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骨转移
医学知识一前列腺癌骨转移幻灯
ZOM150119170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导致严重的骨并发症
•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 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
FDA将SRE作为新药批准的准确有效的评价 指标,减少SRE的发生那么表示临床获益。
+
康复科
骨转移基础治疗(对症支持a
+双膦酸盐b±全身治疗d)
肿瘤科
骨转移基础治疗(对症支持a+双 膦酸盐b±放疗c ±全身治疗d)
再 评
±
估
酌情选择全身放射性核素治疗f
核医学科
骨转移基础治疗(对症支持a+双
膦酸盐b±放疗c ±全身治疗d)
+
手术治疗h或支具、外固定矫形器
治疗
骨科/外科
骨转移基础治疗(对症支持a+双
ZOM150119170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
SRE明显缩短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生存期
%
ZOM150119170
研究纳入35,912例新诊断的乳腺癌患者,随访8年。
生 存
59%
率
(
)
40.2%
无骨转移 骨转移,无SRE 骨转移+SRE
2.5%
因严重疼痛而进行放疗
骨手术
脊髓压迫
高钙血症
来自“扬帆方案〞调研数据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25
ZOM150119170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骨转移疼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 放射治疗用于骨转移的主要作用:缓解骨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减轻照射区病灶进展1
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方法
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方法
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方法包括:
1. 放疗:放疗可用于改善疼痛、控制病情,也可用于预防或延缓骨转移的发生。
现代放疗技术能精确照射骨转移病灶,缓解疼痛,有效控制病情。
2. 化疗:化疗适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和生存时间,但对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有限。
3. 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减轻疼痛和缓解骨转移病程。
然而,长期使用激素会引起其他副作用。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前列腺癌治疗新方法,针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定表面蛋白或调节分子进行靶向攻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手术治疗:手术适用于早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骨质疏松。
总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方法必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考虑,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详细描述
这些疾病也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 重影响。对于这些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等。同时
,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等。
05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防与康复
神经压迫症状
骨转移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肢体麻木、无力 或截瘫。
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部位发生骨折,多见于脊柱、骨盆等承重 骨。
高钙血症
骨转移导致骨质溶解,血钙升高,引起恶心、呕 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X线检查
显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征 象。
CT检查
显示骨质破坏程度、范围及周 围软组织情况。
骨痛
总结词
骨痛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表现为骨骼疼痛、酸痛或刺痛等。
详细描述
骨痛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细胞对骨骼的破坏和 压迫神经根。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可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神经阻滞等治疗 方法缓解疼痛。同时,针对前列腺癌进行治 疗也是缓解骨痛的重要措施。
其他骨相关疾病
总结词
要点二
生活质量评估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活动能力、 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助于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根据前列腺癌的TNM分期,骨转移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晚期前列 腺癌骨转移的预后较差。
病理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高 级别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差。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精选文档
骨转移病变的后果:骨相关事件
诊断骨转移后1年内SRE的发生率
The Cost of Treating Skeletal-Related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m J Manag Care. 2019;14(5):317-322
近78%的前列腺癌患者至少会有一种SRE的发生 两种以上SRE的患者,第一种与第二种事件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9个月
病例报告
• 查ECT全身骨显像提示颅骨、颈胸腰骶多个椎体、双侧肋骨、双侧肩 关节、双侧肩胛骨、双侧骶髂关节、骶骨、双侧髂耻坐骨、双侧股骨 上端放射性分布增高浓聚。呈超级骨显像征象,考虑多发性转移性骨 肿瘤。20日转入泌尿外科。
• 治疗方案:比卡鲁胺片 50mg 口服 每日一次+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 3.6mg 皮下注射 每月一次内分泌治疗,同时服用氯膦酸二钠1600mg 每日一次抑制骨质破坏及止痛等对症支持处理。 • 患者疼痛好转,于2019年1月1日出院。
DePuy V, Anstrom KJ, Castel LD, et al. Effects of skeletal morbidities on longitudinal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Support Care Cancer, 2019,15:869-876.
Brown JE, Cook RJ, Major P, et al. Bone turnover 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prostate cancer, lung cancer, and other solid tumors. J Natl Cancer Inst, 2019,97:59-69.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共识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规范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恶性疾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现阶段也呈逐步上升趋势。
由于我国前列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尚不普及,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骨骼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表现。
对于此类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转移及其相关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发病机制前列腺癌骨转移以成骨性病灶为主。
而且成骨性病灶以结构紊乱、不稳定的成骨性改变为主,并且成骨性改变和溶骨性改变同时存在。
目前认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Baston脊椎静脉丛转移至脊柱。
该学说主要认为脊椎静脉丛无静脉瓣,而且脊椎静脉丛与胸腔静脉丛、腹腔静脉丛、肋间静脉丛等彼此相通,此静脉压力低,当胸腹盆腔因各种原因导致压力增高时,静脉内的肿瘤细胞可以不经过肝、肺而直接进入Baston 脊椎静脉丛,从而转移至脊椎和骨盆;另一种是基于Paget的种子和土壤学说。
该学说认为,种子是前列腺癌细胞,土壤是骨骼。
前列腺癌细胞与骨骼处于一种微环境中,骨微环境的固有生物学特性为前列腺癌细胞提供了着床的条件,同时前列腺癌细胞破坏骨基质降解释放的细胞因子反过来调控骨的微环境,刺激了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近年研究还显示原发灶对转移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原发病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直接影响远处转移灶中的转移克隆生长,但具体作用机制仍在探索研究中。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多步骤、多环节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多种趋化因子、整合素、黏附因子、细胞外基质、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均可能参与其中。
临床表现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部分晚期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超过3/4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大约50%的患者初诊时即有骨转移的发生。
前列腺骨转移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脊柱,颅骨转移者少见,在外周骨中最易转移至四肢骨,其中以股骨最为多见。
骨转移灶会引起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等症状。
前列腺癌扩散到骨的生存期有多久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
临床上,不少前列腺癌患者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晚期,出现了扩散和转移,而转移到骨头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前列腺癌扩散到骨的生存期是多久呢?临床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最多,虽然骨转移不会造成患者死亡,但是由于受到骨痛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病情恶化,还会出现偏瘫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骨转移能活多久,每个人病情严重程度,体质,选择的治疗方案,心态,护理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生存期也不一样,建议患者还是积极的治疗。
前列腺癌晚期出现骨转移应该及时治疗,前列腺癌晚期出现骨转移很难治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避免其继续恶化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在临床上,骨转移的治疗主要是放化疗为主,放化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恶化,改善症状,疼痛减轻,但是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会杀死人体的正常细胞,当正常细胞受到损害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
建议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中医药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注重的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临床上,在众多的中医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应用广泛。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毛正阳(化名),男,71岁,郑州市人,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2010年7月,毛正阳确诊为前列腺癌,且全身骨转移,于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2个疗程,未放疗。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治疗
治疗
• (一)骨改良药物治疗 • 1.双膦酸盐类药物 • 双膦酸盐有较强的骨亲和性,能特异地与骨质中的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
胞活性,从而抑制骨质吸收。唑来膦酸治疗推荐:预防SERs;治疗恶性高钙血 症;预防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患者的骨量减少。 • 2.地舒单抗 • 地舒单抗是特异性靶向RANKL的全人源的单克隆抗体(IgG2单抗),可阻止 RANKL和RANK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骨溶解,增加骨密度。 地舒单抗治疗推荐:预防SERs;治疗双膦酸盐无法控制的恶性高钙血症;预防 接受ADT治疗患者的骨量减少。
• 前列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骨盆、脊柱,颅骨转移者较为少见;外周骨中, 股骨发生转移的概率大于四肢骨。
• (1)脊柱骨转移灶可能引起脊髓压迫,患者可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甚至引发 截瘫。
• (2)广泛骨转移的患者可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如疲劳、消瘦、贫血、甚至全身 多器官衰竭。
• (3)伴有高钙血症的患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 肠道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未及时纠正高钙血症的患者还可出现恶性肿瘤恶 液质症状。
影像学检查已经明确提示存在骨质破坏的患者不必常规进行。但当SPECT全身 骨显像检查发现孤立性骨病灶,怀疑为骨转移且影像学检查显示无骨质破坏征 象的患者,需通过骨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骨转移。
诊断
• 7.骨代谢标志物(BMs) • BMs如碱性磷酸酶等可反映骨的代谢状况,当肿瘤骨转移时,骨的重塑过程明
诊断
• 早期诊断可及时预防和治疗SERs,减少或延缓SERs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当 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怀疑是否出现骨转移:
前列腺癌晚期会骨转移吗?
前列腺癌晚期会骨转移吗?概述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早期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
然而,当前列腺癌发展到晚期,特别是转移性阶段,骨转移成为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前列腺癌晚期是否会骨转移,以及骨转移的原因、症状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前列腺癌的骨转移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常见特征,估计约80%的前列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骨转移。
当前列腺癌细胞扩散到骨组织时,它们会破坏正常的骨结构,并在骨组织中形成新的癌症灶。
骨转移的原因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几个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1.血液循环:前列腺癌细胞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液输送到骨骼。
这种转移方式称为血行转移。
2.骨髓间质:前列腺癌细胞可以通过与骨髓间质的相互作用来逃避免疫系统,从而在骨骼中形成新的病灶。
骨转移的症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症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疼痛:骨转移可以导致骨骼疼痛,通常在脊椎、髋关节、股骨颈以及肋骨等部位出现。
2.骨折:骨转移会使骨骼变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
3.骨骼变形:骨转移可以导致骨骼的异常生长和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骨转移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
骨转移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怀疑前列腺癌是否已经发生了骨转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骨扫描:骨扫描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检测骨骼中是否存在癌症灶。
2.X射线:X射线可以用于观察骨骼的异常情况,如骨折、破坏等。
3.骨髓活检:有时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骨髓活检来确认前列腺癌是否已经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的治疗治疗前列腺癌晚期的骨转移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和多学科的治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来延缓骨转移的进展。
2.放疗:放疗可以用于缓解骨疼痛和减少骨折的风险。
3.手术治疗:在某些病例中,骨转移可能会导致骨骼的严重破坏,需要进行手术来修复或稳定骨骼。
前列腺骨转移治疗方法
前列腺骨转移治疗方法
前列腺骨转移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是常用的控制前列腺骨转移的方法。
药物如雌激素,抗雄激素药物(如双联脱醇、醋酸阿比特龙)等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分裂。
2.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破坏前列腺癌细胞的DNA,抑制肿瘤的生长。
对于局部前列腺骨转移,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骨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骨化疗:骨化疗适用于弥漫性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注射二磷酸氮化钠等药物,促进骨组织修复,减轻骨痛。
4.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骨转移灶,以减轻疼痛和骨折风险。
以上治疗方法通常会结合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伴随着治疗,还需要进行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来监测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出现骨转移很痛苦 中医治疗可标本兼治
前列腺癌出现骨转移很痛苦中医治疗可标本兼治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威胁男性的身体健康。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晚期,已经出现了转移扩散,而骨转移是常见的转移方式,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那么出现骨转移应该怎么办呢?当前列腺癌转移到骨时,可引起转移部位骨痛。
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骨、肋骨和肩胛骨,约60%的晚期患者发生骨痛,常见于腰部、骶部、臀部、髋部骨盆。
骨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而某些患者则表现为间歇性疼痛。
骨痛可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也可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游走性疼痛,让患者非常痛苦,建议及时进行治疗。
前列腺癌疼痛治疗应在有效控制疼痛症状同时,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做好日常营养保健护理与饮食调理,提高身体免疫力。
另外,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在出现疼痛第一时间采取恰当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取得满意疗效。
随着疼痛频率及程度不断的发展,单纯的小剂量镇痛药物已起不到预期的止痛效果。
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疼痛治疗,应该避免采用毒副作用大、易成瘾的西药镇痛剂来取得暂时止痛效果。
大部分患者朋友因为体质的关系及病情的发展,最好是采取中医抗癌治疗,能很好的抑制杀灭癌细胞,软化缩小肿瘤,减少因肿块压迫导致的疼痛发生。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减少骨转移,防止疼痛的发生。
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及有效的控制原发癌肿外,还应注意及时有效的控制转移癌灶,减少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软化缩小肿瘤能有效的减少疼痛,防止疼痛的加重和反复。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
该疗法是由出身于中医世家,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无压力。
前列腺癌晚期发生骨转移怎么治疗.
前列腺癌晚期发生骨转移怎么治疗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自发倾向极为罕见。
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可以预见,前列腺癌发病率将进一步增高,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因此,前列腺癌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前列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每年应进行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1次的相关检查以监测前列腺癌。
袁希福专家建议前列腺癌症状早知道,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前列腺癌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四期。
而前列腺癌发展到晚期的症状是什么呢?袁希福专家说,主要是出现骨转移。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
目前临床上普遍接受的有效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方法是直肠指诊检查加血清PSA浓度测定。
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癌的硬结区,认真仔细的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怎么回事?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
最常见的也是最早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表现是骨骼的疼痛。
持续的钝痛,常常影响患者的食欲及日常的生活节奏,以致病人日渐消瘦,痛苦不堪。
其次,由于骨头一点一点地被肿瘤细胞“吃掉”,转移的骨骼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如果肿瘤细胞侵犯了病人脊柱椎体的话,那么椎体塌陷将引起脊髓受压迫的症状,这会使治疗更加棘手。
前列腺癌早期往往对男性雄激素的抵抗治疗是敏感的。
前列腺癌骨转移晚期还能活多久?
前列腺癌骨转移晚期还能活多久?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在诊断为前列腺癌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转移情况,这通常意味着疾病已进入晚期。
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了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晚期的生存期望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生存期望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有所差异。
生存期的预测1.骨转移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通常较短,但具体的预测因人而异。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肿瘤分级和骨转移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Gleason评分是评估前列腺癌肿瘤组织恶性程度的指标,分为2-10分,分数愈高表示肿瘤愈恶性。
通常来说,Gleason评分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
3.骨转移的程度也是判断生存期的重要指标。
如果骨转移范围广泛且病情严重,生存期可能会更短。
4.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会影响生存期。
年龄较大且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生存期往往较短。
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1.诊断时的病情:在诊断时,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此时可能已经出现骨转移。
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生存期。
2.个体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生存期有重要影响。
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肺病等,将影响患者对癌症的耐受性。
3.治疗反应:患者对不同治疗方式的反应也会对生存期产生影响。
有些患者可能对放疗或化疗反应较好,延长了生存期;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对治疗产生抵抗,生存期较短。
4.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生存期也有影响。
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反,沮丧和消极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加速病情恶化。
改善生存期的因素1.综合治疗:针对骨转移晚期的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综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的进展,减少症状,提高生存期。
2.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骨骼扫描等,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1.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清生化指标、骨髓穿刺等方法。
其中,骨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ECT、MRI和PET/CT等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2.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期:根据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将骨转移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性骨转移。
分期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骨转移疼痛的评估和处理:通过疼痛评分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镇痛药物、放疗、介入治疗等。
4.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并减少骨转移病灶的体积。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性放射治疗和介入性手术,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局部切除骨转移病灶。
5.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全身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降低睾酮水平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6.骨保护治疗: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骨保护治疗药物有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类药物。
7.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管理:包括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处理并发症等。
严密的随访和及时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专家共识通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身体状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该共识也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骨保护治疗的综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要点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骨转移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规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疗过程,专家们制定了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
以下是其要点:1.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活检确认。
患者常表现为骨痛、疼痛加重、骨折等症状,血液检查显示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骨扫描、核磁共振(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骨转移灶,而骨活检可用于确诊。
2.分期与评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期评估有助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
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来确定疾病的分期。
3.个体化治疗: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常规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和手术等。
内分泌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注射激素、去势等。
放疗可用于控制局部症状和减少骨痛,手术主要用于减压和固定骨折。
4.维护骨健康:前列腺癌骨转移易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因此维护骨健康尤为重要。
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遵循营养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并通过合适的药物治疗预防骨质疏松。
5.生存期随访: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生存期随访非常重要,可通过定期检查PSA水平、影像学检查等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进展。
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骨痛、功能障碍、尿路症状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多学科协作: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相应的专家团队包括泌尿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医生、骨科医生等,他们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密切合作。
这些要点是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有助于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化的需求进行调整,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步升高,严重威胁我国男性健康。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无症状,部分晚期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超过3/4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约50%的患者初诊时即发生骨转移。
前列腺癌骨转移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脊柱,颅骨转移者较少见;在外周骨中,最易转移至四肢骨,其中以股骨最为多见。
前列腺癌骨转移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针对现阶段诊疗状况,如何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对肿瘤患者展开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命,是制定本共识的目的。
本文旨在解读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最基本的治疗方式,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是骨转移前列腺癌的基础治疗。
●手术或药物单纯去势手术去势可迅速降低睾酮水平并持续保持睾酮低水平;药物去势常见的药物包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和地加瑞克等。
●恩扎卢胺是一种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强效抑制雄激素受体的功能。
早在2012年8月,基于AFFIRM研究,恩扎卢胺首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多西他赛治疗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恩扎卢胺使患者总生存期(OS)从13.6个月提高至18.4个月(HR=0.63,P<0.001)。
之后,ENZAMET、ARCHES、PROSPER、PREVAIL等研究也证实了恩扎卢胺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良好获益。
●醋酸阿比特龙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途径的CYP17酶,抑制睾丸、肾上腺、前列腺癌细胞的雄激素合成。
COU-AA-301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可显著延长多西他赛化疗后进展的mCRPC患者的OS(15.8 vs 11.2个月)。
目前恩扎卢胺和阿比特龙被推荐用于症状轻微和疼痛明显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骨转移患者。
●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同时去除或阻断肾上腺和睾丸来源的雄激素。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作者:郭辉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3期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PSA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患者得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转移,甚至一些患者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
前列腺癌的转移部位分布广泛。
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远处淋巴结、肺和肝也是比较常见的转移部位,除此之外还有胸膜、肝、脾、肾上腺、胰腺、输尿管、肾脏、腹膜及腹膜后、乳腺、皮下组织、肌肉、腮腺,甚至睾丸、阴茎等部位转移。
前列腺癌复发包括生化复发、局部复发。
生化复发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其中约1/3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
对于局部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根治性放疗是成熟的治疗选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治疗后复发风险。
27%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和53%的根治性放疗治疗的患者10年内发生前列腺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准确地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概率,有助于选择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及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定义,国际上标准是连续2次PSA》0.2纳克/毫升。
对根治性切除术需全面评估是否发生临床复发、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还是远处转移,综合判断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直肠指检(DRE)。
难以区分良性组织瘢痕与肿瘤组织,23%~50%活检证实局部复发的患者DRE无异常。
放疗以后由于纤维化前列腺收缩,使DRE不能准确判断局部情况。
25%~65%患者存在肿瘤残余但DRE正常。
2.CT。
CT检测活检证实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36%,并且局部复发肿瘤需》2厘米才能被检出。
建议PSA《1.5纳克/毫升时不用CT检测局部复发。
CT的价值仅限于检测或监测晚期病变。
当PSA》20纳克/毫升,建議行骨扫描或CT确认复发的解剖位置。
3.MRI。
经直肠MRI检测术后局部复发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但目前技术仍未达到实时MRI引导下活检,不能病理证实。
骨转移治疗方案
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2.心理干预: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3.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治疗,提供情感支持。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骨痛程度、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等。
2.定期监测血钙、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3.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MRI等),评估肿瘤进展情况。
2.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心理支持
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
2.心理干预: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
3.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治疗,提供情感支持。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骨痛程度、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等指标。
2.定期检测血钙、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第2篇
骨转移治疗方案
一、前言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形式,多发生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原发肿瘤。患者常面临严重的骨痛、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方案旨在为骨转移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治疗策略,以减轻症状、提升生存品质、延长生存期。
二、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类型、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4.靶向治疗:根据肿瘤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等。
5.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提高患者免疫力,抗击肿瘤。
(二)放射治疗
1.外照射放疗: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局部骨转移灶,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
2.骨转移灶姑息性放疗:对于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症状,可进行姑息性放疗。
前列腺癌骨转移评分8分
前列腺癌骨转移评分8分1. 前列腺癌概述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老年男性。
在早期,前列腺癌通常生长缓慢且无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骨转移。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前列腺转移到骨组织中生长和扩散的过程。
2. 前列腺癌骨转移评分系统前列腺癌骨转移评分系统是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骨转移的程度和预后。
其中一个常用的评分系统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的Mirels评分系统。
Mirels评分系统根据四个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痛觉、局部压痛、X线表现和骨折情况。
每个因素都有相应的分值,最高得分为10分。
根据总得分,可以将患者划分为低风险(0-6分)、中风险(7-8分)和高风险(9-10分)三个组别。
3. Mirels评分系统的意义Mirels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程度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评分越高,表示骨转移越严重,患者的预后越差。
根据评分结果,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放疗或药物治疗等。
4. Mirels评分系统的应用Mirels评分系统适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决策。
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评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指标和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患者的骨转移情况。
除了Mirels评分系统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评分系统,如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值、骨扫描结果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5.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的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的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骨折和严重压迫性骨痛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骨折或减轻压力,以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放射源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从而减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前列腺骨转移】治疗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常伴显著的脊髓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以及其他的骨相关事件。
二碳磷酸盐化合物以及唑来膦酸尽管并不是常见用药,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减少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发生骨相关事件的常规治疗用药。
然而,一些新药物的出现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有可能提供更好的治疗措施来预防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及转移性骨痛。
在2012年9月28日(星期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举办的前列腺癌内科治疗进展的会议上,英国皇家马斯顿医院的顾问临床肿瘤学家,Chris Parker医生,回顾了现存的以及新出现的前列腺癌的骨治疗措施的相关数据,然后对于我们如何最佳的运用这些治疗措施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推迟骨相关事件和骨转移的发生提出了专业性的见解。
演讲开始时Paker医生首先评论说,目前对于一些老的骨靶向药物:如唑来膦酸、氯磷酸盐,我们缺少对于这些药物对生存率影响的统计,并且在唑来膦酸和狄诺塞麦对于总生存率的不同影响方面,也同样缺乏观察(狄诺塞麦是核因子KB配体受体激活剂的抑制剂)。
包括唑来膦酸和狄诺塞麦在内的许多药物都能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一些新药,如enzalutamide(一种新药,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尚未审批,丁香园8月的一篇新闻报道过)和阿比特龙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然而,早些年的数据显示,骨靶向的阿尔法粒子辐射药物:镭-223最能提高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14.9个月比安慰剂组11.3个月;HR 0.695;95% CI:0.581-0.832,p=0.0007),推迟骨相关事件发生((HR 0.64; 95% CI: 0.52–0.78, p<0.001)并提高生存质量(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P总分数27比安慰剂组18,p<0.05)。
以上数据提示对于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无论是未经化疗的还是化疗后,镭-223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药物。
应建议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纳可降低骨质丢失的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无高钙血症的患者建议进食高钙食物(如乳品、绿叶蔬菜)或/和补充钙剂,每日钙摄入量约1200 mg。
同时,建议患者每天日晒15-30分钟、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富含脂类的鱼、油、肝脏、强化乳品和谷类)或补充维生素D(400-800 IU/日)。
(2)加强锻炼:可根据健康状态和年龄选择适当的负重性体力锻炼,以增强骨骼和肌肉强度。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降低饮酒量、避免咖啡因摄入。
依据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程度将前列腺癌分为激素敏感型和激素抗拒型,两种类型的治疗原则存在差异。
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对于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方案有ADT(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和联合阻断雄激素治疗(CAB)。
ADT可加速骨质丢失,引起骨质疏松。
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保护患者骨健康,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证据水平为Ⅰb)。
最近研究进一步证实,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因此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骨转移(推荐分级为A级)。
对于已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但未瘫痪患者,建议对骨病变进行放疗的同时进行内分泌治疗;而对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在开始内分泌治疗后,可考虑手术复位固定。
鉴于ADT可引起骨质疏松,对无高钙血症的患者,建议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
推荐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预防内分泌治疗相关的骨质丢失(推荐分级A)。
推荐选用双膦酸盐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高钙血症(推荐分级B)。
激素抗拒型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约30%的晚期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激素敏感型患者12~18个月内分泌治疗后往往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型(AIPC)和激素抗拒型(HRPC)。
AIPC或HRPC骨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和双膦酸盐及姑息对症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可延长HRPC患者生存时间。
建议对于激素抗拒型患者,采用多西他赛为主一线化疗方案(推荐分级为A级)。
对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患者可建议其参加新药临床试验。
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治疗对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或初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的患者,应首选一线内分泌治疗联合双膦酸盐药物治疗,对HRPC伴有骨痛的患者,应考虑双膦酸盐、局部放疗、止痛药物、骨科手术以及核素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双膦酸盐可有效预防或延缓HRPC骨转移引起的SREs(证据水平Ⅰb),推荐对HRPC 骨转移的患者,在其他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双膦酸盐药物(推荐分级A)。
双膦酸盐类药物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长期应用。
不同类型双膦酸盐不良反应有所区别。
静脉输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致肾损害,所有静脉应用双膦酸盐都需行肾功能监测。
当血清肌酐≥正常值两倍或正常水平(<1.4 mg/dl)增加≥0.5 mg/dl或异常水平(≥1.4 mg/dl)增加≥1.0 mg/dl时,应暂停治疗,直到血肌酐恢复正常范围。
如果4~8周无法恢复,应停用双膦酸盐。
静脉输注含氮双膦酸盐长期应用可致下颌骨坏死。
拔牙或其他牙科手术史、戴假牙、同时使用抗血管药物是危险因素。
局部放疗体外姑息性局部放疗是局部止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使70%的患者疼痛缓解。
建议主要治疗单发和多发骨转移疼痛明显的部位。
1、适应症及治疗原则放射治疗是局限期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
早期患者(T1-2N0M0)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其局部控制率和10年无病生存率与前列腺癌根治术相似。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T3-4N0M0)治疗原则以放疗+内分泌治疗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其5年生存率几乎可达到100%!转移性癌可行姑息性放疗,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CT引导的螺旋断层放疗(TOMO放射治疗系统)不但克服了摆位误差,而且减少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可以治疗的剂量,达到更好的疗效,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可以说,先进的放疗技术已使早、中、晚期前列腺癌全部摆脱了无可奈何的境地。
2、高剂量照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发现在65—77Gy剂量范围,肿瘤的生化控制与剂量成直线关系。
同时,利用超分割5次*33.5Gy治疗前列腺癌的Ⅰ期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剂量达到提高生化控制率并降低复发率有可能实现。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的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以及螺旋断层放疗(TOMO放射治疗系统)已经可以在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照射剂量。
3、TOMO精确放疗CT引导的TOMO放射治疗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前列腺位置不确定的问题。
在对直肠、膀胱及股骨头的保护方面,通过剂量优化,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高剂量区域,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到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TOMO放射治疗系统技术将直肠和膀胱的急性及晚期不良反应均控制在2级以下。
止痛治疗止痛药物治疗是缓解骨转移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应遵循WHO基本原则进行。
首选口服及无创给药途径,依照阶梯给药、按时给药和个体化给药原则,注意具体细节。
骨科手术手术方法主要有固定术、置换术和神经松解术,可考虑选择性地用于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的患者。
病理性骨折很难愈合,多数患者放疗前需首先行内固定手术。
而脊髓压迫患者,可采用局部放疗和(或)外科减压及椎体固定术以避免神经损伤、保存或恢复肢体和膀胱等功能。
核素治疗核素治疗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症状的治疗手段。
89Sr和153Sm均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骨性骨转移,两者治疗骨转移骨痛有效率相似,为60%~80%,但疼痛缓解时间、毒副作用、重复应用时间间隔等不同。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3天疼痛加重,预示核素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核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
骨转移治疗后的随访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开始后,如患者接受了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即CAB 方案,推荐治疗开始后3个月每月检查肝功能,如肝功能连续无异常后可每3个月检查1次。
推荐每3个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PSA、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等。
病情稳定者不推荐常规行影像学检查。
对内分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PSA升高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者,建议行骨扫描、超声检查、胸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并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
在前列腺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至少有65%-75%的患者将发生骨转移。
在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85%-100%存在骨转移。
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资料,但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骨转移却较常见,发生率甚至高达85%。
前列腺癌骨转移可导致患者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
去势治疗(ADT)可加速骨质丢失,进一步增加SREs的发生率。
SREs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治疗费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生存率。
现已证实,ADT联合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减少并延缓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
我们参考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欧洲泌尿外科协会以及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制订的《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编写了《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年版),所推荐的治疗方案具有Ⅲ级以上证据水平。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对《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年版)进行了修订,制订了《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年版)。
临床表现前列腺血管与椎静脉丛(Batson丛)有广泛的交通,因此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好发于脊椎、骨盆、肋骨和长骨近端等部位,以中轴骨转移为主,且往往表现为多灶性转移。
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主要是成骨性病变(约占95%),其次为混合性(约占5%),而单纯溶骨性转移少见。
但转移性骨病变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常发现成骨和溶骨病变并存。
约80%伴有骨转移的患者无相关临床表现,仅有18.5%的骨转移患者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活动障碍、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校正后血清钙浓度≥2.7 mmol/L)等。
患者通常在确诊前列腺癌转移后的10个月左右出现首次SREs,急性SREs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短。
伴有中度至重度高钙血症(校正后血清钙>3.0 mmol/L)的患者可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和肾衰竭。
诊断高危因素初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指标均可视为骨转移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骨转移的相关检查(推荐分级B):(1)伴有骨痛或病理性骨折;(2)PSA ≥20 ng/ml;(3)碱性磷酸酶升高;(4)高钙血症;(5)Gleason评分≥8分;(6)临床分期≥T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