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生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评定表

姓名闫丹

学号2007130062

专业公共管理

导师雷平

所在院系人文经管学院

入学日期2013 年9 月

填表日期年月日

论文题目或

选题范围

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水库移民新村建设的路径研究

选题背景及支撑项目(项目名称、来源、经费、起止年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为了缓解城镇用地压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出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不仅拓展了城镇建设用地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扩张对农用地的压力,保持耕地总量平缓,为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解决“吃饭与建设”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水库移民是非自愿移民的一种,是指因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而被迫迁移的居民。我国现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已达2400多万,而这些移民中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水库水电站搬迁安置的移民及其后代。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但积贫积弱的水库移民生活仍存在困难。

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国水库移民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创新。

第二,目前一些地区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水库移民安置相结合进行了有益探索,调研组对实施效果较好的试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分别是河南省荥阳市、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山东省昌乐县高崖库区、福建省永安市。通过对试点地区的特点、经验、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到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移民工作的展开和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

第三,通过调研了解到,挂钩政策对于移民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在有条件的水库移民地区逐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值得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阅读文献阅读国内文献45 篇,其中近10年出版的文献34 篇;

情况阅读国外文献20 篇,其中近10年出版的文献17 篇。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内容提要

国内外许多学者均对非自愿移民政策进行研究,移民政策的好坏关系着移民人群生存权利的好坏,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例如亚洲银行的移民安置政策的目标是保证因工程发生的移民能从工程中受益,我国移民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移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一定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产物,只要工程性移民在发生,只要社会在前进,移民政策的研究就不会停止。

目前,在国内关于非自愿移民政策研究的权威人物是河海大学的施国庆教授,他的论著《中国移民政策与实践》,在结合移民项目实践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组织机构、实施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论述,总结了移民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给出了移民工作完善的建议,堪称是移民政策研究的范本。吴宗法和荀厚平所著的《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世界银行移民政策对比分析》,更是将中国置于世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水库移民政策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了其发展与完善的方向。而徐和森的《中国特色移民之路:水库移民工作研究》是重在指出中国的水库移民政策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适应。

我国水库移民大致分四个阶段:1957年以前、1958~1977 年、1978~1989 年及1990年至今。前3个阶段均为补偿性安置,安置方式以土地安置为主;自1990年以后移民政策由单纯补偿变为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移民搬迁安置由补偿性安置转为开发性移民安置,移民安置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现阶段单纯的农业安置方式不能满足水库移民需要的认识已经得到共识,需要对非农安置方式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2)非农业安置方式已经在我国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实践,目前常见的安置方式包括:农转非安置、长期补偿安置(包括入股分红)、二三产业安置、养老保险安置、跨地区安置等,其中长期补偿安置方式得到了安置区移民普遍的肯定。

(3)由于非农业安置属于新型安置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对于其实施效果还缺少足够的实际调研和后评估,而且这种安

置方式在政策法规方面还缺少充分的依据,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规程和规范。

胡建生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法律问题,农用地转用审批、用途变更登记问题,挂钩中的土地征收和出让或划拨问题,审批权限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解释。苏高华等针对农村居民点如何建设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农村居民点建设理论及实践必须纳入到区域城乡整体框架内考虑,要根据区域经济实际实际适时、适度逐步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要注意体现“共性”和“个性”特征,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国家以及地方相关指导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农村居民点建设要采用多元化参与的运作模式。贺艳华等以湖南省为例,从空间层面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三层空间挂钩体系和“点—轴—面”空间挂钩形态。买晓森和林建平等分别对重庆市沙坪区和江西省定南县用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实施挂钩的可行性,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建议。杨巧玲和王丽英分别对挂钩政策进行解读,同时指出当前挂钩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徐卫东等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出全省可用于挂钩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双因素分级法,指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效益”,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经济效益。袁敏等对地处丘陵地区的重庆市北碚区静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赵婷婷等通过以行政村为单位,构建“土地自然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应用ArcGIS6.5和SPSS11.5的分析能力,将两套评价结果空间叠加,生成高生产能力高发展潜力、高生产能力低发展潜力、低生产能力高发展潜力和低生产能力低发展潜力四种类型区域,并分别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向。

综上所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方方面面的研究都有,但是总体对增减挂钩的潜力、整理模式、建新模式研究过多,对出现的问题方面大多是总结性概括,而研究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上,不够深入系统。

文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对策建议”这一逻辑分析框架,运用理论分析、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昌乐县高崖库区水库移民安置为例,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水库移民新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