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免费下载】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本题答案源于百度网友解答)(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最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门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本题源于百度网友解答,书上也有,较长,自行翻阅)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意义应该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够彻底,在自然观方面承认唯物主义,但在历史方面承认唯心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1)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2)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等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答案整理版
绪论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简答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包括那些研究内容?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2.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工作者有何意义?答: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科学世界观与历史观、文化的认同感高于经济的认同感、认清历史趋势,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二、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3.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神学=科学。
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3.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区别于其他自然观的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 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不断从突飞独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吸收营养,也不断批判地吸收各个相关学 科的优秀成果。
为量的差异和变化”。 ➢ 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
上帝的“第一推动”等。 ➢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
的唯心主义营垒里”。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把事物的 性质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主张万物通过原子间的碰撞运动生成出 来;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旋转;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 认为事物受外力作用产生位移,天体在“第一推动者”的作用下进行圆周运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 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 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 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宣 扬唯心主义思想;它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人们灌输其荒唐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发现了具有尊严、才能和自由的人以及和谐的、能动的、经验 的自然界。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自然界,具有利用 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对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自己整理版《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
7-8页1) 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 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 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数学自然观核心思想: 1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2认为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相信大自然是能够被人所理解认识的 3大自然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例子:开普勒惯性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旦静止,所有的物体凭本性都要趋于保持这种静止,抛弃了天然运动的观念;吸引力思想:每当一个物体靠近另一物体,它的静止就被一个相互作用力破坏了,这种力趋向于把每一物体拉向它的附近;机械论代替活力论:认为物理学中灵魂这个词应当用力来代替,或者说自身是数量性的机械能产生量变的概念,应该取代活力能引起质变的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 1) 观点:?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 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机械性。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1)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1)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概论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具体科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1)自然辩证法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对具体科学技术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无用论;(2)取代论4)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是马哲的组成部分。
2、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增进创造能力。
3、本课程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的确立根源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逻辑起点)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包括三要素:1、主体:人类(人和人类组织、社会);2、客体:自然界;3、主客体中介:科学技术1、从主体或主体活动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人类怎样才能有效地认识和改造自然?这种一般的规律是什么?2、从客体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界存在的方式,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3、从主客体的中介—亦即科学技术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4、从综合视角看自然辨证法研究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的一般规律。
二、学科内容把客体或研究对象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便成为学科内容。
(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1、自然观2、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二)唯物辨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1、科学观2、科学方法论3、唯物辨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三)唯物辨证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1、技术观2、技术方法论3、唯物辨证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四)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的观点与方法论第一章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最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最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精品文档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第一,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就与活动进行哲学归纳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想科学订交错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波及以下宽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系统:自然辩证法的系统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拥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穷的,物质处于永久的运动中,运动不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均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均衡态的开放系统,经过与外界环境互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即可能在必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固有序的结构。
相同,混沌理论也揭露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了然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变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因为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一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一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变,进化与退化的不绝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久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与特征。
观点〔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复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根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与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与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与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与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与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复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局部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与描述,复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认了自然的复杂性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根底有哪些?自然科学根底: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构造、环境与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根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构造: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总与,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与,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开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构造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北师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北师大“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3、形而上学自然观是怎样产生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近代自然科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由于刚刚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还是处在搜集资料、划分研究领域、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的阶段,大多数学科发展水平还不高,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答: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所谓原子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子或元素),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单元性质的总和。
原子论方法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分割,并且可以把研究对象归结为可用较少性质便可概括的,具有缓慢变化和不变特性的基元,基元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II页答:(1)前提与基础:1、人与自然的两分2、自然的数学设计3、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4、自然与机器的类比(2)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卜\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2、时空观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认为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3)特点:1唯物主义:世所谓原了.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了•或元素),界是物质的、从自处本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成,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上)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完整版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
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
1、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包括: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一)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
研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半方法的科学,体现了人、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1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内容,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2它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认识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它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价值论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生入学以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辩证法的必要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自然辨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
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
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
其核心是维护“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
它的生产过程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与此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
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度。
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
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
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
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
2、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科学假说的形成同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分不开,所以,阐明怎样提出假说、提出什么假说,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说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东南大学研究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2年最新复习思考题答案,个人精心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
7-8页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1)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
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创造论。
目的性”的上帝创造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即历史背景)有哪些?13-14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
✓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
✓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见电磁世界图景)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
系统论自然观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可能是材料分析题)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
组分:世界不是由物组成的而是由物及物之间的关系来组成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对于元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功能:系统对环境的变化和作用作出响应的能力。
关系:(1)组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
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
(2)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同素异构因而同素异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特点。
(3)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4)环境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
(边界的性质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但不影响系统的结构)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自然界系统中的一对矛盾。
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1)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质的继承性和量的加和性。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部分有赖于整体,整体也有赖于部分。
整体由系统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并且在某些方面整体和部分间存在的质的继承性和量的加和性。
因此,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整体有着制约作用。
2.整体的突现性原理,反映了质的间断性和量的不守恒性,即非加和性。
1)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
2)具体表现:➢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21➢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即观点: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
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外,而是在生态系统之中,是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息息相关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即整体的利益高于部分的利益。
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
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即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材料分析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全球性问题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自然立法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树立生态自然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其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在环境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2)共同性原则: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
3)公正性原则: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用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
4)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31理性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可以证伪,无法证实)、整体主义整体主义科学观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联系的。
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知识。
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题是无法确定的。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联系:技术与科学协同进化。
科学是技术的先导,科学理论是技术知识的核心。
1)一方面,重大的技术革命多半由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带来的;2)另一方面,以应用研究为目的的研究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现,技术发展为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与工具。
其表现在:a)技术发明为科学提供可观察材料和实验手段;b)出于解决技术问题的需要引发了相关的科学研究。
2.区别:1)研究目的不同:科学求真,技术求效用2)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人工自然系统3)研究核心不同:科学追求万物之理,科学的理论与规律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的,而关于技术的知识则告诉我们如何做,应当怎么做。
4)社会规范不同:科学是无国界的,它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人类的。
可是技术是有国界的,未经公司或政府的许可是不能输出的。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37-39科学的发展模式与动力:1)归纳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2)波普尔证伪主义或理性批判主义: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3)库恩的范式理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化趋势。
➢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39-42(重点)1.模式: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技术体现出以下发展模式①科学理论导向型:即先有基础理论的解决,然后有应用的研究才导致技术问题的突破。
换言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②社会需要导向型: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的需求,这些需求在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需要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竞争、军事、市场等领域。
③现象发现导向型: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成为技术发展的契机。
④日常改进型:技术的发明过程还受到来自技术自身的推动。
技术发展,很多都属于不断改进的技术发明。
主要依靠来自技术自身积累的知识与日常的经验知识。
2.动力:国外的技术自主论及社会构建论都只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忽视或低估了其他方面的动力作用,存在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综上,科学理论、社会需求、现象发现、技术自身的知识构成了技术发展的动力体系,仅仅从单一的方面去考虑技术发展的来源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