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凸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朝鲜族是一个深受外族文化影响的民族,其舞蹈风格必然带有外来文化的印迹。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舞蹈的语汇和思想内涵,需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舞蹈与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渊源。

标签: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

一、朝鲜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图腾崇拜

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的鲜明风格之一是常常有“鹤步”、“屈伸”、“鹤飞翔”等舞蹈形态,这些风格鲜明的“鹤步”、“屈伸”、“鹤飞翔”舞蹈动作穿插在舞蹈中间,使得朝鲜族民族舞蹈整体上呈现出飘逸、潇洒、灵动的审美特征。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常常运用“鹤”的形态动作来表现审美情趣,与朝鲜族民族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

中国儒家思想的清高、道家的无为和神仙思想对高句丽王族的影响是深远的,“乘鹤飞升、羽化为仙”的观念不但在高句丽王族心目中形成共识,而且成为该王族在精神方面的终极追求。高句丽王族的墓室壁画上往往绘有墓主人骑鹤飞升的图案,“骑鹤飞升,羽化成仙”,已经成为高句丽王族心目中的图腾具象。正如各个民族所共同表现的图腾崇拜一样,王室的图腾崇拜也就是老百姓的图腾崇拜。鹤,自然成为朝鲜族人民都喜欢的“仙鸟”。以“鹤”寓意吉祥、长寿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比比皆是,鹤被人们恭敬地陈列在店铺和房间内的显著位置,以示对鹤的崇拜并蕴涵着浓浓的祈福愿求。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把对鹤的崇拜创编成鹤的象形动作,既表达了内心世界对鹤的崇拜,又美化了舞蹈的动作,从而形成了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所特有的飘逸和潇洒的风格及神韵。

二、朝鲜族民间舞的表演形式和民间文化

朝鲜族民间舞的表演形式许多有民间活动的动作意蕴是朝鲜族民族舞蹈风格的又一特征。

朝鲜族是具有群居群舞古老传统的民族,其民间舞蹈大多带有集体农耕、抵抗侵略、欢庆节日、庆典器具的技巧运用等特征。朝鲜族民间舞蹈多有即兴性质,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朝鲜族民间舞浓郁的民族风韵,与朝鲜族人民平日活动的欢快心情及动作韵律密切相关。比如长鼓舞,表演者将长鼓挎于身前,左右手持鼓鞭、鼓槌击鼓面或以掌拍鼓面,边击边舞,激励舞者抒发内心世界。中国和朝鲜的古代史料还将长鼓以“细腰鼓”、“杖鼓”等称谓载入史册。汉魏时中原始用杖鼓,杖鼓之形制“大

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细腹”。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文中所指“杖”就是今日敲击长鼓的“鼓鞭”,亦即杖鼓本用两杖相击,至宋以降,改为以一鞭击鼓。朝鲜族人民就是这样把民间活动与民族舞蹈水乳交融般结合起来,使得朝鲜族民族乐舞文化与民间活动的开展如影随形、相得益彰,哪里有民间活动,哪里就有舞蹈,哪里有舞蹈,哪里就有民间活动。

三、朝鲜族民间舞的韵律与外族文化

在外族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中,尤以古代中原文化的影响为最。爽快、陶醉的舞风是朝鲜族民族古代传统舞蹈的基本特征,后来,中原儒家文化以及释家文化传入后,静心、修养、坐禅、问仙等思想逐渐为朝鲜族人民所接受,加之三千里江山青山碧水自然环境的熏陶,朝鲜族民族舞蹈的韵律以“起伏大、旋转多、点线迂回且潇洒飘逸”为主要特征。朝鲜族民族舞蹈这一韵律特征的形成及其在爽快、陶醉的基础上呈现出典雅、庄重、大气、飘逸的审美倾向,与外族文化的渗透关系密切。

朝鲜族深受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古时非常讲究汉学,形成了古朴自然的思想观念。道家修身养性、乘鹤飞升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朝鲜族舞蹈潇洒、飘逸的舞蹈风格和韵律特征。儒、释、道文化中的静修功夫主要表现在静静的呼吸上,朝鲜族民族舞蹈的风格内涵也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一)“呼吸”在朝鲜族舞蹈中是“力”的发点与收点

呼吸更多体现的是舞者的意念,或者说是意念与呼吸的结合。在节奏点的停顿与线条的流动关系上,线多于点。强调线条的流畅与流动,而点只起到点缀的作用。譬如”晃韵”,重在“韵”,而非“晃”。如果仅仅是身体随着呼吸轻轻地摆动,或者强调晃动的幅度大小,即使舞姿再优美也无济于事。只有让意念犹如袅袅青烟般散发出去,感染到周围的每一人,使得他们下意识地跟随舞者悠然自得地晃动,才可能使观者在静穆潇洒的舞动中,细细体味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涵。

(二)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体道第一》中“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朝鲜族民族舞蹈的韵律特征。朝鲜族民族舞蹈在“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方面的结合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因素充分体现在力度、幅度、速度、呼吸等表演的内在方面,其中“长短相形”与力和呼吸的有机配合是使朝鲜民族舞蹈“起伏大、飘逸、潇洒”的主导因素。

1、长短中的力

力,指的是力量的收放运用,包含动作中力量的控制与释放。以及发力的力度、幅度与速度。所谓长短中的力,是指在不同的长短节奏配合下,力量的收与放也有长短之分,从外形来看,主要表现为运动速度的变化。譬如在古格里长短

中,通常要求动作有韧性、有质感,发力时要注意体会缓慢的抻拉的感觉,这样才能体现出动作的张力。而扎津莫利长短则要求发力短促且有弹性,动作幅度相对于古格里也小很多,这样处理是为了体现一种既欢快又需要含蓄表达的思想情感。

2、长短中的节奏

朝鲜族舞蹈的特殊动律与传统音乐中常用的节拍与节奏有很大关联。其中最普遍的就是6/8、12/8、9/8、4/4等,三拍子系统占有绝对的优势。三拍子类型的长短通常具有柔和的、抛物线的特点,既便于抒情,又具有韧性与弹性。例如古格里长短通常是以12/8拍作为小节单位,此长短的特色在于情绪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拍和第三拍。第一拍强调情绪,使人产生飘摇之感,第二拍稍有回落,到了第三拍后面的8分节奏情绪陡然高涨,并延续到第四拍。其中第三拍是此长短的特色重点拍,尤其是此拍最后的8分节奏使情绪达到最高点。古格里长短的动律特点是柔韧、优美,既有情感的收缩,又有抛物线般的绵延不绝的释放。

3、长短中的呼吸

呼吸是长短动律中的基本元素,但并非指舞蹈中普遍存在的律动性的生理上的呼吸。关于“长短的呼吸”,池福子老师是这样界定的:“在充分体现长短的律动性和强弱、速度等的同时,为了表示一个长短或长短内部中呈现的段落而用的呼吸。”在此基础上,她还提出呼吸可分为内呼吸与外呼吸。内呼吸,是指短促而相对安静的呼吸,如顿呼吸、连呼吸。内呼吸在扎津莫利长短中运用得较多,因为该节奏型具有欢快、雀跃、乐观而又不失含蓄的情绪特点。连贯性内呼吸的使用更加鲜明地体现此长短韵律的轻捷活泼、动作灵巧的特点。外呼吸,是从视觉上体现的十分明显的呼吸,主要是指深长的呼吸,在古格里长短中运用得较多,适合表达柔韧、优美、深沉内敛的思想感情。有人认为,呼吸是力的发点与收点,笔者并不十分赞同。虽然这个观点肯定了呼吸与发力之间的关系,但是似乎过于强调呼吸的主导作用了。笔者认为,呼吸在发力的过程中应该扮演配角,起到辅助的作用,同时它也作为一个风格因素,存在于长短动律中。

4、长短中的“力”、“节奏”与“呼吸”

吴晓邦先生认为“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介体,而动作则来源于人们高度的情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情感是力的发点与收点”的结论,并且笔者认为这条结论同样适用于剖析朝鲜族民间舞蹈中长短的各个元素及其间的关系。

暂且回避空间因素,当我们谈起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时,真正为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处理力量与时间(或节奏)之间的关系。在朝鲜族舞蹈中,节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时间因素进入舞蹈本体的。因为尽管节奏对于动作的力度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它不完全决定动作的速度与幅度。舞者可根据情绪发展的需要,在保留原来长短的抑扬顿挫特点的基础上,处理动作的力度、速度与幅度。而呼吸不仅牵引着身体的力量伴随动作在空间中所达到理想的速度和幅度,更有助于对力量的控制与释放,增强作品的风格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