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贾冬云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
对此,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现,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当今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
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
所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研究学习是指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结论、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初中历史研学报告
初中历史研学报告历史研学报告我们班近日开展了一次历史研学活动,收获颇丰。
这次的研学活动是与古镇相关的,我们选择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丽江古镇进行考察和研究。
丽江古镇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丽江市,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丽江是滇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丽江古镇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色。
我们首先参观了丽江古城,古城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石板街、木质结构的民居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丽江古城的街巷和水系。
走进丽江古城,我仿佛穿越回了老北京的胡同,石板路铺就的小巷、青石桥、流水声和围绕着古城的护城河,在这里一切都如此美好和宁静。
在参观古城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丽江是纳西族的聚居地,丽江古城曾经是纳西王国的中心。
古城内到处可见纳西族的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纳西族织锦、木雕和丝绣等。
我们参观了一间传统手工艺店铺,观看了工匠们制作丝绣的过程。
通过了解纳西族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我们对中国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参观丽江古城,我们还参观了古城周边的一些景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黑龙潭。
黑龙潭是一个古老的泉水池,由江河汇聚而成,周围有着茂密的树木和青山环绕。
在黑龙潭上还有一座古老的木结构桥梁,这座桥梁极具纳西族地方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纳西族传统建筑的魅力。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增长了见识。
丽江古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们在参观古镇的过程中,也交流了许多外国友人,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我们也深感到要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通过这次历史研学活动,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古代文明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希望未来的研学活动能够继续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思想,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初中历史课程研究报告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研究报告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次研究报告主要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初中历史课程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对现实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课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熟悉和记忆历史知识,更加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
再次,初中历史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最后,初中历史课程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历史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初中历史课程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希望本次研究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研究报告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研究报告总结引言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报告总结了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和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研究方法为了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教学观察。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研究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了解。
文献研究帮助我们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目标和重点,为后续的调查和观察提供了指导。
问卷调查本研究还设计了问卷调查,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历史课程的满意度、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改进的建议。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问卷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教学观察观察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选取了不同学校的历史课程进行观察,以了解不同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差异。
通过观察,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情况。
研究结果通过对文献的研究、问卷调查和教学观察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
历史课程内容需要调整根据问卷调查和教学观察的结果,我们发现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历史知识点的呈现过于死板,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过于简略,导致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我们建议在历史课程中增加一定的互动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加强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教材需要更新和完善教材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历史教材不满意。
主要问题包括教材内容和语言的晦涩难懂,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的脱节。
因此,我们建议教材的编写者重新审视教材内容和语言的表达方式,突出历史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恐惧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繁杂,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同时,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于片面,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批判性思考。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会、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研究,让他们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独立的历史观念。
4.提高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10篇)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初中历史研修总结(10篇)初中历史研修总结1《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因此,历史教育的目标、内涵和本色,就是在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历史发展的基础脉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呈现的基础上,充分地阐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掌握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能够全面地、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认识社会事物,他人和自我。
”简而言之,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发展能力,更要学会关心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内心,学会理解社会、他人,从而能够正确地看待、处理自身的、身边的、社会上的事和物。
初中历史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与原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灵魂而编写的初中历史新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
新课程下,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同时,合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也应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之一。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感性的认识历史。
如:在讲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内容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概况。
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的讲解,仍可采用传统的历史讲授法,如: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一内容,如果缺乏教师深入浅出地的讲解,会大大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否定,而应是一种发展和超越。
2024年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2024年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在2024年初中历史研修活动中,我参加了许多有益的学习和讨论,对于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总结:
1. 知识学习:通过参与研修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与中国历史相关的知识,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2. 教学方法:研修活动中,我学习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3. 课程设计:我参与了一些课程设计的讨论和实践,了解了如何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历史课程。
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分享,我在课程设计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想法。
4. 学习资源:研修活动中,我还了解了一些有关历史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例如历史教材、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准备教案和教学素材,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的来说,2024年初中历史研修活动对于我的历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将会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们传授更好的历史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初中历史研修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初中历史研修总结范本一、前言在2024年的初中历史研修中,我全面了解并深入研究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通过研修,我对如何更好地教授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果。
本文将对我在研修中的学习体会和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更好地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二、学习体会1. 学习了新的历史教材在本次研修中,我首先学习了新的历史教材,了解了新教材的特点和更新的教学内容。
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通过提问、讨论和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我明确了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掌握了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2. 掌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研修,我了解到历史学科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讨论式教学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3. 增强了跨学科教学意识在研修中,我了解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和研讨,我了解到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4. 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通过研修,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研修过程中,我积极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了许多历史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我还加强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经验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利用教材中的精彩故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初中历史个人研修总结
初中历史个人研修总结
本次个人研修主要是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
深度探究。
通过研修,我深刻认识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要讲授知
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
和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结果背后的原因。
同时,我们
要注重与当下社会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在历史中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
在讲解知识点时,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注
意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研究压力。
最后,我认为教师应该将自己作为学生的研究伴侣,关注学生
的全面发展。
应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创
建美好的教育环境,培养有民族情怀、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教学经验积累总结,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历史素质和历史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七年级历史研究报告范文
七年级历史研究报告范文七年级历史研究报告范文标题: 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一、引言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二、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先民的聚居地和稻作文化。
这些聚居地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三、中华民族的发展1.古代中国的诸多朝代自夏朝至清朝,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朝代,如殷商、周朝、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
这些朝代的兴衰交替,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瑰宝,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经典著作,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和智慧。
3.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中华民族在古代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4.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和科技领域,还包括了政治、经济和艺术等方面。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成为了古代世界的重要贸易商品,促进了东西方间的交流。
四、结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也得益于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勤劳,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民族而骄傲。
五、参考文献1. 《中国通史》2. 《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孙中山附:参考书目1. 林居仁. 《中华文明的新发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2. 王国维. 《史通·汉唐论》. 中华书局, 2011.3. 王亚南. 《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4. 王源. 《中华民族国家建设方略》. 南京出版社, 2014.。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作文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作文一、研究背景。
咱为啥要研究古代兵器呢?你想啊,古代那打仗可全靠这些家伙事儿呢!从原始人拿着石头棍棒互殴,到后来各种炫酷的刀剑弓弩,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而且,了解古代兵器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战争和社会的大门,超有趣的。
二、研究目的。
咱就是想搞清楚古代兵器是咋发展起来的,都有啥种类,还有它们对古代战争、文化有啥影响。
这就好比是探寻古代武林高手的秘密武器库一样。
三、研究方法。
咱主要是看书啦,图书馆里那些厚厚的历史书,翻得我手都酸了。
还上网查资料,不过网上信息有点乱,得好好甄别。
有时候还跑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真家伙,那感觉,就像是和古代兵器来了一场面对面的对话。
四、研究内容。
1. 原始兵器时期。
最开始的原始人啊,那可没什么高科技。
他们就拿着石头,简单打磨一下,就成了石斧、石刀,用来打猎或者和其他部落打架。
还有那些木棒,又粗又长的,打起来也挺疼。
这时候的兵器,简单粗暴,主要就是为了生存。
就说那石斧吧,拿着它的原始人就像是最早的“战士”。
虽然现在看起来很简陋,但在当时那可是非常厉害的家伙,一斧子下去,野兽可能就倒下了。
2. 青铜兵器时期。
后来啊,人类学会了炼铜,青铜兵器就闪亮登场了。
这时候的兵器可就精致多了,有青铜剑、青铜戈啥的。
青铜剑那可是很帅气的,剑身闪闪发光,剑刃锋利无比。
咱就说越王勾践剑,那可是青铜剑中的明星。
这把剑几千年了还锋利得很,上面还有精美的花纹。
想当年,越王勾践拿着这把剑可是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呢。
而且啊,青铜兵器的出现,让战争变得更加有组织性了。
士兵们拿着青铜兵器,组成方阵,互相厮杀,那场面肯定很壮观。
3. 铁器兵器时期。
再后来,铁被发现了,这可不得了。
铁比青铜更坚硬,更耐用。
于是乎,铁制兵器就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
铁剑、铁矛、铁戟啥的都出现了。
铁剑的出现让剑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那些侠客们拿着铁剑,行侠仗义,可潇洒了。
在战场上,铁制兵器也让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因为铁兵器更锋利,杀伤力更大。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与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性: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性: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不拘泥于教材和课堂,注重学生走出课堂,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二、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1.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时代意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设疑、引发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指导研究方法:教师教授学生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文献查阅、数据分析、访谈等,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5.开展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通过PPT、论文、报告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
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篇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1】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1在这个月中,我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由于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是:对经济危机现象的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仅我们对信息作了全方面的观察,搜集,而且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与同学合作,真是受益非浅啊!在刚开始进行课题论证时,许多同学怕出错、怕冒险、过分追求确定性、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提问能力。
此外,科学批判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协调思维能力也不高。
因此,我们的指导老师,既我们的历史王老师,十分注重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转变我们学生的思维方式,总是不断启发和培养我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指导老师在实施指导过程中,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我们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就在不断地跳起来摘葡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
例如,挫折教育、意志教育等。
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组同学合作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写作、论文陈述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的研究的过程,激发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
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我们每个学生竭尽全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
相信:研究,将从这里起步。
研究性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平时40分钟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信息量要多出几倍。
这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老师只提供了我们活动的环境、空间和一些方法,而我们就靠这些学会了主动探寻知识、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思考……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师当然是同学们的老师,有时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有时我又感到自己和老师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历史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历史学科中,并得到了教育界的好评和认可。
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师生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的认识存在偏差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深入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对于推进历史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实现方式有哪些?2.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有何作用?3.如何设计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素养?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实现方式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3.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分析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作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为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供思路和方法。
3.为促进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分析时间:2022年3月-2022年5月研究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实现方式等。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时间:2022年6月-2022年7月研究内容:对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报告一、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明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塑造我们的未来。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果。
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分析1.理清知识框架:初中历史的学习首先需要理清知识框架,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事件间的关联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使用时间线来整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
2.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并能够解决他们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3.多媒体学习:在学习历史时,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他们可以观看历史纪录片、演讲或视觉材料,并与课本进行对比和讨论。
多媒体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5.历史考察: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学生可以到历史遗址进行考察或参观专门的历史博物馆,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6.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总结笔记和制定学习计划。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并提高复习效率和记忆力。
三、总结初中历史学习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理清知识框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利用多媒体资源,积极阅读,参观历史遗址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思维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我选择了历史作为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因为我对历史感兴趣,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来提高我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介绍我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开始了对历史的广泛了解。
我研读了大量关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著作,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都有所了解。
我学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并分析了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还研究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如何获取和分析历史资料,以及如何撰写历史研究论文。
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和观点。
例如,我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了解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众多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我也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并分析了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查找和筛选历史资料,以及如何分析和整理这些资料。
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历史研究工具,如历史地图和年表等,来辅助我的研究工作。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我在研究其他领域时也大有帮助。
通过我的历史研究,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了解到历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还涉及到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方面。
因此,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我认识到历史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便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观点。
最后,我发现历史研究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和分析资料,以及撰写研究论文。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我也认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够指导我们面对未来。
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历史,并将其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doc初中历史研究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研究,探索其在学生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通过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了解研究性研究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案例分析则通过对一些历史研究性研究项目的深入研究,探索其实施过程和成果。
三、研究结果1. 研究性研究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
2. 学生对于研究性研究普遍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它能够增强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初中历史教师在研究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和指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
4. 研究性研究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时间和资源不足等,需要教师和学校给予支持与改进。
四、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和指导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研究。
2.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研究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研究性研究活动。
3.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研究性研究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将研究性研究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
以上是初中历史研究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课程研究报告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研究报告范文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报告一、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而中学历史课程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中学历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以期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社会、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培养对历史成就的认同感。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中学历史课程还应当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性的认知。
三、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中学历史课程的内容应当围绕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展开,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阶段。
其中,古代史部分可以突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近代史部分可以着重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中国人民的抵抗与革命;现代史部分则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四、中学历史课程方法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既注重讲授历史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传授历史知识,并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调查等方式提供现实情境下的历史学习机会。
此外,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中学历史课程评价体系中学历史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等方面的展示。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作业、考试、论文、讨论和项目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结论中学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中国历史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实践和互动,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初中历史课小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课小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历史课程作为中学阶段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本研究选取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小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报告将围绕该小课题展开,探讨其定义、意义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课题定义本研究选取的小课题为“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涉及两个关键概念:文明交融和文明冲突。
文明交融指的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既有相互借鉴的正面影响,也有相互影响的负面问题;文明冲突指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或战争。
三、意义1.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习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互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对全球问题的认知。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和综合,培养批判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促进他们对世界文明交融与冲突的深入理解。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历史案例,让他们了解文明交融与冲突的具体实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五、结论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小课题“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报告引言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本报告旨在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研究结果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观摩法等。
经过调查发现,讲授法和谈话法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讲授法容易让学生产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而谈话法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技巧,否则容易变成简单的问答式教学。
课程设置初中历史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国家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而地方课程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进行设置。
经过研究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内容过于庞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难度不够,缺乏挑战性等。
学习资源初中历史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学习资源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等。
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丰富教学方法。
除了讲授法和谈话法,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讨论法、比较法和观摩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课程设置。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增加课程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等。
3. 提高学习资源质量。
教材编写者、多媒体课件制作者和网络资源提供者应该注重质量,确保学习资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学习资源符合教学标准和规范。
结论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注重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学习资源的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贾冬云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
对此,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现,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当今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
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
所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研究学习是指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结论、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
如今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已经非常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
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用。
”同时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
因此,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中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儿童从问题情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儿童共同展开探究过程。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
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
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
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
探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契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把现在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认识和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认为上好历史活动课,将会推动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成为开展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契机。
初中研究性学习与高中阶段的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个体以探索经验为基础,以不断发展和深化自我个性经验为目标。
学习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掌握具体的知识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开拓视野,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搜集资料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更多的史实,而是为了研究问题和论证观点。
对他们提出类似科研的方式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的创新精神朝更科学、更理性、更有实践意义方向发展是适宜的。
应该注重其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创新的精神,而不应太计较于出多少成果。
由此看出,深受初中学生欢迎的、灵活多样的历史活动课更能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是初中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契机。
所谓历史活动课,主要指在历史教学中以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其精神实质是“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活动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参与商量活动计划。
这样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点拨学生带着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因特网,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历史,在历史中体现生活。
通过历史活动课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进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筛选、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动机来解读课堂,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次以历史活动课为出发点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我在初中二年级开展题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历史活动课为例子,说明历史活动课的具体操作过程:1.组织形式:个人学习(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并准备论证材料)——全班活动(展示、交流成果)2.学习途径:阅读有关书籍、音像报刊资料、访问因特网、参观关于辛亥革命的博物馆、考察地方史迹等。
3.学习步骤:第一阶段:个人学习阶段,学生带着自己活动小组布置的任务,搜集和整理资料。
教师进行提示、指导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在整的资料下注明出处,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网站及作者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产生了一定的探究愿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小组长组织本活动小组成员进行资料筛选、提取、策划等分工合作工作,小组根据自己本组实际和优势进行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自己的特长能力出发,自由选择各种活动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对问题开始实质性的探究活动,产生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的探索、求知精神。
第三阶段:全班活动阶段,各小组展示本小组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如资料汇编、历史文物仿制、历史剧编演、历史人物评析、历史幻灯片制作、历史小报编辑等。
这些活动反映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意于自我宣示聪明才智,焕发创造的光彩,体现了初中学生好动、好模仿、好表演等心理特点。
学生从中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培养群体合作精神,并提高讲演、表演等艺术水平。
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广东是中国近代史的发源地,激发同学们关心家乡,爱护家乡的高涨热情。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同样大有可为,是开展素质教育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篇二: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巡礼近代青岛青岛七中20XX级10班胡名馨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课题:巡礼近代青岛探究人:胡名馨研究方法及步骤:1.查找资料,上网调查,取得信息。
2.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内容摘要: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近代来,青岛有了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岛,一起探寻一下。
研究方法:调查法。
研究时间:20XX年8月11日研究资料: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
青岛近代的文化名人有康有为、梁实秋、老舍、沈从文、闻一多等。
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