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方案
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微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微课程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流程。
2. 学生能结合课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进行微课程的选题和内容规划。
3. 学生能运用多媒体软件,整合文本、图片、声音等资源,制作具有教育性的微课程。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微课程的能力,能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学习活动。
2. 学生掌握微课程的制作技巧,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剪辑、合成和发布。
3. 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微课程设计和制作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分享、交流和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微课程基础知识:介绍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课本章节: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内容列举:微课程定义、类型、优势与局限2. 微课程设计原则:讲解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针对性、简洁性、趣味性等,帮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 课本章节: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视觉效果3. 微课程制作流程:详细介绍微课程的制作步骤,包括选题、策划、制作、发布等环节,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 课本章节:多媒体技术应用- 内容列举:制作流程、选题方法、策划方案、制作工具、发布平台4. 微课程实践操作:结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微课制作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学会使用常用的微课制作工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分享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课制作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
(2)常用微课制作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微课内容的策划与设计。
(2)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微课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
(2)微课制作工具的演示和操作指导。
(3)微课制作实例的展示和分析。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微课的基本概念。
(2)准备参与微课制作的素材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或展示微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微课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工具。
2. 微课制作基本步骤讲解(1)微课内容的策划与设计。
(2)微课脚本撰写。
(3)素材收集与处理。
(4)微课制作软件选择与操作。
(5)微课后期剪辑与优化。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微课主题。
(2)根据微课制作基本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微课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总结优秀作品的特点和不足。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微课制作质量。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学习微课制作。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
(2)评价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态度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和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4. 分数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2. 概念讲解: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回顾: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四、教学资源- 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适当的数学教材;- 实物教具:如计算器、数字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解题步骤。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作业评定: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一份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46)
《日月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假期,同学们到祖国的各地去游玩,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节课我要带同学们去日月潭看一看。
2、谁知道日月潭在哪里。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学们看这个岛字,鸟与山联合起来。
它表示鸟群覆盖的山。
鸟群迁徙时做中途停留休息的水中山头。
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其中面积较大的称为岛,较小的成为屿。
聚焦在一起的岛屿,我们称他为群岛。
3、文章第一段这样介绍日月潭,谁来读。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她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大家看,从这段当中你能感受到日月潭什么多?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日月潭的山多、树多、名胜多(群山环绕、树木茂盛)4、读这样的词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碧波荡漾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隆冬来临雪花飞舞鲜花盛开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狂风大作日月潭湖泊环绕茂盛中央游客吸引光华岛小岛轻纱童话仙境周围展现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风光秀丽隐隐约约太阳高照湖水碧绿披上轻纱名胜古迹佳丽中华央求披发胜利名称展览出现痕迹5、认识1.名字;名称:人~。
书~。
命~。
报~。
给他起个~儿。
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胡兰。
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到处游山玩水。
4.名声;名誉:出~。
有~。
世界闻~。
5.出名的;有名声的:~医。
~著。
~画。
《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PPT课件
形象
视线
声音
动作
形象 形象
保证最好的精神状 态与形象状态
不要穿与背景颜色一 致的衣服(绿色或黑 色)
视线
可以稍微化妆,尤 其是面部的吸油问
尽量不要穿条纹太密 的衣服(防止爬格)
题
慎重对待白色等浅色
注意眼镜的反光问 服装(防止过曝)
声音
题
可以考虑穿一些与授 课内容相符合的服装
动作
视线问题
需要改进的地方
微课的制作要求
6. 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7. 仪表得体; 8. 讲解时声音响亮,节奏感强,语言通俗易懂; 9. 微课画质清晰;
微课的制作标准
评价的主体,应该是 学生
微课
设计流程
微课的设计流程
1
2
3
4
确 定 知 识 点
编 写 微 教 案
设 计 训 练 题
制 作 微 课
微课的选题技巧
不选: ► 不是重点的内容不选; ► 大家都会的内容不选; ► 无法确定的问题不选; ► 通过教材,一读即懂的内容不选; ► 借助粉笔和黑板,即讲即会的不选; ► 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的不选。
有认识字词,有拓展,比较多,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2.微课的设计,我建议你最好先给我看你的微课设计思路,再制作微课,
这样就显得思路很清晰,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沟络出你的思路。 3.制作的微课呈现方式,PPT背景不美观,可以再改进。
建议: 制作微课要主题鲜明,表达的问题就是一个,不是多个;建议要先写出微
3.对录制后的视频进行处理和美化。
关于PPT录屏制作
1. 设计合适的模板。模板不要太花,中间文字区域要尽量大一 些,无关的内容尽量少。
2. 放大文字与内容。由于在视频播放,画面一般比较小,因此 PPT中的文字与内容要尽量放大一些。
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正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应用。
微课资源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灵活便捷的特点,成为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原则、制作方法、应用策略及其效果评估,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将对微课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内容精炼、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等方面,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制作方法方面,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微课制作工具和技术,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微课资源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应用策略部分,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设计好的微课资源有效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评价等环节,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操作步骤。
文章还将关注微课资源应用的效果评估问题,介绍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微课资源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交互性好等特点,成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在国内,许多学者对微课资源的设计原则、制作方法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例如,有学者提出微课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内容的精炼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1.1课题来源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
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
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3.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
(胡铁生,2011)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在“微课”一词诞生之前,国内常见的类似惯用表达有“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等。
作为国内较早对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研究者之一,苏州大学的鲍建生教授对视频案例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
他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征表1 中国期刊网的数据检索基于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可知目前对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的教学应用。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微课制作技巧及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XXX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研究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
在研究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XXX”、“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
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
在研究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
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研究,研究效果更好。
在美国,“XXX”家喻户晓。
XXX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XXX”,被XXX所称赞。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研究,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一、什么是微课微课就是教师把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在10分钟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排队问题”为例,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1、确定微课学习内容微课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优化。
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开发出相应的微课,微课的选题应放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过“数一数”“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明明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解答,大部分学生都会思考:明明前面的人数加上明明,再加上明明后面的人数,就是总人数.但往往在这题的后面,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前往后数,明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明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维受到了限制,其中的数量关系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借用微课的形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一年级学生相对抽象的排队问题,通过直观示意图表现出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快速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策略,从而对于排队人数问题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2、设计微课内容结构微课教学设计是报告内容结构,如何在10分钟内清晰完整地讲解一个知识点,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如果仅是照本宣科,不会有吸引力,也很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排队问题》微课内容结构设计:除讲解内容外,微课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练习内容供学生巩固选择使用。
微课教学设计为微课视频的制作提供的脚本,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3、制作微课件、录制微视频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4)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在理解文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句子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来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它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五、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六、教法学法教法:1.以读代讲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2.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77)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追本溯源识字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其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最为重要的教学之一。
大量的识字内容成为低年级学生的最大的学习任务,所以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利用“追本溯源”这一识字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还能更快的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运用。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情感,注意培养学生对识字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学生分析】本课课文内容虽然比较简单,读起来容易上口,但是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教学”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利用“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能够解决其中的识字问题。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灵活巧妙地理解运用生字,还能了解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从中渗透文化色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追本溯源”的意思,能够利用“追本溯源”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并能灵活巧妙地理解运用生字。
3、让学生了解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从中渗透生字文化色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揭示课题。
2、课上常见的识字方法都有哪些?(设计思路与意图:请学生先回顾所学的识字方法,在头脑中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二、新授知识1、介绍新的识字方法——“追本溯源”识字方法。
2、什么是“追本溯源”?3、朗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小节。
4、认识生字“旅”。
利用“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表示士兵们跟随飘扬的战旗下,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行军打仗。
5、演示从古到今的“旅”字图片,渗透文化色彩,开阔视野。
6、“旅长”这一名词的由来。
(设计思路与意图:请学生先了解“追本溯源”的意思,利用这种识字方法识字,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并从中获取生字由来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识字的强烈欲望。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微课程1.2 课程主题(具体主题,例如:加减法运算)1.3 课时安排(总课时/单节时长)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例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等)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1 导入部分- 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方式,例如:故事、游戏、问题)导入课程-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建立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2.2 新课部分- 教学活动:讲解(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展示(具体案例,例如:实际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3 练习与巩固部分- 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形式的练习,例如:口算、笔算、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4 总结与反思部分-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反思能力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通过(具体方式,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四、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题等-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五、教学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问题- 对老师的建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 对家长的建议:鼓励孩子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沟通。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小学数学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小学数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微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微课程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流程。
2. 学生能运用小学数学知识,结合微课程主题,选择合适的数学问题进行展示和解说。
3. 学生掌握微课程中使用的多媒体工具的基本操作,如PPT、视频剪辑软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微课程的能力,能根据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微课程,包括编写脚本、制作PPT、录制视频等。
3. 学生能够在微课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倾听、沟通、表达和分享。
3. 学生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数学学科拓展课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课程概述:介绍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应用场景,让学生对微课程有全面的认识。
2. 微课程设计原则:讲解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精炼、结构合理、形式生动等。
3. 小学数学知识点选取:结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选取适合微课程展示的数学知识点,如分数、小数、几何图形等。
4. 教学活动设计:指导学生根据所选知识点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内容、巩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5. 多媒体工具使用:教授学生使用PPT、视频剪辑软件等工具制作微课程,包括编写脚本、制作PPT、录制视频等。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微课的定义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二、微课的特点微课的中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涵盖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组织关系共同呈现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
三、微课的设计模式1.案例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中,通过适当引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促进相互交流与沟通,在塑造健康人格品质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使学生真正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
2.问题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能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开始查询,直到发现正确的方法,通过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获得知识。
最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3.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是一种课堂交流活动型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从设置情景开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析学生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设计应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做到情景教学中的技巧引导。
四、怎样制作微课1.准备首先教师应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及难点和重点,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研究学生情况,确定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有的疑点和困难点。
其次从教材和学情出发,充分挖掘教学难点,明确微课程的设计思想。
再次要有好的教学思维或创新。
站在学生角度,用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包括微课程内容、材料准备、文字的组织等。
录制前要先对实验操作进行系统语言组织。
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资源已经成为了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逐渐引起了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一、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1. 整合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确定需要开发的微课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每个知识点在微课中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2. 导入优质教学资源:在微课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导入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动画、游戏、音频、视频等,丰富微课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3. 制作微课:将确定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简练、表达的生动以及知识点的逻辑结构,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要点。
4. 整合互动性:在微课资源的开发中,要考虑如何增加微课的互动性,比如设置问题、小测验等,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和参与。
5. 不断优化提升:开发完微课资源后,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提升,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微课进行修改和更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外,有更多元的学习方式和渠道。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进行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应用。
2. 个性化学习的推广:小学数学微课资源也可以用于个性化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节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 家庭作业的延伸:微课资源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的延伸,让学生在家中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关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教学效果。
4. 资源共享与交流:小学数学微课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教师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优质微课资源分享给其他教师,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微课资源的交流和学习。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2)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张老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设计意图:复习两数的倍数关系,意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比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比”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问:这位航天英雄你们认识吗?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展示的两面旗帜师:这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帜。
这两面旗帜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
你能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种新的形式,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选举“神舟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情形。
通过两面长方形旗帜数据,引发学生提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同样为后面的选材作铺垫,凸显情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并认识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33)
《植树问题》微课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植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好环境,让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内容就是植树问题。
二、通过小研究一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小研究一(揭示问题,引起思考)。
1、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前中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呢?(1)教师分析:总长是40米的教学楼,每隔5米种一课,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那么(讲解间隔数的含义)有几个5米的间隔米呢?就是有多少间隔数。
(2)那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揭示思考提示2.方案一:(CAI依序演示40米的线段,从左到右依次每隔5米种一棵树。
)教师:这是一条40米长的线段,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如果是一头种一头不种,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我们仔细观察下,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对,此时的种树的棵树就等于间隔数。
40除以5等于8棵,即一头种另一头不种,需要8棵树苗。
3.方案二:教师:如果两头都种,需要多少棵树苗呢?(CAI依序演示40米的线段,从左到右依次每隔5米种一棵树。
)教师: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时的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是什么?对,棵树比间隔数多1,因此40除以5加1等于9棵,即两头都种树,需要9棵树苗。
4.方案四: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案吗?有,那就是两头都不种树,我们来看一下图解(CAI依序演示40米的线段,从左到右依次每隔5米种一棵树。
)。
教师:那么此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没错,此时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列式:40÷5-1=7(棵)。
5.小结收获:教师:学习了小研究一,你有社么收获呢?(CAI教师边说边展示知识点,强调知识点)(知识点:一头种树时,种树的棵树等于间隔数,两头都种树时,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零头都不种树,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教师:相信通过摆一摆,又观察图解,你已经学会了植树问题当中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
微课设计方案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学生体会微课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弊端,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学习好的可能看一遍就会了,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可以把时间用在其他内容上,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为止,这样就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调学习并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
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
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
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
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本次微课学习,内容丰富,各个环节条理清晰,学习之后感觉大脑思路清晰,瞬间对微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微课学习,能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培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学生体会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
能够将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
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大家乐于答题。
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习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案例
为了改变,他坚持采用
翻转教学法
翻转
就是尝试回到事物本身应该有的样 子——让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翻转课堂的界定
王政忠: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法。 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美学院的教学视频来代替学校的传统课堂上课,而在 学校的课堂上则是做练习,学生疑惑或不懂得地方由教师或 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学科微课设计
一个中心 两个原则 三个关键
学科微课设计
牢牢记住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要学什么? 你的课程是否有吸引力? 这样表达他听懂了吗?
微课的设计
➢ 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 通俗易懂
➢ 抽象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 循循善诱、生动有趣 ➢ 学生能够沉浸其中
微课的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内容表现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改革
教学:一项帮助学习者学习的事业
——罗伯特.加涅
应用微课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学习。
教师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
教学设计:
学习者及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目标的行为描述 学习内容分析与选择 教学策略的制定(形式、方法、媒体、活动程序) 学习评价设计
成功的教师
成功的教学 事先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之后的老师是悠闲与被动的。
教学设计
学科微课的制作流程
需求分析 过程设计 准备相关资源 选择制作工具 制作、修改、使用、完善
微课制作常用工具:计算机、手机、摄影摄像机等 微课制作常用素材形式:文字、实物、音频、视频等
关于微课
视频案例4 制作工具与流程
实际操作
如何看图写话 分组讨论设计并用手机录制 设计时注意: 明确对象、明确目标、选择内容、设计呈现方式
一 界定微课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目的:引领微课的发展,引起老师的关注!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 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一 界定微课
焦建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 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受到祝福的老师,是那些已经把她(他)的班级带到一 个阶段的人,他可以说:“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一样照 常运作,这个团队已经完全自立了。”
——蒙台梭利 《儿童教育手册》
谢谢聆听!
See ya!
目录
一、什么是微课(案例1、案例2、案例3) 二、微课的设计(案例) 三、微课的制作(案例与实践) 四、微课的应用(案例1、案例2)
关于微课
微课最早的雏形是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化学专业的 Le Roy A.Mc Grew教授提 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Mc Grew教授在《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一文中指出, 希望能非本专业的学生和其他对化学有兴趣又苦于无处学 习的人士普及有机化学知识,于是他提出了 60 秒课程, 为学习者提供短视频,可以让他们在休闲时光,比如排队 、搭乘电梯时简单快速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一 界定微课
黎加厚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 问题的小课程。
一 界定微课
邹霞 (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内容集中,形象生动,富有内涵,能用于网络自 学、课堂教学和教育中的一种视频教学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