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分型论治总结
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
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白淫【概述】夜间梦交而流出白色或黄色黏液或白天耳闻目睹淫秽之事而不自止地流出黏液,与男子梦遗或滑精相似,均称妇女白淫。
相当于妇女性功能异常。
【病因病理】1.相火亢盛多因情欲不遂,思念太过,相火亢盛而致。
2.心肾两虚房劳太过,心肾虚弱,精关失固,津液下流而注。
【诊断要点】1.根据定义进行诊断,常有梦交或淫念之病史。
2.与白崩、炎性带下相鉴别。
【辩证分型】1.相火亢盛梦交后阴道内流出黄色或淡黄色黏液,心烦急躁,口渴咽燥,目赤头痛,尿赤便艰,腰酸乏力。
苔黄,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2.心肾两虚无梦而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头晕目眩,心悸怔仲,神志恍惚,烦热盗汗,腰膝酸软。
苔薄,舌淡胖。
【分型治疗】1.相火亢盛治法:清火宁心止带。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太子参15克元参15克丹参12克云茯苓10克五味子9克远志9克当归9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柏子仁9克黄芩9克山栀9克生甘草3克加减:性欲亢盛者,加龙胆草12克、丹皮9克、生地30克,去麦冬;阴道黄色分泌物多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芡实12克、椿根皮10克。
2.心肾两虚治法:清心益肾,宁神止浊。
方药:交泰丸合清心莲子饮加减。
川黄连3克肉桂1.5克(后下)石莲肉12克皮尾参3克(另煎冲)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地骨皮9克炙甘草5克浮小麦30克红枣15克山栀12克煅龙骨18克(先煎)煅牡蛎30克(先煎)灵磁石30克(先煎)【中成药】1.金樱子膏每日2~3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有收敛止涩作用。
2.天王补心丹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两型白淫都有效。
3.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阴虚火旺者。
【简便方】1.磁石30克(先煎)、灯心草3克、柏子仁9克,水煎服。
2.芡实30克、枸杞子10克、薏苡仁15克、莲子肉,共煮成羹服食。
【其它疗法】【注意事项】1.本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须同时接受心理治疗。
2.气功治疗对本病有帮助,以静功为宜。
3.禁读淫乱书刊,禁看淫乱影视剧。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中医内科学注意:1、是以7版为模板,5版补充。
2、黑色字体的是7版和5版相同的。
3、蓝色字体表明与7版不同之处,是5版的说法。
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第三、哮证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补肾摄钠——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5版:哮证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附:表寒里饮,寒象甚者——小青龙汤病哮证剧烈者——紫金丹若病久,阴盛阳虚,发虚哦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晰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淡白,脉沉细——苏子降气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附: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气急难续,咳呛,痰少质粘,口燥咽干,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麦门冬汤哮证发作以痰气壅实为主,寒热不显,喘咳胸闷,作不得卧,痰涎壅盛,喉如拽据,咳痰粘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三子养亲汤,另服皂荚丸,必要时控涎丹缓解期3)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附:气阴两虚。
名中医治疗五十一种疾病的用药心得(经典)(最新整理)
名中医治疗五十一种疾病的用药心得一、肝病1.旱莲草,早年治疗一慢性肝炎病人,阴虚体质,证见乏力,肢体困重,肝区隐痛,尿黄,舌苔微黄腻,给予补气,解毒,清利湿热药,效果不甚明显,10日后,又出现咽干,腰膝酸软,乏力依旧,此为利湿伤阴之象,因生地,麦冬之类对肝病属湿者实为不利,遂加旱莲草50克一味,想不到用药第2日,症状明显减轻,第3日,症状消失,此药的用与不用差别太大。
中药药理学认为,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
而此药针对阴虚湿热病人,可以有效的解决矛盾问题。
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通常情况,降酶退黄治疗比较容易,但也有顽固者,对于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我曾试过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这是我知道的降酶中药里,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黄芪,慢肝病人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黄芪在此处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一般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鳖甲,众所周知,鳖甲治疗肝硬化,2年前,笔者曾以此一味药治愈一个肝硬化腹水病人,后来做B超提示,肝回声均匀正常,西医们很是震惊,海藻等也可以软坚,但效果远不及鳖甲,且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蒲公英,对于肝炎病人,有人喜欢用芩连等苦寒之品,有人喜欢用大黄泻下排毒,我个人认为,久服苦寒之品易伤脾,久服大黄泻下易伤正,对急性病暂用可以,但对长期服药不太适宜,久服药需要无毒低毒,寒热偏度不大比较合适,蒲公英为我的首选药,用于临床效果很是满意,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中医妇科病证辨证论治
脉沉弱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圣愈汤 定坤丹、同
补血益 合血安 仁乌鸡白凤
气止血 胶囊加 丸、乌鸡丸
减
等
健脾益 气,固 冲止血
固冲汤 加减
人参归脾丸、 益妇止血丸、 女金丸
补益肝 肾,固 冲止血
调肝汤 加减
鹿角胶,安 坤赞育丸, 全鹿丸等
瘀血阻 络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 活血祛 净,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瘀,温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经止血
逍遥散 加减
逍遥丸、调经丸、妇 科十味片
二、痛经★★
助阳暖宫,温经暖宫止痛。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
确定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黄,舌淡胖,苔薄白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肾虚证
月经先后不定,其色淡 黯,头晕耳鸣,腰膝酸 软,小便频数,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益 气,养 血调经
固阴煎 加减
女金丸、乌鸡白凤丸、 参桂鹿茸丸
肝郁证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 疏肝解 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郁,和 血行不畅,胸胁、乳房、血调经 少腹胀痛,情志不舒, 心烦易怒,暖气食少, 时欲叹息。舌质淡红, 苔薄,脉弦
弱舌。淡暗,舌淡黯,苔薄作白,胀脉沉。细舌而弱紫。 黯或有瘀点,
坤灵丸,少腹逐瘀丸(脉颗粒弦) 涩。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月确经定阳先 治后法虚不、内定方,剂寒其应色用淡和经黯中,成期头药晕选或耳用经鸣,后腰膝小酸腹软,冷小便痛频,数,舌淡助,苔阳薄暖白,脉沉细温经汤 舌淡润,苔薄白,脉沉得迟。热痛减,经量少,经 宫,温 加减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疮疡中医辨证论治汇总
一.疮疡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是外科范围中最常见的疾病。
临床有一般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种,一般性感染有痈、疖、疔、发、有头疽等;特异性感染有流痰、烂疔、疫疔等。
疮疡的临床特点,在肿疡阶段一般以红、肿、热、痛为主,在溃疡阶段则多以溃腐流脓及机体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功能障碍及全身中毒症状。
痈痈是指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但不同于西医所称的“痈”。
痈有内外之分,内痈生于脏腑,外痈生于体表,两者虽同属“痈”,但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辨证论治和护理也不同,本节仅叙述外痈。
痈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结块范围直径多在6~9cm,有红肿热痛,易起、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和内陷。
西医学中的体表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疾病,均可参照本病症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外伤邪毒导致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所致。
热毒蕴结,故患部赤热。
热毒较盛,腐血烂肉乃成脓。
气血虚弱之体,因毒滞难化,不易透毒外出,常致病情加重。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本病有许多名称,如颈痈、腋痈、脐痈胯腹痈、委中痈等,但多数性质、诊治护理原则基本相同。
根据所兼邪毒的差异,辨证有所侧重。
一般地说,发于头面部者,常夹风温和风热;发于下肢者,多夹有湿火和湿热;发于中部者,多夹有气郁或火郁。
(二)辨证分型1.风热毒盛(初期)证候表现:初起时皮肉间突然肿胀,表皮灼红,疼痛,逐渐高肿,可见发热、头痛等热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法则:祛风清热,行气活血。
(治疗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加减)2.湿热火毒(成脓期)证候表现:患处肿热高突,痛如鸡啄,纳呆口苦,壮热不退。
若局部中软应指,示脓以形成,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活血,托毒透脓。
(治疗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外治宜切开排脓。
最新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久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
第二种辨证分型:
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内伤所致(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8、便秘
辩证分型:
实秘:肠胃积热(热秘)、气机郁滞(气秘)、阴寒积滞(冷秘)
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9、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10、霍乱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辨证分型:
寒霍证(轻证、重证)
热霍证
干霍乱
11、虫证
中医内科学分型论治
中医内科学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一一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一一银翘散(3)暑湿证一一清暑祛湿解表一一新加香薷饮(4)表寒里热证(寒包火)——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时行感冒- 清热解毒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黄苓、生石膏体虚感冒- 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阴虚滋阴解表- 加减威蕤汤第二节外感发热卫表证一- 解表退热—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气分证 - (1)肺热证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2)胃热证一一清胃解热一一白虎汤(3)腑实证一一通腑泄热一一大承气汤(4)胆热证一一清热利胆一一大柴胡汤(5)脾胃湿热证一一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一一王氏连朴饮(6)膀胱湿热证一一清利膀胱实热一一八正散合小柴胡汤第三节湿阻湿困脾胃- ——芳香化湿一霍香正气散湿热中阻- ——清热化湿一—王氏连朴饮脾虚湿滞- ――健脾化湿一香砂八君子汤第四节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虚寒痢一一温补脾胃,收涩固脱一一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一一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一一连理汤(6)噤口痢一一实证、热证一一泄热和胃,苦辛通降一一开噤散虚证、寒证一一健脾益气和胃一一六君子汤或独参汤、参附汤第五节疟疾(1)正疟一—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郁一—柴胡桂枝干姜汤(4)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青咼素合清瘴汤(5)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一—青蒿素合加味不换金正气散(6)劳疟一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7)虐母一软坚散结,祛瘀化痰鳖甲煎丸第二章肺病证第一节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2)风热犯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疏风清热,肃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伤肺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杏办散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丸(3)肝火犯肺一—清肝泻肺,化痰止咳一—黛蛤散合黄苓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第二节哮病发作期:(1)寒哮一一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一一射干麻黄汤(2)热哮一一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一定喘汤缓解期:(1)肺虚一一补肺固卫一一玉屏风散(2)脾虚一一健脾化痰一一六君子汤(3)肾虚一一补肾摄纳一一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第三节喘证实喘:(1)风寒闭肺——散寒宣肺——麻黄汤(2)痰热遏肺清泄痰热 ------ 桑白皮汤(3)痰浊阻肺一一化痰降逆一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水凌心肺一一温阳利水,泻壅平喘一一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5)肝气乘肺一一开郁降气一一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一一补肺益气一一补肺汤合玉屏风散(2)肾气虚一一补肾纳气一一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喘脱一一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一一参附汤合黑锡丹第四节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小青龙汤(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亭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4)痰家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肺肾气虚一—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一—温阳化饮利水一一真武汤合五苓散第五节肺痈(1)初期(表证期)清肺散邪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痰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第八节肺痨(1)肺阴亏虚—滋阴润肺一—月华丸(2)阴虚火旺一—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汤(3)气阴耗伤一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一—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第七节肺癌(1)气血瘀滞—活血散瘀,行气化滞一—桃红四物汤(2)痰湿蕴肺行气祛痰,健脾燥湿一二陈汤合瓜娄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养阴清肺,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 气阴两虚一益气养阴-生脉饮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一节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疋志,养心安神安神疋志丸(2)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一滋阴清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4) 心阳不振一—温补心阳,安神定惊桂枝甘早龙骨牡蛎汤(5)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一—苓桂术甘汤(6)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一桃仁红花煎(7) 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第二节胸痹心痛(1)寒凝心脉一祛寒活血,宣痹通阳一—当归四逆汤(2)气滞心胸疏调气机,和血舒脉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一—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娄薤白半夏汤(4) 瘀血痹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5) 心气不足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6) 心阴亏损—滋阴清热,活血养心一—天王补心丹(7) 心阳不振一—补益阳气,温振心阳一—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第三节眩晕(1)风阳上扰一—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一天麻钩滕饮(2)肝火上炎一—清肝泻火,清利湿热一—龙胆泻肝汤(3)痰浊上家—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一半夏白术天麻汤(4)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5)肝肾阴虚一—滋养肝肾,养阴填精一左归丸(6)瘀血阻窍——祛瘀生新,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第四节中风病(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化痰通络汤(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一一平肝泻火通络一一天麻钩藤饮(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一一化痰通腑一一星蒌承气汤(4)气血血瘀——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补阳还五汤(5)阴虚风动一一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一一镇肝熄风汤(6)痰热内闭清窍(阳闭)一一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一一羚羊角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7)痰湿蒙塞心神(阴闭)一一温阳化痰,醒神开窍一一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8)元气败脱,神明散乱一- -益气回阳固脱一一参附汤第五节失眠(1)心火炽盛-清泻心火,安神宁心-朱砂安神丸(2肝郁化火- -一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3)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温胆汤(4)阴虚火旺- -一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八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5心脾两虚-补益心脾, 养心安神-归脾汤)(6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健忘】(1)心脾不足一一补益心脾一一归脾汤(2)肾精亏耗——补肾益精——六味地黄丸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菖蒲(3)痰浊上扰一一降逆,化痰开窍一一温胆汤合菖蒲、郁金(4)肝郁气滞一一疏肝解郁,通络开窍一一柴胡疏肝散合郁金、菖蒲第六节痴呆(1)髓海不足一补冃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2)脾肾两虚一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第七节痫病发作期:(1)阳痫一一急以针刺人中、十宣、合谷等穴,或清开灵注射液静滴以醒神开窍,继以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以泻热涤痰熄风。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
附件2.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一、眩晕〔高血压病〕:(一〕中医分型论治:临证分为阴虚阳亢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四型,分别予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桂附地黄汤加减医治。
四型中以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天麻钩藤饮加减医治效果最好,总有效率到达90.5%。
而四型综合起来总有效率为80%左右。
〔二〕疗效评估1、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头昏等主要病症,以及胸闷心悸、心烦少寐、耳鸣恶心、腰酸夜尿等兼症。
眩晕的住院患者应用本方案中药辨证施治,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84.1%。
2、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观察医治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医治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3、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临床观察120例标准西药医治下晨间血压仍无法操作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晨峰血压操作有效率达77%。
4、可以增强西药降压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费用,同时有效制约西药降压所致付反响,如减少了西药所致干咳、水肿、口干、纳差等不良反响。
(三〕中医医治难点分析1、疗效欠稳定,可能局部与辨证分型不够完善有关。
2、局部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病症,表现为无症可辨,但从舌脉又难以把握X。
大大影响这局部患者疗效。
3、中药煎煮不方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影响了疗效稳定性。
4、中医一直以来倡导“无病防病,即病防变〞的思想,因此应该重视对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干预医治。
而临床中对这局部患者重视不够,缺少系统标准的中医诊疗方案,〔四〕应对措施1、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
2、开展血压与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提高无症可辨患者辨证医治的X性。
3、优化方案的根底上,制定协定处方,制成免煎颗粒剂,并通过临床症候群调查研究,筛选出最常见证型1~2个,争取针对其协定处方做进一步研究,为申请院内X制剂做打算。
中医辨证心得体会(热门19篇)
中医辨证心得体会(热门19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中风中医辨证论治心得体会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对于中风的治疗也有着独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个人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中风中医辨证论治的心得体会。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诊疗方法,它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并对不同的病症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这样的治疗方法在中风治疗中也同样适用。
中风分为主病和兼病,主病指中风的原病,而兼病则是指在原病的基础上出现的其他病症。
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在于确定中风的主病和兼病,根据不同病症进行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治愈中风的目的。
首先,在辨证过程中要准确判断中风的主病和兼病,这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医学知识和辨证能力。
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仔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从而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诊断。
其次,在论治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中风的早期阶段,医生可以采用中药逐渐调理身体,增强病人的体质和免疫力。
而在中风的晚期阶段,则需要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并结合药物治疗,加速病人康复。
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应该在指导病人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较于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在于注重综合治疗。
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注重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而不仅仅是对症治疗。
同时,中医还注重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病人不仅能够得到当下的症状缓解,还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病症。
而且,中医药物的治疗作用温和,较少出现副作用,非常适合长期服用。
第五段:结论。
总之,中风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而中医辨证论治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相信将在中风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我院骨科自2009年起,针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
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治疗,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
并于2010年对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
近一年的实施中,也累积了一些教训,对方案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努力继承发掘发扬中医药。
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弃。
针对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优化方案,分述如下: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取得较好效果。
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地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于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总之,通过对中医优势病种的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
自2011年开始,XXX对于缺血性中风这一优势病种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咱们来说说中医常见病。
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针对常见病,我们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入手。
拿感冒来说,它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类型。
风寒感冒,咱们常用的是葱鼓汤,散寒解表;风热感冒,则用银翘散,清热解毒。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方案,具体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来调整。
再来说说优势病种。
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有很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就拿心脑血管疾病举个例子。
1.病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等。
2.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脉瘀阻。
a.气虚血瘀型:常用补气活血的方药,如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
b.阳虚寒凝血瘀型:常用温阳散寒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
c.痰浊瘀阻型:常用涤痰化瘀的方药,如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a.气虚血瘀型: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药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b.阳虚寒凝血瘀型: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c.痰浊瘀阻型:涤痰化瘀,通络止痛。
药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注重病因、病机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3.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4.注重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5.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疗效。
实施中医常见病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时,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如下:1.注意事项:药物过敏: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依从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
中西药相互作用:若患者同时使用西药,要特别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2.解决办法:药物过敏问题: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或选择替代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病情变化应对: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请专家会诊。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经验总结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不适和疼痛感。
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辨证论治痛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并分享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在中医中,痛经的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中医将痛经分为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经行痛、经后持续性痛和不规则经痛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经验总结1. 调和气血中医认为,痛经常与气血失调有关。
因此,调和气血是经验总结中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
2. 补肾养血肾气不足和血虚也是导致痛经的原因之一。
通过补肾养血,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
中医常使用的药物包括熟地黄、枸杞子、山药等。
3. 祛湿化痰湿气和痰湿的聚积也可能导致痛经。
祛湿化痰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陈皮等。
它们有利于排除湿气和痰湿,从而缓解痛经。
4. 调理经络中医强调通过调理经络来改善痛经。
采用针灸、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三、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位患者的案例。
患者年龄为28岁,每次月经期出现严重的经行痛,伴有腹胀、头晕等症状。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诊断为气血虚弱,经络堵塞所致。
治疗方案包括:1. 中药调和气血:方剂使用了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补气血的中药,每日两次口服。
2. 针灸疏通经络:每次月经前后,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主要刺激腧穴和委中穴。
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摄取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红枣、黑豆、菠菜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痛经的症状明显减轻,月经期间的不适感也明显改善。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痛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避免寒冷和寒凉食物。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信任。
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病症分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介绍中医学中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病症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湿热感冒三种类型。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恶寒、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无咳嗽或微咳、头痛、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葛根汤。
2. 风热感冒:病症表现为恶寒不显或轻微、身热、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咽喉疼痛、舌苔黄微腻,舌质红,脉象浮数。
选方:银翘散。
3. 湿热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不显或轻微、身热不高、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黄痰、咽喉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三黄石膏。
二、头痛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肝火头痛、风寒头痛和气滞血瘀头痛等。
1. 肝火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剧烈、事事愠怒、口苦、口干、眼红、口干、黄苔,舌质红,脉象弦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2. 风寒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引颈项、怕风、恶寒、身肢不温、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川芎茶。
3. 气滞血瘀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拘急、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黄,舌质紫暗,脉象涩。
三、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将胃痛分为胃寒痛、胃热痛和胃虚痛等几种类型。
1. 胃寒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呕吐或有恶心、纳呆食欲减退、肢冷、苔白腻,舌质淡白,脉象缓。
选方:理中汤。
2. 胃热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即吐即止、口苦口干、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3. 胃虚痛:病症表现为腹痛缓解压痛、饭后腹胀、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舌质淡红,脉象弱。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旺、心火旺和气滞血瘀等类型。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论治及西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论治及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论治及西医治疗1.中医分型证治(1)邪毒犯心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有痰,肌痛肢楚,头晕乏力,舌质红,舌苔薄,脉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金银花、薄荷、淡豆豉清热透表;板蓝根、贯众、苦参、蚤休、玄参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
(2)湿热侵心证候: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葛根清热解表;黄连、板蓝根清热解毒化湿;苦参、黄芩清化湿热;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行气化湿安神。
(3)痰瘀阻络证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脘闷呕恶,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体胖,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舌苔腻,脉滑或结代。
治法: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瓜萎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全瓜蒌、薤白、半夏、姜竹茹豁痰宽胸;蒲黄、五灵脂、红花、郁金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4)气阴亏虚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常用:炙甘草、党参益气养心;桂枝温阳通脉;生地、阿胶滋阴养血以充血脉;麦冬、五味子养阴敛阴;酸枣仁宁心安神;丹参活血化瘀。
(5)心阳虚弱证候: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安神。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常用:桂枝、甘草辛甘助阳;党参(或人参)、黄芪补益元气;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敛汗固脱。
2.西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应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分患儿痊愈或好转。
(1)休息:十分重要。
在急性期应至少卧床3~4周。
中医病症分型选方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外感)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外感)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内伤)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内伤)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发作)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发作)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发作)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缓解)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实)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实)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实)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虚)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饮凌心-温阳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肝火扰心-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和归脾汤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实)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实)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实)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实)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虚)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虚)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虚)胃阴不足-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暴泻)寒湿内盛-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暴泻)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暴泻)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久泻)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久泻)肾阳虚衰-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久泻)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实)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实)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实)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虚)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虚)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虚)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虚)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阳黄)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阳黄)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阳黄)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急黄)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阴黄)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阴黄)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消退)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逍遥散合鳖甲煎丸(消退)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消退)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外感)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外感)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外感)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内伤)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内伤)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内伤)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内伤)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内伤)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肾精不足-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中经络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中脏腑(闭)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闭)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闭)痰浊痹阻-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合苏合香丸(脱)阴竭阳亡-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恢复期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阳水)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阳水)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阳水)水湿浸渍-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阳水)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阴水)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阴水)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阴水)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膀胱湿热-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肺热壅盛-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肝郁气滞-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命门火衰-温肾壮阳-赞育丸心脾亏虚-补益心脾-归脾汤肝郁不舒-疏肝解郁-逍遥散惊恐伤肾-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鼻衄热邪犯肺-清泻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紫斑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黄连、栀子(中消)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气)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气)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气)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气)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血)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血)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阴)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阴)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阴)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阴)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阴)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阳)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阳)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阳)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风寒湿痹(行)-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风寒湿痹(痛)-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风寒湿痹(着)-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痉证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肝经热盛-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清泻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汤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痰浊阻滞-豁痰开窍,熄风止痉-导痰汤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肺热津伤-清热燥湿,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虚-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寒湿腰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筋脉-右归丸肾阴虚-滋阴补肾,濡养筋脉-左归丸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湿热证-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热毒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固冲汤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肾阴虚-滋水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虚)-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血热(实)-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痛经方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银甲丸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肾气亏虚-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调肝汤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常)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常)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常)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常)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常)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变)伤阴证-酸甘敛阴-连梅汤(变)伤阳证-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常)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常)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变)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变)毒窜睪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桂枝附子汤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舒筋汤痰湿阻络-除湿化瘀,温通经络-温胆汤肝肾不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归脾汤荆防达表汤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橘红杏仁赤苓生姜葱头炒建曲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新加香薷饮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半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甘草大枣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止嗽散紫菀百部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白前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陈平胃散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加减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知母黄芩桔梗青皮陈皮黛蛤散青黛海蛤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枣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定喘汤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生石膏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六君子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生姜大枣生脉地黄汤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金水六君煎当归茯苓半夏熟地陈皮炙甘草麻黄汤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华盖散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甘草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五磨饮子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参蚧散人参蛤蚧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黑锡丹黑锡生硫黄川楝子胡芦巴木香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阳起石肉桂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桑叶菊花獭肝百部三七川贝母百合固金汤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柴胡当归地骨皮青蒿知母乌梅保真汤人参黄芪白术赤白茯苓大枣天冬麦冬生地熟地五味子当归赤白芍药莲须地骨皮柴胡陈皮生姜黄柏知母甘草厚朴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肉扁豆砂仁苡仁桔梗补天大造丸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熟地紫河车龟板鹿角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茯神菖蒲姜远志龙齿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桃仁红花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川芎生地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涤痰汤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厚朴薤白桂枝栝楼实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阿胶生地黄麦冬火麻仁大枣人参养荣汤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五味子桂心炒远志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萸肉交泰丸黄连肉桂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定痫丸天麻川贝胆南星姜半夏陈皮茯神丹参麦冬石菖蒲远志全蝎僵蚕琥珀辰砂茯苓竹沥生姜汁甘草通窍活血汤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鲜姜大枣酒香苏散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保和丸山楂六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清中汤黄连栀子半夏茯苓陈皮草豆蔻甘草失笑散蒲黄五灵脂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生姜藿香正气散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生姜大枣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四七汤苏叶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大枣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正气天香散乌药香附陈皮紫苏干姜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没药小建中汤桂枝生姜芍药饴糖炙甘草大枣葛根芩连汤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炒陈皮芍药汤黄芩芍药炙甘草黄连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加味不换金正气散厚朴苍术陈皮甘草藿香佩兰草果半夏槟榔菖蒲荷叶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驻车丸黄连阿胶当归干姜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真人养脏汤诃子罂粟壳肉豆蔻白术人参木香肉桂炙甘草当归白芍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茯苓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温脾汤附子人参大黄甘草干姜半硫丸半夏硫黄黄芪汤黄芪陈皮火麻仁白蜜润肠丸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复元活血汤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甘露消毒丹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药大黄生姜大枣犀角散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茵陈术附汤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逍遥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甘草薄荷煨姜鳖甲煎丸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子石韦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虫阿胶蜂房赤硝蜣螂桃仁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甘草防风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甘草防风藁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加味四物汤白芍当归生地川芎蔓荆子菊花黄芩甘草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萸肉炙甘草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真方白丸子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川乌全蝎木香枳壳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羚角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菊花白芍药生甘草鲜竹茹茯神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苏合香丸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苏合香油熏陆香冰片解语丹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南星木香甘草补阳还五汤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地龙赤芍红花地黄饮子生地黄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炮附子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白术生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杏仁生梓白皮连翘赤小豆甘草生姜大枣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五皮饮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胃苓汤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肉桂泽泻猪苓厚朴生姜大枣疏凿饮子商陆茯苓椒目木通泽泻赤小豆大腹皮槟榔羌活秦艽生姜皮实脾饮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济生肾气丸附子车前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牛膝熟地黄肉桂白茯苓泽泻真武汤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熟地川芎五苓散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蔚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石韦散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沉香散沉香石韦滑石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藕节当归山栀甘草淡竹叶萆薢分清饮萆薢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无比山药丸山药肉苁蓉熟地黄山茱萸茯神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清肺饮茯苓黄芩桑白皮麦冬车前子山栀木通代抵当丸大黄归尾生地黄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春泽汤白术桂枝猪苓泽泻茯苓人参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甘麦大枣汤甘草淮小麦大枣玉女煎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清胃散升麻生地黄当归川黄连牡丹皮石膏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茜根散茜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地榆散地榆茜根黄芩黄连山栀茯苓槐角丸槐角地榆黄芩当归炒枳壳防风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消渴方黄连末天花粉末生地汁藕汁人乳汁姜汁蜂蜜七味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清骨散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中和汤苍术半夏黄芩香附七福饮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杏仁加味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炙草黄芪白扁豆养心汤黄芪茯苓茯神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四物汤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补肝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酸枣仁木瓜炙甘草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附子理中汤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防风汤防风麻黄秦艽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甘草生姜大枣杏仁黄芩乌头汤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甘草生姜白虎加桂枝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宣痹汤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皮栀子双合汤桃仁红花地黄芍药当归川芎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鲜竹沥生姜汁补血荣筋丸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导痰汤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甘草制南星生姜大定风珠白芍药阿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干麻黄汤加减 定喘汤加减
玉屏风散 六君子汤 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麻黄汤、华盖散加减 麻杏石甘汤加味 桑白皮汤加减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痈 肺痨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补肺固卫 健脾化痰 补肾摄纳
宣肺散寒 宣肺泄热 清泄肺热 化痰降气
1
方药
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银翘散加减 新加香薷饮 参苏饮 麻黄附子细辛汤 葱白七味饮 加减葳蕤汤加减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桑菊饮加减 桑杏汤加减
二陈汤加味 清金化痰汤加减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沙参麦冬汤加减
益气固表 调和营卫 滋阴降火 补血养心
清火泄热、化湿和营
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平补肝肾、调和阴阳
3
犀角地黄汤 茜根散加减 归脾汤加减 桃红四物汤加减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温阳化饮、活血止血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疏肝泄热、和胃凉血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补脾摄血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暑厥
顺气降逆开郁 补气回阳
活血顺气降逆 补气养血 行气豁痰 和中消导
解暑益气、清心开窍
痫证 癫狂 痴呆 眩晕 头痛
风痰内阻 痰火内盛 心脾两虚 肝肾阴虚 瘀血阻滞
癫证 痰气郁结 心脾两虚
狂证 痰火上扰 火盛伤阴 气滞血瘀
髓海不足、肾精亏虚 肝肾亏虚 脾肾亏虚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痰浊中阻、蒙蔽清窍 瘀血内阻、脑络不通
2
五磨饮子加减
生脉散、补肺汤加减 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银翘散加减 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 加味桔梗汤加减 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月华丸加味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保真汤加减 补天大造丸加减
桑菊饮加减 玉女煎加减 龙胆泻肝汤加减 归脾汤加减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心虚胆怯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气阴两虚 心阳不足 水饮凌心 心血瘀阻 痰火扰心
胸痹
阴寒凝滞 痰浊盘踞
瘀血内阻
心肾阴虚 气阴两虚 阳气虚衰 心阳欲脱
自汗、盗汗
肺卫不固 营卫不和 阴虚火旺 心血不足
邪热郁蒸
不寐 郁证
心火炽盛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 心胆气虚
肝气郁结 肝郁化火 痰气郁结 心神失常 肝肾不足
桑杏汤加减 泻白散合黛蛤散 百合固金丸加减 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龙胆泻肝汤加减 归脾汤加减 血府逐瘀汤加减
地榆散或槐角丸为主 丹栀逍遥丸合左金丸加减 黄土汤加减 膈下逐瘀汤加减
小蓟饮子加减 知柏地黄丸加减 归脾汤加减 无比山药丸加减
心悸
紫斑 血热妄行 阴虚火旺 气不摄血 瘀血阻络
肝阳上亢 肝火上炎 痰浊上蒙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瘀血阻窍
肝阳头痛 肾虚头痛 气血虚头痛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健脾养心 滋养肝肾 活血化瘀、熄风止痉
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健脾养心、益气宁神
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理气化痰、豁痰醒脑
病 感冒
咳嗽
证型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 气虚感冒 阳虚感冒 血虚感冒 阴虚感冒
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痰热蕴肺 肝火犯肺 肺阴亏耗
肺胀 哮证 喘证
痰浊壅肺
痰热郁肺
痰蒙神窍
肺肾气虚 阳虚水泛
发作期 寒痰阻肺(寒哮) 痰热壅肺(热哮)
缓解期 肺虚 脾虚 肾虚
实喘 风寒袭肺 表寒里热 痰热郁肺 痰浊阻肺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补气摄血 活血化瘀、止血消斑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清化痰热、宁心安神
辛温散寒、通阳开痹 通阳泄浊、豁痰开窍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血证
肺气郁痹 虚喘
肺虚 肾虚
邪热犯肺 热毒瘀阻 肉腐脓溃 气阴耗伤
肺阴亏损 阴虚火旺 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
鼻衄 热邪犯肺 胃热炽盛 肝火上炎 气血亏虚
齿衄 胃火炽盛 阴虚火旺
咳血 燥热犯肺 肝火犯肺 阴虚肺热 阳虚血瘀
吐血 胃热壅盛 肝火犯胃 气虚血溢 瘀阻胃络
便血 肠道湿热 肝胃郁热 脾胃虚寒 瘀血阻络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归脾汤加减 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 五味子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苓桂术甘汤加味 桃仁红花煎加减 黄连温胆汤
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味 栝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加味 轻者用丹参饮、失笑散 重者用血府逐瘀汤 左归饮加减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合用
分型论治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清暑祛湿、疏风解表 益气解表 温阳解表 养血解表 滋阴解表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涤痰、开窍、熄风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玉屏风散加味 桂枝汤加味 当归六黄汤 归脾汤 龙胆泻肝汤、 加减
四妙丸、 竹叶石膏汤
朱砂安神丸加味 龙胆泻肝汤加味 温胆汤加味 黄连阿胶汤合六味地丹栀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 半夏厚朴汤加减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 二仙汤加减
厥证
气厥 实证 虚证
血厥 实证 虚证
痰厥 食厥
尿血 下焦热盛 阴虚火旺 脾不统血 肾气不固
开郁降气平喘
补肺、益气、养阴 补肾纳气
疏散风热、宣肺化痰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滋阴降火、补益肺肾 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补气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