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_关丽丽

合集下载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1【单选题】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具有把自己视为()看待的能力。

•A、整体•B、主体•C、客体•D、个体我的答案:C2【单选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感到焦虑时,这就是()。

•A、自我概念•B、自我认知•C、自我意向•D、自我情感我的答案:D3【单选题】自我意识有()种成分。

•A、三•B、四•C、五•D、六我的答案:A4【判断题】自我意识也可以叫自我。

()我的答案:√5【判断题】1790年,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

() 我的答案:×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二)1【单选题】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部分被称为()。

•A、公我•B、私我•C、盲点•D、无意识的自我我的答案:D2【单选题】根据贝克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的关键词?()•A、无辜•B、没有价值•C、有罪过•D、被剥夺我的答案:A3【单选题】罗杰斯认为自我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

•A、虚拟自我•B、完美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我的答案:C4【判断题】在对社会化的研究中,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条件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包括生理(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精神)的自我。

()我的答案:√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1【单选题】重要他人是指,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的人。

•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从属关系•D、利益关系我的答案:D2【单选题】在()阶段,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一种社会客体。

•A、萌芽•B、准备•C、游戏•D、竞赛我的答案:C3【单选题】米德认为,他人指的是个体所属的()。

•A、社会阶层•B、社会群体•C、社会背景•D、社会制度我的答案:B4【判断题】库利认为,自我观念是个体根据自我评价而发展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我意识的产生有三个标志。

国开(电大)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答案

国开(电大)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答案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末年的中医学典籍《皇帝内经》用“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关系状态来表达人的健康问题,提出了“形神合一”的观点、以及“内伤七情”与“外感六淫”的病因说,主张对身体疾病采取()的治疗观点。

B. 身心兼顾正确很多文明都设立了卫生体制、建造了基础设施,并使用草药和植物等自然资源以保护和提高民众的健康。

其中()对改变健康状况的环境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

C. 保健政策健康定义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 保健养生模式()认为健康分为最佳健康、健康、疾病和死亡四个相互联系的水平,每一健康水平包含五类健康,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社会健康和心灵健康。

A. 格林伯格一个良好社会适应的人应该具有多种特征,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D. 创造竞争和谐以下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认识错误的是()。

C. 自我效能感迫使我们投入无休止的竞争中正确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错误的是()。

C. 竞争逼迫正确Festinger提出的()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当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出现这种不和谐的状态时,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

A. 认知失调Brehm(1965)的实验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来减少决策后失调。

C. 对最终选择的评估正确()理论认为,当我们的行为与态度相反或很难做出决定时,我们会感到紧张。

为了降低这种情绪的激活,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A. 认知失调正确下列对于角色内冲突描述错误的是()。

B. 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角色冲突分为()。

A. 角色内冲突与角色间冲突正确角色冲突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C. 角色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色规范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每一个角色都需要适应大的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这是指()。

B. 角色变迁正确角色冲突会妨碍和破坏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造成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损失,要避免角色冲突及其带来的危害,关键在于角色的()。

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

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

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一、本文概述羞怯是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不自在、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孤独感则是由于缺乏社交支持和情感联系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力的信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羞怯、孤独感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

二、文献综述1、羞怯与孤独感的研究概述羞怯与孤独感是两种常见的情绪体验,它们各自在心理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羞怯通常被定义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舒服、不自信,担心被他人负面评价的情绪。

孤独感则是指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孤立和不被理解的状态。

这两种情绪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羞怯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其成因、表现及其对个人社会适应的影响。

羞怯可能源于早期的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特点、社交经验等多种因素。

羞怯的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可能表现出回避、退缩等行为特征,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孤独感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其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孤独感与个体的社交支持、人际信任、自尊等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孤独感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羞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认为,羞怯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中感到不自在,从而减少了他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增加了孤独感的可能性。

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孤独感可能反过来影响个体的羞怯程度,即感到孤独的个体可能更加倾向于在社交中表现出羞怯的行为。

羞怯与孤独感是两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情绪体验,需要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以及这些效应如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将对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自我效能的理论背景与相关研究自我效能理论起源于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特定任务或活动时,对自己能力的信念或信心。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 D。

再社会化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

A。

皮克马利翁效应 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 )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 B.机遇C.能力 D.努力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5.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

A. 功能理论 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 D.学习理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8.根据希金斯(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与9.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和。

10.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的服从和对的服从。

1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三个特点。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和。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3.归因14.刻板印象15.自我实现的预言16.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17.从众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8.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19.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五、应用分析题(20分)21.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

2021年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2021年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10-23电大心理健康教诲概论第一次形考第1题单选题 (2分) 处在职业瓶颈期人群需要用()代替职业规划A 退休规划B 生涯规划C 生活规划D 休闲规划您答案:B参照答案:B第2题单选题 (2分)面对职业倦怠,个人干预方略普通有两种,一种是变化环境,另一种是()A 变化自己B 变化性格C 更换工作D 变化工作方式您答案 A参照答案:A第3题单选题 (2分)职业倦怠不但仅是个体现象,更是一种()A 生活现象B 社会现象C 群体现象D 心理疾病您答案:B参照答案:B第4题单选题 (2分) 解决情绪基本办法是()A 回避B 忙碌C 宣泄D 放松您答案:C参照答案:C第5题单选题 (2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反映形式。

A 认知B 情绪C 意志D 个性您答案:B参照答案:B第6题单选题 (2分)()是一种使有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练习过程。

身体和心理之间微妙互相作用,有助于通过生理调节达到情绪有效调控。

A 放松训练B 扩展兴趣C 宣泄情绪D 睡眠休息您答案:A参照答案:A第7题单选题 (2分) 心理学家研究表白,人际互动中有()以上信息是由非言语形式传递。

A 30%B 55%C 65%D 80%您答案:C参照答案:C第8题单选题 (2分) “交往剥夺”实验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 詹姆斯B 沙赫特C 杜威D 冯特您答案:B参照答案:B第9题单选题 (2分) 人际交往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叫()。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刻板印象您答案:A参照答案:A第10题单选题 (2分) 下述关于人格描述哪一种最为精确?()A 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B 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变化C 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D 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性您答案:D参照答案:D第11题单选题 (2分) 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即()。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

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印象管理: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去个性化: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性水平降低的现象。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合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程度。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

攻击性行为: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

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2、人际关系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其关注的是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成分。

3、曝光效应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的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4、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1、权力动机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支配地位的需要2、社会认知又称“社会知觉”,是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

3、社会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

5、社会感情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由情绪和情感构成1、投射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测验方法,是间接了解人们内潜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通常向被试提供一种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对多种含义模糊的刺激不受限制地、自由地作出反应,测试者通过分析这一情境刺激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或想象来推测其所持有的态度。

2、情感智商丹尼尔·戈尔曼系统地提出了与智商(IQ)相对应的情商(EQ)的概念。

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包括自我激励,了解自我,识别他人情绪,驾驭情感,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能力。

3、亲和动机又称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

4、冲突管理是指人们采取一定的行为来应对、处理冲突1、自尊个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刻板印象也称定见,是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4、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2】中科院官方题库-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题库(150道)

【2】中科院官方题库-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题库(150道)

【2】中科院官方题库-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单选题]A 社会哲学阶段B 哲学思辨阶段C 经验描述阶段D 实证分析阶段正确答案:C2、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单选题]A 不予干预B 完全保持价值中立C 表示同情D 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正确答案:D3、社会行为公式B=f( )中,P指——[单选题]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D 函数关系正确答案:C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单选题]A 观察B 实验C 思辩D 归纳正确答案:A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单选题]A 情绪状态B 过去的经验C 个性特征D 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D6、社会行为是由______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单选题]A 社会因素B 现实生活C 周围环境D 即时情境正确答案:A7、社会行为公式B=f( )中,E的含义是——[单选题]A 行为B 函数关系C 个体D 个体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D8、麦孤独W.McDougall用______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A 认知过程B 学习C 社会影响D 本能正确答案:D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单选题]A 心理分析B 行为主义C 认知理论D 人本主义正确答案:B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单选题]A 存在主义B 自我实现C 人的尊严D 观察学习正确答案:D11、性别表示男女在——[单选题]A 生物学方面的差异B 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C 社会学方面的差异D 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正确答案:B1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单选题]A 反思自我B 客我C 社会自我D 镜我正确答案:D13、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______的观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本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本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本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

A.父亲 B.朋友C.外交官 D.妻子2.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 )提出来的。

A. 凯利 B.海德C.维纳 D.库利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4.挫折一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和米勒( N.E.Miller)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A.伯克威茨 B.多拉德C.弗洛伊德 D。

班杜拉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中心特征 B.边缘特征C.从众 D.服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____和____之间的关系。

7.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____,二是____8.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____冲突和____冲突。

9.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____ ,根据认知对象的____,推测与____判断其____的过程。

10.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

11.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2.基本归因错误13.社会态度14.利他行为15.群体极化16.服从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7.简述自我概念是通过哪些渠道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18.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19.什么是从众?为什么会产生?五、应用分析题(20分)20.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2003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竞无一人上前制止。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社会心理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社会心理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社会心理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下列对象中,最有吸引力的是:()A.能力出众但有错误B.才能出众没有错误C.平庸没有错误D.平庸但有错误2.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A.噪音水平B.助人行为C.助人环境D.人的抉择3.自我概念的功能不包括()。

A.引导个体行为B.解释个体经验C.决定个体期待D.实现个体理想4.社会心理学是有着复杂研究对象的学科,应该用多元的研究方法。

()A.错误B.正确5.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是:()A.社会化B.角色认同C.社会动机D.人际关系6.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

() A.错误B.正确7.心理是主观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A.正确B.错误8.不属于相倚沟通的是()。

A.真相倚沟通B.彼此相倚沟通C.非对称相倚沟通D.反应性相倚沟通9.沟通的要素不包括:()A.信息源B.沟通工具C.通道D.障碍10.据研究,在拔河中,每个人使的力气只是平时的一半,这是:()A.社会助长B.社会促进C.社会懈怠D.去个性化11.亲密与孤独是()的心理特点。

A.儿童早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1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是哪个阶段的特征:()A.感觉运动阶段段B.前操作阶段C.具体操作阶段D.形式操作阶13.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力比多”分析群体的心理,认为以潜意识为目的的“力比多”转化为“爱”。

()A.错误B.正确1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A.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B.群体心理C.群体行为D.应用社会心理学15.态度与认知的关系不包括()。

A.协调B.不相关C.失调D.联系紧密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多项选择题)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多项选择题)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多项选择题)81.G·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

A. 虚拟的存在B. 现实的存在C. 想象的存在D. 隐含的存在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82.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A. 印象管理B. 决定期待C. 解释经验D.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自我概念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

83.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A. 家庭B. 大众传媒C. 学校D. 交通工具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有: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84.角色失调包括()。

A. 角色冲突B. 角色失败C. 角色不清D. 角色误解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85.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A. 先赋角色B. 功利角色C. 表现角色D. 成就角色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按角色获得方式,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86.自尊需要包括()。

A. 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B. 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C. 对归宿感的需要D. 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

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87.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失败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A. 自我阻碍B.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C. 自我抬高D. 动机性归因偏差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

对他人成功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 社会哲学阶段B. 哲学思辨阶段C. 经验描述阶段D. 实证分析阶段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社会行为公式B= f(P,E)中,B指()。

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D. 函数关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勒温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社会行为公式B= f(P,E)中,P指()。

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D. 函数关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勒温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 观察B. 实验C. 思辩D. 归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A. 情绪状态B. 过去的经验C. 个性特征D. 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6.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 社会因素B. 现实生活C. 周围环境D. 即时情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7.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 行为B. 函数关系C. 个体D. 个体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勒温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发表时间:2017-01-10T16:03:15.1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王宇宸[导读] 以往研究表明自我面孔的识别存在优势效应,IPA理论认为这种优势效应是自我产生的内隐积极联想导致的。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37)【摘要】以往研究表明自我面孔的识别存在优势效应,IPA理论认为这种优势效应是自我产生的内隐积极联想导致的,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能够削弱这种优势。

自我扩张模型认为重要他人如恋人也会纳入自我概念,具有识别优势。

有研究进一步表明恋人概念威胁启动会同时破坏自我和恋人的识别优势。

因此,我们假设破坏积极的自我概念也会波及恋人,并采用SCT启动范式和面孔朝向任务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的识别均存在优势,并且该优势都可以被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验证了IPA理论,也说明恋爱关系可以使恋人概念纳入自我概念,恋人优势效应可以被自我概念威胁削弱。

【关键词】内隐积极联想;自我优势效应;自我扩张模型【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263-02 1.引言拥有一段幸福而长久的恋情,是许多人一生的美好心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亲密关系的两个主体,自我和恋人,也将随着恋爱关系的建立而发生一些相互作用,通过探究这些作用的机制,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恋爱关系的心理基础,更好地发展理论,应用于生活。

恋爱关系中第一个重要的主体是自我。

自我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概念。

大量研究表明,和自我有关的信息在加工上具有特殊性。

一些研究表明,自己的名字在视听等不同通道的多种任务加工中都表现出独特性(Moray, 1959;Conway et al.,1995,2001;Harris et al.,2004;Wolford.,1980)。

此外,国内的研究者用视觉搜索范式证明了网名在作为靶刺激时具有加工优势,表现出大部分真实人名具有的特性(杨红升等,2012)。

第五章社会中的自我

第五章社会中的自我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选择题1. 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放到个体的外表和行为上,这指的是_____效应。

A)透明度效应B)旁观者效应C)焦点效应D)前灯效应答案:C2. 假设其他人都盯着你早上发现的下巴上的青春痘看,这是一个______效应。

A)透明度效应B)旁观者效应C)焦点效应D)前灯效应答案:C3. 身穿Barry Manilow的大学生走进一个有其他学生的房间,他认为会有一半以上的人会注意到他穿的T恤,但其实只要23%的注意到。

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A)透明度效应B)旁观者效应C)焦点效应D)前灯效应答案:C4. 季洛维奇,麦玮琪和维斯基(2000)对身穿巴瑞曼尼罗T恤的大学生走进房间的研究中,有百分之____的其他学生注意到了这件T恤?A) 50B) 23C) 10D) 0答案:B5. 我们的情绪会流露并能很容易被他人读取的错觉指的是_____错觉。

A)透明度效应B)旁观者效应C)焦点效应D)前灯效应答案:A6. 假设每个人都会因为忘记带礼物去给晚宴的主人而认为自己是愚蠢的,这是一个_____效应。

A)透明度效应B)旁观者效应C)焦点效应D)前灯效应答案:A7. 迈尔斯认为弗兰德里克•班庭对约翰•迈克里德的谴责方式在发现胰岛素方面是一种妨碍,这是一个_______的例子。

A)利己主义色彩社会判断B)社会环境怎样影响自我意识C)自我中心怎样引发个体社会行为D)社会关系怎样帮助我们明确自我答案:A8. 根据书本,“自我”在心理学文章和书本中出现的数量,与1970年相比_____。

A)更少B)更多C)两倍D)七倍答案:D9. 个体对“我是谁”的回答,组成了他的_________。

A) 个性B) 自我图式C) 自尊D) 自我概念答案:D10. _____ 被认为是关于自我的概念,将组织和引导自我相关信息的过程。

A) 个性B) 自我图式C) 自尊D) 自我概念答案:B11. 下面哪一个问题揭示了个体的自我概念?A) 我是谁?B) 我是什么?C) 我想成为谁?D) 我害怕变成谁?答案: A12. ____是我们借以组织我们的语言的心智模板。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
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体现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

研究表明,在大脑对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过程中,早期的注意和感知机制比其他非面孔刺激更加敏感。

对于人类来说,识别面孔,特别是具有威胁性的面孔,是一项原始的生存需求。

大脑会在早期阶段自动对面孔威胁信息进行优先加工和灵敏的注意定位,以确保个体在面临威胁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体现在情感加工的阶段。

研究发现,人类对面孔威胁信息的加工会引起更强的情感反应和更深的情感记忆。

这种情感加工优势可能是由于面孔具有传递情感信息的特殊能力,以及人类对面孔情感信息的特殊敏感性。

面孔威胁信息激活大脑的情感中枢,引发更强烈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做出更加迅速和准确的反应。

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体现在早期注意、感知、情感和认知等多个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

这种加工优势使得人类能够更为敏感地捕捉面孔社会威胁信息,更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社会威胁。

研究面孔社会威胁信息加工优势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社会认知的特点和演化基础,对于实际应用于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发展展望
自发的自我框架除了能促进自我相关信息加工, 是否也能 促进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个体能自发地对他人相关信 息进行自我框架判断。 本研究发现他人参照框架导致了自我优势效应的消失。 因此,调控个体参照框架可能为未来自我研究提供了 一种可行性范式。
自我参照任务
判断自我图片的朝向 (忽视朋友)
判断朋友图片的朝向 (忽视自我) 判断自我图片的朝向 (忽视朋友) 判断朋友图片的朝向 (忽视自我)
他人参照任务
200ms 1000ms
面孔图片
800ms
200ms
+
空白屏
1000ms
面孔图片
+ 指导语
数据分析 将反应时间短于 100 ms 的试次视为抢键反应剔除。 对数据进行面孔(自我和朋友)和参照框架(自我和他人参照 )两因素被试内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个体对自我面孔加工比其他面孔 快而准确。
1 问题提出
前人研究表明: 自我面孔作为分心物时能自动地吸引被试的注 意,而干扰对当前任务的完成; 自我面孔作为目标时人们对自我面孔的反应显 著快于其他面孔。
2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自我面孔这种优势效应产生的机制 还不清楚, 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解释:
实验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
除以下几点, 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均同实验一。
被试 随机选取 14 对两两相互认识的被试匹配参加实验, 男 8 名,女 20 名, 平均年龄 23岁
实验材料 除自我和朋友面孔外还加入陌生人面孔 作为背景(以探讨面孔背景是否会影响 自我面孔优势的产生) 实验任务 不要求被试进行面孔识别后再作朝向判断, 而要求被试对所有呈现的面孔均作反应。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综述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综述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综述摘要:将他人与自我区分开来是我们人类具备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也是我们能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人际互动的关键。

在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能力中一个重要表现则是自我优势效应,这种优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加工与自我相关的信息;而作为自我优势效应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已成为探索自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揭示自我面孔识别的加工机制,有助于我们对自我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自我优势效应、自我面孔优势效应、自我面孔识别1 前言根据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显示,自我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社会性;个体在与他人不断的交往中,对自我进行完善和发展。

而在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优先加工,自我面孔是与自我相关性最高的刺激,是目前研究发现的最大的自我优势效应。

2 自我优势效应能够很好地将自我与他人进行区分证明了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优势效应作为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是指与自我相关性高的信息的加工好于或者快于与自我无关的信息;与自我相关性高的信息主要包括自我名字、自我面孔和自传体记忆等方面。

在注意研究中的“鸡尾酒效应”证明了个体对于与自我相关性高的信息具有较低的阈限值,从而使与自我相关性高的信息会自动地吸引个体的注意力。

除了将自我优势效应理解为自我信息可以自动吸引个体的注意外,还有研究显示,自我优势效应也可以解释为自我相关信息可以被快速加工;或者解释为自我相关信息也能够调控基本感知加工, 与他人加工相比, 降低刺激对比度很少影响自我图形的感受性[1]。

3 自我面孔识别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面孔作为个体最为突出的外部特征之一,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视觉刺激;因而,自我面孔对于个体而言,具有独特的含义。

有研究者认为,自我面孔识别能力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近几年,对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已逐步成为面孔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面孔社会威胁信息是指那些能够威胁到个体或群体安全的信息,如犯罪分子的面孔、嫌疑人的面孔等。

注视和追随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而加工优势是指对特定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理解能力。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指的是人类在注视和追随中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辨认和理解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能力。

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可以从认知和社会心理两个层面来理解。

在认知层面,人类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人类在面孔加工中具有天生的专门结构。

大脑的颞叶皮层中的颜面区和侧臂副核等结构与面孔加工密切相关。

这些结构使得人类在注视追随中能够更快速地辨认和理解面孔社会威胁信息。

人类对于面孔社会威胁信息具有很高的注意力。

注视追随是一种主动的注意行为,人类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人面孔等重要信息上。

这种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得人类能够更快捷地获取并加工面孔社会威胁信息。

人类具有对面部表情和特征的敏感性。

面部表情和特征往往是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天生具有对于面部表情和特征的敏感性,可以通过微小的变化来判断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从而更好地辨认和理解面孔社会威胁信息。

在群体性方面,人类拥有共性和区分性的同时。

人类在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往往基于对于群体中成员的共性和区分性的辨认。

这种加工优势使得人类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认成员中的嫌疑人或犯罪分子等面孔社会威胁信息。

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的加工优势可从认知和社会心理两个层面来解释。

人类在面孔加工中具有天生的专门结构,注意力集中和对面部表情和特征的敏感性使得人类可以更快速地辨认和理解面孔社会威胁信息。

人类的社会性和群体性特征也促使了注视追随中面孔社会威胁信息加工优势的存在。

这些加工优势在保护个体和维护社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报 2012, Vol. 44, No.6, 789 796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2.00789收稿日期: 2011-08-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397)和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Q CSTC 2010BB5001)资助。

通讯作者: 杨娟, E-mail: valleyqq@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关丽丽 张庆林 齐铭铭 侯 燕 杨 娟(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摘 要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 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

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 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

实验二为自我-陌生人对比实验, 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 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 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

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

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关键词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自我概念威胁; 对比效应; 半球优势 分类号 B849:C91; B8451 引言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参照加工的一种研究范式, 反映了人们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区分识别出自我面孔的过程(Northoff et al., 2006; 关丽丽, 齐铭铭, 张庆林, 杨娟, 2011)。

自我面孔识别在行为反应、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杨红升, 黄希庭, 2007)。

有研究发现人们识别自我面孔的速度显著快于识别他人面孔的速度, 并且这种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不受熟悉程度的影响, 即自我面孔识别不仅快于陌生面孔识别, 也同时快于熟悉面孔识别(Keenan et al., 1999)。

有研究者提出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 即采用自我参照框架(以自我为中心判断刺激面孔的朝向)对面孔加工才会出现自我面孔识别优势, 而采用他人参照框架(以刺激面孔为中心来判断刺激面孔的朝向)则不会出现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王凌云, 张明, 隋洁, 2011)。

还有研究者提出了自我面孔的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IPA), 该理论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因此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行为反应, 从而产生自我面孔识别优势(Ma & Han, 2010)。

根据内隐积极联想理论, 积极自我概念的激发是造成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基础, 如果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受到破坏, 那么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将会削弱。

研究者首先让被试完成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程序, 然后完成内隐自我面孔识别任务, 结果发现被试在经历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对自我面孔的反应显著慢于经历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的反应, 由此证实了IPA 理论(Ma & Han, 2010)。

在另一项研究中, 研究者认为学生的导师作790 心理学报 44卷为一种社会威胁会破坏学生的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于是将学生和学生的导师面孔放到一起进行反应作为高威胁背景, 而低威胁背景中, 只有自己和其他教师的面孔, 结果发现:被试对自己面孔的反应显著慢于对自己导师面孔的反应; 而对自己面孔的反应却显著快于其他教师的面孔; 同时还发现被试对导师的惧怕程度与自我面孔优势的削弱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由此继续验证了IPA理论(Ma & Han, 2009)。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自我概念受到威胁, 那么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将会削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有关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研究都是拿自我面孔与熟悉他人面孔(朋友或导师)进行比较的。

还有研究者提出个体对自我的知觉和评价是通过与周围参照框架(如他人)相对比而获得的(Suls & Wheeler, 2000; 邢淑芬, 俞国良, 2005), 人类自我评价的效价和强度强烈地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Stapel & Suls, 2004), 有研究表明:当他人在与自己高度相关的任务中表现的比自己好时, 会产生对比效应, 并且两者关系越为亲密, 这种对比效应就越大(Tesser, Millar, & Moore, 1988)。

所以当自己的面孔和熟悉他人的面孔同时呈现时, 对比效应更大; 而当自己的面孔与陌生人的面孔同时呈现时, 对比效应更小。

由此看来,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削弱可能是由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 其一是自我概念受到威胁, 其二是与重要他人(朋友、上司、导师等)的对比。

当自我概念受到威胁后, 对自己和朋友的面孔朝向进行判断时, 由于自我与朋友的对比效应更大, 因此会造成自我评价的降低从而导致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削弱; 当自我概念受到威胁后, 对自己和陌生人的面孔朝向进行判断时, 由于自我与陌生人的对比效应更小, 因此不会造成自我评价的降低, 也就不会导致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削弱; 当自我概念没有受到威胁时, 无论将自我面孔同朋友面孔还是同陌生人面孔放到一起进行判断, 两种对比均不会导致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消失。

鉴于很多关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行为学研究都得到了“左手效应” (仅在用左手反应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的面孔的识别才快于他人的面孔) (Keenan et al., 1999; Platek & Gallup, 2002), 并且证实了IPA理论的实验研究也发现自我概念威胁效应主要发生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Ma & Han, 2010), 因此我们假设预期的结果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会有更强的效应。

我们用两个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一是自我与重要他人(朋友)对比实验, 设置自我概念威胁和非威胁性两种启动, 并且每种启动后分别对自我和朋友的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实验二是自我与非重要他人(陌生人)对比实验, 同样设置自我概念威胁和非威胁性两种启动, 并且每种启动后分别对自我和陌生人的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2 实验一2.1方法2.1.1 被试通过校园论坛发帖招募被试及其同性好友, 根据被试在自编朋友亲密程度量表上的得分选取10对同性好友被试参加实验(男3对, 女7对, 年龄19~25岁, 平均年龄21.85±1.24岁)。

成对被试两人认识两年以上, 且经常见面, 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所有被试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 无精神病史, 且均为右利手。

实验后获得报酬。

2.1.2实验设计本实验为2×2×2三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因素一为反应手, 包括左手和右手两个水平; 因素二为启动类型, 包括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和非威胁性启动两个水平; 因素三为面孔类型, 包括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两个水平。

2.1.3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采用戴尔19英寸显示器呈现刺激, 屏幕的分辨率为1280×1024, 刷新频率为75Hz。

屏幕背景为黑色, 呈现的图片是32位图。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程序选用30个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 非自我概念威胁启动选用15个积极和15个消极的人格特质形容词。

对各类词的熟悉度、好恶度、意义度和长度均进行了匹配, 以上所有词均选自黄希庭等人编制的562个人格形容词表(黄希庭, 张蜀林, 1992)。

照片制作方法是:采用数码相机(canon-ixus- 105)对成对被试拍照, 成对的两个被试互为对方的朋友照片。

拍摄被试面孔朝左或者朝右(朝向角度为15°到75°)的图片共10张, 所有面孔为灰色图片, 中性表情。

混拼面孔是将自己和他人的图片分割成10×10的数组, 然后随机排列。

混拼面孔的左侧或者右侧有一个竖直的灰色条。

采用 Photoshop对面孔图片进行处理, 像素大小为250×333, 相应视角为8.5°×11.3° (被试距屏幕约为60cm)。

2.1.4实验流程在正式实验中, 被试先接受启动(自我概念威胁或者非威胁性)程序, 然后进行自我面孔识别任务。

任务是分辨自我面孔、朋友面孔6期关丽丽等: 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791的朝向和混拼面孔中灰色条的方位。

启动顺序在被试间平衡。

启动程序:采用Ma和Han研究中的启动范式(Ma & Han, 2010)。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SCT):屏幕会依次呈现30个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 每个词呈现时间为4s, 在这段时间里要求被试思考这个词是否符合自己的缺点, 然后呈现2s的反应提示“+”, 被试按键反应, 如图1所示, 反应键在被试间匹配。

非威胁性启动(NSCT):屏幕会随机呈现15个积极人格词和15个消极人格词, 每个词呈现时间为4s, 在这段时间里要求被试思考该词为积极词还是消极词, 然后呈现2s的反应提示“+”, 被试按键反应, 反应键在被试间匹配。

自我面孔识别任务:采用Ma和Han的内隐自我面孔识别范式, 即面孔朝向的辨别(Ma & Han, 2010)。

该任务共包含2个Block, 其中每个Block 中包含40个自己的面孔、40个朋友的面孔和40个混拼面孔。

具体实验流程为: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面孔图片200ms, 然后出现反应提示“+” (800ms 到1200ms随机), 被试的任务是在“+”消失前判断面孔朝向, 如果面孔朝左按1键, 朝右按2键, 在混拼面孔中, 如果灰色条在左边按1键, 在右边按2键。

左右手按键在两个Block中匹配, 具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图1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程序流程图2 内隐自我面孔识别实验流程2.2结果2.2.1正确率被试的平均反应正确率为92.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主效应还是交互作用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2.2 反应时将反应时间短于100ms的试次视为抢键反应剔除, 保留正确反应的反应时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