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台湾省》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 台湾省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 台湾省3-中图版
学前导读
我国东部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众多,那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岛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学并能评价其地理位置优越性。
2.根据书上地理资料和地图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一、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
你能评价一下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温度带方面)和海陆位置(海上交通运输和海防方面)吗?
问题线索一
读68页台湾省地图B,以及69页文字描述,完成左侧内容。
展示
你能试试上前在图中找出台湾省所包含的岛屿并描述台湾的地理位置吗?并说出你的分析依据。
二、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1、通过分析台湾省地形图以及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和植被特点。
展示
小组代表上讲台据图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特点
测一测完成同步训练67页和68页“当堂训练”部分内容
《台湾省》导学案
2、(小组合作)找联系:根据书上第70页“台湾岛的位置与各自然地理要素关联图”D图完成课本70页讨论题表格,分析各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3、画一画:根据找到的气候、地形、河流和植被特征,请你在下面空白处用图示关系画出几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问题线索二
阅读书上68页“台湾省”部分内容和69页“台湾岛的气温和降水图”C图完成左侧相关内容。
1.台湾省包括_______,以及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纬度位置:___________穿过台湾省中部,处于_____纬度。
3.海陆位置:四面环海,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______。西隔_________与福建省相望,北临_______,南临_______。

第2课《台湾省》教案

第2课《台湾省》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2课《台湾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台湾省的主要岛屿有哪些;
技能目标:了解台湾的重要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台湾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的经济特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宝岛台湾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台湾省》;
二、台湾的地理意义:
师:课件出示我国台湾省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台湾省的主要岛屿有哪些?台湾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台湾的经济和文化: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台湾的主要岛屿和地理意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台湾为什么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下《台湾》教学设计(中图版)

七年级下《台湾》教学设计(中图版)

七年级下《台湾》教学设计(中图版)七年级下《台湾》教学设计(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台湾》教学设计(中图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和秀美风光。

3、搜集并运用有关材料,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和民族,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能力,学会运用地图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价值;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掌握区域特征形成原理。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3、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湾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一、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

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台湾教案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台湾教案1 中图版

第二节台湾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学情分析学生不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要运用地图加以分析3重点难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台湾省情景导入2008年3月24日17点(北京时间)在希腊举行了什么重要活动?(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2007年4月,中国宣布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时,中国某地区将拒绝圣火经过该地,是哪个地方呢?(台湾省)为什么呢?(台独)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台湾。

时事热点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导言的设计,与本节的内容密切相关——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学流程一、祖国神圣的领土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和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教师介绍台湾省面积组成等概况。

2.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在纬度位置时,注意哪条重要纬线经过台湾岛,穿过哪个部位。

)过渡:台湾省到底是不是中国的领土呢?阅读课本第34页活动2的材料,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教师归纳: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过渡:台湾省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回归?教师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

(见备课资料)虽然台湾省由岛屿组成,但它的经济却很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为什么台湾省经济如此发达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台湾的经济。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省出口贸易的结构比重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出口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教师追问)在台湾省有哪些农产品呢?读图分析“图6.24 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和“图6.25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 台湾省 教案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 台湾省  教案设计

台湾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讲授新课(一)祖国的宝岛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B台湾省,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2316万(2010年)。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完成课本读图活动。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台湾省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台湾省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台湾省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台湾省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读图文资料,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2、读图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3、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4、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5、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6、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情分析
《“祖国宝岛”——台湾省》一节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丰富。

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其主要内容有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资源丰富的宝岛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⑤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3重点难点
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宝岛”丰富的资源。

2、台湾省的经济类型——“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练习法。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展示图片,联系时政,导入新课:
出示“钓鱼岛”图片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物产;初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物产之间的关系。

利用材料能够明确指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资料学会简单评价台湾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之间关系;运用地图、资料和已学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爱国之情;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性,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南方地区的最后一节,对南方区域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分区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比较熟悉,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利用平板学习是八年级学生喜欢且能驾驭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确任务、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1、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简要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分析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地形、气候、河湖之间的联系。

3、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

4、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四、教学难点1、简要评价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流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台湾省》教案1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台湾省》教案1

《台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2.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 .3.知道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4.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5.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台湾省图、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的能力.2.通过分析台湾省自然条件与各种资源的关系、台湾工业的布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台湾岛丰富的资源——森林、水能、矿产、农产、海洋水产、气候、旅游等;台湾的经济特色.教学难点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的关系;台湾的经济特色.教学方法采用读图、讲述、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本插图“台湾省”“台湾山脉森林的垂直分布”“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和景观图片;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引入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岛是什么岛?(学生读图:中国政区图,找出台湾岛并观察其位置)提问:台湾所在地区?(学生回答)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宝岛台湾2.呈现目标二、新课学习1. 地理位置和范围(学生读图:“台湾省”图,完成读图要求(1))提问:(1)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画板图:台湾岛.边讲边填主要岛屿)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80多个岛屿,总面积36000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面积35759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省由一系列岛屿组成,因此地理位置有它的独特性.提问:(2)前边我们讲过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对,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入手. (请学生上前画出北回归线,并说明纬度位置特点)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南部,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请学生上前填出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福建省)你给大家说说填出的这些地理事物说明了什么位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投影:“台湾省”图,小结台湾位置特点)台湾从纬度位置看,位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西南为南海,与日本隔海相望.台湾是与太平洋地区各国联系的交通枢纽(交通位置),也是我国海防的重要屏障(战略位置).特别是台湾海峡它是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 (学生动手量算高雄到厦门的距离:306千米)2.优越的自然条件(投影:台湾地形图.了解台湾岛多山的地形特征)提问:台湾有什么山脉?最高峰是什么?(1)多山的地形◆岛上东部2/3是山地,西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台湾岛地形剖面图,了解台湾岛地势特征)小结:台湾岛上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学生看图分析台湾气候特点)提问:台湾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太平洋吹来的风,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南部,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从太平洋上吹来的季风,首先从这里登陆,给全岛尤其是迎风坡带来丰富的降水,全岛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东部降水多于西部,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澎湖列岛雨量较少1000毫米左右.台湾是我国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每年6—10月是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繁的季节.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生读图:“台湾省”图)提问:台湾岛上有什么河流?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3)众多河流,短而急台湾岛上有150多条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央山脉,向四周入海,河流短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浊水溪上游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既是发电能力很强的水电站,又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4)多火山、地震台湾省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岛上多火山地震,99年台湾发生的大地震同学们都知道.火山地震能造成破坏,但也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和岩浆矿物. 提问:台湾被称为“宝岛”,“宝”体现在什么方面?3.资源丰富的“宝岛”(学生分组讨论:台湾有什么资源?各种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选出代表发言)森林资源:台湾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的森林,树种很多.山地多松、杉木,平地多樟树、楠树.台湾的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世界第一.丰富的农产:台西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谷和甘蔗.台湾岛四季鲜果不断蕉、菠箩驰名中外. 矿产丰富:金、铜、煤、硫磺、石油、天然气台湾的地下矿藏多种多样,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矿的重要产地;西部是煤、石油等的主要分布区;北部的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岛的周围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日月潭、水能资源:海产资源:鱼、虾、海盐台湾周围海域有宽广的大陆架和浅海海区海产资源十分丰富,台湾海峡的鱼类特别多,是我国优良的渔场.西海岸日照充足,沙滩广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享有“祖国东海盐仓”的美称.(学生讨论:以下雅号的由来)“亚洲天然植物园”、“木材之乡”、“东方甜岛”、“森林宝库”“粮仓”、“水果之乡”“蝶岛”.4.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2010年全省人口约2316万.汉族人口约占98%,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和广东省,因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约占全省人口的2%,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共同的文化,文化和风俗习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在我国古代地理著作《禹贡》中提到“岛夷卉服”(东南海岛上居住着穿麻制衣服的岛夷).《史记》中也曾提到,战国时就有人出海寻找仙山,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出海,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不老之药,并在日本定居.到了汉代,台湾被称为“夷洲”.连横的《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台湾(闽南话.同音)现在认为是由台窝湾演变而来,也就是由台湾原住族群的名字发展而来的,平埔族中的台窝湾族群最早与大陆渔民接触.明代万历时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台湾”正式被政府命名.1885年中法战争后台湾升为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5.自然环境的保护6.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提问,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材料.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台湾教案2 中图版(1)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台湾教案2 中图版(1)

第二节台湾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科的增加,知识量的加大,许多的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其实就是以简单的背诵为主,以为只要背诵了,就可以做题了。

虽然已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是学生还是很难转变小学的那种学习方法。

2、由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难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熟练,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佳。

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3、学生的不重视,人为的划分主课和副科,而且知识很多很细,学习的难度大,学生更加以为学习地理是白花时间,不如学习语数英等知识。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2.教学难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教师有感情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导入新课。

这首诗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祖国的眷念,这是深深的爱国之情。

台湾牵动着海峡两岸人民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板书:第二节台湾省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祖国的宝岛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台湾岛 教案设计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台湾岛  教案设计

台湾省教案(一)备课人:孙明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的特点,能评价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用地理资料说明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能分析其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台湾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以地理位置特征为基础概括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新课导入:根据探索活动“台湾环岛旅游”思考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一、祖国的宝岛1、台湾省范围台湾省的范围是怎么样的?(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解决问题2、台湾省的位置特点(自主学习)读图B根据课本69页读图活动1,提问学生回答问题(1)台湾省的轮廓像什么?用铅笔在图中圈出台湾省的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

填写范围台湾岛轮廓及主要岛屿(2)找出最能反映台湾岛纬度位置的特殊纬线,从而判断台湾岛所在的温度带。

填写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及评价(3)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4)读图C台湾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指出该地区降水特点(5)查看台湾岛附近的海上航线,讨论台湾岛在祖国海上交通和海防方面的重要价值。

填写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及评价3、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小组合作讨论)读图D以及70页正文完成讨论活动填写表格给出台湾岛气温降水图学生指出其气温降水特征给出台湾岛地形图指出学生指出地形地势特征给出台湾岛地形河流图学生指出河流特征给出植被材料信息学生指出植被特征1气候特征湿热判断依据2地形特征山地面积占2/3判断依据3河流特征短、急判断依据4植被特征种类丰富判断依据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祖国宝岛台湾的概况,知道台湾的位置及范围,学习了台湾岛自然环境特点。

练习: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对台湾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 地处中纬度B. 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与祖国大陆隔台湾海峡相望C. 东临太平洋D.该地区湿、热2、根据下图说出台湾岛地形特征山脉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地区,平原分部在西部沿海3、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台湾省(第一课时)-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台湾省(第一课时)-中图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二节《台湾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特征以及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材分析:台湾是中国区域篇第七章省级行政区域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从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物产及工农业等经济发展多角度来介绍台湾省,突出台湾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的学习是在整体学习中国地理后的进一步学习,它旨在使学生对祖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地理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掌握。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1)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研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精神;(2)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抢答竞赛、画图展示以及创建思维导图等环节,平板电脑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新颖、直观,也让地理教学变的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图像化、活动化、以及多元化,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一对一互动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实现个性化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由于初次使用,有些环节未如理想,需要今后多实践,力求完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台湾省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台湾省教案

《第二节台湾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理解台湾与祖国一脉相承的文化,知道如何保护台湾的自然环境。

3.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板书:祖国的宝岛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B,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

中图版地理初一下册台湾省学案

中图版地理初一下册台湾省学案

中图版地理初一下册台湾省学案【课标要求】●在舆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畴,会运用舆图和气候资料剖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运用图文资料剖析台湾省的经济成长特色,明白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破裂的神圣国土。

【学习目标】1.在舆图上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畴,明白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剖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性。

2.运用舆图和资料明白台湾省丰裕的自然资源,剖析其“美称”与自然环境的干系;运用图文资料剖析台湾省的经济成长特色,记着台北、高雄、新竹等主要城市;明白台湾省的民族组成,明白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破裂的神圣国土。

【学习历程】一、祖国的宝岛[自主学习]1.在下图中填注:台湾岛、澎湖列岛、垂纶岛、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福建省、玉山、浊水溪、日月潭。

2.我国的台湾隔_______海峡与_________相望。

3.台湾省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包括 _______、 _______ 、赤尾屿等岛屿。

4. _______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5.台湾地处低纬度,形成热带和亚热带风景,南部的山地气候呈垂直变化,形成著名的 ___ ________。

6.填表:[合作探究]读台湾岛地形图,小组合作,完成使命。

(1)查看台湾岛工具部地形的差异,说出该岛以什么地形为主。

(2)台湾岛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议一议,这些特点与地形、气候有着怎样的干系。

二、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1.湾省生齿绝大部分漫衍在地带,住民以族为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2.台湾的______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三、自然环境的保护台湾省在成长的同时出现了哪些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接纳以下措施举行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宽裕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自主学习]1.台湾省的产业主要漫衍在。

、、是重要的产业城市。

2. 是台湾省高新技能产业成长的缩影,所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被称为台湾省的“”。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 台湾省 教案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 台湾省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台湾省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讲授新课5/ 1教案设计7.2 台湾省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一)祖国的宝岛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台湾省,回答以下问题: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B.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1 填在填充图册上。

.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2 .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3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年)。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万(23162010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的岛屿。

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2节台湾省第1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2节台湾省第1课时

第 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二节台湾省第1课时祖国的宝岛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理解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树立台湾回归祖国的强烈意愿。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理解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由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歌词: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需要了解、认识台湾,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吧!(板书)祖国的宝岛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8-P72,完成下列要求。

一、祖国的宝岛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

2.面积、人口:面积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 316万(2019年),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台湾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4.西部为平原,东部以山地为主,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岛的2/3,主要山脉是台湾山脉,最高峰为玉山。

5.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部,台湾的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植被茂密,森林树种多,被称为“植物王国”。

二、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台湾居民中汉族占98%,他们大部分来自广东省和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为高山族。

【小组探究】探究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读台湾省略图,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台湾省所濒临的海洋(峡)、台湾岛、钓鱼岛和澎湖列岛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省》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的位置和范围(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二节台湾省讲授新课板书:一、祖国的宝岛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B台湾省,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2316万(2010年)。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读图B,完成下列活动(P69)。

2.阅读图C地图和图表,说出台湾岛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P69)。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

基隆离福州仅276 km。

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

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板书:二、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

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

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

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

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

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72,了解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板书:三、自然环境的保护思考: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

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ºC一22ºC,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经过了由破坏到保护的过程,目前,台湾省的森林覆盖率为5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四、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K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

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

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活动: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

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台湾省一、祖国的宝岛二、与祖国的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三、自然环境的保护四、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