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2.滑轮》 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2.滑轮》 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4ca7128de80d4d8d15a4fc0.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滑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组探究完成滑轮作用的实验)、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知道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播放学校升旗时的一段录像片(最好是本班的学生在升旗)。
1.讨论:(l)升旗的时候,旗子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2)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它是什么样的?(3)关于这个装置你有什么想法?2.学生讨论,质疑,解疑。
探究研讨:(结合动画演示)一、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出示滑轮)。
1.把滑轮放在实物投影上。
(1)讲解:像这样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板书课题)(2)思考: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滑轮?(3)学生讨论,汇报。
(4)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出示定滑轮图)像旗杆顶上这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出示动滑轮图)有的滑轮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与下面的重物一起上下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板书动滑轮)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1.定滑轮左边的图片和27页动滑轮右边的图片2.讨论:(1)你认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2)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发现,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3)只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什么?(启发学生发现,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推想: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提起重物省不省力呢?我们应该怎样做?(5)能否用桌上的实验用具进行研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书上。
五年级科学下册 斜面 2教案 首师大版.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 斜面 2教案 首师大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476326d5bbfd0a78567362.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斜面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器——斜血的作用,以及斜血在实际生活屮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作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白然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会作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三、教学难点:能够理解一些变形斜面在生活屮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测力计斜面小滚轮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如果让你一个人把一个很沉重的大箱了搬到讲台上来,你有什么办法?组织室内(或室外)的搬重物活动。
学生讨论,并进行搬重物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2.演示:T人利用斜搭的板往汽车上搬重物的图片。
认识斜面感受斜面的利用3.小结:斜搭的板是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探究斜面的作用1•提问:斜瓯定省力的简单机械还是费力的简单机械?学生思考提岀研究的任务2.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前瓯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方法,自己进行斜面的探究活动。
你们怦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设计白己的探究计划。
然后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冋忆以前的研究经历和学习方法研究和完成探究“斜面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3.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
4.纽织学生汇报白己的研究过程、方法和结论。
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和讨论斜面的作用让学生自行获取新知5.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斜血的作用予以补充和完善。
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1.谈话:(出示三种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装置)这是三个倾斜角度分别定30°、45°、60°左右的斜面装置。
学生观察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装置认识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续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2.提问: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所用的力有什么不同?观察和猜想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所用的力的区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3.谈话:请大家自己去探究吧!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4.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予以不同的指导。
五年级科学下册 滑轮 1教案 首师大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滑轮 1教案 首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a50eed336c1eb91b375d83.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 1教案首师大版2、滑轮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方便、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
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估计: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
(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结论)。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滑轮 1 第二课时.doc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滑轮 1 第二课时.doc](https://img.taocdn.com/s3/m/6a4f5fec02020740bf1e9b5f.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滑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组探究完成滑轮作用的实验)、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知道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播放学校升旗时的一段录像片(最好是本班的学生在升旗)。
1.讨论:(1)升旗的时候,旗子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2)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它是什么样的?(3)关于这个装置你有什么想法?2.学生讨论,质疑,解疑。
探究研讨:(结合动画演示)一、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出示滑轮)。
1.把滑轮放在实物投影上。
(1)讲解:像这样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板书课题)(2 )思考: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滑轮?(3)学生讨论,汇报。
(4)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出示定滑轮图)像旗杆顶上这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出示动滑轮图)有的滑轮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与下面的重物一起上下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板书动滑轮)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1.定滑轮左边的图片和27页动滑轮右边的图片2.讨论:(1)你认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2)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发现,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3)只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什么?(启发学生发现,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推想: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提起重物省不省力呢?我们应该怎样做?(5)能否用桌上的实验用具进行研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书上。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教案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b28fb83d049649a66582c.png)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教案第一单元机械与工具1、杠杆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 暖和的房间教案 首师大版.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 暖和的房间教案 首师大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d1ea019d1f34693dbef3ea6.png)
使教室里逐渐变热的。
(板书:-热水相对流动-一冷水,冷空气——相对流动 执空八、(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暖和的房间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和空气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对流;对流是传递热的一种方式。
2. 学生通过实验现彖分析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学生通过的实验活动,初步具有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重点;1. 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和空气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对流;对流是传递热的一种方式。
2. 学生通过实验现彖分析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学生结合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彖,分析出水和空气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对流。
教具准备:1 •循环管,2.酒精灯,3.铁架台,4.圆底烧杯,5.香,6.打火机,7.记录单,8.简易暖气的图 片9.红笔10•搅拌粥.排风扇的安置图过程:一、集屮话题。
1•谈话: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有一种简易暖气,给锅炉屮的水加热,房间也会很快地暖和起来,为什么?(出示简易暖气的图片)2•学生小纟R 讨论问题。
3•纽.织学生进行交流;佔计暖气片热了,暖气片将屋了熏热了。
对策1:气片是怎么变热的?(估计:里if"的水热了?对策;里面的水是怎么变热的,靠传导吗?不是靠传导,推测一下,水是怎么变热的J 对策2:暖气片,将屋了的什么熏热了?(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科学教室屮只有三片暖气 片,一整屋的空气是怎样变热的呢?你能推测一下吗?4•师小结:通过交流,大家认为暖气片里的水是靠冷水和热水Z 间的相对流动,才使整个暖气片的水逐渐变热的,而教室里的空气逐渐变热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样相对的流动,从而气) 5.到底大家的想法正确吗?我们怎么做?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1. 谈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看看,都有哪些?想一想,怎样通过试验來证明 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将试验方法记录下來。
记录单内容:1、水是怎么变热的? 2、空气是怎么变热的?教师巡视:重点观察学生是否设计借助高镭酸钾、香,来观察水、空气的流动情况。
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1教案首师大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1教案首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27c626c1c708a1294a4437.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2.滑轮教课目标:1.经过本课教课,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质中的应用。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剖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领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课要点: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质中的应用。
教课难点:经过着手实验知道滑轮的作用。
教课准备:分组实验资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课过程:一、引入讲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方便、简单地把旗帜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及种类(1)解说: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类边沿有槽,能环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解说)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
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与重物上下挪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发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议论:你以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1/3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疏组实验。
③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④议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劲。
)(3)议论。
讲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定会有其余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议论后报告)预计:向下使劲,旗帜向上涨,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经过以上的实验和议论,我们知道定滑轮固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能够改变使劲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议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丈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丈量后学生报告,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
(要修业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报告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议论:经过以上研究你以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2/31)经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结论)。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4.斜面》word教案(1)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下《4.斜面》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6ab7c53bd64783e09122b86.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斜面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的作用,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2.具有研究斜面作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3.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后发现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教学难点:会做斜面的实验,体验不同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省力的关系教学具准备:铁架台、油桶模型、测力计、三角板、报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2.问题:录像中,工人把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吗?你能想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思考后汇报:利用斜搭的木板3.教师小结:斜搭的木板在科学上叫斜面(板书)4.问题:你是怎么知道斜面省力的?省多少力?怎么办?思考后汇报二、搜集证据:1.实验一:(斜面省力)师:实验可能需要那些工具?这些工具怎么用?怎样实验?(设计实验并汇报)引导学生将实验获得的数据填写到报告单后进行提交。
分析数据。
师:提出问题:利用斜面后我们用的力怎么不一样?2.实验二:(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问题:与斜面角度有怎样的关系?推测与斜面角度有关系设计实验选择研究斜面的倾斜角度:30、45、60、75度组织实验活动学生实验并提交电子报告单每两组研究一个角度利用网络收集学生各组实验数据并制成柱状图进行观察3.实验三:(验证规律)提出问题:油桶减轻重量,这一规律还存在吗?教师利用网络将汇总数据制图提问:与上一实验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三、应用:1.观看录像2.提出问题:为什么工人不用最小斜面角度?思考后汇报:发现省力费距离3.如果这是工人的汽车,你能搭建一个更省力的斜面吗?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斜面省力?四、小结:教师总结:生活中利用斜面省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还需要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板书设计:斜面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保温和散热_首师大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保温和散热_首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e1be533d4b14e852468ab.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9.保温和散热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保温和散热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1)投影片——室内炉火的剖面图。
(2)录像资科——介绍变压器如何散热;展现农民在农田幼苗上覆盖地膜的情景。
(3)实物——电动机、暖瓶胆、棉衣、棉手套、棉鞋、羽绒服等。
2.分组观察材料:一小块暖瓶胆、棉花或晴纶棉、羽绒。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画以下符号。
用“ ”表示热传导,用“ ”表示热对流,用“…… ”表示热辐射。
)2.讲述:这三种传递热的方式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了解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关系(1)提问:你认为这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有没有关系?(出示炉火的投影片)(2)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火炉的热向外传递的情况。
(3)讨论:想一想,炉火的热由什么发出的?炉火的热是怎样向外传递的?要求学生按以下顺序汇报:①有传导吗?通过传导将热传给什么物体?②有对流吗?通过什么物体的对流,将热传给什么物体?③有辐射吗?通过辐射将热传给什么物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用热传递方式的符号在黑板上画出草图。
首先画出炉子的外形、炉内的热源、炉壁、炉盘、铝壶、烟囱,然后再用彩笔标出热传递的方式及途径。
)(4)提问: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这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5)小结:三种传递热的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仅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可以从一种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方式。
(6)提问:还能举出其它热传递的例子吗?2.了解物体散热的含义和方法(1)讲述:热的传递与我们关系很密切。
有时人们希望一些热的物体尽快把热传递出去,尽快变凉或不再继续增温,这叫做“散热”(板书:散热)(2)讨论:①平常生活中哪些物体需要散热?(学生可能想到电视机、投影仪或其它电器。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下《7.暖和房间》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下《7.暖和房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d23624b9f3f90f77c61bc6.png)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7.温暖的房间目标:1.学生经过实验知道水和空气传达热的方式主假如对流;对流是传达热的一种方式。
2.学生经过实验现象剖析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
3.学生经过的实验活动,初步拥有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要点;1.学生经过实验知道水和空气传达热的方式主假如对流;对流是传达热的一种方式。
2.学生经过实验现象剖析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学生联合实验资料,设计实验,并经过察看实验现象,剖析出水和空气传达热的方式主假如对流。
教具准备:1.循环管,2.酒精灯,3.铁架台,4.圆底烧杯,5.香,6.打火机,7.记录单,8.简略暖气的图片9.红笔10.搅拌粥、排电扇的布置图过程:一、集中话题。
1.讲话: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有一种简略暖气,给锅炉中的水加热,房间也会很快地暖和起来,为何?(出示简略暖气的图片)2.学生小组议论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沟通;预计 1:暖气片热了,暖气片将房屋熏热了。
对策 1:气片是怎么变热的?(预计:里面的水热了?对策;里面的水是怎么变热的,靠传导吗?不是靠传导,推断一下,水是怎么变热的。
)对策 2:暖气片,将房屋的什么熏热了?(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科学教室中只有三片暖气片,一整屋的空气是如何变热的呢?你能推断一下吗?4.师小结:经过沟通,大家以为暖气片里的水是靠冷水和热水之间的相对流动,才使整个暖气片的水渐渐变热的,而教室里的空气渐渐变热是由于热空气上涨,冷空气降落,这样相对的流动,进而使教室里渐渐变热的。
(板书:-热水 ------ 相对流动 --- 冷水,冷空气——相对流动————热空气)5.究竟大家的想法正确吗?我们怎么做?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1.讲话:今日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资料,看看,都有哪些?想想,如何经过试验来证明我们的推断能否正确?将试验方法记录下来。
记录单内容: 1、水是怎么变热的? 2、空气是怎么变热的?教师巡视:要点察看学生能否设计借助高锰酸钾、香,来察看水、空气的流动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第六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机械与工具》、《热与生活》、《光与生活》、《设计与制作》、《能源与生活》、《活动》等6个教学单元,共21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单元课时单元单元课时《机械与工具》7 《能源与生活》 4《热与生活》7 《活动》 2《光与生活》 6《设计与制作》 4总计 30课时(2)各课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 杠杆 3 12 光的反射 12 滑轮 2 13 光的折射 13 轮轴 1 *14 透镜 24 斜面 1 15 小电动机 25 物体的热胀冷缩 2 16 交通信号灯 16 勺柄是怎样热的 1 17 电热器 17 暖和的房间 1 18 常规能源 2*8 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1 19 太阳能 2 *9 保温和散热 2 20 风能 110 光和色 1 *21 中国科学技术馆 211 光的传播 1本册教学要求知识要求1、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4、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5、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能力要求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德育要求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片、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知道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讨的训练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第一单元机械与工具一、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杠杆第2课滑轮第3课轮轴第4课斜面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对周围的机械和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具有自主探究机械和工具的作用和动手制作简单机械的积极性。
3、具有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科学意识。
4、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生活用品中运用简单机械作用的能力。
3、初步具有对杠杆、轮滑和轮轴等简单机械进行定量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4、具有设计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5、具有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制作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3、知道轮轴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4、知道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5、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
6、会做杠杆尺作用的实验。
7、会做定滑轮、动滑轮作用的实验。
8、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简易起重机的模型。
9、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
10、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笔、纸、学具1、杠杆杠杆尺、钩码、支架、测力计、天平、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关杠杆的图片与音像资料2、滑轮滑轮、钩码、支架、测力计、线绳、有关滑轮的笔、线绳、学具图片或音像资料3、轮轴轮轴、钩码、支架、测力计、线绳、有关轮轴的笔、线绳、学具图片或音像资料4、斜面重物、木板、测力计、有关斜面的图片或音像资笔料四、单元教学课时:6五、单元教学重难点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会做杠杆尺作用、定滑轮、动滑轮作用、轮轴作用、斜面作用的实验。
1、杠杆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杠杆上有三个点:支点、重点和力点。
3.杠杆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用起来比较方便。
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探究技能:1.能准确指出杠杆上的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
2.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杠杆保持平衡,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3.能指出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和设施,并指出三点。
4.能判断某种工具和设施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能利用杠杆尺进一步进行实验。
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会用杠杆尺做实验,会做定量分析与数据记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
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重点: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
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代利用杠杆的图片或资料、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测力计小组准备: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测力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出示场景:这里有个小盒子,里边装着学生想办法,调动生活经今天课上要用的实验装置图,但是盖子太紧了,同学们有办法帮我在最短时间内打开它吗?2、谈话:同学们真有办法。
刚才我们使用的工具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做“杠杆”。
帮忙打开盖子验,引出课题学习新课1、提问:同学们能想出这个办法,可见在平时都有用过杠杆。
那么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杠杆?2、(板书记录学生提到的杠杆-出示图片或简图)观察:这些都是杠杆,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3、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这些杠杆的共同之处,这些都有自己的科学名称——出示杠杆,讲解:每个杠杆都具有三点——力点、支点和重点。
——找出本组杠杆的力点、支点和重点4、提问:杠杆这种工具在使用的时候,可能有什么优点?5、提出问题.研究杠杆的种类(1)提问:是不是所有杠杆都具有省力的作用?(学生可能认为都有,或者有的有)(2)讨论:怎样验证你们组的杠杆是不是省力?——启发:什么叫省力?什么叫费力?怎样算省力?测量力需要用什么工具?(3)归纳实验方法:①测量提起一个重物需要多少力。
②测量用杠杆翘起重物需要用多少力。
③对比两次结果,得到结论(4)汇报: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你们组的杠杆省力吗?(5)谈话:各组的实验结果都不一样啊!有的组发现杠杆省力,有的组却发现杠杆费力,还有的组发现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说明有一类杠杆省力,但还有很多杠杆费力,或者等力。
6、制定研究杠杆胜利费力规律的方法:(1)提问:杠杆省力或者费力,是因为什学生思考发言如:撬棍跷跷板等学生观察各种杠杆,找出共同点——如下边都要有个东西支撑,一边有东西要翘起来等学生发言:可能会说容易打开物体,教师引导到力的大小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试验方法学生完善实验方法学生测量、记录学生汇报汇报、交流学生观察学生发言:可能会有学生注意到挂测力计的位置不同利用图片,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找到杠杆的三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交流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么条件而形成的?————将各组杠杆放到前边(2)提问:怎样做能够证明你的猜想?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把实验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介绍本组实验方法)(3)谈话:今天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法,在下节课,我们将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教师需要强化“力点概念”)知识应用调查生活中哪些工具使用了杠杆学生回答巩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能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天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谈话:在上节课,我们设计了实验,来找出杠杆省力、费力、等力的规律。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同学们想到的实验方法。
学生回顾实验方法由旧知识导入到新知识,节省时间,激发兴趣学习新课1、讲要求: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要爱护器材,认真记录。
2、学生开始实验3、汇报: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力杠杆各有什么特点?小结:(板书)省力的杠杆,力点距离支点距离比重点距离支点距离远;费力的杠杆,力点距离支点比重点距离支点近。
学生实验。
观察。
记录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天平、跷跷板培养实验能力,认识杠杆的作用规律巩固应用发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