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8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
考向1 考向2
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
考点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农业生 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考向1 考向2
农业地域的形成特点分析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向 2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 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 (2)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地形条件。 (3)试分析该区域马铃薯能销往全国的原因。 (4)有观点认为内蒙古应当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阐 述理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2.对地形的改造 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坡度适度 的地带可以开辟梯田,地势崎岖的地带可以平整土地。 【案例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辟梯田,缓 坡种植茶树,发展立体农业。 【案例2】 菲律宾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案例3】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在黄土塬地区,平整 土地,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种植业。
[答案] (1)D (2)A
21
“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五) 业自然条件的改造案例
[知识整合]
中外农
22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 件,这些自然条件匹配好的地方,农业较为发达。但是自然 因素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 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
5
超链接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课件展示更直观 见课件光盘]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对其区位因 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 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6
7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0
[解析] 第(1)题,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 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面向 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 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 确。第(2)题,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 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 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 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 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 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 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 溉关系不大。综上,选项A正确。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6307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农 业的区 位选择 课件新 人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 ___光__热___、土壤的改造或对_市 ___场____、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 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___类__型___和 ___规__模___。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 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 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园艺业、_乳__畜__业___等应布
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 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
利的交通。
的地方。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
科 技
机械
化肥 良种 冷藏
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 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使单产量提高。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 范围。
__技__术__ 条 件 的 发 展 和 改 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 业的区位条件。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农 业的区 位选择 课件新 人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市场
交通条件
扩大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农 业的区 位选择 课件新 人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农 业的区 位选择 课件新 人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3.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 枳”(__气__候____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___地__形___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 花卉棚”的变迁(__市__场____因素)。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的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限制性因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 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首当其冲缺一不可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 农业生产的分布。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 导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B.交通运输便捷
A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 C.提高研发水平
B.拓展国际市场
B
D.增强国际影响
(2021·河北高考真题)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用猕 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下图)。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 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
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因素,即要 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再进行逐一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
说出下面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河西走廊和南疆的粮棉生产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主导因素
光照: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
养分的积累
名词辨析: 热量VS光照
①热量是指温度。②光照就是太阳辐射。
生长期VS生长周期
①生长期是指植物能够生长的时期,影响其积温的高低,纬度 越低,积温越高,生长期越长。 ②生长周期指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周期,热量越高,生长 周期越短。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新人教版

[ 例 2] (2019 ·海南高考 )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
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 ? 。该村主要
(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3. D 4. B 5. C [ 第 3 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
主要是为了导水、 箱底储水, 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第 4 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
命题视角一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
一种珍贵的蔬菜。 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 浙江杭州西湖、 湖北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
大莼菜生产基地。据此回答 1~2 题。
1.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 )
A.湿寒的山谷
变化特点 比较稳定
变化较快
1
等 [ 特别提醒 ] 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基本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 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 同的特征。 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有利影响
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不合理生产强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

[考点一线串] 1.农业地域的影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成因
3.案例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条件 气候
自然 地形 因素 土壤
水源
区位优势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区位条件
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
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
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图文材料中有以下关键信息: (1)从文字资料“种植小麦”“饲养绵羊”“农产品输出
的地方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
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区位 因素
科技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
机械
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定稿版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第一讲农业区位选择(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4.学会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复习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③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生(看图片,思考)什么是农业师(讲解)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出。
广义上包括农(耕作业)、林、牧、渔业。
(设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所以农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同。
在地理上,我们把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称之为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推进新课师:农业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核心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合作探究]阅读?三维设计?104页考点一,思考以下问题: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什么?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自然要素上?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最新最全)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 产品的品质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 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
降水
分配影响土地的利 用状况、生产能力
等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 和耕作制度[注意:分析 自然条件的重难点是气 候条件,注意要从不同 气候类型(光、热、水及 其组合状况)来分析其对 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 影响 ]
3.以图文材料或时间、过程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环境 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结合时事材料,考查世界和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导学
基础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 含 义 : 一 是 农 业 生 产 所 选 定地的理__位__置____ , 二 是 农 业 与 地__理__环__境__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__业__土__地__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考点研析
二、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1.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 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故 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 蛋业、蔬菜业等。 3.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 源丰富的地区。 4.交通运输。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 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考点研析
►方法技巧 区分几种关键的区位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 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 “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主要区位因素(yīn sù)及主变要化方特面点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_气__候__、地形、土壤、_水__源___等
社会经 济因素
市__场___、劳动力、交通运输、政 策、_科__技__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比较 稳___定__
变化较快
第四页,共46页。
1.概念:一定地域和一定历_史__(l_ìs_h_ǐ)_发__展__阶段,在社会、经 济、科技和自然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农业生__产__(_s_h_ē_n_g_c_h_ǎ_n_)_地。区
1.内蒙古乌兰察布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相比,适合马 铃薯种植的相似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高
B.地势起伏大
C.气候温凉
D.气温年较差大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2.乌兰察布利用网络推销方式,缓解了该地马铃薯滞销 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信息畅通 B.农业技术提高 C.政策导向得力 D.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第1题,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纬度高,与安第斯 的高山区一样,都有气候(qìhòu)温凉的优势。第2题,用网络 推销,使市场信息畅通,从而有利于马铃薯的销售。 【答案】 1.C 2.A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山东寿光蔬菜每年交易量约40亿吨,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 城市甚至世界。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据 此回答3~4题。
3.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得益于改善了下列 区位因素中的(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源
4.寿光蔬菜得以在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市场销售, 主要得益于( )
如下: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什么?(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有何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易误点拨]__气候因素中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什么是农业地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成因与实质是什么?(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是什么?(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特别提醒](1)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
(2)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

(1)下表反映(fǎnyìng)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 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甲 乙
粮食作物 水稻
春小麦、玉米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等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 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 甲 、 乙 两 商 品 粮 基 地 所 属 的 农 业 地 域 类 型 甲 是 ________,乙是________。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 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3)改良(gǎiliáng)土壤,使之适宜农业发展,提高产量。 如东北的沼泽土改良(gǎiliáng),黄淮海盐碱地的治理,南方 山区红壤的改良(gǎiliáng)等。
(4)开发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干旱地区农业发展 的影响,包括节约用水,引水灌溉。如河西走廊、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南疆绿洲农业。
劳动力
对农业生产影响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足,需 要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
—灌溉农业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使产品及时运往市场,使市场的影响 地域范围扩大
国家的政策及政府干预
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业生产的 类型和经营方式及农产品的成本和质
量
举例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的灌溉农业;新疆的
黑龙江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得以
改善。
【答案】 B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3.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喜”字梨,“福”字苹果等,
这主要是因为
()
A.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
B.销往欧美等西方国家,适应外国人的心理
C.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xūyào),即市场的需求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全程揭秘课

案例
市场
市场经济下最终决定农 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影响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和商品率
政策 干预农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 农业的发展
海南岛的水果蔬菜能快运 到北京
国家对种粮大户的帮扶, 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工业基础
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 肥等生产资料;为一些农 产品提供市场等。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工业提 高了东北农业机械化水平
根据图例和图上信息,乙 地形在200m以上,丙在 200m 以下,地形平坦; 丙位于河流中下游,水源 较乙地充足。
技术
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产 量、质量和转化、销售
冷藏保鲜技术扩大芬兰鲜 花市场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
3、农业区位考查的几种设问 (1)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第一注意是什么农业类型,侧重点有不同;第二要全面分析。
(2)评价影响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注意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陡坡开垦
引起水土流失
只用不养
土壤肥力下降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
土壤污染
大水漫灌
土地盐碱
过度开垦湿地等
生物多样性破坏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
5、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农业区域因素及其变化2019·北京卷,36(3)2019·全国Ⅱ卷,362018·海南卷,8~92016·全国Ⅰ卷,36(1)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与变化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2017·全国Ⅲ卷,36(3)(4)2015·重庆卷,6~7,9以某区域农业分布示意图或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两大类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政策、交通运输、科技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改造。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影响很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农业地域的典型代表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生产特点:耕作业(种麦)和畜牧业(养羊)相结合。
(3)区位条件:①气候暖湿;②土壤肥沃;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⑤机械化程度高;⑥科技发达;⑦市场广阔。
(4)三大突出优势①土地交替使用——种麦、养羊和轮耕交替进行,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②农事交替进行——种麦和养羊的忙季错开。
③比例市场决定——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调整种麦和养羊规模。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18·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回答(1)~(2)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材料“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分析,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A正确;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D错误;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优越不符合事实,C错误;我国山东省交通便利,因此在交通上荷兰无明显优势,B错误。
第(2)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
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B正确、A错误。
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C、D错误。
答案:(1)A (2)B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品质,不同作物对光照、热量、水分的条件要求不同地形—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的垂直分异使不同高度上的作物不同土壤—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分析如下: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对园艺业、乳畜业等影响较大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科技—培育良种,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但影响程度不同,往往有一种或几种占主导地位。
判断某地主导区位因素,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图的判读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图的判读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备用】(2019·北京卷,36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回答下题: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设问的两个中心词为多种和优质,解答时围绕这两点来答就好。
答案: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2019·四川成都高三质检)以色列南部某农业区内,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3)题:(1)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的主要目的是( )A.对作物根部保温B.收集露水和雨水C.抑制杂草的生长D.抑制风力侵蚀土壤(2)塑料盆内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许多凹槽,凹槽可以( )A.防止高温膨胀变形B.增加对阳光的有效反射C.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增加底部空间,利于根部生长(3)该地将农产品销往欧洲效益最佳的季节是(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解析:(1)B (2)C (3)A 第(1)题,以色列主要属于干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的主要目的是收集露水和雨水,缓解缺水问题,B对。
没有形成密闭空间,不能对作物根部保温,A错。
覆盖在植物根部,对抑制杂草的生长、抑制风力侵蚀土壤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C、D错。
第(2)题,塑料盆内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许多凹槽,凹槽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水的可能性,C对。
安装在作物根部,暴露在阳光下,目的不会是防止高温膨胀变形,A错。
凹槽越多,越能减少对阳光的有效反射,B错。
位于地表,不能增加底部空间,D错。
第(3)题,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冬季作物不能生长。
以色列纬度较低,冬季农产品长势好,该地将农产品销往欧洲效益最佳的季节是冬季,A对。
春季、秋季、夏季区域间差异小,不是最佳季节,B、C、D错。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2015·重庆卷,6~7,9)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邻近市场D.资金雄厚(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3)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果树、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周围,因此其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邻近市场。
第(2)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以种植小麦和养羊为主。
图中②区域农业主要以畜牧、种植玉米为主,为混合农业,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相似。
第(3)题,④区域植被以森林为主,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会破坏原始自然环境,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
答案:(1)C (2)B (3)B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优势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生产优势如下所示:2.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如在缓坡修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不合理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土地退化、沙化,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和土壤受污染,进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进行耕作,减弱了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导致水土流失,使地势更加崎岖不平,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扩大耕地面积往往以开垦荒地、破坏植被为前提,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灭绝。
读“澳大利亚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1)甲地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2)与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是( )A.新疆长绒棉基地B.锡林郭勒草原牧羊业C.珠三角基塘农业D.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解析:(1)D (2)C 第(1)题,据图分析,甲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少;夏季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该地为粗放牧羊带,因此该地自然带最有可能为热带草原带。
第(2)题,据图分析,乙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为墨累—达令盆地,主要分布的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根据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了基塘农业,属于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题型概述]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2016·全国Ⅰ卷,3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