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答案】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心理障碍学生B.正常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D.大多数学生【答案】B【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
3、丽丽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因此常常要反复地洗手,这属于()。
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答案】B【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丽丽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4、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
A.泛化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社交恐怖症【答案】B【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题干属于单纯恐怖症的概念。
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6、(2004年)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睡眠障碍焦虑C.交友焦虑D.考试焦虑【答案】D【解析】答案为D。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表现为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7、(2005年)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D【解析】答案为D。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单选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A 身体健康B 生理无残疾C 心理健康D 身心健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 交往焦虑B 上学焦虑C 考试焦虑D 课堂焦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单选题] 3、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A 情绪冲动B 性格障碍C 情绪适应困难D 行为障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单选题] 4、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 学习B 行为C 考试D 适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正常发挥。
考试后又持久不能松弛。
[单选题] 5、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 3—5岁B 6—7岁C 8—10岁D 11—12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单选题] 6、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A 焦虑症B 强迫症C 恐怖症D 人格障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
[单选题] 7、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A 动态性B 静止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单选题] 8、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9、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10、健康的概念是指()。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普通心理学(含解析)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心理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注意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基础2.下列哪位学者及他的著作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A.柏拉图的《理想国》B.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C.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普莱尔的《儿童心理》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年份是()。
A.1889年B.1882年C.1879年D.1956年4.科学心理学在哪所大学诞生?()A.明尼苏达大学B.莱比锡大学C.彼得堡大学D.哈佛大学5.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的著作是哪一部?()A.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B.斯金纳的《科学和人类行为》C.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D.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6.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詹姆斯C.考夫卡D.埃里克森7.构造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实验内省法D.信息加工8.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含()。
A.詹姆斯B.奈瑟C.安吉尔D.杜威9.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内省法D.信息加工10.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不包括()。
A.铁钦纳B.华生C.桑代克D.斯金纳11.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的标志是()。
A.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B.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计算机的出现12.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下列哪个学派?()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现代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二、多选题1.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哪两个历史渊源?()A.古希腊哲学B.近代哲学思潮C.实验生理学D.建构主义2.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革命分别为()。
A.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B.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C.现代认知学派的兴起D.人本主义学派的兴起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内容是()。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圣才出品】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择题1.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
这是()失眠。
A.情景性B.新奇性C.假性D.正常性【答案】C【解析】失眠按其成因分为四种,即情境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和假性失眠。
假性失眠是睡眠正常的人因为没有意识到个体差异,以为自己比别人睡的少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2.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情境性失眠【答案】D【解析】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失眠;失律性失眠是指因生活程序改变而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期内做出调适而导致的失眠;药物性失眠有两种,一是因服用含有会造成神经兴奋的食物所引起的失眠,二是因长期服用安眠药入睡,当药量减少时无法入睡而造成的失眠;假性失眠是指一些睡眠正常的人因自己睡眠时间比别人少而误以为失眠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3.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A.《巴黎宣言》B.《北京宣言》C.《开罗宣言》D.《阿拉木图宣言》【答案】D【解析】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而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态,更高层次的适应与发展,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如果认为身体健康是医学研究的对象,那么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4.解释心理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什么?()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常模【答案】D【解析】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即常模,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5.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答案】B【解析】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含解析)
第九部分变态心理学第一章变态心理学的概述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B.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4.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B.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C.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绝对稳定的D.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第二章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单选题1.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2.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幻觉B.错觉C.妄想D.谵妄3.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4.()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
A.内脏幻觉和幻触B.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C.幻听和幻视D.躯体幻觉5.()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
A.心因性幻觉B.功能性幻觉C.假性幻觉D.思维鸣响6.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行为7.走路时不断数电线杆,虽然很想克制自己,却不能自制,感到焦虑,这种行为是()。
A.多动行为B.强迫行为C.冲动行为D.孤僻行为8.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9.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社会心理学(含解析)
第四模块社会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A.个体化B.社会化C.再社会化D.心理发展2.()是指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A.社会化B.再社会化C.个体化D.再个体化3.人们一般是以特征的平均价值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的,属于()印象模式。
A.平均B.累加C.加权平均D.加权累加4.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最初印象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效应D.刻板印象6.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是指()。
A.首应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7.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这属于()。
A.首应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8.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是()。
A.海德B.维纳C.罗特D.凯利9.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是()。
A.归因偏差B.认知偏差C.错觉D.知觉10.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
此类人属于()。
A.乐观者B.悲观者C.内控者D.外控者11.()提出了三维归因理论。
A.海德B.维纳C.罗特D.凯利12.()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什么。
A.客观我B.主观我C.理想的我D.现实的我13.()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主观自我14.故意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成就和贡献,这样的现象属于()。
A.自我抬高B.显示C.谦虚D.逢迎15.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为()。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C.考试焦虑D.课堂焦虑2.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
A.3~5岁B.5~7岁C.8~10岁D.12~13岁3.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7.健康的概念是指( )。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8.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9.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的失调状态。
A.牛理B.情绪C.心理D.态度10.关于儿童多动综合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儿童多动症的高峰发病年龄8~10岁B.儿童多动症中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C.多动症儿童即轻度脑功能障碍儿童D.多动症可能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多动症儿童行为有哪些特征( )。
A.活动过多B.注意力不集中C.冲动行为D.交往困难2.针对儿童厌学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予以矫正( )。
A.教育治疗B.家庭治疗C.心理治疗D.社会治疗3.具有强迫行为的儿童具有哪些特征( )。
A.智力水平较高B.富于幻想C.性格内向D.遇事犹豫、拘谨、比较固执E.自我克制过于严重7.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
A.辅导教师的示范B.角色的示范C.他人提供的示范D.电视、录像的示范E.有关读物的示范8.记录方式有哪些情况( )。
A.项目检核表B.评定量表C.轶事记录D.观察记录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
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冯特A.1879 B.1897 C.1789 D.1798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D)o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教师中心原则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C)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A)。
A.轶事记录B.评定量表C.档案袋法D.项目检核表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D)o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5.(B)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B.过度焦虑C.强迫观念D.交往困难6.人格障碍是(D)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B.后天教养C.不良习惯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D)□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8.(A)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9.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D)o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10.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通常分为(C)A.1、2、3级B.9级 c.3、5、7级 D.5级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C)oA.过分依赖B.吸烟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C)o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o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B)oA.斯金纳B.沃尔朴C.艾里斯D.雅各布松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B)o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18.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C)oA.斯金纳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1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A)oA.行为塑造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20.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B)oA.观察法B.自述法C.评定量表D.轶事记录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社会心理学(含解析)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单选题1.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
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最终阶段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
A.健全自我意识B.意志坚定C.人格健全D.自我统合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健全人格B.培养意志C.自我统合性D.情绪稳定4.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需要()。
A.15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5.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6.从乔哈里视窗理论出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信息应该属于()。
A.公开区B.盲目区C.隐藏区D.封闭区7.根据乔哈里视窗理论,你的姓名、住址、性格在你的好朋友和父母看来应该属于下列的哪个区域()。
A.公开区B.盲目区C.隐藏区D.封闭区8.中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归因时,会在心底里将其归于自我能力、水平、素质等主观努力,而忽视客观环境作用,这说明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心理封闭B.自我评价的有利倾向C.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D.自我评价的消极性9.中学生往往放学之后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屋子里,不与外界交流,喜欢写日记,这表明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是()。
A.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B.心理封闭C.自我评价的有理化倾向D.自我评价的片面化倾向二、多选题1.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尊2.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阶段。
A.生理自我B.体验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3.儿童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包括()。
A.从依赖他人评价发展为开始独立评价B.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为对内在品质的评价C.从笼统的评价发展为较为具体的评价D.从认知评价发展为道德评价4.以下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
A.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B.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C.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D.以上都正确5.乔哈里窗口把自我划分为()。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doc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乂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血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口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i般认为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评估。
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一)抑郁症抑郁症是抑郁性神经症的简称,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二)恐惧症指病人具有一种在止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牛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回避所恐惧的对彖,难以自控。
根据恐怖对彖不同, 可分为社交恐惧症、物体恐惧症、处境恐惧症等。
(三)强迫症指来访者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亜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亜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星现出的继发现彖。
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四)焦虑症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着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于、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焦虑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
(五)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乂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是指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
1.偏执型人格;2.反社会型人格;3.冲动型人格;4.冋避型人格。
(六)性偏差性偏差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论述试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要点解析】(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他会,教师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举起手来,并随后给予表扬,这个学生就逐渐敢于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反之,则扣回一定数量的代币。
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代币奖励法在低年龄的学生中使用更有效果。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不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使用行为塑造法要注意塑造的步子适宜,步步跟进。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
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无论哪种情况,范例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范例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最多,距离越近,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5.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
教师采用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答案】A【解析】专家点评:强化法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因此,此教师采用的是强化法。
2、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A.项目检查表B.评定量表C.轶事记录D.日记【答案】D【解析】专家点评:观察法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项目检查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
3、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pz_填空}、尊重、{pz_填空}。
【答案】积极关注|真诚与同感|4、强迫症一般包括{pz_填空}和{pz_填空} 。
【答案】强迫观念|强迫行为|5、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pz_填空}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pz_填空},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答案】人际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6、简述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特征。
【答案】【解析】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指的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l9%的男童和3%的女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诵读困难(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一种表现)的症状。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有:(1)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但并非是智力低下,或缺乏学习动机。
(2)诵读困难。
指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也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
(3)计算困难。
主要表现为缺乏数的概念,不懂得数的大小,不会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4)绘画困难。
由于不能正确掌握空间概念,因而在画图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严重时甚至造成前后、左右位置颠倒。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A.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B. 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C.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选项B属于德育教育的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符。
2. 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最适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A. 指导法B. 认知法C. 行为矫正法D. 情绪调节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方法。
指导法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形成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选项A正确。
认知法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来调整其情绪和行为,行为矫正法是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情绪调节法是通过调整学生的情绪来改善其心理状态,这些方法与题意不符。
3. 下列哪种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A. 轻度抑郁B. 轻度焦虑C. 轻度强迫症D. 轻度自闭症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轻度抑郁、轻度焦虑、轻度强迫症和轻度自闭症等。
选项ABCD均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
4. 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最适用于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A. 指导法B. 认知法C. 行为矫正法D. 情绪调节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方法。
情绪调节法是通过调整学生的情绪来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
选项D正确。
指导法、认知法和行为矫正法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但与情绪调节法相比,效果不如情绪调节法。
5. 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最适用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A. 指导法B. 认知法C. 行为矫正法D. 情绪调节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方法。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与答案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的?A.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B.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C.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D. 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答案:D2.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A. 讨论法B. 角色扮演法C. 游戏法D. 测验法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A.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B. 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C.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D. 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答案:D4. 以下哪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内在冲突和压抑导致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主义D. 人本主义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压力?A. 加强体育锻炼B. 增加作业量C. 组织课外活动D. 减少与同学的交流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A. 学生情绪低落B.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C. 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D. 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答案:D7. 以下哪种技巧不属于倾听技巧?A. 积极回应B. 同理心C. 引导D. 批评答案:D8. 以下哪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A.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B. 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C.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D. 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答案:D9.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A. 加强体育锻炼B. 增加作业量C. 组织课外活动D. 减少与同学的交流答案:C10. 以下哪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外在环境因素导致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主义D. 人本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答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使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3)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4)提高学生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集体中和谐相处。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密押卷一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避免消极情绪B.提高学习成绩C.正确认识自我D.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A.系统性原则B.全体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3.心理健康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B.以教师讲授为主C.以学生活动为主D.有教师指导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A.自卑对勤奋B.主动对内疚C.自我同一性D.自主对羞怯5.健康不仅仅是不虚弱和没有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方面的完满状况。
A.意志B.社会适应C.心理D.情感6.认为意识的作用是适应环境,是哪个心理学流派?()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构造主义D.人本主义7.女孩的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在()为快速增长阶段。
A.9-11岁之间B.9-13岁之间C.11-15岁之间D.13-15岁之间8.自我意识的基本成分不包括()。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决定D.自我监控9.青春发育期的主要特点是()。
A.身心稳定发展B.心理发展无显著变化C.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D.心理迟缓发展10.在突然出现异常紧张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B.应激C.心境D.挫折11.()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面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A.同化B.适应C.异化D.成熟12.能力水平在整个人群中的分步呈现出()分布。
A.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T分布13.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A.学习律、复习律、效果律B.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C.准备律、巩固律、效果律D.准备律、复习律、效果律14.自从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了十几名,张宇已经半个月都不太开心,以前一下课就和同学打打闹闹,现在他都不愿意搭理同学,别人主动和他聊天,他也兴致不高。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章节测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章节测试1.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
*A.范畴不同(正确答案)B.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正确答案)C.隶属关系不同(正确答案)D.心理成分不同2.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正确答案)B.道德情感(正确答案)C.道德意志(正确答案)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E. 道德动机3. 与道德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三种情绪( )。
*A.羞耻(正确答案)B.负罪感(正确答案)C.同理心(正确答案)D.挫折感4. 就小学生来说,亲社会行为表现出的特点为( )。
*A.行为的动机由外在教育的压力向内在需要转化(正确答案)B.在结构上表现出观念和行动的分离(正确答案)C.情境的影响作用日益显著(正确答案)D. 知行合一5.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 )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个体身上的表现。
[单选题] *A.家法B.单位规定C.法律法规D.道德准则(正确答案)6. 小孩子把冒险当作勇敢,请问是他的什么品德心理成分出了错?() [单选题] *A.道德认识(正确答案)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A.法律是依靠强制手段来维护的一种准则与规范(正确答案)B.法律是高于道德的C.违反道德准则不会受到惩罚D.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维护的一种准则和规范(正确答案)8. “知、情、意、行”中“知”代表着品德的( )。
[单选题]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正确答案)D.道德行为9. ()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对行为受体(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行为。
[单选题] *B、反社会C、欺负D、攻击10. 以下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分享行为(正确答案)B、助人行为(正确答案)C、违法行为D、合作行为(正确答案)11. 我国学者岑国桢等人1988年采用()对我国5—11岁的儿童的分享观念的研究也证实了儿童分享的发展规律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D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教师中心原则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C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 )。
A.轶事记录B.评定量表C.档案袋法D.项目检核表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D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5.( B )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B.过度焦虑C.强迫观念D.交往困难6.人格障碍是( D )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B.后天教养C.不良习惯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D )。
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8.( A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B.家庭c.社会D.工作单位9.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D )。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c.课堂焦虑D.考试焦虑10、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通常分为(C )A.1、2、3级B.9级c.3、5、7级D.5级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C )。
A.过分依赖B.吸烟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C )。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C )。
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B )。
A.斯金纳B.沃尔朴C.艾里斯D.雅各布松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B )。
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18.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C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1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 )。
A.行为塑造B.行为训练c.行为矫正D.行为强化,20.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B )。
A.观察法B.自述法C.评定量表D.轶事记录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D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22.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B )。
A.自我控制训练B.肯定性训练C.自我强化训练D.自我监督训练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C )。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24.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这是( C )的观点。
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2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 )。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26.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B )。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28.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 A )。
A.观察法B.心理测验法c.谈话法D.自述法29.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30.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C )。
A.焦虑B.紧张c.情绪低落D.注意障碍31.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 B )。
A.鼓励B.反映C.澄清D.询问32.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作为奖励替代物来使用,这属于( B )。
A.行为塑造法B.代币奖励法C.系统脱敏法D.情绪辅导法33.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 B )。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具体强化D.概括强化34.通过来访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B )。
A.自我控制法B.示范法C.行为塑造法D.处罚法3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36.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 )。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37.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 )。
A.会谈B.倾听C.鼓励D.询问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2.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心理辅导,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
4.强迫症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5.为了提高会谈效果,需要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6.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
7.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
8.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9.在用观察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常用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10.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
12.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贪食和异食癖。
13.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主要关注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
15.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这类标准化方法,也可采用观察法这种非标准化的方法。
16.在评估性会谈中的询问,少提封闭型的问题,多提开放型的问题。
17.心理测验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18.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19.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学会调适、寻求发展两个方面。
21.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22.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23.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焦虑症。
24.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25.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
26.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27.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
28.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29.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30.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36.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
37.多动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此外,采用各种行为疗法,如强化奖励法、代币奖励法等也可以大大减少儿童的多动与冲动行为。
38.对多动症的行为疗法中,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间歇强化。
39.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
41.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应以正常的学生为主。
42.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2.如何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3.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4.简述心理辅导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5.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6.简述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7.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8.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10.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辅导教师应掌握哪些专门技术?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请说一说你对系统脱敏法的理解。
3.试述代币疗法的优点。
4.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5.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