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技的资料
杂技技艺介绍英文作文
杂技技艺介绍英文作文英文:As a performer of Chinese acrobatics, I am proud to introduce the art of acrobatics to you. Acrobatics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that has a history of over 2,000 years. It is a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flexibility,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The performers use their bodies to perform various feats of skill and agility, including contortion, balancing, juggling, and tumbling.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feats of acrobatics is the human pyramid, where performers stack themselves on top of one another to create a towering structure. Another popular act is the lion dance, where performers dress up in lion costumes and perform a dance to the beat of drums and cymbals.Acrobatics requires years of training and practice to perfect. Performers must have strong muscles, good balance,and the ability to focus under pressure. They also need to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as a team, as many acrobatic acts involve multiple performers.I have been training in acrobatics since I was a child, and it has taught me discipline, perseverance, and teamwork.I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erform in front of audience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t is always a thrill to hear the applause and see the smiles on people's faces.中文:作为一名中国杂技表演者,我很自豪能够向大家介绍杂技艺术。
吴桥杂技文化探究
吴桥杂技文化是指以技艺表演为核心,涉及杂技历史、杂技传承、杂技教育、杂技产业等多个方面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综合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同时,吴桥杂技文化也是一种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国际性文化,对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吴桥杂技文化概述1.吴桥杂技的起源与历史进程吴桥杂技是伴随着中国杂技产生发展而发展的,最早从春秋战国起。
①吴桥县发掘的东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刻画了多种杂技表演的场景,证明了吴桥杂技的历史之久远。
唐代时,吴桥杂技的表演技艺已经较为成熟。
进入宋代,吴桥杂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盛产杂技艺人而闻名。
吴桥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
此外,宋代官府对杂技表演的支持也为吴桥杂技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代是吴桥杂技的鼎盛时期,吴桥杂技艺人开始将传统杂技表演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杂技表演节目,同时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杂技技艺,使吴桥杂技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
明清时期,吴桥杂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吴桥杂技艺人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杂技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将吴桥杂技的技艺推向新的高峰,还创作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杂技表演节目,进一步丰富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内涵。
20世纪初,吴桥地区的杂技表演开始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吴桥杂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985年,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建立,成为吴桥杂技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004年,吴桥县被授予“中国杂技之乡”。
2009年,吴桥被列为河北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1年至2014年,吴桥连续4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吴桥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吴桥杂技的起源和漫长的发展历程,既体现了古代吴桥人民的勤劳智慧,也展现了吴桥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杂技文化。
2.吴桥杂技的群众基础与技艺特点杂技在吴桥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于杂技的资料
关于杂技的资料
杂技是一项极为古老的表演艺术,起源于中国。
它包括许多技巧和技能,如平衡、空中飞行、灵活性和力量等。
通过这些技能,演员可以表演出各种困难和惊心动魄的动作。
杂技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地面杂技、悬垂杂技、飞行杂技、车辆杂技和水上杂技等。
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技巧和要求,需要演员具备不同的能力和素质。
在中国,杂技表演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传统杂技表演通常包括梁上翻、碗顶、狮子舞等。
这些表演都需要演员具备极高的技能和勇气。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杂技表演也不断创新。
例如,现代的悬垂杂技表演中,演员可以通过绳索和吊环等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杂技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艺术价值的表演艺术,它需要演员具备极高的技能和勇气。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杂技表演,感受到人类对自身身体的极限挑战和对艺术的追求。
- 1 -。
社火
社火社火,又称“耍社火”,传统民间节目综合性文化活动。
包括舞蹈、杂技、杂耍、武术、鼓乐等,是群众在年节庆典、庙会上自娱自乐、表演性强的民间歌舞技艺活动的统称。
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是承袭秦汉时的百戏逐渐发展形成的。
表演借助各种道具,事先有场面变化编排,有引人入胜的高潮铺垫,有生动热烈的祝辞,有欢快热闹的吹打锣鼓音乐伴奏,表演程序自由。
起源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
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历史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
“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
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
《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
在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至南宋,皇城的除夕之夜还保留有大傩仪,后逐渐被社火取代而融于社火之中。
可见宋朝的民间社火已是包罗万象,气象万千。
当时的社火由祭祀、巫术、傩仪、百戏、乐舞、参军戏、民间杂耍等组成。
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村社便组织、举办使节庆、迎神赛会,有上竿、跃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浑话、杂耍、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杂戏表演。
社火表演时,脸谱面具,必不可少。
一年级语文 脖子的妙用
写法点拨
《脖子的妙用》一课是阿根廷漫画 家莫迪洛的一幅漫画。画的是用两只长 颈鹿的长脖子做走钢丝的支架,一个人 走在钢丝上的情形。全文仅一幅图,三 句话,将其编入教材旨在培养小学生从 小就有读图能力,具有初步的幽默感。
拓展提升
自己尝试画一幅漫画, 同桌交换欣赏。说一说自己 的体会。
心灵感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丰富想象 力,学习幽默的漫画形式,学画漫画。
随堂练习
读一读 写一写 脖子 妙用 咱俩 害怕 训练有素 一鸣惊人 杂技表演
训练素 惊
杂技 表 演巧
读一读
脖子 妙用 咱俩 害怕 训练有素 一鸣惊人 杂技 表演
平怕 惊 妙俩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这个人在走钢丝时,会想些 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 想??
长颈鹿的脖子还有哪 些用处?
图解结构
脖子的妙用
表演杂技
概括主题
本课以漫画形式展现了长颈鹿的脖子 的妙用,表现了极强的幽默感,有利于 锻炼学生们看图识文的能力和幽默感。
”,指柔术 (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 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 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 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杂技”一词,是1950年中国杂技 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定名的。
字词乐园
yǎn qiǎo 演巧
认一认
脖妙俩 怕
《看杂技》教学教案
《看杂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技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增进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2. 通过欣赏杂技表演,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杂技演员的技艺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杂技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杂技是一种具有高难度、高风险、高观赏性的表演艺术。
2. 杂技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杂技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各个时期杂技艺术的特点。
3. 杂技表演:欣赏各种类型的杂技表演,如柔术、空中飞人、魔术等,让学生感受杂技的魅力。
4. 杂技演员的技艺和创新精神:分析杂技演员的表演技巧,了解他们在训练和表演过程中的坚持与付出。
5.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杂技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杂技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以及杂技演员的技艺和创新精神。
2. 难点:培养学生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杂技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以及杂技演员的技艺和创新精神。
2. 演示法:欣赏杂技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杂技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杂技表演的欣赏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杂技表演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看杂技》教学课件。
2. 视频资料:各种类型的杂技表演视频。
3. 道具:简单的杂技道具,如平衡木、圈等。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背景音乐。
5. 课堂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杂技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杂技的兴趣。
2. 讲授杂技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杂技在我国的历史渊源。
3. 欣赏杂技表演:播放各类杂技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杂技的魅力。
4. 分析杂技演员的技艺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杂技演员的表演技巧,了解他们在训练和表演过程中的坚持与付出。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全)参考资料
欢迎阅读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州市(44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7项)1 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2 传统音乐III-5 超化吹歌新密市3 传统舞蹈IV-10 豫西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巩义市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3 苌家拳荥阳市5 VII-9 少林功夫少林寺6民间信仰XIII-4 新郑皇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7 XIII-8 中岳古庙会登封市第二批(15项)8民间传说I-19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9 I-20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10 I-2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11 I-22 河图洛书传说巩义市12 I-23 洛神的传说巩义市13传统美术II-20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4 II-21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5 传统舞蹈IV-23 独脚舞[民间社火独脚舞] 登封市16传统技艺VIII-18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17 VIII-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18 VIII-20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19民俗X-3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20 X-4 摸摸会登封市21 X-5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22 X-17 新郑枣树栽培技艺与砑枣风俗新郑市第一批扩展(4项)23 民间文学I-13 黄帝传说新郑市24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25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黄河豫门号子] 荥阳市26 黄河号子[黄河打硪号子] 中牟县第三批(15项)27民间传说I-37 列子传说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8 中牟县29 郑州市管城区30 郑州经济开发区31传统美术II-35 登封木版年画登封市32 II-42 古建筑彩[朱氏古建筑彩绘] 郑州市金水区33传统舞蹈IV-41 担经挑新密市34 IV-43 登封闹阁登封市35 传统体育、游VII-27 太乙拳郑州市管城区36 艺与杂技VII-29 摔跤[沈氏摔跤] 郑州市金水区37传统技艺VIII-61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登封市38 VIII-70 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荥阳市39 民俗X-22 上巳节新郑市扩展项目(5项)40 民间传说I-12 大禹神话传说登封市41传统美术II-4 泥塑[赵恩名泥塑] 郑州市管城区42 II-21 香包郑州市金水区43曲艺VI-1 河洛大鼓巩义市44 登封市开封市(36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3项)1传统美术II-1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 II-3 汴京灯笼张开封市3传统音乐III-8 开封盘古开封市4 III-19 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5 传统舞蹈IV-11 麒麟舞兰考县6传统戏剧V-5 罗卷戏通许县7 V-21 二夹弦开封市8传统技艺VIII-7 汴绣工艺开封市9 VIII-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10消费习俗XI-3 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11 XI-4 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12 XI-5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13 民间知识XIV-5 针灸铜人开封市第二批(9项)14 民间文学I-29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15 传统舞蹈IV-16 卧拐秧歌兰考县1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1 石锁开封市17 VII-12 黄派查拳开封市18传统技艺VIII-21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19 VIII-22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20 VIII-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21 VIII-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22 传统医药IX-1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第一批扩展(1项)23 曲艺VI-7 三弦书[仪封三弦书] 兰考县第三批(13项)24传统美术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25 II-34 滕派蝶画开封市鼓楼区26 II-40 许氏屋兽与砖雕兰考县27曲艺VI-13 渔鼓道情通许县28 VI-14 画锅开封市29 传统体育、游VII-23 子路八卦掌(白拳)开封县30 艺与杂技VII-24 回族七式拳开封市顺河区31传统技艺VIII-56 装裱修复技艺开封市顺河区32 VIII-67 酱菜腌制技艺[莫家酱菜培制技艺]杞县33 VIII-69 牛羊肉烹制技艺[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制作技艺]开封市顺河区34传统医药IX-7 烧伤疗法[潘氏烧伤传统疗法] 杞县35 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杨氏珍珠散治疗口疮技艺]开封市36 IX-14 李氏眼药通许县洛阳市(48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2项)1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新安县2 II-12 洛阳宫灯洛阳市3 传统音乐III-16 洛阳海神乐洛阳市4 传统舞蹈IV-10 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洛阳市5 曲艺VI-1 河洛大鼓洛阳市6传统技艺VIII-1 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7 汝阳县8 VIII-6 唐三彩洛阳市9 消费习俗XI-2 洛阳水席洛阳市10 民间信仰XIII-5 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11民间知识XIV-2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12 XIV-4 洛阳正骨洛阳市第二批(16项)13民间传说I-22 河洛图书传说孟津县14 洛宁县15 I-23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16传统美术II-22 画塑洛阳市17 II-23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8传统舞蹈IV-17 九连灯新安县19 IV-18 曹屯排鼓洛阳市20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汝阳县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3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22传统技艺VIII-25 制鼓技艺洛阳市23 VIII-26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24 VIII-27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25传统医药IX-2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6 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27 孟津县28 民俗X-16 灵山庙会宜阳市第一批扩展(2项)29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洛宁县30 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硪工号子] 洛阳市吉利区第三批(14项)31民间文学I-36 玄奘传说偃师市32 I-45 传统儿歌[洛阳儿歌] 洛阳市涧西区33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苏羊竹马] 宜阳县34IV-42 抬阁[东蔡庄高抬“故事”][崇阳垛子]偃师市35 洛宁县3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2 南无拳洛阳市老城区37 VII-32 转秋[孙村孙氏十六挂] 洛阳市洛龙区38传统技艺VIII-52 笙制作技艺洛阳市老城区39 VIII-53 中原棉纺织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新安县40 VIII-57 金属捶锻工艺洛阳市高新区41 VIII-59 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伊川县42传统医药IX-7烧伤疗法[烧伤自然疗法与自然烧伤膏]洛阳市43 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纯德堂口疮散] 洛阳市老城区44 民俗X-21 老君山庙会栾川县扩展(4项)45 曲艺VI-7 三弦书[三弦铰子书] 汝阳县46 传统医药IX-3 传统膏药[杨氏沙园膏药] 洛阳市老城区47 [济世堂李占标膏药][聂麟郊膏药] 洛阳市老城区48 宜阳县平顶山市(22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7项)1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鲁山县2传统音乐III-7 大铜器郏县3 III-11 轧琴舞钢市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7 马街书会宝丰县5传统技艺VIII-5 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6 汝州市7 VIII-11 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第二批(3项)8 传统舞蹈IV-19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9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宝丰县10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鲁山县第三批(7项)11民间文学I-38 妙善观音传说宝丰县12 平顶山市新华区13 传统舞蹈IV-40 霸王鞭(花棍舞)叶县14 传统体育、游VII-31 赵庄魔术宝丰县艺与杂技15传统技艺VIII-55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鲁山县16 VIII-60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李氏金镶玉工艺]郏县17 VIII-71 大槽油制作技艺鲁山县扩展(5项)18 民间文学I-16 牛郎织女传说鲁山县19 传统美术II-4 泥塑[王忠富泥塑] 鲁山县20传统戏剧V-27 汉剧[二簧戏][庞庄二簧戏]叶县21 郏县22 传统技艺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郭氏毛笔制作工艺]郏县安阳市(33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1项)1传统美术II-7 秦氏绢艺滑县2 II-11 滑县木板年画滑县3 传统舞蹈IV-7 跑帷子汤阴县4传统戏剧V-4 大弦戏滑县5V-5 罗卷戏滑县6 内黄县7 V-10 大平调滑县8 V-18 淮调安阳县9 V-21 二夹弦滑县10 V-22 落腔内黄县11 民间知识XIV-3 周易文化安阳市第二批(13项)12传统美术II-24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3 II-25 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内黄县14 传统舞蹈IV-20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15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内黄县1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4 梅花拳内黄县17传统技艺VIII-28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18 VIII-29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19 VIII-50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20传统医药IX-3 传统膏药[黄氏膏药]传统膏药[黄塔膏药]滑县2122民俗X-6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23 X-7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24 X-8 高王庙会内黄县第三批(15项)25 民间文学I-44 灯谜[安阳灯谜] 安阳市26 传统美术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滑县27 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三家村竹马舞] 滑县28 IV-40 霸王鞭(花棍舞)林州29传统技艺VIII-53 中原棉纺织技艺[老粗布织作技艺]滑县30 VIII-66 醋酿造技艺[米醋制作技艺] 滑县扩展(3项)31传统戏剧V-10 大平调内黄县32 V-25 四股弦(五调腔)林州市33 传统医药IX-3 传统膏药[明氏正骨膏药] 滑县鹤壁市(15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5项)1 民间文学I-4 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2 传统美术II-13 泥咕咕浚县3 传统戏剧V-4 大弦戏滑县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5 浚县民间社火浚县5 民间信仰XIII-2 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第二批(2项)6 传统美术II-31 黄河古陶浚县7 传统舞蹈IV-21 金龟舞鹤壁市第一批扩展(1项)8 传统戏剧V-10 大平调浚县第三批(15项)9 传统美术II-39 石雕[浚县石雕] 浚县10传统技艺VIII-63 浚县木旋玩具制作技艺浚县11 VIII-68 酒酿造技艺[大湖九河黄酒酿造技艺]鹤壁市山城区12传统医药IX-8口腔咽喉疾病疗法[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浚县13 IX-9 正骨[快庄李氏中医正骨] 浚县14 民俗X-18 九流渡添仓会浚县扩展(1项)15 传统戏剧V-25 四股弦(五调腔)淇县濮阳市(40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9项)1 民间文学I-18 帝舜传说濮阳县2传统戏剧V-4 大弦戏濮阳县3 V-5 罗卷戏范县4 V-6 目连戏南乐县5 V-9 四平调濮阳县6 V-10 大平调濮阳县7 V-14 清丰柳子戏清丰县8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IX-1 东北庄杂技濮阳市9 传统技艺VIII-12 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第二批(14项)10 民间文学I-27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1传统美术II-26 清丰彩灯清丰县12 II-27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13 传统音乐III-22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14传统舞蹈IV-37 龙舞[南乐西街龙舞] 南乐县15 龙舞[狮龙斗蛛舞] 清丰县16 龙舞[五彩纸龙] 清丰县17 龙舞[铁花火龙] 清丰县18传统戏剧V-25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19V-26 枣梆范县20 台前县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4 梅花拳清丰县22 传统技艺VIII-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23 民俗X-10 张曹庙会清丰县第一批扩展(1项)24 传统戏剧V-5 罗卷戏南乐县第三批(7项)25 传统舞蹈IV-46 狮舞[五花营狮子舞] 南乐县26 传统戏剧V-30 坠剧(坠子戏)南乐县27 传统体育、游VII-28 杨家枪南乐县28 艺与杂技VII-30 梅庄马戏清丰县29 传统医药IX-10 中医外科[世医堂中医外科] 濮阳县30民俗X-19 王海鳌山灯会濮阳县31 X-20 仓颉庙会南乐县扩展(9项)32 传统美术II-11 豫北木版神像画[刘氏木版年画]濮阳市高新区33 传统舞蹈IV-37 龙舞[面杆龙] 清丰县34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白罡皮影戏] 濮阳县35 V-21 二夹弦濮阳县36 V-22 落腔南乐县37 V-23 木偶戏[蔡村提偶] 南乐县3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4梅花拳[闫村梅花拳][梅花拳]濮阳县39 濮阳县40 传统技艺VIII-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义兴长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清丰县新乡市(33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0项)1民间文学I-6 柳毅的传说卫辉市2 I-7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3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辉县市4 传统音乐III-18 中州大鼓新乡县5 传统戏剧V-10 大平调延津县6传统戏剧V-21 二夹弦延津县7V-22 落腔辉县市8 长垣县9 传统技艺VIII-15 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10 生产商贸习俗X-1 百泉药会辉县市第二批(11项)11 民间文学I-24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12传统音乐III-20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13 III-21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14传统舞蹈IV-22 马皮舞获嘉县15 IV-23 独脚舞[独脚高跷] 获嘉县16 IV-24 踢棒槌获嘉县17 IV-25 小冀背桩新乡县18 IV-26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19传统医药IX-4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20 IX-5 黑虎丸长垣县21 民俗X-15 六月送羊辉县市第一批扩展(2项)22传统戏剧V-11 皮影里长垣县23 V-13 怀梆新乡县第三批(8项)24 传统音乐III-29 原武盘鼓新乡市25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朗公庙竹马] 新乡县26 IV-42 抬阁[五柳集抬阁] 原阳县27 IV-44 柳位高跷卫辉市2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1 岳家拳新乡市牧野区29传统医药IX-8口腔咽喉疾病疗法[杜氏口腔治疗技法]卫辉市30 IX-11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新乡市31 IX-12 贵氏针灸新乡市凤泉区扩展(2项)32 传统美术II-11 豫北木版神画像[小杨庄木版年画]获嘉县33 传统音乐III-20 小咚鼓[东同古小鼓] 新乡市凤泉区焦作市(59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20项)1民间文学I-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2 I-11 赵氏孤儿传说温县3 I-17 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4 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孟州市5传统音乐III-4 司马懿得胜鼓温县6 III-6 唢呐沁阳市7 III-9 武陟盘鼓武陟县8 III-13 郑王词曲沁阳市9 III-15 武德镇抬鼓温县10传统舞蹈IV-1 火龙舞孟州市11 IV-2 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12 IV-3 高抬火轿沁阳市13传统戏剧V-13 怀梆沁阳市14 V-15 河阳花鼓戏孟州市15 V-16 二股弦武陟县1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2 八极拳博爱县17 VII-10 太极拳温县18传统技艺XIII-9 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19 XIII-10 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20 XIII-16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第二批(19项)21民间文学I-25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22 I-26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23传统舞蹈IV-27 虎舞温县24 IV-28 哼小车武陟县25 传统戏剧V-24 大辫戏武陟县26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3 通背拳(通臂拳)焦作市中站区27 焦作市解放区28 VII-15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29传统技艺VIII-25 制鼓技艺孟州市30 VIII-30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31 VIII-31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32VIII-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33 焦作市山阳区34 VIII-33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35 VIII-34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36 VIII-35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37 VIII-36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38 X-9 二仙庙会沁阳市39 X-14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第一批扩展(6项)40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土硪号子] 孟州市41 黄河号子[黄河河工号子] 武陟县42传统戏剧V-13 怀梆温县43 武陟县44 修武县45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0 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温县第三批(7项)46民间文学I-31 神农传说沁阳市47 I-35 韩愈传说孟州市48 传统舞蹈IV-39 竹马舞[常平对子马] 沁阳市4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25 阴阳八卦掌武陟县50 VII-26 马坡八卦掌沁阳市51 传统医药IX-9 中医正骨疗法[陈氏正骨] 武陟县52 民俗X-23 薛氏宗祠祭祖仪式修武县扩展(7项)53 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烧制技艺]温县54传统舞蹈IV-4 齐天圣鼓[大圣鼓] 武陟县55IV-27 虎舞[常家武虎][小尚虎舞][言状老虎]焦作市中站区56 焦作市中站区57 沁阳市58 传统戏剧V-25 四股弦(五调腔) 武陟县59 传统技艺VIII-36 闹汤驴肉制作技艺焦作市解放区三门峡市(29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5项)1民间文学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灵宝市2 I-14 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3传统美术II-2 黄河澄泥砚陕县4 II-6 虢州石砚灵宝市5 II-9 民间剪纸陕县6II-9 民间剪纸灵宝市7 卢氏县8 II-10 卢氏木板年画卢氏县9 传统舞蹈IV-4 齐天圣鼓灵宝市10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灵宝市11 V-20 扬高戏三门峡市12 曲艺VI-6 锣鼓书三门峡市13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4 大营社火陕县14 VII-8 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15 消费习俗XI-1 地坑院民俗陕县第二批(5项)16 民间文学I-30 夸父神话灵宝市17 传统舞蹈IV-31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18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灵宝市19传统技艺VIII-41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20 VIII-47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第一批扩展(2项)21 民间文学I-14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22 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卢氏劳号] 卢氏县第三批(6项)23 民间文学I-34 老子传说灵宝市24 传统美术II-38 刺绣[灵宝刺绣] 灵宝市25 传统音乐III-28 十盘渑池县26传统技艺VIII-54 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棉布豆花印染技艺]陕县27 灵宝市28 传统医药IX-7 烧伤疗法[黄家烧伤药膜] 三门峡湖滨区扩展(1项)29 传统音乐III-17 黄河号子三门峡湖滨区许昌市(25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8项)1民间文学I-12 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2 I-15 葛天氏传说长葛市3 传统音乐III-3 筹音乐许昌市4 传统舞蹈IV-9 艾庄铜器舞许昌县5 传统戏剧V-3 越调许昌市6传统技艺VIII-2 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7 VIII-17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8 生产商贸习俗X-2 禹州药会禹州市第二批(6项)9 传统美术II-28 顺电刺绣禹州市10 传统舞蹈IV-29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11传统技艺VIII-38 鄢陵古桩腊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12 VIII-39 董村木杆秤制作技艺长葛市13 VIII-40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14 民俗X-11 杜寨书会许昌县第一批扩展(1项)15 民间文学I-13 黄帝传说禹州市第三批(8项)16民间文学I-39 吴道子传说禹州市17 I-40 张良传说禹州市18 I-41 马文升传说禹州市19 I-42 钟繇传说长葛市20 I-43 陈实传说长葛市21传统舞蹈IV-47 南席老虎舞长葛市22 IV-48 弓子锣舞禹州市23 传统技艺VIII-65 大周黄蜡制作技艺长葛市扩展(2项)24 传统戏剧V-3 越调襄城县25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 心意六合拳襄城县漯河市(7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3项)1 传统美术II-5 农民画舞阳县2 传统舞蹈IV-13 双人旱船舞临颍县3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 心意六合拳漯河市第二批(2项)4 传统音乐III-26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5 传统舞蹈IV-30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第三批(2项)6 传统技艺VIII-58 合伯宝剑锻造技艺舞阳县7 传统医药IX-9 中医正骨疗法[刘氏正骨] 漯河市郾城区南阳市(37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13项)1民间文学I-3 盘古神话桐柏县2 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内乡县3 I-16 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4 传统美术II-8 方城石猴方城县5传统音乐III-1 板头曲南阳市6 III-14 西坪民歌西峡县7 传统舞蹈IV-15 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大春牛”内乡县8传统戏剧V-5 罗卷戏邓州市9 V-8 宛梆内乡县10曲艺VI-7 三弦书南阳市11 VI-8 大调曲子南阳市12 传统技艺VIII-3 镇平石雕工艺镇平县13民间信仰XIII-9 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14 XIII-10 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第二批(9项)15传统音乐III-23 桐柏山歌桐柏县16 III-24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17 III-27 丹江号子淅川县18传统舞蹈IV-32 云彩灯南召县19 IV-38 九莲灯镇平县20 传统戏剧V-27 汉剧唐河县21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内乡县22 唐河县23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6 猴艺新野县第一批扩展(2项)24传统戏剧V-3 越调邓州市25 V-11 皮影戏桐柏县第三批(9项)26 民间文学I-33 范蠡传说淅川县27传统美术II-33 烙画南阳市卧龙区28 南阳市宛城区29 II-36 黄石砚方城县30曲艺VI-12 蛤蟆嗡淅川县31 VI-13 渔鼓道情桐柏县32 传统技艺VIII-55 中原养蚕织绸技艺[拐河丝绸织作技艺]方城县33VIII-68 酒酿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赊店老酒酿造技艺]邓州市34 社旗县扩展(3项)35 传统戏剧V-3 越调社旗县36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鼓儿哼])邓州市37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 心意六合拳邓州市商丘市(28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7项)1 民间文学I-2 花木兰传说虞城县2 传统美术II-4 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3传统舞蹈IV-6 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4 IV-11 麒麟舞睢县5传统戏剧V-9 四平调商丘市6 V-21 二夹弦睢县7 民间信仰XIII-7 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第二批(8项)8 传统舞蹈IV-33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9 传统戏剧V-28 花鼓戏虞城县10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 柘城县11 VI-10 永城大铙永城市12VI-11 豫东琴书民权县13 柘城县14传统技艺VIII-42 X汤夏邑县15 VIII-44 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宁陵县第一批扩展(1项)16 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睢县第三批(7项)17 民间文学I-32 伊尹传说虞城县18 传统戏剧V-31 柳琴戏永城市19 曲艺VI-13 渔鼓道情夏邑县20传统技艺VIII-67 酱菜腌制技艺[大有丰酱菜腌制技艺][三园斋味合酱菜腌制技艺]商丘市睢阳区21 柘城县22传统医药IX-8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张氏喉科] 柘城县23 IX-10 中医外科[张八卦中医外科]民权县扩展(5项)24 传统美术II-9 民间剪纸夏邑县25 传统舞蹈IV-35 肘阁[宁陵肘歌] 宁陵县26 传统戏剧V-6 目连戏商丘市睢阳区27 曲艺VI-11 豫东琴书[清音] 永城市28 传统技艺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刘腾龙毛笔传统制作技艺]宁陵县信阳市(18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编号第一批(8项)1 民间文学I-9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2 传统音乐III-12 信阳民歌信阳市3传统舞蹈IV-8 花挑舞固始县4 IV-12 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5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罗山县6 V-17 光山花鼓戏光山县7 曲艺VI-4 灶书固始县8 传统技艺VIII-13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第二批(3项)9 传统音乐III-25 锣鼓十八盘潢川县10 传统戏剧V-29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11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信阳市平桥区第一批扩展(1项)12 传统舞蹈IV-12 火绫子[火淋子] 潢川县第三批(4项)13 传统舞蹈IV-45 花伞舞[商城花伞舞] 商城县14 传统戏剧V-32 嗨子戏(耍孩儿)潢川县15 曲艺VI-13 渔鼓道情潢川县16 传统技艺VIII-62 布鞋手工制作技艺[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商城县扩展(2项)17 传统美术II-4 泥塑[淮滨泥塑(小叫吹)] 淮滨县18 传统戏剧V-11 皮影戏信阳市平桥区周口市(35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8项)1 传统音乐III-10 官会响锣项城市2传统舞蹈IV-5 回民秧歌项城市3 IV-14 沈丘回族文狮舞沈丘县4传统戏剧V-3 越调周口市5 V-7 道情太康县6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 心意六合拳淮阳县7民间信仰XIII-1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8 XIII-3 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第二批(14项)9传统美术II-29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10 II-30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11传统舞蹈IV-34 扑蝶舞沈丘县12 IV-35 项城肘阁项城市13 传统戏剧V-23 木偶戏周口市14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VII-17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15 VII-18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16 沈丘县17 VII-19 两仪拳沈丘县18 VII-20 佘家杂技项城县19传统技艺VIII-43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20 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 项城市21 VIII-48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22 VIII-49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第一批扩展(1项)23 传统戏剧V-21 二夹弦[西华笙簧二夹弦] 西华县第三批(8项)24 传统音乐III-30 八音楼子周口市川汇区25 传统舞蹈IV-41 担经挑淮阳县26 传统戏剧V-30 坠剧(坠子戏)郸城县27 曲艺VI-13 渔鼓道情商水县28传统技艺VIII-68 酒酿造技艺[王氏烧酒酿造技艺] 扶沟县29 VIII-69 牛羊肉烹制技艺[何记牛肉制作技艺]扶沟县30传统医药IX-9 中医正骨疗法[杨家正骨疗法] 商水县31 IX-10 中医外科[买氏中医外治疗法] 周口市川汇区扩展(4项)32 传统美术II-4 泥塑[郸城泥塑] 郸城县33 传统音乐III-3 筹音乐项城市34 曲艺VI-9 大鼓书(鼓词)[郸城曲艺大鼓] 郸城县35 传统技艺VIII-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朱氏石磨香油制作技艺]鹿邑县驻马店市(33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第一批(21项)1民间文学I-1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 I-3 盘古神话沁阳县3I-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汝南县4 西平县5 平舆县6I-13 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7 遂平县8传统美术II-5 农民画汝南县9 II-14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上蔡县10 II-15 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11传统音乐III-7 大铜器西平县12 遂平县13传统戏剧V-5 罗卷戏汝南县14 V-12 杠天神新蔡县15 V-19 扁担戏新蔡县16 曲艺VI-5 丝弦道平舆县17 传统体育、游艺VII-6 打铁花确山县与竞技18传统技艺VIII-4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19 VIII-8 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20 岁时节令XII-6 “重阳节”民俗上蔡县21 民间信仰XIII-6 嫘祖祭典西平县第二批(7项)22 民间文学I-28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23 传统舞蹈IV-36 西平鱼灯24传统技艺VIII-45 毛笔制作技艺[杨集毛笔] 上蔡县25VIII-46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26 西平县27 传统医药IX-6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28 民俗X-12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第三批(3项)29 传统舞蹈IV-41 担经挑上蔡县30 传统技艺VIII-66 醋酿造技艺[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正阳县31 传统医药IX-13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新蔡县扩展(2项)32 传统美术II-14 核桃雕花工艺[桃符制作] 遂平县33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VII-12 查拳驻马店驿城区济源市(10项)。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精心整理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
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
(二)、表演艺术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
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
(1)、民间歌曲是羌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羌族人年”,是羌族庆祝丰收的节日。
为感谢保佑他们丰收的天神、祖先神、山神,节日期间全寨人停止劳动,穿着新装,在神林中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然后走村串巷共贺节日。
羌历年现巳成为展示羌民族文化的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被称为羌族妇女节的“瓦尔俄足”节(歌仙节)是只流行于茂县赤不苏地区。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全寨的妇女们要祭祀歌舞仙女——萨朗姐,互教互传民间歌舞,并教授勤俭持家之道。
此节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瓦尔俄足”节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内江“一品德”酱豆腐以豆腐为原料,选用中草药、天然香料等佐料,精选无公害大豆,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等过程,用特制配方及纯手工技艺精酿而成。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目录一、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4)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4)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 (7)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17)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 (25)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29)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3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34)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37)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 (38)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8)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47)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62)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和简介。
(76)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6)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5)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17)四、重要会议 (127)文化部召开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座谈会 (127)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工程 (133)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和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39)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14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49)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在云南隆重召开 (15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60)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163)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上的致词 (164)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66)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7)“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171)世界遗产大会开幕中国两项目申遗 (174)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牡丹江市召开 (175)文化部召开“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 (177)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会议----周和平通报2006年工作进展和2007年工作思路 (178)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通气会 (179)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省部联席会议召开----孙家正周和平丁伟李春城柯尊平葛红林出席 (181)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召开 (182)中国珍稀剧种研讨会在京召开 (184)2007中国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开幕 (186)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首博举行 (187)全国民委系统民族文化工作现场会在广西召开 (187)中国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开幕 (188)首届中国哈萨克族音乐保护传承研讨会召开 (189)香港大学在京举办昆曲与《牡丹亭》国际研讨会 (19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博览会开幕 (19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京召开 (191)国家给了我们荣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侧记 (19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193)蒙古国首届国际马头琴艺术节暨学术研讨会开幕 (195)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195)震区“非遗”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198)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200)五、我国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201)京剧 (201)中医诊法 (202)景泰蓝制作技艺 (203)雕漆技艺 (204)河西宝卷 (205)梁祝传说 (206)江南丝竹 (207)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208)狮舞 (209)花鼓灯 (211)昆曲 (212)苏州评弹 (213)山东大鼓 (215)吴桥杂技 (216)抖空竹 (217)泥塑 (218)苏绣 (220)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221)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222)针灸 (223)端午节 (225)祭孔大典 (227)妈祖祭典 (228)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30)阿尔巴尼亚民间低声部复调音乐 (230)斯洛伐克新兵舞 (231)格鲁吉亚复调演唱 (232)西西里木偶剧 (233)基努文化空间 (234)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235)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 (236)帕兰克-德-圣巴西里奥的文化空间 (237)瑞宾瑙-艾基舞剧 (238)奥鲁罗狂欢节 (239)巴勒斯坦希卡耶说书 (240)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 (241)尼日利亚的艾法预言体系 (242)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玛舞 (243)朝比木琴音乐 (244)七、我国已被列入名录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5)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45)蒙古族长调民歌 (246)昆曲 (247)古琴艺术 (248)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49)九、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58)十、中国和韩国申遗民间争议及其详情 (26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18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旅游局、宗教局《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
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解读
房山介绍房山是北京根祖。
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1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国宝汉白玉产地且具有2000多年开发、雕刻历史的大石窝,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材,堪称北京之基、石文化的故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霞云岭乡堂上村,在建党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题词,使之成为圣歌诞生地、红色旅游村;同时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战国的乐毅墓、唐代的贾岛墓、金代的皇家墓群等302处遗迹遍布房山境内,构成了房山不断代的历史画卷。
房山是溶洞王国。
房山拥有中国首家溶洞地质公园——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园区内已探明的溶洞100多座。
其中,“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形成于四亿年前,洞体为上下七层,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盾、月奶石、莲花等景观似鬼斧神工造就,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姿,游人行入洞中,神秘清幽,洞中奇观绝景连绵不断,且极具科考价值;“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水旱洞连通,方解石结晶体形成的银狐、银兔,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内的隋唐经刻、万菩萨法会图等摩崖造像以及唐人洞内嵌于石笋内的古人题字为国内外罕见的溶洞奇观,堪称地质岩溶博物馆。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岩溶洞穴和沉积景观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海内外,是一部地质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与这交相辉映的还有“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位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云水洞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
房山是山水秀地。
婀娜多姿的十渡山水,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柔媚,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列为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的上方山,集森林、洞穴、古迹、名胜、飞瀑等诸景为一体,历来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称;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的鲜花、草甸、珍禽、异兽,组成了诱人的高原风光,赢得“生态公园”之美名;雄、奇、神、险的圣米石塘,早为北京“西山八景”之一;建有北京最大的万米沙滩浴场、距北京最近、最大的水体资源的青龙湖,是设备齐全的综合水上旅游场所。
关于杂技的资料
关于杂技的资料
杂技是一种以人体为主要表演对象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杂技表演包括了许多技艺,例如飞檐走壁、平衡和柔术等。
现在,杂技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表演艺术。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杂技表演队伍,例如中国的国家杂技团、俄罗斯的莫斯科马格尼托戈斯克马戏团以及加拿大的Cirque du Soleil等。
杂技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表演艺术,对身体素质和技术
要求极高。
杂技表演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需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杂技表演的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要,表演者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证自己和观众的安全。
总体来说,杂技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 1 -。
杂技和体操的差异
杂技和体操的差异杂技和体操是两种在表演艺术领域中广泛流行的运动形式。
尽管它们都以肢体表演为特征,但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杂技和体操之间的几个主要差异,包括其起源、技术要求、表现形式和表演目的等方面。
起源首先,杂技和体操在起源上有所不同。
杂技起源于古代中国,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当时被用作武术训练的一种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杂技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包括人体柔韧性、平衡、力量和协调等各种技巧。
而体操起源于古希腊,并在近代得到了全球普及。
体操最初是用作训练士兵的一种方法,并在19世纪末成为一项竞技项目。
技术要求其次,杂技和体操在技术要求方面也存在差异。
杂技强调身体柔软性和肌肉控制能力,要求表演者具备灵活性、协调性和坚韧性等特质。
常见的杂技动作包括跳跃、翻筋斗、空中飞翔等。
而体操则着重于精确度和完美性,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体操运动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以达到高度的技术水平。
体操项目包括蹦床、平衡木、自由体操等。
表现形式此外,杂技和体操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杂技通常以团队合作或个人表演为主,强调集体配合和个人技艺展示。
常见的杂技节目有飞人表演、马戏团表演等。
而体操则更注重个人竞技,选手需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独立表演,并通过动作难度、姿势美感和完美度来竞争得分。
表演目的最后,在表演目的上两者也略有不同。
杂技主要以娱乐观众为目的,追求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通过各种高难度动作和惊险刺激的元素来吸引观众眼球,并带给他们欢乐与惊喜。
相比之下,体操更加注重竞技并追求运动员对自我超越的追求,在比赛中通过优异的技术水平来争取分数和荣誉。
综上所述,在起源、技术要求、表现形式和表演目的等方面,杂技和体操存在明显差异。
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运动,它们都需要运动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表演或竞技能力。
无论是追求娱乐还是竞争,在观众眼中都能带来美妙与惊喜,展现出人类身体与精神力量的极致表达。
中国杂技简史
中国杂技艺术简史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著称于世的中国杂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技巧表演艺术之一。
它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从它逐渐形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表演艺术形式时算起,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历尽沧桑,几经盛衰,多次受到挫折与摧残,但它深深植根于丰腴的民族文化沃土之上,因而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代代相传。
杂技是以技能为核心的艺术。
从人类掌握技能时其中就孕育着杂技的胚胎。
远在数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就从劳动、战斗、宗教祭祀等日常生活中汲取源泉,创造了杂技艺术。
到了封建社会,中国杂技经历了一个从民间走向宫廷,又从宫廷回到民间的过程。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和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发展与融合,它的表演形式不断丰富。
近百年来,它又从国外杂技中吸取了有益的因素,创作出不少新的节目。
近五十年来,中国杂技经过发掘整理、推陈出新、加工提高,更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赢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赏。
中国杂技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卷帙浩繁的中国古籍、历代珍藏的画幅以及作为历史文物的石刻、砖刻、墓藏、壁画、陶俑等等,无不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杂技的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如今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中国现代杂技的大部分节目,尽管经过了千变万化已是面目全新,但几乎都可以在古代杂技中找到它们的“根”。
杂技由萌发到成为表演艺术,实际是走过了蕴含于劳动技能之中、包含于娱神为主的“乐”和确定为以审美为主的艺术这样三个步骤的,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三者又间有并行和混杂。
在先秦这个历史阶段,是杂技艺术完成三步历史发展的漫长的最初阶段。
初始的杂技,是在生产劳动、战斗、祭祀、游戏中出现的异常技能活动。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劳动技能,如钻木取火、渔猎、攀援、超壑、涉水,以及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当中,都可能孕育着杂技的某种技巧在内。
例如对飞弹、弓矢、流星索、布鲁(飞去来器)、投枪、刀斧、网罟、舟楫、兵器等用具的制造和使用,乃至人与兽、人与人的徒手搏斗,到了技艺超凡的程度,都可以说就是杂技的始祖。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历史形成
艺术特点
传统剧目
与卷戏的区别
艺术保护
展开
目录
基本信息
艺术命名
历史记载
表现特征
学术价值
实用价值
罗戏
百科名片
罗戏,又名大罗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于河北省南部肥乡、广平、曲周等县。豫东北范县、清平、南乐以及鲁西阳谷、莘县、冠县等地,也是流行罗戏的地方。 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何时形成戏曲剧种不详。
大平调
百科名片
大平调系梆子声腔剧种,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陈州(今淮阳),南到徐州、亳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兖州,号称流行五省八州。由于它的定弦、唱腔都比号称高调的山东梆子、定名反调的横笛梆子(即河北梆子)低,所以称为平调。又因它使用的梆子长50厘米、5斤多重,当地观众也叫它“大油梆”。故又称为大梆戏、大油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 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
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杂技的资料
杂技是一种技能,通常结合了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包括各种技巧和动作,如跳跃、旋转、倒立、抛接等。
杂技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杂技表演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当时表演者主要是宫廷贵族和士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杂技表演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形式,如马戏团、杂技团、马戏表演、杂技节目等。
杂技表演除了需要身体灵活性和技巧,还需要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表演者必须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耐力,才能克服困难和挑战。
杂技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可以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发展和健康有益。
杂技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杂技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挑战性的技能和表演艺术,它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惊喜,还可以为表演者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发展的领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