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an散射》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40~1960年,拉曼光谱的地位一落千丈。主要是因为拉曼效应太弱(约为 入射光强的10-6),并要求被测样品的体积必须足够大、无色、无尘埃、无 荧光等等。所以到40年代中期,红外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更使拉曼光谱的应 用一度衰落;
• 1960年以后,激光技术的发展使拉曼技术得以复兴。由于激光束的高亮度、 方向性和偏振性等优点,成为拉曼光谱的理想光源。随探测技术的改进和对 被测样品要求的降低,目前在物理、化学、医药、工业等各个领域拉曼光谱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
Accumulation time: ca. 1 s
二、拉曼散射的理论
1.拉曼散射的经典理论
依据:以物质分子(散射体)当作为电介质,光波当作电磁场,当物 质分子受电场强度为E的电磁场作用时,会产生感应电偶极
矩P
P=P(1)+P(2)+P(3)+… (P(11))=α·E (2) P(2)=1/2β·E·E (3) P(3)=1/6γ·E·E·E (4) α是分子的极化率,数量单位在10-40cv-1m2,是二阶张量, β是分子的超极化率,数量单位在10-50cv-2m3,是三阶张量, γ是分子的二级超极化率,数量单位在10-61cv-3m4,是四阶张量。
不考虑超极化率和二级超极化率的影响:
将(1)式改为
(5)
P=α·E
假设入射光为频率ν0的单色光
E E0 cos 20t0
(6)
p E0 cos 20t0
(7)
如果将产生感应电偶极矩的分子视为各向同性,即α作为常数,感应电 偶极矩将发射频率为ν0的电磁辐射,它的频率和入射频率相同,这就是瑞利光 散射。
Isotopic (35,37Cl) splitting of n1vibration
Spectrum taken by Raman in 1929; Resolution ca. 10 cm-1 Slaimtpelre Volume: ca. 1
Exposure time: ca. 40 hours Spectrum taken with a modern Raman set-up; Resolution ca. 0.5 cm-1 Sample Volume: ca. 1 ml
但实际上分子是非各向同性的,极化率α是一个张量,那么所加电场在X、 Y、Z轴方向上产生的感应电偶极矩可以表示为:
Raman散射与 分子振动光谱
刘雪芹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牛顿 -对可见光谱首次科学研究
“Spectre”(幽灵)
“Spectrum”
光散射现象
散射现象 存在于任 何分布的 不均匀性 体系。
反射光
散射
入射光
物质
透射
光散射现象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朝霞和晚霞呢?
如何解释蓝天和彩霞
对太阳光的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光的强度与波 长有关,波长越短越强。
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适用于分子结构分析
1923年,德国的Smekal理论上预言了光的非弹性 散射,同期,印度物理学家Raman发现苯的散射 光谱是不连续的;
1926年,Raman在论文中并没有肯定这种散射是非 弹性的,以后的许多次实验最终证明了这种散射的 非弹性,他将这种效应称为“一种新辐射”;
C.V Raman,印度物理学家
wk.baidu.com
1930年,42岁的Raman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亚洲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 科学奖;
拉曼散射效应的进展:
• 拉曼散射效应是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V.Raman)于1928年首次发现的,本 人也因此荣获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28~1940年,受到广泛的重视,曾是研究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 可见光分光技术和照相感光技术已经发展起来的缘故;
同年 Pringsheim(普林斯海姆) 建议称为“拉曼效应”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2年激光作拉曼光谱的光源
CCD-Camera
PM
w0
wStokes
FT-Raman spectrometer
Raman Spectrum of CCl4
435,8 nm (Hg-line) anti-Stokes Stokes
黄昆先生
1954年在英国出版与波恩合著的名著 《晶格动力学理论》,成为声子物理和拉 曼散射的经典理论著作。
1988建立起超晶格拉曼散射理论
2002年获国家科技奖。
印度物理学家 Raman
1928年发现非弹性散射
《Nature》的三封电报
1928年2月16日 1928年3月8日 1928年3月22日
§1 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一、拉曼效应
1. 弹性散射:在散射过程中没有发生能量变化的散射。
2. 非弹性散射:在散射过程中发生能量变化的散射。 3. 拉曼散射:对称地分布在瑞利散射光的两侧但其强度大大
弱于瑞利散射(约为10-6—10-9)的散射 ,低于入射光频 率
的散射线称为斯托克斯线,高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称为
1928年,Raman和Krishnan首先在液体苯中观察到
了这种散射效应。此后不久,俄国物理学家 Lardsberg和Mandelstam在石英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光 散射现象,他们称之为“联合散射光谱”,同时,
Cabanues和Rocard在巴黎也证实了Raman的观察结果。Pringsheim撰文总结并指出 Raman所发现的是一种全新的现象,并建议称之为Raman效应,即在1928年,有关 Raman效应的论文就发表了58篇,第二年多达175篇,这在当时是数量惊人的;
反4. 拉曼效应的历史渊源
斯托克斯线。
λ


λ
增 大
减 小


λ


透过光λ不变






λ
不 变
CCl4的拉曼光谱
Rayleigh scattering
Stocks lines
anti-Stockes lines
Δν/cm-1
拉曼位移(Raman shift)
Δν=| ν 0 – ν s |, 即散射光频率与激发光频之差。 Δv取决于分子振动能级的改变, 所以他是特征的。
d3
I1/4

d1
d2
瑞利散
Raman解释了水分 子对光线的散射 使海水显出蓝色。 这与大气分子散 射阳光而使天空 呈现蓝色的机理 完全一样。
400nm
地球
500nm 600nm 700nm
Raman Spectrum
基本原理 Raman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仪器 应用 发展 分子振动、对称与群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