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成长的探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成长的探究

李建成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学校成长型文化建构的校本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80483,主持人:李建成)成果之一。

摘要:生命成长是教育的本质,道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核心。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道德成长。探究道德成长需要弄清楚它的理念架构、成长需要和实践策略。道德成长理念的架构包含道德成长的概念、过程、机制和价值。道德成长需要有完善生命结构的需要、呵护生存环境的需要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道德成长实践的策略有:根据人的成长需要,建构适宜道德成长的课程,创设滋养道德成长的课堂,开展锤炼道德成长的活动;根据人的发展潜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践行。

关键词:道德成长;理念;需要;实践;探究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人的身心、情感、智慧和道德的成长。道德对于生命个体来说,是生命的重要内容;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为了维护人的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关乎道德才是真正尊重生命,才是真正珍爱生命。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后天的教育及社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人类这种对自己道德影响的过程便是道德成长。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成长是让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素养。因此,关注生命必须关注道德成长,研究教育必须研究道德成长,促进道德成长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道德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究道德成长更加艰巨而又复杂,需要建构起相应的教育体系。笔者在此先就它的理念架构、成长需要和实践策略进行一些思考。

一、道德成长理念的架构

道德成长既属于生命教育学探究内容,也是哲学研究范畴,还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文化现象,她的意蕴特别丰富。道德成长作为一种生命内容,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伦理规范,一种教育追求,一种德育目标,其意义更加深刻。为了研究起见,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其理念追求。

1.道德成长的概念内涵

从德育视角看,道德成长是指人在接受道德认识、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生活、实践道德行为、进行道德反思和评价过程中,获得新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形成道德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使之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人的道德素养真正得到生长和发展。道德成长是现代德育的追求,是人道德生命的价值。她主要体现人的道德知识的增长、道德能力的增强、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品格的提升和道德习惯的形成。传统的德育更多的是关注“道德提升”。从追求境界看,道德提升主要是教育者的外力作用,是一种外在力量使道德素养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要他做”;而道德成长主要是学习者的内在需求,是人性中一种内在潜能的自觉开发,是“他要做”。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成长不仅关注学习者道德素养提升,而且关注他们自主发展,即关注人的生命健康成长。

2.道德成长的过程分析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而道德问题的解决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既是外部环境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人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过程。傅维利教授把道德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人面临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的内容,是人原有的道德认识结构所不能完全包容的,足以引发人内心的道德冲突。如果一个人所遇到的道德问题是他现阶段的道德思维所不容易回答的,而且要求他做出比现阶段更高一级的反应,那么,其道德思维就很可能从现阶段过渡到更高一级的阶段。第二个过程是在面临道德问题后,人们开始启动解决道德问题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道德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参与,但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应当是问题解决的主流程,而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只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伴生物,它们是不可脱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而单独存在的。①

3.道德成长的机制剖析

人的道德成长需要和谐机制。道德成长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机制和道德学习机制的相互作用,促使人的道德知识和能力生长、道德情感和意志形成,即道德的生长和发育。从促进道德成长的教育机制看,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

育和自我教育的相互作用,促使教育的外部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内在意识和自觉行为,使人的道德水准逐渐达到社会规范的标准,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性之和谐。从促进道德成长的学习机制看,通过人精神活动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大脑有目的的活动,让人自己进行道德认知,自我进行道德体验,自主进行道德反思,形成满足生命发展需求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智慧。

4.道德成长的价值追求

传统道德观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培养为别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社会人。应该说,这种观念相对片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当代道德教育已赋予新的内涵:不仅要把自然的、个体的人变成社会的、文化的人,而且要把人培养成基于他自身条件的、精神发育良好的和有个性的独特生命体。也就是道德教育要促进每个人的道德成长,促进他们的生命成长。还可以这样认识,道德成长不仅为他人奉献,为社会需要,为人的社会性发展,而且关乎个体的生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看,道德成长追求的价值是服务社会和他人、享受成功和幸福、发展自己和事业。就发展自己而言,不仅发展自我的道德素养,而且促进自我身心发育、情感发育、智力发育,是整个生命体整体的、全面而又和谐的成长。

二、道德成长需要的追溯

道德在伴随生命成长过程中会呈现某些需要,这种需要便是道德成长需要。道德成长有其社会发展需要,无论是社会进步还是和谐稳定都渴望社会成员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也有个体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个体的生存还是发展也都企盼自己的道德能够健康成长。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的外部行为必须要以相应的心态来支撑,这样道德的成长才能坚决彻底”。因此,人的道德成长自我的个体需要更为重要。就个体道德成长需要来看,至少有以下几种需要:

1.完善生命结构的需要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人的生命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有形的”指的是生命机体,“无形的”指的是精神或灵魂。精神主要是指人的智慧、情感和道德素养。生命机体由于新陈代谢自然地在成长。随着生命机体的成长,精神也应该伴随着她一起成长,尤其是人的道德素养更应该和人的年龄、身心特点相“匹配”,否则这个生命体就是生命残缺,就是不完整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命需要不断完善,生命结构的完善呼唤道德不断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