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习题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借助效用函数曲线说明同一消费者表现出来的风险规避和风险爱好倾向。
风险规避者效用曲线风险爱好者效用曲线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
风险规避者的效用随财富增长但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即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
并且,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随财富的上升而增加得越来越快,即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增。
并且,风险爱好者的效用曲线越凸,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2、为什么企业不可能通过股票市场完全转移其不可保风险?课本P77
不能用统计方法或其他方法计算并预测其发生概率的风险,或者说未知其风险水平的风险,称为不可保风险。
其原因有下:1、股票发行数量和流通领域的限制使一般股票市场承担的风险有限2、在企业所承担的全部不可保风险中,只有部分不可保风险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转移到社会股民的责任中,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许多不可保风险仍然难以或不可能通过一般股票市场进行任何形式的转移风险。
3、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家有可能不希望以股票的形式转移风险。
3、博弈树的构成元素。
1)结:结包括决策结和终点结两类。
决策结是参与人采取行动的时点,终点结是博弈行动路径的终点。
在博弈树中,“谁在什么时候行动”用在决策结旁边标注参与人的办法来表示。
参与人的支付标注在博弈树终点结处。
2)枝:在博弈树上,枝是从一个决策结到它的直接后续结的连线,每一个枝代表参与人的一个行动选择。
3)信息集:博弈树上的所有决策结分割成不同的信息集。
每一个信息集是决策结集合的一个子集。
该子集包括所有满足下列条件的决策结:(1)每一个决策结都是同一参与人的决策结;(2)该参与人知
道博弈进入该集合的的某个决策结,但不知道自己究竟处于哪一个决策结。
4、试区分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完美信息与不完美信息。
完全信息:指参与人完全了解其他参与人的收益或收益函数。
不完全信息:指至少有一个参与人不完全了解其他参与人的收益或收益函数。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事先是否了解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以及收益函数。
若每一位参与人都了解了,为完全信息博弈。
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至少有一位参与人不完全了解其他参与人的上述信息。
完美信息:指一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选择有准确的了解。
不完美信息:指博弈中至少有一个参与人不了解其他参与人的行动选择。
完美信息博弈与不完美信息博弈
是关于动态博弈进行过程之中面临决策或者行动的参与人对于博弈进行迄今的历史是否清楚的一种刻划。
如果在博弈进行过程中的每一时刻,面临决策或者行动的参与人,对于博弈进行到这个时刻为止所有参与人曾经采取的决策或者行动完全清楚,则称为完美信息博弈;否则为不完美信息博弈。
5、“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效率。
假设前提:
1、社会成员之间为完全信息结构,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之间,每个人是否真正努力,是否尽其所能,都是公开的信息,至少是无须付出多少成本就能观察到的信息。
2、“按劳分配”制度的核心也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之上。
它将每个社会成员的劳动努力程度(隐蔽行动)假设成可以统一衡量和可量化的标准。
任何现实社会都不可能满足以上两种假设,也就是说任何制度安排都不能有效地区别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财富的直接贡献是多少,即所谓“干与不干一个祥,干多干少一个样”。
于是,社会成员就面临这样的选择:或者努力劳动而获得比努力水平应获报酬低的收益,或者降低努力程度而获得比努力水平应获报酬高的收益。
显然,作为集体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后者。
当全社会出现上述结果时,社会生产率必然低于它可以达到经济效率水平。
社会最优的政策选择是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大锅饭”制度。
这种制度的核心在于能够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养活社会绝大多数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公平与效率完美结合的社会分配制度。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这种分配制度既缺乏激励机制所要求的参与约束条件,更缺乏激励相容的约束条件。
因此,这种分配制度最终只能被理性的社会成员改造成“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做法。
6、简要评价劳动工资制度。
在充分信息条件下,如果产量唯一取决于劳动,那么劳动工资可以采取计件工资的形式,除了计件工资外,委托人还需要付给代理人一笔固定的报酬,其数量等于计件工资抵消了的成本和不工作情况下的收益还不足的余额。
如果计件工资本身已经足以吸引代理人参与委托人的工作,则不必另外支付固定报酬K。
在不对称信息下,因存在“噪音”,计件工资与代理人投入的劳动不一定成正比。
与租金一样,计件工资也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
在许多情况下,计件工资被计时工资所代替,大多数雇员拿的月薪、年薪等都属于计时工资。
这事实上是用雇员待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来衡量雇员投入的劳动量的。
然而,在不对称信息下,委托人无从知晓代理人投入的真实劳动。
如果检验个人的劳动成果不太容易的话,这样的工资制度很难最大限度地激励代理人的工
作努力。
7、用逆向选择原理及解决办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如女大学生就业难,商品买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
在劳动市场上,由于信息非对称,每个女性了解自己的真实生产率,而雇主并不能够从各种生产率组合的人群中选择出高生产率的雇员。
面临这种不利选择的局面时,理性的雇主将会选择预期招工成本最小的方法来选择员工。
假设全体劳动力总数为N,其劳动生产率服从均值为En的正态分布(图A)。
由经验和统计分析可知,男性劳动生产率平均高于女性(这对于雇主来说属于公共信息),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分布结构如图B所示。
雇主考察员工劳动生产率的常见办法有:到原单位调查(需支付调查成本),给一个试用期(需支付监督和考察成本),应聘测试(如笔试和面试,需支付测试成本,同时会存在偏差),凭关系介绍(需承担感情投资风险),等等。
当雇主不愿意在招工上花费太多成本时,最优且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图B的劳动生产率分布全部招收男职员,这种做法的基本根据是,从10个男性中招收到5名高生产率的概率,平均要高于从男女各5名中招收到5名高生产率的概率,即使这样做可能会招收到2名甚至低于女性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男性(如图 B中A位置上的男性),但从整体效率上讲还是值得的。
这种有效的招工政策对位于图B中D位置上的女性最不公平,即社会为维持劳动市场的效率而牺牲了她们的利益。
若雇主完全不进行歧视,则他支付给雇员的平均工资将不会超过全体劳动力生产率的平均值En。
如果他支付En的工资,则高生产率的劳动力将不会来应聘,最后,该雇主将只能聘用到低生产率的劳动力,从而将由于工资高于劳动生产率水平而面临亏损和破产。
8、用道德风险原理及解决办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如新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不样”,助学贷款中
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
政治上的一个例子是要求新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一个样”,这实际上是党组织提醒新党员不要采取政治上道德风险的一种方式。
但是,由于隐蔽行动特征和监督成本高昂,党组织难以严格识别新党员是否在入党后与入党前一个样。
9、劳动力市场上的搜寻差异。
(1)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搜寻成本不对称。
(2)劳动者的目的是搜寻到报酬最高的雇主,而雇主还需要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进行甄别。
(3)劳动者的搜寻的弹性低,即其搜寻活动很难通过其他活动来取代,而雇主的搜寻活动的弹性较高。
他可以通过广告,或者是较高的工资来降低离职率来实现搜寻。
(4 )公司规模不同,搜寻方式和搜寻效果也不相同。
10、互联网对信息商品需求的影响。
1)对价格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销售,网上销售可以省去很多中间的流通环节,使成本降低,因此,网上销售的信息商品价格普遍低廉。
2)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如,通过当当网买书,当你选择某本图书以后,当当书店的网页上立刻会为你推荐其它同类内容的书籍,并且告诉你其他购买你所选的这本书的人同时还买了哪些图书,这种智能的网络服务技术能够识别出顾客的爱好和消费倾向,并能根据这些信息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可以锁定顾客。
3)使潜在的信息需求者转变为现实的信息需求者
互联网技术使信息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网上产品极其丰富,商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顾客进行实时的交流,为其提供满意的信息商品和服务。
这种网购方式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1、信息商品生产的特点。
信息生产:是指人们在掌握一定信息资料和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创造信息产品的活动。
(1)确定性与或然性的比较
物质商品生产具有确定性,投资与产品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或然性。
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过程是一次信息商品生产的基础,这种创造劳动是不可预知的。
资金投入与成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生产过程的重复性与一次性的比较
物质商品的生产在一般情况下是重复进行的。
信息商品具有非消耗性和共享性,使得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一次性,即非重复性。
(3)信息商品生产的两阶段比较:
12、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经济效率。
13、信息市场外部效应的纠正。
1)外部效应内部化通过某种方式,如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使市场决策者本身承担或享受外部效应,他们就会纠正决策,改善配置。
2)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
3)罚款或征税在负外部效应情况下,政府采取罚款或征税,将外部成本转化为当事人的内部成本,其在决策时就会考虑避免效率的损失。
4)补贴在正外部效应情况下,政府一方面可直接提供准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可以给私人企业以补贴,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扩大供给量。
14、信息产业范围经济产生原因。
范围经济:指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分别生产它们花费更少的情况,其实质是以低成本配置资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a. 合成效应。
由于多品种生产,而在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比分别生产成本更节约。
b. 内部市场。
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资金和人力等资源,替代市场
机制的资源分配功能,获得收益。
c. 减少经营风险。
对于关联的多元化生产,企业将从产业生态环境中受益。
d. 扩大发展空间。
在某一种产品上,企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限制来自市场和法律。
15、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在动因。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导致了信息产业中材料的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使数字数据通信形成网络;光导纤维的开发引起了光通信革命;微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使计算机得以普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家用电器和娱乐行业;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卫星通信成为现实。
2)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这时经济的发展可以形成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综合要素环境。
3)信息消费需求的增长信息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则主要是用来满足人类扩展智力及享受娱乐的需求。
信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消费结构中信息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的结果。
4)信息的激增信息量大剧增,必然促使一个专门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新兴行业的形成。
16、信息化的层次。
一是产品信息化:产品被物化的信息含量逐渐增高,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递进;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二是企业信息化: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调整或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三是产业信息化: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是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逐渐对经济增长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
五是社会信息化: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政治、军事、国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和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以及在居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
17、网络经济的特点。
(1)全球化、无时限。
网络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它活动囊括进来,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快捷性。
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经济节奏大大加快。
产品老化加快,创新周期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
(3)创新型。
信息和知识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这就要求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在组织、制度、技术、观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直接性。
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在市场中,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联系。
这种现象被称为“面对面的直接经济”。
(5)个性化。
个性化定制服务更为普遍。
这既表现在诸如汽车、家电、手机这样的有形物质产品上,更表现在网络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上。
(6)虚拟性。
这里的虚拟经济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
电子政府:是一个实体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构建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即一个突破时空限制、24小时在线的、主要存在于电子环境中的、虚拟的、高效率的政府。
电子政府又称为虚拟政
府。
日本信息化指数:由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用四个主要要素: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
收益递增:对于某种资源的投入来说,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增加的收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逐渐增加;
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为领先者进一步领先,失势者进一步失势的趋势。
未利用经营资源:经营资源是指在企业赖以取得经济利益而使用的生产要素:即人、物、财以及技术、经营方法、商标、信誉、用户关系等统称为信息资源的企业无形财产。
未利用即得到利用的那部分,一般指的是信息资源。
要素秉赋论:指一国(或地区)实际拥有的要素总量和结构。
某种生产活动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它们能否比较密集地利用该国相对丰裕的要素。
越能密集利用一国丰裕要素的生产项目,越具有比
较优势;反之,越是需要密集投入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项目,越是缺乏比较优势。
林达尔均衡:公共物品中,定价方法是针对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真实评价,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若消费者的评价高,收取的费用则高;若评价低,收取的费用则低,从而建立一个类似于竞争性均
衡的结果。
经验商品: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辨别和了解其特性的一类商品。
信息商品是典型的经验商品。
非竞争性消费:信息的可共享性是信息商品的非竞争性消费的基础。
信息商品的这种特性,使得它可以同时为多人消费,而不会影响各自的效用。
斯彭斯—莫里斯条件:即低生产率个人的教育成本高于高生产率个人的教育成本。
信号失灵:信号不能有效地传递质量信息,不能有效地成为甄别优劣的标准,即信号不再有效
最佳搜寻次数:搜寻的边际成本等于预期的边际收益时的搜寻次数
最优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总值减去成本期望值而获得的系统净值最大的信息系统。
密封第二价格拍卖:竞争的买主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出价,价高者得,但支付第二高的出价价格。
激励相容: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委托人的预期效益最大化,即所谓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
非合作博弈: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聚点:就是出于心理或其他非理性原因受到人们共同关注的那些Nash均衡
外生不确定性:来自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的不确定性。
如:自然、政策不确定、市场不确定。
风险规避:表明市参加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