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址解析分解
反向地址解析课程设计
![反向地址解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939f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7.png)
反向地址解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反向地址解析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掌握使用网络编程技术实现反向地址解析的方法,了解相关API的使用。
3. 学生了解IP地址的分配规则,掌握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反向地址解析的程序编写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并分析IP地址归属地信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编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网络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IP地址归属地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网络编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网络编程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反向地址解析概念,讲解其作用和实际应用场景。
- 课本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基础,第四节 反向地址解析。
2. 讲解IP地址的分类、分配规则及特点。
- 课本章节:第二章 网络基础知识,第三节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3. 介绍使用网络编程技术实现反向地址解析的方法,包括API调用。
- 课本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基础,第五节 网络API应用。
4. 演示反向地址解析的程序编写和调试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实践环节:编写反向地址解析程序,调试并运行。
5. 分析IP地址归属地信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课本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基础,第六节 网络数据解析。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引入反向地址解析概念,讲解作用和应用场景。
第四章1物流节点的选址
![第四章1物流节点的选址](https://img.taocdn.com/s3/m/6e718578ff00bed5b8f31d09.png)
综合因素评价法
p 综合因素评价法是一种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并根据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的不同赋予权重,对方 案进行评价、打分,以找出最优的选址方案。
p 综合因素评价法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 量化和非量化因素,(非量化因素也可通过打分 来量化),适用范围广。不足之处在于打分和赋 权过程中存在人为因素,同时的人往往得出不同 的结果。
选址方法和模型 布局优化
选址优化问题
可行方案 综合评价 给出最终方案
方案评价问题
第四章1物流节点的选址
物流节点选址布局规划的流程(2)
p 框架初设
设计一个物流系统的初始框架:在物流系统需求分析 和预测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的功能进行定位和分解, 从而确定物流的初始系统结构,即给出系统的层次、 节点最大设定数目和系统基本功能。
p节点选址战略
好的设施选址应考虑所有物品的流动过程及其相 关成本。在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利润最 高、成本最低的配送方案是选址战略的核心所在。主 要包括: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规划 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等等。
第四章1物流节点的选址
物流节点选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土地成本 2、交通便利性 3、可获得土地的规模 4、与市场的距离 5、劳动力因素 6、工程地质条件 7、政策环境
启发式规划选址
p 启发式方法是一种逐次逼近最优解的方法,大部 分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60年代期间被开发出来。 当复杂的线性规划或者非线性规划难以用运筹学 中的方法原理进行求解时,启发式方法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
p 启发式方法与最优规划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它不是 精确式算法,不能保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 但只要方法得当,能够使获得的可行解与最优解 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启发式算法相对最优规划方 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因此启发式方法是规 划技术中非常实用的方法。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课件: 第4章 4.2 怎样分解力-PPT文档资料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课件: 第4章 4.2 怎样分解力-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069d179e3143323868935c.png)
攻
重
D.两个分力与 F 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B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它的一条边与对角线相等或垂直都是可能
• 固
新
双
知 的,所以选项 A、C 都有可能;当一个分力与 F 相同时,另一个分力为零,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选项 B 不可能分解为两个分力;合力与分力在一条直线时 F=F1+F2,选项 D 是可能的.]
基
以下两个原则:
合
作 探
(1)使尽量多的力处在__坐__标__轴__上.
究
•
(2)尽量使某一轴上各分力的合力___为__零___.
攻
重 难
3.正交分解法的适用情况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适用于计算物体受_三__个__或__三__个__以__上___共点力的合力情况.
返
首
页
[基础自测]
自 主
1.思考判断
主
堂
预 习
其桥面高达 46 m,主桥全长 846 m,引桥总长 7 500 m.南浦大桥的引桥建
达 标
•
•
探 造得如此长,其主要目的是( )
固
新
双
知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图 4-2-3
返 首 页
自 主
A.增大汽车对桥面的正压力
当 堂
预
达
习 •
B.减小汽车对桥面的正压力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2.如图 4-2-8 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 F 作用于物体上的
计算机网络第4章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第4章 网络层](https://img.taocdn.com/s3/m/b3a989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a.png)
从路由算法的自适应性考虑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 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 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 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 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首部
ICMP 报文
数据部分 IP 数据报
4.4.1 ICMP 报文的种类
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 ICMP 差错报 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 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 的 4 个字节的内容与 ICMP 的类型有关。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4 种
前缀都是
一样的 10000000 00001110 00101111 11111011 10000000 00001110 00101111 11111100 10000000 00001110 00101111 11111101 10000000 00001110 00101111 11111110
最大地址 10000000 00001110 00101111 11111111
128.14.47.255
分析128.14.32.0/20 地址块
地址的掩码是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255.255.240.0
最小地址 128.14.32.0
最大地址 128.14.47.255
异常情况的报告。
但 ICMP 不是高层协议(看起来好像是高层协议, 因为 ICMP 报文是装在 IP 数据报中,作为其中的 数据部分),而是 IP 层的协议。
第四章2-IP协议及地址课件
![第四章2-IP协议及地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e8b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0.png)
17
因特网的互连协议IP
(4)子网划分的规则
RFC 1878中的规则
1985年制定的RFC 950中阻止使用全0全1的子网号以 便与老式的路由器兼容,所以上例中的4个子网还 要减去两个。但现在新的路由器大都支持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 协议,CIDR摒弃了传统基于类的地址分配方式,规 定可以使用任意长度的网络地址部分,因此在1995 年制定的RFC 1878(IPv4可变长子网表)中允许使用 全0和全1的子网号,所以上例中对C类网络使用子 网掩码255.255.255.192划分出的4个子网都可以使 用,每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和主机IP地址范围如下表 所示。
1
IP协议及地址
(2)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IP地址被分为网络地址(net-id)和主机地址 (host-id)两部分。
IP地址的格式可表示为: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IP地址的这种结构使我们在Internet上很方便地
进行寻址,先按IP地址中的网络号net-id把网络 找到,再按主机号host-id把主机找到。
3
IP协议及地址
(4)IP地址类型的识别
A 类 地 址 : 第 一 个 数 的 范 围 在 0 ~ 127 之 间 , 地址范围从1.0.0.1至126.255.255.254。
B 类 地 址 : 第 一 个 数 的 范 围 在 128 ~ 191 之 间 , 地址范围从128.1.0.1至191.255.255.254。
IP协议及地址
1 IP地址及转换
(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Internet识别网络的方法是给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分配 一个IP地址。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 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位二进制标识符。 由于32位的二进制数字形式不适合阅读和记忆,为了 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IP地址,Internet管理委员会采 用了一种“点分十进制”方法表示IP地址。如下图所 示。
IPv4地址与网络地址解析
![IPv4地址与网络地址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7843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f.png)
• 1、IP地址192.168.17.19写成32bit位,是( ),表示成16进制 ( );
• 2、网络掩码255.255.255.0写成32bit位,是( ),还可记作:
( / ),或者十六进制(
);
IP: 11000000 10101000 IP: C0 A8 11 13 MASK:11111111 11111111 MASK:/24;ff.ff.ff.00
将每 8 位的二进制数 转换为十进制数
10000000 00001011 00000011 00011111
128
11
3
31
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采用点分16进制记法
128.11.3.31 80.0B.03.1F
互联网上的每台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个网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唯一的 IP 地址。
由互联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 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00010001 11111111
00010011 00000000
分类编址 IP 地址的优点和缺点
举例:根据分类编址规则判断“89.18.66.5”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分析其所在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分别是多少?
解: 网络部分:89 主机部分:18.66.5.
有类编址缺点: 默认网络掩码长度:8位(A) 、16位(B)、24位(C) 设计上不合理: B类地址块大,浪费地址资源; 即使采用划分子网的方法,也无法解决 IP 地址枯竭的问题。
分类编址:网络号+主机号
0
net-id 8位
host-id 24 位
10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110
IP 地址与域名地址_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第2版)_[共4页]
![IP 地址与域名地址_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第2版)_[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caa3dd97cd184254a353591.png)
图 4-13 IP 地址的结构
在 IPv4 体系中,每 个 IP 地 址 均 由 长 度 为 32 位的二进制数组成(即 4 个字节),每 8 位 (1 个字节)之间用圆点分开,如 11001010.01110001.01111101.00000011。
用二进制数表示的 IP 地址难于书写和记忆,通常将 32 位的二进制地址写成 4 个十进制数字 字段,书写形式为 XXX.XXX.XXX.XXX,其中,每个字段 XXX 都在 0~255 之间取值。例如,
4.4.3 IP 地址与域名地址
为了实现 Internet 上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不与其他计算机重复 的地址,它相当于通信时每台计算机的名字。在使用 Internet 的过程中,遇到的地址有 IP 地址、 域名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等。
1.IP 地址 不论网络拓扑形式如何,也不论网络规模的大小,只要使用的是 TIC/IP,就必须为每台计 算机配置 IP 地址。IP 地址是连入 Internet 的设备的唯一标识,这些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手机、 家用电器、仪器等,Internet 上使用 IP 地址来唯一确定通信的双方。 IP 地址体系目前有广泛应用的 IPv4 体系和目前正在建设的 IPv6 体系。 (1)IPv4 地址表示 IP 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如图 4-13 所示,其中,网络地址用来表示一个 逻辑网络,主机地址用来标识该网络中的一台主机。
第 4 章 计算机网络
主要的协议。
表 4-2 TCP/IP 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接口层
TCP/IP 各层主要协议 主要协议
DNS、SMTP、FTP、Telnet、Gopher、HTTP、WAIS、… TCP、UDP、DVP、…
TCPIP网络与协议第4章 地址解析
![TCPIP网络与协议第4章 地址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cfbb50e518964bcf847c4e.png)
4.1.2 ARP高速缓存
• 问题:如果每次在发送IP数据报前都重复上面 的过程,势必会带来较大的开销。广播ARP请 求不仅要耗费带宽,而且使得本地网络中的每 台主机都要处理该广播帧,或忽略或给出响应 帧。 • 解决:为了使地址解析时的广播尽可能少,每 台主机都维护一个名为ARP高速缓存的本地列 表。ARP高速缓存中含有最近使用过的IP地址 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列表。ARP请求和应答方都 把对方的地址映射存储在ARP高速缓存中。
IP层发送IP数据报时通常将产生以下事件: (1)IP调用ARP,请求IP地址为IB的目的主 机B的物理地址PB。 (2)ARP创建一个ARP请求帧,请求IP地址 IB对应的物理地址。ARP请求帧的数据部分 将包括如下信息:
请求主机的物理地址PA
请求主机的IP地址IA
目的主机的IP地址IB
(3)主机A在本地网络中广播ARP请求帧, 请求帧的目的地址为(物理地址)广播地址 (全“1”)。如图4-2所示。
2. 控制地址映射表项的超时值
• 对于Windows NT计算机,可以利用注册表参 数ArpCacheLife对高速缓存表项的超时值进 行控制。若未设置ArpCacheLife参数,则 ARP高速缓存中超时值的设置为默认值2分钟。 当在注册表中添加了ArpCacheLife参数后, 注册表中的值会覆盖前面提到的2分钟默认值。 • 另一个相关的注册表参数是 ArpCacheMinReferencedLife,该参数是被重 复使用的表项可以在ARP缓存中存放的最长 生命期限制时间。不设置该参数就是默认值的 10分钟(600秒)。
3. 静态ARP表项
• 另一种控制地址映射表项超时值的方法是在 ARP 高速缓存中创建一个静态表项。静态表 项是永不超时的地址映射表项。静态表项主要 用在一台主机经常向另一台主机发送 ARP 请 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 销,可以在 ARP 高速缓存中创建一个静态表 项,使该地址映射表项始终存在于 ARP 高速 缓存中,避免向某一主机发送ARP广播。
二地址解析协议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二地址解析协议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5011ab84e53a580216fcfe17.png)
发方协议地址(第2~第3字节) 目的硬件地址(第0~第1字节)
目的硬件地址(第2~第5字节)
目的协议地址(第0~第3字节)
二.地址解析协议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2.地址解析协议(ARP)
• ARP的封装与标识
ARP消息
帧头
帧数据区
CRC
二.地址解析协议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2.地址解析协议(ARP)
• ARP的高速缓存
TRANSACTION ID
SECONDS
S
CLIENT IP ADDRESS
YOUR IP ADDRESS
SERVER IP ADDRESS
FOUTER IP ADDRESS
CLIENT HARD ADDRESS(16B)
SERVER NAME(64B)
BOOT FILE NAME(128B)
• DHCP的地址分配方法
➢手工配置 ➢自动配置 ➢完全自动配置
三. 自举协议与自动配置(BOOTP,DHCP)
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 DHCP的动态IP地址分配 一个计算机上网后,它使用DHCP获取一个IP 地址,然后配置其TCP/IP软件使用此地址。
“由于允许一个主机不需人工干预就可获得通 信所需的所有参数,DHCP允许自动配置。当 然,自动配置要受到管理员的限制”
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DHCP使计算机用一个消息获取它所需的所有配置信息。例 如一个DHCP报文除了能获取IP地址外,还能获取子网掩码; ➢DHCP允许计算机快速、动态地获取IP地址。任何时候,只 要有新计算机连到网络上,新计算机就与服务器联系,并申请 一个地址。服务器从管理员指定的地址中选择一个地址,并将 它分配给该计算机。
CH4-5ed 网络层 - 4.2.4ppt97
![CH4-5ed 网络层 - 4.2.4ppt97](https://img.taocdn.com/s3/m/ad6f3c1f6edb6f1aff001f6f.png)
RFC协议标准文档(延伸阅读)
RFC 826, ARP /rfcs/rfc826.html (David C. Plummer ,DCP@MIT-MC,November 1982) RFC 903, RARP /rfc/rfc903.txt (Finlayson, Mann, Mogul, Theimer, Stanford University , June 1984) RFC 1868, ARP Extension /rfcs/rfc1868.html
(2)地址解析协议 在TCP/IP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各种应用层协议 (HTTP, FTP, SMTP 等) TCP, UDP ICMP IGMP
IP
RARP ARP 与各种网络接口理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及路由器 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当主机 A 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 B 发送 IP 数 据报时,就先在其 ARP 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 B 的 IP 地址。
222.27.252.169
Y
B 70-71-bc-b6-05-e9
Z
ARP工作原理-ARP捕包协议分析
课件制作人:谢
ARP工作原理-ARP捕包协议分析
课件制作人:谢
ARP 高速缓存的作用
提高效率、减少广播
当主机 B 收到 A 的 ARP 请求分组时,就将 主机 A 的这一地址映射写入主机 B 自己的 ARP 高速缓存中。
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 入 MAC 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 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 址。 如无,则使用ARP请求分组查询主机B的硬件地址。
计算机网络-4-3-ARP地址解析协议以及IP数据报首部
![计算机网络-4-3-ARP地址解析协议以及IP数据报首部](https://img.taocdn.com/s3/m/0ce8e8e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e.png)
计算机⽹络-4-3-ARP地址解析协议以及IP数据报⾸部地址解析协议ARP和IP数据报⾸部在实际的应⽤中,我们会经常遇见这样的⼀个问题:我们已知⼀个机器(主机或者路由器的)IP地址,我们怎么获取相应的硬件地址?,地址解析协议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ARP协议的作⽤:由上图可知:⾸先ARP协议划归为⽹络层,但是ARP协议是为了从⽹络层使⽤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因此有的书籍也会把ARP协议划分到数据链路层,这也是可以的。
ARP协议的要点⽹络层使⽤的是IP地址,但在实际的链路层传输数据帧我们使⽤的是MAC地址。
在⼀个⽹络上可能会有新的主机加⼊或者旧的主机撤去。
除此之外更换⽹络适配器也会导致MAC地址发⽣变化。
ARP地址解析协议解决这个问题的⽅法是在主机ARP⾼速缓存中存放⼀张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且这个表还要动态更新(添加或者删除)每个主机都有⼀个ARP⾼速缓存(ARP cache),⾥⾯有着本局域⽹的各个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些都是该主机⽬前知道的⼀些地址。
那么主机该怎么知道这些地址呢?1. ARP进程在本局域⽹内⼴播发送⼀个ARP请求分组。
ARP请求分组的主要内容是:我的IP是209.0.0.5,我的MAC地址为00-00-C0-15-AD-18,我想知道IP地址为209.0.0.6的MAC地址为多少?2. 在本局域⽹所有的主机运⾏的ARP进程都会收到这条此ARP请求分组。
3. 在主机B的IP地址与ARP请求分组中要查询的IP地址⼀致,就收下这个ARP请求分组,并向主机主动发送⼀个ARP响应分组,同时在这个ARP响应分组写⼊⾃⼰的MAC地址。
由于其他主机的IP地址和ARP请求要查询的IP地址不⼀样,因此都不会理会这个ARP请求分组。
注意:ARP请求分组是⼴播,但是ARP响应分组单播,就从源地址发送到⼀个⽬的地址。
4. 主机A收到这个ARP响应分组后,就在⾃⼰本地的ARP缓存中写⼊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计算机网络设计 第2版》第04章 地址规划与路由技术
![《计算机网络设计 第2版》第04章 地址规划与路由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b39551be23482fb4da4c73.png)
主讲:易建勋
第16页 共68页
4.1 网络地址规划 4.不连续子网 不连续子网指属于同一主类网络,但是被不同主类 网络分隔开的子网(如图P74)。
私有地址与公有地址一起混用时,容易产生不连续 子网。 不连续子网在进行路由归纳时,容易出现问题。
主讲:易建勋 第17页 共68页
4.1 网络地址规划
4.1.4 VLSM子网划分技术
主讲:易建勋
第20页 共68页
4.2 静态路由技术
主讲:易建勋
第21页 共68页
4.2 静态路由技术
4.2.1 路由技术概述
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按照网络工程师预先设计好的路径进行路 由选择。 如直连静态路由等,热备份路由(HSRP)和策略 路由(PBR)本质上也是一种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可以根据网络结构,通信量等变化,自动 调整路由。 采用动态路由时,路由器能自动建立路由表,并且 能根据网络变化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标准地址 特殊地址 CIDR VLSM
NAT
IPv6
主讲:易建勋
第4页 共68页
4.1 网络地址规划 2.公有地址与私有地址 公有地址:在互联网上使用的IP地址; 这类地址不允许出现重复,用户必须向NIC申请。 私有地址:允许在内部网络中重复使用。 私有地址无须向NIC申请。 私有地址不能在因特网上使用。
主讲:易建勋
第12页 共68页
4.1 网络地址规划 2.CIDR网络地址规划案例 【案例4-3】 某ISP分配给某大学的CIDR地址块为: 210.43.96.0/22。 网络前缀为/22; 网络掩码为:255.255.252.0; 地址范围为:210.43.96.0~210.43.99.255; 网络最大有1024个地址。 某大学继续将以上地址划分为5个子块,校内地址 规划如图4-3所示。
第4章 地址解析
![第4章 地址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cbd971f46527d3240ce029.png)
第4章 地址解析
4.1 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4.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4.3 地址解析报文 4.4 代理 代理ARP
Page 11
4.1 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4.1.1 地址解析原理 • ARP用途:当主机 需要向同一物理网络中 用途: 用途 当主机A需要向同一物理网络中 的设备B发送信息时 主机A的 层要将 发送信息时, 层要将IP 的设备 发送信息时,主机 的IP层要将 网络接口层进行帧封装, 数据报交给网络接口层进行帧封装 数据报交给网络接口层进行帧封装,封装 时要给出下一设备的物理地址。 时要给出下一设备的物理地址。 ARP协议 协议 可根据设备IP地址得到其对应的物理地址 地址得到其对应的物理地址。 可根据设备 地址得到其对应的物理地址。 ARP的过程: 的过程: 的过程
Page 16
4.1.2 ARP缓存 缓存
• 如果每次在发送分组前都重复 如果每次在发送分组前都重复ARP的广播请求和 的广播请求和 单播应答过程,会带来较大的开销。广播ARP请 单播应答过程,会带来较大的开销。广播 请 求不仅要耗费带宽,而且使得本地网络中的每台 求不仅要耗费带宽, 耗费带宽 主机都要处理该广播帧,或忽略或给出响应帧。 处理该广播帧 主机都要处理该广播帧,或忽略或给出响应帧。 • 解决:每台主机都维护一个 解决:每台主机都维护一个ARP高速缓存的本地 高速缓存的本地 高速缓存 列表,含有最近使用过的 最近使用过的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 列表,含有最近使用过的 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 射列表。ARP请求方和应答方都会把对方的地址 射列表。 请求方和应答方都会把对方的地址 映射存储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 高速缓存中。 映射存储在自己的 高速缓存中
编译原理及实现技术:18.语义分析_抽象地址和符号表
![编译原理及实现技术:18.语义分析_抽象地址和符号表](https://img.taocdn.com/s3/m/553648be27d3240c8547ef1a.png)
m,n,x(使用性出现)
end
a1,a2,x,a,i(使用性出现)
end
x,a,i(使用性出现)
end
15
int main() { int a; float b,d; { int c; float a; { int d; float c; { float d; //... a=b+c+d; } } { char d; } } return 0;
10
2.3 符号表查表技术
顺序查表法 折半查表法(二分法) 散列查表法(哈希表)
11
2.4 标识符的作用域
标识符的作用域:是指某标识符可以有效 使用的范围,标识符的作用域是一个程序 段,称之为程序的局部化区,通常是一个 子程序或者分程序,局部化区是允许含有 声明的最小程序单位。
❖void function【(){...}】 ❖structure data【{}】 ❖ {【】}
❖ 每进入一个局部化区,记录本层符号表的首地 址
❖ 遇到声明性标识符时,构造其语义字,查本层 的符号表,检查是否有重名,有则出错,否则 就把其语义字填到符号表里。
❖ 遇到使用性出现,查符号表,如果查到则读取 其语义字,否则出现语义错误。
❖ 退出一个局部化区,'作废'本层的符号表。
14
实例分析
proc p()
第四章:语义分析
抽象地址 符号表
1. 抽象地址
1.1 地址分配 1.2 抽象地址结构 1.3 层数定义 1.4 过程活动记录 1.5 分配原则
2
1.1 地址分配原则
静态分配 在编译时间即为所有数据对象分配固定的地址 单元,且这些地址在运行时间始终保持不变。 是一种直观的方法,但不适用于动态申请空间。
操作系统本科第4章教材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本科第4章教材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6b35a8e25c52cc58ad6beb3.png)
第4章教材习题解答1.大体概念和术语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空间、内存空间、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碎片、碎片紧缩、虚拟存储器、快表、页面抖动用户程序经编译以后的每一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相对地址或逻辑地址。
内存中各物理存储单元的地址是从统一的基地址开始顺序编址的,这种地址称为绝对地址或物理地址。
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或简称为地址空间。
由内存中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也称物理空间或绝对空间。
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时,需对目标程序中的地址进行修改。
这种把逻辑地址转变成内存物理地址的进程称作重定位。
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内存地址。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
这种变换是靠硬件地址转换机构实现的。
内存中这种容量过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片”或“零头”。
为解决碎片问题,移动某些已分派区的内容,使所有进程的分区紧挨在一路,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
这种技术称为紧缩(或叫拼凑)。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虚拟存储空间,它利用户逻辑存储器与物理存储器分离,是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比真实内存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为了解决在内存中放置页表带来存取速度下降的矛盾,能够利用专用的、高速小容量的联想存储器,也称作快表。
假设采纳的置换算法不适合,可能显现如此的现象:刚被换出的页,专门快又被访问,为把它调入而换出另一页,以后又访问刚被换出的页,……如此频繁地改换页面,以致系统的大部份时刻花费在页面的调度和传输上。
现在,系统仿佛很忙,但实际效率却很低。
这种现象称为“抖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ARP应答报文中
目标机将收到的ARP请求报文中的发送方硬件地 址和发送方协议地址放入目的硬件地址和目的协 议地址 目标机将自己的硬件地址和协议地址(IP地址) 填入发送方硬件地址和发送方协议地址 操作类型字段:填入“2”表示是ARP应答 • ARP应答以单播方式在物理网络中发送。
27
• ARP应答以单播方式在物理网络中发送。
29
4.3.3 地址解析报文封装
• ARP/RARP报文封装在以太网物理帧中的格 式如图所示。
30
习题
1、( )是动态映射协议,它能从给定的物理地址找出逻辑地 址;( )是动态映射协议,它能从给定的逻辑地址找出物理 地址。 A、ARP B、RARP C、IP D、以上都不是 2、在以太网中,封装RARP请求数据报的物理帧首部的目的地 址字段应填入什么? 3、当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位于同一网络中时,ARP协议解析的结 果将提供什么设备的物理地址? 4、当目的主机位于远程网段时,ARP协议解析的结果将提供什 么设备的物理地址? 5、当使用ARP的协议是IP而运行ARP的物理网络是以太网时, ARP分组的长度是多少?携带此AR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长度 是多少?(以字节为单位)
• ARP命令
9
ARP高速缓存中地址映射表项的超时
给ARP高速缓存中的每一个表项设置一个超 时值。 不同的TCP/IP实现使用不同的超时值,短的 仅有几十秒钟,而长的则长达几个小时。
10
4.1.3 地址解析实例
• 参与通信的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能位于同一 个子网,也可能位于不同的子网。 1. 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位于同一子网 假设一台IP地址为196.168.27.20的主机,希 望向位于同一子网中IP地址为 196.168.27.22的主机发送IP数据报。
4.3 地址解析报文
4
4.1 地址解析协议(ARP)
4.1.1 地址解析原理
• 地址解析协议ARP使IP能够获得与某个给 定IP地址相关的主机物理地址。 ARP的功能分为两部分:
– 发送数据包请求获得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 向请求物理地址的主机发送解析结果。
5
6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 ARP请求帧在物理网络中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ARP应答帧是以单播方式发送的。 <2> 目的主机必须与源主机位于同一物理网络。
25
4.3.2 地址解析报文处理 • 在ARP请求报文中
发送方硬件地址字段:填入本机的物理地址 发送方协议地址字段:填入本机的协议地址 目的硬件地址字段:全0 目的协议地址字段:填入准备解析的目标机的IP 地址 操作类型字段:填入“1”表示是ARP请求 • ARP请求以广播方式在物理网络中发送。
第4章 地址解析
• 因特网在网络层使用IP地址的同时,在物理网 络中仍使用物理地址。这两套地址之间必须建 立映射关系。
1
• 建立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映射的方法通常 有两种: • 静态映射采用地址映射表格来实现。由于地址 映射表一般由人工方式建立和维护,所以不能 适应频繁变化的网络和规模庞大的网络。 • 动态映射是在需要获得地址映射关系时利用网 络通信协议直接从其他主机上获得映射信息。 • 因特网采用了动态映射的方法进行地址映射。
15
当主机A要向主机B传输数据报时,TCP/IP软件会利 用子网掩码确定主机B位于远程子网上。
16
17
18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 过程中,数据包的IP地址是不发生变化的, 而物理地址在每一跳都会发生变化。
19
4.1.4 ARP简化软件包示例
• ARP软件包主要由五个构件组成:高速缓存 表、队列、输出模块、输入模块、高速缓存 控制模块。
7
4.1.2 ARP缓存
• 问题:如果每次在发送IP数据报前都重复上 面的过程,势必会带来较大的开销。 • 解决:每台主机都维护一个名为ARP高速缓 存的本地列表。
8
• 使用:当发送IP数据报需要获取目的主机的物理 地址时,首先检查它的ARP高速缓存
• 创建:由于ARP高速缓存位于内存中,因此每次 计算机或路由器重新启动时,都必须动态地创建 地址映射表。
11
进行IP地址解析的过程如图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12
13
2. 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位于不同的子网 • 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有一台或多台路由器, ARP必须为IP数据报通过的每个路由器解析 IP地址。
14
假设一台IP地址为172.16.1.9,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的客户机希望向IP地址为 172.16.2.5的 主机发送IP数据报。
• 在RARP请求报文中
发送方硬件地址字段:填入本机的物理地址 发送方协议地址字段:全0 目的硬件地址字段:填入本机的物理地址 目的协议地址字段:全0 操作类型字段:填入“3”表示是RARP请求
• RARP请求以广播方式在物理网络中发送。
28
• 在RARP应答报文中
发送方硬件地址和发送方协议地址字段填的 是给出应答被 解析对象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 操作类型字段:填入“4”表示是RARP应答
2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称为地址解 析(Address resolution)。 TCP/IP用两个协议来实现这两种映射: – ARP用于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 RARP用于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3
第4章 地址解析
4.1 地址解析协议(ARP)
4.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20
21
4.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 RARP可以实现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被无盘计算机用来获取其IP地址。 • 在进行反向地址解析前,无盘计算机只知道 自己的物理地址,另外还具有一个位于ROM 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22
RARP服务器处理请求并根据请求者的物理地址查物 理地址-IP地址映射表,然后形成应答。
23
ARP和RARP的不同之处:
• ARP地址解析的目的是求取另一个设备的物 理地址,而RARP则主要是由本机的物理地 址求取本机的IP地址。 • RARP需要有RARP服务器帮助完成解析, 而ARP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
24
4.3 地址解析报文
4.3.1 地址解析报文格式
• TCP/IP协议将ARP和RARP的请求和应答报文设计成 相同的格式,通过操作字段来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