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运算中的价值定义及其性质和作用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技能、绩效、劳动时间等等都可以分析职工的劳动力价值、劳动量或者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为方便,统称为劳动价值,在不至于混淆的情况下简称价值),但是,它们的值并不总能够直接看成是价值。

例如,我们在进行岗位评估的时候,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假设用其中一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岗位的实际价值相吻合,那么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则可能不能直接表示价值。最典型的是排序法,它得到的结果是1、2、3、……,这只是各岗位在价值上从小到大的顺序。

一般的,v=v(x)

v表示职工在某一要素上的价值,x表示在该要素上计算价值的变量,我们称x为价值变量。当我们进一步把价值与报酬联系起来,则有



u表示在该要素上可得到的报酬,一般表现为货币。

一、价值的定义

劳动价值客观存在,但劳动价值的度量却形式多样,每一个价值变量就反映了某种度量的结果。马克思说:为了测量劳动量,“就必须把各种劳动化为平均的或简单的劳动,作为他们的单位”。然而在实践中,个别劳动的劳动价值不可能都直接用“平均(简单)劳动量”来实现度量,我们不得不采用各种能够反映劳动价值的度量方法,以劳动力价值为例,我们通常用岗位或者技能等评估办法来度量,然后根据度量结果进行运算和比较,再进行货币分配。

考察这些度量方法。首先,我们既可以直接对劳动进行度量,比如用劳动时间;也可以用劳动的结果来度量,比如繁多的结果绩效指标。其次,劳动价值度量有时具有主观性,比如绩效考评中的打分;而有些价值变量则可与成本、利润、效益等相联系,具有客观性。第三,有的价值变量与货币成线性关系,有的价值变量与货币是非线性关系。第四,有的价值是多个价值变量的集中体现,而有的价值变量会在几个方面产生价值。这些直接度量与结果度量、主观度量与客观度量、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一元关系与多元关系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价值变量之间的相互比较。试问,人员流失率减少1%与产品合格率提高1%哪个包含更多的劳动量呢?只有把价值变量转换到价值后,才能进行比较和分配。因此我们在进行价值运算时,有必要对价值(不限于劳动价值)作一个定义。

定义:

一个价值变量x,如果满足

du/dx=a,a为常数,(a≠0,下同) (1)

则x是价值。

其中u为等价的收益(报酬),一般表现为货币。

由定义,我们可以得到,

u=ax+c, (2)

即报酬与价值是线性关系。

当式(1)成立时,令y=kx+b,k≠0



根据定义,y也是价值



这也就是说,若x是价值,则x作加、减、乘(非零)、除(非零)线性变换后,仍然是价值;我们说,x与y是等效的,尽管它们数值不同。当我们使用价值矩阵时,价值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加、减、乘(非零)、除(非零)同一个数后,新矩阵与原矩阵也是等效的。

由此可见,我们所定义的价值具有相对价值的含义。同理,当x是价值时,我们可以说,u与x等效。

例1:某公司通过绩效考核为技术、设备、生产三位部门经理计发年终奖。绩效考核项目分三个部分,一是关键绩效指标,二是关键工作任务,三是群众测评。三个部分各100分,每分100元。

关键

指标 关键

任务 群众

测评

技术经理 100 90 90

设备经理 98 95 91

生产经理 95 98 92

根据题意,设每个要素(绩效项目)上的考核得分为价值变量x。在这张表中,每项的得分与报酬的关系都是100元/分,即:





所以,得分是价值,这张表是价值矩阵。

例2:某公司为销售一部经理、销售二部经理和销售总监计发年终奖。绩效考核项目分三个部分,一是关键绩效指标,二是关键工作任务,三是群众测评。三个部分各100分。年终奖为考核得分乘以职位系数后,每分100元,销售一部经理的职位系数为1.5,销售二部经理的职位系数为1.6,销售总监的职位系数为2.2。

根据题意,设每个要素(绩效项目)上的得分为价值变量x,职位系数为k,





由于k不是常数,所以得分不是价值。

二、相对价值的性质与作用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所定义的价值是一种具有“相对价值”含义的价值。对于这样一个价值的定义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现实,有什么用,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1、定义反映了一般价值形态

这个价值定义是为进行价值分析和运算而作的,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价值含义不同,但并不矛盾。

我们观察这样一个简单价值形态,

一只绵羊=两把斧子

其中斧子是等价物。设有x只绵羊,它们的总价值用u把斧子来表现,可以写成

u=2x (3)

进一步,我们把u看成是货币量,x代表任意一种商品的数量,系数2用a替换,那么上式就变成了一般价值形态的函数表达形式。

u=ax (4)

再来看我们的价值定义,可以变换其表达方式为

du=adx (5)

可以看出,与一般价值形态的函数表达方式是差不多的,只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了微分的形式。其中,报酬是一般等价物,而x则代表各种具体的价值变量。

当我们不把上式仅仅看成是一般价值形态,而是作为价值定义的表达方式时,其含义就发生了变化,x不再仅仅代表商品或者被度量对象的数

量,还可以代表其它度量结果,而且只要满足定义的条件,都是价值。

假定1只绵羊与100元货币等价,那么x只绵羊的价值是100x元,即



根据我们的定义,x也是价值。换言之,如果有5只绵羊,我们既可以说它们价值500元,也可以说其价值是5(只)。

从劳动来说,x可以代表劳动力价值、劳动量或者劳动过程创造的价值,也可以代表对它们的各种度量结果,只要满足定义的条件,就都是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把它们统称为劳动价值的原因。由于这一变化,定义也就具有了进一步的实践意义。

2、定义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统一体

定义既反映了价值形态,也可以看成是价值与报酬的交换,即反映了现实中按劳分配、按价值分配过程中两者的交换关系。在(5)式中,右面是劳动价值,左面则是报酬,因为现实中的报酬分配必然与企业收益相关、与市场相关,这里的价值也就具有了市场价格的表现形态。我们的定义同时反映了价值形态与交换关系,从而形成了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对立统一。

再从数学运算看,如果某一劳动创造的真实价值相当于每单位劳动量a元,即dv/dx=a,而市场价格是每单位b元,即du/dx=b,由定义可推出,v和u是等效的价值。比如,我们假设,在家政服务市场上,正常情况下,一位家政服务人员的价值是每小时10元,即以劳动时间为度量价值的变量x,dv/dx=10元。春节期间,由于需求旺盛,家政服务人员的小时工资上升到了15元,即du/dx=15元。根据定义,x、v、u是等效的相对价值。可见我们的定义通过相对价值达成了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统一。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在进行价值运算时,只要关注劳动时间就可以了――它既代表了价值,又代表了市场价格――而暂时无需顾及市场报酬的变动,报酬可以留到最后分配(交换)时再考虑。

3、定义“相对价值”与价值度量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

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相对于本文定义的价值是一个“绝对价值”,所有价值都用一个尺度来度量,这就是“平均劳动量”或等价的货币。由于价值运算要求各种价值相互比较,所以“绝对价值”转化成“相对价值”,从而使运算和比较能够方便进行。

马克思所写的诸如“一只绵羊=两把斧子”,本身就是相对的价值形态,我们通过函数的形式把这种“相对价值形态”普遍地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即使对于某一确定的价值集合,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变换“改变”集合中所有价值的数值,但它们的相对价值关系不变。这种线性变换下相对价值的不变性,也给价值运算带来了方便。

度量的多样性以及“平均劳动量”这种内在尺度的现实

隐含性,使我们往往无法知道劳动价值的绝对值,我们往往是先进行价值的非直接、非货币度量、价值运算,再进行分配,或者价值运算和分配交织在一起。有了相对价值,我们就不再一定需要知道某一项个别劳动的“绝对价值”到底是多少,到底包含了多少“平均劳动量”,到底可以与多少货币进行交换,到底最终是按真实价值交换还是按市场价格交换,只要我们确定一种度量方式的结果是价值,或者确定一种价值准则,其它度量结果与其形成相对价值关系或者按这个价值准则计算就可以进行价值运算,由此就解决了“绝对价值”难以度量的问题。

4、定义“相对价值”是解决个别劳动与系统劳动价值矛盾的需要

根据系统论,系统劳动创造的价值并不是系统中每个个体劳动价值的简单叠加,而常常具有1+12的效应。假设,有两位劳动者,他们各自劳动时,每小时的劳动量相当于20元,两人合计,创造了40元的价值;而当他们合作劳动时,同样1小时,则创造了60元、也就是相当于3小时劳动量的价值。1+1=3,这用“绝对价值”是无法表达的。

在“相对价值”中,我们仍然可以用1小时来表示他们各自的价值,并进行价值运算,仍然可以计算他们的总价值是1+1=2小时,只是这个价值是相对价值,每小时相对价值对应的绝对价值从原来的20元(个别价值)提高到了30元(系统价值),即dv/dx从20元变成了30元。但是,无论20元还是30元,抑或是其它,根据定义,都不会影响我们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由此,个别劳动价值成为表达系统劳动价值的元素,两者由对立转化为统一。

5、价值定义与按劳分配是相适应的

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所有劳动创造的价值都分配给劳动者,而要在“作了各项扣除后”才能用于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部分价值要分配给其它生产要素。然而,根据按劳分配的原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越多,分配也应该越多,劳动者获得分配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由此可见,在价值运算中,价值只要能够相对比较就可以了。

6、相对价值同样具有可加性

如果价值变量x是价值。设,任一职工在各要素上所得到的度量值为x1,x2,……,xn,

令X=x1+x2+……+xn,

∵x是价值,

∴根据定义有,u=ax+c。职工的总报酬





由定义,X是价值,U与X是等效的,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一样具有可加性。各价值要素单独分配后相加得到总报酬与(相对)价值相加后再分配,结果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72年149―204页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C],人民出版社,1972年1―25页

[3]于光远,苏星.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3年

[4]钱力壮.劳动价值运算与分配[J],上海管理科学,2008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