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
腹股沟斜疝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斜疝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从理论上讲,小儿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
1.非手术疗法(1)疝带疗法:是应用疝带压迫内环和腹股沟部,进而阻止疝内容物疝出,等待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继续闭塞,以期增加疝“愈合”的机会。
据薛璇英等(1989)报告,应用该法治疗腹膜鞘突未闭、无腹股沟管处肌肉薄弱或缺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00余例,疝闭合率达70%。
此法多用于婴儿,但对较大的疝或年龄在3、4个月以上的小儿,治愈疝的可能性极小。
而且婴幼儿棉纱束带或疝带不易固定,易被尿液粪渍浸污,并可压迫或擦伤皮肤;长期使用不仅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加嵌顿疝的发生率,甚至影响睾丸血运、或导致腹股沟管局部粘连进而增加手术困难和并发症。
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或有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采用疝带治疗。
①棉纱束带法:使病儿平卧,将疝内容还纳入腹腔;取长棉纱束带对折成双头,折端放置于内环体表投影处及腹股沟管区;双头从髂嵴上方自背后绕到对侧腰部,返回到腹前部后将双头穿过折端,使形成扣环,正好压迫内环;再经过腹股沟部转向后方至臀上方腰部打结。
可在内、外环处垫以棉纱或海绵,以加强压迫、减少皮肤擦伤。
②佩戴疝带法:佩戴疝带用尼龙带制成,以具有弹性和拉力的疝盖帽防止小肠;半圆环;疝帽(四周有松紧带牵拉、具有弹性);大腿固定带。
使用时,首先回纳疝内容物入腹腔,将疝帽覆盖于腹股沟管疝内环处,固定腰围,将大腿固定带由会阴部向下绕过大腿后沿臀外缘向上,与同侧半圆环结扎固定。
疝带固定时须注意有无疝内容物疝出及松紧是否适宜。
单侧疝先固定患侧,双侧疝可先后固定两侧。
佩戴该疝带后,患儿可下地随意行动,不妨碍大小便,若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如佩戴不合适或有疝内容物疝出,须重新固定。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导读:当疝内容物(主要为肠管)从们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琛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的浅环,进入阴囊所形成的疝称腹股沟斜疝。
……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
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
老年体弱如患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可在回纳疝块后用疝托紧压疝环,夜间休息时可除去。
长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一般不予推荐。
斜疝的手术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
对患儿仅作疝囊高位结扎,以免影响精索和睾丸的发育和破坏腹股沟管的生理性掩闭机制。
除非腹壁有巨大缺损,一般很少施行疝成形术。
疝囊高位结扎:为了消灭残留的腹膜鞘状突,必须在横断疝囊后,剥离其近端到内环,该处可见到腹膜外脂肪层,其深面即为壁层腹膜。
在此平面用丝线行疝囊颈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一般不必切除,囊口任其开放。
疝修补:随着斜疝的发展,内环逐渐被撑大,腹膜强度进一步减弱。
因此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必须行疝修补术。
疝修补应包括二个概念:即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和修补腹股沟管的薄弱部位。
在修补腹股沟管之前必须先探查和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否则复发将不可避免。
为此,在疝囊高位强扎后必须继续解剖提睾肌,将其在根部切断,更好地显露撑大的内环及凹间韧带,缝合凹间韧带使内环缩小以只能容纳精索通过为度。
腹股沟管薄弱部位修补的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1.Ferguson法在精索浅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以增强腹股沟管前壁,适用于较小和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
2.Bassini法将精索游离提起,于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精索被移位到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适用于较大的和腹股沟管后壁强度减弱的斜疝。
判断腹股沟管后壁、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的强度,可于术中用手指伸入内环到其内侧的腹壁向体表方向顶出以体会其强度。
腹股沟斜疝的总结 (2)
腹股沟斜疝的总结什么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股沟区域出现的一种疝气疾病,即腹内的脂肪或肠道组织通过腹壁的腹股沟管而突出。
这种疾病通常会造成腹股沟区域的鼓起和疼痛,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肠道梗阻和腹部不适。
腹股沟斜疝的症状腹股沟斜疝的常见症状包括:1.腹股沟区域鼓起:腹股沟斜疝通常表现为在腹股沟区域形成一个突起或肿物。
这是由于腹内组织通过腹壁的腹股沟管而突出所导致的。
2.疼痛和不适: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常常会感受到疼痛和不适,尤其在活动或大便时可能会加剧。
3.咳嗽或打喷嚏时鼓起加重: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腹股沟斜疝区域的鼓起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腹压增加导致疝囊突出。
4.消化不良:腹股沟斜疝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5.肠道梗阻:严重情况下,腹股沟斜疝可能会导致肠道梗阻,出现严重的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腹股沟斜疝的轻度和早期病例,包括以下措施:1.使用腹股沟疝带:腹股沟疝带是一种用于支持腹股沟区域的带子,可以通过给予压力减轻疝囊的突出并缓解疼痛。
然而,长期使用腹股沟疝带可能会导致腹肌萎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改变生活习惯:避免搬重物、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等活动,以减少腹压,有助于减轻症状。
3.调整饮食习惯:避免便秘和腹胀,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减少肠道压力,减少症状的发作。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腹股沟斜疝的中度和重度病例,其中包括以下选择:1.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腹部进行小切口,并使用腹腔镜器械来修复疝囊,强化腹壁,以防止疝囊再次突出。
2.传统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手术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域进行较大的手术切口,修复疝囊和腹壁缺损,以达到强化腹壁的目的。
3.网片修补: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网片来加固腹壁,以防止疝囊再次突出。
腹股沟疝咋治
腹股沟疝咋治蒋向阳腹股沟疝指的是人体腹腔内的脏器利用腹股沟区存在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并形成一个包块,也被称为疝气,是临床十分常见疾病中的一种,幼儿、中年人以及老年人都存在着发病的可能。
由于该病会被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影响,其发病原因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因为他们的腹壁肌肉强度比成年人明显降低,因此发病率会比其他人群相对高很多。
一、手术治疗在医院临床中,腹股沟疝一般可以分为两类:腹股沟直疝以及腹股沟斜疝。
它们之间的发病概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斜疝的发病率会比较高,而直疝比斜疝会相对低很多,并且男性群体患病要多于女性群体。
如果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不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会产生其他严重的相关病症,病情十分严重的话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腹股沟疝的治疗极为关键,在现阶段临床中,其治疗方式有许多种,而其中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并且手术治疗拥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在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手术的方式也正在逐渐增多,主要以疝修补技术为主要方式,而该方式又包含了开放术式以及腹腔镜术式,其中后者在这几年的临床中获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该手术方式可以不用进入患者腹腔中,可以直接利用切口把疝囊拉回到腹腔后利用网片来将其突出的缺口有效覆盖住,该方式经常应用在双侧腹股沟疝与一些复发疝的治疗中。
腹腔镜术式治疗所造成的创伤非常小,并且有着治疗后的复发率相对会较低以及患者恢复迅速的特点。
使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手术的前后必须听从医嘱,不可以进食。
在手术治疗完成后需要施加一些辅助治疗,比如静脉给药或者安置尿管等,另外,该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会产生剧烈疼痛感,同时恢复速度慢,复发率较高,甚至有一些存在着心、肺以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为他们不可以进行全身或者是局部的麻醉,促使手术不能有效进行。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在进行相应治疗过程时,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症具有的特征,给患者量身定制出合理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恢复。
什么是腹股沟斜疝?如何治疗?
什么是腹股沟斜疝 ?如何治疗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听说谁家小孩患了“疝气”。
那么什么是“疝气”,它是怎么形成的?又该如何治疗呢?在讲解之前,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生活中大家经常谈到的“疝气”通常指的是腹股沟疝,它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其中腹股沟斜疝占比最大约95%左右。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疝和绞绞窄性疝。
人们常觉得小孩儿才患“疝气”,大人是不患“疝气”的,这是错误的,“疝气”大人、小孩儿都可能患病,而其不分男女,同样可以患此病。
腹股沟疝一个共同特点:腹壁肌肉发育不全或后天腹腔内压力增高使得腹壁局部形成缺损或人体自然腔道扩大(内环口、外环口、股管),从而使腹腔内脏器经此突出于腹股沟区(大腿与小腹交界处,大腿根部)形成肿块,即所谓“疝气”,因平躺或休息后,疝囊内脏器回到腹腔内,包块消失,相似一个充满气的包块一张一弛,大家形象的称之为“疝气”。
下面将对腹股沟斜疝的形成原因、表现以及治疗等进行全面介,旨在促使患者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积极有效治疗。
一、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疝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患者体内脏器或腹膜经缺损或扩大的内环,再由斜行通道进入腹股沟管,穿过皮下环,形成突起包块,甚至进入到患者(男性)阴囊中,此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腹股沟斜疝。
占所有腹股沟疝的95%以上,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斜疝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导致患者产生此病症的因素主要分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指常见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因素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腹横肌和腹内斜肌(控制内环口的肌肉)发育不全,当腹腔内压力升高时由于腹膜腔是个密闭的囊袋,腹膜经较薄弱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向外膨出形成疝囊。
斜疝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腹内压增高,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如小儿过度啼哭,老年人支气管炎长期咳嗽以及慢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年轻人剧烈运动等。
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
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有>2000万例腹股沟疝手术。
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
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上腹股沟区域存在缺损,向体表有凸起的结构,腹壁缺损可以是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产生腹股沟疝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有关。
总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腹股沟疝多发于男性、老年人。
(2)先天因素:如鞘状突未闭、腹股沟管发育不良(长度较短、斜度不足)等情况。
在遗传基因上虽无确切的证据,但相关研究表明:有腹股沟疝者的后代发病率可增加数倍之多。
(3)后天因素:机体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不良,如慢性肝病、腹腔积液、肾病等及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或其成分改变:还与长期吸烟、有腹部手术史等有关。
3、分类与分型腹股沟疝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在于:(1)准确描述病情。
(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3.1分类3.1.1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临床最常用)分类。
(1)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可位于股血管前方或外侧的疝。
3.1.2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分类。
(1)易复性疝:疝常在患者站立或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
(2)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未发生器质性病理学改变。
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类型,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如盲肠、膀胱等)所构成。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可伴有临床症状(如疼痛和消化道梗阻的表现),但疝内容物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腹股沟疝气有什么简单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气有什么简单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1-12-30T06:57:08.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舒向成[导读] 腹股沟疝指的是发生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主要是由于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升高,腹腔内的器舒向成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医院四川凉山 616150一、什么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指的是发生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主要是由于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升高,腹腔内的器官或是组织通过腹壁上腹股沟趋于的缺损位置,向体表外形成凸起结构。
腹壁缺损坑能是先天形成的,也可能是后天导致的,典型的腹股沟疝结构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疝环(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同时腹股沟疝的类型也较多,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二、腹股沟疝的病因腹股沟疝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腹壁肌肉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升高,上述因素多出现于老年人群之中,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肌肉萎缩,且腹壁较为薄弱,腹股沟区域更加薄弱。
该区域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使得疝气形成具有天然通道优势,同时老年人群可能由于其他疾病,如咳喘、便秘等情况导致腹压升高,使得疝气的发生率显著提升。
三、腹股沟疝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股沟疝多发生于男性、老年人群之中,但患者往往对该疾病并不重视,且患病初期该疾病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疼痛情况。
病情发展后,疼痛加剧,患者可能选择入院治疗,但此时或发生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临床之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等进行确诊,诊断存在困难时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对其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指的是对包块以及疼痛的形成因素进行区分,包块的形成因素也可能为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软组织肿瘤、脓肿、异位睾丸、圆韧带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而腹股沟区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内收肌肌腱炎、耻骨骨膜炎、髋关节炎、髂耻滑囊炎、辐射性腰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腹股沟疝的分类及治疗
求医问药・医学课堂家庭保健报/2004年/01月/29日/第005版/腹股沟疝的分类及治疗吕希明 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多发生在男性,可见于各种年龄,但以小儿和青少年更为多见。
一般在啼哭时、站立、行走或劳累后腹股沟部出现肿块。
此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常可进入阴囊,伴有坠胀感,平卧或用手加压按摩可送入腹腔而消失。
但如发生嵌顿,疝块即有明显疼痛,不能回纳,可伴恶心、呕吐,甚至有肠梗阻的表现。
嵌顿时间一长,肿块表面发红,可发生肠坏死、肠穿孔,应立即治疗。
对于1岁以下婴儿,随着腹肌的发育,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纱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以防止疝块突出。
小儿哭闹,疝块发生嵌顿时,如时间短(3~4小时以内),可以试行手法复位。
方法是:臀部垫高,用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入腹腔,动作要轻柔。
复位后如小儿安静,无腹痛情况,即可避免一次紧急手术。
如复位后小儿腹痛加剧,哭闹不安,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如复位不成功或成人斜疝嵌顿,则需急症手术。
小儿手术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即可,成人因继发有腹壁损害,结扎疝囊后,还要修补腹壁缺损。
腹股沟直疝不是先天性的腹部异常,而是因为年龄增长,肌肉萎缩引起的腹股沟区腹壁薄弱,当有慢性咳嗽或前列腺肥大引起腹内压增高时,腹内容物经该区腹壁向体表膨出,形成半球形疝块。
因这种疝的走行方向是直接向前的,所以叫直疝。
它多发生在老年男性病人,临床表现与斜疝很相似,但疝块不进入阴囊,也很少发生嵌顿。
直疝亦需手术修补,但手术后较易复发。
年老体弱、有严重疾病的直疝症病人,手术耐受力差,可用疝带压住疝囊口、阻止腹内容物突出。
【最新精选】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
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
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
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形伸入腹股沟管。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2)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中医辩证论治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2.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三)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中医医案——腹股沟斜疝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中益气法治愈狐疝病案:袁某,男,55岁。
初诊:1978年6月1日。
主诉及病史:右侧鼠溪部出现一突起包块一月余,有坠胀感,遇寒、咳嗽和久行则加重,夜卧则包块还纳入腹。
经某医院诊为“右侧腹股沟斜疝”。
令其住院手术,因不愿手术,来我院中医治疗。
诊查:症见形体瘦弱,乏力气短,少腹坠胀,包块突起,腰膝部时有冷感,素有痰饮,食纳欠佳,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患者年事已高,常于野外负重,感受寒湿,饮食不节,寒温不慎,久致肝肾阳虚,中气下陷,发为疝气。
治法:宗李东垣补中益气法,加温肾散寒之品。
处方:生黄芪10g 党参10g 柴胡10g 当归12g 陈皮6g 升麻6g 炒白术10g 大小茴香各6g 巴戟天10g 炙甘草6g 盐橘核10g 二诊:6月6日。
服上方药5剂后精神食欲转佳,虽值暑天,腰膝冷感未减,舌脉如前。
以上方加胡芦巴10g、公丁香10g,以加强温肾散滞之功,5剂。
1三诊:6月15日。
证情逐日改善,包块鼓出次数减少,舌脉较前改善。
药已中病,效不更方。
四诊至七诊:证平稳,均以前方加减,曾加用炒枳实、茯苓、吴茱萸、马蔺花、仙茅等,共进药35剂。
八诊:7月8日。
患者形体渐壮,包块已不鼓出,食欲良好。
舌质稍淡,苔薄白,脉已平和。
拟予丸药巩固疗效,以收全功。
处方:生黄芪75g 党参50g 白术60g 升麻30g 柴胡50g 枳实75g 桔梗50g 公丁香30g 当归50g 胡芦巴60g 巴戟天50g 炙甘草3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日服3次。
随访四年未复发。
去某医院检查均属正常,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中医学关于疝气的名称很多,有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㿗疝等,本例少腹包块时出时入,似狐之出入不定,故诊为狐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可复性疝。
本证患者因年老体弱,脾弱清气不升,加之厥阴虚寒之气内聚不散,又因负重而罹此患。
什么是腹股沟斜疝
什么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什么腹股沟斜疝是腹腔内的疝囊由于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从腹腔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然后进入腹股沟或阴囊而形成的,就好像长了个包块,俗称“疝气”,是一类比较常见儿童外科疾病,发病率在儿童人群较高,早产儿、发育不良患儿发病率更高,且男性大于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可复性腹股沟区肿块、钝性疼痛等,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肠梗阻,绝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发生早期只会偶尔感觉腹股沟剧烈疼痛,机体用力或运动时疼痛感加重,休息片刻后好转。
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来确诊,若疝的体积较小不易察觉可以通过腹股沟处B超检查明确诊断。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对于大多数腹股沟斜疝患者来说,感染此疾病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否则可能会引起疝囊内容物绞窄坏死,如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开腹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等,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等病症,还能降低疾病复发率,促进康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腹内压的情况,避免咳嗽打喷嚏、腹泻便秘、过量运动等,以免发生嵌顿导致复发。
对于年老体衰或伴有基础疾病或重症的患者可进行疝带治疗,通过束带到达会阴部连接腹前部和腰带,然后将磁疗药包固定在疝环口,对患者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害,但是在治疗期间要时刻保持疝容物稳定不易脱出,使疝环口处于闭合状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束带。
手术治疗虽然能治疗疾病,但是往往会由于术中操作不当,导致疝囊内容物、肠管、膀胱等部位损伤,通常术后都会有复发的风险,可能还会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
若术中患者精索血管、皮神经出现损伤,可能会引起腹股沟感觉异常、睾丸萎缩等;若医护人员止血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皮下血肿、阴囊血肿等。
◎腹股沟斜疝术后护理①饮食护理:合理安排膳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机体营养,多吃富含纤维类食物,避免出现便秘,由于排便时腹腔内压力会增高,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复发,同时多补充维生素C,如猕猴桃、橙子、西红柿等,还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银耳、鸡蛋、牛奶等。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
参 考 文 献
[ 1 1巴图尔 】 ・ 尼 牙 子,斯坎德 尔 ・ 牙 生,艾 尼艾买 提 . 充填式 无 张力疝修
资料采用 检验 ,P < O . 0 5 表示差异 有统 计学意义 。
2 . 3 随访
观察 组 全部 获得 随访 ,无 复发 患者 ,对 照组 获得 8 2例 随 访结 果 ,7 例 复发 ,复发率 8 . 5 %,观 察组复 发情况 明显少 于对
月 强 组 ( = 5 . 3 3 6 ,P < O . 0 5 ) 。 3 讨论
8 6 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 巴西尼修补术治疗。两组患 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 中 外医 学研 究》 第1 1 卷第8 期( 总 第1 9 6 ) 2 0 1 3 年3 月
腹股沟斜疝 的临床治疗
郝建平①
【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 对i 7 2 例腹股沟斜疝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 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巴西
率6 9 . 8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是 由于无张力疝修补 后 进行游 离 ,切开 并游离 精索 ,分 离疝囊 ,将其 内翻后 放置 于 术可在不破坏 人 体生理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人工材料对病灶进行修 腹 腔 内,于疝 内环 缺损处填 充疝环 填充 物 ,缝合 切 口。两组患 复,可保 留 完好的腹股沟组织结构 。 而在并发症的观察及随访中, 者 术 中均避 免牵拉 以避 免术后水 肿 ,对 于合并 高血压 、糖尿病 笔者发现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5 . 8 %, 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并发症 的患者术前 均纠正其血压 、血糖水平 。 发生率 2 5 . 6 %,复发率 8 . 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 明显少于对 1 . 3 疗效评价 照组 , 可见 , 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保护髂腹下以及髂腹股沟神经 , ( 1 ) 完全治 愈 :术后包块消失 ,切 口愈 合 良好 ,且无并发症 ; 对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 ,对于腹股沟斜疝 ( 2 ) 好转: 术后包块 消失 ,切 口愈合较差 ,且伴有并发症 出现 ; ( 3 ) 应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可 明显改善传统治疗方法疼痛大 、 无效 :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有效 = 完全治愈 + 好转 。 恢复慢 、复发率高的缺点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文/ 曾维根(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
病之一。
在胚胎的早期,腹膜在腹股沟管
的内环处往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
随
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鞘状突包裹睾丸,并
且随着睾丸的下降,最终到达阴囊。
出生
之后,鞘状突会逐渐萎缩和闭塞。
如果在
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睾丸下降缓
慢或者没有下降,鞘状突可能保持开放状态,如果有腹腔组织或者脏器进入,就形
的疝内容物,右手缓慢加压,将肿物回纳进入腹腔。
动作一定要轻柔,当患儿出现哭闹的时候,应该暂停操作,待患儿安静后再行加压复位。
复位之后,应该留院观
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嵌顿的时间较长,怀疑肠管坏死,均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宜采用斜切口,便于显露探查以及手术操作。
需要根据肠管的颜色,张力,蠕动,血管搏动的因素,综合判断肠管的活性,确定肠管的活性,才可以还纳。
如果肠管已经坏死,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吻合肠管。
疝内容物还纳之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疝囊,如果疝囊水肿明显,组织。
如何治疗腹股沟疝钟灵易
如何治疗腹股沟疝钟灵易发布时间:2023-07-10T03:52:11.357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7期作者:钟灵易[导读]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富顺县人民医院 643200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
科学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远离疾病困扰。
一、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腹股沟疝的发生原因主要与腹壁肌肉强度减弱,腹内压力增高有关,其临床症状如下:1、可复性疝可复性疝的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有一个可以修复的肿块,开始时肿块较小,只有在站立、劳动、行走、跑步或啼哭时出现,如果没有过大的动作或用手按压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
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不适感,只是偶尔发生胀痛或牵涉痛。
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肿块的体积会越来越大,自腹股沟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下降到阴囊或大阴唇中,影响行走和劳动。
此时的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2、滑动性斜疝滑动性斜疝的体积较大,无法完全回纳,是一种难复性疝。
滑出腹腔的盲肠容易与疝囊前壁黏连在一起,常见于右侧,左右两侧的发病率为1:6。
滑动性斜疝的临床症状还包括消化不良和便秘。
3、嵌顿性疝嵌顿性疝的发生多以腹内压突然增加有关,如劳动、排便等,多以斜疝为主,其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无法回纳。
肿块紧张发硬,触痛在明显。
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有轻微的疼痛感,若为肠袢,不仅疼痛剧烈,还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处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变成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区别于上述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绞窄性疝可表现为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为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临床外科知识: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临床外科知识: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非手术治疗(1)1岁以下婴幼儿,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用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
手术治疗1.传统的疝修补术(1)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切去疝囊。
(2)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方法: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3)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①Bassini法:临床应用最广泛。
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②Halsted法: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将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
③McVay法: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④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
2.经腹腔镜疝修补术(1)经腹膜前法;(2)完全经腹膜外法;(3)经腹腔内法;(4)单纯疝环缝合法;3.无张力疝修补术(1)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例题:有关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哪项不正确?A.逆行性嵌顿疝,术时如见疝囊内肠袢血循环良好,将肠管还纳腹腔B.常用的Bassini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C.婴幼儿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可获满意疗效D.腹股沟管后壁缺损严重,可采用疝成形术E.嵌顿性疝手法复位失败,需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正确答案:A。
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手术护理知识要知道
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手术护理知识要知道陈锦(喜德县人民医院;四川喜德616750)我们知道,腹腔内的脏器或者是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形成腹外疝。
而腹股沟疝就是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在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股沟斜疝,另外一种是腹股沟直疝。
其中,在临床中是以腹股沟斜疝最为普遍。
腹股沟斜疝通常表现为右侧比左侧常见,并且在男性朋友中发病率比较高。
而如果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者不及时就医,可能会让疝块逐渐增大,从而加重腹壁的损坏,引起不良的后果,给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不便。
一、关于腹股沟斜疝你知道多少?首先腹股沟斜疝是易复性斜疝,相比较于腹股沟直疝而言,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即疝从腹股沟管的内口出去,并且经过腹股沟管,同时极有可能进入到阴囊中。
而腹股沟直疝则不进入阴囊。
另一方面,腹股沟斜疝比腹股沟直疝更加容易地发生嵌顿,程度较重时,可能会引起嵌顿物出现坏死的情况。
而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就会引起感染。
因此,如果患上腹股沟斜疝,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另外,从病因来说,对于年纪较小的儿童而言,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先天性原因。
具体体现在小孩胎儿时期发育不完全时,就会引起鞘状突没有闭合或者闭合不彻底的情况发生。
同时,如果小孩有咳嗽和便秘等情况出现,也会造成小孩体内的腹压上升,最后造成小肠或结肠等器官组织游离出来,形成疝气。
而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度操劳、或有着便秘和排尿方面等问题时,也极易造成人体内的腹压上升或者腹壁变得薄弱,引发疝气。
老年人则主要是因为自身年纪大了,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腹壁肌肉和肌腱等也会逐渐处于一个松弛的状态,从而造成老年人发生疝气。
二、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有效的方法。
1.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岁以下的婴儿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深环的治疗方法,阻止疝块突出。
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的疾病而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医用疝带防止疝块突出。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说明
K40.901腹股沟斜疝行53.02001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临床路径一、K40.901腹股沟斜疝行53.02001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K40.901腹股沟斜疝行53.02001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手术治疗:疝修补术;(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K40.901腹股沟斜疝,行53.02001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超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阴囊超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对172例腹股沟斜疝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巴西尼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2%,并发症发生率5.8%,无复发;对照组有效率69.8%,并发症发生率25.6%,复发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好,并发症出现率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腹股沟斜疝;治疗;疗效;并发症
腹股沟斜疝是一类常见的腹部外疝,约占腹股沟疝发病率的85%~95%,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
传统方法为巴西尼修补术,操作复杂,且对腹壁结构有扰乱,患者痛苦较大,恢复慢;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该疗法能够明显减轻张力修补术的不良反应。
笔者所在医院对2010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72例,男153例,女1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8.3±16.2)岁。
其中右侧疝102例,左侧疝70例。
合并症:睾丸鞘膜积液7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
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6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巴西尼修补术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及术后24 h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麻醉成功后,按照组别施行不同手术治疗。
对本临床研究的患者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随访中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
1.2.1 对照组采取巴西尼修补术,提起精索后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将精索置于腹内外斜肌间,缝合疝口。
1.2.2 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进行游离,切开并游离精索,分离疝囊,将其内翻后放置于腹腔内,于疝内环缺损处填充疝环填充物,缝合切口。
两组患者术中均避免牵拉以避免术后水肿,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均纠正其血压、血糖水平。
1.3 疗效评价
(1)完全治愈:术后包块消失,切口愈合良好,且无并发症;(2)好转:术后包块消失,切口愈合较差,且伴有并发症出现;(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有效=完全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完全治愈51例,好转30例,有效率94.2%,对照组完全治愈28例,好转32例,有效率69.8%,观察组有效率明顯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2例阴囊血肿,3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5.8%,对照组术后出现22例并发症,其中9例阴囊血肿,7例尿潴留,6例顽固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25.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字2=2.908,P<0.05)。
2.3 随访
观察组全部获得随访,无复发患者,对照组获得82例随访结果,7例复发,复发率8.5%,观察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字2=5.336,P<0.05)。
3 讨论
萧金丰等[2]报道,男性及中老年人群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而该病的传统治疗方式对腹壁解剖学结构的扰乱,强行缝合联腱与腹股沟韧带,导致患者术后组织愈合较慢、手术部位疼痛较为剧烈,且复发率较高[3]。
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年-2010年收治的172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析,发现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完全治愈51例,好转30例,有效率94.2%,对照组完全治愈28例,好转32例,有效率69.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在不破坏人体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材料对病灶进行修复,可保留完好的腹股沟组织结构[4]。
而在并发症的观察及随访中,笔者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5.8%,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6%,复发率8.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保护髂腹下以及髂腹股沟神经,对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因此,对于腹股沟斜疝应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
善传统治疗方法疼痛大、恢复慢、复发率高的缺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巴图尔·尼牙子,斯坎德尔·牙生,艾尼艾买提.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斜疝150例临床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84-385.
[2] 萧金丰,贺轲,向国安,等.腹股沟区解剖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探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2):2715-2717.
[3] 徐知非.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832-833.
[4] 梁健升,姚干,李宇洲,等.7000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随访结果[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