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自我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上自我概念

1.自我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詹姆士认为主我是认识的主体,客我是认识的对象;米勒认为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更重要。

2.自我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3.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3岁)——原始阶段,对躯体的认识

社会自我(3—14岁)——自我中心,了解社会期待,调节自己行为

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知觉,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

5.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6.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自尊是高级需要。自尊的满足就会有自信。

詹姆士《心理学原理》:自尊=成就/抱负

7.自尊的影响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