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蹴鞠演示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蹴鞠
陈志杰土木工程学院051101723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不仅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出极其绚烂的传统文化,同样还是众多体育运动的起源地。蹴鞠——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跟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同样丰富多彩,曲折回环。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华民族正一步步的走向强盛,曾经鼎盛一时的蹴鞠却没有发展成现代足球,甚至在现今的中华大地上都鲜少看见蹴鞠的踪影,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国际学术界主要有3种足球起源学说,即英格兰说、波斯“哈巴斯托姆”说和中国临淄说。2004年国际足联认同中国临淄说,也就是说:足球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这是多么让人为之自豪的事情。虽然现在的中国足球一次次的摧残中国人民的神经线,但不论如何,这个讯息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会让这些“受残”人士可以有了某种慰藉。
关键词; 蹴鞠发展演变蹴鞠文化衰亡
引文:蹴鞠是在中国古代体育项目中起源最早,开展最普遍的一个项目,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蹴鞠文化特色。
一、蹴鞠的发展演变
1.蹴鞠的名称
蹴鞠就是踢球,是中国古代足球名词。《辞海》“蹴鞠亦作‘蹴毱’‘蹴踘’‘蹵踘’‘蹵鞠’。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蹴鞠最早显现在《战国策·齐策》中记齐国首都临淄人民的娱乐生活:“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这段话被引用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史记索引》注释说:“刘向《别录》曰蹴鞠者……蹴亦蹋也。”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又出现了蹴鞠一词:“(项)处后蹴鞠,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因此,在汉代以前是用蹋鞠一词,从汉代开始变使用蹴鞠,后虽出现许多不同名词,但蹴鞠一次一直被使用。
2.蹴鞠的起源
关于蹴鞠的起源,西汉学者刘向在其所著《别录》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①其子刘歆在《七略》一书中也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②这二人把蹴鞠的起源时间定在黄帝时代,也就是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无文字记录时代,如同二人所说“传言”,是口口相传的说法,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汉代以后的文人大都认为蹴鞠就是起源于黄帝时代。仔细思考一下,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肇始于黄帝时代,这个时代社会生产已经发展有一些程度了,制度、礼仪、伦理、社会文明都已初具规模,还发明创造蚕丝、指南针等,科学文化有所发展。在这种社会文明的氛围中,体育文化也得到较好的发展,相对于蚩尤部落创造以游戏方式提高战斗力的方法,黄帝创造蹴鞠——“练武士知有才”的军事游戏,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同于两千年前的“口口相传”,近百年的考古发现对“蹴鞠起源于黄帝时代”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证明。1953年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村落遗址中发现的石球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都可能为黄帝时代就有蹴鞠游戏作为证据。③
3.蹴鞠的发展演变
蹴鞠的起源尚未得到确切的定论,即使蹴鞠是起源于黄帝时代,可当时蹴鞠游戏的方式还不得而知。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①也就是说蹴鞠游戏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练兵。黄帝时代是生产发展的时代,又是激烈斗争求生存的时代,在这种生存环境中黄帝部落发明蹴鞠练兵,既能增强士兵体力,又可以提高战斗水平,在这个兵器不发达的时代,明显提高了战胜敌人的可能性。殷商时代是否有蹴鞠活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的蹴鞠已逐渐倾向大众化、娱乐化,这与军队的练兵手段、庙堂祭祀的鞠舞在性质上已有很大的区别。
与汉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一样,汉代的蹴鞠奠定了蹴鞠在两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础。汉代蹴鞠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从自娱性休闲娱乐提高为观赏性表演娱乐,在汉高祖的富民政策与文景之治后,人民在生活富裕之后便要求精神上的娱乐,再加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许多体育项目都演变为表演娱乐节目,蹴鞠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便是作为军事训练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部分,不是表演或是自娱,而是以竞赛的运动形式进行,军队用蹴鞠来提高军士作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以对抗北方匈奴的侵扰。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在民间得到极大的发展,原本的二人对踢也发展成三人、四人、五人、甚至九人轮踢,竞赛方面也有不同创新,比赛不再是单纯的直接对抗,而是以射门竞赛,同时也出现了高球门,充气球。在宋朝,由于开国君臣大多是军官出身,都喜爱运动,所以极力推行蹴鞠运动。在当时,蹴鞠表演时宫廷宴会的娱乐,也是接待外国使臣的节目。蹴鞠活动进一步平民化,促使出现专业的民间组织。③在古代蹴鞠的发展史上,唐宋时代的蹴鞠运动堪称中国古代蹴鞠史上的高峰。
宋朝以后,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使社会风尚趋于文弱,因此在体育领域像蹴鞠这样的竞技性强的体育活动逐渐消失了。在元朝,蹴鞠仅作为妇女踢球供人欣赏的球具。到了明朝,踢球已经跟淫乐连在一起,因此,朱元璋称帝后,严禁军人踢球,顾启云的《客座赘语》卷十《国初榜文》曾记载: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太祖下旨:“蹴圆的卸脚”。从此蹴鞠在宫中逐渐绝迹,而民间蹴鞠活动的规模和声势也难于之前相比。④到满人入关后,清政府实行弱民政策,禁止人民练武和练身活动,同时戏曲等文艺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导致蹴鞠活动越来越少,直至灭绝。
二、蹴鞠的方式
1.双球门直接竞赛蹴鞠
双球门的直接竞赛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蹴鞠的主要方式,且被用于军事练兵。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⑤
2.单球门间接竞赛蹴鞠
在专门的竞赛场地--鞠城,球门两厢对应,两边队员相对进攻,进球为胜由双球门竞赛演变而来的单球门间接比赛是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蹴鞠的主要方式,主要用于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进行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⑤
3.不用球门的蹴鞠
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历时最久,开展得最为广泛,有一人到十人场户等多种形式。白打则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亦称比赛“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⑤
三、蹴鞠的文化
1.蹴鞠文学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五千年的风吹雨打,遍见于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体育项目只有蹴鞠一项经久不衰,虽浓抹淡写,各有所托,然也是从不同角度反映各个时代蹴鞠的面貌,总起来说,可以称之为蹴鞠文学。⑥蹴鞠在所有文学体裁中,如铭文诗赋、词曲散文、长短小说,都有所反映,如东汉人李尤的《鞠城铭》简要说明了鞠城(蹴鞠球场)的作用;何晏的《景福殿赋》、卞兰的《许昌宫赋》反映了汉代蹴鞠的面貌和社会地位;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七首诗是写蹴鞠的,可见蹴鞠在当时生活中的重要;唐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