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导读

合集下载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3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3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3本节上来先说三段公案。

其一,“再沿长江上行,过重庆,直到水源,便可看见一尊大石佛,其高三百六十英尺,是由江边一个悬崖峭壁雕刻而成。

”这里说的“大石佛”即是“乐山大佛”,林语堂说它高“三百六十英尺”。

我不太懂英制长度单位,于是就换算了一下,“三百六十英尺”就是“109.7米”。

再查相关资料,“乐山大佛”高为71米,和林说的数据相差30多米。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二,“(眉州)蟆颐山的小山丘下,稻田、果园、菜圃,构成广漠的一带平原,竹林与矮小的棕树则点缀处处。

”四川也有棕树吗?在网上一搜,还真有!“百度百科”上说:“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东、广西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和浙江。

从长江出海口,云南占据全国百分之八十的棕树。

”真算长了见识了。

其三,文章之前说,“他(苏序,苏东坡的爷爷)的二儿子,苏东坡的叔父,已赶考高中。

”后来又说,“他(苏洵,苏东坡的爹)看到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内兄,还有两个姐丈,都已科考成功,行将为官做吏,因而觉得含羞带愧,脸上无光。

”显然行文前后矛盾,大概是翻译之误。

把“叔父”改成“伯父”就好了。

不管是好谣言,坏谣言,他总是谣言的箭垛,太好的谣言,他当之有愧;太坏的谣言,他无端受辱。

悟:谣言也分好坏,佩服佩服!——原先我以为所有的谣言都是坏的。

苏家在当地兴起,和别的望族世家之兴起一样,也是合乎无限的差异变化与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的。

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包括一个家族。

西谚有云,培养一个贵族,得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信矣。

此外,祖父对他孙子的文学生活并无什么大的影响,只是一点,祖父的名字是“序”。

当年对一个作家而言,这确是最为难的事,因为苏东坡是个名作家,必须写很多序。

苏东坡若用“序”这个字,便是对祖先失去尊敬。

于是他只好把他作品中所有的“序”,都改称之为“引”。

悟:影响其实上文已经说过了,只不过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里实在是为了插入对中国文化的介绍才这么说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导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导读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苏东坡传》导读
作家介绍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内容概括
《苏东坡传》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第一篇: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读《苏东坡传》有感我读苏东坡传是满怀着敬意的,中国古代杰出的人物虽然不少,但是我最欣赏,最敬佩的人还是苏东坡。

也许是因为东坡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吧,在历史的洪流中,他始终保持着自我,处于逆境却很达观,贫困交加却很自得。

在宋朝历史中,他没有范仲淹那样刚风毕露,(范仲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身为谏官,常常犯颜进谏,因此三次被贬出京师,但他依然如故)也没有晏殊那样圆滑世故,他就是他,一直走着自己的路。

在林语堂老先生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位月夜徘徊者,更是一个诗人,……”苏东坡的人格复杂多面。

在大都数人的的眼里,苏东坡就是一个诗人。

当然,这没错,因为苏东坡那旷古罕今的文采是他身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他一生命运跌宕起伏,最易遭人陷害,也与他的文采有莫大的关系。

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但是苏东坡在政治上的成就也是值得肯定的,苏东坡在他的政论文字里,时常申论“慎思”与“公正”二义为贤臣之所必备。

但是慎思与公正实为党人之所憎恶。

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

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诗文。

”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

”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精彩语段及感悟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精彩语段及感悟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精彩语段及感悟《品味〈苏东坡传〉中的精彩语段与感悟》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就像是走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其中的精彩语段犹如画卷上最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有一段描写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文字,说他在黄州的生活虽然困苦,却也怡然自得。

“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

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这一段啊,就像在告诉我们,生活的境遇有时候看似糟糕透顶,就好比你满心期待的是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果却被带到了一个简陋的小茅屋。

可苏东坡呢,他却能在这小茅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他能把那无限的闲暇当成是生活给予他的珍贵礼物,把黄州的风景看作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

他没有被困境打败,反而在困境中活出了另一番滋味。

这难道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吗?很多人会抱怨,会觉得命运不公,可要是换个角度想呢?也许这就是生活别样的安排,让我们有机会去发现那些被忙碌生活所掩盖的美好。

还有一处描写苏东坡的豁达乐观,“他一枕安然,直睡到天亮。

醒来时,红日满窗。

他心中纳闷,何处来的这种鹅毛大雪呢?披衣起视,原来是松树上的积雪折落下来。

他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昨夜酒后睡在这株松树下。

他立刻作了一首诗,描写他在松树下一觉醒来时的满足心情。

”这就像一个孩子啊,在野外玩耍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就睡,醒来看到新奇的景象,满心都是欢喜。

苏东坡就是这样,他不会被那些烦恼所纠缠,不管是官场的失意还是生活的困苦,睡一觉起来,又是新的一天。

他看到松树上的积雪,不是觉得这是寒冷的象征,而是当成一种惊喜,还能作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们生活里啊,要是能有这样的心态,那得多好。

遇到点小事就愁眉苦脸的,这和苏东坡比起来,真的是差太远了。

比如说,你上班的时候被老板批评了,就一整天都垂头丧气,可要是能像苏东坡这样,把这当成是一个小插曲,调整好心态,说不定后面的工作会完成得更好呢。

《苏东坡传》导读

《苏东坡传》导读

卷三 老练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 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摄政
(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历次卷入的政治风波
反王安石新法,自请外放——密州、徐州 卷入“乌台诗案”,“谤讪朝廷”被贬——黄州 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合,贬——杭州 新党执政,贬——惠州、儋州 自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 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说说苏东坡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 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 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苏东坡传·文忠公》
说说林语堂
说说 《苏东坡传》
(2012版)
市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导读
目录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
(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

《苏东坡传》林语堂第一章节选

《苏东坡传》林语堂第一章节选

《苏东坡传》林语堂第一章节选《苏东坡传》林语堂第一章文忠公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

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

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

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

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

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

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

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

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

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

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

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

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的越发充分。

在我头脑里,苏东坡的意象之特别清楚明显,其理由有二。

第一,是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

这是天地间一大奇迹,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

莎翁诗句的遒健,是来自诗人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

纵然有后代学者的钻研考证,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所知者仍极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后,由于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们却知道了他的心灵深处。

《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

《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

《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

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

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之度外。

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我身边。

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

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

世上有一个苏东坡,却不可能有第二个。

个性的定义只能满足下定义的专家。

由一个多才多艺、多采多姿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组读者喜欢的特性,这倒不难。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象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不可否认的,这种混合十分罕见,世上只有少数人两者兼具。

这里就有一位!终其一生他对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实。

他天生不善于政治的狡辩和算计;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全凭本能,鲁莽冲动,正象他所谓的“春鸟秋虫声”,也可以比为“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始终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

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

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 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 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 心安处是吾乡;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活得有趣;靠一 种心态;是一种修行;靠一种乐观;是一种幽默; 我等凡夫俗子;若 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视为小确幸;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恬淡 随心;悠闲自得其乐;看晨间云卷云舒;享庭前花开花落;把每天过 成诗样生活;活得有趣;活出精彩
苏东坡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 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那颗有趣的灵魂;不仅自身发光;而且心中有阳光;始终散发着善 良的光辉;温暖着他人;温暖着世界;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苏东坡; 对 于每一个人来说;志趣如东坡;何惧生命艰难生活坎坷;只要调整 心态;放弃愚顽;放下名利;放飞梦想;就会让我们在砥砺前行中更 加有趣;在上下求索中更加绽放光彩;
人作友常逢去夜

;

绝 对
们 对 酒
醉 常 醒
;
花 对 酒
;
故 烧 高
;
赏 海 棠
;
是当
开烛只
性歌他怀照恐
情吟与畅红花
中诗文饮妆睡
;
· ;
; ;
;

水 尚 能 西 休 将 白 发 唱 黄
谁 道 人 生 无 再 少 门 前 流

路 净 无 泥 潇 潇 暮 雨 子 规
山 下 兰 芽 短 浸 溪 松 间 沙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于1945年,1947年由美国John Day出版社出版。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自己最偏爱的一本英文著作,在自序中他写道:“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存心给他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

1936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去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还带了些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至于在行李中占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诸脑后了。

那时我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或是翻译些他的诗文,而且,即便此事我不能如愿,我旅居海外之时,也愿身边有他相伴。

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尽管林语堂声称自己写《苏东坡传》只是“以此为乐而已”,但从此书酝酿到脱稿约十余年而观之,实为呕心沥血之作也。

《苏东坡传》全书分为四卷,总共二十八章,并有附录两篇。

苏东坡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宋代诗人,想把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写好写活,无疑具有极大的难度。

然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成功了,它不但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自从两个中译本问世后,它又为国人所看好。

林语堂在序言里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酥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

”这无疑是对于苏东坡的最为精妙的概括。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

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可见凡阅读皆能成就人。

但仅仅是阅读课内的教材选文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今日选一篇冰心的小说,明日来一篇柳宗元所著的游记,再过一日又来一篇《史记》列传,教师走马观花式般讲授,学生边打着呵欠边敷衍,……”夏丏尊先生告诉青年学生“要以选文为主,多方学习,……如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进一步去读《陶集》……”这些见解正好准确地表达了语文学习和阅读,应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从教材选文扩大到整本书阅读。

所以,早在1941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对“读整本的书”有明确的要求:“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1949年,他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可见叶老对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但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实践与检验。

200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仍然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这句话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次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有了更详细量化的要求。

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了15项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1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第一篇: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一、《苏东坡传》卷二补充资料1.风雨对床(第六章第二段)【释义】: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出处】: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后因以“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2.关于《凌虚台记》(第六章P63)陈公弼在官府后园建了一座楼台,取名“凌虚台”,供官员们休闲时使用。

楼台建好了,陈公弼请苏轼为这座凌虚台写一篇文章,留个纪念。

附参考译文: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

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

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

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终南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

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

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用以观山)。

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

(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

”(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

(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

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

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

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

(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

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

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

《苏东坡传》第一章批注

《苏东坡传》第一章批注

《苏东坡传》第一章批注以下是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章“文忠公” 的原文及一些批注:原文: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

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

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

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

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

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

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

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

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

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

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

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

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的越发充分。

在我头脑里,苏东坡的意象之特别清楚明显,其理由有二。

第一,是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

这是天地间一大奇迹,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

莎翁诗句的遒健,是来自诗人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

纵然有后代学者的钻研考证,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所知者仍极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后,由于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们却知道了他的心灵深处。

试析东坡的快乐——林语堂《苏东坡传》解读

试析东坡的快乐——林语堂《苏东坡传》解读

Total.306February 2015(C)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06期2015年2月(下)试析东坡的快乐———林语堂《苏东坡传》解读韩丽霞(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中图分类号:I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6-0181-03作者简介:韩丽霞(1978—),女,内蒙古通辽人,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诗歌研究。

摘要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是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从中可以读出东坡的快乐。

东坡的快乐,不仅体现在他能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更体现在贬谪期间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上;还源自他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并用一种审美的诗意的眼光去审视人生;带给我们极大的精神启迪。

东坡构建的精神家园,也正是现代人苦苦寻觅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苏轼林语堂苏东坡传快乐精神家园A Discussion on Tungpo 'Happiness:Interpretation on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Han LixiaAbstract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written by Lin Yu-tang,is one of four biographies in twentieth century.We can read out Tungpo'happiness from the biography.His happiness,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enjoying himself,but also reflected in his attitude towards life during his relegation period.His happiness is also from his rational thinking,bringing us enormous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with a kind of aesthetic and poetic vision.It is a spiritual home built by Tungpo pursued by modern people.Key words Su Shi;Lin Yu-tang;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happiness;spiritual home有人说,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1]是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自己仔细阅读,方知其中滋味,我被东坡的快乐深深吸引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导读:经典语录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1、东坡,一生闪耀,一生流离。

——林语堂《苏东坡传》2、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林语堂《苏东坡传》3、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林语堂《苏东坡传》4、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林语堂《苏东坡传》5、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6、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林语堂《苏东坡传》7、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

——林语堂《苏东坡传》8、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林语堂《苏东坡传》9、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林语堂《苏东坡传》10、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林语堂《苏东坡传》11、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

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林语堂《苏东坡传》12、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变化,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

——林语堂《苏东坡传》13、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林语堂《苏东坡传》14、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15、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林语堂《苏东坡传》16、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林语堂《苏东坡传》17、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

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18、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19、纵然如此危险,人还是照旧走三峡,或为名,或为利,而不惜冒生命之险,就像现在苏家一样。

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04
苏东坡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经典 ,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苏东坡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 他的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言文与散文
文言文风格
苏东坡的文言文作品语言简练、文笔 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 品如《赤壁赋》等被广泛传颂,成为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散文成就
苏东坡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 ,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 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思想 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与绘画
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促进文化交流
苏东坡的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阅读苏东坡传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启发文化创新
苏东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 重创新,阅读苏东坡传可以启发读 者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激发创造力
苏东坡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文学家和 艺术家,阅读苏东坡传可以激发读者 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苏东坡传中描述了苏东坡如何通过自我调节 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读者可以从中 学习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丰富文学语言表达
苏东坡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阅读苏东坡传可以丰富 读者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
书法风格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派”, 其风格独特,笔力雄健,气韵生动。 他的作品如《黄州寒食诗帖》等被视 为书法史上的珍品。

《苏东坡传 图文典藏版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苏东坡传 图文典藏版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苏东坡传 图文典 藏版 》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译者序
03 卷一 童年与青年
02 原序 04 卷二 壮年
目录
05 卷三 老练
07 附录一 年谱
06 卷四 流放岁月
08
附录二 参考书及资料 来源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 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 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 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 辉。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第十四章 逮捕 与审判
卷三 老练
01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02
第十六章 赤壁赋
03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 丹
04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06
第二十章 国画
05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来自第二十二章 工 程与赈灾
第二十一章 谦 退之道
第二十三章 百 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第二十四章
1
二度迫害
2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3
第二十六章 仙居
译者序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第一章 文忠 1

2
第二章 眉山
3
第三章 童年 与青年
4
第四章 应试
5
第五章 父与 子
卷二 壮年
01
第六章 神、鬼、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主要人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词和文章的优美华丽,更基于他总是以平常心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正直与耿介,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艺术特色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但对于这本书,各方的评价却莫衷一是。他颠覆了人们阅读传记的习惯,不以还原历史,重构历史语境为准则,而是重塑传记写作理念,将把握人物情思并以精神的脉络作为线索去描绘人物奉为圭臬。书中随处可见苏轼思想的光芒,正如林先生所言,“知道”一个人并不一定与他活在同代或与他有何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从艺术构思、合理想象、小品文笔调及叙事视角和方法来看,林语堂的这部史传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它采用纵横交错的构思方式架构全书,极富创新性;这部传记充分发挥合理想象,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恰到好处;小品文笔调痕迹明显,夹叙夹议和闲谈特色不仅对传记写作有所助益,也彰显了林语堂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和幽默、闲适、性灵的文学观;《苏东坡传》的两层叙事模式,视角灵活,并不拘泥于传记写作常用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时切换,甚至作者也不时跳出来发表意见,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林语堂对作者与传主之间的情感把握、对功利性束缚的有力突破及对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经验和教训,足可为后人借鉴。他学习借鉴西方现代传记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人格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机融合中西文化,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对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做出了特殊贡献,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东坡传》导读
作家介绍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内容概括
《苏东坡传》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