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吸 光 光 度 法-稍微修改

合集下载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类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类
Ak1b
1852年;比尔: 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 系.
Ak2c
由比尔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得到布格-朗伯-比尔定 律,一般叫做朗伯-比尔定律.
AKbc
2、朗伯-比尔定律 的推导〔数学表达 式〕<略〕
3、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吸收系数a〔吸光系数a 〕 当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吸光物质的浓度c以
§8-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在光度分析中,一般需先选择适当的试剂与试样中的 待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测定.
因此,分析条件的选择包括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 择.
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概念:
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称 为显色反应. M + R = MR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对于解离度小的络合物,可 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此 法 的 做 法 是 保 持 CM 和 CR 的 浓度保持不变,即CM + CR = 常数, 连续改变CM和CR的比值,在选定 的仪器条件和波长下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A.
以A对CM/CR +CM作图.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组成
g·L-1为单位时,K用a表示,称为吸收系数,其单位为 L·g-1·cm-1.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abc
<2>摩尔吸光系数ε 当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吸光物质的浓度c
以mol·L-1为单位时,K用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 数,其单位为L·mol-1·cm-1.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 示为
A= εbc
二、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光度法的误差除各种化学因素外,还有因仪器精度 不够,测量不准所带来的误差.

第八章 吸光光光度法

第八章 吸光光光度法
铁片
- - - - + + + + +
贵金属半透薄膜 半导体硒
e-
检流计
②光电管
阳极(接受电子) 石英窗 阴极(发射光电子) - +
R
入射光
放大器 显示器
e-
§8-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反应—将待测物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显色剂—能将待测物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试剂。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原则 ①反应灵敏度高,形成的有色化合物ε大。 ②反应的选择性好。 ③显色剂在测量波长处无明显吸收,即
化合物 max 显色剂 60nm max
④有色化合物稳定,并且组成恒定。
例如:锰的测定
乙 醚 pH=9.2 N N=N HO
灵敏度高, 但选择性差。

Mn2+ +
Mn(PAN)2 蓝 紫 色 «
λmax=585nm, ε=5.85×104mol-1· cm-1 L·
Ni2+、Cu2+、Cd2+等离子干扰测定。
可见光
400~750nm
红外光
0.75~2.5 μm(近) 2.5~50 μm(中) 50~1000μm(远)
本章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400nm


绿



750nm
吸光光度法
比色法
借助比色计
方法的特点: ⑴ 灵敏高 — 定量下限10-5~10-6 mol/L或10-4~10-5%。

Ma
3.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
0
0.4
0.4
0.8
1.2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长λmax 。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
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 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2021/2/10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④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 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T = It I0
A = lg (I0/It) = lg(1/T) = -lgT = kLc
T10 k L c10 A
2021/2/10
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的关系
A
T
T =10-kbc
A=kLc
c
2021/2/10
K 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当c的单位用g·L-1表示时,用a表示,
2021/2/10
吸光度与光程的关系 A = Lc
吸光度
0.00
检测器
吸光度
0.22
L
检测器
吸光度
0.44
样品
L
L
检测器
2021/2/10
样品 样品
光源 光源 光源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A = Lc
吸光度
0.00
L2>L1
光源
检测器 吸光度
0.22
L1
检测器
吸光度 L2
0.42
光源 光源
检测器
2021/2/10
量。
解:
C(mo/l
L)
A
b
0.57 2.51033
7.6105
摩尔质量为:
m 10000.001%0
M(g/mo)l n
7.6105

第 八 章 吸 光 光 度 法-稍微修改

第 八 章   吸 光 光 度 法-稍微修改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件是:
光 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1)光源 要求:发出所需波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由足 够强度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 常用:钨丝灯、钨卤素灯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 称为单色器。 单色器由棱镜或光栅灯色散元件及狭缝和透镜 组成。
(3)吸收池 也叫比色皿, 用于盛装参比溶液和待测溶液, 能透过所需光谱范围内的光线。
蓝 青蓝 青

紫-绿为互补光等等 两种互补光按一定 比例混合,也能得 到白光。
绿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
物质颜色 吸收光 波长 / nm 物质颜色 吸收光 波长 / nm
黄绿
黄 橙 红
400~450(紫)
450~480(蓝) 480~490(绿 蓝) 490~500(蓝 绿)

蓝 绿蓝 蓝绿
560~580(黄 绿)
0.75 0.70 0.65 0.60 0.55
A
0.50 0.45 0.40 0.35 0.30 4 5 6 7 8 9 10
V(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50ml比色管中,加入10mlFe2+标准溶液, 10ml缓冲溶 液及9ml邻二氮菲溶液,用水稀释到50ml。摇匀,分别测 定不同时间段内(5-10-15-35-55-75分钟)显色溶 液的吸光度,见图5。实验结果说明,本反应在15- 20min之内即可完成,且显色在60min内相当稳定。
8.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8.3.1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摩尔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数 表示浓度为1mol/L的有色溶液,其液 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 例1 0.0880mg Fe3+在酸性溶液中,以硫氰酸钾显色 后,用水稀释到50.00ml,在480nm处用1cm比色皿测 得吸光度A为0.220,计算该显色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 解 已知A=0.220,b=1cm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分离:色谱技术和毛细 管电泳 定性或定量:利用物质 原子、分子、离子等的 特性, 如光吸收和发射 、电导、电位、质荷比 、荧光 结构、形态、状态分析 及表征
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
容量分析
c 标 准 V标 准 c 待 测 V待 测 a b
M待测 重量分析 m称量 w待测 M称量 ms
仪器分析
S k c a (a可为任意数值)
S k lgc a
常量组分,准确度高
微量、痕量组分,准确 度较化学法差,而且不 同方法之间差别较大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光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分离分析方法) 热分析法 其它分析方法(质谱法、中子活化分析等)
联用技术
光学分析法
分光光度计
基本部件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稳压电源
棱镜 光栅
紫外:氘灯
可见:碘钨灯 紫外可见:氙灯
吸光度具有加合性,即体系总的吸光度等于各组份吸光 度之和(设各吸光物质之间没有互相作用)。
A总=A1+A2+……..An = ε 1bc1+ ε 2bc2+……. ε nbcn
在吸光度的测量中,有时也用透光率或透光度表示物质对光 的吸收程度。透光率以T表示: T=I/I0 , 则吸光度与透光率之 间的关系为A=lgI0/I=lg1/T 。 2、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当吸收池厚度保持不变,以吸光度 对浓度作图时,应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称 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试液的吸光度, 从工作曲线上就可以查得试液的浓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常 常遇到偏离线性关系的现象,特别是在溶液浓度较高时,常 会出现标准曲线向上或向下弯曲产生正偏离或负偏离(p241, 图9-4)。

第8章 分光光度法

第8章 分光光度法

24
3、吸收池:(比色皿)用于盛待测及参比溶液。 可见光区:光学玻璃池
紫外区:
石英池
4、检测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流讯号。 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5、显示系统: 低档仪器:刻度显示 中高档仪器:数字显示,自动扫描记录
25
单色器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
800
λ1
白光
19
(二)化学因素
• Beer定律适用的另一个前提:稀溶液 • 浓度过高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
20
8.2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8.2.1 比色法 1.目视比色法
观察方向
cc 12
c1
c2
c3
c3
c4
c4
方便、灵敏,准确度差。常用于限界分析。
21
2. 光电比色法
通过滤光片得一窄范围的所谓单色光(几十nm)
4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真空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10nm~200nm 200nm ~380nm
380nm 780 nm ~ 780nm ~ 2.5 m
2.5 m ~ 50 m
50 m ~300 m
5
溶液中溶质分子对光的吸收与吸收光谱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2) 磷的测定: DNA中含P~9.2%, RNA中含P~9.5%, 可得核酸量.
H3PO4+12(NH4)2MoO4+21HNO3 =(NH4)3PO4· 12MoO3+12NH4NO3+12H2O
磷钼黄(小) Sn2+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2.两组分吸收光谱部分重叠
λ1→测A1→b组分不干扰→可按单组分定量测Ca λ2→测A2→a组分干扰→不能按单组分定量测Cb
1 测定, A1a=1abC
2 测定A2ab,
Aab 2
A2a
A2b

2abCb2bC
3.两组分吸收光谱完全重叠——混合样品测定 解线性方程组法
解线性方程组法
步骤:
“复合光”,只是这种光的波长范围很窄而已,所以说,单色光并非是一条几何线。
A或
单一波长, 固定; 不同波长, 不同。
2
1
1 对应的 1较小 2 对应的 2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入射光通常具有一定的带通。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一般选用峰值波 长进行测定。
此外,选用峰值波长,也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T = 36.8 %
A = 0.434
I
I-dI
It
db b
Alg 1 Kcb T
T : 透光率
A: 吸光度
1.0
100
T
A
0.5
50
A T%
0
0
C
2、朗伯-比尔定律的前提条件
(1)入射光为单色光 (2)吸收发生在均匀介质中(无散射) (3)吸光质点间无相互作用
3、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1 测定 1a和1b;A1ab 2 测定 a2和b2;A2ab
A 1 a b A 1 a A 1 b 1 a b C a 1 b b C b
A 2 a b A 2 a A 2 b a 2 b C a b 2 b C b 为物质的特征参数,可通过配制标准溶液测得。
解联立方程,可求得Ca, Cb
入射光 I0

第八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八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可见:浓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可见:浓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c/c)不仅与仪 ) 器的透光度误差∆T 有关, 器的透光度误差 有关,而且与其透光率读数 T 的值也有关。 的值也有关。
要使A测定的相对误差 要使 测定的相对误差∆c/c 最小(∣Er∣= 2.7%): 测定的相对误差 ∣ ∣ :
T = 36.8% A = lg1/T = 0.434
2、A测量的误差 、 测量的误差
朗伯-比尔定律: A=lg1/T=εbc 朗伯 比尔定律: 比尔定律 微分: 微分: dA = -dlgT = -0.434dlnT = - 0.434T -1 dT =εb dc
两式相除得: 两式相除得: dA/A= ( 0.434 / TlgT )dT = dc/c 以有限值表示: 以有限值表示: Er = ∆c/c =∆A/A = 0.434∆T/TlgT
注意:适用于单色光; 注意:适用于单色光; A具有加和性; 具有加和性; 具有加和性 Aபைடு நூலகம்单位。 无单位。 无单位
三、吸光系数
为单位, 为单位, 当b以cm为单位,c以g·L-1为单位,K 称为吸光 以 为单位 以 系数, 表示, 系数,用 α表示,单位为 -1·cm-1。 表示 单位为L·g
A = αbc
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 方法: 选用适宜的参比, (c1, c2, c3 … cn),选用适宜的参比, 在相同的条件下, 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系列标准溶液的吸 光度(A 曲线, 光度(A1, A2, A3 … An),作A-c曲线,即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知试样c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知试样cx的吸光 度Ax,从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找到与之对应 的未知试样的浓度。 的未知试样的浓度。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四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吸收大,灵敏度高 1、原则: 对朗伯-比尔定律偏离小 一般选λ max处 如有干扰,要避开。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选500nm进行测定 选520nm进行测定
2013-7-14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显色剂、其他试剂均无色时 用蒸馏水作参比; 显色剂有色、其他试剂无色时 用同样浓度的显色剂作参比; 显色剂无色、其他试剂有色时 用其他试剂作参比; 显色剂、其他试剂均有色时 用不加待测离子的试剂和显色剂混合溶液作参比。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透光率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吸光度 A lg T A 取值为0 ~ +∞ 全部吸收 A = + ∞
2013-7-14
全部透射
A=0
2、朗伯-比尔定律 当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 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表示为:A=Kbc A——吸光度 光度法定 K——比例常数 量的依据 b——液层厚度,比色皿 厚度 c——溶液浓度 单色光 2013-7-14 均匀溶液
2013-7-14
2、单色器
作用: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转变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 分为棱镜和光栅两种。
2013-7-14
光栅的分辨率比棱镜大, 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3、吸收池(比色皿)
作用:用来盛放待测溶液。 光学玻璃制成的无色透明的长方体容器,规格 有0.5,1.0,2.0,5.0cm等。
2013-7-1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8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8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I
上式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示式。它表示一束 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式中,K为吸光系数,当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b 的数值均为1时,A=K,即吸光系数在数值上等 于c和b均为1时溶液的吸光度。对于同一物质和 一定波长的入射光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T 比色法中常把I/I0 称为透光度,用T表示,
def
透光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如下:
I I0
A =-lgT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当c以质量体积浓度(g· ml-1)表示时,吸光系数 称为质量吸光系数,用a表示。当c以mol· L-1为单 位时,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其单位是L· mol-1· cm-1。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溶液 对入射光越容易吸收,当c有微小变化时就可使 A有较大的改变,故测定的灵敏度较高。一般ε 值在103以上即可进行比色分析。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用标准曲线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标准液的测定和被测液的测定应在相同条件 下进行。 • (2)溶液的浓度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为了消除与被测物质吸收 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如溶剂或其他物质对入射光 的吸收,光在溶液中的散射以及吸收池界面对光 的反射等,必须采用空白溶液(又称参比溶液) 作对照。常用的空白溶液有三种: (1)溶剂空白 (2)试剂空白 (3)试样空白 P85

c = -lg65%/2235×2.0=4.19×10-5(mol· L-1)

中国地质大学《分析化学》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国地质大学《分析化学》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9
(3)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3)压力变宽(pressure boradening)
由于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和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统称 为压力变宽。 压力变宽有两种:


罗伦兹(Lorentz )变宽——不同粒子碰撞引起的谱 线变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9
(3)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2)多普勒变宽(Doppler broadening)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 引起的谱线变宽。 由于辐射原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它与位 置固定的观测器间便产生相对的位移,从而发 生多普勒效应,使谱线变宽。这种谱线变宽由 于是热运动产生的,所以又称为热变宽。一般 可达10-3 nm,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返回
2019/1/29
空心阴极灯
空心阴极灯的特点: 发射的谱线窄; 发射强度较大; 光源稳定性好; 使用寿命长。 缺陷: 单元素灯。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本章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9
光源调制
光源调制:
来自火焰的辐射背景(连续光谱,直流信号)可与待测 物吸收线一同进入检测器,尽管单色器可滤除一部分背景, 但仍不能完全消除这些背景对测定的干扰。为此,必须对光 源进行“调制”。 光源调制定义:将入射光所产生的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通 过电学方法将其与来自火焰的直流信号滤掉(RC电路),从 而避免火焰背景干扰。 光源调制方法: 1)机械调制—在光源和火焰之间加一切光器(分成四个扇形, 其中对角的两个扇形可让入射光通过)并以一定的速度(频 率)旋转,入射光被“切”成交变的光。 2)电学调制:通过脉冲方式给光源供电,直接产生“脉冲”光。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第八章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第八章答案
在仪器设备上,二者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所有组 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荧光光谱仪则将光源与其它组件垂直排列,以 消除激发光源发射的辐射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精品文档
12.用波长为213.8nm,质量浓度为0.010mg.mL-1的锌标准溶 液和空白溶液交替连续测定10次,用记录仪记录的格数如下. 计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元素的检出限.
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 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
解: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 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 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 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
9.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解: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和一定的火焰宽度条件下,当采用锐线光源时,溶液 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 (2)标准加入法:本方法适用于试样的确切组分未知的情况。不适合于曲 线斜率度,应注意那些问题?怎样 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 解:应该从分析线的选择、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火焰的 选择、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及狭缝宽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佳的 测定条件。
11.从工作原理、仪器设备上对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作比较。 解:从工作原理上看,原子吸收是通过测定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其特 征谱线的吸收来实现测定的,属于吸收光谱,而原子荧光则是通过测量 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的强度来实现测定的, 属于发射光谱。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It 透光度定义: T I0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全部透射 T = 0.0 % T = 100.0 % A=∞ A= 0.00
吸光度:A=lg (I0 / It )=lg(1/T)
全部吸收
全部透射
朗伯定律(1760年):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2.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使实测
吸光度增加,导致线性关系上弯曲
3.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离解、缔合、异构等 如:Cr2O72-+H2O-=2HCrO4-=2H++2CrO42PAR的偶氮-醌腙式
4 显色反应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优化显色反应条件,控制溶液的酸度 2)加入隐蔽剂 3)改变价态 4)选择适当波长 5)选择合适参比溶液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 凹面反射镜,将分光
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
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16
单色器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
800
λ1
白光
600
500
λ2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棱镜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400
17
光栅:在镀铝的玻璃表面刻有数量很大的等宽度
等间距条痕(600、1200、2400条/mm )。 原理: 利用光通过光栅时
平面透 射光栅 透 镜
光屏
M1
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而 分光.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本题考点是“配位滴定中准确滴定的判 断”。 F-是的Al3+掩蔽剂,在存在大量F-的溶液 中, Al3+ 与F-反应被掩蔽,浓度非常低, 因而不能用EDTA定量测定Al3+。 再考虑酸效应。 pH = 5,酸效应系数较 高, lgY(H)= 6.5。 MgY的条件稳定常 数的对数值为8.7- 6.5=2.2,小于8,因而 Mg2+不满足准确滴定的条件。而 Zn2+满足 准确滴定的条件,故答案选B。
本题已知Cd+总浓度,要求其平衡浓度。可 根据副反应系数进行计算。
Cd(I ) 1 1[I ] 2 [I ]2 3[I ]3 4 [I ]4 97.1

[Cd ]
2
Cd(I
cCd 2

)
0.05 5.15104 mol/L 97.1
A
True value A1
observed value A1’
△λ
λ
band width
(2)介质不均匀 (heteromogeneous of medium)
2. 化学因素( chemical factors)
(1)High concentration (2) Chemical reaction
§ 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Spectrophotometer and absorption spectrum
一、分光光度计
光源
Source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Detector
显 示 器
Indicator
Mono chromator Absorption Cell
1. 光源 (Light Source) 光源 钨灯 氢灯 氘灯 发射波长( n m ) 使用波长( n m ) 320~2500 150~400 350~1000 200~350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变宽程度
DVD 7.162107 V0
T M
多普勒变宽与吸收原子自身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与火焰的温度平方根成正比,与谱线频率有关。
3、压力变宽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级发生稍微变化引起的变宽,又称
为碰撞(Collisional broadening)变宽。它是由于碰撞使
激发态寿命变短所致。外加压力越大,浓度越大,变宽越显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K0Βιβλιοθήκη 2 lnDvD
2

e2 mc
N0
f
将上式带入朗伯比尔定律中得到
2 π ln 2 e2
A 0.4343K 0L 0.4343 D D mc N0 fL kLN0
由于N0 ∝N∝c
( N0基态原子数,N原子总数,c 待测元素浓度)
所以:A=KLN0=K′LN=K′′c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常规模式
定 量 分 析
3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共振线
E3
1、共振吸收线
E2
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
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
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
E1
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A
B
E0
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E0 基态能级 E1、E2、E3、激发态能级
吸收线的宽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类是由原子性质所决定,另 一类是外界因素。
1、自然宽度 Δ N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固有的宽度叫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一般约10-5nm。
照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

第八篇吸光光度法

第八篇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

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本章主要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利用可见光进行分光光度法分析时,通常将被测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例如:测量钢样中Mn的含量,在酸性溶液中将Mn 氧化为MnO4-,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一)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10-4%。

(二)分析微量组分的准确度高例如:含铁量为%的试样,如果用滴定法测定,称量1g试样,仅含铁,无法用滴定分析法测定。

如果用显色剂1,10-邻二氮杂菲与铁生成橙红色的1,10-邻二氮杂菲亚铁配合物就可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

Fe2+ + 3(1,10-phen) →[ Fe(1,10-phen)3] 2+(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四)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p241, 图9-1)。

若被照射的是均匀的溶液,则光在溶液中的散射损失可以忽略。

当一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

当透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时,人眼可觉察到颜色的存在,这部分光被称为可见光。

透射光和吸收光呈互补色,即物质呈现的颜色是与其吸收光呈互补色的透射光的颜色。

例如:CuSO4溶液由于吸收了580-600 nm的黄色光,呈现的是与黄色呈互补色的蓝色。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见P294,表9-1。

物质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析化学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差相等时才能发生吸收。
∆E = E2 − E1 = hν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 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物质对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16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测量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以波长为横坐
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吸收曲线。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
A ~ λ (nm)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7
同一浓度,不同物质 不同浓度,同一物质
18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2)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 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也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 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的差 异最大,测定最灵敏,可用于物质定量分析。
3. 双波长型
λ1 λ2
通过波长选择可校正背景吸收:消除吸收光谱重 叠干扰,适合于混浊液和多组分分析。
只使用一个吸收池:参比溶液即被测溶液,避免 单波长法中因两种溶液组成、均匀性差异及吸收 池差异所引入的误差。
41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反应的选择 2. 显色剂 3. 显色条件的选择
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不随浓度和光程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 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光物质本身的性质 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不同。在λmax处 的ε常以εmax表示。εmax越大,该物质的吸光能力 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分子内部三种 运动形式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 运动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 附近的相对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总 A1 A 2 A n 1bc1 2bc 2 nbc n
在吸光度的测量中,有时也用透光度T(或 透光率)表示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It T= I0
透光度T定义为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 强度Io之比
A与T的关系:
1 A = lg = - lg T T
蓝 青蓝 青

紫-绿为互补光等等 两种互补光按一定 比例混合,也能得 到白光。
绿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
物质颜色 吸收光 波长 / nm 物质颜色 吸收光 波长 / nm
黄绿
黄 橙 红
400~450(紫)
450~480(蓝) 480~490(绿 蓝) 490~500(蓝 绿)

蓝 绿蓝 蓝绿
560~580(黄 绿)
(1) 显色反应及其选择
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显色反 应。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称为显色剂。 选择显色剂应考虑的因素: ① 灵敏度高:一般希望 ε 达到104 ~ 105 ② 选择性好:其它离子干扰少 ③ 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 ④ 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化学性质稳定。
8.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8.3.1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摩尔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数 表示浓度为1mol/L的有色溶液,其液 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 例1 0.0880mg Fe3+在酸性溶液中,以硫氰酸钾显色 后,用水稀释到50.00ml,在480nm处用1cm比色皿测 得吸光度A为0.220,计算该显色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 解 已知A=0.220,b=1cm
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溶液浓度较高时,经常会 出现标准曲线不成直线的现象,称为偏离比耳定律。 偏离原因:
(1)非单色光 引起的偏离;
(2)化学因素 引起的偏离。
8.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吸光光度法进行分析,被测定物质往往 需要颜色,即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很强的吸 收。若被测的物质本身有色,则可直接测量,如 被测物无色(或太浅)时,往往要选择适当的显 色剂对其进行显色。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及 紫外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方法。 本章仅介绍可见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特点:灵敏度高,可以测微量、 痕量组分(10-4—10-5%), 准确度高:2%-5%
8.2 朗伯-比尔定律
界面 反射 损失 Ir I0 入射光
被溶液 吸收的 光的强 度为Ia bcm
It 透射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 色溶液(液层厚度为b) 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 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 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I 0 = I a + It + I r I0 = I a + It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件是:
光 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1)光源 要求:发出所需波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由足 够强度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 常用:钨丝灯、钨卤素灯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 称为单色器。 单色器由棱镜或光栅灯色散元件及狭缝和透镜 组成。
(3)吸收池 也叫比色皿, 用于盛装参比溶液和待测溶液, 能透光度法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和原理与光电 比色法相同,但获得单色光的方法不同。 光电比色法:滤光片 分光光度法:棱镜、光栅 —— 单色器 分光光度法采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常见的国产 分光光度计有 721 型、 721A 型、 721B 型以及 722 型等。
红外光 : (0.76-300um)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不同波长的光。
• 白光属于复合光。 • 一束白光(复合光)通过三棱镜分光,便 可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光,这些色光也并非原来意义上的单色光 (因其不纯)。 • 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按 一定比例混合,就可得到白光。 • 互补光: 紫 红 橙 红-青为互补光
朗伯和比尔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 收与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 朗伯指出:如果溶液的浓度一定,则光的吸收程 度与液层厚度成正比, 该关系用下式表示:
I0 A = lg = K1b It
Io—入射光强度;It—透过光强度; A—吸光度;b—深层厚度(即光程长 度);K1—比例常数。
(2) 显色剂
(2.11)无机显色剂 种类不多,主要有硫氰酸盐、钼酸铵等。 (2.2)有机显色剂 有机显色剂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 偶氮类显色剂 如偶氮胂Ⅲ 三苯甲烷类显色剂 如结晶紫 其它有机显色剂 如丁二酮肟
(3)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3.1)显色剂用量 显色剂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适宜的用量 可通过实验测定。 (3.2)反应体系的酸度 (3.3)显色反应的温度 (3.4)显色反应的时间 (3.5)溶剂 (3.6)共存离子的干扰
8.5 吸光光度的方法和仪器 (1) 比色法 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比色法分为目视 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 (1.1)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比较溶液有色的深浅以测定物质 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 常用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
(1.2)光电比色法 光电比色法是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光电比色计利用滤光片获得单色光。 滤光片的选择原则:滤光片最易透过的光 应是有色物质最易吸收的光。 滤光片的质量用“半宽度”表示,半宽度 越窄,滤光片的单色性越好。
580~610(黄) 610~650(橙) 650~760(红)
紫红
500~560(绿)
高锰酸钾之所以显示紫红色,就是选择性地吸收了可见光里 波长500~560nm范围的绿光,绿光得不到互补,因此显示绿 光的互补色紫红色。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通过某一固定厚度和浓度的有 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即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 坐标,作图,可得一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 大值称为最大吸收, 它所对应的波长称为 最大吸收波长,用 λmax表示。
现用4种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测 量它对不同波长的吸光度,绘出的曲线见 图8-1。 高锰酸钾溶液对波长为525nm附近的绿色 光有最大吸收,而对紫色和红色光则吸收 很少。虽然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不同,但最 大吸收波长不变,都是525nm。在最大吸 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则灵敏度最高。在 实际测定中,常选用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 长作为测量波长。
S
M

S值越小,灵敏度高,反之,灵敏度越低。
8.3.2 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
1 仪器的测量误差及其减免方法
从左到右,仪器的测量相对误差↓ 透光率T ↑,吸光度A↓ 从左到右,仪器的测量相对误差↑ 透光率T ↑,吸光度A↓ 仪器的测量相对误差为最小时,所 对应的T=36.8% ,A=0.434 若要满足微量组分或痕量组分测定 的要求(误差≦5%),则选定A为 0.2~0.8为适宜的测定范围。
(3)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在不同的吸光度范围内读数对测定带来的误差不 同。 一般分光光度计的透光率读数误差ΔT约为 0.2% ~ 2 %。 从图8-5可看 出,当 T = 0.368(A=0.434)时,浓 度测定的相对误差最小。
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和透光度读数范围有关。当 所测吸光度 A 在0.2 ~ 0.8 内,仪器本身所带来的浓度 测量误差处于最小范围(≦5%)。
A
0.3 0.2 0.1 0.0 400 450 500 550 600
? ( nm)
在比色管中,加入10mlFe2+标准溶液, 10ml缓冲溶液。最后 依次加入4、5、6、7、8、9、10m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水 稀释到50ml。摇匀,放置5分钟。以试剂为空白分别测定不 同显色剂用量时溶液的吸光度,见图4。结果表明Fe2+一邻 二氮菲显色剂用量少于9ml吸收度稍低,9ml以上吸收度几乎 无变化,选择邻二氮菲显色剂用量为9ml。
在50ml比色管中,加入10mlFe2+标准溶液, 10ml缓冲溶液 及8ml邻二氮菲溶液,用水稀释到50ml。摇匀,放置5分钟。 以试剂为空白将显色后的溶液在400-600纳米区间内绘制 吸收曲线。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所以实验选 择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
0.7 0.6 0.5 0.4


0.0880 103 c( Fe3 ) 3.15 105 mol / L 55.85 0.0500

A 0.220 6981 3+ 5 bc (Fe ) 1 3.15 10
2.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S 桑德尔灵敏度S表示:规定仪器的检出极限 A=0.001时,单位横截面积液柱内能够检出的物 质最低含量为桑德尔灵敏度。 g / cm2 单位: 3. 摩尔吸光系数与桑德尔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0.75
0.70
0.65
A
0.60
0.55
0.50
0.4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t(min)
8.4.4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入射光的波长应根据吸收光谱曲线选择,选择 的原则是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一般情况下选择被测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入 射光波长。这样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较高。 如果干扰物质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强烈的吸收, 则可选其它波长,但要注意尽可能选择值随波长改 变而变化不太大的范围内的波长。
8.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许多物质是有颜色的,物质之所以呈现五 彩缤纷的不同颜色,就是因为选择性地吸 收了某些特定波长的可见光所致。例如: 高锰酸钾为紫色;重铬酸钾为橙色。 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有色物质的浓度 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