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在血型分类中没有疑难血型,迄今为止在文献中也查不到“疑难血型”的定义,因为“疑难血型”是1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的“现象”,而不是1种型别。

检定1份标本是否属“疑难血型”,除了标本本身的特殊性外,还与实验室的设备、技术人员的水平、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1份ABO亚型标本,在基层医院血库可能因为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而分析不出原因被认为是“疑难血型”,但在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该问题可能就易于迎刃而解。

在检定血型时,标本如果受多种因素干扰使结果难以判定,便呈现“疑难血型”现象。

一、干扰ABO血型正确判定的因素(一)生理性因素1.年龄老年人(ABO抗原或ABO抗体减弱),6个月前的婴儿(ABO 抗原或ABO抗体不成熟),可能导致ABO血型误定。

2.ABO亚型包括A(B)型、B(A)型,ABO抗原减弱导致细胞定型(正定型)受干扰,或血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干扰血清定型(反定型)。

3.冷凝集素有些健康人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且在<4℃才有活性,不干扰ABO血型检定,如果冷凝集素效价升高,或在室温以上反应,致敏自身红细胞可能干扰ABO正定型,存在于血清可能干扰ABO反定型。

4.“先天性”无ABO抗体近年有“先天性”无ABO抗体的个案报告,原因有待研究。

5.双精子授精红细胞呈嵌合体。

6.个体特异性个别人血清中ABO可溶性血型物质过高,ABO正定型红细胞凝集减弱。

(二)实验技术原因1.标本混淆如采错被检者,红细胞和血清非同一人,记录结果与标本编号不对应。

2.静脉输液处采样ABO抗体被输液稀释,干扰ABO反定型。

3.采样不规范用凝血块洗下红细胞检定血型,其中混有凝集程度不一的红细胞;用血浆做ABO反定型,操作过程中纤维蛋白析出凝集试剂红细胞。

4.试剂质量问题或漏加试剂定型试剂过期失效,未达标准,被污染。

操作中未遵循“先加血清后加细胞”的原则,大批量样本试验时漏加试剂血清或试剂红细胞。

5.实验操作不规范被检红细胞未洗涤,非特异性粘附血浆蛋白,或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稀。

1例ABO疑难血型的鉴定与临床疑难输血探讨

1例ABO疑难血型的鉴定与临床疑难输血探讨

1例ABO疑难血型的鉴定与临床疑难输血探讨周宇;牛长春;廖璞;陶翠华【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24(21)3【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ABO疑难血型进行鉴定,探讨临床疑难输血的原则和策略。

方法对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采用PCR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其遗传基因型。

结果该患者血清学检测正定型A抗原正常,B抗原减弱(呈2+^(mf)双群现象),反定型Ac、Oc不凝集,Bc有很轻微的凝集(W^(+))。

进一步试验鉴定确定为ABx亚型。

根据测序结果和基因分型推测该患者基因型为A1.02/Bw.03。

结论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基因)第7个外显子中nt721处的C>T变异可导致24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色氨酸,在该患者的红细胞上检测到A抗原和弱B抗原,血清中存在弱抗B抗体,血清学表型为ABx。

ABx亚型是ABO血型亚型中的一类,人群中极其罕见,由罕见的等位基因产生。

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异常血型结果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提高亚型检出率和疑难血型鉴定的准确率。

【总页数】4页(P426-429)【作者】周宇;牛长春;廖璞;陶翠华【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重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1【相关文献】1.探讨在临床输血中疑难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的解决方案2.ABO血型鉴定反定型在重度贫血导致疑难血型鉴定中的重要性3.基因分型和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鉴定ABO疑难血型1例4.ABO疑难血型3步分析法鉴定抗体极度减弱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5.疑难ABO血型血清学鉴定策略及输血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BO疑难血型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ABO疑难血型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ABO疑难血型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伍钢;杜海林【摘要】目的建立、评价和推广ABO疑难血型5步分析法在正反定型不一致导致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205例因正反定型不一致导致疑难血型鉴定困难的样本,应用ABO疑难血型5步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并评价应用效果.结果 44例是由人为因素造成;161例中影响血型定型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类:生理原因、临床治疗影响和疾病的影响;分析原因后采用不同的确诊试验分别进行鉴定分析判断,最终均可确定血型.结论 ABO疑难血型5步分析法规范了实验室疑难血型鉴定步骤,缩短了实验时间,准确率高,值得基层血站和临床输血科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5(017)001【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ABO血型;正反不符;标准操作规程【作者】伍钢;杜海林【作者单位】210003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210003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1ABO 血型自1900年被发现后,临床输血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正确鉴定ABO 血型是输血前最重要的一项检测,血型鉴定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是死亡[1]。

但由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复杂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不能鉴定血型的情况。

通过总结近2年送到本中心血型室的疑难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原因,已建立一种规范化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站2012年1~12月无偿献血者中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52例,其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25~55岁。

南京市医疗机构送检的疑难血型样本153例,其中男86例,女67例;年龄48h~73岁。

2 主要试剂抗-A、抗-B、抗-AB、抗-H、抗-A1、ABO 标准红细胞;筛选细胞、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谱细胞试剂购自上海血液生物有限公司;ABO 基因分型试剂购自上海秀鹏有限公司。

3 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规范化检测方法3.1 核对:①核查标本标签、申请单和标本质量,如怀疑血标本采集错误或被稀释和污染,应重新抽取血样;②核查试剂有效期、外观等,如试剂已过期或怀疑被污染,则启用新的符合质控标准的试剂;③核对离心机转速、离心力、离心时间的设置。

ABO血型鉴定正反向定型不符的原因与分析

ABO血型鉴定正反向定型不符的原因与分析

ABO血型鉴定正反向定型不符的原因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向定型不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应用正反向定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检测16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

分析其原因,并正确分型。

结果本组16例出现正反向定型不符。

其中冷抗体6例,血浆异常3例,ABO亚型3例,抗原或抗体减弱2例,人为操作因素和试剂因素2例。

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向定型不符,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可针对原因,采取多种方法,正确鉴定ABO血型。

【关键词】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原因;解决方法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抢救生命的重要工作。

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完全相合才能输血[1]。

但在临床血型鉴定时,也会遇到正反向定型不符等情况,给临床输血带来隐患,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接受各科申请血型鉴定2380例,其中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血型鉴定对象:2380例血型鉴定者,均为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间住院患者;其中男1630例,女750例;年龄1.6~86岁,平均58.6岁;正反向定型不符16例。

1.2 方法1.2.1 试剂来源正定型单克隆抗A、抗B、抗AB试剂由长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反定型标准红细胞A、B、O有上海血液研究所提供。

1.2.2 鉴定方法①血型正反定型:玻片法和试管法;②唾液血型物质的检测:检测分泌型者唾液中的血型物质,并结合临床病史、用药史、输血史等为血型鉴定提供依据;③ABO亚型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试验等均按照文献操作[2]。

2 结果本组血型鉴定者2380例,其中16例出现正反向定型不符。

经过对16例血液样本各种方法的综合检查,其中冷抗体6例,血浆异常3例,ABO亚型3例,抗原或抗体减弱2例,人为操作因素和试剂因素2例。

3 讨论3.1 血型鉴定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交通的发达,很多肿瘤、创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外科手术,器官移植,创伤急救等均需要进行治疗性输血。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ABO疑难血型患者。

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试验,对其临床鉴定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A抗原减弱,9例患者为AB抗原减弱,9例为B亚型,5例为A亚型。

在吸收放散实验中,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在MF-1,其中有9例检测出IgM型抗A,6例患者检测出IgM型抗B。

同时,共有30例低效价血清患者,其中A型血血清抗B抗体患者人数为9例,B型血血清抗A抗体人数有9例,O型血血清抗体人数有12例。

结论: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鉴定准确性,增强临床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法;ABO疑难血型鉴定就ABO血型鉴定来说,其是临床中针对输血项目前所展开的必要检查项目,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

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基层医院输血过程仍然缺乏对基因普及的使用和重视,大多依然采用ABO疑难血型的检测依然以血清检验方法为主。

吸收放散试验是临床当前应用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主要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是从临床发展情况来看,此方法在低效价血清抗体检测中,其试剂红细胞与放散凝集强度较低,还需要将此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联合应用[1]。

本研究则基于此,以我院患者为例,将吸收放散试验法与抗体增强方法进行联合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此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患者选取均为ABO型疑难血型患者,人数为50例,患者中,男性人数有26例,女性人数有24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患者对应的平均年龄为(43.23±3.23)岁。

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鉴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应用

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鉴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应用

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鉴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应用李清;古丽扎尔;李志强【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2(2)22【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有效解决高效价冷凝集素导致的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探讨疾病状态下患者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提出吸收放散试验是免疫血清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方法 ABO 血型正反鉴定、自身对照试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配血.结果采用吸收放散的方法有效的解决冷凝集素对试验的干扰,ABO 血型正反鉴定相符,自身凝集散开,凝聚胺或抗球蛋白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结论重视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灵活运用吸收放散法,进行抗体筛查以证实与已知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抗原活性物质的存在.区分冷凝集素与特异性抗体在鉴定ABO血和交叉配血中的不同意义,通过应用不同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或经典抗球蛋白介质,在不同温度:室温、4 ℃、37℃分别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排除血清中是否有其他不规则抗体; 亚型或由于疾病导致的抗原抗体减弱造成凝集使配血不合,通常经37 ℃水浴后冷凝集消失,如经37℃水浴后冷凝集仍然存在,考虑有特异性抗体存在,通常配血不合.【总页数】3页(P118-120)【作者】李清;古丽扎尔;李志强【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输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输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输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相关文献】1.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不合1例 [J], 李勇;丁芳2.高效价冷凝集素致室温配血不合病例报道 [J], 宋立新;宋延风3.高效价冷凝集素干扰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例报告 [J], 陈芳;文进4.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导致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时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孔秀红5.1例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不合及单一主侧管配血不合简析 [J], 郝繁运;刘晶;董振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摘要】目的讨论ABO疑难血型鉴定的分析与研究。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1000例血标本中疑似ABO疑难血型的血液标本8例作为研究对象,而后对其观察不同检测方法对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及盐水试管法检测ABO疑难血型血液标本符合率低的原因进行探析。

结果 8例疑似ABO疑难血型血液标本中,与单纯实施盐水试管法与在此基础上加用聚凝胺法相比,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方式的符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盐水试管法检测ABO疑难血型血液标本符合率低的原因有AB 亚型、无抗-B抗体A型、弱A抗原、弱B抗原、无抗体O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低抗-B效价、低抗-A效价、低抗-B效价及B亚型。

结论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方式的实施对于血型正、反型鉴定的符合率最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ABO疑难血型;鉴定;分析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

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①临床输血:当循环血量不足或大失血或贫血需进行输血治疗,在输血前必须先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再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同后才能输血。

②在皮肤、肾移植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

③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

④亲子鉴定等。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血型和抗原强度终生不变[1]。

但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恶性血液病及肿瘤),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物质或强度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血型发生相应的变化。

血液病患者常需要输注血液制品,而正确选择血型鉴定方法和血液制品对输血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8例血液病患者疑难血型的鉴定过程及输血策略分析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1500例血标本中疑似ABO疑难血型的血液标本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4.6±6.0)岁;标本来源:医院送检标本血液科有5例、普通内科标本有2例、ICU病区送检1例。

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弱放散强的血清学特点分析

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弱放散强的血清学特点分析

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弱放散强的血清学特点分析摘要] 目的是探讨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弱放散强的血清学特点,为亚型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应用吸收放散试验来检验ABO亚型红细胞和正常ABO血型红细胞吸收相对应的-A抗体或-B抗体(同时做正常“O”型红细作对照),检测吸收前和吸收后血清抗体效价来作对比后分析结果。

结果亚型红细胞和相对应的血清抗体反应时其特点是吸收抗体的能力比较弱,放散出来的抗体很强;正常红细胞的的反应刚好相反:吸收很强,放散出来的抗体很弱;O型红细胞作为对照,不吸收也没有放散。

结论吸收弱放散强作为亚型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在遇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疑难血型定型时,这一特点能为亚型的鉴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正确的血型鉴定,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 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吸收弱放散强;输血安全ABO血型亚型是由ABO基因变异形成的,其抗原的结构、功能、形态、活性与抗原的位点数和正常ABO血型抗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ABO亚型具有遗传的基础,并且有明确的血清学特点[[]]。

一般A基因变异形成A亚型,B基因变异形成B亚型,O基因不表达糖基转移酶活性,所以O基因的变异只能形成新的O等位基因。

由于ABO亚型抗原结构、功能、形态、活性与抗原位点数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弱放散强这一血清学特点,现在本文用A亚型、B亚型、A亚B型、AB亚型一共26例亚型做吸收放散试验后血清效价的对比来分析这一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6例亚型是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中检测出来的,受检者年龄在3-65岁,其中女性11例,男性15例。

26例亚型中A亚型5例,占19.3%。

B亚型19例,占73.1%。

A亚B型1例,占3.8%。

AB亚型1例,占3.8%。

1.2 方法1.2.1 标化人源血清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各项实验平行进行,在选用抗-A、抗-B血清时我们选用尽可能高效价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人源血清,并将其效价标化为:效价32,凝集强度()的血清略用。

实验3 吸收放散试验、效价

实验3 吸收放散试验、效价

注意事项
1.更换滴管,防止干扰。
2.防止前带现象,看结果从高稀释度开始
3.试剂细胞。 4.稀释液体积越小,产生误差越大。
作 业
IgG抗体效价如何进行检测?
吸收试验
待 检 红 细 胞
已知 效价 的抗 A和 抗B 血清
滴定
吸收液
已知抗原 的红细胞 比较吸收 前后血清中 抗体效价
间接判定待检 红细胞血型 及其亚型种类 红细胞上 有无相应 抗原及其强度
放散试验
器材:小试管、滴管、试管架、记号笔、
冰箱、离心机、56℃水浴箱
试剂:
1.抗-A及抗-B分型血清
2.3%-5%A型及B型试剂红细胞
3.生理盐水
标本: 静脉血

作(已做好)
1. 冷吸收:受检红细胞洗涤3次,末次洗涤除
尽盐水,取1份压积红细胞加3份人源抗-A/抗-B 分型血清混合,置4℃ 30-60min,每隔10min将
试管振摇1次,充分冷吸收 (最好4℃过夜)。(
最好加做一个O细胞---阴性对照) 2.洗涤:离心去除上清液,以4℃冷盐水洗涤 红细胞3次,留取压积红细胞。
2.加样:从2号开始各管分别加生理盐水0.05ml; 1、 2管各加血清加血清0.05ml。 3.倍比稀释:将2号管混匀,从中吸出0.05ml移入第 3管,混匀;再从第3管吸出0.05ml移入第4管,以
此类推,至最后一管,吸出0.05ml弃去。
4.加悬红:每管各加0.05ml,混匀。 5.观察结果:3000r/min离心15秒,直接观察结果。


3.放散:加等容积生理盐水,置56℃水浴中10min( 前1min用手振摇后,56℃环境静置9min)。立刻
1000g离心3min(离心时套管内放温水,温度保持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11-25T10:32:00.2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9期作者:徐立刚[导读] 针对ABO疑难血型进行研究,以保障安全输血质量。

【摘要】:目的针对ABO疑难血型进行研究,以保障安全输血质量。

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用人血清鉴定,采用微注凝集,吸收放散和血型物质的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状态,以准确判断ABO疑难血型。

结果成人2例定位A3和Ax亚型;13例白血病抗原性减弱和3例异基因骨髓移植者在显微镜下鉴定为弱抗原A型(9)和B型(6)及AB(1);高效价冷抗体3例,排除干扰后被定位AB(2)和O型(1);心脏手术患儿血型抗体未形成30例,出生7d-3岁,分别被定位无抗体O型(16)A型(8),B型(6)。

51例患者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配血后输注,未发生溶血反应。

结论用微注凝集、吸收放散和血型物质的检测,排除干扰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能准确及时判断ABO疑难血型。

【关键词】:ABO亚型;抗原性减弱;抗体未形成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clinical transfusion research【 abstract 】 : objective to study ABO difficult blood types to ensure safe transfusion quality.Methods blood group ser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compatible salt-water medium positive and negative typing in human serum, microagglutination, absorption and release of blood group substanc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gglutination status of red blood cells under the microscope, so as to accurately judge ABO difficult blood types.Results A3 and Ax subtypes were localized in 2 adult patients.Thirteen patients with reduced antigenicity of leukemia and 3 patients with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weak antigen type A (9), type B (6) and AB (1) under microscope.Three cases of high-efficiency valence cold antibody were located AB (2) and O (1) afte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Thirty patients with no blood type antibodies were born at the age of 7d-3 and were identified as antibody-free type O (16), type A (8) and type B (6), respectively.51 cases patients after salt water medium and Polybrine with blood infusion, no hemolytic reaction happens.Conclusion microinjection agglutination, absorption and release as well as detection of blood group substances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and timely determine 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s.【 key words 】 ABO subtype;Reduced antigenicity;The antibody is not formed输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外科手术、出血性疾病、急性感染伴休克等疾病的抢救及质量中。

疑难血型鉴定与分析1例

疑难血型鉴定与分析1例

疑难血型鉴定与分析1例王向红;邢巧玲;李雅洁;罗敏莉;韩省华;杨翠丽;毛丽梅【摘要】目的:对1例疑难血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及分析,为输血科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分别用不同试剂公司的微柱凝胶单克隆抗体卡和ABO血清,血球试剂,采用经典试管法,卡式法,唾液HAB血型物质测定,吸收放散试验。

结果此标本血型是AxB血型。

结论此标本鉴定血型表型是AxB亚型。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15【总页数】2页(P2399-2400)【关键词】ABO血型系统;ABO正反定型不符;血型亚型;AxB亚型【作者】王向红;邢巧玲;李雅洁;罗敏莉;韩省华;杨翠丽;毛丽梅【作者单位】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1人类红细胞血型是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目前已发现红细胞血型系统35个,ABO血型基因位点在第9号染色体上,一般不改变,但某些因疾病的原因如白血病或实体瘤等有可能致使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此种减弱一般是暂时性,随着疾病的缓解逐渐恢复原来的血型。

ABO血型的准确鉴定十分重要,血型错误可影响输血工作,ABO血型鉴定错误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

在血型鉴定中,ABO亚型常导致血型错判,交叉配血不合[1]。

1.1 一般资料孕妇孕39周,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均阴性,因贫血,血色素76 g/L来我院生产。

在生产前备血,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EDTA抗凝。

1.2 试剂与仪器ABO、RhD血型微柱凝胶正反定型检测卡(单克隆抗体)、ABO 反定型红细胞、血型鉴定质控品,符合国家标准,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试剂专用血型血清学离心机,免疫微柱孵育器。

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分析

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分析

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ABO疑难血型产生原因和正确血型鉴定方法,意在提高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

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本院收集的献血者45例纳入研究,经微孔板法开展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选出疑问标本并开展试管法复检,并实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球蛋白试验、特异性鉴定工作,鉴别患者血型。

结果:本组45例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后,无标本差错例数35例,1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样本,包括4例(40.00%)抗体减弱,2例(20.00%)抗原减弱,2例(20.00%)冷自身抗体,1例(10.00%)同种抗体,1例(10.00%)亚型。

结论:ABO疑难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比较复杂,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开展科学检验和分析,可保证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提高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疑难血型;鉴定;原因临床输血是抢救危重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人体血型类型多样,只有选择合适的血型输血,才可保证患者安全,鉴于此,血型准确鉴定至关重要[1]。

然而实际血型鉴定过程中,正反定型不相符现象时常出现,导致血型鉴定难度变大。

为分析疑难血型的鉴定方法,提高实际鉴定结果准确性,本文以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集的献血者45例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24~67岁间,均数(44.27±4.58)岁。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

1.2研究方式本组患者分别完成相关检测工作,包括:(1)ABO血型初筛:微孔板法正反定型,如果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盐水介质试管法二次检测,如果O细胞阴性,正定型抗-A、抗-B反应强度<4+,反定型A型或B型红细胞<2+,亦或者抗原抗体不对应,增加开展试管法抗-AB、抗-H、抗-A1、抗-A1c和抗-A2c血清检验,完成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工作。

疑难血型鉴定及配性[1]

疑难血型鉴定及配性[1]
反定型中所产生的未知的抗体反应是有四种情 况引起: 缗钱状形成 冷型自身抗体 未知的ABO种属凝集素 未知的同种抗体。
(一)缗钱状形成: 如红细胞被悬浮在自己的血浆中,红细 胞的缗钱状形成或聚合现象可疑似凝集反 应。能产生缗钱状形成的种种情况包括: 血清蛋白浓度异常,球蛋白浓度在疾病中 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任何A/G倒 置的病人,有血浆扩张剂存在。新生儿脐 带内血内的华通氏胶亦能引起缗钱状形成。
二、未知的抗原反应
正定型 病人的红细胞+试剂抗血清 反定型 病人的血清+试剂红细胞
抗A
抗B
抗AB 4+
AC -
BC 4+
OC -
自身
C
4+
2+
-
未知的抗原反应在正定型中产生的情况范 例,能有以下七种情况所引起:
1、获得性B抗原
获得性B抗原的特性,获得性B只表现 在A型红细胞上,使红细胞的反应像AB型, 而血清中只有抗B 抗体,正定型中反应 的强度,A抗原大于B抗原,自身对照实 验为阴性反应且分泌型人体内有A物质, 但B物质则缺乏。
(三)抗体附着的红细胞:
有抗体稠密的附着的红细胞,显示直接抗人球 蛋白试验阳性。可在正定型中产生混合视野或 减弱的凝集反应。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 产生药物抗体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患新生儿溶血病(HDN)婴儿,其红细胞严重地 包被IgG抗体分子,时常是与抗D试剂和抗-A、 抗 -B 试剂发生这种自发凝集,在 45C 进行放散 试验,可以从红细胞上解禽掉这些抗体,此后, 即可用抗-A、抗-B很容易地检测这些红细胞血 型。含冷抗体 IgM 自身凝集素的红细胞标本在 盐水中也发生凝集,这类冷抗体可能由37℃孵 育和37C洗涤被清除掉,也可由DTT等巯基化合 物消除掉。 (还存在遮蔽现象)

22例疑难ABO血型鉴定临床分析

22例疑难ABO血型鉴定临床分析

215·病例报道·22例疑难ABO血型鉴定临床分析苏艳青(吉林省洮南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洮南 137100)摘要:目的分析鉴定疑难ABO血型的红细胞抗原、血清抗体特异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疑难ABO血型鉴定患者22例,采取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其进行盐水介质正反定型实验,对于不合格者,给予聚凝胺法检测,或者不规则抗体检测,采取吸收和放散试验对血型抗原进行基因制品。

结果本组22例疑难ABO血型鉴定患者,采用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不符合患者有18例。

结论 ABO血型基因型技术可以对血型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及缺点进行弥补,运用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解决血清方法学无法鉴别的血型抗原。

关键词:疑难ABO血型;血型鉴定;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57.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6.1790 引言在临床上,一般采用的血型血清学的方法进行检测ABO血型。

如果ABO血型在鉴定中心出现了红细胞的正定型和血型的反定性不一样结果的时候,血型血清的方法显示出来一定的局限性[1]。

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对22例的ABO血型正反定型的不符病例进行了血型的鉴定以及临床上的分析,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诊的疑难ABO血型鉴定患者22例,进行临床鉴定分析,其中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14~57岁,平均年龄(25.7±5.5)岁。

1.2 试剂。

抗B试剂或者抗A试剂,Oc、Bc、Ac悬液,凝聚胺试剂,C3d试剂、抗-IgG、抗-C3d、抗-IgG。

1.3 试验方法。

血型的反、正定型要采用盐水试管法,而进一步检测选用聚凝胺法及吸收放散实验检测法,对于不规则的抗体选用聚凝胺法及抗人球蛋白法,直抗试验选用抗人球蛋白方法。

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盐水法以及吸收的放散试验严格按照第三版的《全国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以及《中国输血技术的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详细地操作[2]。

97例ABO疑难血型鉴定的血标本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97例ABO疑难血型鉴定的血标本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97例ABO疑难血型鉴定的血标本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杨琳;张勇萍;杨世明;安宁;李丹;穆士杰【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7)011【摘要】目的分析引起ABO疑难血型鉴定的血标本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对有疑问的血标本再用试管法进行复检,并做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进行确认.结果在引起ABO疑难血型鉴定的97例血标本中,生理因素血标本14例(14.4%),疾病因素血标本27例(27.9%),临床治疗因素血标本16例(16.5%),其他因素血标本40例(41.2%).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97例血标本中,正定型不相符6例(6.2%),反定型不相符71例(73.2%),正、反定型均不相符20例(20.6%).结论血标本因素可引起ABO疑难血型鉴定,在血标本采集、保存及送检过程中应进行规范化操作,保证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和质量要求,以确保ABO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总页数】2页(P1531-1532)【作者】杨琳;张勇萍;杨世明;安宁;李丹;穆士杰【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ABO血型基因分型在白血病患儿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J], 叶星晨;张帆;顾玉微;傅启华;王静2.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 [J], 翁彬;王雷萍;赵祥胜3.ABO血型鉴定反定型在重度贫血导致疑难血型鉴定中的重要性 [J], 齐弋枢;贾慧;艾剑锋4.基因分型和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鉴定ABO疑难血型1例 [J], 柯浩珍5.疑难ABO血型标本的表型与相应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 [J], 张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吸收放散试验在输血科的应用

吸收放散试验在输血科的应用

吸收放散试验在输血科的应用吸收放散试验的是应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这一原理,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弱血型抗原,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对于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现在介绍一下吸收放散试验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吸收放散试验的原理:吸收试验的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含有抗体活性的血清加加入相应抗原红细胞后,抗体的活性下降或消失,这种作用称为吸收试验。

对一未知抗体可以用已知抗原进行吸收,吸收后抗体活性下降或消失,说明未知抗体中含有与已知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当被检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时,可用已知抗原分别吸收用于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放散试验的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在物理条件改变时,抗体又会从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来,将抗体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来的试验称为放散试验。

二、吸收放散试验的临床应用1.鉴定新生儿溶血病致敏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2.在溶血性贫血和可疑输血反应中,鉴定DAT阳性红细胞抗体3.检测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弱血型抗原4.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5.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6.从DAT阳性红细胞上去除抗体7.制备可用于自身吸收或鉴定血型的红细胞等三、吸收试验方法1.吸收试验的准备:1).生理盐水洗涤压积红细胞至少3遍,最后一次洗涤后,彻底倾去上清液2).根据待检红细胞的特性(如怀疑是弱A抗原红细胞,则加入1ml抗A;如怀疑是弱B抗原红细胞,则加入1ml抗B)将抗血清加入洗涤过的压积红细胞中2.吸收试验的操作:1)冷吸收:一份盐水洗涤的已知抗原的压积红细胞,加一份被检血清,混匀后置4℃冰箱吸收1~2小时(ABO、MN、P血型系统等) 2)温吸收:一份盐水洗涤的已知抗原的压积红细胞,加一份被检血清,混匀后置37℃水浴箱中吸收1小时(Rh血型系统等) 3)离心,去除所有上清试剂,将红细胞转移到另一干净试管中。

吸收放散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吸收放散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和显 微镜 下观察 凝集反 应结 果 。
1 4 流 式细胞 术 检 测 抗 体 方 法 吸取 样 本 1 2的 . 、
血 清 和该样 本放 散液 各 5 l分 别加 入 标准 红 细 胞 0 , 5 l4℃孵 育 l r每 隔 1 i 0 , h, 5 n振摇 一次 ; a r 生理盐 水
疑难血 型是 保 障 输 血 安全 的最 重 要 的环 节 。 目前 ,
绝大多 数实验 室 并 没有 开 展 基 因鉴 定 AB 血 型 的 O 技 术工作 , 于 AB 对 O疑难 血 型的鉴 定仍 然依 赖 于血 清 学 的 方法 , 而吸 收 放散 法 是 免 疫血 清 学 实 验 中非 常 重要 的技术 手段 。
次 , P S 至 总 量 为 30t, 加 B 0 L 以标 准 红 细 胞 加 入 1 F TC标 记 的羊 抗 人 IM 为 阴性 对 照 , 流式 细 胞 I g 用 仪检 测 。
2 , 生 , 偿 献 血 后 , 样 经 血 ( , 2 学 无 血
蛋 白试 验 为 阴性 , 样 本 的 放散 液 与 A 或 B标 准 细胞 发 生 凝 集 , 4倒 正反 定 型相 符 。流 式 细 胞 术 检 测 显 示
放 散 液 中抗 体 的 含 量 高 于待 测血 清 。结 论 吸 收 放 散 法 能 够 起 到 浓 缩 抗 体 的作 用 , 可 以 用 于检 测 抗 既 原 , 可 以用 于检 测 抗 体 。 灵 活 运 用 吸 收放 散 法 , 够 准 确 鉴 定 A1 血 型 。 也 能 3 0
【 键 词 】 AB 疑 难 血 型 正 反 定 型 不 符 吸 收 放 散 法 关 0
临床输血 工作 中的一项 主要 工 作任 务就 是鉴 定 AB O血 型 , 样本 一般 来 源 于无偿 献 血 人群 和临 床 其 需要输 血 的患 者 。 因此 , 准确 鉴 定血 型尤 其是 AB O

1例ABO_疑难血型的鉴定与临床疑难输血探讨

1例ABO_疑难血型的鉴定与临床疑难输血探讨

会.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017)[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1):921-927.[5]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麻醉学组.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2):897-905.[6]王皓,徐洪刚.超声引导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0(3):63-66.[7]郑强.围术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D ].青岛:青岛大学,2020.[8]谈世刚,周翔,鲁汉杰,等.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12):1248-1253.[9]阮倩,自华芬,陈莉,等.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老年髋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皮质醇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和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4):838-842.[10]王金英,钟明强,郭玲,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在A D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吉林医学,2023,44(1):92-95.[11]金茹,刘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2):89-92.[12]李翃斌,胡佳艳,张燕,等.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20,22(4):528-529.[13]宋洁,胡宪文,陈齐,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P G E _2,S P 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4536-4540.[14]沈莉,马登明.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镇痛的应用比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5):2265-2269.[15]乔丽娜,范捷,韩春芝.基于血清C o r ㊁G l u 水平研究腹横筋膜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镇痛的作用机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3,25(9):54-58.[16]张波波,李新友,张小卫,等.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9):815-818.[17]尹海玲,张文文,单涛,等.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5):567-570.[18]张春敏,王晓鹏,庄萍.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在髋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44-2246.[19]季加伟,刘艳,王猛,等.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评价[J ].西部医学,2023,35(11):1662-1668.[20]田金元,王琪,王古玥,等.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2):33-36.[21]乔飞,秦婷婷,汪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58.(收稿日期:2023-06-25 修回日期:2023-11-02)ә通信作者,E -m a i l :yx t a o r u o @126.c o m ㊂㊃临床研究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4.03.0341例A B O 疑难血型的鉴定与临床疑难输血探讨周 宇1,牛长春2,廖 璞2,陶翠华3ә1.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2;2.重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1121;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输血科,湖北武汉430022摘 要:目的 通过对1例A B O 疑难血型进行鉴定,探讨临床疑难输血的原则和策略㊂方法 对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 B O 血型㊁R h 血型㊁不规则抗体筛查㊁吸收放散试验,采用P C R 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其遗传基因型㊂结果 该患者血清学检测正定型A 抗原正常,B 抗原减弱(呈2+m f双群现象),反定型A c ㊁O c 不凝集,B c 有很轻微的凝集(W +)㊂进一步试验鉴定确定为A B x 亚型㊂根据测序结果和基因分型推测该患者基因型为A 1.02/B w .03㊂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 基因)第7个外显子中n t 721处的C >T 变异可导致24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色氨酸,在该患者的红细胞上检测到A 抗原和弱B 抗原,血清中存在弱抗B 抗体,血清学表型为A B x ㊂A B x 亚型是A B O 血型亚型中的一类,人群中极其罕见,由罕见的等位基因产生㊂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异常血型结果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提高亚型检出率和疑难血型鉴定的准确率㊂关键词:疑难血型; A B O 亚型; 输血; A 102/B w 03中图法分类号:R 45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3-0426-04输血是现代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输血之前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血型鉴定对于临床㊃62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 ,F e b r u a r y 2024,V o l .21,N o .3输血至关重要,正确的血型鉴定才能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1]㊂由于基因突变㊁糖基转移酶数量与活性改变等导致多种正反定型不符的亚型疑难血型出现,导致血清学鉴定难度大,交叉配血困难[2],对检验人员的能力和临床选用合适的血液制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通过标准血清学方法进行A B O血型㊁不规则抗体筛查㊁交叉配血试验㊁吸收放散试验和基因测序分型等实验,可进一步提高A B O血型疑难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以此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㊂笔者在临床住院患者日常血清抗筛检测样本中发现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最终鉴定为A B亚型㊂虽然该例内科患者并未要求输血,但考虑亚型病例较为罕见,故通过分析该例患者的鉴定,进一步探讨了临床输血难点和策略,进而为临床疑难血型鉴定提供案例参考㊂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70岁,临床诊断为心绞痛,无输血史,有妊娠史,于2020年9月3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进行常规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血型检测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B抗原凝集强度减弱,疑似亚型,遂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㊂1.2试剂与仪器单克隆抗-A(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200201,效价1ʒ256);单克隆抗-B(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200201,效价1ʒ128);抗-H(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707,效价1ʒ64);抗-A1(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30,效价1ʒ128);A B O红细胞(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2008008);3%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00922); K A-2200日本久保田小型台式专用离心机;O r t h o B i o V u e专用卡式离心机;O r t h o v i s i o n M a x奥森多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仪㊂1.3方法1.3.1血型血清学试验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A B O血型㊁R h血型及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3-4],此外还进行行吸收放散试验㊂所有试验方法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或者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㊂1.3.2洗涤红细胞的制取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50μL的健康人A㊁O㊁A B以及本例患者离心后红细胞,然后加入生理盐水至试管2/3~3/4处,充分振荡㊁混匀㊁洗涤后放入久保田离心机1000r/m i n离心1m i n,然后弃去上清生理盐水,重复操作3~5次,最后留下的离心后红细胞即为洗涤红细胞,用于与抗-A1㊁抗-H反应㊂1.3.3 P C R法基因测序分型全血提取D N A采用P C R法对A B O基因的7个外显子进行扩增[6-7],对7个外显子全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8-9],并检索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B GMU T)[10]进行对比㊂2结果2.1本例患者A B 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试管法显示正定型有A㊁B抗原,反定型B c端有弱反应,见表1㊂表1卡式法与试管法A B 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方法正定型-A-B-D反定型C t r l/O c A1c B c S e l f 微粒凝胶法4+2+m f4+00W+/试管法4+2+4+001+m f0注:1+m f㊁2+m f分别为凝集强度为1+㊁2+的混合外观凝集;+为凝集;W+为弱;0为不凝集;C t r l/s e l f为自身对照㊂2.2健康人A㊁O㊁A B型洗涤红细胞及本例患者洗涤红细胞(P c)分别与抗-A1㊁-H血清试剂的反应 O 型红细胞表面存在大量前体抗原H㊂P c㊁A c与抗-A1反应强度相同,与抗-H反应强度则是P c更高㊂见表2㊂表2健康人A㊁A B㊁O型标准红细胞及本例患者红细胞与抗-A1与抗-H抗体反应洗涤红细胞-A1-HA c4+W+O c04+A B c3+1+wP c4+1+w注:1+w为反应程度为弱1+;+为凝集;W+为弱;0为不凝集㊂2.3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患者血清与抗筛细胞Ⅰ㊁Ⅱ㊁Ⅲ号细胞反应均呈阴性,排除不规则抗体存在的可能性㊂见表3㊂表3本例患者血清与筛查细胞反应结果方法筛选细胞Ⅰ筛选细胞Ⅱ筛选细胞Ⅲ结果微粒凝胶法0000试管法0000注:0为不凝集㊂2.4本例患者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放散液与标准B 型红细胞反应,与标准O型红细胞不反应,本例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弱B抗原㊂见表4㊂表4患者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结果项目B c O c患者红细胞放散液2+0对照O细胞放散液00注:+为凝集,0为不凝集㊂2.5基因测序分型结果本例患者A B O基因第1~ 7外显子测序显示A B O基因的第6㊁第7个外显子上存在297A/G㊁467C/T㊁526C/G㊁657C/T㊁703A/ G㊁721C/T㊁796A/C㊁803C/G㊁930A/G杂合,见表㊃72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5;第7外显子存在碱基467C>T ;721C>T 变异,此突变引起多肽链氨基酸P 156L ;R 241W 替换,见表6㊂经检索B GMU T ,此患者2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 1.02和B w.03,确认该患者A B O 血型的基因型为A B O*A 1.02/B w.03㊂表5 患者血型的基因测序结果核苷酸位置第4外显子188189第6外显子261297第7外显子467526646657681703721771796803829930患者G G C C G G A G C T C G T T C T G G A G C T C C A C C G G G A G 参考序列 A 1.01G C G A C C T C G G C C C G G G A 1.02G C G A T C T C G G C C C G G G B 1.01G C GG C G T T G AC C A CG AO.01G C D e l AC C T C G G C C C G G G O.02AT D e l G C CA C AG C T C G AG B w.03G CGG CG TTG A TCAC G A表6 单核苷酸及氨基酸替换结果等位基因参考基因碱基替换氨基酸替换表现型A 1.02A 1.01467C >T P 156LA 1B w.03B 1.01721C >TR 241W B x3 讨 论A B O 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9q34.1~q 34.2,全长19.5k b ,编码区由7个外显子组成,长1062b p㊂第6㊁7号外显子约占编码区长度的77%[11],编码酶的催化活性区同时也是A B O 亚型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域㊂糖基转移酶A 和B 均由354个氨基酸组成,且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二者一级结构仅有4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㊂A B O 血型系统具有一定的血清学特点,但分子机制各不相同,B 亚型较A 亚型少见,B x 则更是罕见[12],本研究患者鉴定为A B x 亚型,同时血清中检出不规则的弱抗B 抗体㊂A B O 血型基因多态性决定了A B O 血型抗原多态性[13-16],但迄今为止关于A B O 基因完全缺失导致O 表现型的案例较少报道,也未发现A B O 基因碱基连续缺失的现象,提示单核苷酸多态性(S N P s)是形成A B O 基因多态性的重要因素㊂本例患者有2处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氨基酸置换,467C>T 导致156位氨基酸由脯氨酸替换为亮氨酸;721C>T 使24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替换为色氨酸,但第156位氨基酸不位于酶的催化活性中心,故而此处虽为氨基酸突变但并不影响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与生物学功能㊂但第241位氨基酸则处于糖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区,此处突变后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导致构象发生改变,使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㊁活性改变,从而造成A B O 血型中B 抗原表达数目减少,与抗-B 反应凝集强度减弱,形成亚型㊂3.1 疑难输血的原则与方案策略 血型的准确鉴定是临床输血的根本,即便是亚型的疑难临床输血,也需要精确分型,亚型鉴定的意义在于为受血者选择最合适的血液保障输血安全与有效㊂针对上述A B x 亚型的临床输血,同型供血者是最佳选择,按现有的血清学特点来看,最理想的血源应该是相同A B x 亚型血液,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较难以实现[17]㊂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弱B 抗体,虽然强度不高,但在输血的时候不可忽略其作用,临床输血首先就是要保证输注的红细胞不被破坏,故而不能选用B 型血和A B 型血,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B ,所以输注A B 型血同样会出现凝集反应,对于A 型血,虽然血清中存在抗-B ,但并不会发生强烈的凝集反应,因为B 亚型抗原的表达不仅有量变而且还有质变;况且随着血液的输入,其中的抗体进入人体循环血液后,也会被稀释而效价降低,因此,A 型血可作为一种输入血型,在患者有输血需求指征的时候,可以选用A 型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㊂O 型红细胞被称为 万能输血型 ,在紧急情况下,为挽救生命,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可以在交叉配血试验满足主侧不凝集的情况下,少量缓慢输入O 型洗涤红细胞㊂总之,绝对安全的输血是没有的,亚型的疑难输血要严防血型的漏判㊁误判,尽可能制订准确㊁有效的输血策略,才能提高安全输血水平[18-19]㊂3.2 基因测序分型对临床罕见亚型的作用 与本例患者血清学相似的另外一种罕见亚型c i s A B 也是红细胞表面存在B 抗原弱表达,同时血浆中有1+~3+的抗-B ㊂2种亚型红细胞表面的A ㊁B ㊁A B 抗原的表达强度类似,仅凭血清学格局难以肯定地区分㊂检索B GMU T A B w 03与c i s A B 基因序列,c i s A B特有的碱基突变在700C >T ,引起第234位氨基酸由脯氨酸替换为丝氨酸(P 234S )[1];本例患者A B w 03在721C >T 发生了特有的点突变,引起24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替换为色氨酸(R 241W )㊂二者相比仅存在单㊃82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 ,F e b r u a r y 2024,V o l .21,N o .3个氨基酸的差异,但-A1和-H反应格局有明显差别㊂不过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存在主观差别,同时血清学反应也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干扰,准确度不够高,还是存在无法完全肯定的情况㊂A B O亚型无论是抗原的量变还是质变,其血清学试验外在形式都一样,都仅表现为凝集强弱的变化,这才导致血清学鉴定困难,因此开展基因检测分型技术十分有必要[20],可作为血清学鉴定的重要补充,帮助顺利解决疑难血型鉴定困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3.3 A B O亚型鉴定基本方法思路一般情况下进行A B O血型正反定型鉴定时,发现正反定型不一致,通常根据是否正定型抗原凝集强度减弱呈双群现象(混合视野M F)㊁红细胞表面H抗原强度以及是否可以通过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到弱抗原等进行A B O亚型的鉴定[21]㊂但在鉴定这种疑难血型时,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患者血型的问题,故而在遇到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下,除常规试验外,正定型试验增加抗-H㊁抗-A1㊁抗-A B血清抗体;反定型增加O型标准红细胞㊁A1型红细胞㊁A2型红细胞等(反定型对于亚型筛检尤为重要,正定型弱抗原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时候,反定型的弱抗体可有提示性作用,防止漏检),再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㊁吸收放散试验㊁基因测序检测等最终准确分型[22]㊂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并未对本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和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测试,缺乏A B O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及该例A B O复合亚型出现的具体机制等信息㊂总之,更全面的基因序列测序和更加完整的家系调查有助于丰富A B O血型的基因多态性㊁A B O亚型形成的关系及其可能的遗传方式㊂参考文献[1]武文,张志波,杨娜,等.一例A B w03亚型的全编码区测序及家系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9,36(7): 734-736.[2]雷航,蔡晓红,王钰箐,等.A B_x亚型相关的B型糖基转移酶突变p.R180C的酶动力学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 2020,33(11):1140-1143.[3]尹志柱,田丰,孙国栋,等.2个新的A B O血型等位基因的发现和序列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0,22(3): 294-296.[4]吕明丽,李金星.一例A B x血型鉴定报告[J].天津医药,2003,31(12):811.[5]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8-119.[6]L I U F,L I G,L I J,e t a l.A n o v e l m u t a t i o n e l i m i n a t e s G A-T A-1a n d R U N X1-m e d i a t e d p r o m o t e r a c t i v i t y i n g a l a c t o-s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g e n e[J].T r a n s f u s M e d H e m o t h e r,2022,49(6):331-337.[7]王北元,焦立新,鞠瑞青.A B x亚型鉴定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500.[8]瞿珍,何鸣镝,赵磊,等.1例B(A)亚型血型鉴定及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21,31(3):63-66.[9]肖建宇,方乐,陈青,等.一例A102/B w03亚型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C]//中国输血协会.中国输血协会第八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北京:‘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 2016:1.[10]Y I P S P.C o m p i l a t i o n o f A B O a l l e l e s i n B GMU T[E B/O L].(2011-04-19)[2023-05-31].h t t p://w w w.n c b i.n l m.n i h.g o v/p r o j e c t s/g v/m h c/x s l c g i.c g i?c m d=b g-m u t/s y s t e m s_i n f o&s y s t e m=a b o.[11]肖建宇,冯晨晨,刘太香,等.A B O基因第7外显子c.721C>T变异导致A B O亚型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6):1917-1922.[12]夏爱军,张献清,穆士杰,等.无偿献血中发现A B x亚型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889. [13]林秋燕,张进萍,黄震宇,等.A B O疑难血型的基因型鉴定与序列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3,36(1):8-10 [14]HO N G X,Y I N G Y,Z HA N G J,e t a l.S i x s p l i c e s i t e v a r i a-t i o n s,t h r e e o f t h e m n o v e l,i n t h e A B O g e n e o c c u r r i n g i n n i n e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 A B O s u b t y p e s[J].J T r a n s l M e d, 2021,19(1):470.[15]祝宏,吴亚玲,励晓涛,等.A B O亚型A B w07一家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25(6): 678-680.[16]张爽,马怡然,郝一文.A亚型鉴定与临床输血[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4):378-381.[17]胡思群,朱碎永,施顺秋,等.B亚型血清学鉴定及基因测序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3):2837-2839.[18]洪小珍,应燕玲,许先国,等.一例A B O亚型A B x09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鉴定[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1,28(5):548-551.[19]麦志周,林俊填,钟可文,等.1例输血患者疑难血型的鉴定与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21-22.[20]曾一梅,雷航,王钰箐,等.1,3-D-半乳糖基转移酶p.A r g187C y s突变导致形成AB x亚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1):41-45.[21]武云香,赵沛喆,左江涛,等.罕见B x02亚型的鉴定及分子遗传学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53(4):491-494.[22]吴新明,季方圆,霍霓,等.一例A B O亚型新变异位点的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2,39(10):1158-1160.(收稿日期:2023-06-28修回日期:2023-11-02)㊃92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应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的价值做研究。

方法:试验时间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取ABO疑难血型28例作为试验标本,并经抗体增强方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呼吸放射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验,对血型抗原、血清中抗体检出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28例患者中,有17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11例低效价血清患者。

结论:吸收放散试验可实现浓缩血清、初步纯化抗体的效果,抗体增强方法可使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集强度增加,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应用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ABO疑难血型鉴定具有准确的检测价值,对部分交叉配血不合情况予以解决。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方法;ABO疑难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ABO血型鉴定属于必检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其检测目的主要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因此ABO血型鉴定准确性可作为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和重要措施[1]。

在大部分医院输血科实验室中未充分普及ABO 血型基因检测工作,鉴定ABO疑难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中完全依赖血清学方法实施检测。

吸收放散试验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常用方法,其属于准确性高的技术方式,在临床实际检测中,第一时间指出吸收放散试验在检测低效价血清抗体工作时,放散液、试剂红细胞的凝集强度降低,且操作时间较长,流程相对繁琐。

因此在此组试验中使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鉴定ABO疑难血症,将抗原抗体减弱的凝集强度逐渐将混合外观凝集MF~1+增加至3+,将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冷凝集素、亚型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予以排除[2]。

为使ABO疑难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提升,现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检测的意义,并作如下报道。

1.一般数据与方法1.一般数据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时段开展此次试验,并取28例ABO疑难血型作为试验标本,其中男性人数16例、女性人数12例,年龄值域21~69岁,均值(45.35±5.12)岁;整体一般数据,并对其进行比对结果无差异(p>0.05);全部人员均自愿签订同意书,并保证积极配合试验进行,将其上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

83例疑难ABO血型鉴定及分析

83例疑难ABO血型鉴定及分析

e p t e mb e r 2 0 1 3 Vo 1 . 3 4, No . 1 8 国际检验 医学 杂志 2 0 1 3 年 9月 第 3 4 卷第 1 8期 I n t J L a b Me d , S



续表 2
4 6例 盐 水 试 管 法 A B O血型正 、 反 定 型 不 符 的原 因 分 类
( C e n t e r Bl o o d Ba n k o , He f e i Ci t y/ ' Bl o o d Ce n t e r o / An h u i Pr o v i n c e, He f e i An h u i 2 3 0 0 3 1 , C h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d i f f i c u l t AB( )b l o o d g r o u p,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f o r s a f e
l F 确鉴定红细胞 A B ( ) 血型足确 保输血 安全 的首要条件 ,
程》 要 求进 行 操 作 。
2 结 果
但 在 血 站 献 血 员 和 医 院 临床 患 者 标 本 检 验 中 , 会出现 A B O 血 型正 、 反 定 型 不 符 合 。2 0 0 8年 1 O月 至 2 0 1 1年 2月 本 实 验 室 对 安 徽 省 多 家 中心 血 站 和 医 院送 检 的 8 3例 A B ( ) 血型正 、 反 定 型 不 符 合 标 本进 行 了检 测 和鉴 定 , 结果分析如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3T14:08:18.3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作者:唐艳春
[导读] 抗体增强可以有效增加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结度,而吸收放散试验可以让血清浓缩并纯化抗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湖南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南桂阳 424400
【摘要】目的:研究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接治的40例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血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方式,实验组患者实施抗体增强方式及吸收放散试验,根据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和对照组的55.00%相比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均获得良好的效果,抗体增强可以有效增加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结度,而吸收放散试验可以让血清浓缩并纯化抗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方法;ABO疑难血型
临床输血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ABO疑难血型的鉴定,主要从无偿献血人群中或者需要输血的患者中获得样本,所以,保障输血安全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鉴定[1]。

而目前大部分小型的实验室中都缺乏鉴定ABO疑难血型的技术,大部分鉴定都是依靠血清学的方式[2]。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接治的40例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血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接治的40例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血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介于23-73岁之间,平均年龄(45.9±4.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介于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7±4.8)岁。

其中10例为ABO亚型,23例ABO血型抗原减弱,7例高效价冷凝集素。

本次实验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对比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抗体增强方法:针对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离心分离但未发生凝集反应的低效价血清,将反应时间延长并增加离心的频次,可以考虑置换血清或增加剂量,将其置入4℃的冰箱15分钟左右,再观察最终的结果。

若需要置换血清,则应在待检血清和试剂红细胞反应离心后将上层的血清倒掉,并将新的待检血清加入,重复操作2至三次即可,可以提高血清和试剂红细胞相结的抗体数量,最终达到增加凝集度的作用。

吸收放散试验;针对微柱凝胶法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液样本,使用该方式检验患者的红细胞表明ABO血型抗原和其血清中的抗B或抗A抗体,首先将A或B型的试剂红细胞和待检血清相融合,再将人源抗A或B的血清加入至待检的红细胞中,随后将样本置入4℃左右的冰箱,3-4小时后取出,注意间隔15分钟左右就摇晃一次,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清洗红细胞,5至6次即可,并将生理盐水和压积红细胞按照1:1的比例加入,将其置入55℃左右的水浴中10分钟,待离心分离后吸取上清液,随后将试剂红细胞悬液加入,离心后通过显微镜或肉眼查看最终的检查结果。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和对照组的55.00%相比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3讨论
在ABO血型鉴定中,有可能出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现象,为判定结果和输血造成一定的困扰,通过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可以得出,出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因素和试剂、操作失误相关,但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其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导致血清中缺乏抗A或抗B体效、不规则抗体或者血浆蛋白紊乱等因素[3]。

所以,需要根据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具体原因来进行探讨,并讨论出有效的检测方式,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率。

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方法在本次血型的鉴定中,具有很高准确率,是因为吸收放散试验法主要是让血清抗体和红细胞抗原于合适的情况相结合,且如果有异常还可通过改变物理条件来使两者分离,再进行鉴定[4]。

为保证鉴定的准确性,通过采用红细胞抗原来检测放散液,包含血型或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而当其血清中具有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时候,就会干扰血型的判断,此时通过将其置入冰箱冷藏,待冷凝素吸收后再给予红细胞放散液来检测,就会让弱凝集消失。

而抗体增强方
法主要通过将反应时间延长、增加离心频次并加大血清量,再进行检测,最终使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5]。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均获得良好的效果,抗体增强可以有效增加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结度,而吸收放散试验可以让血清浓缩并纯化抗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勇萍,安宁,杨世明,崔颖,陈洁,焦琴,穆士杰.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7,33(08):1138-1141.
[2]钟胜英.血型鉴定中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9):133-136.
[3]刘敏,游春丽,斯思,邓小倩.128例疑难血型鉴定及其处理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138.
[4]马淑贤,杨冬梅,韩明华,师靓,刘桂锋.吸收放散试验在疑难配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106-107.
[5]彭进,张建耕,邢荷香,王宝燕.吸收放散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09):1077-1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