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合集下载

临床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

临床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

临床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安慰剂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于虚假治疗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本文将从安慰剂的定义、机制、应用以及如何应对安慰剂效应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慰剂的定义和分类安慰剂(placebo)指的是没有治疗价值的虚假治疗物。

通常,安慰剂是以与实际治疗方式相似的外观、口感和使用方式制成的。

根据安慰剂的不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生理安慰剂和心理安慰剂。

生理安慰剂是指对身体没有直接作用的治疗,如盐水注射剂和糖丸等。

心理安慰剂则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来产生的治疗效应。

二、安慰剂效应的机制安慰剂效应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期望可以影响其对安慰剂的反应。

例如,当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时,他们更容易发挥出自身的自愈能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安慰剂效应还与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安慰剂治疗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减轻疼痛和提高心情。

此外,心理社会因素也能够影响安慰剂效应的产生。

例如,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关怀和注重可以增强安慰剂的作用,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心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

三、临床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应用1. 安慰剂对药物疗效的评估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中,安慰剂控制组被广泛应用。

通过与实际治疗组进行比较,可以评估药物的真实疗效。

在双盲试验中,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患者分配到了治疗组还是安慰剂组,从而减少了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2. 安慰剂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安慰剂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许多研究发现,安慰剂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

这与患者对治疗的期望以及安慰剂对疼痛抑制系统的影响密切相关。

3. 安慰剂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安慰剂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安慰剂治疗可以改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英文回答:Psychology is a fascinating field that explores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mind and behavior.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numerous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and effects that shed light on how we think, feel, and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share 50 classic psychological effects that have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both research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1. The Halo Effect: This effect refers to the tendencyto judge someone based on one positive trait and assumethey possess other positive qualities as well. For example, if someone is physically attractive, we may assume they are also intelligent or kind.2. The Primacy Effect: This effect suggests that information presented at the beginning of a list or seriesis more likely to be remembered than information presented later. For instance, when meeting new people, we often remember their names if they were introduced first.3. The Recency Effect: In contrast to the primacy effect, the recency effect suggests that information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a list or series is more likely to be remembered. This can be seen when recalling items from a shopping list.4. The Confirmation Bias: This bias refers to the tendency to seek out information that confirms our pre-existing beliefs and ignore or dismiss information that contradicts them. For example, if we believe that exercise is beneficial for our health, we may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ies that support this belief and ignore studies suggesting otherwise.5. The Placebo Effect: This effect occurs when a person experiences a perceived improvement in their conditionafter receiving a placebo, which is an inactive substance or treatment. This highlights the power of our beliefs andexpectations in influencing our experiences.中文回答:心理学是一个迷人的领域,探索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复杂性。

安慰剂

安慰剂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精神对肉体的巨大影响。在过去几年里,科学家通过各种类似的实验证明了安慰剂的效 果——只要相信某种治疗能产生效果就能使病人好起来。实验证明,安慰剂对有精神抑郁症或疼痛的患者效果最 明显。这种对身体无害的疗法通常能起到和“真正的”药物治疗一样好的效果。
巨大争议
巨大争议
那么安慰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是如何产生作用的?能不能用它来改善对病患的治疗?这些问题在医学界 引起了巨大争议。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把安慰剂作用常规治疗的替代品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做法。但这只 是近代才出现的观点。直到20世纪初,医生还经常给病人服用面团做的药片和注射水做的注射液,为的是让他们 相信自己的病能好起来。安慰剂的效果完全取决于病人的心理状态,对头脑简单或容易神经过敏的人效果最好。 然而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医学治疗的态度日趋严谨,人们对安慰剂的看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认为,安 慰剂只能在临床实验中使用,用来控制实验或测试某种尚未推广的治疗方法的有效程度。他们认为,在临床治疗 中适用安慰剂是不道德的行为,只有疗效远胜安慰剂的治疗方法才是医学上可以接受的疗法。但就像文中提到的 实验一样,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有时候仅仅使用安慰剂就能让患者的病情获得很大改善。1955年,美国科学家 亨利~比彻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强大的安慰剂》。文中分析了15种安慰剂的临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 论:在一般情况下,35%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剂后病情能得到有效改善。
精神作用
精神作用
要解开安慰剂效应之谜,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对比镇静剂和兴奋剂的效果。研究人员请了60名志 愿者参加这个实验,并为他们准备两种药物:蓝色的药片是镇静剂,红色的是兴奋剂。参与者每人随机领取一种 药物服用,然后观察他们是否有昏昏欲睡的症状。结果很明显:服用镇静剂的人比服用兴奋剂的人更容易出现上 述症状,其比例是后者的2倍。这似乎很正常——直到谜底揭晓:志愿者既没有服用镇静剂,也没有服用兴奋剂。 他们服用的是同一种没有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唯一的不同是药片颜色。

流行病学专业英语词汇流行病学 英语

流行病学专业英语词汇流行病学 英语

安慰剂Placebo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 B把握度study power半实验semi-trial保护率protective rate,PR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暴露exposure暴露标志exposure marker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爆发调查outbreak survey不主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比例研究proportional study比值比Odds Ratio,OR必需病因necessary factor of cause标点舆图spot map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SPMR 标化比值比standardized odds ratio,SOR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R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率比standardized rate ratio,SRR"冰山"征象ice-berg phenomenon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并联实验parallel test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例报告case report病例-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病例调查case survey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 design病例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study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 study病故率fatality rate病因causation of disease病因的异质性etiological heterogeneity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EF病因链chains of causation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不及格ineligibility不允从noncompliance C丈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长期异样变化secular change,trend variation超额死亡人数的比率excess mortality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成本效果阐发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成本效益阐发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作用阐发cost-utility成组般配category matc你好ng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抽样框架sampling frame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出生队列阐发法birth cohort analysis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传播几率transmission probability传播机制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传播途径path of transmission传播途径transmission route传播因素transmitting factor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传染性infectiousness串联实验serial test粗死亡人数的比率crude death rate改成crude mortality rate较好粗一致性crude agreement促成病因contributory factor of cause错分偏倚misclassification bias错误分类misclassification D大骨节病Kas你好n-Beck disease大流行pandemic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单倍型haplotype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单盲single blind单项筛检single screening等位基因allele等位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处所病endemic diseases处所病学Endemiology处所性endemicity处所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处所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点突变point mutation点源流行point source epidemic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调查随访研究survey follow-up study调整一致性adjusted agreement丁型肝炎hepatitis D,HD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毒力virulence短期波动irregular variation,rapid fluctuation队列cohort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对象报告偏倚report bias多归因步伐的方法Multiple imputation procedure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Multinational Monitoring of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ardiovascularDiseases,MONICA 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多群组比力研究multi-group comparison study多态性polymorp你好sm多项筛检multiple screening E恶性肿瘤流行病学cancer Epidemiology二代侵入袭击率,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F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发病疏密程度incidence density发病疏密程度incidence densit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飞沫droplet飞沫核droplet nuclei非即时性non-concurrent非均衡性错分differential misclassification非连续性状Discrete traits肺炎与流感死亡人数的比率pneumonia and influenza deaths,即P&I deaths分层stratification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分层随机分组stratified randomization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分散阐发segregation analysis分子流行病学摩尔cular Epidemiology封闭性抗体blocking antibodies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负混杂negative confounding复等位基因位点multiple alles复杂性状complex trait G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干预随访研究intervention follow-up study传染储主reservoir of infection传染来源source of infection传染力infectivity传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传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传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传染性腹泻病infectious diarrheal disease传染症infections or infectious diseases高危人群策略你好gh risk strategy个案case个案调查case study个案调查individual survey个体般配individual matc你好ng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共变法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共显性codominance构成比proportion固定队列fixed cohort存心伤害intentional injuries接洽关系的合理性plausibility of association接洽关系的可重复性consistency of association接洽关系的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接洽关系的时间性temporality of association接洽关系的特异性specificity of association接洽关系的一致性coherence of association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观察一致率observation agreement广义遗传度broad heritability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P,或者AR%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 国际冠心病预防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for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国家结核病防治项目National Tuberculosis Program,NTP国家卫生统计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CHS H合作率cooperation rate核心家系Nuclear families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analysis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ies回忆偏倚recall bias混合型流行mixed epidemic混合研究mixed study混杂confounding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混杂因素confounder,confounding factor活跃病区active endemic area获患上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霍桑效应Howthorne effect J机遇chance基本繁殖率basic reproduction rate基本繁殖数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R0基本人群base population or population at risk基线信息baseline information基因gene基因毒性genotoxic基因型Genotyping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实时性timeliness疾病爆发disease outbreak疾病标志Markers of disease疾病的漫衍distribution of disease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 你好story of disease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疾病链the disease chain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你好p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seasonality继发接洽关系secondary association家子簇研究family cluster study家子聚集性Familial aggregation家子聚集性研究familial aggregation study家子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家系研究pedigree study甲型肝炎hepatitis A,HA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间接传播indirect transmission间接接洽关系indirect association间接接触indirect contact检出症侯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简明损伤定级法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康健促进health promotion康健工作者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康健监测体系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HIS康健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ived with disability,YLLD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结局outcome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截断点cutoff金标准gold standard经济干预economic intervention经节肢动物前言vector-borne经空气air-borne经食物food-borne经饮水drinking water-borne经载体ve你好cle-borne准确性precision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均衡性错分non-differential misclassification均数回归趋势regression to the mean K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抗原转变antigenic s你好ft克山病Keshan disease空间、时间集研究space-time cluster study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 L 来源同一identity by descent,IBD类实验,准实验quasi-trial,quasi-experiment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罹患率attack rate礼貌偏倚politeness bias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历史性你好storical连锁linkage连锁不均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连锁阐发Linkage analysis连锁均衡linkage equilibrium联合无应答偏倚combined nonrespondent bias接洽率contact rate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灵敏度sensitivity领先时间偏倚lead time bia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流行epidemic流行病模型epidemic model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监测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流行曲线epidemic curve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流行性肾病nephropat你好a epidemica,NE率rate率比rate ratio率差rate difference,RD轮状模式wheel mode M伸张流行propagated or progressive epidemic盲法blindness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规划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 N内暴露剂量Internal Dose内部有效性internal validity内剂量internal dose内剂量的测定internal dose meters纳入/排除偏倚inclusion/exclusion bias奈曼偏倚Neyman bias P排除exclusions排除法method of exclusion排除偏倚exclusive bias交尾pair matc你好ng"皮鞋"流行病学shoeleather epidemiology般配matc你好ng般配变量matc你好ng variable般配过头overmatc你好ng般配因素matc你好ng factors偏倚bias频数般配frequency matc你好ng普查census Q前瞻性prospective 8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潜隐期latent period潜在工作损失年纪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WYPLL潜在价值损失年纪Valu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VYPLL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全人群策略population strategy缺课上天的安排days lost from school缺勤上天的安排days lost from work缺失数据missing data确定性检验explicit testing确定性模型deterministic model R人传人person to person spread人类传染病anthroponosis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群population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 etiologic fraction,PEF人群的分层population stratification人群免疫性herd immunity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兽共患病,动物传染病zoonosis人畜共患病anthropozoonosis日子型date type进入医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Berkson''s bias)。

【心理效应】安慰剂效应

【心理效应】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对应药效的药物,但病人却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安稳剂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例如人们崇拜专家、名医,信赖所谓的好药、贵药、进口药等也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怪。

1 概念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现象,能使至少1/3甚至更多的患者病症显著改善。

科学家在实验对象身上制造疼痛,然后使用吗啡控制这种疼痛。

一天这样做几次,连续进行几天,直到实验的最后一天,用生理盐水取代吗啡溶液。

像吗啡一样,生理盐水也有效地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

反安慰剂效应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

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当患者对某种药坚信不移时,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当某种新药问世,评价其疗效价值时,要把药物的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

如果某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药刚刚问世时,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灵丹妙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热潮消失、身价下降的原因。

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

甚至如心绞痛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

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及嗜睡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慰剂效应。

2.反应人群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各种效应定理

各种效应定理

A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阿尔巴德定理阿尔巴德定理是指: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该定理是由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提出的。

暗箱模式暗箱模式,就是将企业的关键性资源整理和处理在各种各样的暗箱中,然后运用各种机制共享暗箱中的资源。

暗箱模式是实现复制成长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与通常所说的“暗箱操作”并非一回事。

复制成长战略主要是基于企业本身所有的产品、技术和客户的观念,在新的区域里重复原有的经营模式,以地理上的扩张为目标。

阿尔布莱特法则阿尔布莱特法则由国际知名的未来学者、演说家及管理顾问卡尔•阿尔布莱特提出,指把一群聪明人收编进组织后,结果往往变成集体性愚蠢。

阿姆斯特朗法则阿姆斯特朗是一个运动员,世界闻名的环法自行车赛车五连冠冠军。

阿姆斯特朗骑车在平地疾驰中并不突出,甚至还经常落在别人的后面,但一到山地他就迸发潜力,连续超过他人,将在平地的劣势扭转,成为他每战必胜的关键。

经济学家把阿姆斯特朗的现象比喻到企业中,一个公司领导人怎样?企业文化怎样?员工素质怎样?平时也许不能反映出耀眼的光彩,只有当企业遭遇逆境时才能看出区别。

阿什法则阿什法则是指: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

该法则由美国企业家m·k·阿什提出。

艾奇布恩定理艾奇布恩定理是指,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

摊子一旦铺得过大,你就很难把它照顾周全。

经营管理企业,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难处。

企业在做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管理瓶颈。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1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的概述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含义为“我愿意”,理解为“我将受到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心理-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

这个现象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 (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

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理解为“我将受到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

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这个现象被认为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

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安慰剂对照研究毕阙博士的研究(1955年)有报告纪录到大约四分之一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例如声称可以医治背痛的安慰剂,表示有关痛症得到舒缓。

而触目的是,这些痛症的舒缓,不单是靠病人报称,而是可以利用客观的方法检测得到。

这个痛症改善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于非接受安慰剂的病人身上。

由于发现了这个效应,政府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方能获得认可。

测试结果不单要証明患者对药物有反应,而且测试结果要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群组作比较,証明该药物比安慰剂更为有效(“有效”是指以下2项或其中1项:1)该药物比安慰剂能影响更多病人,2)病人对该药物比安慰剂有更强反应)。

控制安慰剂效应的方法

控制安慰剂效应的方法

控制安慰剂效应的方法
1 控制安慰剂效应的方法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指的是一种心理因素对生理或心
理状态有益的效应。

通常情况下,患者因为对治疗的期待和信念,会
带来正面的生物反应,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由于其简单且有效的作用,安慰剂效应极受欢迎,而如何有效控制安慰剂效应,则是研究该领域
的最重要问题。

1. 研究组与对照组
要想精确控制安慰剂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和对照组。

一般地,研究组的患者会接受有效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
则会接受无效治疗,通常是伪装治疗或安慰剂治疗,但是受试者则不
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是有效治疗还是无效治疗。

这样,可以清楚地
比较两组受试者在不同治疗情况下的反应,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并调控
安慰剂效应。

2. 将主观感知尤其是偏见排除在外
在处理安慰剂效应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
方法,即将所有的主观感知尤其是偏见等排除在外,更加严谨地完成
研究工作。

比如,研究者可以使用一种匿名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可
以让患者未受任何外界影响向研究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擦除任何可
能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影响因素,从而准确地获取数据。

3. 注意患者精神状态
另外,精神状态也是调节安慰剂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者应
该重视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不仅要深入了解每
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要给予专业的心理指导,以加强患者心理抗逆力,不被治疗的期望和信念所扰乱。

以上就是控制安慰剂效应的方法,正确的控制和处理安慰剂效应,更有效地激发患者有效治疗的信念,从而达到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反安慰剂效应阅读理解英语

反安慰剂效应阅读理解英语

反安慰剂效应阅读理解英语Placebo effect is when a fake treatment or substance, such as a sugar pill or saline solution, is given to a patient and they experience an improvement in their condi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erceived benefit comes from the patient's belief that the treatment is working, rather than any actual medical effect.A recent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vestigated the placebo effect in the context of pain relief.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a placebo pill and told that it was a new painkiller. Surprisingly, many reported a reduction in pain after taking the pill, even though it contained no active ingredients.The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the placebo effect can be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For example, participants who were told that the pill was expensive reported a greater reduction in pain compared to those who were told it was cheap.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 treatment can also impact its effectiveness.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placebo effect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conditioning. In one experiment,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a placebo pill paired with a mild electrical shock. After several repetitions, the mere sight of the placebo pill without any shock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in pain. This highlights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ing in the placebo effect.The placebo effect is not limited to pills or medical treatments. In a separate study, researchers found that even the presence of a doctor can elicit a placebo response. Participants who believed that a doctor was present during their treatment reported a greaterreduction in symptoms compared to those who believed they were alone.Understanding the placebo effec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edical practice. It suggests that the patient's mindset and expectations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reatment. B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placebo effect, doctors can potentially enhance the benefits of a treatment and provide better care to their patients.In conclusion, the placebo effect refers to the improvement in a patient's condition resulting from their belief in a treatment rather than any specific medical effect. Factors such as the perceived value of the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ing can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the placebo response. Recognizing and utilizing the placebo effect ca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edical practice.。

pacebo名词解释

pacebo名词解释

Pacebo名词解释简介在医学研究中,placebo(也称为安慰剂)是指一种无治疗效果的药物或治疗方法,通常是为了对照实验组进行比较而使用的。

placebo通常是一种无效的药物,但在临床试验中,它被用作一种对照组的参考标准,以评估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

Placebo的起源placebo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我将取悦”,它最早出现在拉丁圣经的诗篇中。

在古代,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无效的治疗方法来安抚病人,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在接受有效的治疗。

这种做法被称为“placebo效应”。

Placebo效应placebo效应是指病人在接受无效治疗时出现的疗效,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作用。

当病人相信自己正在接受有效治疗时,他们的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这被称为placebo效应。

placebo效应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误导,因为研究者很难确定治疗方法本身的真实效果。

Placebo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通常会将病人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新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接受placebo治疗。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研究者可以评估新治疗方法的疗效。

Placebo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尽管placebo本身没有治疗效果,但它对疾病治疗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placebo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某些情况下,placebo甚至可以产生与实际治疗相当的效果。

Placebo的伦理问题尽管placebo在临床试验中有其重要性,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病人可能会接受placebo治疗而不知情,这可能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因此,在临床试验中使用placebo时,研究者必须遵循严格的伦理准则,确保病人的知情同意并保护他们的权益。

Placebo在医学进步中的作用尽管placebo本身没有治疗效果,但它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与placebo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评估新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为医学进步提供指导。

2011年英语一text3阅读解析

2011年英语一text3阅读解析

2011年英语一text3阅读解析2011年英语一text3阅读解析文章标题:The Power of the placebo effect文章摘要:本文讨论了安慰剂效应的力量,解释了安慰剂如何影响大脑和身体,并探讨了这种效应的潜在机制。

同时,文章还指出了一些关于安慰剂效应的争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解题思路&问题建模1、文章结构分析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篇章结构。

首先介绍了安慰剂效应的定义和历史背景,然后从多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

2、段落主题分析第1段:介绍了安慰剂效应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引出了本文的主题。

第2-4段:详细描述了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安慰剂如何影响大脑和身体。

第5-7段:探讨了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因素,如医生的行为、患者信念等。

第8-10段:讨论了关于安慰剂效应的争议,如安慰剂是否道德、是否应被禁止等。

第11-13段:总结了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安慰剂效应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价值。

3、细节题解题思路细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具体信息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解题时,考生需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寻找相关信息,并对比分析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例如,对于文中提到的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理解安慰剂是如何影响大脑和身体的,从而正确答题。

二、重要知识点解析1、安慰剂效应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安慰剂效应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于心理暗示或药物本身的作用,使得症状得到改善的现象。

这一现象最早在19世纪末被发现,当时医生发现一些简单的治疗手段如灌肠、按摩等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

随着医学的发展,安慰剂效应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

2、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心理暗示和药物本身的作用。

心理暗示主要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疼痛感。

药物本身的作用则主要通过影响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如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管理必读—安慰剂效应

管理必读—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的概述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

这个现象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理解。

[1]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2],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 (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

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

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

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安慰剂对照研究毕阙博士的研究(1955年)有报告[3]纪录到大约四分之一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例如声称可以医治背痛的安慰剂,表示有关痛症得到舒缓。

而触目的是,这些痛症的舒缓,不单是靠病人报称,而是可以利用客观的方法检测得到。

这个痛症改善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于非接受安慰剂的病人身上。

由于发现了这个效应,政府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方能获得认可。

测试结果不单要証明患者对药物有反应,而且测试结果要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群组作比较,証明该药物比安慰剂更为有效(“有效”是指以下2项或其中1项:1)该药物比安慰剂能影响更多病人,2)病人对该药物比安慰剂有更强反应)。

安慰剂检验不关于0对称

安慰剂检验不关于0对称

安慰剂检验不关于0对称1. 引言安慰剂(placebo)是指一种看似治疗方法,实际上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物质或措施。

安慰剂检验是一种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评估一种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传统上,安慰剂被认为是一种“空白”对照,即不具备任何治疗效果。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安慰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且不一定是关于0对称的。

2. 安慰剂效应的发现与机制2.1 安慰剂效应的发现安慰剂效应最早是在临床试验中被观察到的。

当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同的治疗时,实验组中有些患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中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则没有改善。

这种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开始探究安慰剂效应的机制。

2.2 安慰剂效应的机制安慰剂效应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首先,安慰剂可能通过心理因素产生作用。

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和信任可以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症状的改善。

其次,安慰剂可能通过生物学机制产生作用。

研究发现,安慰剂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安慰剂还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等方式发挥作用。

3. 安慰剂检验的设计与实施3.1 安慰剂对照设计安慰剂检验通常采用安慰剂对照设计。

在这种设计中,实验组接受新药物或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安慰剂,两组之间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排除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和信任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3.2 安慰剂效应的测量安慰剂效应的测量是安慰剂检验的关键。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

主观评价是指患者自己对症状的感受和评价,如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

客观指标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医学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血压、心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客观地评估安慰剂效应的大小。

4. 安慰剂效应的实际意义4.1 临床应用安慰剂效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安慰剂可以用作对照组,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分析与应用

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分析与应用

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分析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一班甘霁耀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在获得无效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时,病症得到缓解的现象。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就有医生发现并利用这一现象为病人治病,但一直到1955年这一概念才正式由毕阙博士提出并开始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

时至今日,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看法依然分歧较大:一部分人质疑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并认为不应将安慰剂引入临床应用当中;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虽然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它已然被运用到了药物研究以及临床治疗领域。

相信随着对安慰剂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将不断加深,并能在实践中合理应用。

在多数情况下安慰剂效应由患者服用安慰剂引发,而充当安慰剂的通常是蒸馏水,淀粉片,或空胶囊等本身不含药物的伪药品。

而有时产生安慰剂效应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引发,医生的几句话或一个积极的暗示,甚至仅仅当病人走进诊室见到医生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病症。

美国牙医约翰·杜斯在其27年的行医生涯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病人走进诊室后便声称自己的牙痛缓解了许多。

这只是安慰剂效应的一个例子。

而在更多的案例中,由安慰剂引发的安慰剂效应则更为普遍。

在这里我要着重讨论的也是后一种与安慰剂相关联的情形。

一直以来,人们对安慰剂都抱以模棱两可的态度。

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发现安慰剂有时确实能缓解病症,减轻病人的病痛;另一方面因为其受主观因素影响巨大,人们也对其效力及科学存在性抱有疑问。

为了弄清安慰剂是否真能客观减轻病人的病症,起到治疗效果,Asbjørn Hróbjartsson 及Peter C. Götzsche对安慰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分别于2001年及2004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对156个试验进行了系统地整合分析,比较安慰剂群组及不接受治疗的群组的病情进展。

在对试验数据进行整合后,156个试验中有38个得到二元结果(病情有/没有改善),118个试验得到连续结果。

脑放探秘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脑放探秘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脑放探秘什么是安慰剂效应什么是安慰剂效应?2006年,哈佛医学院做了一个实验,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他们找来270位慢性上臂痛的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给他们口服一种新的药物,告知他们此药有很好的疗效,药量为一天一粒,一共吃8周。

另外一组每周扎两次针灸,一共扎6周。

治疗开始前,医生向每个病人详细讲解可能的副作用,比如针灸会引起疼痛,甚至拔针后还可能会持续疼痛,以及局部可能会红肿,而药物组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失眠,头晕等。

试验开始两周后,接近1/3的病人向医生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被扎针灸的病人报告局部有红肿,持续疼痛。

吃药的一组病人报告失眠,无力,甚至起不了床,恶心,起皮疹,都与事前医生告知的吻合。

令人振奋的是,几乎所有病人都报告上臂痛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针灸组甚至效果优于药物组。

看上去似乎药物和针灸都有很好疗效,但都或多或少有些副作用。

此外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但是这些病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吃到嘴的药物其实是磨好的普通玉米粉,没有任何药物成分。

而使用的针灸也是一种特殊的针,表面看起来一模一样,但一旦触到皮肤,针尖就会自动缩回去,根本不会扎进皮肤,更没有按照穴位扎针。

那这些临床疗效和副作用从哪里来的?这就是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英语叫placebo,源于拉丁文,原意是I shall please,直白地翻成中文就是“我应该取悦”。

安慰剂是指药物学上本不应该有任何药物作用的物质,比如上述实验用到的玉米粉,但却在实际中产生了等同于药物的临床疗效。

更宽泛地讲,“假”手术,或者“假”的治疗,都算作安慰剂。

《医学的愚蠢和谬误》一书说:“医生对治疗手段的信任,病人对医生的信赖,都会产生相互的加强作用。

而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会非常强有力,常常仅此就足够确保得到疗效甚至完全治愈。

”这真是对安慰剂的最好解释。

安慰剂进入现代医学视野通常认为最初始于美国的H. K. Beecher医生。

Beecher是一个二战战场麻醉师。

盲法

盲法

双盲法即双盲实验。

这种实验方法用于防止研究结果被安慰剂效应( placebo effect)或者观察者偏爱(observer bias)影响。

在实验中使一个人盲就是不告知他实验过程的信息。

按照使参与者盲的程度,这种实验被分为单盲(Single-blind),双盲(double-blind),三盲(triple-blind)实验。

中文名双盲实验外文名Double-blind trials 作用防止研究结果被观察者偏爱影响发起人克劳狄伯纳德适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典型案例Pepsi Challenge盲在实验中是一种基本的工具,用以在实验中排除参与者的有意识的或者下意识的个人偏爱。

比如,在非盲实验中检验受试者对不同品牌食品的偏爱,受试者往往选择他们偏爱的食品,但是在盲实验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认的情况下,受试者可以真正排除个人品牌偏好而进行实验。

最早意识盲试验在科学研究中的的价值的人应该是克劳狄伯纳德( Claude Bernard),他建议任何科学实验参与者必须被分为两类:(1)设计实验的理论家和(2)没有相关知识,因此也不会在观测结果中添加个人对理论的理解的观测者。

这种对科学实验的认识与当时流行的启蒙时代的那种认为“科学观测只有由那些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和对实验完全了解的科学家进行才能产生可观的结果”的观点大相径庭。

双盲实验(Double-blind trials)双盲实验是一种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适用于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human 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subjective bias)和个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s)。

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

在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对照组(control group)、哪些属于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

只有在所有数据被记录完毕之后(在有些情况下是分析完毕之后),实验者才能知道那些参与者是哪些组的。

the placebo effect阅读

the placebo effect阅读

the placebo effect阅读
虚拟效应是指人们服用没有具体药效的安慰性剂量或没有真实药效的“安慰剂”时,他们可能会获得治疗性改善的现象,被称为虚拟效应。

虚拟效应是以安慰剂、诱导幻觉和实验设计为基础,它主要是指安慰剂和实验设计产生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虚拟效应是基于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一种现象,它涉及到人们对他们的信仰、情感和期望的直接影响。

它的研究也可以说明出一些重要的事实:一方面,虚拟效应是由人们的信仰,情感和期望引起的;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安慰剂和诱导幻觉来产生。

虚拟效应有许多影响人们健康状况的方面,譬如帮助改善心理情绪、减少疼痛,对抗疾病。

首先,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情绪,可以消除焦虑和抑郁,使人们更加安心、高兴和快乐。

此外,虚拟效应也可以改善人们的疼痛感,可以减轻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的症状。

另外,虚拟效应也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和抗击疾病。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虚拟效应可以帮助抗击癌症,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另外,虚拟效应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和争议的现象。

首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来解释虚拟效应,原因可能是与人们的心理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神经系统中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另外,虚拟效应也可能是由于社会和文化因素而引起的,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人们的信仰和期望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虚拟效应是一种有利有弊的现象,它可以有助于帮
助改善人们的心理情绪和减缓肌肉疼痛,但它的确存在一定的争议性质,通过实验设计和安慰剂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需要引起人们重视。

因此,在利用虚拟效应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时,应当考虑仔细地研究它的有利与弊,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的药效。

placebo词根词缀

placebo词根词缀

placebo词根词缀单词:placebo1.1词性:名词1.2释义:安慰剂;宽慰话1.3英文释义:A substance containing no medication and prescribed or given to reinforce a patient's expectation to get well.1.4相关词汇:placebo - effect(安慰剂效应,派生词);dummy (近义词)---2. 起源与背景2.1词源:源于拉丁语,原意为“我将使高兴”。

2.2趣闻:在医学实验中,安慰剂常常被用于对照研究,有时候病人在服用安慰剂后也会出现症状改善的情况,这就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这种效应显示了心理因素对身体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 常用搭配与短语3.1短语:(1)placebo - controlled:安慰剂对照的例句:This study was a placebo - controlled trial.翻译:这项研究是一个安慰剂对照试验。

(2)placebo group:安慰剂组例句:The placebo group showed some unexpected changes.翻译:安慰剂组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4. 实用片段(1). "The doctor gave me a placebo, but I still feel better. Maybe it's just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翻译:“医生给了我安慰剂,但我还是感觉好多了。

也许只是心理作用吧。

”(2). "They are testing a new drug, and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are in the placebo group."翻译:“他们正在测试一种新药,一半的参与者在安慰剂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安慰劑效應的概述 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類生理反應,但亦有人認為這是醫學實驗設計所產生的錯覺。

這個現象是否真的存在,科學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

[1] 安慰劑效應於1955年由畢闕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2],亦理解為「非特定效應」(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試者期望效應。

一個性質完全相反的效應亦同時存在——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惡化。

反安慰劑效應(拉丁文nocebo解「我將傷害」)可以使用檢測安慰劑效應相同的方法檢測出來。

例如一組服用無效藥物的對照群組(control group),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

這個現象相信是由於接受藥物的人士對於藥物的效力抱有負面的態度,因而抵銷了安慰劑效應,出現了反安慰劑效應。

這個效應並不是由所服用的藥物引起,而是基於病人心理上對康復的期望。

安慰劑對照研究畢闕博士的研究(1955年) 有報告[3]紀錄到大約四分之一服用安慰劑的病人,例如聲稱可以醫治背痛的安慰劑,表示有關痛症得到舒緩。

而觸目的是,這些痛症的舒緩,不單是靠病人報稱,而是可以利用客觀的方法檢測得到。

這個痛症改善的現象,並沒有出現於非接受安慰劑的病人身上。

由於發現了這個效應,政府管制機關規定新藥必須通過臨床的安慰劑對照(placebo-controlled)測試,方能獲得認可。

測試結果不單要證明患者對藥物有反應,而且測試結果要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群組作比較,證明該藥物比安慰劑更為有效(「有效」是指以下2項或其中1項:1)該藥物比安慰劑能影響更多病人,2)病人對該藥物比安慰劑有更強反應)。

由於醫生對有關療程實用性的觀感會影響其表現,亦可影響病人對療程的觀感。

因此,此藥物測試必須以雙盲(double-blind)方式進行:醫生及病人都不會知道該藥物是否安慰劑。

最近亦發現,模擬手術亦會出現相似的現象,所以,有部份的外科手術技術必須進行安慰劑對照研究(極少會以雙盲方式進行,原因很明顯)。

為了使測試得到支持,藥物測試群組會比安慰劑對照群組獲得更好的待遇。

幾乎所有以這個對照方式進行的研究都顯示安慰劑對可改善病情。

舉例:Kahn公佈了一項有關抗抑憂藥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發現服用安慰劑的群組中出現自殺或企圖自殺的情況下降了30%,而服用抗抑憂劑的群組則下降40%。

[4]但是,一般研究項目都沒有加設一個不接受任何治療的群組作對照,因此很難推算出安慰劑效應實際的影響程度。

「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的提出,到現在已超過五十年了,卻仍然很明確地時常出現在實驗的醫療情境裡。

而這種效應之所以會存在,就表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醫病關係中非常重要的。

因此「人性關懷」絕不能在醫病溝通中缺席,醫療生態應該用心經營一個「信任及安心」的區塊。

關於安慰劑效應的心理實驗 有三盤磁帶,被告知一盤磁帶保證你擁有更好的性生活,一盤可以幫助你迅速增加自尊,第三盤幫助你有效減肥。

怎麼做呢?所需要做的只是聽——在路上,在床上,做作業的時候——「沙灘上舒緩的清濤拍岸」。

實驗組著手判斷,那些為了提高自尊和記憶力而設計的磁帶是否真有效果。

237名18—60歲的男女參加了實驗。

首先是前測,通過標準的心理測試和量表測定他們最初的自尊和記憶力,然後被試被隨機分到兩種情景中,其中的一半被試得到記憶磁帶,其他的被試得到自尊磁帶,要求他們定期聽這些磁帶。

5周以後,他們回到實驗室進行後測,接受記憶和自尊測驗。

研究者並不知道哪名被試接受了哪種處理。

這些磁帶提高了自尊,增強了記憶力嗎?這項被控制的實驗結果表明,在任何一個客觀的測量中,被試無論在自尊還是在記憶上都不存在明顯的增加。

然而,一個非常強的效應確實出現了:那就是預期會獲得幫助的安慰劑效應。

預期到會有安慰劑效應,研究者增加了一個獨立的變量,每一組中的一半被試得到誤標記為自尊的記憶磁帶,其他被試得到放在記憶盒子中的自尊磁帶。

被試相信如果接受了標記為自尊的磁帶,他們的自尊就會增加,或者如果接受了標記為記憶的磁帶,他們的記憶力就會增強——這種現象甚至在他們聽的根本不是領帶的磁帶時也會發生。

大學生心理諮詢中的安慰劑效應[1]心理諮詢中「安慰劑效應」的概念 心理諮詢中的「安慰劑效應」指心理諮詢者在諮詢中向來訪者提供「安慰劑」,使來訪者由於期望而促進心理障礙減輕或病情好轉的心理現象。

心理諮詢中的「安慰劑」包括心理病理性藥物、生物意義上的中性物質、諮詢者的形象、諮詢者的言語和非言語技術及諮詢環境的建構,諮詢人員通過藥物、藥物替代、言行及環境暗示引導來訪者對自己的改變和發展。

心理諮詢與臨床醫學「安慰劑」的不同在於它更強調諮詢者本身的形象、對來訪者的引導和心理諮詢環境的建設,他們對個體認知改變、心理適應和發展甚至比藥物「安慰劑」的作用更大。

心理諮詢中「安慰劑效應」的實質及適用 對象「安慰劑效應」本質上屬於暗示效應,它是多種心理諮詢方法的綜合,主要包含催眠療法、認知療法、暗示療法、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以及意象對話技術、自我防禦、行為療法等心理諮詢理論與技術的原理。

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是「幫助來訪者的自立自強」,所以心理諮詢的「安慰劑」不僅僅是使用藥物,還包括引導來訪者心理向積極方向發展。

藥物的安慰劑主要是通過來訪者對藥物的認識、感受以及服藥行為本身引起心理———生理的相互作用而產生效果的。

環境建構和諮詢人員從業能力需要以各種來訪者的心理需要為根本出發點,從而通過「首印效應」和言語暗示給來訪者帶來有助於發展的心理影響。

「安慰劑效應」在心理諮詢中適用對象包含兩方面:一是容易受暗示的人群,這些個體的人格特點包括喜與人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喜歡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二是容易受暗示的心理疾病,如癔症、強迫症、一些恐怖症、焦慮證、疑病證和神經質。

如果兩者同時具備,「安慰劑」就更容易產生療效。

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健康需求 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平均年齡一般在20 歲左右,屬於青年的中晚期,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大。

而我國的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相比,在評價機制、管理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加之大學生在認知方面的偏執、在情緒方面容易走極端,所以高校是個體心理障礙顯現的溫床。

而且近年來由於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以及自身個性品質方面的因素,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對心理健康的渴求更迫切。

當代大學生希望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較高的認知和調節能力,也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

同時大學生生活環境中的從眾心理對學生心理現狀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高校中應用「安慰劑效應」會產生更好的作用。

「安慰劑效應」在大學生心理諮詢中應用的原則 「安慰劑效應」雖然對大學生心理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如果不合理運用,它就會像一把雙刃劍,在個體心理積極發展的同時卻產生另外一些影響其心理成長的消極因素,所以諮詢人員在運用「安慰劑效應」時應該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

1.諮詢人員熟練掌握與「安慰劑效應」有關的基本知識 心理諮詢人員要瞭解「安慰劑效應」產生的領域及發展過程中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應用,理解它的含義及精髓,掌握它在心理諮詢中的適用範圍、在各種形式諮詢中運用的技巧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弄清與它相關的諮詢方法及所包含的理論與技術。

2.根據來訪者的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運用「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的心理作用並非人人都一樣,它與來訪者的各方面條件(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狀況、經濟水平等)以及個性特徵、心理狀態、接受諮詢時的心情、心理障礙的類型及對諮詢本身所抱有的期待等方面有密切的關係。

為了提高諮詢的時效性,諮詢人員應具備較高的判斷力,在會談初期通過傾聽來判斷來訪者的個性特徵,瞭解其生活背景及主要障礙類型,從而有針對性地採用「安慰劑效應」的策略。

3.「安慰劑效應」的運用應服從心理諮詢的最終目標 「安慰劑效應」作為心理諮詢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心理作用,它應該服務於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學校心理諮詢具有「教育與發展的雙重目標,但發展目標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諮詢的最終目的在於引導來訪者調整認知、重塑自我、形成自立自強的個性,並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的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所以「安慰劑效應」在運用時既要重視諮詢過程的心理暗示,也要啟發來訪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學會運用自我心理暗示,同時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1)避免對藥物或替代性中性物質產生依賴。

諮詢人員指導患者使用藥物或替代性中性物質時要考慮到它們可能會引起的一種嚴重心理效應即對「安慰劑」的依賴或成癮。

所謂「安慰劑」依賴或成癮,是指來訪者對藥物或中性物質產生生理和心理依賴,一旦中止藥物或替代性物質就會出現戒斷反應:焦慮、惶恐、疼痛不適、無力、疲乏、失眠等症狀及心理障礙復發,嚴重者可能出現震顫性譫妄:震顫、恐怖性幻視、幻聽、意識障礙、興奮、躁動甚至可能導致虛脫死亡。

所以,為了促進來訪者的心理發展,諮詢人員應十分重視藥物或替代性物質的合理使用並加強管理,避免依賴與成癮現象的發生。

(2)避免陷入過度權威。

學校心理諮詢中權威的存在是建立諮詢關係的重要因素,諮詢者的權威有助於獲得來訪者的信任並產生對自己有幫助的積極暗示,但過度的權威容易使諮詢者和來訪者都進入誤區:諮詢者會不注意傾聽來訪者的言談,用自己的價值觀念去衡量來訪者的言行,甚至去支配和控制來訪者的思想;來訪者則會對諮詢者惟命是從、盲目輕信,產生過度的模仿,甚至會產生逆反,所以諮詢中要避免過於權威的現象出現。

(3)避免過度移情。

這裡的「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指來訪者把自己生活中的情緒和情感轉移到諮詢者身上。

適當的情感轉移有助於來訪者暴露自己的心理,但過度的情感轉移會強調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自我防禦機制,阻礙來訪者在面談時的真誠,從而無法自然的溝通,影響諮詢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特殊人際關係。

而事實上,在諮詢中,諮詢者與來訪者都可能產生「移情」,所以諮詢人員要處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來訪者在自己面前表露出來的各種態度和行為,也要注意不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需要帶到心理諮詢中,更不能試圖用這種感情改變彼此的生活,或利用這種感情。

「安慰劑效應」在大學生心理諮詢中應用的技術 1.營造良好的諮詢環境 諮詢環境的營造要達到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從個體差異、私密性、色彩、功能等方面組織諮詢室的空間與裝飾,處理好諮詢室環境,使之符合來訪者的心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