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技术
未来通信:无人机组成的空中通信网络

未来通信:无人机组成的空中通信网络未来通信的发展正日渐引人注目,其中一种前沿技术是无人机组成的空中通信网络。
这种新型通信网络废除了传统通信线路的限制,利用无人机作为信息传输节点在空中建立起一个高效、灵活的通信网络。
传统通信网络依赖于地面的基础设施,如电缆和卫星等,这些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然而,无人机组成的空中通信网络打破了地理限制,使通信更加便捷和灵活。
无人机可以通过飞行在空中的方式快速部署通信节点,并在不同地点之间传输数据和信息。
这种网络的搭建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
无人机作为空中通信节点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无人机可以实现高空飞行,可以更好地覆盖广阔的地域范围。
在传统通信网络中,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往往很难实现通信覆盖,而无人机可以轻松飞越山脉、海洋或其他障碍物,为这些地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其次,无人机可以快速部署和迁移。
在灾害发生或突发事件发生时,传统通信网络可能会受到破坏或瘫痪。
而无人机组成的空中通信网络可以迅速部署在受灾地区,为灾区内的人们提供紧急的通信支持。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轻松地根据通信需求的变化进行迁移和调整,实现网络的动态优化。
另外,无人机还具备对抗恶劣天气和环境的能力。
传统的地面通信设备在遭受恶劣天气或环境条件时可能会受到干扰或破坏,从而导致通信中断。
而无人机可以通过高空飞行避免这些困扰,从而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人机还可以应对临时交通堵塞、地震或其他突发事件,确保通信的正常运行。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空中通信网络也有望实现更多的创新。
例如,无人机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自主飞行和智能决策,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与其他通信技术相结合,如5G技术或者卫星通信,进一步拓展通信网络的范围和能力。
然而,无人机组成的空中通信网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负载能力仍存在限制,这可能会对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造成一定影响。
浅谈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qiyekejiyufazhan【摘要】无人机集群通信技术是无人机群组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无人机作业自主性、智能化、多任务等方面要求的提高,无人机从单机作业发展到机群组网,组网通信也遇到了数据传输量剧增、静态的频谱分配效率不高、机群系统性能下降等问题。
文章根据无人机群作业需求,梳理了星形组网、网状自组网和分层混合组网等通信组网模式,并根据无人机群组网的特点总结出认知无人机通信技术、大规模高动态无人机组网路由技术、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能量有效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无人机群通信的频谱资源分配、供能受限、物理层通信安全等关键问题归纳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并阐述了无人机群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人机;集群;组网模式;认知通信;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V2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7-0130-03近年来,无人机平台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各种性能优异的无人机。
但是,由于无人机自身尺寸与载重能力有限,无人机难以携带一些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作业载荷,这就限制了无人机作业的精度及范围。
特别是随着无人机应用对自主性、智能化、多任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人机单机作业效能和智能水平已逐渐无法满足任务应用需求。
基于此,出现了无人机集群作业的理念,即通过多架无人机携带相同的载荷来增大无人机作业的范围,通过所携带的不同载荷相互配合来提高无人机作业的精度。
无人机集群遥感观测的另一个作用是选取一部分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无人机。
传统的通信中继方法有卫星网络中继、地面基站中继等,这些方法都存在部署不够灵活、依赖于现有的通讯工具等缺点。
通过无人机集群的方式,部分无人机充当通信中继无人机,部分进行作业任务,可提高无人机作业信息传输距离。
此外,单机飞行,有限的能量供给限制了飞行距离、作业范围,同时容易遭受各种网络攻击,通信可靠性不高。
在此背景下,将多架无人机组成无人机群通信网络可有效提高无人机通信的可靠性,是未来无人机组网的发展方向。
无人机组网与控制技术研究

无人机组网与控制技术研究无人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们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无人机技术的研究中,无人机组网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无人机组网技术,正如其名,就是将多个无人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
这种网络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无人机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因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
无人机组网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通过WiFi或蓝牙连接的形式比较常见。
这种组网形式适用于开阔区域或者无遮蔽的环境下。
在相对封闭或遮蔽的环境下,可以考虑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此外,还有适用于无线电干扰下的无人机组网技术,可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然而,无人机组网并不仅仅是将多台无人机连接在一起。
更关键的是,需要将无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任务分配等功能实现到位。
这就需要对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设计和优化。
通信协议的合理性,不仅能确保无人机之间的良好通信,而且可以使得无人机组网的方案更加合理和高效。
对于无人机的控制技术,其研究的重点是无人机控制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这涉及到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控制、姿态估计、制导与导航等问题。
此外,如何提高无人机的航班安全性也是无人机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人机控制技术的研究还可以细分为多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让无人机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环保等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植被、现有农业设施等信息进行分类和掌握,提高农业作业效率;而在环保领域,无人机遥感图像技术可以对环保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监测出环境污染源并及时处理。
无人机组网和控制技术的研究持续推进,为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而这一研究的发展势头也将一直持续下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无人机集群数据链技术的探讨

无人机集群数据链技术的探讨摘要:无人机近年来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集群化应用被认为是小型化无人机未来重要的应用模式,如大规模协同测绘,协同感知等。
在军事应用方面采用有人无人协同技术,通过快速部署的无人机集群能够进行抵近协同侦查和干扰,以及利用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进行饱和攻击,具有极大的对抗优势。
关键词:无人机;集群数据链;技术的探讨一、无人机集群组网技术1.1面向任务集群组网架构对于传统的网络而言,当节点数量到达一定数量级时,网络开销会急剧增大,同时网络性能会迅速恶化。
依托于传统的通信架构构建无人机集群网络无法保障实时性与可靠性。
近年随着数据链技术的发展,采用基于数据链控制策略构建大规模节点协同模型的方法不断得到重视。
无人机集群在指定空间范围执行任务时,密集组网,存在着较严重的信道干扰,同时信道质量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时变剧烈。
物理层需要采集信道信息,对信道拥塞等级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应用层对当前业务要进行合理的消息分级策略,通过网络分级保障能够在信道资源良好时对全部业务消息进行发送,而在信道资源变差时,优先发送关键消息,同时兼顾低优先级业务一定程度的发送量,如图1所示。
无人机集群的自组织路由策略采用基于发现的路由配置及重构策略,同时基于任务需求及节点可信信息对路由进行灵活管理,即对节点在一段时间消息处理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估,基于信息论原则进行可信度量,对于信任值较低的节点采取减轻负载的策略,对于可能被干扰或被控制的节点采取告警绕行策略,避免出现中继失败多次重发。
多跳组网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可靠性和灵活性,保证消息准确可达。
每个无人机平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根据当前任务需要,不一定需要收发所有类型的消息,而是只需处理特定类型的消息。
并且不同业务的消息对网络传输时延、传输带宽以及参与此业务的平台数量要求有着极大的差异。
如协同控制类的消息要求最低传输时延在毫秒级,而传感器协同则要求时延秒级即可。
无人机集群通信架构综述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无人机集群通信架构综述摘要:随着技术和政策的不断发展,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对航空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人机群有可能在没有操作员干预的情况下,进行任务分配并协调许多无人机的操作。
本文调查了有关无人机群的文献,并提出了一种利用蜂窝移动无线通信地面站实现更高水平的群自治和可靠性的群架构。
该架构的使用降低了无人机在通信范围、网络容量、尺寸、重量和功率等方面的使用限制。
此外,利用5G蜂窝网络提出建立可靠的地面站。
关键词:自主系统,无人机群,无线通信。
1、简介小型无人机系统(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sUAS) 已成为具有潜力的、具有多种商业用途的载体工具。
sUAS 在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可将物体、传感器或其他用途的有效载荷带入天空中的有效的选择。
对于载人航空,如果在飞行中发生严重错误,存在受伤或死亡的风险。
使用无人驾驶飞机系统,将会降低这些风险。
载人航空成本较高,购买或租用通用飞机的价格昂贵;飞行员、燃料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
由于这些原因,sUAS 的实用性一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sUAS 行业主要定位为服务行业主要用于搭载不同类型的荷载来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
例如电影拍摄、农业保值、电力巡检、安全监测(Canis 2015)、测绘、红外和多光谱成像、野外搜救等。
2.无人机集群通信架构研究现状尽管无人机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但集群无人机还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无人机的存在有效载荷轻、飞行时间短,并且需要人工通过遥控器或计算机来操作等缺点。
对于在复杂环境的任务,无人机集群相较于单无人机来更有优势,它解决了单无人机的局限性,并且增加了更多功能。
群体通常被定义为一组行为实体,它们共同协调以产生期望的结果[1]。
集群本身并不是一项新技术,现有的无人机集群主要用于灯光表演。
在现有演示中,自主操作的水平相对较低。
在传统的无人机集群中,通过对地面站配置无线收发器,向无人机发送和接收数据,实现对无人机群的控制。
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

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从航拍、物流配送,到农业植保、抢险救援等领域,无人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当我们需要完成更为复杂和大规模的任务时,单架无人机往往力不从心,这时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就成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是指多架无人机通过相互协作、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共同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
要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需要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
一、通信技术通信是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的基础。
要确保无人机之间能够实时、准确地交换信息,就需要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
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等。
无线电通信具有成本低、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通信距离有限,容易受到地形、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干扰。
为了提高无线电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多频段、多信道的通信方式,以及智能的信号处理和纠错算法。
卫星通信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但存在通信延迟较高、成本昂贵等问题。
在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中,通常将卫星通信作为备用通信手段,或者用于传输关键的控制指令和重要数据。
此外,为了满足无人机群体协同工作中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还需要不断提高通信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
例如,采用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频谱扩展技术等。
二、感知与定位技术无人机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协同工作,首先需要对自身和周围环境有准确的感知和定位。
常用的感知技术包括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
视觉传感器能够获取丰富的图像信息,但在光线条件不佳或存在遮挡的情况下,性能会受到影响。
激光雷达可以精确测量距离和物体的形状,但成本较高,且对环境中的灰尘、水雾等较为敏感。
毫米波雷达则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但分辨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方式。
通过将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
在定位方面,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常用的定位手段,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室内、峡谷等,GPS 信号可能会受到遮挡或干扰。
无人机集群作战通信自组网的关键技术探讨

无人机集群作战通信自组网的关键技术探讨作者:徐义桂陈维义吕玉萍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复杂战场环境中,集群无人机Ad hoc网络以其高度的自适应性、抗毁性和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可变性等的巨大优势成为未来无人机集群作战的研究热点。
文章阐述了无人机Ad hoc网络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无人机Ad hoc网络的研究目的、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集群无人机Ad hoc网络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集群无人机;Ad hoc网络;关键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在军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无人机执行情报侦察、战场监控、目标打击、电子对抗、中继通信等任务的优势越来越明显[1]。
但同时单架无人机执行上述任务面临着监视范围窄、监视角度小、杀伤半径小、工作效率低、毁伤能力弱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制约了整体无人机系统作战效能的提高。
因此,无人机集群作战将是未来战场的主流趋势。
1 无人机自组网简介1.1 无人机自组网基本概念无人机自组织网络(无人机Ad hoc网络)是在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中,无人机间的通信不完全依赖于地面控制站或卫星等固定基础通信设施,而是将无人机作为移动网络节点,各节点间依靠无线通信设备模块实现无线通信的自主管理的动态网络[2]。
其具备无线多跳路由、节点高速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高动态变化性、节点网络结构的异构性、非集中和自组织性、抗毁伤及抗干扰、智能性强等特点[3-5]。
1.2 无人机自组网研究的主要目的(1)提高无人机集群的作战效能。
由于单个无人机携带模块的限制,只能完成特定作战任务,要想其完成其他作战任务得由其他无人机完成,或者通过更换模块然后重新升空完成任务,这样使得无人机整体的作战效能低[6]。
但当无人机集群形成自组网络时,此时的无人机集群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作战任务,这样便可大幅度提高无人机集群的作战效能。
(2)实现系统的可控性。
无人机集群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无人机集群通信关键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科技迅猛发展,各个技术研发都崭露头角。
无人机技术就算是发展的比较迅速的一个技术。
但每个事物都有利有弊,因为一些因素的制约导致无人机的某些方面被利用的领域有限,所以在我们日常中见到的无人机并不是很多。
对于我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航拍的无人机,在重大事件或者是学校活动中经常用到。
其实无人机在商业和军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前景,下面我将阐述关于这两方面的无人机的相关特性,并将根据我所了解的,分析无人机通信作业中面临的需要克服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无人机;集群通信;关键技术1 关于无人机的相关概述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和装置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比较适合于那些愚钝的或者不方便的危险任务。
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对作业或者进行任务的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强的优点,重要的是它基本没有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
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军事和民用方面,民用方面比较重要的就是商业领域的用途,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几个方面[1]。
2 无人机不同领域的分析军事领域的无人机主要是进行大国间的交流以及侦查获取信息或者监测等方面。
这就需要频谱的资源分配问题是否正常均匀,无人机的信息传输是否安全,以及无人机的能量供给是否充足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某一环节出错将会导致信息不能传输成功,通信发生问题,这就会在某些时候影响大局的发展。
所以,如何关注这些重要的细节问题是应该去思考解决的。
但值得乐观的是我国和美国的无人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在军事方面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在军事活动中我们的无人机集群发挥了重大作用,展示了自身的实力,由于军事方面意义比较特殊我就不再详细说了。
在民用方面我就主要说商业领域的用途了,比较值得注意和自豪的就是无人机的集群表演活动,前几年在广州财富的酒会上就用了1180台无人机进行大型的表演,时间虽然比较短,却震惊了世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及优化

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及优化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及优化摘要: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UAVCN)是一种通过无人机的互联网络来实现信息传输和协作的重要技术。
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无人机集群需要一种有效的网络路由协议。
本文对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一、引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集群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救灾、物流等领域。
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通过建立无人机间的通信链路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是实现无人机集群协同工作的基础。
然而,无人机集群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二、无人机集群网络路由协议1. 网络拓扑发现与维护无人机集群网络的拓扑是动态变化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进入或离开网络,因此网络拓扑的发现和维护是无人机集群自组织网络的首要任务。
现有的网络路由协议中,无人机集群通常采用基于邻居发现的方法,通过交换邻居信息来建立和更新网络拓扑。
2. 路由算法设计无人机集群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网络效率、传输延迟和路由稳定性。
传统的无人机路由算法常采用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和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等路由协议。
然而,针对无人机集群网络的特点,需要设计适用于无人机动态变化拓扑和高速移动的路由算法。
三、无人机集群网络路由协议的优化1. 路由表更新机制的优化由于无人机集群网络的拓扑是动态变化的,路由表的更新机制对网络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路由表更新机制需要频繁地广播更新信息,造成了大量的通信开销。
为了减少通信开销,可以采用基于邻域变化的路由表更新策略,当邻域发生变化时才进行路由表的更新。
2. 路由选择策略的改进传统路由选择策略通常根据跳数或跳数和路径质量来选择最佳路由。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摘要:无人机网络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人机组网是无人机多机协同作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作战效能、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
无人机组网也面临着网络对抗的挑战,如节点干扰、信息背泄、链路攻击等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对抗应对之策,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无人机组网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两个部分。
1. 传感器网络无人机所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将感测到的信息传输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图像信息、环境信息、目标信息等。
传感器网络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能够独立感测到环境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传输。
传感器节点之间通常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2. 无线通信网络无人机组网的无线通信网络是无人机间进行信息传输和协调行动的媒介。
无线通信网络采用分布式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组网方式,无人机之间通过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信网络需要满足高带宽、低延迟、稳定可靠等要求,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和无人机之间的协同作战。
二、网络对抗应对之策无人机组网面临的网络对抗主要包括节点干扰、信息背泄、链路攻击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1. 节点干扰节点干扰是指对无人机组网中的节点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为了应对节点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节点身份认证。
对无人机网络中的节点进行身份认证,防止未经授权的节点加入网络。
(2)采用信号加密技术。
无人机通信中的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传输,以防止被攻击者窃听或篡改。
(3)部署节点检测设备。
在无人机网络中,设置节点检测设备,及时发现并隔离异常节点,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 信息背泄信息背泄是指无人机网络中的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和利用。
为了防止信息背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加强访问控制。
对无人机网络中的用户和节点进行权限管理,只允许授权用户和节点访问网络,并对其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无人机集群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无人机集群通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精准施肥
无人机集群可实现精准施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病虫害监测
无人机集群可组成监测网络,实 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情况。
农业数据采集
无人机集群可采集农业数据,为 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支持。
无人机集群通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快递配送
无人机集群可实现快递的快速、准确配送,提高 物流效率。
解决方案
采用高效能的电池和优化飞行策略,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同时,可以引入能源管理技术,对无人机的能源进 行智能管理和调度,延长无人机的使用时间。此外,研究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无人机,提高无人机的续航 能力。
04
无人机集群通信的展望
无人机集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G/6G通信技术的应用
随着5G/6G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集群通信将更加依赖 于高速、低时延的无线通信技术,以满足实时、高效的数 据传输需求。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算法,对信号进行压缩、扩频、跳频等处理,提高 通信抗干扰能力。同时,可以引入智能路由算法,优化通信路径,减少信号干 扰。
无人机集群通信的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问题
无人机集群通信过程中,网络容易受到攻击和入侵,从而造成信息泄露、篡改或 破坏等安全问题。
解决方案
协同控制算法
用于实现无人机之间的协 同工作,包括路径规划、 任务分配等。
网络安全技术
用于保障无人机集群通信 系统的安全,防止信息泄 露和攻击。
02
无人机集群通信的应用现状
无人机集群通信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情报侦察
无人机集群可组成侦察网络,实 时获取敌方情报,为军事决策提
供支持。
协同作战
解决无人机集群通信问题的飞行自组网(FANET)发展综述

解决无人机集群通信问题的飞行自组网(FANET)发展综述01引言无人机集群化成为当前无人机系统发展的热点之一,无人机集群设计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无人机之间实现协同所需的通信。
在多无人机通信网络中,如果所有的无人机系统直接链接到一个基础设施(即卫星或地面站),那么其运行区域被限制在基础设施通信覆盖范围内,当无人机无法实现与基础设施进行连接时,该网络就无法继续工作,同时,依赖该基础设施的通信体系结构限制了多无人机系统的能力,而无人机自组网可解决无人机网络全面依赖基础设施引起的各种问题。
尽管目前在移动自组网(MANET)和车载自组网(VANET)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尚无法应对无人机网络的独有特性。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适合无人机集群通信的自组网——飞行自组网(FANET)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FANET中,多架无人机之间可进行通信并建立自组网。
网络中的所有无人机执行无人机-无人机通信,而只有无人机簇首与基础设施交互,无需每架无人机装备复杂硬件。
而且,即使某架无人机通信链路丢失,由于无人机之间有自组网,因而不会造成与地面站链路的中断。
本文首先对FANET与移动自组网和车载自组网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FANET所面临的挑战,而后,描述FANET的设计考量,最后对FANET路由协议加以研究。
02FANET面临的挑战在许多情况下,多无人机系统运行在高动态环境下,在任务过程中,态势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无人机自组网实现前,所有的无人机必须链接到一个基础设施,如图1(a)所示。
如果多无人机系统能够支持FANET体系结构,那么它可通过其他无人机对链路进行管理,如图2(b)所示,这种连通性增加了多无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图1 FANET应用场景根据定义,FANET是一种特殊的移动自组网。
FANET还可以归类为车载自组网(VANET)的一个子集,而车载自组网可归类为移动自组网的一个子集。
虽然FANET与移动自组网以及车载自组网有许多共同点,但它其设计还要面临一些独特的问题。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自组网与群体协同控制技术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自组网与群体协同控制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在军事、民用还是商业领域,无人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无人机的自组网和群体协同控制技术,则是无人机应用中的重要一环。
无人机自组网无人机自组网,是指无人机之间能够自主地建立起互联互通的网络,实现数据交换、实时通信和群体决策。
自组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上只能依靠地面基站或卫星信号进行通信的局限性。
自组网技术可以让无人机之间互相协作,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化的任务执行。
具体而言,无人机自组网技术的实现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求:1、自动发现和识别:无人机自组网需要自动发现和识别周围的无人机,确保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能被正确识别和连接。
2、网络拓扑构建:无人机自组网需要对网络拓扑进行建立和优化,确保网络连接稳定,并且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和最小的能量消耗,实现最终的网络优化。
3、数据传输:无人机自组网需要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转发,确保网络内的数据流动方便快捷,同时兼顾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实时性。
4、安全保障:无人机自组网需要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障,确保网络的各项操作不会被恶意的入侵或破坏。
5、群体协作:无人机自组网需要实现群体协作,以实现任务的合理规划和完成。
群体协同控制群体协同控制是指多个无人机之间通过互相协作,完成特定任务的控制技术。
群体协同控制可以使得无人机之间的任务协同更加紧密和高效,同时,也可以使无人机相互之间的交互更加灵活和自如。
群体协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自适应协同控制:将无人机任务规划自适应地分配给不同的无人机。
通过自适应分配任务,可以让无人机之间相互协作,完成更加复杂和多元的任务。
2、群体动态路径规划:将无人机的路径规划有规律地进行组合或动态调整。
通过路径规划的动态调整,可以让无人机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更加高效和快速的任务完成。
3、基于分布式学习的智能协同控制:通过无人机之间的学习和协作,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任务完成。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人机组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无人机组网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多个无人机连接成一个网络,实现无人机之间的实时通信和协同工作。
无人机组网可以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增强其各项作战能力。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无人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无人机网络可以是自组织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结构化的层次结构。
自组织的网状结构适用于无人机数量不多、作战环境复杂的情况。
结构化的层次结构适用于无人机数量较多、作战环境相对简单的情况。
无人机网络的拓扑结构需要根据具体的作战任务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其次是无人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无人机网络可以采用无线技术,如Wi-Fi、蓝牙等,进行无线通信。
无人机网络也可以采用有线技术,如光纤、以太网等,进行有线通信。
无人机网络的通信技术需要考虑通信距离、带宽、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再次是无人机网络的路由选择算法。
无人机网络的路由选择算法需要考虑无人机之间的通信质量、能耗、拓扑结构等因素,以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和网络的高效工作。
最后是无人机网络的网络对抗应对之策。
无人机网络在军事应用中可能面临网络对抗的威胁,如干扰、截获、篡改等。
为了应对网络对抗,无人机网络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可以采用身份认证技术防止非法入侵,可以采用自适应技术抵御干扰等。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对抗应对之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只有对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合理设计,运用适当的通信技术和路由选择算法,以及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无人机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这对于无人机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组网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

智能组网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无人机作为新兴的航空器,具有灵活、高效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无人机的通信技术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高效作战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无人机长距离、高速和复杂环境下通信的需求,而智能组网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智能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智能组网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节点之间智能交互与柔性组合的技术,可以将网络的节点组合成更加灵活、高效的网络。
智能组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点间智能交互传统的网络节点在通信时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发送和接收信息进行沟通,而智能组网技术则要求节点之间进行智能交互,需要各节点的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以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智能协调和合作。
2.节点间柔性组合智能组网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环境、任务需求和节点资源等因素动态调整网络结构和节点功能,实现节点间的柔性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可以让网络更加灵活、高效,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通信场景。
3.智能管理和优化智能组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管理和优化对节点进行统筹、协调和优化,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性能优化。
这种管理和优化可以在实时中进行,也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决策和预测,以实现网络的长期稳定和优化。
二、智能组网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无人机通信需要具备高效、可靠、安全和稳定的通信能力,而传统的通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在长距离、高速和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智能组网技术则可以通过节点间的智能交互、柔性组合和智能管理等机制,实现无人机通信的高效、稳定和安全。
1.无人机节点组网智能组网技术可以将多个无人机节点组合成更加灵活、高效的网络,以异构网络结构进行组合,包括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固定链路通信等。
组网时可以同时考虑性能和能耗,将无人机最大化地利用在相同的通信任务上。
2.智能通信调度智能通信调度是无人机通信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可以对无人机节点进行动态分配和调度,使得每个节点都可以高效地使用通信资源。
无人机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无人机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无人机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单个无人机所能承担的任务不太多,因此无人机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在无人机组网的技术实现中,需要考虑到无人机的组网拓扑、网络层次管理方法、网络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因素。
无人机组网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结构、网状结构以及混合结构。
星型结构中心节点的工作量较高,设备单点故障的问题比较突出;网状结构分散节点的工作量,设备故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增大;混合结构有着上述两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因此,根据为任务的要求和可行性来选择适合的组网拓扑结构。
在网络层次管理方法的设计上,目前主要有层次式管理方法、分布式管理方法以及协同管理方法。
层次式管理方法适用于网络中各个节点在复杂检索任务中,节点之间的领导者随时变化的情况。
通过一个层次化的任务分解和分配结构,可以使得工作量分配的较为均匀,但该方法的适用性也较为有限。
分布式管理方法中各个节点采用自主协调行动,由中央协调器调控而形成网络组织。
协调效率不高,但网络的抗故障性强。
协同管理方法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并根据任务要求对组织机构进行灵活调整,具有相对稳定的节点拓扑和相对灵活的节点层次管理机制。
除了组网拓扑和网络层次管理机方法的设计之外,无人机组网技术的实现还与网络通信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协议架构已无法满足无人机通信的高速率和低延迟时延的限制要求。
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制定无人机通信协议。
其中,TDMA (时分多址技术)可以解决无人机通信上的干扰问题,以及负载均衡问题,但是对于时延和可靠性的要求较高。
Aloha协议是一种无冲突的多路传输协议,适用于低质量的信道,但很难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因此,在实现无人机组网技术时,需要依据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通信协议。
综上所述,无人机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需要综合考虑组网拓扑、网络层次管理机方法以及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因素。
多网融合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探索

多网融合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探索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通信技术也成为无人机应用领域一个重要的话题。
而在无人机通信中,多网融合技术作为一种提供可靠和高效通信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多网融合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优势和挑战。
无人机通信存在着许多挑战,包括数据传输速率低、通信延迟大和通信覆盖范围狭小等问题。
在传统的无人机通信中,多数使用无线局域网(Wi-Fi)和蜂窝网络进行通信。
然而,单一网络的使用往往不能满足无人机在不同任务场景下的通信需求,因此,多网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多网融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不同的通信网络整合在一起的技术。
在无人机通信中,多网融合技术可以将Wi-Fi、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等不同的通信网络进行融合,以提供更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通过同时使用多个通信网络,无人机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阔的通信覆盖范围。
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无人机通信带来许多优势。
首先,通过多网融合技术,无人机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通信网络的优势。
比如,在行驶距离较近且有较多用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Wi-Fi网络进行通信;而在远距离通信和较大范围覆盖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卫星通信进行通信。
其次,多网融合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同时使用多个通信网络,可以避免单一网络故障对通信的影响,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多网融合技术还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即在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以自动切换到信号更好的通信网络,确保通信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多网融合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多网融合技术的实施需要解决通信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不同通信网络使用不同的协议,因此,在将多个通信网络融合在一起时,需要确保不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
其次,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通信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在同时使用多个通信网络时,需要合理地分配通信资源,确保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质量和带宽。
此外,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组网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无人机组网是指多个无人机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无人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对无人机的性能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对抗的挑战。
本文将从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对抗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之策。
在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中,通常可以采用星型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等方式。
其中星型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即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无线链路与中心节点相连。
星型结构的优点是布局简单,维护容易,但是中心节点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一旦中心节点遭受攻击,整个网络将会瘫痪。
网状结构是指无人机之间通过多径传输建立连接,形成一个多跳网络,从而实现数据的自组织传输。
网状结构具有分布式特点,不易受单点故障的影响,但是网络拓扑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的算力和存储资源。
混合结构是将星型结构和网状结构相结合,即在星型结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例如在单一任务区域内,可以采用星型结构,便于管理和控制;在大范围搜索和侦察任务中,可以采用网状结构,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灵活性;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中,可以采用混合结构,兼顾了网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二、网络对抗的挑战在网络对抗中,敌对方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攻击,例如无线信号干扰器、频谱扫描仪、虚假基站等设备,通过模拟无人机的信号或直接对其进行干扰,使其失去通信和控制能力。
还可能利用网络漏洞和安全隐患,对无人机组网进行拒绝服务攻击,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三、网络对抗应对之策针对网络对抗的挑战,无人机组网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之策,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具体应对之策如下:1. 多路径传输:在无人机组网中,可以采用多路径传输技术,即通过多条通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对抗应对之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军事侦察、军事打击、安防监控、灾害救援等。
在这些应用场景下,无人机通常需要组成网络,以实现协同作战或者协同监控。
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对抗则是无人机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对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对抗应对之策进行探讨。
一、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无人机组网的网络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两种:集中式组网结构和分散式组网结构。
1. 集中式组网结构在集中式组网结构中,所有无人机都通过一个中心节点进行通信和协调。
中心节点通常是地面控制站或者其他固定节点。
无人机的通信和协作都需要通过中心节点进行转发和管理。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通信管理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是中心节点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一旦中心节点失效,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2. 分散式组网结构在分散式组网结构中,每个无人机都可以直接与其他无人机进行通信和协作,没有中心节点。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去中心化,网络灵活性强,抗攻击能力更强。
缺点是通信管理和资源分配相对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
以上两种组网结构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
无论是集中式结构还是分散式结构,都需要满足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需求,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网络对抗应对之策无人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各种网络攻击的威胁,如干扰、窃听、伪装、拒绝服务等。
为了保障无人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下面将针对无人机网络对抗进行探讨应对之策。
1. 加密通信在无人机组网中,通信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和技术,对无人机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可以有效防止窃听和伪装攻击。
加密通信也可以减轻干扰和拒绝服务攻击的影响,确保通信的稳定和可靠。
2. 多路径通信为了应对通信中途遭受干扰或者拒绝服务的情况,可以采用多路径通信技术。
通过建立多条通信路径,即使部分路径受到干扰或者攻击,无人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路径进行通信,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7期信息通信2019(总第199期)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Sum.No199)浅谈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技术吴超宇',王明珠张旭东S尹航'(1移动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310;2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76)摘要:无人机集群通信技术是无人机集群组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无人机技术发展是从军事需求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
随着对无人机作业自主性、智能化、多任务等方面要求的提高,无人机从单机作业发展到机群组网,组网通信也遇到了数据传输量剧增、静态的频谱分配效率不高、机群系统性能下降等问题。
根据无人机集群作业需求,提出星型组网、网状自组网和分层混合组网等通信组网模式,并根据无人机集群组网的特点提出认知无人机通信技术、大规模高动态无人机组网路由技术、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能量有效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无人机集群通信的频谱资源分配、供能受限、物理层通信安全等关键问题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对无人机集群通信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介绍。
关键词:组网模式;认知通信;能量有效;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N9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7-0128-030引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是以军事应用为主要驱动力,最初是作为靶机进行军事训练和试验验证使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应用于情报侦察、通信中继、目标搜索与跟踪和对地攻击等各种作战任务中,并发挥重大作用叫民用无人机得益于军事应用技术发展,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岛礁测绘、极地科考、精准农田管理叭快递物流、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等,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无人机集群国内外发展情况无人机最初主要作为靶机应用,随着无人机应用对自主性、智能化、多任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人机单机作业效能和智能水平已逐渐无法满足任务应用需求叫单机飞行,有限的能量供给限制了飞行距离、作业范围,同时容易遭受各种网络攻击,通信可靠性不高。
在此背景下,将多架无人机组成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可有效提高无人机通信的可靠性,是未来无人机通信的发展方向。
无人机集群主要是依赖于先进开放的通信网络5,无人机之间具备协同交互能力,整个系统呈现群体智能性,单节点具备可替代性叫采用无人机集群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同时整个系统具备较强的抗毁性、功能分布化等优势。
尽管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有效解决传统的蜂窝无线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但是组网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作业条件进行选择;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作业时,数据传输量剧增,静态的频谱分配效率不高,导致机群系统性能下降;在为了保证通信安全的条件下,一味增加发射功率可获得一定的通信可靠性,但是窃听者也会获得高质量的窃听信号,会降低通信的安全性;此外,机型多样化小型化的趋势下,本身能量受限的无人机将会受到更严峻的供能续航的挑战,对多样化任务长时间作业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存在的组网、频谱分配、通信安全及能量供给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技术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是实现无人机集群间实时信息传输的通信手段,特殊的应用环境要求通信网络必须保证稳定可靠的信息交互,减少通信的延迟,保证信息交互的实时性[6]。
无人机集群在执行任务时,单机节点受到破坏,退出机群,使得无人机集群自组网网络架构和拓扑发生变化,无人机集群自组网在满足机群间正常通信需求的同时,还要完成无人机集群网络的动态重构。
在某些关键操作上,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还必须保证地面操作员能够对无人机任务进行授权和确认。
2.1无人机集群通信需求分析无人机集群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满足无人机实时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实时任务规划与协调和任务信息传输等功能,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
(1)实时跟踪定位:对无人机实时连续的位置测量。
(2)遥控遥测:对无人机飞行状态和设备状态参数的控制及测量。
(3)实时任务规划与协调:无人机需要根据任务规划和变动,实时进行任务规划信息传输,以及进行无人机间实时任务协同通信。
(4)任务信息传输:无人机任务载荷传感器信息的传输。
2.2无人机集群通信组网模式无人机的通信方案,由单机控制的点对点地空通信方案,发展到一站多机的点对多点的地空通信组网方案,再到满足无人机集群节点间各种任务信息协同协调自组网宽带通信组网方案。
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网模式。
(1)星型组网星型组网是以地面中心站为中心基站,空中无人机通信终端为节点,所有节点直接链接到地面中心站,实现地面中心站与所有网络节点间直通;无人机间以地面站为中心进行交互通信。
当无人机集群组网节点数目相对较少、无人机执行任务作业的覆盖区域较小,且无人机任务作业相对简单时,星型组网模式比较合适。
星型网络结构比较稳定,釆用较简单的路由算法,且规模较小,信息传输的时延小,能够节省网络信道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2)网状自组网无人机集群网状自组网以地面控制站和空中无人机节点组成,所有节点设备功能相同,都具备终端节点和路由功能。
空中无人机节点不能一跳连接到地面中心站时,通过多跳路由到中心站,实现全网所有节点的互联互通。
当作战任务较为复杂,无人机集群规模比较大,网络拓扑多变,任务复杂,机间协调通信频繁、作业半径大,自主协同完成任务为主时,适合釆用网状自组网。
由于无人机集群网络较复杂,节点间相互通信较为频繁,路由时延要求很小,在远距离节点间进行通128信息通信吴超宇等:浅谈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技术信时采用按需路由技术,能有效降低路由维护开销,提高网络鲁棒性。
(3)分层混合组网分层组网采用地面站为星型网络中心站,无人机机载通信终端具备与地面中心站直通和无人机间自组网功能。
当无人机集群作业任务非常复杂时,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数量庞大,网络拓扑多变,无人机节点之间通信频繁、信息量大,此时比较适合釆用分层网络结构。
当执行作业任务的无人机数量发生变化时,分层结构的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完成无人机节点的退出或增加,快速实现网络重构,无人机节点维护的路由表相对简单,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3无人机集群通信组网关键技术(1)认知无人机通信技术无人机集群组网作业时,高速的移动性和任务实时的变化,无人机集群内部和外部之间通信链路和质量会发生剧烈变化,需要解决隐藏、暴露终端和协调多节点有限频谱共享的问题。
认知无线电就是频谱共享的关键技术之一,无人机集群可自我学习周围无线电环境,感知并利用周围空闲的频谱资源,节点间认知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解决隐藏、暴露终端的问题。
同时,认知无线电本身具有可重构性的功能,在组网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进行系统重构,动态的频谱共享为功率受限的无人机集群网络提供更高的系统容量,更宽的覆盖范围。
(2)大规模高动态无人机组网路由技术在大规模无人机集群应用中,由于无人机节点的高速移动造成了网络拓扑高动态变化、链路质量频繁波动,这都对组网路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叫传统针对固定和机动通信网络设计的组网路由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高动态无人机组网需求,在组网路由的设计方面需要克服网络节点多、移动速度快、多跳远距离传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能适应拓扑剧烈变化、链路寿命短暂等问题叫建立具有快速组网、抗摧毁、自愈合、安全可靠等特点的路由机制,这对有效支撑无人机多样化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
⑶物理层安全传般术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及衰落特性,容易受到不利的影响,无人机通信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用于改善物理层安全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人工噪声技术及中继协同技术叫这些方法比较成熟,可以有效运用到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中去°(4)能量有效通信技术无人机的能量主要供给是依靠自身携带的电池,尽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电池技术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无法解决能量受限的问题。
为此,采用能量有效通信技术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优化功率分配及能量采集技术。
在系统硬件组成大部分采用轻量化、低功耗设计的条件下,在无人机间节点间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轨迹进行合理地功率分配,文献给出了在节点设备功率一定和高信噪比情况下皿,通过协调源节点和中继路由节点的发射功率,使得系统性能提升的方案。
另外能量采集可以缓解无人机能量供给紧张的问题,能量的来源可以是太阳能、风能或周围无线电信号中的能量。
4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未来发展趋势无人机通信技术,主要是单机飞行的点对点通信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但是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将成为无人机和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章节总结无人机集群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架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4.1无人痕(1)安全化趋势无人机集群组网规模越来越大、业务数据越来越重要,通过利用物理信道的物理特征,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无人机通信过程中遭受非法攻击的问题。
⑵小型化低功耗趋势无人机因其作业需要,会采用外形尺寸较小的机体,限制了自身携带能量,采用能量有效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功耗问题,为机群续航和功能多样化提供保障。
⑶通用化和标准化趋势无人机集群需要统一协调控制和作业载荷多样化,需要无人机具备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和兼容的系统体制,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通用性|叭(4)智能化趋势无人机集群引入认知通信技术,在机群系统协同作战的能力大大增强,认知周围复杂环境能力的构建,增强了系统的自适应、及抗毁性能力。
在测控通信一体化上,通信组网能融合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传输手段,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形成一体化、综合性的信息处理体系,实现一体化协同作业系统的目标叫4-2无人机集群通信系卿构发展趋势无人机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发展趋势如图所示:未来,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系统架构会形成以地面基站、空中无人机节点、卫星链路等立体宽带通信体系,兼容公共网络、无线通信专网和卫星通信网络,实现空天一体化,满足未来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需求。
参考文献:[1]薛明浩,王族统,端木京顺•基于UMOP模型的无人机任务分配问题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6,23(10).⑵廖小罕,周成虎,苏奋振,卢海英,岳焕印,猴吉平.无人机遥感众创时代[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11):143头1448129信息通信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2019年第7期(总第199期)2019(Sum. No 199)通信电源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研究江波(湖北省专用通信局,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的心脏,电源维护部门是整个通信企业的核心部门,保证任何情况下的正常供电,有稳定的电源输出可以保证整个通信系统安全可靠,为此,电信企业均配备了较先进的电源供电系统,安排有专业维护人员持证上 岗维护,同时确定了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制定了详细的维护规程,划分了清晰的维护界面,执行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完成了细致的日常维护作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