星发射的浩瀚征程中,控制航天器的姿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就好比一个舞者在舞台上,需要精确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态,才能展现出优美的舞蹈动作;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运行也是如此,只有精准地控制姿态,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那么,什么是航天器的姿态呢?简单来说,就是航天器在空间中的指向和旋转状态。
比如,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要始终朝向太阳,通信天线要对准地球,这都需要对卫星的姿态进行精确控制。
在卫星发射的初期阶段,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影响航天器姿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抵消火箭发动机推力带来的干扰,通常会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
这就好比开车时,通过调整方向盘来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在火箭上,通过改变发动机喷管的方向或者调节喷管的流量,来改变推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实现对航天器姿态的初步控制。
当航天器与火箭分离后,就进入了自主控制姿态的阶段。
这时候,会有一系列的姿态敏感器发挥作用。
常见的姿态敏感器有太阳敏感器、地球敏感器、星敏感器等。
太阳敏感器就像是一个专门寻找太阳的“小眼睛”,它通过检测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来确定航天器相对于太阳的姿态。
地球敏感器则是专注于感知地球的位置和形状,从而帮助航天器确定自己相对于地球的姿态。
而星敏感器则更加高级,它能够通过观测恒星的位置来精确确定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姿态。
有了这些“眼睛”感知姿态信息,接下来就需要“大脑”来处理这些信息并做出控制决策。
这个“大脑”就是航天器上的姿态控制系统。
姿态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机构和控制算法组成。
控制器就像是指挥官,它接收来自姿态敏感器的信息,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制定出控制策略。
执行机构则是听从指挥官命令的“士兵”,负责将控制指令转化为实际的动作。
常见的执行机构有动量轮、磁力矩器、推进器等。
动量轮是一种通过改变自身的转速来产生控制力矩的装置。
当需要调整航天器的姿态时,动量轮会加速或减速旋转,从而产生反作用力矩,使航天器的姿态发生改变。
卫星姿态及轨道控制方法
卫星姿态及轨道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姿控发动机:姿控发动机用于改变卫星的姿态,其燃料喷射方向不同可以产生不同方向的推力,从而改变卫星的姿态。
姿控发动机通常采用离子推进器或化学推进器。
引力牵引:利用地球引力场,通过改变卫星的轨道高度和速度,使其受到引力牵引,从而实现姿态控制。
热控制:热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卫星内部的温度,调整卫星的热平衡,从而减少热对姿态控制的影响。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卫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从而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种情况,保证卫星的稳定运行。
地面仿真和控制:地面仿真和控制是指利用地面站对卫星进行仿真和控制,从而测试和验证卫星的各种性能,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卫星姿态及轨道控制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保证卫星的稳定运行。
卫星系统控制器的作用
卫星系统控制器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通讯到导航,从气象预报到军事侦察,卫星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要确保卫星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卫星系统控制器。
本文将探讨卫星系统控制器的作用以及其在卫星系统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卫星系统控制器的基本概念。
卫星系统控制器是一种用于对卫星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设备或系统。
它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而软件部分则包括控制算法、数据处理程序等。
卫星系统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卫星姿态控制、轨道控制、通信管理、能源管理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功能的作用和重要性。
首先是卫星姿态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是指控制卫星在空间中的姿态,包括姿态稳定和姿态调整两个方面。
姿态稳定是指保持卫星在空间中的特定姿态,通常是指定的轨道姿态或者指向特定的地面目标。
而姿态调整则是指在需要时对卫星的姿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卫星姿态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卫星的通信、导航、遥感等功能的正常运行。
而卫星系统控制器则扮演着监测卫星姿态、计算控制指令、发送执行指令等关键角色,是卫星姿态控制的核心部分。
其次是轨道控制。
卫星的轨道控制是指控制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以确保卫星能够按照预定轨道进行运行。
轨道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只有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卫星才能够保持与地面的通信、实现导航定位、进行遥感观测等功能。
而卫星系统控制器则负责监测卫星的轨道状态、计算轨道调整的参数、发送轨道调整指令等工作,是轨道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
再次是通信管理。
卫星的通信管理是指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卫星能够正常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是卫星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涉及到卫星与地面站、其他卫星之间的通信,以及卫星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
而卫星系统控制器则负责监测卫星通信系统的状态、管理通信资源、调度通信任务等工作,是卫星通信管理的关键环节。
卫星航迹与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卫星航迹与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卫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提供通信和导航服务,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目的。
然而,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需要一定的控制,以确保它们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卫星航迹与姿态控制技术就是为此而存在的。
卫星航迹控制是指对卫星轨道进行精密的控制,以确保其遵循一定的轨道。
这通常涉及到卫星发动机的点火和关停,以及卫星姿态和转弯的调整。
这些控制需要计算机和各种传感器的配合,以保证精度和及时性。
在地球和卫星之间进行通讯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命令和反馈能够被及时传输。
卫星姿态控制是指控制卫星绕其自身轴旋转的过程。
这涉及到转子和反作用轮等器件,它们可以施加力和扭矩,以改变卫星的运动状态。
姿态控制可以使卫星指向地球、太阳或其他特定的目标,以便卫星能够采集数据或执行任务。
卫星航迹和姿态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通信方面,卫星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通信服务,如卫星电话和卫星电视。
在军事方面,卫星可以用于情报收集和导航,以支持军事行动。
在科学研究方面,卫星可以用于对地球的观测和研究,以及探索太阳系和宇宙。
除了以上的应用,卫星航迹和姿态控制技术还有许多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中之一就是更高精度的控制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以应对更复杂的任务和更恶劣的环境。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更智能和自主的控制系统,例如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来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和优化控制规律。
在研究和应用卫星航迹和姿态控制技术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和挑战。
首先,卫星在太空中的运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引力场、大气摩擦和毒害辐射等。
其次,卫星控制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否则会对卫星任务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卫星控制还需要充分考虑成本和可持续性,以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卫星航迹和姿态控制技术是现代卫星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
与时俱进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促进卫星应用的发展和利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由于ωy和 ωz周期性变化,所以在本体坐标系Oyz平面内, ω绕Ox轴以速率Ω旋转,而幅值ω恒定。由此可见,星体的瞬时 转速ω绕自旋轴Ox 作圆锥运动。
Ox沿H动量矩空间锥运动
考虑到在无外力矩作用下,航天器动量矩H守恒,即在 空间中固定不变,
由于ω绕Ox轴旋转,因此Ox也必然作圆锥运动,才可能 使得它们的合矢量H在空间定向
推进剂的消耗对卫星具有反作用力和力矩
模态截断和溢出
模态阶段:为了方便起见,在工程设计中,对动力 学方程进一步降阶,截区对系统影响较小的模态,保 留影响较大的模态坐标。
模态溢出:在实际情况中,任然会激发被截取的模 态坐标,被称为控制溢出。
测量与分析时,留有足够的增益裕量或相位裕量, 使得被截去的模态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频谱分析仪(信号分析仪)
通过使用行业领先的分析工具,查看器 件的真实性能,这些频谱分析仪工具能够帮 助您: 使用各种硬件平台满足不断变化的测试需 求—无论是研发领域追求的最高性能,还是 制造环节恰到好处的性能 利用业界最广泛的特定频谱分析软件,实施 更深入的故障诊断或一键式测量 在您优化测试以提升测量性能或吞吐量时, 可以利用经过证明的测量科学以及能够保证 测量完整性的深厚技术来获得可靠的测量结 果 通过升级功能特性和性能,延长测试资产的 使用寿命
基础频谱分析仪(BSA)
基础频谱分析仪(BSA) 执行简单有效的操作 •在高达 7 GHz 的频率上提供可靠的性能,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经过优化的测量速度和增值特性可以提高 您的测试效率 •仪器的可用性得到改善,可以缩短您的学 习时间和提高测试效率 •覆盖了频谱分析、信号监测和传输/反射测 量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更广泛的、严苛的 射频测试需求
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
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微小卫星是一种重量轻、尺寸小的卫星,通常指体积小于10千克的卫星。
与传统卫星相比,微小卫星具有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可靠性高等优势,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微小卫星的姿态控制技术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本文将重点探讨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的意义姿态控制是卫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卫星工程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
微小卫星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在发射过程、轨道维持、传感器安装和朝向、后期控制等方面都比较困难。
对微小卫星进行姿态控制能保证其在轨飞行的精度和稳定性,防止因姿态异常带来的危害。
因此,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微小卫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二、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现状1. 姿态传感器技术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的第一步是获取当前卫星的姿态信息。
传统上,姿态传感器一般采用星敏感器和陀螺仪等。
但随着微小卫星的出现,传统的姿态传感器技术在微小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变得相对困难。
目前,通过利用微小卫星本身的特点和外部条件,如电磁场、地磁场、太阳光辐射等,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姿态传感器技术。
其中,基于星间通信数据的姿态估计技术和基于视觉传感的姿态估计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 姿态控制算法技术姿态控制的核心问题是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使卫星始终保持稳定的姿态。
传统的姿态控制算法在微小卫星姿态控制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控制精度不高、适应性差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控制算法技术,如基于压缩感知的控制算法、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使微小卫星姿态控制实现更为精确和快速。
3. 姿态控制器硬件技术姿态控制器作为微小卫星中的关键部件,承担着卫星姿态控制算法的实时计算和控制任务。
传统的姿态控制器技术在微小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者们开始进行硬件技术的创新。
目前已有一些新型姿态控制器的研发成功,例如基于FPGA的姿态控制器、基于SOC的姿态控制器等,这些控制器在精度和时效性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探索卫星姿态稳定方式:连接宇宙奥秘的纽带
探索卫星姿态稳定方式:连接宇宙奥秘的纽带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人造卫星如同漫天繁星中的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
它们在太空中运行,不仅需要克服各种外部干扰,还要保持稳定的姿态,以完成预定的任务。
卫星姿态稳定方式的研究和应用,是连接人类与宇宙奥秘的重要纽带。
一、卫星姿态稳定的重要性卫星姿态稳定是指卫星在轨道运行过程中,保持预定姿态的能力。
对于卫星来说,姿态稳定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完成任务的基础。
卫星的姿态稳定问题,涉及到卫星的轨道控制、指向控制、数据传输等多个方面,是卫星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卫星姿态稳定方式的分类目前,卫星姿态稳定方式主要分为被动姿态控制和主动姿态控制两大类。
1. 被动姿态控制被动姿态控制是利用卫星本身的动力特性和环境力矩来实现姿态稳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旋稳定和重力梯度稳定等方式。
(1)自旋稳定自旋稳定是通过卫星绕自旋轴旋转来保持稳定。
这种姿态稳定方式具有控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我国许多卫星采用的主要姿态稳定方式。
例如,我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都是采用自旋稳定的方式。
(2)重力梯度稳定重力梯度稳定是利用卫星绕地球飞行时,卫星上离地球距离不同的部位受到的引力不等而产生的力矩(重力梯度力矩)来稳定的。
这种姿态稳定方式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力矩,具有能量消耗低、寿命长等优点,但指向精度较低,适用于对姿态精度要求不高的卫星。
2. 主动姿态控制主动姿态控制是根据姿态误差形成控制指令,产生控制力矩来实现姿态控制的方式。
主要包括反作用轮控制、控制力矩陀螺仪控制等方式。
(1)反作用轮控制反作用轮控制是通过卫星上的反作用轮来调整卫星姿态。
这种控制方式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需要额外的能源和机械装置,增加了卫星的复杂度和成本。
(2)控制力矩陀螺仪控制控制力矩陀螺仪控制是利用控制力矩陀螺仪产生的力矩来调整卫星姿态。
这种控制方式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控制力矩陀螺仪的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多的能源。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三轴稳定卫星已成为现代空间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卫星通过其精确的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实现了在太空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工作。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探讨其工作原理、技术挑战以及优化策略,为未来的卫星设计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三轴稳定卫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明确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后,将详细分析卫星姿态确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算法以及姿态估计理论等。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式,包括姿态控制策略、执行机构选择以及控制算法优化等。
本文还将对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剖析,如姿态传感器误差补偿、控制算法鲁棒性增强以及卫星在轨自主定姿等。
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现有的姿态确定及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本文将提出一种优化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和实地测试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这一方案将为未来卫星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航天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二、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原理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是其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卫星在空间中的方向感知和姿态调整。
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原理主要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和星敏感器(Star Tracker)等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处理。
惯性测量单元(IMU)是卫星姿态确定的基础设备,它通过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测量卫星的角速度和加速度,进而推算出卫星的姿态变化。
然而,由于IMU的长期误差积累,单纯依赖IMU进行姿态确定无法满足长时间、高精度的要求。
因此,需要引入星敏感器(Star Tracker)等光学传感器进行辅助。
星敏感器通过拍摄星空图像,识别出已知的天体位置,进而解算出卫星的姿态。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精度高、误差积累小,但其缺点是受到观测条件的限制,例如在地球阴影区、太阳光照强烈等情况下,星敏感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卫星姿态 讲义
卫星姿态讲义
卫星姿态是指卫星在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
为了保证卫星正常运行和完成任务,需要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关于卫星姿态的基本概念和控制方法的讲义:
1. 三轴姿态:卫星通常使用三轴坐标系来描述其姿态,包括滚动、俯仰和偏航三个方向。
2. 姿态确定:通过使用陀螺仪、加速度计、星敏感器等传感器,可以测量卫星的姿态信息。
3. 姿态控制:常见的姿态控制方法包括喷气控制、飞轮控制和磁力矩器控制等。
4. 轨道控制:卫星的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密切相关,通过调整轨道参数可以影响卫星的姿态。
5. 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影响:这些天体的引力和辐射会对卫星姿态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和控制。
6. 姿态稳定:保持卫星姿态稳定对于通信、遥感和科学任务非常重要。
7. 故障处理:在卫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传感器故障或控制系统故障,需要有相应的备份和故障处理机制。
卫星姿态控制是卫星工程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控制理论、力学、电子工程等。
深入了解卫星姿态控制对于设计和操作卫星系统至关重要。
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
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卫星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后,如何控制卫星的姿态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的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卫星姿态控制的定义及意义为了保持卫星飞行在其轨道上,以及完成各种任务,例如地面目标探测、通信与定位服务,卫星必须保持良好的姿态控制。
简单来说,姿态控制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让卫星保持特定的方向和状态,以完成各种任务。
姿态控制不仅涉及卫星的机械部件,还涉及到卫星上的各种仪器设备,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
卫星姿态控制的意义在于,保证卫星在轨道上的稳定飞行,以及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同时,卫星姿态控制还能够提高卫星的寿命,降低卫星的故障率,增强卫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分类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的分类依据可以根据控制方式、以及控制对象来进行划分。
根据控制方式来划分,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类。
开环控制是指在预先指定的状况下,通过翼面、反推器等手段,控制卫星的姿态。
闭环控制则是通过反馈控制,将卫星当前的状态与期望的状态进行比对,从而调整卫星的姿态。
根据控制对象来划分,卫星姿态控制可以分为三轴、两轴甚至一轴控制。
三轴控制指的是对卫星三个轴(x、y、z轴)进行控制,通过三轴控制,卫星可以完成各种几何方向上的运行。
两轴控制与三轴控制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它仅仅控制卫星的两个轴。
一轴控制则只控制卫星的一个轴。
不同的控制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姿态控制方法。
三、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的应用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通信、导航、地球资源探测、天文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通信领域,卫星必须保持与地面接收站之间的连续通信。
为此,卫星必须定期改变它的姿态,以保持通信与接收的最佳质量。
此时,可以使用反物质(THR),催化剂、阻尼杆、磁轮等控制方法来控制卫星的姿态。
在天文学研究中,由于天文物体与地球存在相对运动,因此需要通过卫星进行观测。
卫星姿态控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 概述
1. 研究背景 航天事业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业之一,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追求推动着
科学艺术的进步,航天技术的成就使人类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宇宙空间。航天技术 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高度 融合,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是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级规模的系统工程,也 是综合国力的象征。
2. 研究目的 正是在以上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本文的主要目的调研国外卫星姿态控制现状
及发展,主要对三轴稳定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总结,学习国外卫星执行机构的先进 经验以及姿态控制系统的配置情况,并浅析国内卫星姿态控制的现状及差距。
1
二、 国外卫星姿态敏感器及姿态确定现状及发展
2.1 姿态确定系统研究现状 姿态确定主要的原理就是运用某种姿态确定方法求得卫星本体坐标系相对
于参考坐标系的姿态,然后将得出的姿态参数传递给姿态控制系统,可见姿态确 定的精度对整个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姿 态确定是一个测量过程,那么必然需要用到测量仪器,我们称之为姿态敏感器。 同时,卫星在轨运行时,姿态敏感器有着相应的姿态确定算法,二者共同组成了 星上姿态确定系统。
(1)确定性算法 确定性算法针对具体的姿态参数设计优化方法,它要求结果有明确的物理或 几何上的意义,对参考矢量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无法克服如敏感器的安装误差 等参考矢量的不确定性,最早出现的确定性算法是 Wahba 提出的求解姿态矩阵 的最小二乘性能指标[3-5]。通过最小化包含矢量测量信息的性能指标,得到姿态矩 阵最优解,TRIAD[6-7]方法根据两个非平行矢量测量值确定姿态矩阵,但是丢失部 分测量信息,只能处理两个矢量,另外还有四元数估计法(QUAST) [7]、快速最优 矩阵估计法(FOAM) [5]、欧拉轴/角估计法(Euler-q) [8]等。 (2)状态估计法 状态估计法与确定性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运用于系统 模型中,不仅仅限于估计姿态参数,还可以对系统观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参数进 行估计。状态估计法提供被估计量的统计最优解,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不确定性因 素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姿态确定的精度[9]。 在卫星姿态确定中,在卫星姿态动力学或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建立星体姿态 方程,只需要一个时变的矢量来对星体姿态进行估计[10]。文献[11]首次在航天器 的姿态估计中应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建立基于陀螺仪和矢量姿态敏感器的数学模 型,应用卡尔曼滤波进行状态估计,文献[12]给出了仅采用星敏感器和滤波算法 的卫星姿态参数和角速度参数的估计方法,文献[13]在陀螺仪和星敏感器组合下 采用最小方差估计,用高精度的星敏感器校正陀螺仪常值漂移,文献[14]较为全 面的给出了多种非线性姿态估计方法。由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的局限性, 导致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估计方法只能解决小角度情况下的姿态确定问题,另外还 有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s, PF),正交姿态滤波(Orthogonal Attitude Filter, OAF),预测滤波(Predictive Filtering, PF),自适应方法(Adaptive Methods, AM)等,采用这些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估计法,估计精度能够满足系 统要求[15]。 不论系统的测量值有几个,状态估计法都适用,并且还能够对某些系统误差 进行最优估计。因此,状态估计法一般用于对姿态精度要求很高的情况。但估计 法估计器需求较高的稳定性和和较强的实时性。即在建立准确的估计模型和误差 模型的同时,还要求估计算法简单,易于实时计算。
航天器与导航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航天器与导航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器和导航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姿态控制系统是指控制航天器或导航卫星姿态的一组设备和算法,它能够确保航天器或导航卫星按照预定轨道或定位精度进行运行。
本文将对航天器与导航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通常分为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三个部分。
传感器用于检测航天器的姿态信息,执行器用于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变化,控制算法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对执行器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高精度,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
传感器是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太阳传感器和星敏感器等。
陀螺仪可以测量航天器的角速度,加速度计可以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太阳传感器可以检测太阳的方向,星敏感器可以检测星星的方向。
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关于航天器姿态状态的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反馈。
执行器是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反动轮、推进器和磁力器等。
反动轮通过改变自身的转速来改变航天器的角动量,推进器可以提供推力来改变航天器的速度和方向,磁力器可以通过改变磁场产生的力矩来改变航天器的姿态。
这些执行器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航天器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控制算法是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等。
PID控制算法可以根据误差的大小计算出合适的控制量,以实现稳定的姿态控制;最小二乘算法通过最小化残差的平方和来求解最优解,实现高精度的姿态控制。
针对不同的航天器和导航卫星,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算法来满足其姿态控制的要求。
在航天器与导航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
首先是控制系统的冗余性,即通过设计多余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当某个传感器或执行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传感器或执行器进行姿态控制,以确保航天器和导航卫星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4a)
U (1 h)1或 sgn(UU ) 0 (6.14b) U 1或 sgn(UU ) 0
系统框图见图6.10。图中k为微分系数,θ c为给定 的姿态角。
当θ c=0时,系统由初始条件逐渐向里收敛,最后停留在 一个稳定振荡上面,即为极限环(见图6.11)。显然该控 制系统也是稳定的,有阻尼存在,且阻尼的大小取决于 超前网络参数k的大小。过渡过程的最大角度超调发生在 点“2”处,从分析式(6.12)得知,发生在处,其大小可 以表示为
对于一般的n维控制任务,由上述分析方法可以证明 以下结论:
(1)n维任务的最小结构要求推力器数目m为
m=n+1
(2)n 维任务如果要求冗余度为 R ,则最小冗余结构 的推力器数目m为
m=n+1+2R
6.3.2 推力器系统的操作 航天器推力器系统的正确操作包含许多方面的正确 选择。其中有: (1)任务字 (2)指令矢量 (3)档次字 (4)推力器组合 (5)组合体
最小冗余结构可用作图法确定。以图6.17所示的二 维控制任务为例,图6.18为各种推力器配置方案的推力 矢量图。图中的每一个矢量代表配置的一个推力器的推 力矢量或力矩矢量。
过矢量的交点作任一直线aa’,把二维控制平面分为 两半。如果每一个半平面内至少含i个推力或力矩矢量,则 系统有冗余度R=I-1。依此方法可以判定,图6.18所示中由 左至右4种推力器配置方案的冗余度分别为R=1,l,2,2。
从该理想化的极限环工作状态可知,在死区负极限 ( R )和正极限( R )之间存在一个常值角速度 R ,见 式(6.18)。尽量减小这个常值角速度有利于节省工质消耗 量。 若推力器的推力为F,相对航天器质心的力臂为l,比 冲(比推力)为 I sp ,推力器的最小脉宽为△t,则容易证 明航天器继电控制的理想平均工质消耗量为
1 2 0 0t At 2
0 , 0 为初始姿态角度和初始姿态角速度。 式中, 若消去式(6.9a)和(6.9b)中的时间变量t,就得到相 轨迹方程,即 1 2 2 (6.10) 0 0
2A
这个式子说明:相平 面上的相轨迹是由一簇其轴 线与横轴平行的抛物线组成。 当时,相轨迹为直线,图6.6
M c M cxi M cy j M cz k
(6.2)
若本体坐标系为主轴坐标系,则航天器在控制力矩 的作用下,它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式为
I xx I z I y yz M cx M dx I y y I x I z xz M cy M dy I zz I y I x yx M cz M dz
第六章
航天器主动姿态稳定系统
为了保证航天器在轨道坐标系中相对于平衡点的稳 定性,除了采用上一章叙述的各种被动稳定方案以外, 也可以利用控制系统实现对航天器姿态的主动稳定控制。 与被动稳定方案比较,主 动姿态稳定的优点是可以 保证更高的精确度和快速 性,缺点是结构复杂化, 降低了可靠性,且增加了 能源消耗,因此适用于高 精度要求和大扰动力矩的 情形。 主动姿态稳定系统包括了喷气三轴稳定系统、以 飞轮为主的三轴稳定系统和磁力矩器轴稳定系统。
2
(6.21)
(6.22)
推力器和敏感器的选择必须保证极限环参数均小于 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要求,即 R c R c
c 和 c 分别为航天器姿态控制的角度和角速度精 式中, 度要求。
6.3
航天器的喷气推力器系统
对于大型航天器来说,由于动力学模型维数较高, 因此需要完成更高维的控制任务。 为了兼顾这几方面的要求,往往将 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任务 相结合,把相当数量的推力器组成 一个多推力器系统。在设计这样一 个复杂的执行机构系统结构时,如何保证推力器的数目 与分布安装位置既要达到可靠性要求,又要消耗最少的 工质或燃料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通过计算机完成系统操作任务,即最佳地分配推力器的 工作和工作时间长短,以满足姿态控制或轨道控制任务, 又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考虑三轴稳定航天器姿态角偏差很小的情况,此时3个通 道的姿态运动可以视作独立无耦合,且
z y x 于是航天器的欧拉动力学方程式(6.3)可简化为
I x M cx M dx
I y M cy M dy
(6.6a) (6.6b) (6.6c)
I z M cz M dz
ta ton toff
.
.
由于 t off = 41 / 1 和
.
t on = 41 / A,所以有
(6.13)
1 1 t a = 4( + ) 1 A
从相平面图6.9所示看到,极限环宽度由喷嘴推力器 不灵敏区(即死区)决定,而极限环高度由姿态角速度敏 感器(例如速率陀螺)不灵敏度决定。具有角速度和角度 反馈的继电型控制系统是稳定的,从相平面图得知,系 统是有阻尼的。阻尼大小由角速度反馈系数决定。
m 0
d 1 d k
02
(6.15)
2A
当 时,发生滑行现象,如图6.11中所示点 “4”以后的轨迹线状态。
d 1 当 d k 时,发生穿越现象,相轨迹如图6.12所示。
4.极限环工作方式 在没有外力矩作用在航天器上的情下,M dy 0 , 将图6.11和图6.12所示的极限环放大至如图6.13所示。
3.含超前校正网络的死区迟滞继电控制律 同时考虑推力器力或力矩输出特性中的死区和迟滞 特性,即图6.4所示中,u0≠uc≠ 0。此时uc对应推力器 的死区角度偏差 ,u0 对应 (1 + h)1 ,这里h为迟滞系 1 数。于是根据式(6.4),控制律可列写为
U (1 ks)(c )
M 当 >1 , 1时 u , 0 当 1 , 1 时 (6.11) M 当 <- , 时
1
1
在一般情况下,控制系统将抑制运动受到的初始扰 动,这种扰动出现于相平面中的点 1( 0 , 0 ) ,如图 6.9所示,然后使航天器进入极限环模式(自振荡)。
m
Fl t
2
4 I y gI sp l1
(6.20)
可见,选择小力矩、小脉宽、大比冲和大死区的推 力器能使工质消耗速度减至最小。
考虑到节省喷气系统中的燃料,采用单侧极限环工作 方式(见图6.14)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这种单边极限环使姿态限制在以下范围内:
R R
M dy t I y R M dy 16 I y
(6.4b)
推力器实际上是一种继电系统,推力器的控制力矩 变化分为三档:正开、关闭、负开,具体属于哪一档取 决于航天器的姿态和控制律。这也就决定了推力器控制 系统的非线性输出和断续工作形式。 继电系统的稳定状态是极限环自振荡。在这种系统 的设计中,重要的是选择自振荡频率和振幅,即极限环 参数,使它们最佳地满足精度和能量消耗的要求。 喷气控制最适合于抵消具有常值分量的扰动力矩, 即非周期性扰动力矩,例如气动扰动力矩。这种情况正 是低轨道航天器扰动力矩所具有的特点。
6.1
喷气推力姿态稳定原理
喷气姿态稳定系统的运行基本上根据质量排出反作
用喷气产生控制力矩的原理进行。图6.1表示一个典型的 喷气三轴姿态稳定控制系统
由于一个喷嘴只能产生一个方
向的推力,因此系统的每个通道起
码要有两个喷嘴。为了避免反作用 喷气推力对航天器的轨道运动产生 影响,一般地在同一方向都装上两 个喷嘴,如图6.2所示,此时控制
6.4
飞轮姿态稳定原理
飞轮三轴姿态稳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动量矩定理, 即航天器的总动量矩矢量对 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在航天
表示了这些相轨迹族。
2.基于位置和速度反馈的死区继电控制律 进一步地,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引人角速度反馈,并考 虑推力器力或力矩输出特性中的死区特性,即在图 6.4 所示 中令 u0 uc 0 ,此时 u0 uc 对应的位置(角度)偏差为 1 , 如图 6.7 所示。相应的采用角度和角速度敏感器的继电型控 制系统结构框图见图 6.8 。这里姿态角度敏感器可以采用红 外地平仪,角速度敏感器可以是速率陀螺。控制规律如下:
三通道具有相同的简便形式,为此下面仅以俯仰通道为例 进行讨论。
1.基于位置反馈的继电控制律 为了便于由浅入深的分析,首先将图6.4所示的推力 器推力或力矩输出特性简化为单纯的继电型特性,即 令 u u 0,则航天器俯仰通道动力学方程和基于位置 0 c (只有角度而无角速度)反馈的继电控制律可列写为
6.3.1
推力器系统的结构
“阿波罗”登月舱的推力器系统,可完成三轴姿态 控制与三轴质心控制,同样,要求控制某些轴的姿态或 质心运动时,不要影响其他轴的姿态与质心的运动。
“阿波罗”登月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宇航员在月球上
系统冗余度R是指系统仍能完成控制任务,允许推 力器失效的最大数目。 系统冗余度R的值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R的值越大系统越可靠,但随着R值增大,推力器数目 也随之增加。 称用最少的推力器数目构成给定的冗余度R的结构 为最小冗余结构。特别称R=O的最小冗余结构为最小结 构。最小结构是完成控制任务所需的最少推力器数目。
I y u M dy
M 0 u M 0 该式说明只要姿态有偏差 0
,喷嘴立即产生恒定的推力力矩M,
(6.7a)
(6.7b)
如图6.5所示。
暂时令 M dy 0 ,把式(6.7)代入式(6.6b)得 M def (6.8) A Iy 式中 A M I y ,式(6.8)的解为 0 At (6.9a) (6.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