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学校:____ _______教师:____ _______2020年9月教材目录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利用地图制作生物分布图。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法、观察法和地图制作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能力,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地图制作,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分类和命名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法和观察法,掌握地图制作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校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校园内生物种类的了解,法和观察法的运用,地图制作方法的掌握。
2.难点:生物分类和命名,地图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利用法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平面图,标注生物分布。
2.准备表,用于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
3.准备彩笔、直尺、剪刀等制作地图的工具。
4.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平面图,标注出各种生物的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生物的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法和观察法,让学生明确目的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利用表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科版

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教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2.学法:调查法,信息收集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和教具】1.媒体:微课,畅言教学通2.教具:教师机,一份全班调查记录汇总表,校园平面图每小组生准备:纸、笔【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教学课时数:1课时(40分钟)。
2.教学过程:【教学板书】2、校园生物分布图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电磁铁的磁力》说课材料一、说教材:《电磁铁的磁力一》和《电磁铁的磁力二》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内容,这两课内容都是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所以要做实验才能寻找到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
本单元设计的是两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
教材比较深入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关于电磁铁磁力大小很感兴趣。
学生对于磁铁很熟悉,但是却很少去关注电磁铁,对于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学生更是陌生的很。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准备让每一个学生在本节课都能够亲身体验到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说教法、学法:电磁铁的磁力》这部分的内容教材分两课来安排,我在讲授是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电磁铁磁力一》《电磁铁磁力二》和进行了整合。
这样灵活的使用教材必须讲究方法,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来进行两课内容一课教学。
这一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同时对比教学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比较能力。
这样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科学的探究需求,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电磁铁的磁力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的圈数越少磁力越小电池的节数越多磁力越大电池的节数越少磁力越小。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说明,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制作过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校园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基本方法。
但是,他们在制作生物分布图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合理地观察和记录校园生物,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样本,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纸张、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制作生物分布图使用。
3.准备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实地观察和记录生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样本,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校园生物分布图。
2.呈现(10分钟)讲解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观察校园生物、记录生物信息、绘制生物分布图。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确保生物分布图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校园生物观察。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2(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2(新版)一. 教材分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介绍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制作生物分布图的了解较少。
在动手操作方面,学生可能对绘图工具的使用和生物分布图的绘制技巧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绘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关爱校园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生物分布图的绘制和标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校园生物分布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生物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工具。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生物,准备绘制生物分布图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中的生物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制作一份生物分布图?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4.2校园生物分布图》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和观察,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并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和展示生物的分布。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力和图表制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能力,对于生物的分类和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结果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展示,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观察、和图表制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和展示生物的分布。
2.教学难点: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了解其分布情况。
2.法:让学生进行实地,收集生物的分布信息。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和图表制作,培养合作意识。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表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生物分布图的素材。
2.准备工具,如记录本、画笔等。
3.准备展示用的黑板、白板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一下校园内都有哪些生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生物分布图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生物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让学生用记录本记录下结果。
学生可以画出生物的分布图,或者用文字描述生物的分布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结果,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结果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展示。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表的样本,让学生模仿制作。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
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2、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生物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都是什么生物?2、谈话:你还认识哪些生物?它们都生存在哪里?3、小结:是的,大家在校园里认识了很多生物,那我们一起把大家的发现制作成校园生物分布图吧!(板书课题: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二、交流调查记录,整理汇总调查表1、谈话:通过调查活动,你们发现了有多少种生物?现在就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发现吧!2、提问:请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小组在校园里搜索到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各有多少种?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实物投影展示)3、提问:我们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找到了吗?(学生思考)4、小结:是的,动物、植物一年四季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长期调查,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用二歧分类法分类1、谈话:同学们,大家在校园里发现了这么多生物,我们将这些调查到的生物又进行了整理、汇总,大家还有什么好办法整理一下这个调查结果吗?2、提问:排序和分类也是整理信息的两种有效手段。
(出示图片)你有什么办法将这些植物进行分类吗?3、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分类的方法,叫二歧分类法,就是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请大家试着用二歧分类法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
4、小结: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二歧分类法,今后也可以运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以方便整理信息。
四、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谈话: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生物分布图-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情况•掌握使用科学工具进行生物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重点•探究学生身边的生物,探究生物的栖息环境及分布规律•学习使用科学工具(显微镜等)进行生物研究三、教学步骤1.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显微镜、塑料袋、透明胶带、标签等实验工具,为生物分布调查做好准备。
2.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拥有一个观测区域。
2.校园内生物分布图的制作1.教师带领学生走遍观察区域,了解每一区域的生物栖息环境及生物种类。
2.学生在每一个观测区域记录所发现的生物种类并贴上标签,标注生物名称和观测时间。
3.学生将所发现的生物进一步分类并计数。
4.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
3.生物研究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种类进行研究。
2.学生将所选生物物种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用透明胶带将观察到的生物悬挂在塑料袋内并注明观察时间和研究人员姓名。
四、教学示例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工具(显微镜、塑料袋、透明胶带等)进行生物研究,学生先是挑选有趣的生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在塑料袋里悬挂样本,记录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姓名,与小组成员分享所发现的观念。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学习彼此的方法和观察的结果,共同发现更多有趣的生物现象。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同时,在实际的生物观察和研究中,学生也会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2课时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老师点拨: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四、拓展性活动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材简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的延续,与第一课共同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调查活动。
本课针对生物种类的多样、分布广泛等特点,通过聚焦“校园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不同区域中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第一个探索活动,整理汇总调查结果,初步思考“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
“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二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校园生物的整体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在研讨活动中通过对“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较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校园中的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有趣的关系?”这三个问题的研讨,在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理解的同时回应了聚焦中提出的问题。
最后通过“给校园植物挂牌”“制作校园生物小报”等拓展活动进一步丰富并深化了学生对于校园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虽然第一课对校园生物的实地调查为学生的学习、认识提供帮助,但是由于是分组、分区域进行的,每名学生、每组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要想对校园生物的种类、分布有整体的认识,需要汇总各组的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
分组调查、交流汇总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调查、获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制作校园内分布图在直观的呈现调查结果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校园不同区域生活着的生物的调查,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并阐明分类的依据。
[探究实践]能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绘制生物分布图,并对生物分布图进行合理的优化。
[态度责任]认同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树立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三、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第二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主体活动。
主要是要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将自己的研究转变为科研成果发表出去。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环境,怎样才能直观地将校园生物状况展现出来呢?“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布图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贵生物资源,教科书在最后安排了“中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1课对校园生物进行了调查,因为每个学生对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要形成对校园生物种类和分布的整体认识,需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将全班同学的调查记录汇总成一张全班的调查表。
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多种处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方法。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环境,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方法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还是第一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1.积极参与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按要求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3.了解中国稀有动植物及其分布。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对校园生物进行了仔细的大搜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发现吧!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1.刚才上课前老师拿到了一位同学上节课的调查发现,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投影),如果你有发现的比这位同学更多的,请举手补充。
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呢?(生说师写)2.现在我们已经汇集成了一份全班的调查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主题是《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校园内不同生物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校园内的生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如何系统地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制作分布图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并教授他们制作分布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记录校园内不同生物的分布情况,制作生物分布图。
2.难点:如何系统地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制作分布图。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分布情况。
2.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校园内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指导。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观察和记录的工具,如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吗?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分布规律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自己事先观察和记录的校园生物分布情况,并解释制作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进行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选取几种生物进行重点观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制作生物分布图。
202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3.形形色色的植物4.多种多样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7.保护生物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材简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与本单元的第二课一起完成了课程标准里的“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两个学段目标。
校园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本课以调查校园中的生物为主体活动,学习研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体会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本课首先明确调查任务——调查校园内生物的科类和数量;然后根据任务制订详细的调查方案。
并设计出调查记录表;最后按照小组数最划分校园的调查区域,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重点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能感悟到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所以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在朦胧中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还是模糊的、零散的。
校园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学生通过调查校园的生物可以以小见大,从而感悟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2.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3.能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
2.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3.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1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16(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生物在校园中的分布情况,学会制作生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校园中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是,他们可能对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在校园中的分布情况,学会制作生物分布图。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校园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对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制作生物分布图。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记录其分布情况。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样本。
2.准备纸张、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3.准备分组活动的器材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样本,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展示校园中的生物分布情况,让学生对生物分布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校园中的生物分布情况,制作生物分布图。
教师在活动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份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其制作方法和思路。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生物分布图来保护校园中的生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和保护校园生物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和观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生物的种类及特点2. 生物分类的方法及原则3. 观察生物的方法及技巧4.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校园内常见生物的识别及保护。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方法和观察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生物分布图、生物标本、观察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望远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
2. 课堂讲解:a. 介绍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b. 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c. 教授观察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按照指定的区域进行生物搜索。
b. 学生用笔记本记录搜索到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c. 学生用望远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对生物进行详细观察。
4. 成果分享:a. 各组学生汇报搜索到的生物及观察心得。
b. 教师点评各组的搜索和观察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6. 同步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课后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调查,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状况。
2. 邀请专家进行生物科普讲座,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
3. 开展校园生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内的生物。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练习完成情况:批改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的多样性: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

自主调控区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校园内的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知识讲解
详细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强调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介绍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如何记录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等。
实地观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实地观察,每组分配不同的观察区域。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观察工具,如何记录观察数据,并强调安全和环保的注意事项。
数据整理
回到教室后,指导学生将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制作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的统计表。
讨论和分享各组观察结果,比较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差异。
生物分布图制作
介绍制作生物分布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确定比例尺、标注生物种类和分布区域等。
重点:
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理解。
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布图的制作流程。
难点:
校园生物种类的准确识别和分类。
生物分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协调。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生物调查记录表、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笔、记号笔、A4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校园生物统计表(班级记录表)。
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观察数据,并制作一份生物分布图作为作业提交。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统计表、生物分布图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课题
生物的多样性: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课时
总 课时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学会使用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识别并记录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及其分布。
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教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2.学法:调查法,信息收集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1.媒体:微课,云平台,Ih5网站技术。
2.教具:教师使用平板电脑,投屏器。
教师给每小组准备一台平板电脑,一份全班调查记录汇总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优质教案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二、科学思维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
三、探究实践1.交流汇总调查结果,与上节课一起构成完整的科学调查流程。
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四、态度责任1.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2.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3.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4.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铅笔等教师准备:校园生物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实种子不被消化,随鸟粪便传播;蜜蜂吸食花蜜,同时也帮助花儿传粉;果实和小鸟、蜜蜂和花是伙伴关系;蚯蚓以腐烂的植物为食物,蚯蚓的排泄物和尸体能为植物提供养料,还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生存;地老虎吃植物的根,麻雀吃地老虎,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花丛中的月季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月季和杂草是竞争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境。
预设:食物关系、竞争关系、伙伴关系。
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拓展活动布置课后作业:给校园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
将科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有利于丰富并深化学生对于校园生物的认识,同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总结结合思维导图对课堂进行小结。
结合活动手册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到达胜利的彼岸!。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单元目标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进校园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学习给动植物分类的方法。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理解保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给动植物分类
难点:从三个层次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第单元教学计划(上册)
科目:科学年级:六年级教师:邹俊英
教学内容
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8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我们是相互关联的》、《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根据生物的特征尝试给生物分类,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从中知道生物原来都是相互关联,进而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单元内容、课时
内容
课时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
2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
2
《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2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
2
2017年秋季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科目:年级:教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汇总同学们的调查表,我们发现校园中的植物有很多,并且有部分植物我们并不认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更清晰地了解这些植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有效的科学方法呢?
(2)学生讨论:可以进行分类。按植物的特征分类。
(3)过渡引出二歧分类法:这位同学利用不同的特征将植物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非常明确地认识植物的特点和植物间的联系。科学家也是根据植物的特征总结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叫二歧分类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学生回答并提出发现。
2.教师引导:通过分小组在学校的不同区域进行生物大搜索,我们对自己搜索区域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学校的其他区域的生物情况不了解。我们来互相交流一下。
交流探索
1.交流调查,完成生物统计表。
(1)学生讨论提出:可以把我们发现的生物都填写在表格里,这样既分明又方便我们进行交流比较。
(4)介绍二歧分类法并举例子说明。
(5)学生实践:尝试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中的植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分类。
(6)教师小结: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我们的调查结果,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整理信息的方式。二歧分类法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植物的各种特征。同学们可以尝试用其他的分类方法去认识植物,也可以尝试用二歧分类法对动物或其他进行分类。
(2)教师小结引导并说明统计表内容要求:用表格统计更有条理,方便我们互相交流。
(3)学生完成统计表。
(4)师生汇总:校园中不同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每个小组了解的信息有限,但是我们通过汇总各个小组的统计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校园整体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3)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个叫做校园生物分布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
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两张大白纸、记号笔、中国珍稀动植物的图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记录
1.上节课,同学们对校园生物进行了仔细的大搜索,现在,先请每个小组整理一下自己小组的记录,统计一下你们小组在校园里搜索到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各有多少种?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小组整理。
2.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边将你们组的发现记录在黑板上。
——小组汇报。
3.现在我们已经把各组的记录表汇集成了一份全班的调查表。
让我们来看一看:校园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4(1)我们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找到了吗?
——没有。
(2)是的,动物、植物一年四季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长期调查,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那我们怎样才能非常清晰地、一目了然地看到校园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呢?
——可以画一张图,我们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动植物,就在这张图上标出来。
2.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吗?
——学生讨论。
A.遇到不知名的动物或植物,我们可以在分布图上把它的图画或照片贴上。
B.如果某一个地方动植物很多的话,可以给它们分别编号。
3.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
——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4.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直观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出示校园简图)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你们发现的动植物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5(1)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校园生物分布图,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有的地方生物种类较多,有的地方生物种类较少。
(2)能具体说一说吗?
——花坛中的生物比较多,教室、操场中生物的种类比较少。
(3)为什么在不同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
——因为花坛里有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动物也会来这里安家,在花坛中会形成食物链,甚至是食物网,因此花坛中的生物比较多。
5.推测一下,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什么变化?
——增多。
三、了解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
1.我国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有些珍稀的动植物是我国所特有的。
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扬子鳄、藏羚羊、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并说明它们生活的区域)
2.下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并将它们在我国分布的地方标注在我国的地图上。
【板书设计】
校园生物分布图
分类整理保编号护颜色珍箭头稀图形动符号植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