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肌动蛋白在肿瘤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上皮角蛋白在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功能及检测应用
摘要
角蛋白是细胞中导致的损伤,包括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刘福洲, 刘煜, 吴洁. 上皮角蛋白在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功能及检测应用[J]. 药物资讯, 2020, 9(3): 117-125. DOI: 10.12677/pi.2020.93017
除 PTMs 外,角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也能调节蛋白质网络的重排[20]。斑蛋白家族的成员网 格蛋白、Epiplakin 等是角蛋白丝的主要调节剂之一。网格蛋白是半桥粒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连接并组织 角蛋白,微丝和微管[21]。网格蛋白的缺失会导致角蛋白网络重组[22]。在受伤的表皮中,Epiplakin 主要 与 K17 相互作用,这表明在伤口愈合期间 Epiplakin 可能有助于组织角蛋白网络[23]。除此之外 FAM83H、 酪蛋白激酶 1α (CK-1α)、伴侣蛋白 Hsp27 等小分子热激蛋白也可以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网络 的动态组织[24] [25]。
Keywords
Keratins, Biological Function, Tumor, Clinical Application
上皮角蛋白在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功能 及检测应用
刘福洲,刘 煜,吴 洁*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0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0日
HDAC6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HDAC6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刘杰【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HDAC家族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它拥有多种组蛋白以外的蛋白底物,因此在细胞中存在多种功能.该文总结大量文献,从HDAC6影响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参与化学预防、参与DNA损伤修复及调节激酶活性、参与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调节细胞免疫及HDAC6抑制剂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系统地阐述HDAC6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为将来HDAC6抑制剂更广泛地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22【总页数】4页(P4090-4093)【关键词】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进展【作者】刘杰【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可影响组蛋白及已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中可作为治疗靶点的各种细胞蛋白的乙酰化程度。
研究认为,大多数HDAC抑制剂作用于多种HDAC同型体上,特别是HDAC1和HDAC3,尽管它们有明显的抗分化作用,但仍存在显著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体质量减轻、乏力和心律失常[1]。
HDAC6是一个特殊的同型体,它的底物包括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如α-微管蛋白、过氧化物还原酶、皮动蛋白及热激蛋白90)等[2]。
大量的非组蛋白底物保证了HDAC6能在细胞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在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或神经代谢疾病中,HDAC6发挥作用,并且可作为一个抗癌位点[3-4]。
现回顾和总结最新相关研究,系统地阐述HDAC6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中,内皮会从内皮质分离,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
它的特征是细胞的连接能力下降,内皮标志物减少,而获得间充质细胞的标志物,并且具有扩散和迁移特性。
在雌激素应答的乳腺上皮细胞系R2d细胞实验中,邻苯二甲酸盐可促使其下游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A信号级联放大,导致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AP-2α的表达增加,进而调节HDAC6启动子,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并且发现抑制HDAC6的表达也会抑制邻苯二甲酸盐对细胞的作用,因此在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中,HDAC6是细胞迁移及浸润的必要因素[5]。
皮动蛋白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前列腺癌细胞PC3侵袭、基质降解能力的影响
皮动蛋白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前列腺癌细胞PC3侵袭、基质降解能力的影响马鹏德;盛镔;王晓明;张蒙;徐勇;杨阔【摘要】目的观察皮动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及不同阶段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研究皮动蛋白对前列腺癌细胞PC3侵袭和基质降解能力的影响.方法 207例份良恶性前列腺组织,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6例份,未经治疗的原发前列腺癌82例份,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58例份,复发前列腺癌8例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20例份及远处转移前列腺癌13例份,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织中的皮动蛋白.转染皮动蛋白siRNA敲除PC3细胞中的皮动蛋白,观察皮动蛋白对PC3细胞侵袭能力、基质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未经治疗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复发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皮动蛋白染色评分分别为(0.3±0.1)、(0.5±0.1)、(1.1±0.2)、(1.4±0.2)、(1.7±0.2)、(2.2±0.2)分,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其他各者比较,P均<0.05.转染皮动蛋白siRNA和空白质粒PC3细胞透膜细胞数分别为(8±1)、(36±3)个,两者比较,P<0.05.转染空白质粒PC3细胞周围和细胞体可见丰富的肌动蛋白染色,在细胞底部可见明显的明胶基质降解,且在明胶基质降解处可见富含肌动蛋白的侵袭伪足样结构,而转染皮动蛋白siRNA PC3细胞则无上述表现.结论皮动蛋白在恶性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且皮动蛋白的表达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并且与前列腺癌的远处转移有关.敲除PC3细胞中的皮动蛋白后,PC3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能力降低.【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23【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前列腺癌;皮动蛋白;细胞侵袭;细胞外基质;基质降解【作者】马鹏德;盛镔;王晓明;张蒙;徐勇;杨阔【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25晚期前列腺癌多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1],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来阻止前列腺癌的远处转移[2],因此深入了解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层粘连蛋白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doi:10.3969/j.issn.1009-0002.2010.01.029层粘连蛋白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赵晓芳1,2,孟程程1,2,李招发1,21.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2.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泉州362021[摘要]层粘连蛋白(lanminin,LN)是由3条多肽链组成的异源三聚体,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它可识别细胞表面受体从而使基膜与细胞紧密结合。
LN参与基膜的构建及细胞的黏附、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LN的不正常表达常常与肿瘤以及皮肤、神经-骨骼肌、肝、肾等组织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探讨LN与疾病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有望为相关疾病及肿瘤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基膜;层粘连蛋白;疾病;肿瘤[中图分类号]Q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10)01-0116-05Progres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aminins andTheir Related DiseasesZHAO Xiao-Fang1,2,MENG Cheng-Cheng1,2,LI Zhao-Fa1,21.Institue of Molecular Medicin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362021;2.Molecular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Quanzhou362021;China[Abstract]The members of the laminin(LN)family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polypeptide chains are major basement membrane proteins.They are present in almost all organs.The LN bind to cell surface receptors and thereby tightly connect the basement membrane to the adjacent cell layer.LN i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 and cell adhesion,growth,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so it is essential to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bnormal expression of L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umors as well as skin,neuromuscular,liver,kidney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diseases.Thoroughly stud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ca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tumor.[Key words]basement membrane;laminin;disease;cancer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是由多种纤维蛋白构成的复杂的膜状结构,它不仅对组织细胞起支持连接作用,同时具有渗透性屏障的作用,并调节多种分子及细胞的活动。
哺乳动物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
I i c e c lsr c u e o i a e , n n r l n u r is e o iin n , n wn f ri o e i mo e eo me ti h t d r t b o h mia tu t r ft sp p r i o ma d t mo s u sp st i g k o o sr l n t s h a t o t u rd v l p n t e su ya e n rve e e i w d.
i c e s d t mo e l ti e r d t n a tv t , n r a e n v v c i i f a c r e l r mo ec n e e l n a i n a d me a ts s n r a e u rc l marx d g a ai ci i i c e s d i i oa t t o n e l t p o t a c rc l i v so n t sa i. o y vy c c so
肾细胞和上皮 细胞的细胞膜上 表达 , 随组织 的成熟其 表达 水 伴
平降低 嘲; 在人 类正 常组 织 中也 可见 到 Mea的表 达 , n 如脑 和 心脏组织 , 但正常肺组 织未发现其表 达 , 与小 鼠一样 , 随增 龄 伴
2023年度肿瘤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盘点
2023年度肿瘤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盘点
周昕萌;廖青青;谢娜;黄灿华;孙晓东;张媛媛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年(卷),期】2024(16)1
【摘要】抗肿瘤治疗已进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准治疗时代,对指导抗肿瘤治疗和监测肿瘤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也提出更高要求。
本文对2023年取得较大进展的肿瘤蛋白生物标志物进行盘点,按照蛋白的细胞内定位进行综述,同时提出本领域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探索方向,以供进一步研究实践借鉴。
【总页数】9页(P23-31)
【作者】周昕萌;廖青青;谢娜;黄灿华;孙晓东;张媛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1
【相关文献】
1.胃癌病人肿瘤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浓度——一种新的影响肿瘤侵袭和生存的生物标志物
2.基于质谱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肿瘤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3.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4.基于质谱的尿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研究进展
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基于质谱的尿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CA8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3.028C D C A8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顾汇权,张涵强,王芳玉,姚龙宇,周小天综述,刘嫱ә审校海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海南海口571199摘要: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C D C A)8是C D C A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早期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发现,用于调控有丝分裂期间着丝粒的定位及纺锤体的稳定性㊂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 D C A8在肺癌㊁肝癌㊁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分级㊁不良预后密切相关㊂干扰C D C A8的表达会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同时提高肿瘤细胞对顺铂和他莫昔芬的灵敏度,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㊂故认为C D C A8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干预靶点㊂本文从预后情况㊁作用机制以及耐药关系出发,对C D C A8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的机制通路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上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㊂关键词: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8;肿瘤;治疗靶点;耐药中图法分类号:R7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3-0405-05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C D C A8i n t u m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G U H u i q u a n,Z HA N G H a n q i a n g,WA N G F a n g y u,Y A O L o n g y u,Z H O U X i a o t i a n,L I U Q i a n g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y,H a i n a n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H a i k o u,H a i n a n57119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a s s o c i a t e d g e n e(C D C A)8i s a m e m b e r o f t h e C D C A f a m i l y,w h i c h i s d i s-c o v e r e d e a r l y i n e m b r y o n i c s t e m c e l l s a n d u s e d t o r e g u l a t e t h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t o t i c g r a n u l e a n d t h e s t a-b i l i t y o f t h e s p i n d l e d u r i n g m i t o s i s.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m o r e a n d m o r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f o u n d t h a t C D C A8i s h i g h l y e x p r e s s e d i n a v a r i e t y o f t u m o r t i s s u e s,i n c l u d i n g l u n g c a n c e r,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m e l a n o m a a n d p a n c r e-a t i c c a n c e r,a n d i t i s c l o s e l y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u m o r g r a d e a n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I n t e r f e r i n g w i t h C D C A8e x p r e s-s i o n 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h i b i t t u m o r g r o w t h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i n d u c e c e l l c y c l e a r r e s t a n d a p o p t o s i s,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t u m o r c e l l s t o c i s p l a t i n a n d t a m o x i f e n,w i t h l i t t l e e f f e c t o n n o r m a l c e l l s.T h e r e f o r e,i t i s c o n-s i d e r e d t h a t C D C A8i s a p o t e n t i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a r g e t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C D C A8i n t u m o r s a n d t h e m e c h a n i s t i c p a t h w a y o f i t s a c t i o n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e r m s o f p r o g n o s i s, m e c h a n i s m o f a c t i o n,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i m i n g t o p r o v i d e n e w i d e a s f o r t h e s c r e e n i n g o f t u m o r b i o m a r k e r s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s w e l l a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a r g e t e d d r u g s.K e y w o r d s: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 s o c i a t e d8;t u m o r;t r e a t m e n t t a r g e t s;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异常引起的细胞增殖不受控制,使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㊁转移及耐药能力,因此,细胞周期进程失调被认为是癌症的一个共同特征[1-2]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㊂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C D C A)和蛋白家族共有8名成员组成,即C D C A1~8㊂C D C A家族成员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C D C A2作为一种核蛋白,负责调控蛋白磷酸酶1在染色质中的靶向定位,过表达可通过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促进肿瘤细胞增殖[3];C D C A7是一种D N A结合蛋白,异常表达时可激活转录相关因子,促进肿瘤的迁移及血管的生成[4]㊂C D C A8也称为B o r e a l i n/D a s r a B,位于人染色体1p34.2,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显子,c D-N A总长2139b p,编码280个氨基酸[5]㊂既往研究发现C D C A8在胚胎干细胞和多种癌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显著增加,且相较于C D C A其他成员,C D C A8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更显著[6-7]㊂上调的C D-C A8是促进癌症恶性进展的关键,在癌症发生及恶性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本文对C D C A8在肿瘤中的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C D-C A8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㊂1 C D C A8的结构和功能C D C A8与有丝分裂激酶B(A u r o r a B)㊁内部着丝㊃5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60851);海南医学院创新实验项目(H Y Y S2021A35)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470048098@ q q.c o m㊂网络首发h t t p s://l i n k.c n k i.n e t/u r l i d/50.1167.R.20240105.0830.002(2024-01-05)粒蛋白(I N C E N P)㊁生存素(S u r v i v i n)共同组成染色体载客复合体(C P C)的重要部分[8]㊂在结构上,B o r e-a l i n直接与S u r v i v i n和I N C E N P结合,在体外展现出类似三重螺旋结构[9]㊂B o r e a l i n可通过N末端141个残基与S u r v i v i n的相互作用定位到中央纺锤体和中间体㊂B o r e a l i n虽然不与A u r o r a B直接连接,但可以通过前58个氨基酸与I N C E N P结合,并通过I N-C E N P的C端区域与A u r o r a B连接使其激活,用于着丝粒的靶向定位[10]㊂根据其结构特征,B o r e a l i n在动物和真菌中处于保守状态[9]㊂并且有研究发现B o r e a l i n可受多个位点的磷酸化调控,例如,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 (M P S1)在T h r230上的磷酸化,提高了A u r o r a B酶的活性[11]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 D K1)的磷酸化,促进C P C靶向着丝粒定位[12]㊂在有丝分裂间期,B o r e a l i n见于异染色质上;而前中期转移进入着丝粒内高度聚集;在中后期,B o r e a l i n离开着丝粒内,转移到中心纺锤体微管,随后定位于细胞皮层;最终,在末期和细胞质分裂期,B o r e a l i n定位于皮层中部[13]㊂B o r e a l i n缺失将减慢有丝分裂进程,导致着丝粒-纺锤体失连和异位纺锤极形成,还导致细胞增殖缺陷㊁p53积累和小鼠早期胚胎死亡[14-15]㊂一般来说,在人类有丝分裂细胞中,B o r e a l i n纠正着丝粒-纺锤体失连,稳定双极纺锤体,同时其二聚体结构域调控着丝粒的动态交换,以实现最佳的C P C功能[16]㊂除此之外,B o-r e a l i n还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了染色体排列的调节㊁纺锤体信号传导和胞质分裂及细胞动态定位等功能[16-17]㊂2 C D C A8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C D C A8是有丝分裂中的关键调控基因,作为一种细胞周期调节剂,C D C A8的表达受致癌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㊂D A I等[18]发现,核因子Y A(N F-Y A)可在肝癌细胞中激活C D C A8依赖的启动子区,促进C D C A8的转录及核内聚集㊂同源物N F-Y B会介导N F-Y C核靶向作用,形成二聚体[19],进一步增加N F-Y亚基与C D C A8启动子区结合的活性,促进肝癌的恶性进展㊂X I A N G等[20]和C H E N等[21]研究表明,在肺腺癌细胞中,C D C A8可以通过正反馈的形式作用于p53,p53的缺失会进一步诱导有丝分裂缺陷,诱导肿瘤恶性进展㊂除此之外,信号通路的激活也是C D C A8的调控模式之一㊂有研究证实,在黑色素瘤中,C D C A8的过表达可激活R O C K通路,降低c a s p a s e-3水平,诱导肌球蛋白M L C磷酸化,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灶的形成[22-24]㊂综上所述, C D C A8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㊁凋亡蛋白及激活信号通路等方式促进肿瘤细胞的发展及转移㊂2.1 C D C A8与肺癌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 C-G 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 E O)筛选发现,在肺癌患者中包括C D C A8在内的9个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㊁病理分级㊁T NM分期呈正相关,C D C A8水平越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越低[25]㊂H A Y AMA等[26]利用小R N A敲低L C319和S B C-5细胞中C D C A8的表达,发现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并诱导细胞周期G1期的滞留,提示C D C A8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影响肺癌的发展和转化㊂更多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肺癌细胞中C D C A8水平的降低会上调p53的水平,抑制周期检查点蛋白C D C2和C y c l i n B1的水平,干扰拓扑异构酶Ⅱ的水平,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阶段并加强细胞周期的停滞,从而引起肺癌细胞的凋亡[27-29]㊂除此之外,HU等[30]通过分析肺腺癌患者的m i R N A表达谱,发现m i R N A-133b对C D C A8存在靶向负相关作用,m i R N A-133b可以与C D C A8的3'-U T R端结合,靶向诱导C D C A8的m R N A序列降解,进而调控m i R-133b水平,逆转因C D C A8缺失而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㊂综上所述,C D C A8可能通过细胞周期㊁转录调控等不同机制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㊂2.2 C D C A8与肝癌 S HU A I等[31]发现在人类肝细胞癌中C D C A8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 NM分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㊂因此C D-C A8也可以作为鉴别肝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㊂敲低肝癌细胞中的C D C A8不仅可以上调抑癌基因C D K N2B的水平,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活性,还可下调C y c l i n A2㊁C y c l i n D1㊁C y c l i n B1㊁C D K4㊁C D K6㊁p-C D C2等细胞周期蛋白水平,干扰细胞检查点的进行,从而引起细胞周期停滞[32]㊂此外,下调C D C A8还可增加凋亡蛋白c a s p a s e-7以及肿瘤抑制性因子A T F3和G A D D34蛋白水平,引起致癌信号通路A K T/β-c a t e n i n失活,促进肝癌的凋亡[33]㊂另外有研究发现,在动物体内利用杂交技术靶向敲除小鼠肝细胞中的C D C A8后,这些小鼠在生长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后续通过插入致癌基因ΔN90-β-C a t e n i n和c-M e t诱发肝癌后,可以观察到肝癌的恶性进展被显著抑制[32]㊂因此,筛选靶向C D C A8的小分子化合物不仅能很好地抑制肝癌的进展,且对于研究对象本身的损伤也更小㊂2.3 C D C A8与黑色素瘤 G U O等[34]发现C D C A8的转录水平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明显上调,低水平的患者预后更差,表明C D C A8可作为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㊂另外,通过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C D-C A8的表达与B细胞㊁中性粒细胞㊁树突状细胞浸润呈正相关㊂因此,在黑色素瘤中C D C A8不仅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还能用于术后的预后评估[35]㊂另一项研究表明,转运蛋白T M E D3水平的降低可以引起内源性C D C A8的水平耗竭,并引起下游p-㊃6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A K T㊁C D K1/6和P I K3C A水平的降低,这和靶向敲除C D C A8的结果一致,而C D C A8的激活可以逆转这一现象,促进A k t和P I3K的磷酸化水平[36]㊂说明C D C A8可通过P I3K/A K T信号通路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针对T M E D3/C D C A8轴的抑制剂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新靶点㊂2.4 C D C A8与胰腺癌 G U等[37]发现在胰腺癌临床样本中C D C A8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级以及糖尿病史呈正相关,且低表达的胰腺癌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但与年龄㊁性别并无显著性差异㊂敲减C D C A8会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此抑制作用是通过C D C A8/C D44轴产生的㊂C D44作为非激酶跨膜受体,可以与透明质酸结合激活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和并调整细胞骨架,使其利于侵袭和耐药㊂而C D C A8可与S N A I2形成复合物作用于C D44的启动子从而上调C D44水平,促进胰腺癌的恶性进展[37]㊂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若敲低胰腺癌细胞中的驱动蛋白家族成员如K I F23和K I F18B水平,也会引起C D C A8的同步降低和细胞活力的抑制,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能力[38-39]㊂3 C D C A8与肿瘤耐药性之间的关系3.1 C D C A8与铂类药物顺铂在体内与D N A结合,阻止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引起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㊁调节钙信号㊁诱导凋亡蛋白等方式促进癌细胞的死亡[40-41]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癌㊁宫颈癌㊁卵巢癌等恶性肿瘤[42-44]㊂W E N等[45]利用G E O数据集对21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对比顺铂敏感的患者,顺铂耐药患者的C D C A8水平显著升高,说明C D C A8在宫颈癌耐药过程中存在潜在作用㊂Q I等[46]的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比卵巢癌顺铂耐药患者中的差异发现T O P2A和C D-C A8是变化最显著的2个基因,且与T O P2A相比,在体外耐药细胞中C D C A8水平提高了约1.5倍,说明C D C A8在顺铂耐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慢病毒敲减了A2780和S K O V3细胞中的C D C A8后发现提高了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且与顺铂水平成正相关㊂而C D C A8诱导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可能是通过p53介导,沉默C D C A8可引起p53的积累,过度积累的p53可以在顺铂的作用下激活死亡域蛋白(F A D D)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 C E),抑制蛋白泛素化,从而增加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47-48]㊂因此,C D C A8可成为肿瘤细胞提高顺铂敏感性的目标基因㊂3.2 C D C A8与他莫昔芬他莫昔芬作为雌二醇的竞争性拮抗剂,可与雌激素受体竞争结合,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阻断乳腺癌细胞的G1期,抑制肿瘤增殖㊂有研究发现E R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调节之间存在串扰作用,C D K7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可使雌激素受体(E R)S e r118磷酸化,提高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49]㊂N A B I E V A等[50]的研究也发现,使用C D K4/6的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 R2)阴性乳腺癌Ⅱ㊁Ⅲ和Ⅳ期患者中的疗效㊂因此,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可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抵抗发展的研究方向㊂S U N等[51]发现C D C A8在他莫昔芬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而过表达敏感细胞C D C A8水平可降低他莫昔芬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率,促进细胞S期的富集,加速周期进程,C D C A8作为E2F相关通路的激活剂,有研究表明不仅可以通过E2F1介导染色体D N A复制和调节细胞周期的G1/S期,还能作用于转录抑制因子E2F3b影响C y c-l i n D1的水平,从而加快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耐药[52]㊂C y c l i n D1作为检查点蛋白可促进G1/S期的进展,乳腺癌细胞中C y c l i n D1的激活促进了癌细胞的耐药水平[53]㊂而在敲降C D C A8后,C y c l i n D1水平显著降低,G1期滞留细胞量增加,细胞恢复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54]㊂因此,靶向C D C A8抑制剂的联用能提高耐药细胞对他西莫芬的敏感性㊂4小结C D C A8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胚胎干细胞中作用于有丝分裂阶段稳定双极纺锤体,调控纺锤体信号传导维持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㊂在正常的组织中C D C A8表达水平较低,而在细胞周期异常的恶性肿瘤中C D C A8呈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肺癌和胰腺癌的发生,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及肝癌的恶性进展㊂C D C A8可调节胞内转录水平,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耐药㊂在肺癌中,通过反馈调节p53促进细胞四倍体形成诱导肿瘤的发生㊂在肝癌中,受到转录因子N F-Y簇的调控,诱导细胞周期C D K-C y c l i n轴的异常转化,促进肝癌的进展㊂在黑色素瘤中,C D C A8与R O C K协同作用,激活下游靶点磷酸化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㊂在胰腺癌中,C D C A8通过增加C D44转录活性促进胰腺癌的进展㊂在化疗耐药细胞中,C D-C A8通过周期相关蛋白C y c l i n D1及p53调控细胞周期进展,以及蛋白泛素化提高细胞耐药性㊂因此,笔者认为C D C A8可通过肿瘤微环境㊁转录因子㊁周期调控以及致癌通路的激活等多方面发挥促癌及耐药的作用㊂综上所述,C D C A8表达水平在肺癌㊁肝癌㊁胰腺癌等肿瘤中相较于正常组织有着数倍的升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㊁预后情况及耐药情况呈正相关㊂因此,C D C A8有望成为新型生物标志物,为临床上的肿瘤诊断㊁术后评估以及敏感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㊂除此之外,根据C D C A8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的特点,通过研发靶向抑制剂作为化疗药物的联合用药之一,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杀伤力以及耐药细胞的敏感性㊂同时基于动物实验结果的推测,C D C A8的靶向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的同时,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有着巨大的潜力㊂总之,目㊃7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前虽然对于C D C A8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部分还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于未来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L I U K,Z H E N G M,L U R,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C D C25C i nc e l l c y c l e r e g u l a t i o n a nd c l i n i c a l c a n ce r t h e r a p y:a s y s t e m-a t i c r e v i e w[J].C a n c e r C e l l I n t,2020,20:213.[2]Y A D A V P,S U B B A R A Y A L U P,M E D I N A D,e t a l.M6AR N A m e t h y l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e s h i s t o n e 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 t o s u p-p o r t c a n c e r g r o w t h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J].C a n c e r R e s,2022, 82(10):1872-1889.[3]L I K,F A N T,S H I Z,e t a l.C D C A2p r o m o t e s H C C c e l l sd e v e l o p m e n t v i a A K T-m T O R p a t h w a y[J].A n a l C e l l P a t h o l(A m s t),2022,2022:9912254.[4]C A I C,P E N G X,Z HA N G Y.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c e l l d i v i-s i o n c y c l e-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7(C D C A7)s u p p r e s s e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r r e s t s c e l l c y c l e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a n d r e-s t r a i n s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b y m o d u l a t i n g e n h a n c e r o f z e s t e h o m o l o g2(E Z H2)e x p r e s s i o n[J].B i o e n g i n e e r e d,2021, 12(1):7007-7019.[5]G A S S MA N N R,C A R V A L HO A,H E N Z I N G A J,e t a l.B o r e a l i n:a n o v e l c h r o m o s o m a l p a s s e n g e r r e q u i r e d f o r s t a-b i l i t y o f t h e b i p o l a r m i t o t i c s p i n d l e[J].JC e l l B i o l,2004, 166(2):179-191.[6]WU Y,Z E N G S,M I A O C,e t a l.A1-k b h u m a n C D C A8 p r o m o t e r d i r e c t s t h e s p e r m a t o g o n i a-s p e c i f i c l u c i f e r a s e e x-p r e s s i o n i n a d u l t t e s t i s[J].G e n e,2023,866:147350.[7]C H E N C,C H E N S,L U O M,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t h e C D C Ag e n e f a m i l y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A n n T r a n s l M e d,2020, 8(5):190.[8]C H E N C,C H E N S,P A N G L,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e x-p r e s s i o n o f 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a s s o c i a t e d g e n e s a n d i t s p r o g n o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h u m a n l u n g c a r c i n o m a:a 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d a t a b a s e s[J].B i o m e d R e s I n t,2020, 2020:6412593.[9]B O N N E R M K,HA A S E J,S A U N D E R S H,e t a l.T h eb o r e a l i n d i m e r i z a t i o n d o m a i n i n t e r ac t s w i t h S g o1t od r i v eA u r o r a B-m e d i a t e d s p i n d l e a s s e m b l y[J].M o lB i o lC e l l,2020,31(20):2207-2218.[10]K OMA K I S,T R OM E R E C,D E J A E G E R G,e t a l.M o-l e c u l a r c o n v e r g e n c e b y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o m a i n a c q u i s i t i o n i s ah a l l m a r k o f c h r o m o s o m a l p a s s e n g e r c o m p l e x e v o l u t i o n[J].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2022,119(42):e220 0108119.[11]HA YWA R D D,R O B E R T S E,G R U N E B E R G U.M P S1l o c a l i z e s t o e n d-o n m i c r o t u b u l e-a t t a c h e d k i n e t o c h o r e s t o p r o m o t e m i c r o t u b u l e r e l e a s e[J].C u r r B i o l,2022,32(23): 5200-5208.[12]HA D D E R S M A,L E N S S M A.C h a n g i n g p l a c e s:c h r o-m o s o m a l p a s s e n g e r c o m p l e x r e l o c a t i o n i n e a r l y a n a p h a s e [J].T r e n d s C e l l B i o l,2022,32(2):165-176. [13]WA N G L I,D E F O S S E T,J A N G J K,e t a l.B o r e a l i n d i-r e c t s r e c r u i t m e n t o f t h e C P C t o o o c y t e c h r o m o s o m e s a n d m o v e m e n t t o t h e m i c r o t u b u l e s[J].J C e l l B i o l,2021,220(6):e202006018.[14]D A T E D A,J A C O B C J,B E K I E R M E,e t a l.B o r e a l i n i s r e p r e s s e d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p53/R b s i g n a l i n g[J].C e l l B i o lI n t,2007,31(12):1470-1481.[15]Y AMA N A K A Y,H E I K E T,K UMA D A T,e t a l.L o s s o fB o r e a l i n/D a s r a B l e a d s t o d e f e c t i v e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p53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a n d e a r l y e m b r y o n i c l e t h a l i t y[J].M e c hD e v,2008,125(5/6):441-450.[16]T R I V E D I P,S T U K E N B E R G P T.A c o n d e n s e d v i e w o f t h e c h r o m o s o m e p a s s e n g e r c o m p l e x[J].T r e n d s C e l l B i o l, 2020,30(9):676-687.[17]T R I V E D I P,Z A Y T S E V A V,G O D Z I M,e t a l.T h e b i n d-i n g o f B o r e a l i n t o m i c r o t u b u l e s u n d e r l i e s a t e n s i o n i n d e-p e n d e n t k i n e t o c h o r e-m i c r o t u b u l e e r r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p a t h-w a y[J].N a t C o mm u n,2019,10(1):682. [18]D A I C,M I A O C X,X U X M,e t a l.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a c t i-v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C D C A8g e n e r e g u l a t e d b y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 N F-Y i n e m b r y o n i c s t e m c e l l s a n d c a n c e r c e l l s[J]. J B i o l C h e m,2015,290(37):22423-22434. [19]B E Z Z E C C H I E,R O N Z I O M,M A N T O V A N I R,e t a l.N F-Y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l i v e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H C C) [J].I n t J M o l S c i,2020,21(23):9157.[20]X I A N G C,S U N W H,K E Y,e t a l.C D C A8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t h r o u g h r e g u l a t i n g C D K1[J].J C a n c e r,2022,13(7): 2322-2335.[21]C H E N E,H E Y,J I A N G J,e t a l.C D C A8i n d u c e d b y N F-Y A p r o m o t e s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p r o g r e s s i o n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 M E K/E R K p a t h w a y[J].E x p H e m a t o l O n-c o l,2023,12(1):9.[22]D O S S A N T O S A A,LÍP E Z-G R A N E R O C,F A R I N A M,e t a l.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c a s p a s e-3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 c l e a v a g eo f R O C K-1p l a y a n e s s e n t i a l r o l e i n M e H g-i n d u c e d c e l ld e a t h i n p r i m a r y a s t r o g l i a l c e l l s[J].F o o d C h e m T o x i c o l, 2018,113:328-336.[23]M C C A R T H Y C G,W E N C E S L A U C F,O G B I S,e t a l.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9-d e p e n d e n t AM P Kαa c t i v a t i o n o c c u r s v i a T A K1a n d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R h o A/R O C K s i g n a l i n g a n da c t i n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i n v a s c u l a r s m o o t h m u s c l e c e l l s[J].J P h a r m a c o l E x p T h e r,2018,365(1):60-71. [24]C I C,T A N G B,L Y U D,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D C A8p r o m o t e s t h e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c u t a n e o u s m e l a n o-m a a n d l e a d s t o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J].I n t J M o l M e d,2019, 43(1):404-412.[25]HO U S,X U H,L I U S,e t a l.I n t e g r a t e d 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 a-n a l y s i s i d e n t i f i e s a n e w s t e m n e s s i n d e x-r e l a t e d s u r v i v a l m o d e l f o r p r o g n o s t i c p r e d i c t i o n i n l u n g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J].F r o n t G e n e t,2022,13:860268.[26]HA Y AMA S,D A I G O Y,Y AMA B U K I T,e t a l.P h o s p h o-r y l a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 s o c i a t e d8b y a u r o r a k i n a s e B p l a y s a s i g n i f ic a n t r o l e i n h u m a n l u n g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J].C a n c e r R e s,2007,67(9):4113-4122.㊃8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27]Y A O W,Y A N G Y,C H E N X,e t a l.A c t i v a t i o n o f e s t e r a s eD b y F P D5i n h i b i t s g r o w t h o f A549l u n g c a n c e r c e l l s v i a J A B1/p53p a t h w a y[J].G e n e s(B a s e l),2022,13(5):786.[28]M E E K D W.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p53r e s p o n s e a n d i t s r e l a-t i o n s h i p t o c a n c e r[J].B i o c h e m J,2015,469(3):325-346.[29]T A Y L O R W R,S T A R K G R.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G2/Mt r a n s i t i o n b y p53[J].O n c o g e n e,2001,20(15):1803-1815.[30]HU C,WU J,WA N G L,e t a l.m i R-133b i n h i b i t s c e l l p r o-l i f e r a t i o n,m i g r a t i o n,a n d i n v a s i o n o f l u n g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b y t a r g e t i n g C D C A8[J].P a t h o l R e s P r ac t,2021,223: 153459.[31]S HU A I Y,F A N E,Z HO N G Q,e t a l.C D C A8a s a n i n d e-p e n d e n t p r e d i c t o r f o r a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i n l i v e r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C e l l I n t,2021,21(1):159.[32]L I L,L I D,T I A N F,e t a l.H e p a t i c l o s s o f b o r e a l i n i m-p a i r s p o s t n a t a l l i v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 h e p a-t o 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J].J B i o l C h e m,2016,291(40):21137-21147.[33]J E O N T,K O M J,S E O Y R,e t a l.S i l e n c i n g C D C A8s u p-p r e s s e s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g r o w t h a n d s t e m n e s s v i a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A T F3t u m o r s u p p r e s s o r a n d i n a c t i v a t i o n o fA K T/β-c a t e n i n s i g n a l i n g[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21,13(5):1055.[34]G U O R,Y I N G J,J I A L,e t a l.R e g u l a t o r s C D C A8a s p o-t e n t i a l t a r g e t s a n d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h u m a n s k i n c u t a n e o u s m e l a n o m a[J].J C o s m e t D e r m a t o l,2022, 21(11):6034-6048.[35]L E E S,S UH H B,C HO I S J,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r o g-n o s t i c m R N A s i n m e t a s t a t i c c u t a n e o u s m e l a n o m a[J].M e l a n o m a R e s,2020,30(6):543-547.[36]G U O X,Y I N X,X U Y,e t a l.TM E D3p r o m o t e s t h e d e-v e l o p m e n t o f m a l i g n a n t m e l a n o m a b y t a r g e t i n g C D C A8 a n d r e g u l a t i n g P I3K/A k t p a t h w a y[J].C e l l B i o s c i,2023, 13(1):65.[37]G U J,G U O Y,D U J,e t a l.C D C A8/S N A I2c o m p l e x a c t i-v a t e s C D44t o p r o m o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i n v a s i o n o f p a n-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22, 14(21):5434.[38]L I B,L I U B,Z HA N G X,e t a l.K I F18B p r o m o t e s t h e p r o-l i f e r a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v i a a c t i v a-t i n g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D C A8[J].J C e l l P h y s i o l,2020, 235(5):4227-4238.[39]G A O C T,R E N J,Y U J,e t a l.K I F23e n h a n c e s c e l l p r o-l i f e r a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a n d i s a p o-t e n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J].A n n T r a n s l M e d,2020,8(21): 1394.[40]HU X,H E C,Z HA N G L,e t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s t e m c e l l-d e r i v e d e x o s o m e s a t t e n u a t e D N A d a m a g e r e s p o n s e i n-d u ce d b y c i s p l a t i n a n d b l e o m y c i n[J].M u t a t R e s G e n e tT o x i c o l E n v i r o n M u t a g e n,2023,889:503651.[41]K O U B A S,HA G U E F,A H I D O U C H A,e t a l.C r o s s t a l kb e t w e e n C a2+s i g n a l i n g a n dc a n c e r s t e m n e s s:t h e l i n k t oc i s p l a t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I n t J M o l S c i,2022,23(18):10687.[42]N O U N S I A,S E I T L I N G E R J,P O N TÉC,e t a l.P a t i e n t-d e r i v e d t u m o r o i d f o r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a n d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e s p o n s e s i n 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J].B i o m e d i c i n e s,2023,11(7):1824.[43]L I N Y,L I U Y Q,Z HU K A,e t a l.T a s q u i n i m o d e n h a n c e s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o c i s p l a t i n b y r e g u-l a t i n g t h e N u r77-B c l-2a p o p t o t i c p a t h w a y[J].A d v C l i nE x p M e d,2023:166044.[44]G O N Z A L E Z-O C HO A E,M I L O S E V I C M,C O R R B,e ta l.A p h a s eⅠs t u d y o f t h e w e e1k i n a s e i n h ib i t o r a d a-v o s e r t i b(A Z D1775)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 c h e m o r a d i a t i o ni n c e r v i c a l,u p p e r v a g i n a l,a n d u t e r i n e c a n c e r s[J].I n t JG y n e c o l C a n c e r,2023,33(8):1208-1214.[45]W E N X,L I U S,C U I M.E f f e c t o f B R C A1o n t h e c o n c u r-r e n t c h e m 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e r v i c a l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b a s e d o n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 a n a l y s i s[J].B i o m e d R e s I n t,2020,2020:3598417.[46]Q I G,Z HA N G C,MA H,e t a l.C D C A8,t a r g e t e d b y MY-B L2,p r o m o t e s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g r e s s i o n a n d o l a p a r i b i n s e n-s i t i v i t y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A m JC a n c e r R e s,2021,11(2):389-415.[47]A B E D I N I M R,MU L L E R E J,B R U N J,e t a l.C i s p l a t i ni n d u c e s p53-d e p e n d e n t F L I C E-l i k e i n h i b i t o r y p r o t e i n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c e l l s[J].C a n c e r R e s, 2008,68(12):4511-4517.[48]C H E N G H Y,H S I E H C H,L I N P H,e t a l.S n a i l-r e g u l a-t e d e x o s o m a l m i c r o R N A-21s u p p r e s s e s N L R P3i n f l a m-m a s o m e a c t i v i t y t o e n h a n c e c i s p l a t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J I m-m u n o t h e r C a n c e r,2022,10(8):e004832.[49]A T T I A Y M,S HO UMA N S A,S A L AMA S A,e t a l.B l o c k a d e o fCD K7r e v e r s e s e n d o c r i n e t h e r a p y r e s i s t a n c e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I n t J M o l S c i,2020,21(8):2974.[50]N A B I E V A N,F A S C H I N G P A.C D K4/6i n h i b i t o r s-o v e r-c o m i n g e nd o c r i ne r e s i s t a n c e i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h o r m o n e r e c e p t o r-p o s i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23,15(6):1763.[51]S U N X,D I N G S,L U S,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e n m i t o s i sg e n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a m o x i f e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b r e a s t c a n c-e r[J].O n c o T a r g e t s T h e r,2021,14:3611-3624.[52]C U I X H,P E N G Q J,L I R Z,e t a l.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s o c i a t e d8:a n o v e l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p r o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 e r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J].J C e l l M o l M e d,2021,25(24):11097-11112.[53]C H E N G R,L I U Y J,C U I J W,e t a l.A s p i r i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c-m y c a n d c y c l i n D1p r o t e i n s t o o v e r c o m e t a m o x i f e n r e-s i s t a n c e i n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p o s i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c e l l s [J].O n c o t a r g e t,2017,8(18):30252-30264.[54]Y U D,S H I L,B U Y,e t a l.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 s o c i a t e d8i s a k e y r e g u l a t o r o f t a m o x i f e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J B r e a s t C a n c e r,2019,22(2):237-247.(收稿日期:2023-06-12修回日期:2023-10-12)㊃9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
层粘连蛋白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层粘连蛋白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韩旭;温树正;景尚斐;张国荣;张金才;许鹏程;郭文;韩超前【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31)003【总页数】3页(P360-361,367)【关键词】层粘连蛋白;疾病;周围神经再生【作者】韩旭;温树正;景尚斐;张国荣;张金才;许鹏程;郭文;韩超前【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正文语种】中文层粘连蛋白(LN)是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其有助于围绕上皮细胞的基底层的结构并介导细胞粘附、生长、移动、增殖、分化及对神经突起的伸展具有重要影响。
层粘连蛋白是由以“十”字形结构排列的三种不同多肽链(α,β和γ)组成的异源三聚糖蛋白。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层粘连蛋白在临床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层粘连蛋白应用在临床众多方面,效果得到明显肯定。
本文对LN表达与人体组织疾病及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面的发展密切关系做一综述。
1 层粘连蛋白的分子结构与命名层粘连蛋白是由α链和β链和γ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异源三聚体,常表现为“十”字结构。
胡迎春等学者提出,α链由C末端的长臂和N末端短臂组成,C 末端的长臂含有1~5个功能区域,而这些区域参与细胞受体如整合素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的相互作用,而N末端短臂主要是与分子的聚集作用相关,但是也能与整合素受体结合,α链的短臂在长度上有很大的多变性。
β和γ链参与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如LN-15γ3和LN-1γ1与巢蛋白结合,LN-5β3与胶原蛋白Ⅶ相连。
Src激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ꎬ使其发生增
殖和转移ꎮ 在实体肿瘤的低氧区ꎬSrc 激酶活性增
加ꎬ通过增强低氧诱导因子 ̄1a 和信号转导及转录
活化因子 3 的转录活性ꎬ诱导 VEGF 表达而促进血
管生成ꎮ 除促血管生成作 用 外ꎬ 内 皮 细 胞 中 SFKs
富含脯氨酸肽序列和其他疏水氨基酸的蛋白结合形
迁移、侵袭及血管形成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
形成复合物的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ꎮ SH ̄4 是每
细胞内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ꎬ参与细胞增殖、分化、
控
[1]
ꎮ Scr 是 SFKs 核心家族成员ꎮ 在正常组织中ꎬ
成 Src 复合物 [4] ꎮ SH ̄2 和 SH ̄3 促进 Src 激酶与其
研究发现ꎬ肿瘤细胞的侵袭与细胞外膜突起的形成
有 关ꎬ 其 主 要 机 制 是 细 胞 外 膜 突 起 可 以 降 解
ECM [7] ꎮ 活化的 Src 激酶能够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ꎬMMP) 的表达及 EMC 的降
解的ꎻ还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膜的结合破坏细胞
的激活还增加了血管通透性ꎬ这是肿瘤细胞营养供
给和转移的关键过程ꎮ SFKs 通过重排肌动蛋白细
胞骨架和内皮细胞中的黏附连接来促进细胞结构改
变ꎬ而这些黏附连接通过改变血管结构而产生细胞
间隙ꎮ 肿瘤细胞可以在血行扩散、血管内渗和外渗
过程中利用细胞间隙进入血液循环ꎮ HU 等[18] 研究
表明ꎬSrc 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化是破坏内皮屏
方向:口腔黏膜病防治ꎮ
通信作者:聂敏海(1967 - ) ꎬ男ꎬ四川自贡人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
Fascin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Fascin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进展【摘要】fascin蛋白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其能与f-actin紧密结合,与肿瘤的发生、浸润以及转移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显示fascin在许多肿瘤细胞系以及肿瘤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但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fascin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及其机制逐渐成为临床肿瘤研究的热点。
为此本文主要总结fascin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fascin;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34-02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而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标记,是导致恶性肿瘤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在生长调控机制、细胞的运动能力、异型性、质膜流动性、粘附性及极性等方面与正常细胞有许多不同之处。
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癌细胞如何从原发部位侵犯到周围组织及转移的其他组织器官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研究发现fascin在肿瘤侵袭、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这将使fascin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生物靶点成为可能。
1.fascin蛋白简介fascin蛋白又称为肌动蛋白聚合蛋白,是20世纪70年代由bryan等人在海胆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现的一种具有特殊结构且进化保守的细胞骨架蛋白[1]。
人类fascin基因定位于染色体7q22,可编码一种进化保守的分子量为55kda的球状蛋白质。
采用基因测序以及晶体结构分析显示fascin蛋白为一个由四个β-三叶草结构域所组成的球形单体,属β-三叶草结构蛋白家族,其两个肌动蛋白结合位点中一个定位于第一个β-三叶草结构域n端33-47氨基酸位置,另一个位于第三和第四个β-三叶草结构域的236-493氨基酸之间[2]。
位于第一个肌动蛋白结合位点n端11-50氨基酸之间有一个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 c的磷酸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可阻止f-actin与fascin蛋白的结合,并抑制细胞膜表面丝状伪足以及微棘的形成[3]。
细丝蛋白A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丝蛋白A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亚芳;张震;郗彦凤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24(32)1
【摘要】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人的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肿瘤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LNA及其广泛的伙伴蛋白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常见肿瘤中构成了精密的分子调控网络,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FLNA及其伙伴蛋白很可能成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本文主要综述了FLNA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在其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151-154)
【作者】李亚芳;张震;郗彦凤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1
【相关文献】
1.铜伴侣蛋白ATOX1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锌指蛋白在基因转录翻译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细丝蛋白A参
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5.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ab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Rab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夏晓洁;季斌【摘要】Rab蛋白属于小G蛋白,是Ras超家族中的成员,目前已发现70余种.它们特异性地定位于亚细胞器中并且对胞内蛋白质的囊泡转运起着重要作用.快速的单克隆性增殖与血管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难以控制的生物学因素,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目前的研究已发现许多Rab蛋白在癌细胞中表达失调并且影响了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本文就Rab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ab protein belongs to the small G protein, is a member of the Ras super family, now has found more than seventy species. They are specifically localized in subcellular organell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esicle transport of intracellular proteins. Rapid monoclonal proliferation and blood vessels,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the bio-logical factors of malignant tumors tha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cancer patients. The current study has found that many Rab proteins have disorder expression in tumor cell and affect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ability of cancer cells, reducing the surviv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ab protein in cancer were reviewed.【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20【总页数】4页(P3368-3371)【关键词】Rab蛋白;肿瘤;增殖;转移;预后【作者】夏晓洁;季斌【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南通大学医学院,江苏南通2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细胞生命活动包括能量转换、信号识别、物质运输等基本生命过程,这些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
细胞伪足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细胞伪足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年1月第12卷第l期ChineseClinicalOnc0l0,Jun.2007,V o1.12,No1'77-细胞伪足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周方正综述,伍钢审校【关键词】伪足;肿瘤转移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460(2007)Ol一0077—03 细胞伪足包括丝状伪足,片状伪足,侵入性伪足,足体等.丝状伪足和片状伪足在肿瘤侵袭起始阶段起粘附作用.侵人性伪足和足体形成的关键分子是W ASP和N—W ASP,它们呵诱导快速的肌动蛋白重组,形成细胞突起.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决定在何处进行肌动蛋白聚合.侵入性伪足对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壁的基底膜至关重要.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通过旁分泌相互作用,噬细胞表达CSF一1受体,分泌EGF,而肿瘤细胞表达EGF受体,分泌CSF—l,二者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迁移.1概述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及血管是肿瘤转移的初始阶段,这需要趋化性的迁移,控制细胞突起的活性,接触细胞外基质.最近的活体内图像观察和侵袭性测定分析揭示了肿瘤细胞迁移是如何受局部微环境所调节的,包括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肿细胞的形状变化及其周围发现的其他细胞,这些新发现为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其中细胞伪足起重要作用….现就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2细胞伪足分类细胞伪足包括丝状伪足(filopodia),片状伪足(1arnellipo—dia),侵入件伪足(invadopodia),足体(podosomes)等.丝状伪足是细胞表面延伸的细长突起,其内充满平行紧密排列的纤维丝;片状伪足也是细胞表面的突起.但是较宽而且短,又叫作细胞膜波动,富含动力型的肌动蛋白,其内的肌动蛋白呈网络状排列.有些细胞膜突起可以重构和降解细胞外基质,这类侵袭性细胞在正对基底膜一侧形成的富含肌动蛋白的膜突起叫侵入性伪足.日前认为丝状伪足是由片状伪足发展而来.足体被认为是侵入性伪足的前体.片状伪足与足体及侵入性伪足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展速度可以达到10I~m/min.在很多运动细胞,如成胶原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中存在,在移动的神经轴突的生长锥处也发现有丝状伪足,引导生长锥远距离移动到达合适的日的地.其在皮细胞粘连,闭合中也起重要作用.丝状伪足在肿瘤细胞侵袭的起始阶段可能起主要作用,主要功能有:(1)运动;(2)粘附;(3)摄取营养和吞噬;(4)支持作用.不同癌细胞表面的丝状伪足,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表现不尽相同.高进等曾报道人鼻咽癌细胞(CNE)体外培养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表面呵伸出大量丝状伪足,可分出I级和Ⅱ级分叉;丝状伪足末端呈膨隆状并具有类似吸盘样结构,这种结构在侵袭时与靶细胞粘附中起主要作片j,在分叉处可查见有膜样结构相连接.癌细胞与靶器官接触培养实验中,癌细胞利用丝状伪足向器官表面粘附和侵袭.其表现形式如下:(1)利用吸盘样结构与靶细胞粘附或抓住靶细胞表面的突起物,使癌细胞能牢固地固定于器官表面,进而沿器官表面移动及沿靶器官表面两个细胞『R]隙向器官内侵袭,如鼻咽癌细胞(CNE).(2)有的癌细胞伸出鱼钩状丝状伪足与靶器官表面突起部分连接,如人肺腺癌细胞(LTEP-a-2).(3)有的癌细胞的丝状伪足末端抓住靶细胞后,可见吞噬现象,如人肺腺癌细胞(LTEP—a-2).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podoplanin)为一-种膜件粘蛋白,在肿瘤细胞浸润前沿表达增高,WickiA等在乳腺痛细胞研究中发现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在活体内促进细胞浸润,下调小分子Rho家族的GTP酶活性,促进丝状伪足形成.诱导细胞迁移.片状伪足与肿瘤细胞粘附相关,皮层肌动蛋白能延长片状伪足的持续时间,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Atp2/,3复合体实现的,敲除皮层肌动蛋白基因将导致组装新的粘附点出现选择性的障碍.因此推测皮层肌曲蛋白的表达可能具有提高片状伪足形成新的粘附点的能力.在活体内,这些功能对细胞直接移动至关重要.3丝状伪足和片状伪足与肿瘤转移4足体和侵入性伪足与肿瘤细胞转移丝状伪足最初于1961年由Gustafson和Wolpert在观察海胆胚胎的囊胚阶段时发现的,当时称为pseudopods,丝状伪足长约5—35m,可以长达701~m.它是高动力型的结构,伸足体是点状的粘附结构,首先在破骨细胞中被发现,之后在src转化的间充质来源的细胞中也发现有足体.研究证实足体在上皮来源的细胞中有快速调节粘附的作用.-78?临床月中瘤学杂志2007年1月第l2卷第1期ChineseClinicalOncology,Jun.2007,V o1.12,No.1肿瘤细胞转移的初始阶段是细胞膜出现突起,这个突起由肌动蛋白聚合,趋化因子的信号引导所引起J.肿瘤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纤维上爬行,通过扩展其丝状伪足到达前方,引导细胞膜突起接触胶原纤维].这个过程有称为灶性复合物的动力粘性结构参加,上调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如整合素,层粘连蛋白等),可导致肿瘤细胞粘附和转移.侵袭性肿瘤细胞突起的活动被一系列基因所上调'.要想突破细胞外基质这个屏障,肿瘤细胞需要延伸它的细胞突起,这个突起重构和降解细胞外基质.这种类型的细胞突起对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和血管壁至关重要,侵袭性肿瘤细胞在正对基底膜一侧形成的含肌动蛋白的细胞膜突起样结构叫侵人性伪足.侵入性伪足富含肌动蛋白调节蛋白, 粘附分子,信号/受体蛋白,细胞膜重组蛋白和基质蛋白水解酶』.侵入性伪足仅在高度侵袭性肿瘤细胞中可以观察到.EGF已被证实有诱导侵入性伪足形成的作用,侵入性伪足的形成还受趋化因子和浸润信号的调整.足体是动力型肌动蛋白粘附结构,与侵入性伪足的分子组成类似,足体是由单核细胞分化来的细胞(如巨噬细胞),非造血细胞,成胶原细胞诱导而形成的".侵入性伪足和足体形成的关键分子是W ASP(Wiskott- AldrichSyndromeprotein)和N—WASP(neuralWASP).它们均是W ASP家族蛋白,可诱导快速的肌动蛋白重组,形成细胞突起.W ASP已被证实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破骨细胞中有调节侵入性伪足形成的作用,N—W ASP是非造血细胞和癌细胞侵入性伪足和足体的组成成分之一l143.Cdc42, Nckl和WIP是N.W ASP/W ASP的上游激动子.下游激动子包括Atp2/3复合物,已被证实在足体/侵入性伪足形成中起作用?.虽然侵入性伪足和足体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确切关系尚不明了.许多关于足体的研究是用的非生理性的表面,如玻璃,而侵入性伪足的研究是在厚的细胞外基质上进行的.因此容易导致人为的差别…'".目前人们推测足体是侵入性伪足的前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稳定的侵入性伪足.足体在生理物质上显示出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功能'"?].最近用时间相差显微镜证实足体是一个动力型结构,存在时间只有几分钟,然而侵入性伪足的存在时间是几分钟到几小时_lj.有趣的是存在时间长的侵入性伪足比存在时间短的侵入性伪足更加稳定.因而推测侵入性伪足是由动力型的足体发展而来,这个过程需要整合素的激活和基质蛋白酶的参与,肌动蛋白聚合形成网络结构来加强伪足的稳定性.肌动蛋白解聚因子或切丝因子(Cofilin)是一个在EGF介导的肌动蛋白聚合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起始因子,决定在何处进行肌动蛋白聚合,协同Atp2/3复合物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核分裂.一种叫做n一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的分子对调节细胞运动很关键.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通常都和它们的邻居锁定在一起,细胞运动前n一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将捆在一起的肌动蛋白纤维解开并循环使用,这样不但使细胞运动,而且还改变它们的形状.Cofilin基因敲除导致侵入性伪足存在时间缩短,数量减少,因而推测侵入性伪足的形成需要co- filin的参与.N—W ASP/Atp2/3复合物和Cofilin似乎联合诱导侵入性伪足底部肌动蛋白的聚合,进而稳固侵入性伪足.巨噬细胞的足体是在引导性的片状伪足处形成的,有形成粘附点的作用,需要有趋化因子的参加..在促癌剂佛波醇脂的诱导下,粘着斑(focaladhesions)在平滑肌细胞外围形成足体.既然如此,那么粘着斑和足体的主要结构应该相同,因此人们推测足体有可能是在细胞迁移信号的调节下从粘着斑转化而来的.癌基因Src或Ras的产物分解粘着斑和应力纤维,进而转化结缔组织细胞(成胶原细胞),诱导足体形成的事实证实了上述观点.总之,在具有强粘附力,移动慢的细胞中,粘着斑与应力纤维一起主要发展成熟为稳定的粘着斑,而在高运动性和侵袭性的细胞,粘着斑与应力纤维一起转化为动力型的足体,最终成熟为有功能的侵入性伪足,进而浸润和降解细胞外基质屏障,导致细胞浸润,转移.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通过旁分泌相互作用,巨噬细胞表达CSF.1受体,分泌EGF,而肿瘤细胞表达EGF受体,分泌CSF.1,二者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迁移.肿瘤细胞浸润血管时,在血管外侧壁发现有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形成细胞簇,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其足体在局部形成微环境,以利于其降解细胞外基质.巨噬细胞通过释放趋化因子,足体介导的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去吸引肿瘤细胞,以利于癌细胞侵入血管内驯.研究证实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皮层肌动蛋白的头部有侵入性伪足复合体,可以通过联合定位检测皮层肌动蛋白和磷酸酪氨酸来鉴定侵入性伪足复合体的存在.侵入性伪足复合体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分别调控激酶激活型的c—Src(527)和激酶失活型的c—Src(295)的活性可以导致侵入性伪足复合体结构的相应增多和减少.过度表达激酶失活型的c-Src(295)不能阻止皮层肌动蛋自在细胞膜局部聚集,然而磷酸酪氨酸的聚集减少.因此测定磷酸酪氨酸在侵入性伪足复合体中的含量可以特异性地了解侵入性伪足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而且侵入性伪足复合体的立体形态和组成成分与粘着斑有明显的区别.粘着斑可以用FAK(focaladhesionkinase)测定,但FAK不存在于侵入性伪足复合体中.激酶失活型的cSrc(295)可以灭活侵入性伪足复合体的活性,但是不能阻止丝状伪足的形成.因此,侵入性伪足复合体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测定侵入性伪足复合体的位置可以判断有活性的侵入性伪足的位置.5展望从以上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伪足是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结构,因此许多学者把目光转移到研究细胞伪足(特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年1月第l2卷第1期ChineseClinicalOncology,Jun.如07,V o1.12.No.1别是侵入性伪足)的结构,形成机理和调控机制.这些新的研究结果有望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参考文献[1]【2][3][4J[5J[6][7][8][9][1O][11][12][13][14jWilliamW,PaulM.Structuresinfocus—filopodia[J].TheInter- nationaljournalofBiochemistry&CellBiology,2002,34(7):726—730.WickiA,LehembreF,WickN,eta1.Tumorinvasionintheab—senceof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podoplanin—mediated remodelingofIheactincytoskeleton[J].CancerCell,2006,9(4):261~272.Nk,oleSB,EmilySC,Ja'MLL.CortactinPromotesCellMotillty byEnhancingLamellipodialPersistence[J].CurrentBiology,2005,15(14):1276—1285.LauraS.PierCM,Podosomesassmartregulatorsofcellular8d—hesion[J].EuropeanJournalofCellBiology,2006,85(3—4):191一l94.PollardTD,Bo6syGG.Cellularmotilitydrivenbyassemblyand disassemblyofactinfilaments[J]Cell,2003,112(4):453—465.DesMaraisV,GhoshM,EddyR,etal,Cofilintakesthelead[J].JCellSci,2005,118(Pt1):19—26,CondeelisJ,SegallJE.1ntravitalimagingofcellmovementin tumotl~【J].NatRevCancer,2003,3(12):921—930.WangW,WyckoffjB,FmhllehVC,etal,Singlecellbehavior inmetastaticprimarymammarytumol~correlatedwithgeneex—pressionpatternsrevealedbymolecularprofiling[J],CancerRes,2002.62(21):6278—6288.YuW,DattaA,LeroyP,eta1.Betal—integrinorientsepithelial polarityviaRaclandlamlninlJ],MolSialCell,2005,16(2): 433—445,BaldassarreM,PompeoA,BeznoussenkoG,eta1.Dynaminpar- ticipatesinft~..alextracdlularmatrixde~adationbyinvasivecells [J].MolBiolCell,2003,14(3):1074—1084.BuccioneR,OrthjD,MenivenMA.Footandmouth:podo—somes,invadopodiaandcirculardorsalruffles[J].NatRevMol CellBioI,2004.5(8):647—657.ChuangYY.TranNL,RuskN.eta1.Roleofsynaptojanin2in gliomacellmigrationandinvasion[J].CancerRest,2004,64 (22):8271—8275.Y amaguchiH,LorenzM,KempiakS,eta1.Molecularnlecha nismsofinvadopadiumformation:theroleoftheN—WASP—Atp2/3 complexpathwayandeofilin[J].JCellBid,2005,168(3):LinderS,AepfelbacherMP.Adhesionhot—spotsofinvasive79?ceils[J].TrendsCellSIal,2003,13(7):376—385.[15]NakaharaH,OtaniT,SasakiT,eta1.InvolvementofCdc~,2and RacsmallGproteinsininvadopodiaformationofRPMI7951cells [J].GenesCells,2003,8(12):1019—1027.[16]MoreauV,TatinF.V aronC,eta1.Aetincanreorganizeintopo- dosomesinaorticendothelialcells,aproeesscontrolledbyCd~~1-2 andRheA[J].MolCellSia1.2003,23(19):6809—6822.[17]SealsDF,AzucenaEFJ,Passl,eta1.TheadaptorproteinTksS/ Fishisrequiredforpodosomeformationandfunction,andforthe protease—driveninvasionofcancerceils[J].CancerCell,2005,7 (2):155—165.[18]BurgstallerG,GimonaM.Podosomemediatedmatrixresorption andcellmotilityin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J].AmJPhysi—elHeartcircPhysiol,2005,288(6):3001—3005.[19]Destaing0,SaltelF,GcminardJC,cta1.Podosomesdisplayac—tinturnoveranddynamicself-organizationinosteoclastsexpressing actin—greenfluorescentprotein[J],MolSialCell,2003,14 (2):407—416.[2O]EvansJG,CorreiaI,KrasavinaO,eta1.Macrophagepodosomes assembleattheleadinglamellabygrowthandfragmentation【J]. JCellSial,2003,161(4):697—705.[21]LorenzM,Y amaguchiH,WangY,etal,ImagingsitesofN—W ASPactivityinlamellipodiaandinvadopodiaofeaicinomaceils [J].CurtSial,2004,14(8):697—703,[22]MartinGS,Cellsignalingandcancer[J].CancerCell,2003,4[23]FrameMC.Newestfindingsontheoldestoncogene;howactiva—tedsicdoesit[J].JCellSci,2004,117(Pt7):989—998.[24]PollardJW,Tumour—educatedmaerophagespromotetumourpro—gresslonandmetastasis[J].NatRevCancer,2004,4(I):71—78.[25]MortJD,WerbZ.Regulationofmatrixbiologybymatrixmetalk,- proteinascs[J].CurtOpinCellSial,2004,16(5):558—564.[26]WyckoffJ,WangW,LinEY.eta1.Aparacrineloopbetween tmnorcellsandmacrophagesisrequiredfortumorcellmigration inmammary[1llllOIS[J].CancerRes,2004,64(19);7022—7029.[27]GoswamiS,SahaiE,WyckoffJ,eta1.Macrophagespromotethe invasionofbreastcarcinomacellsViaaCSF一1/EGFparacrinloop[J].CancerRes,2005,65(12):5278—5283.[28]BowdenET,OnikoyiE.SlackR,eta1.Co—localizationofcor- tactinandphosphotyrosineidentifiesactiveinvadopodiainhuman breastcancercells[J].ExpCellRes,2006,312(8):1240一l253.收稿日期:2006—11—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皮层肌动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皮层肌动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杨阳;李校天;张九娜;周丽云;郭永泽【摘要】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皮层肌动蛋白(CTTN)与食管鳞癌的生长密切相关,但其具体作用关系尚未明确.文中旨在通过体外分别干扰人食管鳞癌TE1细胞中VEGFC、CTTN的基因表达,明确两因子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根据添加不同试剂分为6组:空白组(单纯培养细胞)、MATE转染组(添加MATE试剂)、阴性对照组(添加阴性对照RNA及MATE试剂)、阳性对照组(添加阳性对照RNA及MATE试剂)、VEGFCsiRNA转染组(添加VEGFC siRNA 及MATE试剂)、CTTNsiRNA转染组(添加CTTNsiRNA及MATE试剂).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VEGFCsiRNA转染组VEGFC mRNA表达量(0.13±0.01)、CTTNsiRNA转染组CTTN mRNA表达量(0.29±0.02)较空白组(1.00±0.00、1.00±0.00)明显降低(P<0.05).VEGFCsiRNA 转染组、CTTN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VEGFC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率[(31.26±5.25)%]较CTTNsiRNA转染组[(46.99±4.82)%]明显降低(P<0.05).CTTN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36.78±4.29)%]较VEGFCsiRNA转染组[(48.41±5.37)%]明显降低(P<0.05).结论干扰VEGFC、CTTN表达均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从而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生长;VEGFC较CTTN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5页(P501-505)【关键词】食管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皮层肌动蛋白【作者】杨阳;李校天;张九娜;周丽云;郭永泽【作者单位】056002邯郸,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学院;056002邯郸,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056002邯郸,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056002邯郸,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056002邯郸,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0 引言食管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科学诊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靶向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尚未有大型的专门针对食管鳞癌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1]。
211170245_KIF15_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ZDA20200008);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KJA31005)①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通信作者:奚沁华KIF15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曹凯磊① 奚沁华① 【摘要】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5(kinesin family member 15,KIF15)是驱动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在有丝分裂和神经元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KIF15在肿瘤中的研究逐渐增多。
KIF15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例如肺癌、胰腺癌、肝细胞癌等,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此外,相关研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实KIF15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癌作用。
虽然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KIF15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药物治疗新靶点。
本文就KIF15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KIF15 肿瘤 驱动蛋白 生物学功能 Research Progress of KIF15 in Tumors/CAO Kailei, XI Qin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2): 159-164 [Abstract] Kinesin family member 15 (KIF15) is a member of kinesin superfamily protein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tosis and neuron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KIF15 in tumor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KIF15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any malignant tumors, such as lung cancer, pancreatic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so on,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addition, related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KIF15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cancer through differen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vivo and in vitro. Although the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KIF15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target for drug 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ole of KIF15 in tumors. [Key words] KIF15 Tumors Kinesin Biological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2.038 驱动蛋白超家族(kinesin superfamily proteins,KIFs)是一组微管(microtubule,MT)依赖的分子运动蛋白,具有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和运动特性。
癌症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发
癌症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发癌症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难题之一。
在癌症的治疗研究中,肌动蛋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分子靶点。
肌动蛋白是细胞内底物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细胞内动态地参与细胞的形态改变、生长、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特别地,肌动蛋白在细胞的浸润和迁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癌细胞常常表现出异常的细胞浸润和迁移现象,因此研究肌动蛋白的作用对于癌症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肌动蛋白对癌细胞浸润和迁移的调控肌动蛋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子骨架,它由多个亚型组成。
在正常细胞中,肌动蛋白的多种亚型动态地在细胞内分布和转化,并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形态改变以及细胞间物质传递等过程。
而在某些癌细胞中,某些肌动蛋白亚型的表达量及转化率会发生变化,造成肌动蛋白的数量和构成的改变,激活癌细胞的细胞间质骨架,引起肿瘤细胞的浸润和移动现象,此时肌动蛋白的表达水平比正常细胞要高得多,是一系列癌细胞浸润和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
过去多年,肌动蛋白和癌细胞浸润迁移的关系被广泛关注,证明了肌动蛋白的存在对于癌细胞的浸润和迁移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如何调控肌动蛋白的生物功能,就成为了研究人员的关键任务,以期待肌动蛋白作为治疗靶点对癌症进行有效控制。
肌动蛋白抑制剂及其研发由于肌动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肌动蛋白抑制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肌动蛋白的许多抑制剂,但大多数由于毒性较大,或是组织无法通过血液-脑屏障,而导致研究难度较大。
目前肌动蛋白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子靶向药物,如semaxanib和joubertanib,这些化合物针对特定的肌动蛋白截瘫亚型,并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和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作用。
这类药物还需要深入研发,才能足以用于临床治疗。
二是基于RNA干扰技术的肌动蛋白抑制剂,在这类药物的研发中,RNA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
这一新兴技术的出现,为肌动蛋白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以细胞骨架为靶点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_张_鹏_综述_张_旭_审校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Acad J Chinese PLA Med Sch Jun 2013,34(6)以细胞骨架为靶点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cytoskeleton-targeted anti-cancer drugs张 鹏 综述 张 旭 审校解放军总医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853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细胞骨架的构成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以细胞骨架主要组成成分为靶点的抗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以细胞骨架及其相关调控因子为靶点开发新型抗肿瘤相关药物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细胞骨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抗肿瘤药物中图分类号:R 7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21061 DOI:网络出版时间: 网络出版地址:肿瘤是由多个基因调控而发生和发展的,肿瘤研究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学科领域。
近年来,细胞骨架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质内蛋白质丝组成的复杂立体网状结构,充满了整个细胞质空间,由细胞微管、细胞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
它主要决定和维持着细胞的形态,并构成了胞膜和核膜的相互联系;此外,也参与细胞的运动、细胞极性、细胞分裂、胞浆运输,对信号传到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细胞骨架与肿瘤发生、发展等生命现象密切关联[1-4]。
本文对细胞骨架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以及细胞骨架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1 细胞微管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针对细胞微管的抗肿瘤药物细胞微管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纺锤体、真核细胞纤毛、中心体等细胞器的组成成分,由分子量各约为55 kd的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
细胞微管的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如微管折叠辅助因子(TBCs)A、B、C、D、E以及多个微管结合蛋白的参与。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异二聚体,由13个二聚体围成一圈盘绕形成直径约为25 nm的微管管状结构[5]。
细胞骨架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269·细胞骨架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郝立林 刘 青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陈子溦 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陕西省呼吸病预防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021引言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聚合而成、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三维网架系统。
细胞骨架与多种细胞功能有关,包括细胞迁移、离子通道活性、细胞分泌、细胞凋亡等。
而且与人体内许多疾病的诊疗密切相关,如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1细胞骨架在人类疾病中发挥的作用1.1…肿瘤肿瘤细胞的运动迁移需要力量来克服细胞粘附力等运动障碍[1]。
肌动蛋白的聚合、细胞的黏附及肌球蛋白的收缩等蛋白质的活动在肿瘤细胞迁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运输这些物质都需要微丝和微管来完成[2]。
例如在乳腺癌中,丝切蛋白(cofi1in)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P/3P复合体(Arp2/3)极大的促使肌动蛋白聚合。
研究…表…明肌动蛋白的主要调节因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在移动…的癌…细…胞…中上…调[3]。
Arp2/3、丝切蛋白,纤维黏连蛋白(FH蛋白)和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肌动蛋白(Ena/VASP)…都在上述过程发挥作…用[4]。
因此,微管和微丝可作为肿瘤化疗药物的作用靶点。
1.2…消化系统疾病胆道括约肌细胞含有的微丝是调控胆汁流动的重要结构基础,这些微丝的主要特点是含量多、排列齐。
当某些刺激性因素(如强酸、强碱等)刺激胆道括约肌细胞,使其中所含有的微丝发生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则便会影响胆道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影响胆道系统功能,进而对整个消化系统的运作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Rho蛋白,一种小分子…G蛋白,…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可以从而参与细胞迁移、调控肿瘤转移,众多研究表明,…Rho蛋白的异常表达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5]。
1.3…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为最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层肌动蛋白在肿瘤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与多种复杂的细胞进程有关,包括细胞运动性、侵袭性、突触发生、吞噬作用以及肿瘤发生和转移灶的形成。
cortactin的过度表达可能以多种途径在侵袭性肿瘤表现型的发展过程起作用,包括增强肌动蛋白聚合作用、下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调节podosome和invadopodia的形成以及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D44等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cortactin作为与癌细胞运动性和侵袭性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可能成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对cortactin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靶向基因。
【关键词】肌动蛋白类·细胞运动·肿瘤转移·肿瘤浸润Thomas Parson实验室于1993年发现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它是一种微丝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还是致癌性酪氨酸激酶v-Src的主要底物[1]。
cortactin在细胞骨架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细胞的运动性、侵袭性、突触发生、吞噬以及肿瘤发生和转移灶形成,同时还是连接细胞骨架重建信号通路的关键部分。
1 cortactin分子结构特点及编码基因cortactin分子结构中包括一个N末端酸性区域,该区域可与Arp2/3复合物结合并使之激活[2]。
在cortactin的C末端还包括拥有3个c-Src酪氨酸磷酸化作用位点的富脯氨酸区域和1个SH3结构域,C末端用以调节与多种细胞功能相关的不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1]。
cortactin由单一基因(EMS1)编码,但是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中却可以显示2个分离的电泳带,分别位于80kDa和85kDa处。
它们的差异可能代表两种剪接,也可能因翻译后修饰引起,其中85kDa 亚型的出现可能与肿瘤形成有关[3]。
人类cortactin基因CTTN(以前称为EMS1)就位于11q13[4]。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内和肝细胞癌中均发现该基因的扩增导致了cortactin的过度表达[4-5]。
CTTN扩增和过度表达与HNS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直接相关[6]。
用11q13扩增不足的细胞进行重组细胞基因过度表达的研究也间接支持这一观点[7]。
2 cortactin的磷酸化Wu等[1]最初确定cortactin在v-Src转化细胞内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
Src使cortactin在3个酪氨酸残基(Y421、Y466、Y482)上发生磷酸化[8]。
cortactin通过其N末端酸性结构域与Arp2/3复合物结合,并且通过其重复区域与微丝肌动蛋白结合,从而直接激活Arp2/3复合物肌动蛋白核化作用活性[9]。
cortactin利用其SH3结构域与发动蛋白2(Dynamin 2)或WIP(WASP-interactin Protein)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核化作用活性以及层形足板的突出[10]。
cortactin的SH3结构域还能结合并激活neuronal(N)-WASp,依次促进Arp2/3肌动蛋白核化作用和细胞迁移[11]。
另外,通过Src和其他致癌性酪氨酸激酶使3个特异性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使cortactin 得以调节细胞运动[7]。
最近有研究证明,磷酸化的cortactin与N-WASp和WIP结合激活Arp2/3复合物,在这一系统中Nck起到重要作用[12]。
目前已发现的磷酸化作用反映出cortactin在细胞中参与了多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鼠体内乳腺癌细胞cortactin过度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转移灶形成率显著升高。
将过度表达的cortactin磷酸化突变体注入小鼠体内所诱导的溶骨性转移灶显著增多。
同时还发现cortactin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作用与其在裸鼠体内诱导的转移灶形成的潜能相关[13]。
Huang等[14]发现在K-1735鼠黑色素瘤细胞株内,Src激酶家族中的Fyn酪氨酸激酶被选择性激活。
并且只有在高转移潜能细胞内才能发现被激活的Fyn与cortactin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细胞膜共同积聚。
cortactin的磷酸化水平与细胞迁移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3 cortactin与podosome和invadopodia细胞膜的突出启动细胞迁移,细胞迁移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
突出膜结构称为层形足板,常与动态的膜皱褶形成相关。
侵袭性肿瘤细胞和另外几种类型的细胞为了侵入组织界面,产生专化的高度动态的黏附结构,促进基质降解。
这些结构称为podosome和invadopodia。
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还未明确,在文献中可以互换使用。
podosome首先在单核细胞衍生细胞中被描述,如破骨细胞。
Tehrani等[15]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的podosome功能需要cortactin的酪氨酸磷酸化,例如骨的再吸收。
cortactin存在于Src 转化细胞以及明显含有podosome的细胞内。
因此常在podosome内发现cortactin。
WASP(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家族蛋白是podosome形成所需的重要分子。
形成细胞突出需要WASP家族蛋白诱导快速肌动蛋白聚合[16]。
由于cortactin与WIP在podosome内同时出现,并且它们在细胞的共同表达刺激膜突出的形成,因此cortactin与WIP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podosome的形成[10]。
在多种癌症中发现cortactin在invadopodia内富集,这是一种从细胞表面突出的膜相结构,所形成的突出可以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
Bowden等[17]尝试在乳腺癌细胞的invadopodia内显微注射抗cortactin多克隆抗体,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被阻断。
有研究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18]。
许朱定等[19]应用反义核酸cortactin片段也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穿膜游走能力,使侵袭力减弱。
Marx等[20]研究发现invadopodia通过MMP显示局部蛋白水解酶活性。
而Bowden 等[21]近期又证实乳腺癌细胞的invadopodia内cortact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与invadopodia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成正比。
一系列结论显示cortactin与MMP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肿瘤细胞invadopodia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另有研究提出MMP降解产物的活性可能促进新的invadopodia形成,cortactin在invadopodia中还有调节MMP分泌的作用[22]。
这是一种把动态肌动蛋白组装机制与促分泌机制联系在一起的新机制,能够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增强细胞侵袭力。
invadopodia的形成依赖Src对cortactin的磷酸化作用,并且在细胞移动中,cortactin在依赖invadopodia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层形足板的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23]。
cortactin还能调节N-WASp 和Arp2/3的活性,这两种分子的活性为invadopodia的形成与伸展所需要 [24]。
4 cortactin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下调生长因子启动的信号途径对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组对HNSCC的研究中发现cortactin的过度表达可抑制配体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下调。
而且该研究还显示cortactin过度表达削弱c-Cb1酪氨酸磷酸化作用及c-Cb1与EGFR的结合,同时还检测出EGFR泛素化减弱。
同样,在HNSCC 细胞内使用siRNA可以使cortactin水平下降,并且加速EGFR的降解[25]。
c-Cb1是泛素连接酶Cb1家族成员,该家族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下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c-Cb1的过度表达增加了EGFR 的陷入率[26]。
虽然以上现象显示cortactin与EGFR下调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对cortactin干扰EGFR下调的确切机制还不明确。
一种可能是cortactin过度表达削弱了Src酪氨酸激酶,从而减弱c-Cd1磷酸化作用,随后影响EGFR的泛素化。
另一种可能是cortactin 过度表达激活Cdc42而使c-Cb1与受体结合减少[25]。
最近在针对HNSCC的研究中,分别对cortactin和EGFR表达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76例肿瘤组织中有44%呈现cortactin过度表达,这一结果与肿瘤远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增高、局部复发率增加、无瘤生存期缩短以及5年总生存率下降相关,并且该结果不依赖于EGFR 的状态。
同时,cortactin表达状态仍然是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该研究还确定了HNSCC的一个亚组分型,以cortactin过度表达并呈现低EGFR水平和低生存率为特征,该亚组的生存率与cortactin和EGFR均过度表达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相同[27]。
这些发现提示cortctin是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对HNSCC细胞株cortactin调节的研究发现,cortactin过度表达在锚定依赖性和锚定非依赖性条件下均增强血清和EGF激活的细胞增殖,并且提高了对失巢凋亡的抵抗力。
这一发现极大丰富了cortactin在肿瘤进展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该研究还证明cortactin 过度表达单独或与细胞周期蛋白D1上调共同促进癌细胞对EGFR激酶抑制剂gefitinib的抵抗力[28]。
这些发现提示cortactin在肿瘤进展中具有多重作用。
5 cortactin与CD44Hill等[29]对透明质烷受体CD44促进乳腺癌细胞对骨髓上皮组织侵袭和黏附的研究表明,cortactin是CD44信号通路转录的靶点,而且在乳腺癌细胞株内siRNA介导的cortactin沉默削弱了由CD44促进的乳腺癌细胞对骨髓内皮细胞的侵袭和黏附。
脱氧土霉素(doxycycline,DOX)调节的CD44乳腺癌异种移植物模型已经建立。
在该模型的活体实验中,诱导CD44不影响原发肿瘤的生长率和局部侵袭,但在11只小鼠中却有8只发生肝脏继发性肿瘤,并且转移癌呈现CD44高表达[30]。
由该结果推测,在CD44高表达的情况下cortactin只发挥促进肿瘤细胞远处转移作用,而对局部侵袭无促进作用。
cortactin与CD44相互作用的确切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