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

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

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仍有某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存在。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理应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朝健康方向发展。

标签: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P32〕社会心态,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和理想信念在心理上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社会心态状况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当前和今后都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是他们对社会存在在心理上的客观反映,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心态,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培育他们的健康社会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1.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指的就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实现大学生自我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然而,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健康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能否实现自我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一个积极的社会心态,能够使人充满活力,时刻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社会心态,才能够从内心深处修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干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当前我国社会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恰当的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就决定了必须培育他们健康的社会心态。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任何行动的产生,都必然有一定的思想铺垫,没有无思想的行动。而人的思想,又来源于人的社会心态。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