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养老保险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理论及实证研究

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理论及实证研究

财金 视点
吴永求 , 险峰 王
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理论及实证研究
( )式 中 ,假 定 参 保人 每 个 月 月末 缴 纳 保费 , 1
2 %为单位与个人合计的缴费 比率 ;I 8 P 表示参保人
三、养老保 险参保行为 的实证研 究
下 面 以重 庆 市城 镇 居 民人 户 调查 数 据 为基 础 ,
收 稿 日期 :02 0 — 6 2 1— 3 0
二、基本 养老保 险参保行 为模 型
假 定参 保 人 的月 工 资水 平 为 w, 并且 未 来 工 资 水 平 不变 , 根据 现行基 本 养老保 险有关 政策 规定 , 利
用年金现值方法计算参保人所缴费的保费用现值总
和为 :
P= 8 w× 二 I2 %× () 1
21 0 2年 5 月 第2 6卷 第 5期
经 济 与 管理
Ec n o omy a d M a ge e t n na m n
Ma . 2 1 y,0 2 V 1 6 No5 o . . 2
●财 金 视 点
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理论及实证研究
吴 永 求 王 峰 2 ,
(. 1 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重庆 4 0 4 ;. 0 0 4 2重庆市人 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计划财务处 , 重庆 4 1 4 ) 0 17
各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现值总和 ; 为参保人的 w 月 收入水平 ; 为贴现率 ; 0 R为退休年龄 ; A为参保
年龄。
对居 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的影 响因素进行 实证研 究, 以考察居民参保行为的制约因素。 ( ) 据 来源及 指标说 明 一 数 实证研究来源于重庆市人保局 2 1 年联合组 00

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 1 年第 8期 01
宏观经济与金融
17 9 2年 美 国养老 金增 加对 消 费的影 响 。 认 为非 他 耐 用 品的 消费 随着 养 老 金提 高 而显 著 增加 , 各 而 种耐 用 品的 消费在这 一 时期则 没 有显著 的变化 。 还 有 一些 研 究 认 为养 老 保 险对 消费 的正 向影 响 并 不 显著 。 B r 如 ar o的“ 中性理论 ” B r ( 9 4 认 , ar 1 7 ) o 为 老 年 人将 留下 遗 产 以 弥补 子 女 因缴 纳养 老 保 险税 所 遭受 的损失 , 而 部分 甚 至 全部 抵 消 了 来 从
国外 学 术 界 就 养 老 保 险 对 居 民 消 费影 响 的 研 究 结 论不 一 , 既有 养老 保 险支 出增 加 消费 的结 论 ,又 有养 老保 险对 消费 支 出影 响不 显 著 的 结 论 。研究 方法 的不 同 , 释变 量选 取 的差 异 , 会 解 都 导致 实 证结 果 产 生分 歧 , 这些 成 果 对我 国 的研 但 究 有 一定借 鉴 意义 。
Wi o ( 9 9 分 析 了 16 — 9 5年 美 国养 老金 给 l x 18 ) c 95 18
付水 平 的变 化 对 总消 费 支 出 的影 响 , 认 为养 老 他 金 给付 水 平 的 变化 与 总 消 费 的 变 化 之 间 有 着 显
著 的相 关 关 系 。Z n 18 )的 实证 研 究 显 示 , a t( 9 8 1 5 — 9 6年荷 兰 的养 老 保 险财 富值 与消 费水 平 97 18 的 相 关 系 数 在 01 .1到 01 .6之 间 。此 外 , o R b与
二 、 关文 献综 述 相
A i( O 1运 用 荷 兰 的数 据 , g r 2O ) e A a与 Ma o 2 O ) r (O 1 i 运 用 意 大 利 的 数 据 也 分别 证 明 了养 老 金 制 度 对 储蓄 有不 同程 度 的“ 出效 应 ” 挤 。也 有 一些 实证结 果不 符合 生 命周 期 假说 , , li( 0 5 研究 了 如 Me n 2 0 ) v

型期养老保险制度补充途径--消费养老模式设计

型期养老保险制度补充途径--消费养老模式设计

转型期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途径——消费养老模式设计中文摘要: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大背景,以消费及养老保障为主要视角,通过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提出了“消费养老”概念,阐述了消费养老保障模式的涵及理论架构,探讨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可操作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推广消费养老保险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依据,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消费养老理论架构前景预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以经济转型为突出特点的社会变迁关键时期。

扩大需、保障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高质量的稳步增长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比较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老龄化问题,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亿,占总人口的13.26%,标志着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进程正逐步加快。

转型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尽管社保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但尚处于未定型的探索阶段。

对个人而言,不仅覆盖面窄,缴费率高,而且保险金额较低;从政府层面,存在统筹层次低、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养老保险转轨成本高及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等问题[1]。

长期以来,国家养老金支不抵收,养老保险基金总额严重亏损的现状,迫使国家财政补贴逐年提高。

据中央台2011年1月31日报道,中央财政日前下拨养老保险补助资金282.3亿元,但仍与目前上万亿的亏空数目相差甚远。

从《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报告中得知,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领取退休金为990元,农村为684元,只占在职时收入的30%甚至更低。

可见,要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靠国家提供的社保是远远不够的,亟需加大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储蓄积累做为对养老基金的有效补充。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全球性的大背景下,扩大需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提振全民消费是现阶段的重要目标。

中国养老金融概念界定、理论体系与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金融概念界定、理论体系与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金融概念界定、理论体系与发展趋势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 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养老涉及多方面内容, 但是都离不开金融媒介的融通作用。

近年来, 养老金金融与养老金融等成为热门词汇, 但是上述概念并没有清晰的内涵界定, 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未厘清, 本文旨在辨析相关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养老金融的概念框架, 探讨养老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养老金融概念的理论探讨(一)养老金融与养老金金融概念辨析养老金金融的英文是“pension finance”, 英国学者大卫·布莱克教授在《养老金金融学》中使用的就是“pension finance”, 他指出养老金金融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养老基金投资于金融资产、不动产、衍生工具和另类投资产品。

可见这里的养老金金融指的是养老金资产管理。

与国外不同, 国内除了养老金金融还有养老金融的概念, 但是在内涵上并没有严格区分。

贺强认为我国应建立养老金融体系, 即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信托、养老基金等金融服务方式构成的统一体系。

可见这里的养老金融实际上还是养老金金融。

胡继晔也将养老金融与养老金金融等同: 养老金融, 或曰养老金金融, 主要研究养老金在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投资, 以实现自身保值增值, 同时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杨燕绥认为养老金融是指管理货币、固定资产、权益类养老资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党俊武则使用了老龄金融的概念: 老龄金融是指年轻人口在自己年轻时所作的各种资产准备, 在进入老年期以后将这些资产置换为可供享用的产品或服务的金融运作机制。

同时, 他认为“老龄金融虽然是一个新概念, 但其含义并没有更多的创新”。

总体来看, 国内基本上混同使用“养老金金融”“养老金融”, 其核心与国外的养老金金融概念一致, 即养老金资产管理, 仅在外延有所扩展, 一是关注养老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二是关注养老金的制度架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研究——以K村为例的开题报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研究——以K村为例的开题报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研究——以K村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结构不断调整,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我国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K村即为其中一个实施该制度的地区。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K村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二、选题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尤其是在这个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财政承担压力较大的阶段,如何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在这个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职能的基础上,要做好健全保障体系及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规范基金运营、提高保障效益、优化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的保障农村养老要求,保障农民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对K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的研究,有助于为完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K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2.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案例剖析等方式,深入了解K村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程度、参与意愿和保障水平,以及制度间的协调与衔接等情况;3. 对K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的保障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经济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考核。

四、拟解决问题1. 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程度和保障意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2. 评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居民是否获得有效保障等;3. 借鉴K村的经验,提出完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

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

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

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一、养老金制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1. 增强居民养老保障意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居民的养老保障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制度化。

这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养老保障意识,使其更加重视养老问题,还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人们在拥有一定养老金保障后,会更加愿意斥资购买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能够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由于养老金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许多人可以在退休后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旅游、休闲和文化消费等“非必需品”消费,而非仅仅局限于基本生活消费。

这种转向“非必需品”消费的转变,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3. 缓解财富不平等问题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富不平等问题。

一方面,养老金的发放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其养老压力,不至于陷入贫困。

另一方面,养老金的存在也让富裕阶层更容易处理其资产遗产问题,减轻其继承压力,降低财富不平等的程度。

因此,在养老金制度的支持下,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为公平的社会福利与经济环境,提高其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二、消费行为对养老金制度的影响1. 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行为是养老金制度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养老金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例如,如果消费者对耐用品消费需求增长,该部门的就业增长需求会增加,进而对社会养老贡献产生积极影响。

2. 消费支出与养老金之间的平衡消费行为对养老保障的影响还体现在支出水平与养老金之间的平衡上。

如果消费者的支出水平过高,就会减少其对养老保障的投入,反之,如果消费者在生活中过于节俭,可能会使养老金的储蓄变得过于保守,导致财务状况的恶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自身国情逐渐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

本文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的关系,并分析其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对养老保障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所得到的报酬应该足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并享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养老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马克思主义追求公平和社会正义的核心。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养老保障应该体现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在老年生活中得到合理的经济支持和福利待遇。

通过社会共同抚养的方式,养老保障体系能够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1. 多层次保障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养老等多个层次的保障组成。

这种模式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实现全民养老目标。

2. 公平与公正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致力于实现公平与公正。

通过统一管理和统一制度,确保各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对均衡,减少城乡之间、职工与非职工之间的养老差距。

3. 融合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倡导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强化养老服务与保险的关联。

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关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与挑战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面临一些挑战。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逐渐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老保险制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下,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保障。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压力较大,缺乏长期可持续性。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参保率低,保障水平不高。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

为了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基金运行安全性,有必要对基于“三支柱”视域下的养老保险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各支柱的现状、通过制定相应的优化建议,有助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养老保险的“三支柱”视域下的结构优化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养老保险的“三支柱”理论,探讨其内涵和实施路径;二是调查和总结当前养老保险结构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三是提出基于“三支柱”视域的养老保险结构优化思路,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老保险的“三支柱”结构优化路径,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深入研究“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结构的现状分析和优化思路,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第六章养老保险的理论及实践

第六章养老保险的理论及实践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
概念: 国家立法
养老保险基金
强制征收
支付退休金
社会保险费(税)
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
提法:公共养老金制度 公共年金制度
目标: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
收入的再分配

结构----高收入国家的结构
①国民养老保险:受益的资格是一定年龄的公
民或居民,再分配特点比较典型;工作一代养活
退休一代


实质:代际转移,其内容是实物而不是货币
三、人口老龄化下的“三支柱”方 案

(一) 背景
1.科技进步、医学发达,人口寿命延长,许多国家
进入老龄化社会
2.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赡养率提高(老年人口/
在职人口) 3.一些国家进行制度准备工作,应对人口老龄化, 形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
(二)三支柱制度
第二节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以保证制度的实施, 还提供最低养老金保证。由于这种模式在智利表 现出对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 的促进作用,它近些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因为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和智利模式都是私人养 老保险制度,不具有再分配的性质,因而能否称 之为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是有争论的,但就其保障 的目标和其重要性来看,都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第 一支柱是毫无疑问的。
白凤峥
第六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及实践
第六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及实践

内容提要: 本章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为什么是养老保险,为
什么有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体系,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成,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
分析。

重点:为什么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构成要 素分析 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1.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简称“老农保”)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没有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只有生活贫困的农民才有社会救济。

直到1986年,国家“七五计划”提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时受到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有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收入有所增加,起初在江浙一带的乡村试点,并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1991年,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我国选择山东的五个县作为典范开始试行。

1995年到1997年的两年时间里,全国2900个县中有2123个县引进了此项制度,参保率为9. 74% 0 1998年,为满足资深投资人士选择可预测的、透明的、且有一定管理框架的市场进行资金注入,国家着手整顿保险业,这一举措阻碍了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发展且使其进入暂停整顿时期。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9年9月,国家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但是,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高龄化不断发展,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人口,且城乡老龄化差距在扩大。

袁俊、吴殿廷、吴铮争(2007年)根据1990-2000年数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除东北的黑龙江和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6个省份尚处在成年型外,其余都将进入严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状态。

农村人口老龄化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部、西部内陆递进,且已发展成农村地区相对普遍的人口变化趋势①。

在人口快速且大面积老龄化状态下,我国一直实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属于“杯水车薪”。

养老服务管理的消费者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养老服务管理的消费者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养老服务管理的消费者需求与满意度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研究消费者需求和满意度成为了必要的课题。

一、养老服务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养老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为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

有的老年人希望在家中得到养老服务,有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机构,还有一些老年人更喜欢入住养老院。

因此,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养老服务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在养老服务管理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是服务设施和设备的不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另外,养老服务的价格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老年人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导致服务不平等问题的出现。

三、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养老服务满意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和服务效果等。

如果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老年人自然无法满意。

其次是服务环境,一个舒适、安全、干净的服务环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交活动和娱乐设施,老年人希望能够在养老服务机构中找到归属感和快乐。

四、提高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措施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满意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其次,改善服务设施和设备,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此外,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和娱乐项目,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

最后,要合理定价,确保养老服务的价格公平合理,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五、养老服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养老服务管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其次是社区化的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与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和贴心的养老服务。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障制度则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养老问题研究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文献中,自西方现代福利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以来,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效率研究则更加盛行,出现了大量关于养老保险理论的经典性文献。

1.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虽然许多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普遍认为农民应该同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

实际上,也是把农民直接纳入全民基本保障制度之中①,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期达到福利公平。

所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涵盖城乡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是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西方国家有两个主要流派对养老保险理论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

前者以经验描述的方法重点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指出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后者运用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养老金制度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和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产生的经济绩效。

在遭遇改革和实践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两派理论出现汲取对方精华,相互融合、互相补充之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关于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养老保险效应研究、关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持等。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政治经济学派以政治因素在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注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政治因素赋予公民养老的社会权利,提出工业制度论、社会民主论、国家中心论等。

工业制度论认为,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对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包括养老金支出增加,而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社会民主论认为,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和其他社会福利计划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社会养老金政策反映了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组织与政党之间斗争的结果。

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1.1%。

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养老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一、老龄化的原因老龄化是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是国家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寿命延长的产物。

这是因为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通讯、交通逐步发达,科技越发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因此,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便是一种必然。

二、老龄化的危害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经济和个人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和负担增加,如医疗、护理和养老保障等方面,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收入、退休金等收入较低,但是医疗费和生活费高昂,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得到支持和帮助。

如果缺乏保障体系,老年人的生活将处于巨大困境,民间还可能出现贪小便宜、白天睡觉、晚上瞪眼等现象。

所以说,养老保障的建立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三、养老保障的理论基础养老保障是指通过制定制度和政策,对老人进行经济和社会保障。

其核心是让老年人享有尊严和福祉,使他们在晚年生活中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养老保障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权、平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

人权是指每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生命的自由和尊严。

老年人同样享有这些权利。

他们有权利获得适当的营养、医疗、护理的保障和其他必要的生活服务。

所以,养老保障必须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人权,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平等是养老保障的另一重要概念。

每个人在享受社会资源和服务时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或其他社会身份,因此养老保障的建设也必须体现平等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是养老保障的具体体现。

社会保障是国家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如医疗保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

【《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600字】

【《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600字】

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关研究现状 (1)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1.2智慧居家养老相关研究现状 (2)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3)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4)1.1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关研究现状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在国内现有的资料中,尚未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文献资料,针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集中在政治学、社会学领域,以及民营养老机构营销及品牌建设方面,对于智慧居家养老平台的建设也集中在政府购买服务层面,对于民营行为的解释也相对较少。

此外,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宄却比较详实,现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最新研宄成果以及智慧居家养老平台建设的相关内容总结如下: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家E·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该理论的代表作。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将受众视为有自身特定需求的个体,其媒介接触行为是基于一定动机的,在动机驱使下去接触使用媒介,从而满足自身需求。

该理论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受众需求动机有哪些,并将需求分为五大类别,以这五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来衡量媒介接触给受众心理和行为上带来怎样的效用。

该理论在大众传播史上首次将视角放置于受众身上,考量受众对媒介的驱动。

但有学者认为该理论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受众的心理感知,把媒介简单地视作满足受众需求的工具,充满功能主义色彩;忽视受众与传播关系,单纯考量受众媒介接触意愿和接触行为,将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内容生产放在次要位置。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出现之前,传播学界研究将视角集中在对传播者本身的分析中,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只是被动接受讯息,强调媒介的说服作用。

而该理论的出现则一反往常是从受传者的立场出发考量媒介作为使用工具对于受传者潜在需求的满足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考量受传者的媒介接触行为和接触态度,以及受传者不同身份背景在使用媒介方面的差异性,在这一过程中,受传者接触媒介完全由受传者自身需求来驱动,突出受传者的地位,而传播者处于次要位置,强调个人需求决定媒介接触。

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及有关政策2

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及有关政策2

四、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的重要功能
1. 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措施 2. 可以提高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更好地保障退 休人员生活 3. 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企业 发展
四、企业年金
政府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中的作用
1. 税收优惠 2. 立法规范 3. 实施监管
四、企业年金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 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 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
缴费每满一年再发给1个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 工资 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中人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老人
按原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 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八)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1、跨省转移
转移金额 转移办法 待遇领取
2、本省转移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九)社会保险费征缴
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申报 社会保险费征缴强制措施
三、企业职工退休退职政策
四、企业年金
(一)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三)企业年金的主要政策
四、企业年金
(一)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
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的主要特征
1. 2. 3. 4. 5. 企业和职工发起建立,属于企业的一种计划 经办形式多种多样 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政府在年金的建立和管理中不承担直接责任

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逐年提高,养老保险支出也跟着水涨船高。

文章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根据我国1989年-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数据,分析了增加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存在资产替代效应,无论从长期而言还是短期而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支出增加均促进消费增长,并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

此外,研究同时表明,居民年末储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养老保险支出增加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1-057-03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2021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数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6.1%,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占比为10.5%。

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相对于上一年分别增加958万人和631万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养老保险支出日益提高。

2021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472万人,增加36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97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统计数据同时表明,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12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

以Feldstein (1974)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养老保险有着资产替代效应,该理论认为年轻人预期国家会在自己退休后给自己支付养老金,而不需要现在就开始将自己的收入过多地储蓄起来养老,从而促进居民减少养老储蓄而增加当前消费。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大幅增加和养老保险支出迅速攀升,大量学者开始关注老龄化及养老金支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徐勇、谢琼(2021)通过中国养老保险的机制――由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进行了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研究,并从微观经济与总量经济两个层面进行分别研究。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1. 引言1.1 引言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晚年生活保障的重要责任。

而在“三支柱”视角下,养老保险体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统养老保险,而是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

这种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保障。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乏可持续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广等。

进行结构优化的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结构优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案实施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保险三支柱。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基金不足、制度不完善、个人化服务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养老保险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养老保险的历史演变和国际经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针对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结构优化的研究思路,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有助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可谓是无可替代的。

养老保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可以为年长者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维持生活水平,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保险的作用愈发凸显。

养老保险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 经济 ̄} 2 0 1 6 年第 1 1 期
● 经 济 研 究
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 肖 费关系 研究
●陈
摘 要: 随着我 国人 口老龄化水平逐年提 高, 养老保险 支出 也跟 着水涨船 高。 文章基于 F e l d s t e i n生命周期假 , 根据我 国 1 9 8 9 年一 2 0 1 2年基本养老保险数据 ,分析 了增加 养老保险对我 国城 镇居 民消费的影响。 研 究表 明, 现阶段我 国城镇居 民的基本养老 保 险存在 资产替代效应 , 无论从长期 而言还是短期 而言, 城镇居 民养老保险 支出增加 均促进 消费增长 ,并且长期效应 大于短期 效应 。此外 , 研 究 同时表明 , 居 民年 末储 蓄增加对城镇居 民消费
的消费支出则会较大 的提升。石阳 、 王满仓( 2 0 1 0 ) 通过对省际面 板 数据 ( 2 0 0 2 -2 0 0 7 ) 的研 究发现 , 现 收现 付制养老保 险对我 国 居民消费有 显著的正 向影响 ,并指 出养老保险对居民的储 蓄有 “ 挤 出” 影 响。苏春红 、 李 晓颖 ( 2 0 1 2 ) 采用山东省 1 7地市 2 【 ) ( 】 3 — 2 0 1 0年 而 板数 据分 析 表 明 ,养 老 保 险 对 居 民 的消 费 具 有较 强 的 拉动效应 , 认为居 民养老保 险每支付 1 元, 其 中城镇居民的消费 则 会 对 应 的增 加 0 . 0 1 9 7元 。 邱 俊 杰 和李 承政 ( 2 0 1 4 ) 运用 1 9 9 1 — 2 0 1 1 年省际面板数据 ,采用传统消费模 型和生命周期储蓄模 型 分析发 现提升养老保 险覆盖率并未显著提升居民消费率。张国 海、 王枫林 ( 2 0 1 5 ) 通过 2 0 0 3 — 2 0 1 2年 的省 际 面 板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认为, 养老保险对居 民的消费具有拉 动作用 , 但是不 同的省份 , 其拉动效力不同 。马晓彤 ( 2 0 1 6 ) 也通过面板数据对社会养 老保 险对于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进行了研究 ,其研究 成果 与前期 的 研究学 者结 果几乎一 样 , 认 为养老保 险的支 出增加 , 其 会导致居 民消费的增 加。也有学者对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 响研究 中 认 为养 老保 险对 消费具有 负面影响。如 白重恩 、吴斌珍 、金烨 ( 2 0 1 2 ) 在研究 中指出 , 在考虑居 民家庭 可能面临信贷约束时 , 养 老保 险与居 民消 费以及总消费呈负影 响。 参考 国内外其他学者 的研究 ,本文根据 F e l d s t e i n生命周期 假说构 建计 量模 型 , 然后 以我 国 1 9 8 9 — 2 0 1 2年 2 4 年 的时间数列 数据为基 础分 析养老保 险支 出对我 国城镇 居 民消费 的影响情

养老金融理论界定及若干实践问题共26页

养老金融理论界定及若干实践问题共26页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OECD34国
50.0
--
--
--
--
--
72.4
葡萄牙
69.2
0
0
69.2
3.1
2633
7.7
意大利
71.7
0
0
71.7
7.6
1865
4.9
希腊
111.2
0
0
111
0.3
6
0.0
西班牙
84.9
0
0
84.9
3.3
2858
7.8
瑞士
38.2
25.9
0
64.1
不同的金融体系中养老金制度也不同:在英美等国等金融 结构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国家,养老金供给更多的依 赖私营养老金计划,而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金融结构 以银行为主导的国家,人们更多的依靠公共养老金系统来 获取养老收入来源(Allen & Santomero, 2019)
因此,Clark(2019)称英美法系国家为“养老金资本主 义”—Pension Capitalism
6
西方养老金融的发展
养老金融在OECD其他国家的发展
OECD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金部门, 2019年带来了负面冲击,但自2009年开始温和回升,不 仅仅将2019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全部弥补,2019年 私营养老金资产的总额还达到创纪录的29.5万亿美元,其 中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持有68.4%,达20.1万亿美元;银行 和投资公司管理5.4万亿美元,养老保险合同和寿险公司 管理3.7万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养老保险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消费养老保险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两个平台+三个账户+一个监督方”的运行模式,同时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关键词】消费养老保险消费养老保险理论消费养老保险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
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将远远超过养老金体系从单一支柱向多支柱转轨导致的成本的影响(马骏,2012)。

截止2010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5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5%。

预计到2015
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4.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15%以上。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是养老资金的三大来源,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急剧增加了基本养老金账户的支付压力。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为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做实养老金个人帐户是确保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消费养老保险理论概述
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基本思路是“开源”而不是“节流”,是把养老金“蛋糕”做大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不靠、不坐、不
等自食其力地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008年专家提出了消费养老保险的理念,通过借鉴消费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和经营领域延伸”(陈瑜,2008),鼓励个人通过消费自行积累储蓄再投保。

消费养老保险是近年来国内社会保障领域里的一个新名词,其核心是消费积分投保兑现模式的构建。

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可行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地区具体提出操作模式的研究乏善可陈。

陆曦团队以天津地区开展消费养老保险为例,提出了“机构+市场+政策+服务”的运作模式,对消费积分投保兑现模式提供了先期完全积累、后期一次兑现和首选投保、余额积累的两种选择(陆曦,2011)。

三、消费养老保险的应用
(一)运行机制
首先,在商品陈列的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完成商品的挑选、下单和支付货款后,商家将销售商品价款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作为“返利”给消费者,同时需要在商户返利账户中进行入账确认;与此对应,“返利”换算成虚拟的消费积分在消费者积分管理账户中记录和累计。

然后,根据积分的数量,按照兑付比例换作可以支付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支付范围仅仅限于指定养老保险产品的购买。

通过完成在养老保险产品平台上投保产品的选择,消费者需要在完全了解保险产品的细节条款后,在线签署投保协议,并对支付款项予以确认。

确认后消费积分将被自动扣减,系统也将产品购买明细清单发送给
商户,以供商户和保险公司对保费进行定期结算。

(二)在成都地区的应用
运行模式。

纵向采用“两个平台+三个账户+一个监督方”的运行模式。

两个平台作为运行载体,包括b2c电子商务平台和养老保险产品平台;三个账户是两个平台的对接对象,包括商户返利账户、消费者积分管理账户和消费养老金个人账户;政府相关部门为运行监督方。

横向明确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筹资渠道、政府全资控股的管理公司开设交易平台、专业保险公司负责资金运作,指定银行资金托管、清算、分配的模式。

(二)运行中的风险管控
第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舞弊同时存在,消费养老保险模式的确立中要设计三项控制以防止参与主体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套取非法
利润。

首先,对商户赠予给消费者的积分数量、转换金额及投保记录生成对账报告,并取得消费者电子签名确认。

其次,养老保险产品的投资方向和领域应提前告知并取得消费者认可签名确认后,保单才能生效。

最后,第三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运营情况;
第二,为了防范商户道德风险,应该保持对商品价格浮动的跟踪,对参与返利的垄断型、寡头型商户,防止其恶意提高商品售价,将返利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第三,消费养老保险是消费者自由选择、各取其利的产物,应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政府相关部门作为运行监督方,在确保消费者对投资方向的知情权和认可权的前提下,应赋予资金运作方更宽泛的决策权利,保证其拥有一定的运营自由度,不进行过多过细的干预;第四,打通商户返利与其纳税时取得所得税抵减之间的绿色通道。

政府旗下管理公司定期、及时对商户返利账户的记录进行核实、归集和结算,并完成与保险公司间的对账,对经确认后的数据商户才能确认为销售费用并入账,抵减当期应纳所得税,税务局在核算所得税时有权进入商户返利账户复核记录。

参考文献:
[1]陈瑜.消费资本论——消费资本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蓝霞,王伟.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中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3]陆曦,张继肖,于喜明.天津地区推广消费养老保险的模式探析[j].城市探索,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