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翻译赏析
尽兴的诗句大全
尽兴的诗句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尽兴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尽兴的诗句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关于尽兴的诗句将进酒·君不见李白·唐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题号14-15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14.(2019·全国Ⅰ,14,3分,难度★★)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4.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释】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 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6.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课标全国卷语文题号押题五
课标全国卷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回顾】
(2019•课标全国卷Ⅰ•第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难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原文、赏析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原文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
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兴通判时。
这首诗是为描写作者在他乡夜晚苦读诗书的情形,表现乱世中人难能可贵的好学精神而作。
译文。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
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书宋琬〔清代〕久抛青简束行幐,白鸟苍蝇甚可憎。
身是蠹鱼酬夙债,黄河浪里读书灯。
【注】①宋琬: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四年进士,“两度系狱”,饱尝过宦海沉浮的险恶“风涛”。
②行幐(téng):行囊。
幐,盛物的布袋。
③白鸟:蚊子。
④蠹鱼:这里指书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可见诗人身在旅途舟车劳顿,“久抛”一词写出诗人不想读书已有一段时间了。
B.第二句中直写舟中蚊子、苍蝇惊扰,令人憎厌,因此诗人不能静下心来读书。
C.第三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书中的书虫,表明自己对读书的热爱。
D.全诗借舟中读书之事,抒发诗人悲苦生涯中的哀愤之情。
2.诗的最后一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冬翁森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歌咏读书之乐的劝学诗,它将冬季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B.第一句描写叶落之树、水尽之崖,渲染出冬日的萧索与凄凉;第四句描写大雪压庐,暗示了心境的压抑与寂寞。
C.“灯动壁”写出了灯光摇曳映照墙壁之景,“高歌”写出了诗人纵情放歌之声,视听结合,妙不可言。
D.冬日的夜晚室外冰天雪地,室内火炉热茶,特别适合读书。
边饮茶边读书,浸染熏陶,诗人感到身心俱清。
4.这首诗是如何把冬季与读书之乐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秋夜》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秋夜宋代:陈与义原文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赏析凡是写秋夜的诗,都是在月,在露,在星空上作文章,创造一个幽清寂静的世界。
如唐顾非熊《月夜登王屋仙台》:“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
身去银河静,衣沾玉露寒。
”就是如此。
陈与义这首《秋夜》诗的前两句,也是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没有创新,在造句上很见工巧。
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
同时,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与“三更”、“河汉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见诗人观察得很细致。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列举了种种秋天带给人的悲伤。
从此,悲秋成为文人诗文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萧瑟秋声,就成为悲秋的媒介。
陈与义这首诗,前两句虽然纯粹是写景,但首句说“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还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预伏下诗人是因秋而有感,难以入寐,三、四句就理应写情,表示悲秋情怀。
然而诗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
这样写,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会发愁,有意寻觅秋声,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声,是豁达语,实际上是作者在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如这首诗,明明是悲秋,阵阵凄凉秋声扰得他不能入睡,却正话反说,把不堪写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
这样写法,常见不鲜,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也是有意斡旋,寄托秋思。
被称为薄命诗人的清人黄仲则,尤多此类语。
如古诗有“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句,黄仲则偏说“愁多思买白杨栽”,又如重阳风雨,添人愁思,他偏说:“有花有酒翻寂寞,无风无雨倍凄凉”,都翻进一层,令人感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秋夜陆游翻译赏析注解
秋夜陆游翻译赏析注解陆游,字林默,号渊明,宋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以诗文著称,其中的《秋夜》是他创作的一首十六古韵佳作,令许多读者为之折服。
本文就着重于介绍其经典之作《秋夜》,以及翻译赏析并加以注解,以期丰富和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境及渊博的文学修养。
《秋夜》全篇共八句,以秋夜的境界作为歌颂的主题,来表达作者的精神世界。
此诗的整体构思,堪称完美。
笔者在此篇作品中,尤其善于用素笔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感,以及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景象,真可谓笔耕细留明出深意。
诗人一手把握着丝绸之路般的空灵情调,一手温润地勾勒着几番抒怀,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意氛围。
先翻译全篇:秋夜空气清,清风拂柳枝。
天涯共此时,相望不相识。
衔珠弹箜篌,细响相携耳。
泛舟风月夜,心照神仙知。
忆昔闻渔歌,归思复悠悠。
今夜月色好,与君共此秋。
对这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首先,《秋夜》中作者把握住了季节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了意境的艺术,用恰当的语言勾勒出秋夜的神韵,使其境界更加完美。
在这首诗中,秋夜的淡淡婉转袅袅的情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柔和的秋夜之中,耳边清脆的叮当声,如同轻唱,散发着淡淡的思乡之情。
令人怀念故园,感叹生命的芬芳,心旷神怡,无比悠然。
其次,此诗中的语言用得十分妙趣,用几句描写出一片清晰形象的意境,结合特定的语境、构思、表达,犹如把大自然的秋夜的意境在读者的脑海中投射出来。
最后还用“今夜月色好”,把诗的结尾收得恰到好处,显现出他渊博的文艺境界。
再次,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华夏文化及古代文人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沉赞美。
他联想到了以往聆听渔歌的情境,犹如朦胧的小记,隐约中可以捕捉到文人心中的关于自然的赞美,以及向往宁静的家乡的牧歌式的抒情,使充满温馨的诗情画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秋夜》的翻译赏析和注解,可以收获不少深刻的思考,可以更加深入理解陆游作品神韵,从而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化,从而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使其赏析更加深刻,令人受益良多。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1)全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的诗人形象。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
[宋]陆 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形式和内 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明确:
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 象。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 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 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3.“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 脱的生活态度;
4.“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 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三 关注点小结
1.知人论世,关注人物经历、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2.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关注反映感情 的词语。 3.环境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意象的含义等。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冲锋的情景恍若眼前。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 颈联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将勇士们挥刀杀 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重现。
● 尾联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把酒”表现 了诗人创作完成后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的心理 状态,似乎赢得了一场胜利,勇士横扫千军, 敌人不堪一击,万里江山河清海晏的情景令人 神往。
四 规范答题步骤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身份)。 步骤二:性格是如何展现的(结合诗句、切入点)。 步骤三:指出塑造形象意义(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五、拓展练习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英雄形象。(总说)
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
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翻译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
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
注释庭院;庭院之中。
河汉:银河。
著:附着,承受。
赏析凡是写秋夜的诗,都是在月,在露,在星空上作文章,创造一个幽清寂静的世界。
如唐顾非熊《月夜登王屋仙台》:“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
身去银河静,衣沾玉露寒。
”就是如此。
陈与义这首《秋夜》诗的前两句,也是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没有创新,在造句上很见工巧。
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
同时,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与“三更”、“河汉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见诗人观察得很细致。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列举了种种秋天带给人的悲伤。
从此,悲秋成为文人诗文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萧瑟秋声,就成为悲秋的媒介。
陈与义这首诗,前两句虽然纯粹是写景,但首句说“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还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预伏下诗人是因秋而有感,难以入寐,三、四句就理应写情,表示悲秋情怀。
然而诗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
这样写,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会发愁,有意寻觅秋声,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声,是豁达语,实际上是作者在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如这首诗,明明是悲秋,阵阵凄凉秋声扰得他不能入睡,却正话反说,把不堪写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
这样写法,常见不鲜,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也是有意斡旋,寄托秋思。
被称为薄命诗人的清人黄仲则,尤多此类语。
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译文: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
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
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
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
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
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
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注释:⑴翰林:指翰林院,唐代翰林院学士主要负责为朝廷撰写文件之事。
集贤:指集贤殿。
唐代集贤殿学士主要负责搜集、修订书籍之事。
⑵紫禁:犹言皇宫,皇帝所居之处。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收华紫禁。
”李善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
”李延济注:“紫禁,即紫宫,天子所居也。
”⑶金门:即金马门,汉宫门名。
汉代东方朔曾待诏金马门,这里以翰林院比金马门。
《汉书·东方朔传》:“待诏金门,稍得亲近。
”⑷帙(zhì):书套。
散帙,即打开书套读阅书籍。
《说文》:帙,书衣也。
谢灵运诗:“散帙问所知。
”散帙者,解散其书外所裹之帙而翻阅之也。
⑸青蝇:比喻小人的谗言。
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
⑹白雪:曲名。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因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⑺疏散:意谓爱好自由,不受拘束。
⑻贻:遭致。
褊(biǎn)促:狭隘。
诮:责骂。
⑼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
桐庐溪:即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江,江边有严陵濑和严子陵钓台,传说是严光当年游钓之处。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练习用时15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
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
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铺陈身临其境与众不同B.铺展身临其境独一无二C.铺陈设身处地与众不同D.铺展设身处地独一无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C.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杜牧唐朝借古讽今B.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奏章体C. 《大学之道》孟子战国散文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俄国小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古代诗歌阅读考题猜想(原卷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①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②。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本诗写于徐州任上。
②香雪,指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围绕题目,既写月与花,又写人与酒,物与人相衬,情与景相融,与《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江、花、月、夜来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B.“寻幽人”的“寻”字富有意趣,写出明月为主,诗人为客,明月居然入户来寻幽人,引出下文诗人提起衣袍月下漫步的行为。
C.“炯如流水”写月光清澈如水,“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后,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
D.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
“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表明诗人对酒之爱远远超出了对月之爱。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闲步村落间【注】陆游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注】作此诗时诗人八十一岁,居山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描写景物时视野开阔,颇具空间感;空中的云层遮住太阳,地上的溪水将灌满池塘。
B.诗人留心细节:从“绿叶忽低”“青萍微动”等细微变化便知是鸟儿停立、鱼儿游动。
C.诗人醉后入眠,梦见自己在村子里四处游玩,逍遥自在的感受在醒来后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D.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位隐逸的君子,并和他携手同游,这让诗人对村居生活感到了一丝快慰。
4.全诗无一“闲”字,却又紧扣标题中的“闲”,请简要分析“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青灯味长似儿时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咚咚追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读书诗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中表述陆游晚年仍似少年时一样好学不衰。
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倍感亲切,无限神往,沉浸于诗人所刻划的夜读情景。
陆游还有很多写读书的诗,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这一首诗。
诗中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常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每每想起自己几十年来的读书生活,心中总能荡起层层涟漪。
上小学时,还是十年动乱时期,大人们一边在上级的安排下开展批判运动,一边还要搞农业生产。
尽管当时全国上下都在批唯生产力论,但朴实的农民却深知,民以食为天,没东西填肚子,一切都是扯淡。
故而农活还得做,地还得种。
学生上学自然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大孩子们动不动就被拉去帮生产队干活了。
老师们自然也经常地开会,支农,小孩子们自然经常地放假。
我年龄小,不喜欢到处疯跑,不上学了就在家呆着读书,而且常常就在家中柴棚安营扎寨。
在这里,我看完了当时所能搜求到的所有书籍:课本、伟人选集、小说、诗歌、散文、农林种植以及当时的大批判文章,当然,还有想方设法求告来的禁书。
一句话,凡是印在纸上的铅字,均在我的阅读之列。
大人不指望我干活,时间自然有的是。
柴棚少有人去,倒成了我的一方乐土,至今想来还颇为怀念。
那时即使走亲戚,也先打听那亲戚家有没有书,有书就有吸引力。
乡邻亲朋家大多没什么书,但不少家庭喜欢用报纸糊墙,这墙上的报纸也常能吸引住我,一看就是半天,几乎是一字不落地把能看到的全部看完,往往因为看天棚上糊的报纸而脖子仰得发酸,站得脚跟发麻,看得眼睛发涩,仍乐此不疲。
当时有几个读书的伙伴,得到好书大家轮流读,定时间,排顺序。
有时连晚上也排,借用当时一句话叫人闲书不闲。
有时我的时间被排在了晚上,天黑了,排在我前边的伙伴才把书看完,有时要等得更晚。
拿到书我得等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睡着了,才偷偷地起床摸黑端着煤油灯到柴棚里伴灯夜读。
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谒金门·秋夜苏轼〔宋代〕秋帷里。
长漏伴人无寐。
低玉枕凉轻绣被。
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
窗外鸡声初起。
声断几声还到耳。
已明声未已。
译文: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
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谒金门: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不怕醉》、《出塞》。
帷:帐子。
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
这里代指时间。
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
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已:前“已”,已经。
末“已”,停止。
赏析: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
”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
“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
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
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
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
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
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
“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
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
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
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
夸人爱读书的励志优秀诗词
夸人爱读书的励志优秀诗词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另一面,那么读书是一艘满载希望的船,与你同行;如果智慧是一扇通往幸福的门,那么阅读是打开心扉、陪伴你成长的钥匙。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夸人爱读书的励志优秀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夸人爱读书的励志优秀诗词1读书皮日休〔唐代〕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
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
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注释何物:什么东西;什么人。
积帙:积聚的书籍。
梁梠:房屋的梁和檐。
高斋:高雅的书斋。
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英贤:指德才杰出的人。
相许:赞许。
蠹鱼:虫名。
即蟫。
又称衣鱼。
蛀蚀书籍衣服。
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这里借指书籍。
俦侣:同伴。
夸人爱读书的励志优秀诗词2读书柳宗元〔唐代〕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译文幽居在这偏远地方丝毫不问世事,每天只低头把唐尧、虞舜钻研。
从上下千年细察古今世事,其间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遇到高兴的事便暗自窃笑,感到悲哀时只好无奈叹息。
看的次数太多,裹书的帙套都已解散,书卷的前后紧紧相连。
因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了心境,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打开书本刚读时觉得清清楚楚,丢开书本又像是一无所知。
一天到晚可以和谁去说话?只能与书籍日夜相伴。
疲倦了便倒头而睡,睡够了精神又渐渐恢复。
鉴赏人物形象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的“腐”字是形容儒生头脑冬烘,不 合时宜、迂阔、迂腐的,别人这样称呼你,是在 骂你,但陆游这样称呼自己,便是“别有一番风 味在心头”。杜甫也爱称自己为“腐儒”,《江 汉》中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黄生在 解释此句说:“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 儒能有几人?”(《杜诗说》)说自己是平庸无奇的 腐儒,有一些消沉,有一些自负,有一些伤感,更 有些困惑,其中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对于一个书生 来说,当此时,自然要在古人的书中找到一点温暖、 一点安慰,来梳理一下不甚宁静的心绪,也就自然 引出了后句。一个喜字,可见放翁在书中找了答 案,重获了自信。
《送邹明府游灵武》是唐代诗人贾岛送一位邹姓卸任县官 去灵武旅居时所作的送别诗。此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 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 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 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 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 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 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 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 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 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 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 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 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 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重复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明日公务在身,虽书兴犹浓,而 "睡期"却苦不能延。策策、冬冬,声声到耳;秋夜深更,情景 逼真。
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秋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天上有什么呢?就银河像一条白玉般的绳索迢递蜿蜒。
它从建章阙的飞檐上斜斜拉起,把金陵照耀得晶莹剔亮。
汉水如素练一样轻盈漂过,江水在秋霜的映照下更加澄清。
月亮仿佛与江水一起流失,黎明前的江岸与沙洲寒气凝结。
我独自在板桥浦对月饮酒,古人中谁可以与我共酌?可惜谢朓已经千古,我给你洒一杯清酒吧!胸中感叹万千!注释⑴谢朓,字玄晖。
南朝齐诗人。
板桥浦,地名。
《水经注》: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
《太平寰宇记》;板桥浦,在升州江宁县南四十里,五尺源出观山三十六里,注大江。
谢玄晖《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云:“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⑵谢朓诗:“玉绳低建章。
”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为玉绳星。
”⑶《宋书》:永光元年以石头城为长乐宫,以北邸为建章宫。
⑷《南齐书》: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
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⑸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李善注:“填,满也。
”洒酒,一作“洒泪”。
赏析:此诗的前四句写秋夜天宇和金陵远景。
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一问一答,天真活泼,明快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诗人仰望秋空,看到在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远远地闪烁着两颗银亮的玉绳星。
三四两句写玉绳星照耀下的金陵城。
诗人放眼远眺,但见玉绳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镶在建章宫高大的楼阙旁边,发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对着整个金陵古城。
这四句从大处落墨,先写天空,后写地面,连接自然,展现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宫阙的剪影,境界空阔高远,正融注了诗人秋夜泛月时那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绪。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秋天,陆游初任隆兴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
糜,糊状食物。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的清苦诗人形象。
“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作品鉴赏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
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陆游到南昌前,任镇江通判,与友人韩元吉、张仲钦、王明清、张孝祥等,得同游、唱酬之乐。
改判隆兴,孤寂无侣,郁郁寡欢,公余更加肆力读书。
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
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
“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万钟一品不足贵,时来出手苏元元”,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
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写夜深了,高 大的梧桐树被秋风吹得瑟瑟地响,而叠鼓之声也在提醒贪 读的诗人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陆游喜欢在夜里读书,一 个“迫”字写出了自己趣味正浓,所以要以“二鼓尽为节” 来自制,否则就要读到黎明了,但即便这样,梦里想来也 不会“消停”,他在《秋夜读书有感》中说:“老来每恨 无同学,梦里犹曾得异书”。陆游向以老书生著称,他把 自己书斋称“老学庵”,笔记称《老学庵笔记》,向为读 书人所赏。他在1182年冬天写的《读书》一诗中说“有 时达旦不灭灯,急雪打窗闻簌簌。”可见,以诗人还是打 破了“二鼓尽为节”的时间表。 颈联从室外写秋夜。在"高梧"树叶的摇落声中传来"寒意
答案: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 特点。 颈联的“藏”意思是隐藏,雪不会有意识地隐 藏道路,此处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 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 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 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意思是穿透, , 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风之急、天之寒,极为传神地展现了 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 天寒、衣单等内容,而这正是为了写主人公衣单 难御严寒。从而烘托出了主人公清正廉洁的高大 形象。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为胜过"琼糜"。从进食情况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 好学不倦的情怀。八十四岁时作的《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的 "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 取玩忘朝饥"等句,更可见出他这种生活与情怀贯彻始终。 这后两二鼓尽为节
本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理 想抱负。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颈联说明诗人 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尤其感人的是冬夜, 窗外冰天雪地,寒气凛冽,室内却见诗人精神振奋。尾联以睡前进 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 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5分) 【参考答案】 (1)全诗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 诗人形象。(3分) (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 “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2分)“侵”字点出岁 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 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 乐的情趣。(3分)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原文及赏析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原文及赏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原文及赏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陆游〔宋代〕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译文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可叹一生碌碌无奇,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骗。
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渐渐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依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
高大的梧桐策策作响,传来一阵阵寒意,读书兴致正浓,忽听更鼓冬冬催人入睡。
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胜过那佳肴美味。
注释以二鼓尽为节:指读书读到二更天才停止。
二鼓,指更鼓报过二更。
腐儒:作者自称。
碌碌:平庸,无所作为。
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不我欺:并不欺骗我。
策策:象声词,指风摇动树叶发出的响声。
叠鼓:轻轻击鼓,指更鼓。
冬冬:象声词,指鼓声。
迫睡期:催人睡觉。
作祟:暗中捣鬼,形容夜深了还没有睡觉,肚子饿了。
琼糜:像琼浆一样甘美的粥。
糜,粥。
赏析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
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
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
“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
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翻译赏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前言】《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是宋朝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律诗。
该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理想抱负。
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
颈联说明诗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
尤其感人的是冬夜,窗外冰天雪地,寒气凛冽,室内却见诗人精神振奋。
尾联以睡前进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
【注释】(1)尽,原作“壶”,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2)腐儒:谓陈腐不合时宜之学者。
《汉书》:“为天下,安用腐儒?”碌碌:凡庸貌。
《史记》:“九卿碌碌奉其官。
”贾岛《古意》诗:“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3)青灯:指灯光。
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姚偓《南源山》诗:“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4)策策:落叶声。
韩愈《秋杯》诗:“秋风一披佛,策策鸣不已。
”(5)叠鼓:乐器名,俗称小击鼓。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冬冬:鼓声也。
《唐书》:“马周上言,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其行李,以备窃盗,时人遂呼为冬冬鼓也。
”(6)山药:即山薯。
琼糜:琼浆也,玉糁也。
《说文》:糜,糁也。
黄庭坚诗:“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相如酒渴时。
”【翻译】我这迂腐的书生碌碌一生无所作为,唯独喜欢忠诚待我的古人著述。
白发无情,已将我逼向老年的境地,青灯有意,还像儿时一样伴我读书。
高大的梧桐簌簌有声,传来阵阵寒意;咚咚两声,那是催促我入睡的夜鼓。
秋夜渐渐漫长,饥饿跑来作祟;一杯山药,倒也似玉液琼浆叫我知足。
【赏析】该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理想抱负。
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
颈联说明诗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
尤其感人的是冬夜,窗外冰天雪地,寒气凛冽,室内却见诗人精神振奋。
尾联以睡前进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诗万首”,而诗的首联却以“腐儒碌碌叹无奇”起句,显得意味深长。
因为他曾在《融州寄松纹剑》中有过这样的诗句“耻作腐儒长碌碌”。
如今竟然能以“腐儒”自居,似乎有悖于早年的一腔壮志凌云。
联系当时陆游的境遇,初任隆兴通判,孤寂无侣,落落寡欢,只能用读书排遣心中的抑郁,便有了“独喜遗编不我欺”。
所以,回过头再去品味“独喜遗编”还是表现了他一贯积极的入世观。
因为陆游读书是为了“济世救民”,有其诗“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为证。
颔联的“白发”令人滋生出老境的颓唐,但是在“青灯”之下,却别有一番意韵。
有位哲人曾说过“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
所以儿时读书是有滋有味的,早生华发的陆游如今在青灯的陪伴下,仿佛重又回到儿时,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此联写室内夜读,晓畅平易,
精炼自然,亲切有味,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
颈联写室外的秋夜。
窗外传来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策策”声响,更鼓“冬冬”声报过二更,催促诗人应该歇息了。
诗人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尾联写了诗人入睡前的进食的情景。
专心读书的诗人感到有些饥肠辘辘,便把山药煮成的薯粥,认为赛过琼浆,于是一个安贫乐道、孜孜好学的诗人便凸现了出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