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
《电工学》是大学工科各专业必设的技术基础课当今世界上,人们衣食住
绪 论
电工技术 的 发展概况
古代发现的电磁现象 “慈石招铁”、“琥珀拾芥” 《韩非子》和《论衡》中的“司南” ——指南针 18~19世纪电磁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 1875年库仑定律 1820年奥斯忒及安培各自揭示的电磁作用 1826年发现的欧姆定律 1831年总结出的电磁感应定律 1834年制造了世界第一台电动机 1873年麦克斯韦完善了电磁理论……
绪 论•
•
电子技术 的 发展概况
1888年赫兹进行了电磁波实验 1892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 通讯实验 1883年爱迪生发现电子的热效应及1904年 佛莱明制成了电子二极管 1906年德福雷斯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三极管 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 ……
• • 试课) 大学工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电工理论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 学科 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是后续专业课程及以后从事工业技术的必 要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电子计算机 的 发展概况
• 1943年英国制造了一台电子计算机 • 1946年美国的ENIAC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子 计算机 • 1974年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问世 • 1980年起美国Intel公司推出通用型单片机 以及个人计算机 • 九十年代Internet广泛应用……
绪 论
绪 课程 的 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论 • 《电工学》课程是必修课(学院规定为考
绪 论
电 能 的 作 用
• 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 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起着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绪 电能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论 • 便于转换
《电工学》教学策略
《电工学》教学策略电工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科学科,学习电工学对于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教授电工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电工学教学的策略。
1.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电工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实验教学: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学的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来演示电路原理、电工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3. 图像教学:图像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电工学的概念和理论。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电工学教学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讨论理论、分享心得。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 激发思维:电工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析和思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参观工厂、参与科研项目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掌握电工学知识,并深入了解电工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7.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测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针对电工学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图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激发思维、实践环节和评价反馈等多种策略,提高电工学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兴趣和潜力。
电工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
A:错B:对答案:A2.《电工技术》是基本的理论课程,没有实验环节。
A:对B:错答案:B3.《电工技术》不仅包含电路基础理论知识还有电气控制及电动机等相关内容。
A:错B:对答案:B4.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电路中有a、b、c三点,已知Uab=3V,Ubc=5V,则Uac为()。
A:不确定B:2VC:-2VD:8V答案:C2.已知Uab=5V,Ubc=3V,如果以b点为参考点,则a、b、c三点的电位为()。
A:a点电位为5V,b点电位为0V,C点电位为3V。
B:a点电位为8V,b点电位为3V,C点电位为0V。
C:a点电位为5V,b点电位为0V,C点电位为-3V。
D:a点电位为0V,b点电位为-5V,C点电位为-8V。
答案:C3.如图所示的元件A吸收的功率和元件B发出的功率分别为()。
A:-50W,-8WB:-50W,8WC:50W,8WD:50W,-8W答案:B4.当独立电流源的端电压增加时,其输出电流将增加。
A:错B:对答案:A5.线性电阻元件R端电压u和所通过的电流i之间服从欧姆定律,即u=Ri。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对于具有b条支路,n个结点的电路最多可以列出()个独立的KVL方程数。
A:b-2B:b-n-1C:b-n+1D:n-2答案:C2.对于具有3个结点和6条支路的电路而言,共有()个独立回路。
A:2B:1C:3D:4答案:D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直流电路。
A:错B:对答案:A4.利用叠加定理可以求得线性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A:错B:对答案:A5.用应叠加定理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受控源不能单独作用B:叠加定理适用于任何电路C:在各分电路中,置零的电流源用开路代替D:在各分电路中,置零的独立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答案:ACD第三章测试1.若电容端电压和所通过的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则A:对答案:A2.在一阶动态电路中,时间常数越大,过渡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越长。
电工学(电学学科)
新技术
电工制造业为电能的生产和消费系统提供物质装备。随着各国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满足建设大型电站 的需要,通过改进发电机的冷却技术,采用新型绝缘材料、铁磁材料,改进结构设计,使发电机的单机功率增大、 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最大火力发电机组的功率1926年为160兆瓦,到60年代已成批生产500~600兆瓦火电机组, 1973年第一台1300兆瓦火电机组投入运行。此后,由于受到材料性能以及大型机组在设计制造上的缺陷等因素的 限制,投运后事故较多,可用率降低,使大型火电机组的发展趋势减缓。80年代,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火电设备单 机功率稳定在300~700兆瓦。水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由1942年的108兆瓦提高到1961年的230兆瓦,1978年700 兆瓦机组投入运行。核电机组的功率由1954年5兆瓦(第一台工业用试验性机组)提高到80年代的1300~1500兆 瓦。
电工学(电学学科)
电学学科
01 概要
03 发展
目录
02 历史背景 04 学说
05 理论
07 新技术
目录
06 电气化
电工学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电工 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也 是工科高等院校为各类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测量、电机与继 电接触控制、安全用电、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等。1986年以来,中国有些高等院校已将电工 学课程改为电路与电机、电子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等3门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学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电工学》是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和电路模型(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4)电源元件(5)基尔霍夫定律2、电路的分析方法(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3)电路定理(4)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3、正弦交流电路(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4)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4、三相电路(1)三相电源(2)三相负载的连接(3)三相电路的功率5、磁路与变压器(1)磁路的基本概念(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3)变压器的运行特性6、电动机(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4)单相异步电动机7、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常用控制电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3)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8、可编程控制器(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应用9、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2)基本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4)反馈放大电路(5)功率放大电路1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数字逻辑基础(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5)数/模和模/数转换四、课程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1)教师应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
“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部分本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及传动控制、电工测量、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七部分。
1. 电路理论(基本内容)1) 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支路电流法、理解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3) 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4) 理解电路的暂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掌握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5)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相量表示法。
6) 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7)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济意义。
8) 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了解中线的作用,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9)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可选内容)10) 了解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1) 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
了解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2)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
2.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内容)1) 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针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概述、课程结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等方面。
概述:《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力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电工学》,学生将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和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生还将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结构:一、电路分析基础:1.电路理论基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路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电路定理: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和电压源电流源转换等;4.交流电路分析:正弦波电压和电流、交流电路的复数表示和频域分析方法;5.计算工具:基本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二、电源与电动机:1.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3.单相变压器: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比和效率计算;4.三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功率计算和短路电压;5.线圈和激励系统:电磁铁、继电器和电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电机与变压器:1.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特性和控制方法;2.交流电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变压器: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4.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计算和输电能力;5.输电线路的电磁干扰和防护措施。
四、电力系统与输配电设备:1.电力系统的结构: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点;2.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结构、调速方法和功率因数控制;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材料、参数计算和线路保护;4.变电站:变电站的功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5.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中压配电系统的结构和设备。
五、电气控制与保护:1.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2.控制设备:继电器、接触器和PLC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电气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接地保护;4.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应用案例;5.安全工作:电气安全规范、事故处理和安全用电常识。
“新工科”背景下非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电工学”课程为例
2021年1月刊0 引言“电工学”课程是高校为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程技术打下基础。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背景下,“电工学”课程已成为理、工、农、医等学科本科生素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工科”代表新的产业或行业发展方向,指正在形成的或将要形成的新的工程学科[1]。
在“新工科”建设中,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并加强建设、提升质量;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新培养模式[2]。
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提出了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等要求[3]。
在“新工科”建设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8年8月,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打造“金课”,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4]。
在“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达到“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和改革,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工科”背景下非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电工学”课程为例张 健,李焕洲,唐彰国(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摘要】“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工程教育,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工学”课程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影响重大。
本文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工科;电工学;教学改革;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21)01-0038-05收稿日期:2020-1-1作者简介:张健(1975—),女,四川宜宾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网络安全;李焕洲(1974—),男,四川阆中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唐彰国(1978—),男,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电工学历史沿革
电工学历史沿革.txt心是自己的,干嘛总被别人伤......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敷衍旳青春总昰想太多怨,只怨现实太现实╰⌒﹏为什么在一起要两个人的同意丶而分手只需要一个人本文由amiferou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工学》历史沿革《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必修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电工学》课程最早开设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由李广祺、唐晓影等一笔教师主持教研室的工作,为电工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到现在,数控技术、数控维修、以及模具和焊接专业也已经开设了电工学课程或曾开设过电工学课程。
教研室的教师队伍也逐渐的壮大,现今,有的老教师也已调离其他院校继续主持教研室工作,也有的教师仍在本课程组教学。
电工学课程组根据学校非电类各专业的发展情况、针对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实验室的建设等对电工学课程进行了持续性的建设。
自开设该课程以来,电工学教研室为全校非电类专业分别开设了电工学课程,使用过的教材有《电工学 I》姚海彬主编;《电工学 II》刘忠全编;后来,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电工学》的内容区别,部分专业还开设过《电工学(少学时)》、《电工电子技术》。
并且针对于针对课程内容德不同,撰写和完善了多套不同学时的教学大纲,制定了规范的教学进度表。
在实践课程方面,创建了电工实验室。
学生们曾做过实验由《基尔霍夫定律验证》、《电源等效变换验证》、《叠加定理验证》以及《日光灯电路》四个实验。
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基础之上,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更深层次的理解电工学知识。
1本文由amiferou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工学》历史沿革《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必修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电工学》教学大纲 - [大连海洋大学精品课程]
《电工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30051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ity学时数:56 学分:3.5适用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工程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习,获得电工方面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1、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在讲解电气设备和电子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应尽量结合实物进行讲解以提高授课效果。
3、每章节讲授后,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应在学习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后进行。
四、大纲的改革说明与原大纲比较,原大纲中的实验测试环节取消,增加了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实验项目。
删除了单相异步电动机和运算电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将整流电路内容适当扩展调整到直流稳压电源章节。
增加了仪用互感器、特殊二极管和二极管的应用内容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各章主要内容与重点第1章直流电路主要内容: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状态、电路中的参考点和参考方向、理想电路元件、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等效电源定理。
重点:叠加原理、等效电源定理。
难点:等效电源定理。
教学目标:1.掌握:叠加原理、等效电源定理。
2.理解:电路中的参考点和参考方向、理想电路元件、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3.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状态。
第2章交流电路主要内容: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交流电路、串联交流电路、并联交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电路的功率因数、电路中的谐振。
浅谈黑箱理论在电工学教学中应用
浅谈黑箱理论在电工学教学中应用作者:岳东海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12期摘要:《电工学》是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学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其教学比较困难。
笔者在总结近几年的电工学教学经验基础上,将黑箱理论适当的引入到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学黑箱理论戴维南定理《电工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和电工事业的发展概况。
是我院电子系、自控系和机电系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PLC和单片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
但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教材中某些重要定理或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文科的学生。
为解决此问题,笔者将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分析方法“黑箱”理论成功的应用到教学中。
结合该理论来讲解某些定理原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某些原理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1 黑箱理论“黑箱”是控制理论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以不考虑内部结构为前提,通过对外部端钮的测试来考察其动态过程及输入、输出参数,认识其功能、特性和方法。
即“只知输入和输出,不识内部结构的系统。
”2 黑箱理论在电工学中的体现在电工学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的定理定律都具有“黑箱”的特点,完全可以用“黑箱”的观点来解释。
如戴维南定理就是典型的“黑箱”。
定理指出: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成等效置换。
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二端网络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早已为人所知,但对定理进行“黑箱”处理的教材还不多见。
在教学中将定理提到“黑箱”方法的高度,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到为什么这样等效,以及其内部到底是什么,而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怎样求解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输入电阻的问题上,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入和思维的开拓。
电工学教学设计
电工学教学设计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电工技术(电工学Ⅰ)、电子技术(电工学Ⅱ)课程编码:T1020000、T1020010英文名称:Electro Technology、Electronics Technology开课单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学时学分:电工技术,总74学时(4.5学分),授课62学时,实验12学时电子技术,总74学时(4.5学分),授课62学时,实验12学时授课对象:汽车、材料、船舶、土木等专业本科生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电工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电技术基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等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电路、电机与电机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后续电类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在非电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立足于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结合电工电子科技的发展和相关专业对电工学课程内容的需求,从课程的总体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既注重基础又考虑到应用,即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有足够的实践环节,做到点面结合,相辅相成,使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电工学课程从结构体系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
内容上以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来体现。
对于理论教学,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1.电工技术电工技术主要以电路分析和电动机及其控制为主,具体分为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路的过渡过程等内容,电动机及其控制部分主要分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使用、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PLC控制内容,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变换、直流电源、应用举例等,同时对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进行了简介。
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
【湖北分中心】电工学班级讨论总结《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各高校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委派骨干教师来参加此次全国《电工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短短三天,在史教授就西北工业大学《电工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作法和点滴体会中获益非浅。
湖北分中心一共汇集了来之于11所高校的14位骨干教师,这14位老师都是来之于教学一线,大家抱着学习提高的想法认真听课,热烈讨论。
现就班级讨论做如下总结:一、各院校《电工学》课程开设概况1、武汉工业学院《电工学》课程的开设由电气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承担,每学年大概有40个班次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现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机械类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二,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电路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三,非电非机类专业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
三个层次学时由多到少,就目前学生的反馈情况谈,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2、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学校带电工课程的老师一个有两位,其中一名教授一名初级,教授担任电类的教学工作,我们电类的电工学,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三个学期完成,学时分别是56+92+72,实验课的学时分别是12+20+20;初级担任非电类的教学工作,非电类分两个学期完成,电工+模电中二极管三极管部分,模电运算放大功率放大+数电,学时分别是56+72,实验学时分别是12+12。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电工教研室开设课程(2009最新情况):电路理论:80学时(理论)、32(实验)仅面对电子科技专业(本科)电路理论: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本科)电工电子技术: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专科)电工电子学:40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计算机专业电工电子学:48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环境、生物工程专业4 、长江大学对非电类的学生开课有两种方式:一种开课方式是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每门课56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另一种开课方式是将电路、模电、数电三部分内容一起开设一门课程电工学,总学时84,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10学时,具体争对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有学时的调整。
《电工学》课程标准
《电工学》课程标准适应专业:物理学、化学课程编号:08433119课程名称:电工学(Electrotechn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电工学是工科高等院校各类非电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电工学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为后继专业课程打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目前,电工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教学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贯彻“三新三会(会操作、会设计、会管理)”的应用性人才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学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基本电路分析方法、交直流电使用、用电安全等。
(三)设计思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学基本原理及必要的电路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电路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实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
从而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与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工学中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交直流电、变压器的使用及安全用电。
(二)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电工学基本概念、电工学的发展历史,学会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交直流电的使用及用电安全相关知识,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独立安全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具体要求能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方程;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理解瞬时功率表示式与参考方向配合的对应关系;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掌握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和回路分析法,理解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分析基本直流电路;理解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基本组成,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相量图,并能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济意义;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了解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掌握三相负载的联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掌握常用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有关运行性能,并且具有初步使用的能力;理解常见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及简单应用;了解安全用电的一般常识和接地、接零保护的作用及应注意的事项。
《电工学》课程介绍
电工学Electrotechnics一课程目得要求:电工学就是研究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得理论与应用得技术基础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得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得关系。
教育技术就是文与理、技术与艺术兼容得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得学科,电工学就就是为学生今后得专业课程学习作好必要得知识储备与理工科思维能力得准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学生应能:1.掌握电工学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电路分析得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常用电工仪表,进行电路测量;3.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得电路;4.初步具备理工科得思维方式方法;5.具有对生活用电中得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得能力;二课程主要内容:1、电路得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2、电路得分析方法;3、电路得暂态分析;4、正弦交流电路;5、三相电路;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7、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8、安全用电。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得教学将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现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在教师讲解、设问、质疑得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得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组成,分别占30%与70%,其中平时成绩为三次单元测试得成绩,平时与期末考核都含有20%得实验内容。
考核形式为笔试。
五主要教学参考书:1、秦曾煌,《电工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秦曾煌,《电工学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周延怀,《电工电路实验教程》(讲义);4、杨静生,邢迎春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5、张廷锋等,电工学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六教学大纲:第一章电路得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6 学时第一节电路得作用与组成部分第二节电路模型第三节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第四节欧姆定律第五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第六节基尔霍夫定律第七节电路中电位得概念及计算第二章电路得分析方法 15学时第一节电阻串并联连接得等效变换第二节电源得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三节支路电流法第四节结点电压法第五节叠加定理第六节戴维宁定律与诺顿定理第七节非线性电阻电路得分析第三章电路得暂态分析 6学时第八节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第九节储能元件与换路定则第十节 RC电路得响应第十一节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得三要素法第十二节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第十三节 RL电路响应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 9学时第十四节正弦电压与电流第十五节正弦量得相量表示法第十六节单一参数得交流电路第十七节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得交流电路第十八节阻抗得串联与并联第十九节交流电路中得频率物性第二十节功率因素得提高第二十一节非正弦周期电压与电流第五章三相电路 6学时第二十二节三相电压第二十三节负载三相接法第六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6学时a)磁路及其分析方法b)交流铁心线圈电路c)变压器d)电磁铁第七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3学时e)常用控制电器f)常用控制电路设计第八章安全用电 3学时g)电流对人体得危害h)触电方式i)接地与接零j)节约用电实验内容:实验一:电压电位关系 2学时实验二:基尔霍夫电流与电压定律得验证 2学时实验三:电流源与电压源得变换 2学时实验四:叠加定律得验证 2学时实验五:戴维南、诺顿定理研究 2学时实验六:RL与RC串联电路实验 2学时实验七:三相电路及功率得测量 2学时实验八:日光灯功率因素得提高 2学时制订人:冯奕竞审核人:李艺。
非电类专业《电工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非电类专业《电工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电工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其内容丰富,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
目前,我校面向冶金工程学院、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14个专业近两千余名学生开设《电工学》作为其基础必修课程,各专业《电工学》学时均是理论88学时,实验32学时。
然而要想在有限的授课学时数内将《电工学》知识全面而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只讲一些所谓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那么,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也违背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和应用电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工学》课程的内容应伴随着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工科不同非电类专业的教学需要而不断更新和改革。
因此,建立一套专业知识整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是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特别是对我校提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现状伴随着《电工学》课程内容的不断增加,而我校宽口径、厚基础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使《电工学》教学学时不断压缩,学时越来越少,教学内容却无多大变化,造成不同专业有些有用的内容没有学到,学的一部分内容后面却用不上。
1.课程的定位和体系设置不合理。
《电工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内容应该具有面向多专业的基础性和适用性。
其首先应定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部分基础,但目前我校非电类专业与之相关的后续课程不多,其基础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各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态势使得非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跨学科合作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面较窄,过于强调基本理论,对电路分析计算的要求出现了较难的态势,电路理论分析太多,实际应用太少。
《电工技术》课程大纲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电路、磁路与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和安全用电五部分。
在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之后开设此门课程。
《电工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工技术”区别于数学、物理等理论基础课,又不同于专业课程,本课程更为接近实际,分析计算中采用了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并且更加强调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到这一特点。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磁路和电机基本理论、交流电动机及继电接触器控制等理论;使学生具有进行电工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部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材及学时安排:教材采用《电工学简明教程》(高教出版社),由清华大学秦曾煌主编。
总学时数为80学时,其中讲课学时为60学时,辅导学时为20学时。
五、教学要求讲课内容及各章参考学时数分配:附:各章重点知识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了解电路的组成、作用、电路模型、工作状态。
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等基本电路量的意义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了解电路基本元件(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理想电源、受控源)的电路符号及在电路中的基本电磁性质。
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理解并能正确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掌握电路各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和一般直流电路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分中心】电工学班级讨论总结《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各高校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委派骨干教师来参加此次全国《电工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短短三天,在史教授就西北工业大学《电工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作法和点滴体会中获益非浅。
湖北分中心一共汇集了来之于11所高校的14位骨干教师,这14位老师都是来之于教学一线,大家抱着学习提高的想法认真听课,热烈讨论。
现就班级讨论做如下总结:一、各院校《电工学》课程开设概况1、武汉工业学院《电工学》课程的开设由电气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承担,每学年大概有40个班次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现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机械类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二,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电路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三,非电非机类专业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
三个层次学时由多到少,就目前学生的反馈情况谈,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2、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学校带电工课程的老师一个有两位,其中一名教授一名初级,教授担任电类的教学工作,我们电类的电工学,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三个学期完成,学时分别是56+92+72,实验课的学时分别是12+20+20;初级担任非电类的教学工作,非电类分两个学期完成,电工+模电中二极管三极管部分,模电运算放大功率放大+数电,学时分别是56+72,实验学时分别是12+12。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电工教研室开设课程(2009最新情况):电路理论:80学时(理论)、32(实验)仅面对电子科技专业(本科)电路理论: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本科)电工电子技术: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专科)电工电子学:40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计算机专业电工电子学:48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环境、生物工程专业4 、长江大学对非电类的学生开课有两种方式:一种开课方式是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每门课56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另一种开课方式是将电路、模电、数电三部分内容一起开设一门课程电工学,总学时84,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10学时,具体争对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有学时的调整。
5、武汉大学的教材选用情况: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提倡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统编的优秀或获奖教材。
我们目前使用的多学时电工学教材为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第六版和我们学校李海老师主编的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电工电子技术),该教材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湖北省分中心《电工学》课程作为一门较成熟课程,设置大体相同,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二、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1、武汉工业学院作为二本院校,专职的《电工学》课程老师大约有7人,其中副教授2人,其余5人均为讲师,博士在读3人,其余均为硕士,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
《电工学》作为技术基础课很难引入高层次人才,所以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放在鼓励支持现任教师进修学习,那么这次精品课程的学习,我校就派了两位老师参加。
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张志毅老师:目前我们学校从事电工学教学的专职教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5人都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2008年在我们的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有一人获得了学校的教学竞赛一等奖。
我们电工学的教师队伍正在缩小,照目前的情况发展,后继无人.领导的导向问题。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电工教研室师资情况(2009最新):教研室共4名固定人员:教授1人、讲师2人(承担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工程师1人(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并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此外还有流动人员(1人多岗)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综上所述:目前专职从事电工学教学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三、实验环境建设的新进展1、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海军工程大学对实验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虚拟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构建网络虚拟实验是未来的趋势。
2、目前,襄樊学院大力发展实验教学,近几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了省级重点电工电子实验室。
3武汉科技大学的刘琼老师:虽然我校实验能做到一人一台,可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一是验证性实验多,学生不感兴趣,二是实验板都是现成的,学生就按图联联线,测出结果,对实验原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创新型实验基本停留在规划期,没有多少自己动手设计的机会。
4、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张霞老师:之前建立的电路实验室都是引进的成套的实验台,但在教学中逐渐发现这些实验台实际上是“好看不实用”,目前启动的《电路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拟建一个“元器件”展示室,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实际的元器件有个感性认识,作为原有实验台的有益补充。
5、黄石职业技术学院的郝兵老师:关于实验这一方面,其实我院的实验条件还不差(基本一人一台或两人一台),但由于学院对实验这一块还不太重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从事实验指导时课时太低,两节课折算一节课,而且还没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另外学生人数也比较多40人一班;另一方面学校的实验室也不能对外开放,有时就连我们教师自己想做一些项目,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一句话,要想让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的领导层彻底解放思想啊!(说明,当时实验室的建设这所以投资不少,主要是为了应对上面的检查)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下,各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从最初的理论课的附属品到现在教学改革的热点,实验教学已有很大改善,但如何加强综合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如何深入理解课程与实验的有机纽带课程与实验的关系是互相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课程为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实验具有了可行性和科学性,能完成其预定的目标;实验又使理论得到了检验和升华。
无实验的课程是抽象的、晦涩的课程;无课程的实验是盲目的、无源之水的实验。
二者缺一不可。
要把握好课程与实验的关系必须深刻的理解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本质及精髓,必须深入的了解实验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可能拓展的范围。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电工学》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1、武汉科技大学电工学教学主要是针对非电专业学生,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三:1)有限的学时与日益扩展的授课内容的冲突。
2)教学环节与实验环节的匹配问题。
3)如何让电工学老师教学科研两不误。
2、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方奕乐老师:我谈谈对电工学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①学时少、教学任务重目前我们电工学主要面向非电类专业——机电、环境、给排水等专业。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机电专业56学时理论教学(分两学期完成)环境和给排水专业48学时(一学期完成);实验课程除外。
规定完成的教学任务包括电工部分:直流电路部分、电路暂态分析、单相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电子部分:二极管及其电路、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学时不断压缩、教学内容却没有减少。
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只能简单介绍不能深入,教学进度也较快,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费劲。
②学生基础知识准备不足。
电工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前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这两门基础课对于目前大学生而言,都是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
尤其是有些学生高中是文科没有物理和数学基础学习起来更是无从下手。
特别是在讲解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时很多同学对于复数的概念不了解,学起来就摸不着头脑,这部分内容跟不上,三相电路就无法学习了。
③重视不够一方面学生重视不足,不是专业必修课,课时少、难度大另一方面:院系领导重视不足,某些专业减少、甚至是取消电工课程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电工学理论性较强,尤其是电路理论分析部分运用较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
特别是在当前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大量的联系实际教学不够现实。
因此史老师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很值得借鉴的。
六、如何使学生克服《电工学》课程中的重难点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刘丽君老师:我在教本课程的时候,感觉最大的难点是我们在讲基本电路,三相电路,电动机这块没有实验设备,学校认为这块的实验都是验证性的,没有必要,我也特别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宝贵意见回答:一定要引入工程实例,提起学生的学生兴趣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果1、现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越来越受欢迎,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
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总结。
2、要搞好课堂教学,真如史老师所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要以教师为主,因此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能搞好课堂教学。
3、长江大学的刘开健老师认为,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主导为作用,提供课堂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4、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刘丽君老师认为:搞好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的想法是:1)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时,我会提问“当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由输出端得到放大信号时,是不是违背了我们能量守恒定律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让他们思考,自己找答案,从而加深对直流电源和静态工作点概念的理解。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举出事例让学生加深认识学习本课程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完触发器的课程后,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包含触发器的电路有哪些,然后举例子“我们竞赛时的抢答器”,然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触发器设计出抢答器电路。
3)扩宽思路,授以技能,培养能力。
授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涉及到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加以肯定,并鼓励其用实验去实现,遇到困难,除了向老师请教,还可以利用现在比较好的网络资源,或是找志同道合的同学讨论。
5、海军工程大学的张春仙老师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数是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融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加强课程的组织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加强课程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八、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1、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结合长江大学开课情况和个人理解,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其一: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实行实验教学独立授课,争对不同专业,选择性地开展实验;其二:减少验证性实验,可以将验证性实验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建立相关概念;对于必不可少的验证性实验,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搬的机械操作,而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做?”等,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尽量展现实验的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待实验;2、开展仿真实验与实际动手实验相结合,合理利用实验资源;3、多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从学生自选题目或老师提供题目的方法进行,最好能结合实际有用内容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思维,但这样开课有一定的难度;4、增开开放性实验项目,提供自主学习和提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