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良渚古玉》教案浙美版完美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4214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8.png)
18 良渚古玉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良渚文化,感受玉器的独特魅力,知道神人兽面纹的纹饰特征和雕琢技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法、谈话法、自主探究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评述良渚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特点,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2教材分析教材向我们介绍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并着重介绍了玉琮、精神图腾神人兽面纹和其他玉器。
简单讲述了良渚玉器的特点、分类及用途。
我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神人兽面纹的详细解析,让学生能更深入了解良渚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神人兽面纹的象征意义,同时以玉的美德贯穿始终,更加凸显美术课特有的文化内涵。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能说出艺术品的外形、纹饰等,能用简单的词语概括特点。
但是良渚玉器的意义过于深刻,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运用小组合作法、谈话法、考古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良渚古玉,感受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
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良渚玉器造型和纹饰特点。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5、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宝贝。
想不想看一下?学生齐声回答:想师:(出示图片)是什么?师: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仔细瞧一瞧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学生惊奇,猜测石头的不普通之处。
师:它是一块玉石。
我手上的是第二件宝贝,这又是什么?生齐声回答:想教师拿出第二件宝贝,学生齐声说:玉师:这是一件玉器挂件。
(给其中一位同学)摸摸看,有什么感觉?和大家说一说。
(另一位同学)你也来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生齐声回答:漂亮师:漂亮精致。
玉石需要经过复杂地雕琢才能成为玉器。
所以有句话说:玉不琢——?生:不成器!接得真好,你们在学习就像是一块正在雕琢的玉石,不仅要仔细、认真,还要持之以恒,这样将来必成大器!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刚好就跟玉有关。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良渚古玉|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良渚古玉|浙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b913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b.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良渚古玉|浙美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良渚文化及古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熟悉玉雕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良渚文化及古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熟悉玉雕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展示板和幻灯片介绍良渚文化及古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2.让学生观察展示板和幻灯片上的古玉图案和纹饰,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与学生分享个人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讲解(10分钟)1.通过古玉制作的过程,介绍玉雕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2.利用展示板和幻灯片展示玉雕的过程和成品,可以让学生看到“琢磨”的全过程,掌握玉雕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对古代职业的认识。
第三步:实践(90分钟)1.给学生提供素描用具,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素描绘画。
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审美意识。
2.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玉图案或纹饰,利用彩纸、剪纸、画笔等工具,仿制并诠释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第四步:展示分享(20分钟)1.把学生的作品集中在班级公示栏或展示柜上,向全班展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创意水平。
2.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创意、技巧和思维能力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思维特点,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兴趣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2.在实践环节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绘画技巧的讲解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素描技巧。
《18 良渚古玉》(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18 良渚古玉》(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e42c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8.png)
18 良渚古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良渚古城的历史背景和玉器文化。
2.学习观察玉器,掌握玉器造型、瑕疵和工艺特点。
3.学习良渚玉器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制作良渚玉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手工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照片、实物良渚玉器3.示范制作良渚玉器所需材料:黏土、颜料、手工具等教学内容一、良渚古城历史背景良渚古城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是中国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良渚古城是中国古文明遗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都市城址,素有“东方第一古城”之称。
良渚古城文化的代表是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左右在中国华东地区出现的一种文化。
二、良渚玉器介绍良渚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良渚玉器,是一种高雅、神秘的文化艺术品。
良渚玉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风貌,具有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的内涵。
良渚玉器大多数是由玉石雕刻而成,各有千秋的形态和意蕴。
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常常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
在打磨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技术,如磨、磨光、抛、打磨、琢、刻等手艺,从而让玉器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风格。
较典型的良渚玉器有璧、龙虎钮、圭、簋等,具有造型优美、纹饰多样、材质细腻等特点。
三、良渚玉器品鉴方法1.观察外形:良渚玉器外形清晰,形态自然,纹饰精美,色泽典雅。
2.手感判断:良渚玉器有冷手冰凉的特点,手感光滑,质感细腻,手触感官非常舒适。
3.瑕疵检测:良渚玉器要注意其瑕疵部位,瑕疵多数在触面、边角处,或玉肉内部,以颜色和纹路的不一致为主要特点,可发现裂纹、霜裂、孔质、烧结痕迹等瑕疵。
4.其他:细节方面,表面细腻,表面吸湿性差,有亮晶晶的质感,通常表面以光亮为主要特点。
此外,还需要注意良渚玉器的年代、来源,以及是否为仿制品等。
四、手工制作良渚玉器教学步骤:1.将黏土揉圆后用手指将其压扁,打造出形状大致为方形的玉石底座。
2.在底座正中心插一个竹签,使其成为底座的玉石柄。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良渚古玉丨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良渚古玉丨浙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47b9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c.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良渚古玉丨浙美版一、课程背景良渚古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时通过学习良渚古玉的发掘与鉴定,让学生了解良渚古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良渚古玉的特点与鉴别方法,体验古文化魅力;2.提高学生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艺术享受能力,注重美的体验和个性价值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良渚古玉的发掘与鉴定通过图像与文本的展示,讲解良渚文化的形成背景和良渚古玉的发掘历程;通过老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良渚古玉的外观特点、造型鉴别、工艺鉴别、纹样鉴别等技巧。
2. 古玉的鉴别过程将老师介绍过的鉴别技巧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古玉的精美之处,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3. 古玉的制作与珍藏与学生讨论古玉的制作工艺,分发制作古玉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古玉。
同时也可以介绍古玉的文化价值和珍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通过图片或文本展示良渚文化的发掘历程,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历史和技巧。
2. 讲解良渚古玉的形态、外观、制作技巧等知识点。
3. 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实物,通过形态、外观、材料、纹路等方面鉴别它们是否为真品。
4. 分发制作古玉的材料,让学生亲手制作。
5. 介绍古玉的文化价值和珍藏方法。
五、教学方法1.演讲:明确良渚古玉文物中的重要范畴,并介绍良渚古玉的形态、外观等。
2.展示:通过图像与文本的展示,让学生相信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情感的把握。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就文化、艺术、纹样设计等方面进行展示与讨论。
4.亲身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古玉,让学生体验文物制造过程,增强文物与生活的现实感。
六、评估方式1.学生能准确说出良渚文化的形成背景和良渚古玉的发掘历程;2.学生能够通过纹样、工艺、材质等技巧鉴别良渚古玉真伪;3.学生能够采取正确的制作方法制作唯美的古玉手工作品;4.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知识,对文物的价值、文物的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8课 良渚古玉丨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8课 良渚古玉丨浙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a172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8.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8课良渚古玉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程是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第18课,教学内容为“良渚古玉”。
本节课程主要介绍良渚古玉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良渚古玉的学习和鉴赏,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良渚古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掌握良渚古玉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按照鉴赏方法进行良渚古玉的鉴赏和评价;•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点•良渚古玉的鉴赏方法;•良渚古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鉴赏方法评价良渚古玉;•如何让学生理解良渚古玉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以找几张良渚古玉的图片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这些古玉的图案和形状,引导学生猜想这些古玉的用途和价值。
2.讲解(20分钟)接着,老师可以介绍良渚古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将古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引入课堂。
然后,详细讲解良渚古玉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例如:形制、纹饰、大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鉴别真伪的方法和评价良渚古玉的标准等。
3.操作(25分钟)让学生进行良渚古玉的鉴赏操作,可以让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良渚古玉的鉴赏和评价,亲身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总结(10分钟)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鉴赏过程,对良渚古玉进行总结和回顾,再次强调良渚古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中,我们以良渚古玉为主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会良渚古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良渚古玉》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良渚古玉》浙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0f0b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7.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良渚古玉》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8课良渚古玉》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以良渚文化时期的古玉为题材,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特点,通过欣赏和分析古玉的形状、纹饰、材质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材还提供了古玉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代文化及其艺术品的了解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古玉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动手制作的活动充满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古玉的形状、纹饰、材质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古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古玉的形状、纹饰、材质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古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良渚古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古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玉的欣赏和制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古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良渚古玉的图片、制作古玉的材料和工具、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良渚古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古玉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古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古玉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8良渚古玉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2014年11月第1版)教学设计
![18良渚古玉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2014年11月第1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54f74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2.png)
18 良渚古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良渚文化,欣赏良渚玉器,感受良渚古玉的特色。
2. 料解良渚玉器的材质,色彩,造型等特点,并用拓印的方法把玉器纹饰表现出来。
3.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美术用于生活中。
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特点以及古玉上的装饰纹样。
难点:概括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点,并用拓印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情境导入1、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去寻宝探险,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去哪里探险寻宝?寻找什么样的宝藏?学生:想!教师讲解寻宝规则:我们要找到最终的宝藏,就必须得到相应的线索,可这些线索都被分在三个锦囊袋里,我们得完成任务闯过关卡才能得到这些线索。
怎么样?同学们,想不想挑战一下?2、【藏宝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良渚所在地,教师出示第一关卡的任务:想出5个与玉字有关的成语或者句子。
学生:玉树临风、金玉良言、金玉满堂、抛砖引玉、洁白如玉等等教师讲解玉的含义:同学们看,光是包含玉的语句就这么多,玉以各种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爱玉,敬玉,戴玉,这都是因为玉有着象征着高贵美德的意思。
3、教师:恭喜同学们获得第一个锦囊。
并接着出示第二关任务:通过欣赏视频和图片的欣赏找到良渚古玉的特点。
【讲授】初步欣赏良渚玉器(1)看完视频后,打开学习资料,用两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找出资料里玉器的特点。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5abc1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c.png)
18良渚古玉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良渚文化在浙江省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对于本课的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良渚文化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并未有很多接触,甚至没有接触,只有少局部学生可能听说或去过良渚博物院。
《良渚古玉》对于大多数四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新开始。
也正因如此,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认识良诸玉器和探究文化的兴趣,产生对良渚玉器所代表的中国良诸文化的全新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对以玉琮为代表的良诸玉器的欣赏方法的学习,学会欣赏评述其他玉器之美,在心中建立传承与保护中国古老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1.通过对神徽纹及玉琼的鉴赏,初步了解神徽纹的纹样特点及良渚玉器的欣赏方法。
2.通过对良渚古玉的探究,逐步提高审美评述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了解良者古玉的纹饰、造型等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者古玉的纹饰、造型等特征。
五、教学准备教具:相关图片、教具。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营造气氛1.师生活动:营造追寻中国古老文化的学习气氛。
同学们,老师发现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这地方一经被发现,震惊全世界,它就藏在这块幕布后面,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呢?他的发现为什么能震惊住世人。
你们来看这两张图。
你看到了什么?很多玉器,数量多,形状多。
出示学习单板书:色彩、质感、造型、纹样、功能。
分析学习单:(二)深入探究古玉特征我们可以把这些玉器做个归类,老师设计了一个分类游戏,谁想挑战下。
Ppt出示游戏。
好棒哦,看看正确答案。
所以我们得出了古玉的功能不仅可以祭天还有装饰用玉器。
1.功能:装饰、祭天(板书)由此可见,良渚先明已经很有智慧了,设计出各种各样造型的玉器。
2.引出神徽纹。
请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玉琮王?纹样:神徽纹(板书)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己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
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八课良渚古玉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八课良渚古玉浙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353e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3.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八课良渚古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良渚文化,特别是良渚古玉的特点,学习并掌握良渚古玉的绘制技巧。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文化背景:介绍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地位。
- 良渚古玉的特点:分析良渚古玉的形状、纹饰和工艺特点。
- 绘制技巧:学习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良渚古玉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良渚古玉的绘制技巧。
-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良渚古玉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良渚古玉的图片、视频、PPT等。
-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良渚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良渚古玉的特点。
3. 示范: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良渚古玉的质感和立体感。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制良渚古玉。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良渚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良渚古玉- 内容:包括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良渚古玉的特点、绘制技巧等。
作业设计-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良渚古玉的作品,要求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其质感和立体感。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对良渚文化和良渚古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绘制技巧也有所提高。
- 改进措施:对于一些绘制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绘制技巧。
以上就是关于“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八课良渚古玉”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八课良渚古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良渚文化,特别是良渚古玉的特点,学习并掌握良渚古玉的绘制技巧。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28af7d1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7.png)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良渚古玉》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玉器。
教材以良渚古玉为载体,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材内容包括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材质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以及良渚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代文物有好奇心。
但良渚古玉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难以把握良渚玉器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此外,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如线条描绘、色彩搭配等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及其玉器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学会欣赏古代玉器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良渚玉器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玉器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良渚文化背景、玉器特点等。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良渚玉器图片,分析其造型、纹饰等。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良渚玉器的看法。
4.实践法:动手制作玉器模型,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良渚玉器图片、实物模型、相关资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良渚玉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良渚文化背景、玉器特点,让学生了解良渚玉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良渚玉器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良渚玉器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玉器,拓宽学生的视野。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237be9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a.png)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良渚古玉》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玉器。
良渚古玉器形制规范,装饰繁复,体现了古代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良渚古玉,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玉器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古代玉器艺术,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良渚古玉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良渚古玉的美。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良渚古玉作品。
4.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彩泥等。
2.素材:良渚古玉图片、视频等。
3.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良渚古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玉器艺术。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良渚古玉的美,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良渚古玉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玉器作品,拓宽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6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6](https://img.taocdn.com/s3/m/f0072c4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0.png)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良渚古玉》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教材以良渚文化中的古玉为题材,让学生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通过欣赏和分析良渚古玉的纹饰、形状、材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材还提供了良渚古玉的图片和相关的创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古玉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对于新的艺术形式和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良渚古玉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通过欣赏和分析良渚古玉的纹饰、形状、材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古玉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良渚古玉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欣赏和分析古玉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古玉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良渚古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古玉的纹饰、形状、材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古玉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讲解法:教师讲解良渚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良渚古玉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良渚古玉的图片、实物或模型、制作古玉的工具和材料。
2.学具:学生制作古玉的工具和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18 良渚古玉 教学设计(表格式)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18 良渚古玉 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b0bca0576eeaeaad0f330c9.png)
3、分段赏析“神人兽面纹”。
(1)下段“兽面纹”欣赏。
能来谈谈你的感受吗?(学生自主回答,说一说兽面的特点)
老师小结: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多以虫、鸟、兽的为原型,大胆运用概括、重组、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极具震撼的象征力量。原始族人往往把它们用作祭祀鬼神、祖先的护符兽,有图腾信仰之用意。
18良渚古玉教学设计
课题
《良渚古玉》
总课时
1课时
授课
日期
教学目标
(总)
知识: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赏析“琮王”之美,欣赏各种良渚古玉。
技能:通过对“玉琮王”的赏析,引导学生从纹样、造型、色泽、作用、美感、寓意这几方面阐述其他的良渚古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评述能力。
情感: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结合板书,说一说。
请学生结合板书,从纹样、造型、色泽、作用、美感、寓意这几方面简单阐述一下书中你所喜欢的一种玉器。(学生自主回答)
“说一说、划一划”,小组合作,完成欣赏评述单。
小组讨论老师指定的一种玉器,同样结合板书以及今天这节课中的感受,小组合作完成赏析评述单。
*请一到两组学生上来评述。一个拿图,一个看表评述。
课堂重点放在玉琮王的作用寓意以及纹饰的造型特点及含义上。让学生先感受体验玉琮王的制作工艺,然后探究造型特点、作用,这样层层递进,最后对神徽纹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将神徽纹上下段欣赏,感受神人兽面结合“天人合一”的背后意义,让学生亲身体验,肢体感受神人霸气威武的状态,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的作业环节将课堂知识总结提升了,通过对玉琮王的赏析,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纹样、造型、色泽、作用、美感、寓意等几方面对其他玉器进行赏析评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探索完成赏析评述单。学生开动大脑,将一开始的谜团和困难一一解开,大大增加了他们对赏析评述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良渚古玉》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良渚古玉》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8548d7e009581b6ad9eb05.png)
第十八课良渚古玉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
通过上网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
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
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
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
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l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人。
(1)出示PPT提问: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
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4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e3615e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f.png)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良渚古玉》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玉器艺术。
教材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为素材,让学生了解良渚玉器的特点、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和观察能力,对古代文化感兴趣。
但良渚玉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良渚文化及其玉器艺术的特点、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尝试制作玉器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良渚玉器的特点、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
2.玉器作品的创新设计和制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良渚文化背景、玉器特点等。
2.示范法:展示良渚玉器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玉器作品的象征意义,促进学生思考。
4.创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玉器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良渚玉器实物或图片。
3.制作玉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良渚文化遗址和出土的玉器,引导学生了解良渚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良渚玉器的特点、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让学生对良渚玉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展示良渚玉器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制作简单的玉器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分组讨论:玉器作品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发挥想象,探讨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良渚玉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7.家庭作业(2分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绘制一幅良渚玉器作品。
8.板书(5分钟)良渚玉器特点、制作工艺、象征意义。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良渚古玉|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良渚古玉|浙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97fcb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1.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良渚古玉|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良渚文化及良渚古玉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和表现良渚古玉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良渚古玉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良渚文化的背景及良渚古玉的特点。
2. 良渚古玉的制作工艺和雕刻技法。
3. 良渚古玉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良渚古玉的制作方法和雕刻技法。
2. 教学难点:良渚古玉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良渚古玉实物或图片、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良渚古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良渚文化背景,良渚古玉的特点、制作工艺和雕刻技法。
3. 案例分析:展示良渚古玉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良渚古玉的鉴赏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良渚古玉的制作和雕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良渚文化背景2. 良渚古玉特点3. 制作工艺与雕刻技法4. 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良渚古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撰写一篇关于良渚古玉的鉴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良渚古玉的制作方法和雕刻技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如何调整以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学习良渚古玉的制作方法和雕刻技法,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良渚古玉》教案浙美版完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良渚古玉》教案浙美版完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51221980eb6294dc886c08.png)
第十八课良渚古玉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
通过上网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
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
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
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
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l 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人。
(1)出示 PPT 提问: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
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出示 PPT,学生讨论交流。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5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b42524b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e.png)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8 良渚古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良渚古玉》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教材以良渚文化中的古玉为题材,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玉器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材内容包括良渚古玉的图片、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对美术课程兴趣浓厚。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学习良渚古玉的制作工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良渚古玉的艺术特点、制作工艺。
2.难点:如何将良渚古玉的元素融入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良渚文化及其古玉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
2.示范法:展示良渚古玉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良渚古玉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准备制作良渚古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良渚古玉,引导学生观察其造型、纹饰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良渚文化及其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解良渚古玉的艺术特点、制作工艺,引导学生了解玉器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展示制作良渚古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玉器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发制作良渚古玉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良渚古玉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4.巩固(5分钟)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良渚古玉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良渚古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99acf7c1cfad6195fa76f.png)
《良渚古玉》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玉器的历史,理清“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脉络,从而对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做到初步了解良渚古玉;课堂上通过简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玉器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
3、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难点:教学中对作为工艺品的玉器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玉器的欣赏,汉代贵族生活影片的片段,红楼梦有关通灵宝玉的片段;图片:器形品鉴类,玉器造型风格类,礼器类,吉祥图案类),玉石物件实物和一杯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环境:黑板上写上“鉴宝”,在讲台上摆上四个锦盒内装玻璃、塑料、好的印石、玉器雕刻器物,上盖黄色绸布。
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鉴宝”活动,猜一猜,这黄绸布底下盖的是什么?老师展示和田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实物饰件。
二、品鉴欣赏我们要评鉴一个玉器,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一个短片。
(视频播放玉器的欣赏)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学生从图片中总结美的规律,老师做适当的引导。
(师生问答,图片展示审美评价)三、探讨文化内涵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玉器的历史。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其价值和功能的演变,学生分组将答案写在纸上,实物投影展示,全班同学评价老师展示结果(屏幕文字展示)玉文化主要分为:1、贵族的“礼器”。
2、文人的“比德于玉”。
3、民间吉祥文化同学们,猜一猜,以下图片上的玉雕隐含什么意思?(屏幕展示图片)四、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对祖国的玉石文化做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欣赏了大量的玉器的图片,初步认识了玉器的欣赏方法以及审美功能。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 第18课《良渚古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 第18课《良渚古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327703b3567ec102d8ad3.png)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良渚古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琮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琮在造型、纹饰、功能等特征的欣赏、描述,提高审美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3.激发对良渚玉琮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2学情分析良渚文化在桐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桐乡博物馆里有固定的场馆展出桐乡出土的良渚古玉。
离桐乡很近的良渚,又是良渚文化的最早发掘地,网络、书籍又能为学习良渚古玉提供帮助。
因此,这里的学生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本堂课我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器物-玉琮。
整堂课有明暗两条主线,一是以“考古”为主要明线贯穿整节课,通过“考古小体验”挖掘玉琮实物到“考古小发现”玉琮的造型、纹饰、功能,再到“考古我能行”自主研究玉鸟、玉璧、玉钺。
二是以学生的好奇、兴趣为基础,从发现到疑问到猜测再到书籍、网络、专家等多渠道的验证,让学生学会研究古玉的方法,通过“玉器研究卡”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和欣赏评述活动,让这节课后,激发学生喜欢去博物馆的愿望和提供去博物馆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引导学生欣赏良渚古玉,了解传统文化。
学习基本的欣赏研究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功能,提高学生欣赏兴趣和水平。
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他们对博物馆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了解良渚玉琮的造型、纹饰、功能等特征。
难点:通过神徽纹的欣赏,感受良渚古玉背后的古文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课良渚古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
通过上网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
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
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
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
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
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
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
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
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
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
(5)出示PPT,学生欣赏了解良渚文化分布区域。
(6)教师谈话,呈现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
今天一起来欣赏良渚古玉,出示PPT。
2.初步赏析。
(1)提问:
①你见过良渚文化的玉器吗?在哪儿看到的?
②你认识哪些良渚文化的玉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呈现良渚文化的玉器及名称。
③良渚文化的玉器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导进一步欣赏探究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及特征。
3.深入探究。
(1)欣赏“玉琮王”及神人兽面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个玉器叫什么?造型和纹饰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
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
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③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玉琮上神人兽面纹有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雕刻手法?为什么要刻这样的形象?
④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图案上部为人像,脸呈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三角形的眼角,宽鼻,用弧线勾出鼻翼,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
头戴宽大的羽冠,冠上羽毛呈放射状排列。
双臂抬起,肘部屈曲,双手五指平伸插于兽面眼眶两侧。
中部是兽面,重圈为眼,双目圆睁,两眼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上下两对獠牙露出唇外。
下部为兽足,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
无论人像或兽面,都有一种凶猛逼人的气势,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
用了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雕刻技法。
增加玉琮的神圣感、神秘感。
(2)欣赏比较各种玉琮的异同,进一步了解玉琮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都叫“玉琮”,在造型和纹饰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PPT呈现)
相同: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圆孔。
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不同:分单节和多节。
转角处雕刻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有的精细复杂,有的粗犷简单。
玉琮是良渚古玉的代表性玉器,是祭天地的重要礼器。
(3)欣赏各种玉璧,了解玉璧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璧,扁平圆形,正中有圆孔,代表财富,也是祭天用的礼器
(4)欣赏各种玉钺,了解玉钺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钺,造型像斧子。
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也是重要的礼器。
(5)通过认一认、猜一猜,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类良渚玉器及其特征。
①教师逐一呈现PPT图片,请学生认一认、猜一猜玉器的名称。
②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说说良渚文化古玉器的特征。
(6)讨论总结良渚玉器的特点及成就。
①教师逐一呈现总结的类别:请学生说出其各自的特点。
②总结呈现良渚玉器的艺术成就。
4.课堂尝试练习。
(1)练习要求:(在下列两项练习中自选一项)
①用萝卜、陶泥、彩泥等材料以雕刻的方式表现一件良渚玉器。
②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表现神人兽面纹。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7.拓展欣赏。
良渚玉器造型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