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2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材料专用回风巷探
放水设计
纳雍县王家寨煤矿
12专用回风斜巷探放水设计
编制:罗义
日期: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会审栏
12专用回风斜巷探放水设计
根据矿井建设和实际施工需要,现我矿开始施工12专用回风斜巷,为了确
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以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相关规定,特编制此探放水设计。
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气象水文
本区区域上地处黔西高原,属于浅~中等切割的中低山高原地形。年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约13.6℃,年降雨量1000~
1300mm。5~8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以上。
以猴子洞、大白岩、垮岩、榨子门一线为地表分水岭,地表水沿溪沟向东和向西排泄,东部汇入彭家寨一带溪沟,西部汇入小河边一带溪沟,均属于三岔河的源头水系,流量很小。
2、含(隔)水层的划分
矿区以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为主体,褶皱与断层构造皆不发育,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永宁镇组与中统关岭组(T
2
g1下白云岩),由老至新对含隔水层分述如下:
茅口组(P
2
m):出露厚度大于80m。无泉(井)调查资料,推测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峨眉山玄武岩(P
3
β):厚50~80m.。调查泉点16处,流量为0.01l/s~0.20l/s,平均为0.04l/s,为富水性很弱的隔水层。
龙潭组(P
3
l):厚度39.50m(ZK407)~398.55m(ZK302-1),平均厚度约220.0m。含水弱的基岩裂隙与风化裂隙含水层。
长兴组(P
3
c):厚3.53~10.33m,平均厚5.70m,未见泉水出露,据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44l/s.m,为富水性弱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大隆组(P
3
d):整合覆盖于长兴组之上,厚 5.41~14.63m,平均厚6.7m,未见泉水出露,据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44l/s.m,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隙含水层。
夜郎组(T
1y)与永宁镇组(T
1
yn):夜郎组为相对隔水层;永宁镇组富水性中
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关岭组(T
2
g):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隙含水层。
第四系(Q):为孔隙水弱含(透)水层。
(二)井田水文地质
1、地表水
煤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但沟谷发育,且多呈树枝状分布,切割较深。区内以猴子洞、大白岩、垮岩、榨子门一线为地表分水岭,地表水沿溪沟向东和向西排泄,东部汇入彭家寨一带溪沟,西部汇入小河边一带溪沟,均属于三岔河的源头水系,流量很小。地处地下水的补给区,区域地下水以喀拉河与义仲大
河排泄为主,煤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喀拉河与杨家河交汇处标高1250m,首采地段最低开采标高1650m,高差400m,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2、含(隔)水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据含水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煤矿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水及碎屑岩基岩裂隙水等三个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在第四系松散岩层中赋存;岩溶
水储存于长兴组(P
3c)与大隆组(P
3
d)含水岩组及中统茅口组(P2m)含水地层
中;而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3
l)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中则主要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
(1)岩溶水含水层
①长兴组(P
3c)与大隆组(P
3
d)含水岩组
该组地层出露于大坡脚—长冲垭口—白岩脚一带。长兴组岩性为灰、暗灰
色中至厚层状微至细晶灰岩,局部见溶蚀现象和白色方解石脉,平均厚度
5.70m。大隆组岩性为深灰、灰黑色含硅质与钙质薄层状泥岩,下部夹薄至中厚层细晶灰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平均厚度
6.70m。
该岩组未见泉水出露。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隙含水层。
②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
2
m)岩溶含水层
矿区内未见出露,钻孔也未揭露该地层,由于煤系地层与茅口组(P
2
m)岩
溶含水层之间尚有厚度较大(大于80m)的峨眉山玄武岩(P
3
β)稳定隔水层的阻隔,其对未来矿山开采不构成影响,故对其含水特征的分析从略。
(2)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
①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的东南部及东部化磋窝至垮岩脚一带,施工16个钻孔,厚度最薄的见于ZK407孔,厚度约40m,最厚的见于ZK302-1孔,厚255.14m。
该层为区内的主要层位,岩层大部分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调查泉水点83个,流量0.01~4.50l/s,其中流量小于0.20l/s的泉水点有64个,占77%以上,平均流量0.365l/s,为含水弱的基岩裂隙与风化裂隙含水层。
②夜郎组(T
1
y)
出露于大坡脚、轿子山、花果箐、路分丫、化以岩北东地区。
该组按岩性组合分为三段:
第一段(T
1
y1):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夹薄层状泥质砂岩,顶部为钙质泥岩,厚96.5~131.1m,调查泉水点8处,流量0.01~1.00l/s,平均流量0.40l/s,为局部弱含水的相对隔水层。
第二段(T
1
y2):岩性为厚层至块状微至细微灰岩,底部为薄至中厚层状含泥质条带状灰岩,厚约80m。调查泉水点2处,流量0.80~2.00l/s,平均流量1.40l/s,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第三段(T
1
y3):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状含粉砂质条带泥岩,夹薄层状泥质条带粉砂岩。可见厚度大于50m。主要分布于矿权北界的外围地区,系相对的隔水层。
③第四系(Q)
岩性为含砾、碎石亚粘土、粘土。厚0.67m~36.75m,调查泉水点13处,流量0.01~0.50l/s,平均流量0.16l/s,系富水性弱的孔隙水含(透)水层。
(3)构造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