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

目录

一、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学 (1)

二、宏观经济目标 (2)

三、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7)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理 (8)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政策工具 (8)

四、关于宏观调控的一些认识 (24)

(一)如何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 (24)

(二)如何科学地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25)

一、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研究市场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变动原因的学问叫做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经济的宏观总量(如GDP、总就业量或失业量、价格总水平、总投资、利率、经济增长率,等)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这些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由两大核心内容构成:(1)经济周期理论,主要说明(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总水平在短期是为何、如何波动的;(2)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析(总)产出和生活水平长期变动的原因和趋势。这两大内容都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的。

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83—1946)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1936年)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凯恩斯之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定政策的思路。

二、宏观经济目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

年)规划纲要》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定,“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其内容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上述内容包含了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这就是:

1.适度和持续的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但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目标,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政治目标。因为,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增加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的经济增长来实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靠它的经济增长来支持的.“适度"的经济增

长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要和它的潜在的总供给能力(主要由技术水平和可利用的资源数量决定)相适应,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经济增长率过低又会使得劳动和其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率稳定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大起大落或“马鞍型”的经济增长总是没有平稳、持续的经济增长好。

充分就业(高就业、低失业)是指经济中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但可能存在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把不超过4%的失业率视作充分就业。一个社会的失业率过高,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失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和资源的闲置,使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数量低于经济的生产能力;失业既会减少失业者的收入水平,又会降低失业者的社会地位,因此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所谓价格稳定主要是指在中期和长期把通货膨胀率维

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例如通货膨胀率每年在1%到3%之间。由于供给冲击会导致短期的产出波动和失业率提高,如果一

味追求价格稳定目标有可能会恶化经济形势,因此,价格总水平在短期内偏离价格稳定目标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价格稳定对于市场机制准确、快捷地传递资源相对稀缺的信号、对于稳定人们的预期、对于规范经济秩序、对于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别平衡,或者国际收支平衡表在总体上平衡。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弥补,这就需要向外国出售资产(黄金或外汇)或向外国借款.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长期有赤字,就如同一个人或一个企业长期负债一样,是一种不健康的征兆.20世纪

80年代的墨西哥经济危机、1997年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和随后爆发的日本经济危机,都和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有关。

以上前三个目标是国内经济目标,第四个目标是对外经济目标。

在不同的国家,上述四个目标的排序是不同的。在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物价稳定目标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把经济增长目标放在第一位。

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这四个目标的排序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经常调整的.如果经济中出现高失业(例如1930s的美国,1/3的男性劳动力失业),充分就业就是第一位的目标;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例如1993—1996年,我国的CPI分别比上一年上涨14。7%,24。1%,17.1%和8。3%),稳定价格就成为首要目标.2007年3月份以来,我国CPI已经上升到3%~5%,通货膨胀成为头号经济问题,于是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纷纷采取措施控制经济过热。

如果一个经济能够同时实现上述四个目标,这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就是健康的、理想的。1992—2001年美国出现的所谓“新经济”可以看作是同时实现了这四个目标中的前三个目标。这种“新经济”的特征是“两高一低”:高增长——经济增长率在3%-5%之间,高就业-—失业率低于4%,低通胀-—年通货膨胀率低于3%。不过,对于大多数经济或一个经济在多数年份来说,同时实现这四个目标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因为,

除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以外,其他目标之间是有冲突、有矛盾的。

就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来说,由于各个产业、各种产品的供给弹性大小不同,所以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而扩张总需求时,那些供给弹性较小的产业和产品的价格会率先上涨,由此会带动其他产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越接近充分就业,供给弹性越小,总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升就越快。因此,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中就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就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来说,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扩大投资和政府开支,由此带来总需求的扩张,总需求扩张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要刺激企业投资必须降低利息率和扩大信贷规模,要降低利息率和扩大信贷规模就必须扩张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也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一般说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是相容的。因为,一方面,一个国家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没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想达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困难的。所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称作一个国家的内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称作一个国家的外部平衡。一个国家要同时实现这两个平衡往往是困难的。当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提高,人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