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期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胚胎发育:在卵膜内或母体内,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单独生活的胎儿的过程。
2.生殖隔离:在自然情况下,不同物种的个体不发生杂交或杂交不育。
3.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位。
4.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5.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方式。
6.世代交替:在腔肠动物的一些种类中有明显的无性水螅体和有性水母体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7.皮肤肌肉囊: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密贴在一起,形成包裹全身的体壁。
8.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有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刮取食物。
9.逆行变态:动物由幼体经变态为成体后,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
10.洄游:在一定时期,沿着固定路线,聚集成群做有规律的长距离迁移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原地的现象。
11.双重呼吸:鸟类特有的,不论吸气或呼气,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
12.迁徙:是鸟类有规律的迁飞习性,随季节不同而有规律的变更栖息地。特点:定期定向且多集成大群。
13.假体腔:又称为次生体腔或原体腔,位于线虫等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发展形成的。
14.异律分节:节肢动物身体自前而后各体节发生分化,并且相邻体节相互愈合形成体区,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这种分节方式称为异律分节。
1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
二、填空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2.个体发育过程中胚胎发育经过(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六个阶段。
3.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甲壳纲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其附肢基本类型为(双枝型),其排泄器官为(触角腺)和(颚腺)。
5.血吸虫的生活史:卵、(毛蚴)、(母胞蚴)、( 孢蚴)、(尾蚴)到成虫。
6.腔肠动物门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7.(腔肠)动物具有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称为(神经网),扁形动物为(梯形)
的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为(索式)神经系统。
8.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和(孢子)生殖。
9.鱼鳞分3种,即(骨鳞)、(盾鳞)和硬鳞。
10. 根据羽毛的构造和功能,可分以(正羽),(绒羽)和纤羽。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胚层形成的两种方式。
答:中胚层形成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端细胞法(也称裂体腔法):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中胚层的端细胞)分裂成2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地排在胚孔两侧,这2个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中胚层条,中胚层条的细胞之间出现了成对的空隙,就是体腔囊。由于体腔是在中胚层细胞间裂开的所以称为裂体腔法。原口动物、脊椎动物以这种方式形成体腔。
(2)体腔囊法:原肠背部两侧的内胚层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成对的体腔囊,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在内外胚层之间发展,便是中胚层。中胚层所包围的腔就是体腔。体腔继续扩大,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脏壁。因体腔来源于原肠背部两侧,又叫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棘皮、毛颚、半索、原索、脊索动物)由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
2.为什么说三胚层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
答: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胚层无体腔的原生动物到两胚层的腔肠动物,再到三胚层无体腔的扁形动物。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的结构与机能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3.蚯蚓较蛔虫高等的地方有哪些?
答:①有真体腔;②肠壁有纵肌、环肌;③体壁除纵肌外还有环肌;④体壁有刚毛;⑤有体腔膜;⑥有背腹血管;⑦有盲道;⑧有腹神经节。
4.比较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的主要特征。
答:(1)软骨鱼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主要特征是: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盾鳞。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2)硬骨鱼主要特征是: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②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多数有鳔。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5.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表现有哪些?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适应性:出现了五趾型附肢,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胶带直接与脊柱的荐椎连接,增强了对身体的支撑力,初步解决了在陆上运动的矛盾;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随着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系统也由单循环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表皮出现轻微角质化;大脑半
球分化较鱼类明显,大脑顶壁出现了原脑皮;出现了中耳,能将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到内耳;出现了眼脸和泪腺,能防止眼球干燥,起保护作用;口腔中出现了口腔腺,可以湿润食物,利于吞咽。(2)不完善性:皮肤的角质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四肢还不够强健;肺呼吸还不完善,还要依靠皮肤辅助呼吸;胚胎无羊膜,繁殖要在水中进行。
6.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区别。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在发展上有几种主要不同:
a. 卵裂:原口动物在八细胞期时形成一螺旋形的卵裂,也称决定性卵裂。因为每个胚胎很早就决定了其发展结果。像蜗牛的胚胎细胞在四细胞期分裂时,形成不能正常发育的胚,因为它缺少某些部分。而后口动物多为放射状的卵裂,也称非决定性卵裂。表示每一细胞在早期卵裂时,仍保有发展成完整胚胎的能力。例如人类的合子在中间期的卵裂,使得双胞胎的出现成为可能。
b. 胚孔结果:若胚孔先发展成口,而肛门在后来形成者称为原口动物;反之胚孔先发展成肛门,口是后来才形成者称为后口动物。
c. 体腔形成:原口动物通常由中胚层部分去划分形成体腔此种体腔称为分裂体腔;而后口动物通常都从消化道管壁由中胚层去形成体腔称为肠体腔
7.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1.外形: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减小飞行阻力。尾巴退化,躯干坚实紧密,后肢强大。
2.皮肤:皮肤薄而轻,缺乏腺体,适合剧烈运动。
3.骨骼:轻而坚固(气质骨),头骨、脊柱和骨盆有愈合现象,具有龙骨突。
4.肌肉: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颈部肌肉发达,树栖肌发达。
5.消化系统:直肠短,不贮存粪便;消化能力特别强,过程迅速。
6.循环系统: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速率快,血压高,血液循环速度快。
7.呼吸系统:进行双重呼吸,具有发达的气囊。
8.排泄系统:排泄物为尿酸,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减轻体重,不具膀胱,不贮存尿液。
9.神经系统:大脑纹状体高度发达,小脑发达,中脑视叶发达。
9.生殖系统:占区、筑巢、育雏等一系列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