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
《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
《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课题组成员:杨欣怡陈渝枫郑晨茜方家豪谢清波江至锋王欣梦郑栋指导老师:吴巧东杨欣怡:这个过程虽然有点累,但我了解了这整个过程陈渝枫:团结的效果是巨大的,很有成就感。
郑晨茜:我找啦好多资料,我见识又涨啦。
谢清波:这个过程我很享受。
江至锋:我没看过三国,这次我对他们的性格有些了解啦。
王欣梦:大家的努力终于出结果啦。
总结心得: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作文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作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长篇小说。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以鲜明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命运描绘得生动而具体。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进行研究。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是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一种再现和演绎。
它涵盖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各大战役、著名将领和政治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命运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的起伏。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以史实为基础,融合了大量的曲折情节、精彩对白和描写手法。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对情节的合理安排,作者成功地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同时,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讽等,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从人性角度来看,《三国演义》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性特点和道德观念。
作品中既有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如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也有心机深重、欺诈狡诈的反派角色,如曹操和司马懿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读者可以反思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较量,以及道德观念对人物行为的影响。
总之,《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历史
研究的价值,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和鲜明的人性特点。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学,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读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心得
读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心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也是一部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了解到三国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地方的势力都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努力,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诡计、欺骗、背叛等手段被广泛运用,使得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
其次,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智勇双全,被誉为“千古良相”,他一系列的计谋和智慧使得蜀国在那个时期显得异常强大。
曹操作为魏国的首脑,他的非凡才华和决断力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而刘备、孙权等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各具特点,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些重要的价值观。
例如,《三国演义》中强调忠诚,将忠诚视为一种最高的价值。
在小说中,许多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顾自己的生命,坚守忠诚。
这种忠诚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进一步思考自己对于忠诚的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不仅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通过人物形象和价值观的描写,对于人
性和历史的思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智慧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1)
(出示)寄语: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质;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的厚度;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地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
第二次见魏军远去后无比高兴的笑,是胜利的笑,也是庆幸的笑。
第三次是对司马懿多疑愚蠢的嘲笑,也是对自己感到自豪的笑。也难怪司懿得知实情之后是又羞又恨又恼又悔。)(小结:胆大心细)
出示:一字评诸葛亮
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在文中有很多,就留待同学们课后慢慢去看了。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后人用一幅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三、学生话各路英雄
1、师: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有200多人,刚才同学们也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品味其中的一个人物,找出相关的情节,准确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对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书就要这样,读读、想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辩辩,议议,倾听别人的看法,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授课类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语激趣
歌曲导入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走进《三国演义》成果报告
走进《三国演义》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长清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2015年5月走进《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为配合《三国演义》名著导读的教学,开展《三国演义》读书会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名著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有关《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艺术鉴赏水平。
学生全员参与,每一位学生认真阅读认真准备。
让学生通过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时期、三国背景的知识。
形式不限,可讲故事,可评人物,可读诗词,可介绍成语,歇后语等等。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
经典名著的阅读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这个学期我进行了《三国演义》名著导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设计。
一.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电影片段。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虽然学生都很熟悉,但对于这部电影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全部的观看过。
为了调动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我利用下午活动期间给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的部分片段。
我从《三国演义》这部电视连续剧中精心挑选了几个经典片段,如《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白帝城托孤》, 这次观看,果然达到了播放的效果,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在班级掀起了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热潮。
二.精心设计ppt进行《三国演义》导读教学仅仅观看电影是不够的,毕竟这只是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于是我制作幻灯片,设计了《三国演义》导读教学。
在导读教学中,从作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了多方面的了解,对于以前模糊的人物,情节有了具体的认识。
并且还总结了《三国演义》之中的成语和歇后语,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很感兴趣,课堂上学生反应热烈,踊跃发言讨论,导读教学效果良好。
名著《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报告
名著《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者:尼泊尔水果刀创建时间:2013-6-5 16:34:00《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名为《的研究》的课题,。
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如下。
一.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晰。
与余为忘年之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致正甲辰复会,别后又四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约1330年—?年)名本,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鲁迅推断他生活的年代为1330年—1400年。
二.艺术成就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研究活动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探讨《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性研究活动。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三国演义》的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了解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并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完成这项研究。
首先,我们研读了《三国演义》的原著文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理解。
其次,我们进行了文献调研,查阅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评论,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演义》的研究现状。
最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让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的方式深入探讨和理解《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
4. 研究发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长篇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哲理和道德教育的作品。
它通过精彩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同时,它也传达了诸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如忠诚、仁爱、智慧等。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们能够领悟到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此外,我们还发现《三国演义》对于塑造历史形象和塑造国家认同感也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三国时期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形象逐渐被塑造为具有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这对于弘扬国家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性研究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6. 参考文献-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中华书局, 2015.。
研究性学习总结
“走进‘三国’”语文研究性学习总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本学期,我校也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的课题是古典名著研究,上学期子课题为“走进三国”。
学生深入阅读《三国演义》,并撰写研究文章。
几个月来,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审美情趣,提高了研究与探究能力,养成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总结。
课题研究计划课题:中国古典名著研究子课题一:走进“三国”指导教师:梁敏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选题依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段,多读书才能提高我们文化素养。
读书,当然要首选经典,首选名著。
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原因,能主动去读名著的中学生很少,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了不读。
于是“中国古典名著研究”这个话题就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研究步骤:1、《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2、《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人物形象研究3、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浅谈《三国演义》的智谋运用基本安排:先读相关章节,再搜集资料、合作研究,后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同学们通过阅读名著,开阔了视野,写人物评论,训练了写作;小组交流,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好处,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也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式,总之巡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每个同学通过个人努力、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了不少于三篇的研究作品,收获很大。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一、收获(一)阅读成为课程,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成为习惯,影响潜移默化。
原来的课程设置中,只有语文课,并没有阅读课,更没有研究课。
阅读和研究古典名著,成为和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是对传统课程设置的突破,引起学生观念的转变。
阅读课长期坚持下来,阅读便成为习惯。
学生接受名著中文化的营养,潜移默化,影响不可估量。
研究性学习1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三国演义”研究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名称:《三国演义研究》二、课题组成员:包惠康悦,瞿福力,何诗琪,周谞三、课题指导师:杨伟四、课题的来源与确定: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民间对其评价极高,诸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等出自《三国演义》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虽然以《三国志》为基础,但仍有大量虚构成分,很多人将《三国演义》视为正史是一种错误认识。
因此,要研究《三国演义》与罗贯中其人,就必须结合正史,还以历史以本来面貌。
从演义与正史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现罗贯中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从而深入认识《三国演义》的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演义与正史2、战乱、政变与社会矛盾3、文学成就意义:深入认识《三国演义》的价值六、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2、方案设计⑴做好子课题的确定及分工①演义与正史②奸雄与枭雄⑵具体方案设计①查资料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③写文章或撰写论文七、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查找资料。
本课题组成员带子课题分头去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一个月后,小组成员开会,指导师参加。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筛选有用信息,确定不够、不全的资料。
第三阶段:继续查找资料,补充资料。
第四阶段: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寻找子课题的答案。
第五阶段:写文章或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一、引言。
《三国演义》开篇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的困境,常年的饥荒、疫病终究引发了天下大乱——“黄巾之乱”,从而开启了汉末三国的乱世。
而三国时代的英雄刘备、曹操、孙坚等人,也在讨伐黄巾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论文范例关于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班级:高二五班组员:吴婧文黄敏叶晓菲陈惠清陈声聪张少华黄仕炜李时萌组长:吴婧文指导老师:陈衍庄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
而网络又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
可目前,对自控力、善恶辩别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网络的社会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内容还欠完善的情况下,“上网”造成了一部分人心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价值观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
为了弄清学生“上网”处与弊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校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开的态度审视当前上网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并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上网。
研究目的:了解中学生上网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研究方法:1、发放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在校中学生。
2、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3、咨询老师、专家等专业人士。
一、调查的情况(一)上网地点:35.5%的人回答是在外上网,不让家长知道。
(二)上网时间: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占21.3%。
(三)假期安排:53.4%的学生利用上网来消磨假期时间。
(四)上网计划:被调查人中53%的人上网无计划。
(五)上网目的:66%的人上网是交友、聊天和寻刺激。
(六)上不良网站:29.4%的人接触过黄色或暴力不良网站,其中6.3%的人承认经常点击,10.8%的人曾参与赌博。
(七)网上心术:87.5%的学生说对网友不讲真话,网友的话他也不全信。
高二研究性学习材料(语文)三、三国智慧的启示(1)
高 二 年级 班
课题(项》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 诸葛亮无
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 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背景 是作者在《三国演义》中耗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
在三国历史中, 诸葛亮是一个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他一直处于作品情节的中心, 当之无愧地成为全
签名:
年月日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题目
结题时间
课题组成员
执笔人
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从他的
忠诚和智慧两方面来看,他的忠诚感人,足智多谋和才华为世人皆知。忠于蜀
国的政权,忠于兴复汉室的事业,忠于刘氏两代帝王,是振兴汉室的臣子,这
也成就了他千古名相的英名。总而言之,在《三国演义》中不单单显示了诸葛
整理
成果展示
总结
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其它
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查找资料 2、从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分析其人物形象及
人格魅力
3、总结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网上专家 活动所需要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电脑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 摄像资料、模型等) 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同意开题
签名:
年月日
亮忠诚的性格,更显示了他的机智英雄,深谋远虑这种描写,既是客观合理的,
又是充满着激情的。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的鲜明艺术形象,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的文学史乃至干秋代的中国人心中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诸葛亮
的形象被后人所敬仰,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思想收获:
【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持续研究方向或完善设想
努力方向:在反思中推进
1.加强研究过程实证化 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加大项目研究力度,努力为下一阶段的 研究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和更充实的鲜活的内容。
2.加强研究反馈经常化 一方面多与课题成员联系,以求各成员 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多与指导老师沟通,多管齐下,从而大 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物 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 1.上网查找资料,共同讨论 2. 文献法
研究人员分工
上网查询资料:组内所有成员 图书馆调查资料: 报告执笔: 资料整理:
阶段任务安排
分三个阶段实施 前期准备:形成研究方案,查找资料,做
好知识准备; 调查研究:实地调查,实验分析 汇总成果: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事材料,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 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 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 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
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
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 物的内在性格,并将《三国演义》中 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来。
活动结果及自我评价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满载而归。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明白研究性学习的辛苦, 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何为众人拾材火焰高。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
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 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 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 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 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 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 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 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一、导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汉末乱世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生死斗争和激烈的权谋之争。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学价值、历史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文学价值1. 描写光辉历史:《三国演义》通过生动的叙事方式,展现了那段蜿蜒峥嵘的历史。
它以英雄人物为切入点,交织出一个庞大而精彩的历史画卷,深刻表现了乱世英雄的伟大气概和世事的沧桑变迁。
2. 塑造众多人物: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品质和人性,塑造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使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性格领悟到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呈现精彩故事:《三国演义》中充满了战争、谋略、友情和背叛等元素。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其中的五虎上将、卧龙诸葛亮等人物的英勇和智慧令人赞叹,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戏剧性。
三、历史重要性1. 反倒是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时期,政权更加分散,晋朝的建立才是真正的中国政权统一。
2.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除了塑造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形象外,在揭示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军事策略和社会风貌等。
3. 《三国演义》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统治策略,如曹操的“权谋”、“铁腕”、刘备的“仁心仁术”、孙权的“协调能力”等,这些对于研究历史政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对后世的影响1. 影响文艺创作:《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所塑造的形象和故事也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文艺作品、戏剧和电影等都从《三国演义》中汲取了灵感,创作出一系列的佳作。
2. 影响思想和哲学:《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源源不断地影响着后世的思想和哲学。
例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智谋、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等都成为后世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最新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之曹操
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之曹操课题:三国演义2010-2011学年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2010-2011学年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表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刻画可谓是个性鲜明,个个不一,以及每个人物的相貌,都像是用照相机照下的。
如: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曹操点出了“胆识”的重要性,唯有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开创新格局。
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师、愠而致战,派兵伐东吴,公私不分,显示情绪管理的关键性。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正确分析形势,进而预测事态之发展,显示领导力与战略性、哲学性思维的互为表里。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队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
”领导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贵的无形战力与精神指导。
2、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
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体现出大气,将各种脸溶于一身。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3、作为奸雄的曹操与作为英雄的曹操同样都是成功的。
《三国演义》通过对曹操的立体塑造,成功地展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中曹操的典型形象。
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竭尽全力,思贤若渴;为了战胜对手,他博采众议,择善而从;为了巩固实力,他积极号召发展生产,造福一方,即便是在晚年,他也仍然纵横沙场,征战不休。
一生孜孜以求,斗志永不削减。
我们看到的曹操是一个胸怀壮志、鞠躬尽瘁的政治家。
但另一方面,他又是阴森可怕、举动无常、捉摸不透、杀人如草芥的军阀。
这就使其性格表现为两面性。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两面性,《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将大为减弱。
因为这种性格复杂化的表现,恰好说明人的思想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随场合、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不同变化。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前后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都有其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一: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者:尼泊尔水果刀创建时间:20XX-6-516:34:00《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名为《的研究》的课题,。
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如下。
一.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晰。
与余为忘年之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致正甲辰复会,别后又四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约1330年—?年)名本,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鲁迅推断他生活的年代为1330年—1400年。
二.艺术成就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三国演义的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的研究报告《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
全书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为历史背景,以反映三国时期英雄豪杰、战争纷争和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是一部融合了历史、人物、战争、政治等多个方面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代表的刘备集团,以其仁爱待人、忠诚不二、冒险进取的英雄气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而曹操、孙权等人则以智勇双全、政治手腕娴熟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敬佩。
这些充满个性魅力的角色塑造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生动而壮观,将古代战争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小说中的赤壁之战,详细描写了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的对决过程,充满悬疑与紧张。
而战争背景中的一些奇计连连,更增加了战争场景的戏剧性和可读性,使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战争氛围。
此外,《三国演义》还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兴衰过程,展示了各个政权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小说中的政治斗争揭示了权谋、凶险的一面,使读者对古代政治运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东晋末年社会的腐败与灭亡,这种揭示对于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状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探讨。
例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对较少,但各个女性角色都具备了一定的特点,如王异的聪明才智、甄氏的善于察言观色和黄承儿的勇气与决断。
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透露出作者对女性力量的肯定与赞颂。
总结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多重价值的小说。
它不仅是一部通过历史事件展示英雄人物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示人性、揭示社会政治状况的史书。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也能欣赏到作者对于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同时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当代社会的借鉴与启示。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是军阀相互攻伐.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的是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的战争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赤壁惨败后他却“三次大笑”。
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败局中仓皇逃命。
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
不坠青云之志。
二、在错综复杂的军事斗争中.以斗智为主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百万雄师挥师南下。
企图一举统一中国。
丽孙刘联军只有区区八万多人,在赤壁一带抵抗曹军。
在战争开始前.双方进行了多次的斗智。
先是孙刘联军设反问计,使曹操杀掉统帅曹军水军的蔡瑁张允使曹操从主动陷入被动。
为战争后果埋下了伏笔;继而曹操使诈降计被识破。
反中周瑜的诈降计;曹操又依庞统之连环计.用铁锬将战船连接起来。
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营.狼狈退回北方。
从上述战争中。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双方的正面战争场面描写多不着笔墨。
而是用大量笔墨写了双方互使诈计,相互斗智的过程。
并且写得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人情人理。
体现了作者在写战争时的主旨:以斗智为主,斗勇为辅。
三、通过对典型环境描写.突出每次战争的个性《三国演义》中,作者所写到的40多次战役、战争,决无雷同.这是因为作者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来描写这战争的。
三国演义的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的研究报告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被誉为“领略英雄风采,启迪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
本次研究报告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三国演义的内容和影响。
一、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形象。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情节丰富多样,涉及政治、军事、智谋、家族争斗等多个层面。
其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组成了蜀汉的基础,他们在不断的战斗和辗转中,逐渐确立了蜀汉政权。
同时,曹操替代了汉献帝,掌握了中原的实际控制权,并建立了魏国。
最后,孙权借助赤壁之战和曹操抗衡,确立了孙吴政权。
这些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展现了不同英雄人物的智勇才略和牺牲精神。
在整个故事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赵云、黄承儿、荀文若等人物都成为经典的形象。
通过这些人物,作者罗贯中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性格和命运,让读者深感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三国演义》的文化影响《三国演义》被誉为国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曹操、刘备、孙权代表了忠诚、仁义、智谋等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通过他们的故事,传达了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它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张飞的勇猛威武、关羽的义薄云天等形象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题材。
最后,它通过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英雄的崛起,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辽阔和多样性,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三、《三国演义》对后世的影响《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首先,它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小说,它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许多历史学家和文学研究者通过研究《三国演义》,深入了解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业设计方案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业设计方案“品读《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业设计方案A.确定主题《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不单是一部史诗性的文学名著,而且是一部人才学、军事战略学、智谋学的百科全书。
是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在组织全班学生共读此书的过程中,除了出现文字障碍之外,发现学生有读书不够深入的现象。
学生们只看故事情节,很少去品味作品的语言文字,揣摩文字背后的深意,对作品中的人物,只是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喜欢与否,并不能主动地去深究人物的性格。
反映出研读意识和方法的缺乏。
小说中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的混淆也常有发生。
由于阅读不够深入,障碍不断出现,学生们起初的阅读热情有所消减。
B.设计方案1.活动的提出试图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正确把握作品,在阅读品鉴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思想、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提高分辨事物的能力,吸收传统文化中“自强奋进”“笃信好义”等精髓,批判“好勇争胜”“男尊女卑”以及神鬼迷信等糟粕,从而正确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之妙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态度,调动、保持学生研读三国的热情,提高文字鉴赏能力,并希冀这种态度、热情、能力向其他阅读活动迁移、延伸,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素质。
2.预期目的克服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字、历史知识、表现手法等障碍,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对作品所描述的事件、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剔除作品中的糟粕,正面影响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正确面对探究过程中的挫折。
3.过程设计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
(2)成立课题组(3)形成小组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2)资料汇总(3)分析提炼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4.注意事项着重从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创意活动等方面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以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5篇)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5篇)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篇1)我无比激动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笔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
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
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
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
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
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
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
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尼泊尔水果刀创建时间:2013-6-5 16:34:00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名为《<三国演义>的研究》的课题,。
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如下。
一.作者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晰。
与余为忘年之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致正甲辰复会,别后又四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约1330年—?年)名本,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鲁迅推断他生活的年代为1330年—1400年。
二.艺术成就
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地位与影响
《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如果将章回小说分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态人情”四大类的话,那么《三国演义》就是“历史演义”的杰出代表。
《三国演义》问世后,三国的故事情节基本定型,并得到了空前的欢迎与影响,各阶级,各职业的人无不津津乐道。
然而后人的作品没有可以超越它的。
《三国》的影响不光在此,它对戏曲,评书等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使那些金典的英雄们至今还活在舞台上。
他被翻译成了英(《the Three Kingdoms》),法,俄,日等多国语言,流布海外,获得了世界读者的喜爱,并产生这越来越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