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冰 课件 PPT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冰的基本性质,探索冰的趣味玩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来源、性质,知道冰与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冰与水的关系,冰的趣味玩法。

重点:冰的基本性质,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等。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冰块,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冰的基本性质,如无色、透明、冷硬等。

演示冰与水的转化过程,让幼儿观察并理解。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冰的趣味玩法,如制作彩色冰块、用盐融化冰块等。

引导幼儿观察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入盐后冰的融化速度。

4. 随堂练习(10分钟)提问:“你们知道冰还有什么用途吗?”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如果要让冰融化得更快,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表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基本性质:无色、透明、冷硬。

2. 冰与水的关系:冰是水在低温下结成的。

3. 冰的趣味玩法:制作彩色冰块、用盐融化冰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冰块,记录冰的融化过程,并和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变化,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冰激凌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索冰的奥秘。

2024年《好玩的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好玩的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好玩的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冰的形成过程,了解冰的特性。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特性。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手套、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

(2)教师向幼儿介绍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冰与水的联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如:透明、冷、滑等。

(2)教师提问:“冰为什么会融化?”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冰块,让幼儿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冰块搬运比赛,让幼儿感受冰的滑和冷。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过程2. 冰的特性3. 冰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探讨冰的其他用途,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冰雕创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冰的特性及冰与水的联系3. 随堂练习中冰块搬运比赛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冰融化过程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冰雕创作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冰块,确保冰块外观完整、透明,便于幼儿观察。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物质》第二节《好玩的冰》。

详细内容包括:冰的形成、冰的特性、冰的用途以及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冰的特性和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冰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和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冰的观察、触摸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袋、水、容器、温度计、保温箱等。

学具:观察盒、触摸袋、画笔、画纸、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引导他们讨论冰的来源。

(2)邀请学生触摸冰块,感受冰的温度和质地。

2. 例题讲解(1)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通过实验,演示冰的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冰与水的转换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的融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冰的特性。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冰的形成:水在低温下凝固冰的特性:冷、硬、透明冰的用途:制冷、保鲜、娱乐等冰与水的转换:冰融化成水,水结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冰现象。

2. 答案示例:冰在饮料中起到制冷作用;冰箱里的食物用冰块保鲜;冬天河面结冰,人们可以滑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冰的形成和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需进一步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冰相关的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了解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学生对冰的直观感受。

2. 冰的形成过程和特性的讲解。

3. 课堂小结中冰与水关系的强调。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与发现》第二章《奇妙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了解冰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冰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重点:观察冰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动手制作冰玩具,体验冰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玩具、PPT、实物展示台。

学具:水、碗、冰箱、盐、色素、勺子、漏斗、绳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说出冰的特征。

(2)讨论:冰是从哪里来的?冰和水的区别?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冰的性质。

(2)讲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冰雕、冰激凌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盐、色素、水制作彩色冰块。

(2)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过程。

4. 制作冰玩具(10分钟)(1)教师示范制作冰玩具,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冰玩具,分享制作过程。

(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水在低温下凝固2. 冰的性质:冷、硬、透明3. 冰的应用:冰袋、冰雕、冰激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冰玩具,并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观察冰在室温下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成、性质和应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探索》第三册第十章——《好玩的冰》。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冰的形成、冰的特性、冰的玩法等,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对冰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的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冰的特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冰的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碗、热水、毛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颜料、调色盘、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触感,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冰是怎么来的吗?冰有什么特性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冰的特性。

(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冰在盐、热水等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冰的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冰的特性。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冰2. 板书内容:(1)冰的形成过程(2)冰的特性(3)冰的玩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冰2. 答案要求:幼儿用画笔、颜料描绘出冰的外观、特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冰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变化时,教师应更加注意引的准确性,让幼儿更明确观察目标。

2. 拓展延伸:(1)开展冰雕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冰雕作品。

(2)组织户外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冰,观察并记录冰的变化。

(3)让幼儿调查了解冰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冰的特性。

中班科常活动《好玩的冰

中班科常活动《好玩的冰

中班科常活动《好玩的冰内容与要求1、让幼儿知道冰的物质特性,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2、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冰在冷水和热水中融化的快慢程度不同。

材料准备:1、冰块若干;抹布;冷水、热水每人各一杯。

2、ppt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幼儿感知了解0摄氏度以下水会结冰。

(观看ppt第1张-第4张)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小结:原来水宝宝在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会变成冰娃娃。

二、自由玩冰,探索物理特性。

师:老师把冰娃娃请来,小朋友和他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冰娃娃是什么样子?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师:说说“冰娃娃握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师:冰娃娃身上还有什么什么秘密?师:我们一起看冰娃娃是秘密吧!(观看ppt第5张)小结: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握在手里是硬硬的、冰是冷冷的、冰是光滑的、冰是会融化的。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你们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后有什么不一样?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

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2、教师请大家一起做实验。

师:还有一些冰娃娃好多天没有洗澡了!我们来帮助他好不好?①摸摸两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师:请小朋友每个人轻轻的去取一杯水坐好!每个人再到我的前面取一杯水坐好!师:请你看看、摸摸这两杯水,有什么感觉!②每杯水放进一块冰,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冰块变化。

师:请你每个杯子放进一个冰娃娃,观察一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冰娃娃有什么变化?两块冰娃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③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小结:冰娃娃在热水中融化的比在冷水中快。

四、活动延伸课后思考题目:小朋友,为什么冰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化得快呢?师:这个问题你们能回答么?我们下一次再做实验,寻找和揭开这个秘密吧!师:现在请你把杯子的水轻轻的搬起椅子回教室吧!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024年《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标准教案.

2024年《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标准教案.

2024年《好玩冰》中班科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好玩冰》中班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冰奥秘》第二节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冰形成、性质、应用等方面,旨在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解冰特性,培养他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冰形成过程,掌握冰基本性质,认识冰在生活中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形成原理和冰性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冰特性,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模具、盐、色素、热水、汤匙、杯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外观、触摸冰质感,讨论冰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冰是怎形成?冰还有哪些有趣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冰形成过程、性质和应用。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冰融化、加盐后冰变色等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冰性质。

(2)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发现。

(2)讨论冰在生活中应用,如冰块降温、冰雕等。

六、板书设计1. 《好玩冰》2. 内容:(1)冰形成(2)冰性质(3)冰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自己喜欢冰雕作品。

(2)尝试用冰块制作一个简单冰雕。

2. 答案:(1)冰雕作品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力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冰性质和形成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思考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1)开展“冰雕大赛”,让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冰雕作品。

(2)组织户外活动,寻找生活中冰,观察冰在不同环境下变化。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感知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成因,知道冰的基本特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的掌握。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放大镜、热水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找冰,观察冰的外观,让幼儿初步感知冰。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征,如透明、冷、硬等。

b. 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水变成冰的原理。

c. 介绍冰的用途,如制冷、保鲜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记录冰的特征。

b. 进行冰块融化实验,让幼儿观察冰融化过程。

4. 分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冰的特性及冰的用途。

b.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b. 提问幼儿,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冰,防止冰融化。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a. 冰的特征:透明、冷、硬b. 冰的形成过程:水→ 冷却→ 冻结→ 冰c. 冰的用途:制冷、保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融化过程,记录下来。

2. 答案:a. 冰融化的过程中,冰块逐渐变小,完全消失。

b. 冰融化后,变成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冰的特性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冰融化过程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寻找冰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及其应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好玩的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认识自然界中的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形态、颜色和触感,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冰的特性,冰与水的关系。

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冰的观察和触摸。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雕、冰棍、放大镜、热水、毛巾。

学具:小盘子、小勺子、小布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冰雕、冰棍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让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凉和滑。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冰的形成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变化,了解冰与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说出冰的形状、颜色和透明度。

(2)分组进行冰块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冰的特性。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冰的用途,如制作冰雕、冰棍等。

(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2)引导幼儿思考:冰还可以怎么玩?激发幼儿对冰的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凉、滑、透明、易融化。

2. 冰与水的关系:冰是水变成的。

3. 冰的用途:冰雕、冰棍、冰块降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冰雕。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冰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冰的特性、用途和冰与水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自然界中的冰,观察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二节《好玩的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探究冰的融化过程;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了解冰的融化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原理。

2. 教学重点: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袋、热水、放大镜、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冰块。

(2)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并描述冰块的形态。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冰的性质和特点。

(2)教师讲解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请幼儿用画笔记录冰的融化过程。

4. 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冰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冰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1)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2)冰的融化过程(3)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态、性质、特点和融化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冰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如:节约用水,减少冰的使用;利用冰块制作冷饮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冰块的观察;2. 例题讲解中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原理的讲解;3. 随堂练习中幼儿动手操作和记录冰的融化过程;4. 作业设计中观察冰融化过程的作业;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好玩的冰说课稿

好玩的冰说课稿

好玩的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好玩的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好玩的冰》这一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的科学领域。

冰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且感兴趣的事物,尤其是在冬季。

通过对冰的探索,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征,了解冰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感受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同时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能已经接触过冰,但对于冰的形成、性质和变化的原理还不太了解。

因此,通过本次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冰的特征,知道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形成的,以及冰在不同温度下会融化。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冰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知道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冰的融化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冰的实物、图片和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冰的特征和变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成因,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

2.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冰的物理特性,如透明、硬、冷、易融化等。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物理特性的掌握,以及冰与水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冰的成因、特性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袋、实验器材(杯子、勺子、冷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实验器材(杯子、勺子、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感受冰的冷。

(2)邀请幼儿用小手触摸冰块,体验冰的硬度。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冰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2)引导幼儿思考,得出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实验器材将冰块融化,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2)讨论冰与水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掌握冰的物理特性。

4. 小组活动:(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在不同温度下的融化速度。

(2)记录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1)冰的成因: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

(2)冰的物理特性:透明、硬、冷、易融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心中的冰。

(2)和家人分享冰的成因和特性。

2. 答案:(1)冰块画:幼儿自由发挥,画出心中的冰。

(2)分享:幼儿向家人介绍冰的成因、特性和实验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寻找冰”活动,让幼儿在户外寻找冰,观察冰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冰实验,共同探索冰的奥秘。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体验玩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的特性,如透明、冷、硬、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体验玩冰的乐趣。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形成过程,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勺子、放大镜等。

学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满冰块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触摸冰块,让幼儿说说冰块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冰的形成过程: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冰是如何形成的。

(2)冰的特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的透明、冷、硬、滑等特性。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说说冰块的特点。

(2)让幼儿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4. 小组活动(1)冰块加盐:让幼儿在冰块上撒盐,观察冰块的变化。

(2)冰块染色:让幼儿在冰块上滴色素,观察冰块的颜色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过程2. 冰的特性:透明、冷、硬、滑3. 冰的玩法:加盐、染色、观察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融化过程,记录融化时间。

2. 答案:冰块在热水中融化时间约为51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操作,避免受伤。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冰,观察并记录冰的特性,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2. 幼儿观察冰块融化过程的引导;3.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冰是固态的水,了解冰的特性,如透明、冷却等;2. 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与水的关系,以及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感知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雕、冰棍、热水、盐、勺子、放大镜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冰雕,引导幼儿观察冰雕的形状、颜色等;邀请幼儿触摸冰雕,感受冰的冷却特性;提问:“你们知道冰是怎么来的吗?冰还有哪些特点呢?”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冰块、冰棍等,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特征;讲解冰是固态的水,介绍冰的特性,如透明、冷却等;解释冰与水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观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的微观结构;让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却特性,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讨论冰的用途,如制冷、制作冰雕等。

4. 互动环节: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冰的感受和发现;鼓励幼儿提出关于冰的问题,共同探讨。

5. 小结:强调观察、触摸、品尝等感知方式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冰是固态的水冰的特性:透明、冷却冰与水的关系冰的用途:制冷、制作冰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块融化过程请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记录,并引导幼儿思考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2. 答案:冰块融化成水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冰的冷却特性消失;观察记录表需包括冰块形状、颜色、融化时间等。

科学:好玩的冰

科学:好玩的冰

辛丰中心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稿主题冬爷爷的礼物班级中3 活动名称备课人孔令艳上课人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冰的物质特性。

2.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冰在冷水和热水中融化的快慢程度不同。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知道冰的物质特性。

难点: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冰在冷水和热水中融化的快慢程度不同。

活动准备1.冰块若干;抹布;冷水、热水每人各一杯。

2.PPT教学过程原设计方案修改意见教师活动幼儿活动一、幼儿感知了解0摄氏度以下水会结冰。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小结:原来水宝宝在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会变成冰娃娃。

二、自由玩冰,探索物理特性。

师:老师把冰娃娃请来,小朋友和他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冰娃娃是什么样子?师:说说“冰娃娃握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师:冰娃娃身上还有什么什么秘密?师:我们一起看冰娃娃是秘密吧!小结: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握在手里是硬硬的、冰是冷冷的、冰是光滑的、冰是会融化的。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们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后有什么不一样?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

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幼儿说一说在那里见过冰幼儿感受冰教学过程原设计方案修改意见教师活动幼儿活动2、教师请大家一起做实验。

师:还有一些冰娃娃好多天没有洗澡了!我们来帮助他好不好?师:请小朋友每个人轻轻的去取一杯水坐好!每个人再到我的前面取一杯水坐好!师:请你看看、摸摸这两杯水,有什么感觉!师:请你每个杯子放进一个冰娃娃,观察一下!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冰娃娃有什么变化?两块冰娃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小结:冰娃娃在热水中融化的比在冷水中快。

四、活动延伸师:小朋友,为什么冰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化得快呢?师:这个问题你们能回答么?我们下一次再做实验,寻找和揭开这个秘密吧!师:现在请你把杯子的水轻轻的搬起椅子回教室吧!幼儿摸摸两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_____年___月___日_____________部门【设计意图】现在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我利用冬天的特征,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水遇冷会上冻结成冰,那冰遇到热就会化成水这一科学道理。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科学课。

【活动目标】1.知道冰是凉的、硬的、光滑的,初步了解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2.学习制作“冰花”。

【活动准备】1.让家长提前在家为幼儿动制一盘冰和一个八宝粥小碗。

每组一盆温水。

2.教师做好的冰花、彩纸、大的果冻盒、水、毛线等物品。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家长做的冰块。

教师问孩子这些冰是谁给做的?是怎么做出来的?2.教师引导孩子感知冰的特点。

(1)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冰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没有颜色、很亮……(2)师:刚才你们摸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凉凉的、很炸手。

(3)孩子们,捏冰的时候怎样?幼儿:很硬很硬、捏不动…..(4)老师请小朋友将冰放在手心里,看看冰有哪些变化?手上的水又是怎样来的。

(5)并在手里会慢慢化成水,说一说还有什么方法化成水?(6)请幼儿将自己的冰放在温水盆里,观察冰慢慢融化的过程。

3.教师演示制作冰花的方法,幼儿学习制作冰花。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做的冰花漂亮吗?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问幼儿现在的冰和刚才你们玩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说说不一样在哪儿?(3)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的冰花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你们想想做?(4)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冰花。

(5)教师和幼儿把做好的冰花放在室外,(因为幼儿园没有冰箱)待第二天欣赏冰花。

4、欣赏冰花。

第二天把冰花取出,挂在外面的一根绳子上,共同欣赏谁做的冰花最漂亮。

【活动延伸】请家长配合,在家在制作一个冰花。

让幼儿观察冰花融化的现象;早晨的时候,观察窗户上的冰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