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第3课时 导学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第3课时 导学案

第16课时第10课晏子使楚【学习目标】⒈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⒉分析晏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谁干什么”的短语进行归纳。

2.读第二段,思考:本段可以分成哪三层?请分别用“谁干什么”的短语进行归纳。

活动二分析晏子形象。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中的“习”在文中具体指哪一种说话的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分析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2.从晏子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分析思考: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活动三合作探究——本文以刻画晏子的形象为主,除了通过晏子的言行进行正面刻画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分析。

活动四咬文嚼字由“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中“视”和“王笑曰”中的“笑”,你能分别触摸到楚王怎样的心理?楚王心理的这种变化能说明什么?【检测反馈】阅读课文《晏子使楚》(原文略),回答问题。

1.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B、族诛连坐C.其一犬坐于前D、坐视不理2.翻译句子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课文第一段为什么详写楚国君臣的密谋?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试结合本文有关内容,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5.晏子反击楚王用了什么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巩固提升]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5题。

【甲】《晏子使楚》略【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齐国国君。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执教: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热情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学习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学习准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合作讨论-品读感悟一、预习导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4)学会8个生字,会写11个字,认识理解“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二、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小组讨论。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从文中画出来)(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怎样的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2.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导学案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导学案
■展示质疑: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最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2、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
经过(3、4、5):三次斗智
结果(6):楚王尊重晏子 指名读结果,也浓缩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晏子使楚》导学案
设计者集体备课者源自编号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学习程序(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们通过合作,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弄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还理出了这篇课文的思路和脉络,很好!
■检测拓展
1、认读并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晏子春秋乘机敝国大夫大臣囚犯盗贼侮辱规矩淮南柑橘枳笑嘻嘻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辱”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然后查音节( )。“辱”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①羞耻;②使受到羞耻;③玷污;④谦词,表示承蒙。“侮辱”中应选( )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晏子的故事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3.能够复述课文内容4.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学习重点】1.理解大致内容,并能复述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难点】积累文言词语,领会文章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搜集晏婴的故事及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重点词句积??累词语句子晏婴的故事及资料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了解有关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一.诗词引读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读一读2.品析名句一.诗词积累教师出示课件1.生齐读2.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给予鼓励和指正二.导入新课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在诸侯争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和未能成就大业的惋惜之情。

二.走进新课 交流晏婴的故事和资料 晏子原名叫(?????),子是(???????),使是(????????)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明确:晏婴;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出使;晏子出使楚国 三.预习交流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傧者(????)临淄(?????)闾(???)张袂(?????) 酒酣(???)不肖(???)?曷(??)枳(????) 2.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今臣使楚? (3)王曰:“何坐” (4)比肩接踵而在 (5)吏二缚一人诣王 (6)晏子避席对曰 (7)圣人非所与熙也 (8)吏二缚一人诣王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背景简介《晏子使楚》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晏子在战国时期向楚国求援的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名臣,曾经任职于齐王宫中,后来因得罪齐威王而被贬谷城。

在那里,他撰写了大量的政治论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政治理念。

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晏子使楚》,我们可以了解到晏子在求助楚国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思,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关系。

阅读策略1.在阅读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2.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根据文章内容,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思考相对应的现实情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重点1.晏子如何谋求楚国的援助?2.晏子向楚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3.晏子最终在楚国的助力下,和齐王和解的过程是怎样的?4.整个故事中体现了晏子的哪些政治思想?阅读笔记1.当晏子向派人请拜楚王时,晏子被楚王拒绝了,这时晏子说:“君有阿衡之事,臣有救援之策,请容臣为君担忧。

”此言一出,巧妙地让楚王改变了之前对晏子的看法。

2.晏子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让齐国放弃与晋国的联盟,并且放弃与楚国的交恶。

这个条件提出来非常聪明,因为齐国和楚国的实力差距比较大,楚国也不可能对齐国采取过于苛刻的要求。

3.楚王最终同意了晏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在撰写书面盟约时,双方的措辞存在差异。

在这个时候,晏子将自己身上戴的璧石分开送给楚王和楚王的大臣,以示自己的善意,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4.整个故事中,晏子的政治思想并不是简单的以自身为中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分析利弊得失,最终达到求得援助的目的。

他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策略,对后世的国际关系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思考题1.晏子在求援过程中的行为你认为值得肯定的是什么?有哪些做法可以值得借鉴?2.晏子在与楚国达成协议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你认为这种方法行得通吗?现代政治中,有没有类似的案例?3.你认为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晏子的政治思想有何借鉴意义?总结通过阅读《晏子使楚》这篇古文,我们能够看到当时晏子被贬谷城后仍然十分努力地为齐国谋求援助的过程。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4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4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潜力目标:①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②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分主角朗读来感受语言魅力,发展学生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难点: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读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了解到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是屡次三番侮辱晏子,而晏子从容应答,巧妙反驳。

2.那么,透过初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晏子:机智勇敢楚王:欺侮弱者、自找苦吃)二、揣摩对话,悟智勇(一)、第一个故事1.要想细细品味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

(学生读课文)2.最能体现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怒气冲冲,趾高气昂、心平气和、晏子的冷静、不卑不亢)指名2—3个学生读。

你是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很好!请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透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

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

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教师评价:晏子冷静反驳,看似轻描淡写,却入木三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预习提示
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织发言。
晏子(公元前 500 年)名婴,字平仲,史称“晏平 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课前发给学生导 学案,使学生对本节 课所学内容有所了 解,并做好上课发言 的准备。
选词填空: 尊严 尊重 尊敬 尊称
雨;( )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课堂练笔,提升 感悟:(时间:
10 分钟)
()
刚才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三个故事,下面 拓展延伸,盘点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可以是组 收获:(时间: 内合作,也可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 5 分钟)
盘点收获
总结归纳,导学反 思
临洮县 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环节 学 习 目 标

单元

主备人
辅备人
晏子使楚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安排 2 课时 执教人
学习过程


1、认识本文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 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 序写的表达方法。
导案
教学重、 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 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水 土 不 同 ” ,
个 “

中 有





; 第 二 个 “
话 指回
的 是子
子 ”晏
晏 同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晏子使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 学习晏子使楚的寓意和教育意义;3. 分析晏子使楚对于古代时代的影响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启示。

【导学内容】晏子使楚,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则著名典故。

故事内容主要讲述晏子为齐国使者,代表齐国前往楚国,希望与楚国进行外交谈判。

在晏子使楚的过程中,晏子通过巧妙的策略和谈判技巧,成功化解了楚国对齐国的敌意,最终取得了出色的外交成就。

【导学重点】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晏子的策略和谈判技巧;晏子使楚的寓意和启示。

【导学难点】如何运用晏子在谈判中的巧思和策略;如何理解晏子使楚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导学过程】1. 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贤臣,他以才智和谈判技巧著称。

在一次外交使节中,晏子前往楚国,代表齐国与楚国进行交涉。

他经过一番周密安排和巧妙策略,最终成功地将楚国的敌意转为友好。

2. 分析晏子的策略和谈判技巧:晏子在与楚国使者交涉时,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谈判策略。

他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对方的破绽,善于运用言辞和礼仪,使得楚国使者对他敬畏有加,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

晏子的智谋和亲和力让人钦佩不已。

3. 探讨晏子使楚的寓意和启示:晏子使楚的故事告诉我们,外交谈判需要智慧和策略。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必须善用巧计,善于沟通和协商。

同时,晏子使楚也提醒我们,要有自信和胸怀,虽然路途崎岖,但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4. 总结晏子使楚对古代和现代的影响:晏子使楚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当今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晏子的智慧和谈判技巧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各国进行合作交流。

【课堂练习】1. 结合晏子使楚的故事,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谈判技巧和策略,以及你对于解决问题的看法。

2. 以晏子使楚为例,分析谈判过程中的争议焦点,讨论如何化解矛盾,达到双赢局面。

通过学习晏子使楚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历史,还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了晏子的特点,要晏子从狗洞里进去。晏子的一席话,不得不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开了城门,读读晏子说的话,他的话妙在哪里?
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那他就钻,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那就应该,所以打开了城门让晏子进去。一词说明楚王真是无可奈何。
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国,不是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国,所以他一定会。
2、读课文第四自然界段,思考:
(1)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的话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是为了说明橘之所以变为枳是因为:,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讽刺了楚国。
3.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污分子。
4.()长辈和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音。
2、初步理解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3、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上下文,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展示提升】
一、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拓展延伸】
《将相和》
【达标检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晏子使楚》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晏子使楚》导学案
3
晏子使楚导学案
单元 章节 教学 目标 第三 课 新授 单元 型 课 课 晏子使楚 题 主备人 吕霞
1、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机智。 2、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 世态度
教学 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 课前 准备 学生活动 搜集晏子的故事
教学 难点 课时
个性化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课中准备或 课后反思
一、复习回顾。 复习导入, 1、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呢? 出示温故互 二、设问导读 1、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 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 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 反击了。思考: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 (4)、精彩在什么地方? 2.感悟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 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查题

三.合作交流
(师给出对比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 成。) 明确: 楚王:环节小 组合作,讨 。 论解决问
四.展示点拨 (四人小组展示交流的成果,师生 适时点拨)
题。 五、拓展迁移 请你谈谈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看到 的关于机智幽默的人物巧妙的摆脱困境, 反击对方的,充满睿智的,逻辑推理很强 的话语和事例。
板 书 设
晏子使楚
能言善辨 计
维护国家尊严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翻译课文;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2、晏子简介: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全书共8卷,215章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二、自主学习课文:(一)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字逐句理解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在小组内讨论(二)为下列字注音:缚()酣()诣()曷()橘()枳()熙()(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晏子将使楚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所以然者何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谓左右曰吏二缚一人诣王齐人固善盗乎(四)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并解释:习:齐之习辞者也何以:吾欲辱之,何以也学而时习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徒:叶徒相似使:晏子将使楚徒手搏斗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五)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何坐古:今:2、其实味不同古:今:3、寡人反取病焉古:今:文中还有这样的词吗?(六)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七)找出文中的“之”字,并解释:(八)文中有如下特殊句式,请分别找出来: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固定格式:(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4、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合作探究:1、这则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两个人?他们各是什么身份?各表现出什么性格特征?2、文中的楚王和臣子是怎样谋划羞辱晏子的?他们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从文中找出根据)3、楚王明明是栽赃陷害,而晏子又无法澄清事实那么,晏子是如何战胜楚王的?为什么楚王最终没有治晏子的罪呢?四、拓展延伸: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列各题: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使子为使()()晏子使楚()其贤者使贤主()()2、翻译句子:然则何为使子?3、楚人因晏子矮小怎样来羞辱他?4、晏子自称不肖,言外之意是什么?《晏子使楚》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积累文言文的知识。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继续培养学生自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难点〗1、晏子对抗楚王的行为究竟是“爱国”还是“害国”?2、文言字词句中巨大的包容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活动流程】第一课时导入: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意思是国家实力弱小在外交中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但是,古往今来,有些杰出的外交家总是以自己的胆量和才气,凭借一己之力来粉碎这种说法。

比如周恩来总理,再比如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位古代外交家——“晏子。

”第一课时(一)预习反馈1、熟读背诵(至少熟读五遍,家长签字)★2、了解作者(掌握书下注解1。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及有关《晏子春秋》的相关内容)。

★★提示:可上回答问题时要有侧重,要强调重点。

3、查阅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4、写三段式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字词。

(三段式可提前写,也可暂不写)★★提示:复习文言文句意的翻译要求: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注意通假字注意了解词类活用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注意预习时关注原文划横线的词或句子: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课堂步骤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1、在预习的基础上,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可采取各种方式再读课文(小组合作、一对一小组互相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理解文意,小组合作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串讲课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3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3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篇3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才能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不卑不亢和一身正气,体现了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崇高气节;2、准确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群雄纷争的春秋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身高不足五尺,按现在的单位计算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高。

但是他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为齐国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的外交争端,他就是齐国有名的大夫——晏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设计目的: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突出晏子的特点,为下文的三次精彩交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课文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设计目的:让学生复习全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方便高潮部分的教学)2、同学们,一个精彩的故事,往往都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那这篇课文的高潮之处在哪里呢?(三次侮辱,三次反驳)(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最精彩的三次交锋,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三次交锋1、请大家对照板书,自由读3——5自然段,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部分,并根据课件提示,用“读、勾、圈、点”的方法进行勾画和填空。

(设计目的:通过提示性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最精彩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为高涨)2、请同学汇报学习成果2——1:学习成果汇报第一次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让他钻狗洞楚王以貌取人,从外貌侮辱晏子,进而侮辱齐国第三次楚王以捉盗贼为借口辱骂晏子,进而侮辱齐国2——2:从上表可以看出,楚王第一次侮辱的是晏子,第二次和第三次还侮辱了齐国。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11 晏子使楚(导学案)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11 晏子使楚(导学案)

11.晏子使楚1.搜集晏子的资料。

(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1.搜集晏子的资料。

(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他虽然身材矮小,口才极好,1.交流有关晏子的资料。

2.齐读课题。

3.自由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尊称他为“晏子”。

出示晏子的相关资料。

2.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尝试解释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组织全班交流初读情况。

1.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2.小组内交流初读情况。

3.全班交流。

(1)新词理解。

敝国:我国。

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2)课文讲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三、再读课文。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课文结构。

2.组织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全班展示读。

5.启发思考:晏子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2.全班交流。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全班展示读。

5.交流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结果及对晏子的初步认识。

3.理出课文的线索。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4.晏子给你的初步印象是。

(用时:出示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地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用时: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自由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过程与方法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学习重点1.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学习难点1.对文中所出现的诸如“其实”“坐”“病”“请”等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的理解。

2.晏子反驳楚王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方法指导(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文言文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词多。

翻译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可译为“将要出使楚国”。

(2)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

“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用这样的意项。

“其实味不同”中的“其实”,是代词“其”(它们)和名词“实”(果实)的连用。

现代汉语中的“其实”,通常是个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承上文而含转折)。

(3)注意通假字。

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如本课中的“曷”(同“何”)“熙”(同“嬉”),就是通假字。

古书多用通假字,多掌握一些通假字,对阅读文言文大有益处。

(4)注意了解词类活用。

“齐人固善盗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的“善”本为形容词,在课文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善于、擅长。

(5)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但不要拘泥于术语、概念。

如: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圣人非所与熙也”,两句的判断格式为“……也”。

前者是肯定判断,后者是否定判断。

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也”,“曷为者也”,“何坐”,这三句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何”分别作介词“以”、动词“为”“坐”的宾语,前置。

固定格式:“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表示推测反问语气,意思是“莫非……吗”“难道……吗”。

(6)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要学会积累、归类、比较。

如“燕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使”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前者意思是出使,后者意思是使得。

积累、归类、比较法对学习文言文大有裨益。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晏子(?—公元前500),名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行危言显名于诸侯。

今本《晏子春秋》共8篇,分为215章,每章记述一件事。

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为主。

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刺劝,发人自省,表现了晏子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思想。

文章以记言为主,略于记事。

书中较有文学意味的,是记述有关晏子行事的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突出表现了晏子临危不惧<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善于辞令的品格和特点。

章末多有“君子曰”,或者标举“仲尼”“墨翟”的言论,以表明编者对晏子言行的评赞。

基础过关预读课文,讨论完成下列基础训练题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实词。

(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1)晏子将使.楚()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王曰:“何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 (6)晏子避席对.曰()(7)圣人非所与熙.也() (8)吏二缚一人诣.王()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1)楚王闻之.() (2)何以.也() (3)缚者曷.为者也()(4)齐人固.善盗乎() (5)人楚则.盗()3.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整理列举在下面)。

4.翻译以下句子,并能翻译全文。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文本整体把握细读课文,思考下列引导性问题5.阅读课文,给文章分分层次,并尝试概括文章中心。

层次:第一层:。

第二层:。

中心:6.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7.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8.再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觅信息,分析晏子的性格。

文本局部探究研读课文,讨论完成下列探究性习题9.解释“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0.自由朗读课文,并推敲下列句子各应读成哪种语气?①吾欲辱之,何以也?②齐人固善盗乎?③所以然者何?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1.讨论:楚王和臣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12.晏子在楚国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能够成功反击依靠的是什么?13.文章刻画了晏子做为一个外交家的高超的语言艺术,你能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吗?深化提升回忆课文,尝试下列提升性训练题14.背诵课文。

15.你能和你们小组同学合作上台将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表演出来吗?16.把课文叙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学生听,问问他们还能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

比较一下,他们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拓展延伸17.完成课外文言文阅读《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彭氏之子御.御:驾车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C.彼受赐矣赐.:恩惠,恩德D.因下.彭氏之子下:下令(2)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板书设计:晏子使楚出使前出使过程出使结果楚王欲辱来使晏子巧妙应对楚王反取病课堂检测<<晏子使楚>>测试题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2.坐()3.徒()4.固()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