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
由于产生于独特的应力背景之下,走滑断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几何学特征,这也是判识其是否存在的重要标志。

1、断层断面陡直,直插基底倾向断层的断面产状基本都呈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相对较复杂的坡坪式断层的总体趋势也是如此。

而走滑断层的情形与此相反,其断面大多表现为上缓下陡,到深部近于直立,深深插入沉积基底。

这是走滑断层在剖面上的最典型特征之一,见到这样的剖面特征,基本就可以认定为走滑断层。

但并非所有的走滑断层都具有这一特点,已知的两个特例分别是调节断层和继承性走滑断层。

调节断层的断面铲状一般较简单,多呈直立状,但调节断层是主构造变形的“副产品”,它的切割深度受控于主变形的主滑脱面的深度,不会深入到沉积基底。

另外一种情况是走滑作用在早期倾向断层的基础上发生,它继承了倾向断层的断面,因此在断层展布的绝大部分,其剖面特征与倾向断层十分相似。

当然,它会在其他方面产生一些与走滑有关的构造现象。

2、剖面上可能发育花状构造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产生的最典型的变形构造样式,在横切走滑带的剖面上由一条主干断层(走滑断层)和若干派生断层共同组成一个类似“花”的结构。

主干断层一般倾角较陡,在深部近于垂直,向上有一定的倾斜。

派生断层自浅向深汇集,分别相交于主干断层,每一条派生断层就是一片“花瓣”。

由走滑作用产生的褶皱带的宽度通常较与倾向断裂伴生的褶皱带窄,且褶皱形态较为对称。

构成花状构造的最外侧的两个“花瓣”(派生断层)基本限定了褶皱变形的范围,在“花”的内部,地层产状发生强烈而复杂的变化;而在“花”的两侧,地层产状通常不会或很少受到走滑作用的影响。

物理实验表明,基底走滑断层对盖层变形的影响范围(宽度)取决于断层活动阶段、盖层厚度和能干性、扭动性质(张扭还是压扭)、断层走向与应力方向的角度大小等因素。

持续走滑在不同阶段对变形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深部断裂走滑活动早期对两侧变形的影响更大,随着走滑活动的继续,盖层相继破裂、并进而连通后,走滑活动对变形的影响迅速减弱;盖层厚度和能干性对基底断裂走滑活动导致盖层变形的响应也有较大差异,较薄、较能干岩层构成的盖层在深部断裂走滑活动时的变形宽度相对较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向挤压走滑(压扭)比斜向引张走滑(张扭)对两侧变形的影响更大;同样是斜向挤压,斜压角度愈大,走滑隆起带的宽度愈大。

花状构造一定是走滑的产物,所以花状构造是识别走滑断层的标
志性构造样式。

但在实际地震剖面上解释花状构造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各种陷阱。

正花状构造在剖面上的几何特征与冲起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有相似之处;负花状构造在剖面上与正断层牵引构造、断陷边界的断阶带有时难以区分。

一定要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从空间上全面分析,正确识别出真正的花状构造。

3、平面上断层形迹十分丰富从平面上看,断层形迹十分丰富,可以是一条光滑的连续线,也可以是由多条走滑断层构成的雁列状断层组,甚至呈现更复杂的形态。

走滑构造中主干断层与分支断层构成的马尾状(帚状)断层组合也十分常见。

4、走滑断层在空间上可见“海豚效应”或“丝带效应”
同是一条倾向断层的性质在横向上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一条正断层,在其整个延伸范围内的做横剖面,都表现为正断层。

而走滑
断层则不然,有一定规模的走滑断层的轨迹通常长都不是一条光滑的直线,而是弯曲的。

有事轨迹形态还很复杂。

如此一来,玩去
的断层轨迹的不同位置,段层面与走滑方向的夹角是不同的,那么在不同的弯曲处倾向应力分量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表现为挤压
(收紧弯曲)或拉张(松开弯曲)。

在收紧弯曲处的剖面特征表现为逆断层,在松开处表现为正断层。

也就是说,同一条断层从剖
面上看既是正断层又是逆断层,时而正时而逆。

断层的两盘不像倾向断层那样可以十分明确地分为上升盘和下降盘,而是此起彼伏
,高低错落,就如同在海上嬉戏的海豚此起彼落一样,所以称之为“海豚效应”。

同一条倾向断层的断面产状(倾向)在横向上是一致的,倾角大小会有所不同,但倾向一定不会反,要么东倾,要么西倾。

走滑断
层则无此规律。

走滑断层一般产状较陡,向深部达到近直立的程度,上部会有一定的倾角,但倾向是不固定的。

可能会出现时而东
倾、时而西倾的现象,如同一条柔软的丝带一样,因此称之为“丝带效应”。

一条断层如果具有了“海豚效应”和(或)“丝带效应”,那么毫无疑问它一定是走滑断层。

但如果没有可以在平面上连续分析断层特
征的三维地震资料,人们会更倾向于把一条这样的走滑断层切断,解释成数条性质、产状不同的小型倾向断层。

如果在较小范围
内出现一系列走向基本一致,但性质、产状无规律变化的小断层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走滑断层的可能性。

5、走滑断层的断层两侧地层厚度、沉积相和产状不协调
除个别情况(比如同沉积断层)外,倾向断层两侧的地层厚度、沉积相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但当走滑断层切割沉积厚度、沉积环境
迅速变化的陆相地层时,由于两盘块体的运动以走向滑动为主,会造成断层两侧同一套地层的厚度不匹配、沉积相突变的现象。

另外,倾向断层两侧地层界面与断层面的夹角一般是互补的,也就是说两个夹角之和应该等于或近似于180°。

而对于走滑断层
,这两个夹角之和往往明显小于(正花状构造)或大于(负花状构造)180°。

这一点,可以作为在地震剖面上识别走滑断层的
一个重要标志。

岩浆活动与断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板块构造的框架下,断层和岩浆活动是一对孪生兄弟。

有些研究者把岩浆活动分为主动型
和被动型两种。

前者指岩浆活动在前,由于岩浆上拱造成地层破裂;后者指断裂活动在前,由于断裂向地壳深部发育,从而引起岩
浆活动并上升到地表。

大洋中脊广泛存在的传递断层就是在岩浆上涌、冷却到海底扩张这一板块增生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环境下应
该是典型的主动型岩浆活动。

大型走滑断层切割深度大,可达下地壳到上地幔,因此往往会引起被动型的岩浆活动,在地表形成有
规律的火成岩发育带,这在挤压和拉张环境下都可能存在。

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地表的火成岩发育带来确定走滑断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