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第2课时)》教案 教科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4.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四、教学难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实际行动起来,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视频:关于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短片。
3. 讨论材料:关于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案例和问题。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劳动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行动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以便于后续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劳动者,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能力目标:能够清楚地认识并抵制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的道理。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各业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各行各业的劳动是平等的2学情分析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劳动实践与对社会的了解,因而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不可能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对一些收入较低,但还需要付出较多劳动和艰苦劳动的现象难以理解。
另外,在学生中间,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者,好逸恶劳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3重点难点“劳动者可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只有使学生认识到劳动者可敬,才能树立“尊重劳动者光荣,鄙视劳动者可耻”的思想。
“劳动不分贵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虽然各行各业劳动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劳动者分工不同而导致收入、工作环境的差别等各方面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对劳动的平等性产生疑问。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观看大屏幕,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大家观看大屏幕,相信那些场面和那喜洋洋的气氛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欢欣和喜悦。
不过我们在欣赏这些精彩瞬间的同时,我们会想到些什么? 教师让学生讨论回答:我们尽情享受物质生活从何而来?精彩场面背后是谁在艰辛付出?别人为我们艰辛付出了,这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我们应该:(板书)尊重劳动者。
二、共同讨论:身边的劳动者——引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列举我们生活中的劳动者,说说他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多媒体展示劳动者系列图片 (1)清洁工人——优美环境 (2)建筑工人——方便生活设施 (3)教师——知识、能力 (4)农民——粮食 (5)演员——多彩精神享受教师引导:可从一天到晚过程思考,他们付出艰辛和奉献。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_珍惜劳动成果》第二课时教案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第二课时教案上课时间:5.12-5.13 备课时间;5.10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讲劳动者和劳动成果这一主题,第一部分赞叹了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
第二部分下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引导学过生做快乐的、新型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珍惜。
我国的国情需要我们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2.能力目标: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认识劳动的价值,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珍惜劳动成果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难点: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尊重劳动者”对于许多人来说要切实做到并非易事,社会上对于体力劳动者存在着歧视,使得学生很难改变这些观点,加之材料事例论证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因而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三、教学方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教学。
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4单元 第10课 第2课时 珍惜劳动成果学案 教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4单元第10课第2课时珍惜劳动成果学案教科版学习目标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认识劳动的价值,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难点: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一、预学导测二、研学导探导学点一: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1、材料:《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后,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或是感受?2、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导学点二:珍惜劳动成果3、阅读教材P93至P95,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4、寻找浪费现象的足迹:在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5、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联系实际,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6、我们懂得了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应该珍惜劳动果实。
盘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说一说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该怎么做?三、结学导评(一)自我测试1、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
在生活上,我们要避免的消费误区是( )①与同学进行攀比②追求绿色消费③进行适度消费④一味追求名牌消费A.①②B. ③④C.①④D. ②③2、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这一看法是()①错误的,因为勤俭节约有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②错误的,因为勤俭节约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③错误的,因为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容易走向腐化堕落④正确的,因为时代不同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经济困难时期必须做到的,现在21世纪就不用提倡了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②艰苦朴素是革命年代的事,当今社会就不宜提倡了③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可能走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④科学家和地道的农民都是平等的劳动者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者民间谚语?请把它们积累下来。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学科:思品教材版本:教科版年级:八年级课题: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树立平等劳动观,尊重所有劳动者;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能力目标: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学会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劳动者可敬,劳动不分贵贱。
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法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学提示: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1.为什么尊重劳动者?2.为什么不歧视普通劳动者?(为什么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中学生应如何对待劳动和劳动者?4.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二)导入:图片导入并思考:1.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2.在金色的秋天,当人们收获果实时,一定不会忘记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灌溉。
当我们享受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时,我们想到了什么?(三)教师精讲,突破重难点。
教学环节一:可敬的劳动者1.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导入主题,给学生展示一位劳动者的形象。
2.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
你最敬佩的劳动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学生说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也可能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着名的企业家等人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是我们的敬佩和爱戴的人)设计意图: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劳动者,引入劳动者的话题。
3.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让我们来看看大家了解的各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哪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那些比较着名的劳模或是科研人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些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同样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教科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10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word教案(5)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一、学习目标:1、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珍惜。
我国的国情需要我们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2、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认识劳动的价值,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4、珍惜劳动成果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学习重点: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学习难点: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自主学习1、劳动成果是用汗水换来的财富。
珍惜劳动成果,就是的具体表现。
2、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3、珍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有地索取、有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5、我国是资源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
6、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合作探究:(一)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二)思考:(1)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2)对此有感想?(三)辩论会:正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反方:虽然现在社会发展了,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仍有必要。
四、走近生活,活学活用:1、材料一:“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
自己家里一直不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孩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一位母亲的话材料二:一中学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200元。
(1)材料一中儿子的哪些行为不正确?(2)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八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
2. 尊重劳动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
3. 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树立尊重劳动者的观念,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劳动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讲解尊重劳动者的原因:分析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辛勤付出,让学生理解尊重劳动者的必要性。
3. 讲解珍惜劳动成果的原因:教育学生节约资源,爱护公共财物。
4.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引导他们树立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劳动意义、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观念的认同。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劳动态度、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劳动者”的作文,让学生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制定一个家庭节约计划,让学生在家庭中实践珍惜劳动成果的理念。
八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者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尊重劳动者:教育学生尊重各类劳动者,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 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提高劳动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劳动者辛勤工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
2. 讲解劳动的意义:讲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讨论尊重劳动者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尊重劳动者的意义,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意识。
4. 学习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学生节约资源,爱护公共财物。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否能认识到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 学生对尊重劳动者的态度,是否能尊重各类劳动者,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 学生对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否能节约资源,爱护公共财物。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场所,如工厂、农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2. 开展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邀请劳动模范来校讲座,让学生听取劳动者的故事,进一步理解劳动的价值。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科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10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word教案(2)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一、学习目标1、懂得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社会服务,都值得尊重。
2、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树立怎么样的劳动观念3、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歧视劳动者,尤其是抵制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懂得可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可敬的、都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学习难点: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去尊重劳动者。
二、自主预习1、劳动者是人类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是最值得我们幸福和爱戴的人。
2、党和政府提倡、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劳动虽有的不同,却没有之分。
不论何种劳动,只要是需要的,都值得我们尊敬。
4、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创造财富、为服务的劳动者,只要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有用,就都是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5、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要以为荣。
三、合作探究【感受劳动者】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讲述一下你最尊敬的劳动者(与大家一块儿分享吧!)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尊敬劳动者?[辨析明理]:从事不同的劳动,所得到的待遇不一样,是否就表明“劳动有贵贱之分”呢?四、自我检测(一)自我检查,单项选择:1.时传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
他十年如一日,无冬无夏、挨家挨户给首都群众掏粪扫污,用一人脏换来了万人净。
毛泽东、刘少奇、周周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亲切接见时传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A.关心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B.对时传祥这样底层工作者的同情C.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D.平时的工作很忙、很繁琐2.我国五年一次的全国劳模评选活动,让一批批杰出的劳动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些劳动模范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层面。
有的是火车站的值班员、有的是科研人员、有的是董事长、有的是村委会主任,他们之所以榜上有名,是因为()①他们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②他们用艰苦的劳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③他们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任何一项劳动都是崇高的,崇高的事业只有劳动”你是如何理解卡莱尔这句话的()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③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或工人,都是平等的劳动者④现代社会中,从事脑力劳动比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尊贵。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济南实验初级中学李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劳动者,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能力目标:能够清楚的认识并抵制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
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业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始者,各行业劳动者是平等的。
【教学重点难点】“为什么劳动者可敬”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本节课通过各种材料主要歌颂了各行业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只有清楚认识到劳动者的可敬,才能更好为本单元后半部分的学习做出铺垫,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而在讲解此环节中,“劳动不分贵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虽然,各行业劳动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劳动者分工的不同而导致收入、工作环境的差别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对劳动的“平等”产生疑问。
【教学准备】学情分析: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劳动实践与对社会的了解,因而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者、好逸恶劳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一些收入较低,需要付出较多的劳动和艰苦的劳动存在厌恶的心理。
物质资料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各行业劳动者辛苦劳动、表现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劳动模范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设计劳动者平等为主题的小品剧本。
2. 学生准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书籍、网络搜集各行业先进劳动者的典型实例并感悟他们对我们生活所作出的贡献,与教师共同修改剧本,排练小品。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大家还记得去年北京奥运开幕的那个夜晚吗?相信那些精彩的场面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将是终身难忘,不过,当这些精彩的瞬间从我们面前闪过时候,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还想到些什么呢?让我们边看边想!一、播放《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相册》——回味经典盛况,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相册(略)教师让学生观看完相册以后,感受每个精彩场面的背后设计意图: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精彩的场面让很多同学陶醉,让我们记忆犹新,伴随着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以及一系列开幕式的图片的再现,让学们欣赏回味的同时去发现寻找创造这些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幕后劳动者,如:建筑工人、演员、军人、志愿者等等。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设计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尊敬劳动者。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赞叹了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
重点: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难点: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本课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起到“承上”的作用。
以这一课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将引导学生做快乐的、新型的劳动者,所以本课也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少,没有实际的劳动经验和体会,所以对本课内容缺乏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
而且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和行为,中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有待提高。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某些行业的劳动及劳动者的歧视、不尊重的思想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因此,本课将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歧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和行为是错误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文明消费的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尊敬劳动者,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歧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和行为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养成文明消费的惯。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学科:思品教材版本:教科版年级:八年级课题: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树立平等劳动观,尊重所有劳动者;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能力目标: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学会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劳动者可敬,劳动不分贵贱。
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法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学提示: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1.为什么尊重劳动者?2.为什么不歧视普通劳动者?(为什么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中学生应如何对待劳动和劳动者?4.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二)导入:图片导入并思考:1.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2.在金色的秋天,当人们收获果实时,一定不会忘记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灌溉。
当我们享受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时,我们想到了什么?(三)教师精讲,突破重难点。
教学环节一:可敬的劳动者1.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导入主题,给学生展示一位劳动者的形象。
2.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
你最敬佩的劳动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学生说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也可能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着名的企业家等人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是我们的敬佩和爱戴的人)设计意图: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劳动者,引入劳动者的话题。
3.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让我们来看看大家了解的各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哪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那些比较着名的劳模或是科研人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些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同样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八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教科版)第一章:理解劳动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劳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讨论学生们日常的劳动经历,引发他们对劳动的思考。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的定义、种类及其重要性。
互动:分组讨论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分享心得。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参与的劳动经历,并体会劳动的意义。
第二章:尊重劳动者的态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培养学生尊重各类劳动者的良好品质。
2.2 教学内容各类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尊重劳动者的态度和行为。
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展示不同劳动者的辛勤工作。
讲解:分析为什么应该尊重劳动者,并列举尊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
互动: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尊重劳动者的行为。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劳动者,记录他们的劳动过程,并思考如何尊重他们。
第三章:珍惜劳动成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2 教学内容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和意义。
3.3 教学步骤引入:讨论资源浪费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资源的价值。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做法。
互动:小组活动,制定节约资源的小计划。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中实践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第四章:家庭劳动教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种类和意义。
如何在家庭中实施劳动教育。
4.3 教学步骤引入:讨论家庭劳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讲解:讲解家庭劳动的种类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
互动:分享各自在家庭中的劳动经验。
4.4 作业布置让学生制定一个家庭劳动计划,并在的周内实施。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从第九课到第十一课的过渡,第九课说明了劳动对于人类与个人的意义和作用,本课自然过渡到劳动者成果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赞叹了劳动者的伟大和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者光荣,鄙视劳动者可耻的思想。
这样第二部分下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引导学生做快乐的、新型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劳动者,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能力目标:能够清楚的认识并抵制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的道理。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各行业的劳动者是平等的。
三、教学重难点: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作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
因此,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一些需要较大付出的劳动和艰苦的劳动村子厌恶的心理,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劳动者的贡献。
只有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伟大贡献,才能树立尊重劳动者光荣、鄙视劳动者可耻的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平等对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社会上普遍存在鄙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所以,让同学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是比较困难的。
四、教学流程:(一)小调查导入:让同学们选择以下的各种不同的职业,并说出喜欢这些职业的理由。
——导入为可敬的劳动者主题。
农民、工人、教师(劳动的分类)学生自由选择发言老师总结:好,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呢把这些不同职业的人称为劳动者。
(二)、劳动者的含义老师问:到底什么是劳动者呢?学生:自由回答总结:在人类社会中,合法劳动的人称为“劳动者”。
并举例一些违法的劳动。
让学生知道合法劳动与违法劳动的区分。
思品八下第四单元第十课: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1、生活实际:学生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比较少,没有实际的劳动经验和体会,所以对本课内容缺乏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而且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和行为,中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有待提升。
2、社会实际: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某些行业的劳动及劳动者的歧视、不尊重的思想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3、学习实际:学生对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俭的判断标准很难把握好;对国情的了解不深入;在生活中落实珍惜劳动成果、勤劳节俭的行为对学生来讲也有一定难度。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品德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
教 师
郭民
单 位
四川省宣汉县桃花中学
课题名称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珍惜劳动成果
分组讨论,发言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理解珍惜劳动成果不是小事,不仅是个人的事。
4、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进行板书。
动脑思考,从刚才的讨论中以及从课本寻找其原因。
体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探究:践行珍惜劳动成果
1、图片和案例展示
调查劳动成果浪费现状并针对此情况说出自己的感受。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在教学珍惜劳动成果这个环节中,通过古诗《锄禾》导入,使学生知道珍惜劳动成果,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通过观看劳动过程视频,谈自身劳动体验,阅读资料,讨论辨析使学生知道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由衷地产生珍惜劳动成果之情。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接着通过大家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进行导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最后以一首《劳动最光荣》结束本课,让歌声与学生的行动共鸣,自觉产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之情。本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好。今后要注意教学环节更合理调控好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珍惜。
我国的国情需要我们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能力目标: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认识劳动的价值,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珍惜劳动成果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学习难点: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三、教学流程
导入:读《悯农》导入主题
1.学生读《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教师:这是一首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的诗,它描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可贵。
诗虽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可是我们大家仔细体味一下,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感受到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怜悯之情、崇敬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珍惜粮食,有时甚至是到了崇拜的地步,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
近年,我已经年过不惑(40岁为不惑),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令人羡慕的6位数。
然而一个习惯至今不能丢弃,即珍惜每一粒粮食。
这是父亲多年来给我们养成的习惯,“爱惜”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对我们每个孩子都很慈祥,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对我们发脾气,而且是发很大的脾气:一是我们几个孩子争东西的时候,在他老人家看来,兄弟姊妹必须和和气气,大的要让小的,小的要尊敬大的;二就是在我们有些许浪费粮食的行为时。
因此,至今我还是保持着掉了饭粒立刻捡起来的习惯。
说实在的,我“改正”这个习惯。
一是为了尊敬我的父亲,是他老人家养了我们这么大,他
老人家的精神就是我们应该承袭的精神;二是因为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记住粮食的可贵。
今天我们富裕了,不等于我们永远富裕下去,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包括儿童生活在饥饿中。
而且,浪费实在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品质,而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
我们要把它抛弃掉。
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爱惜粮食品质的可贵,确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
教学环节一: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1.教师: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不必要详细了解全过程,主要是体会劳动果实得来不易。
如在耕种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等。
3.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们的劳动,说说劳动者付出的辛苦以及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如母亲是记者的同学谈谈她报道一条新闻要付出哪些辛苦;父母是工人的同学谈谈父母以及同事们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付出的劳累,等等。
具体活动过程可参考教学活动涉及“劳动者的一天”)
4.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受?(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经过劳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
了解我们享有的所有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教学环节二:珍惜劳动成果
1.刚才我们都了解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劳动付出,懂得了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应该珍惜劳动果实。
那么,我们到底做得如何?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
(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到学校食堂录一小段学生将剩饭菜倒入垃圾桶的录像或者是拍一些照片,课堂上使用)
2.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画面大家的感受。
3.寻找浪费现象。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3)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
浪费现象是我们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讨论引起大家的注意。
总结
1.教师总结: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必须勤俭节约。
刚才,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浪费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节约宣言。
2.小组开展“我的勤俭节约宣言”活动,确定宣言内容,撰写宣言。
学以致用,督促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