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 海的形势稳定下来。
3.影响: ①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 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友好往来,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 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方面: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 来未能持续。
和平友好往来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泰国)
榜葛剌进麒麟图
(二)戚继光平倭
1.从元朝末年起, 日本海盗不时在我 国东部沿海骚扰, 被称为“倭寇”。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 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2.明中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 走私活动猖獗,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
皇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 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 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 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 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 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 当国10年。因此史书记载“阁权 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 相名尔”,真的是这样吗?说说 你判断的理由。
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 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 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史称“郑和下西洋”。
1.朱元璋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整,导致政局动荡,威胁皇权 的教训;
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 矛盾激化
3.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
3.影响:
1.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丞相制度被废除,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专制 皇权发展到高峰 3.加重皇帝政务负担,精力不够,影响行政办事效率
——《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影响: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 上的地位,导致宦官参政,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4)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内阁制的特点)
宰相制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 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 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明朝建立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 动乱波及全国。
佃农出身的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 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明太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 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问题:(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作了
哪些改革?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 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 1380年,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 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 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废丞相原因
内阁特点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 专制诸司…
——《明史》卷72《职官志》
1.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 2.始终没有取的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 构(性质) 3.职权范围模糊,不能正式统领六部受到司礼监牵制甚至是 控制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 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2.废宰相制度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 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 刑。”,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 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制约;但皇帝政务繁 多,难以应付。
3.设内阁
1、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形成与发展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助章奏,并 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 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 (3)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 意见,称为“票拟”,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批红”
票拟也称票旨,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是内阁大臣草拟各
Y(政治地位上升情种况奏)疏的处理意见,
顾问, 参与 侍 机密 从 事务
用小票“墨书部贴权在尽奏归 章上,供皇内帝阁参”考 票使用 拟 权

顾 决策



X(时期)
图 O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批红
“奏章先由大学士看过,拿小签条写出意见,送入宫中,称 作‘票拟’。皇帝看过后撕下签条,用红笔抄批,成为正式 的谕旨,称为‘批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宰相
内阁制 内阁首辅
相似 地位
不 (权力来源) 同
职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行政制度赋予
非法定,咨询机构
皇帝个人意愿,信任
参与 决策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 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对皇权 作用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 化的产物
说明: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