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及翻译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及翻译“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翻译1: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翻译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注释: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拼音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拼音《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本文介绍的是其五,写黄师塔前之桃花。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拼音 1jiāng pàn dú bù xún huā · qí wǔ江畔独步寻花·其五táng dài:dù fǔ唐代:杜甫huáng shī tǎ qián jiāng shuǐ dōng ,chūnguāng lǎn kùn yǐ wēi fēng 。
黄河前的河水碧波东流,春天给人一种睡意和春风的休憩感。
táo huā yī cù kāi wú zhǔ ,kě ài shēn hóng ài qiǎn hóng ?河边盛开的一簇簇桃花映入眼帘,是深红色还是浅红色?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拼音 2译文黄塔前的河向东流。
温暖的春天让人昏昏欲睡,他们只想在春风打个盹。
一朵无主的桃花盛开了。
你更喜欢深红色还是粉红色?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拼音 3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标准版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没有。
(4)主:主人。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漫步在江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花。
这方圆百里,每到春季,大大小小的花儿便会争相绽放,犹如一片缤纷的海洋。
在这繁花似锦的江畔,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艳丽的梦境之中。
江畔最迷人的地方之一,是那片草地。
一年四季,这片草地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春天里,这里的草都绿油油的,开着小花,像是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新生的味道。
夏天里,这里绿草如茵,嫩绿的色彩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游玩。
秋天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迷人的红叶和金黄色的草地,为这里增添了一分诗情画意。
冬天里,这里一片雪白,仿佛被爱好摄影的人们们抢先拍摄过了。
在江畔漫步,不仅能看见不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能赏花。
春天的时候,踏青的人们可以看到河畔的白梅,这是江南地区的最早开花的梅,也是有名的九华白梅。
夏天的时候,划船、游泳等等活动都可以让游人看见江畔的荷花,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荷花漂浮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秋天的时候,江南的菊花正在开放,老百姓在家门口摆上一盆自己种的菊花,而在江畔也有菊花展览,一大片金黄色的菊花仿佛是从天上掉了下来似的。
这些花花草草的绽放,让人们在江畔漫步的时候,仿佛在参观一场室外的花展。
江畔不仅是一个赏花的好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聚集中心。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唐代的白居易悠然自得的诗意和苏轼墨宝诗韵,都曾经在这里走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近些年来,政府注重文化建设,在江畔建起了一座以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江南文化公园,从而让人们在江畔漫步的时候,既能欣赏到美好的景色,同时也能领略到江南文化的历史。
江畔的美景和文化背景,让这里成为了旅游者心目中的热门景点。
这里的美景是如此的吸引人,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们停不下来,欲罢不能。
每年的春夏秋冬,都有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欣赏江畔的美景和陶冶情操。
我相信,在江畔漫步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于一个美好的世界之中。
江畔,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仿佛是一片净土。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江畔独步寻花体裁:诗题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原文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本诗是这组诗的第五首。
赏析二:思想内容本首诗写黄师塔前之桃花,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赏析三:语言赏析“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没有。
(4)主:主人。
•(5)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的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赏析: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小学五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其中的一首诗吗?(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首。
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二、走进古诗1.简介作者。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
2.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全班交流:(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五、感悟春光美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2.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小学五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范文二一、教学目的要求: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3、背诵这首诗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三、教具安排:录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的意思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的意思诗意江畔独步寻花,凝眸对花开,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
江畔的春天,花草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给这苍茫的大地带来了活跃的生机。
这次,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想寻找那五彩缤纷的花朵。
我踏着柔软的草坪,一步一步地走在这片江岸上,看着沿途飘来飘去的花瓣,仿佛恍惚中有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快乐在自己心里侵袭着。
渐渐地,我离那梦幻一般的花海越来越近,左看右看,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拼接映成了绚丽多彩的图景,一个个让人欣喜若狂的画面在我眼前一一浮现,我心里充满了期待。
走到中央,我终于可以看到这里没有花儿能够比的,精致的花朵在大地的装饰下,流光溢彩,发出微弱的芳香。
它们不约而同地又开始了撒欢的舞步,仿佛在对我笑,突然间,我心里竟然充满了一种虚无的感觉,令我无法抗拒。
我深呼吸着那浓郁的花香,抚摸着草地,这一刻属于自己,让自己充满力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
就在这一刻,我一抬头,看着那五彩缤纷的花朵,眼前的景象犹如昨夜的流星,令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它的抒情语句洋溢着深沉的情愫:无尽的绿色,被枝叶裹挟,写尽青春的暗恋;漂流着温柔的气息,绽放着灿烂的未来。
慢慢地,我抬起头,看着远处江面上洒落的星星,用心去感受,自己变得更加安静,仿佛距离一切烦恼变得更远,回归自然当中,和这里最原生的一片美景交融在一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刻,心情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
转眼,时间已经过去,夜幕降临,只余下一片幽幽的月光在江面上泛着的柔和的光。
只是,那五彩缤纷的花朵依然还在,如昨日一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神采,好似在等待着我的回归。
即使这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改变,也只有这一份永恒的幸福,让我撑起多少岁月的波澜,去追寻独一无二的缤纷花开。
2021年《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学习资料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21年《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涵盖各学科分类和各类其它学习使用的资料,如:图书书籍,学习课件,视频教程,课后答案等,以下是收集整理的2021年《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学习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杜甫〔唐代〕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译文: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这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含诗词解析——107江畔独步寻花两首
107《江畔独步寻花两首》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 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2)独步:独自散步。
(3)塔:墓地。
(4)一族:一丛。
(5)无主:没有主人。
(6)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7)蹊:小路。
(8)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9)娇:可爱的样子。
(10)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译文其五:黄师塔前那一江的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其六: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博文小故事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感到很满足,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一组诗。
诗文赏析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作者逸事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
让爷爷很生气。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七)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七)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我们前面讲到,老杜设想着有人请他去百花楼喝酒,赏舞,赏花,到底有没有呢?我们继续来看《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原诗:“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字词典故“黄师塔”:【和尚的墓塔。
(蜀人称和尚为师)】赏析杜甫说,依然独自一人,来到了“黄师塔”的跟前,它伫立在江水的东边。
春光如此美好,让我有了慵懒春困的感觉,于是倚靠在塔身上,吹着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字词典故“簇cu4”:【聚集的团或堆。
】赏析杜甫说,不经意间,瞧见眼前有一簇盛开的桃花。
要说这百花楼喝酒赏花呢,还得有人请,这里野外的桃花那就是没有主人的吧。
那,我就是它们的主人了,可是我是应该爱这株深红的桃花呢,还是爱那株浅红的?老杜一点都不贪心,不过似乎也怕自己的偏爱冷落了其中的任何一朵花,他已然融入了这个春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来看《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其六原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字词典故“蹊xi1”:【小路。
】“黄四娘”:【据说是杜甫的邻居。
】赏析杜甫说,往回走了,经过“黄四娘”家的时候,发现她家外面的小路上,满满都是花,那千朵万朵的,把树枝都给压低了。
关于“黄四娘”的身份,历史上有各种猜测,这似乎没有必要。
老杜是独自出来江畔散步的,他曾经描写过自家的环境,附近没有村庄,旁边也只住着两三家。
什么样身份与职业的人会住到和老杜一样偏僻的地方呢,都不太可能,所以正常理解就是一个农村妇女。
老杜在这里也已经住了近两年了,认识周边的邻居很正常。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字词典故“留连”:【留恋不舍。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_黄师塔前江水东_唐诗鉴赏_唐_杜甫
鉴赏
本诗是第五首,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 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 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 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 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 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 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 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 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 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 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 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 集》。
译文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暖容易懒倦,沐浴 着和煦的春风小憩一下。 一株无人照管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那深红 色的还是爱浅红色的?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 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 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 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时 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 三年)春暖花开时节,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1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2 独步:独自散步。 3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塔:墓地。 4 懒困:疲倦困怠。 5 一簇:一丛。 6 无主:没有主人,自生自灭,无人照管 和玩赏。 7 爱:喜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 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 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 第五首写黄师塔前的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 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 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 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 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 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师塔前江水东
描写
江 畔
春光懒困倚微风
独
步
寻
桃花一簇开无主
花 议论
可爱深红爱浅红
动静结合 抒情言志
安定生活 悠然自得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 大自然的百般妩媚使得诗人也不知道是"深红" 美,还是"浅红"美。 表达了诗人对春风及眼前 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一位黄 姓僧人的墓。 东:向东流。 懒困:又懒又困。 倚:yǐ 靠。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诗境感受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这两句诗人用清新的语句, 勾勒出一幅江水东流、春光 明媚,微风轻抚的画面。
诗境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 杜甫
了解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初 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世称“诗 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唐 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 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一生写诗1500多首,1400首诗词流传至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 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了解背景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译文赏析通用9篇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译文赏析通用9篇杜甫诗歌成就篇一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2017年第2期孩子受到老人过分的娇惯与保护,根本不必有任何“说”,就已有人为他准备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学话的情况也会迟误,因为他根本没有“说”的机会。
基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我和家长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他们认识到与孩子有效沟通和鼓励孩子表达的重要性,建议他们每天和孩子一起收听班级电台中的节目,模仿故事中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对话,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
在幼儿园,我也为孩子创造和同伴交往、交流的多种机会,尽可能的提供一切让他开口说的机会。
一学期下来,效果很明显,从很难开口到现在愿意说、想说、敢说,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也一点点的建立。
有一天,他的外婆和妈妈含着泪,激动的告诉我:“吴老师,他会念儿歌了!!我们真的很感谢您!”这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电台的力量和教育的责任。
五、小小电台,推广公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何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回味,而我们的主动参与增添了孩子成长的色彩。
在班级电台的节目中,我有针对性的搜集、录制多种文学作品。
针对年龄与能力不同的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重点在于鼓励孩子想说、敢说、大胆说,哪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积累,都是成长的脚印,它记录的不仅是孩子成长中稚嫩、珍贵的童言童语,更重要的是在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激发了孩子大胆表达的自信。
一年多的尝试与积累,通过班级电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语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很多好成绩。
在武汉市的经典诵读活动大赛中,作为最小参赛者,牛牛小朋友将他在电台中积累的经验活灵活现的运用在舞台中,获得“幼儿组优秀奖”。
在江汉区童书童梦“我家的好习惯宝贝”比赛中,平时言语很少的孝孝获得了讲故事一等奖。
在幼儿园的经典诵读、升旗讲话等每一次活动中,许许多多的孩子们越来越大胆自信的展现自己。
公益推广,让家长看到、学到新的理念、好的方法,让孩子们收获的是获益一生的自信与喜悦。
现在,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建自己的个人电台,在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有着一群和我一样热爱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我们正一起通过武汉经济广播“家有好爸妈”中的节目将“小电台,大智慧”与全省1+8城市圈的广大听众分享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杜甫
了解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初 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世称“诗 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唐 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 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一生写诗1500多首,1400首诗词流传至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 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桃花一中疑问句写出了 桃花的多姿与美丽。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 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一丛丛桃花盛开着,仿佛是没 有主人。 究竟是深红的桃花可爱还是浅 红的桃花可爱?
黄师塔前江水东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描写 春光懒困倚微风 安定生活 悠然自得 抒情言志 可爱深红爱浅红 动静结合
桃花一簇开无主 议论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 大自然的百般妩媚使得诗人也不知道是"深红" 美,还是"浅红"美。 表达了诗人对春风及眼前 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一位黄 姓僧人的墓。 东:向东流。 懒困:又懒又困。 倚:yǐ 靠。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诗境感受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这两句诗人用清新的语句, 勾勒出一幅江水东流、春光 明媚,微风轻抚的画面。
诗境感受
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 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 花,你会有什么感受? 惊喜
深红的桃花如火,艳丽,很美,粉红的又像天上 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 丽,还是粉红的美呢?作者这时问自己:可爱深 红爱浅红?但是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 丽还是粉红的美。但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
了解背景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 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 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